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勒胡马-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想来,既然晋阳、阳曲背赵投晋,那是肯定要遣使北上去跟“女国使”打招呼的,拓跋鲜卑名义上还是晋朝之臣,即便实际上,也可以算是铁杆儿盟友,既然并州已然属晋,又怎会命自家继续挺进,前去侵扰啊?真是苍天庇佑,我正好趁这个机会撤兵算了。
刘曜反复劝说,刘路孤只是不听,坚持要退。最终刘曜无奈之下,只得命羊彝、台产率部于吕梁山与黄河之间搜捕游散的胡部,自选精锐骑兵三千,逾山而东,尝试去掩袭石虎。然后,双方就顺利地在晋阳城下碰了面。
石虎在晋阳城南下寨,用尹农之言,分兵四出,以劫掠百姓,搜集粮秣。数日后,其一部羯骑正遇胡汉兵,以寡敌众,顷刻间便被赶散。败兵归报石虎,石虎不禁勃然大怒道:“真是虎落平阳,竟连刘曜也敢来欺我!”
于是聚集部众,直接迎将上去,双方即在平原上展开对决。本来羯人久居中原,多数转为农耕,并不擅长骑射,石虎这回带来的骑兵,多由匈奴、杂胡所组成,战斗力并不甚高——军中精骑,原从郭太,大半在平阳城下丢光了;而以屠各、匈奴为主体的胡汉骑兵,却纵横疆场十数年,乃是天下劲旅,胜负本当毫无悬念才是。
只是国破家亡之后,被迫徙至所谓祖宗所居、王庭所在的美稷,地方有限,水草不丰,即便昔日良骥,也多数掉了膘,马犹如此,况乎人呢?胡军多半无战意,况且此来只为劫掠,谁能想到要对捍石虎这头猛兽啊?!
因此战不移时,胡军便即大败,四散而逃。石虎满肚子的怒火无从发泄,犹自不肯罢休,亲自提矛策马,直追刘曜大纛,几乎赶得刘永明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好在猛将平先脱出身来,手挺丈六的大戟,让过刘曜,当面拦住了石虎。石虎问都不问,便是一矛捅去,却被平先以戟头架住,奋力一拧,石虎“哎呀”一声,长矛几乎脱手。
这也是他太过轻敌了,根本未将胡兵胡将放在眼中,谁想一招不慎,险些出丑。急忙收回矛来,凝定精神,与平先马打盘旋,恶战起来。足足十多个回合,竟然不分胜负。
然而胡军已溃,平先终究不敢恋战,就中卖个破绽,拨转马头,便急追刘曜而去。石虎赶了一程,见不易追及,便即大叫道:“胡将何名,可肯通报否?”
“皇汉雍王驾前,小校平先是也!”
其实平先如今早就被册拜为重号将军啦,胡汉几乎覆没,将吏十停里折了九停,剩下那一成,又岂有不厚加赏赐,并且滥竽充数的道理啊?但他故意要报名说“小校平先”,那意思,连一小校都战不下,石虎你羞是不羞?!
石虎倒是早闻平先之名,于是再叫:“汝甚豪勇,难道仍然只是小校不成么?若肯降我,即授汝为五品将军!”
平先心说我都四品了,还在乎你五品之诱吗?再者说了,你若真心实意招揽我,怎么也该称一声“卿”,甚至于直接叫“君”也不过分啊,竟然还“汝”来“汝”去的,如此蛮横无礼之辈,谁肯服汝?!头也不回,便即策马飏去。
石虎追杀一阵后,便即收兵而回。此番虽然战胜,士卒折损也不在少,而且就没能抢到多少辎重——因为刘曜以吕梁山为前进基地,率轻骑前来搜寻石虎,本身也就只带着十天左右的口粮,以及少量换马而已。事后计点所获,不过粮谷数十斛、战马百余匹,对于石虎来说,其实是桩折本的买卖。
复归晋阳城下,而榆次方面的援兵也赶到了,却仅有一千多老弱疲卒而已。石虎问其将:“榆次府库中,尚有多少存粮?何不一并带来?”那将苦着脸回复道:“前数日晋阳遣使来,将县库搜罗一空,即便末将此番应命前来,都是临时向城内大户商借的口粮……”
石虎不禁暴怒,便命榆次兵去攻打晋阳城。
榆次县派来的,本来就是些本地戍卒,装备度和训练度都很差,而且半数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况且远来疲惫,而石虎恼恨之下,竟然连歇都不让他们歇,连饭都不让他们吃,就先驱赶上战场去了。结果城上两轮箭过,榆次兵便即大溃,就连其将都背后中箭,死在了城壕之前。
石虎原本是打算让这些废物兵丁去吸引城上注意力,好让尹农率本部兵马从后跟上的。谁想到尹农所部距离城壕还有一箭多地呢,前面就几乎找不到一个榆次兵了……他乃不敢冒进,只得悻悻然归报石虎。
石虎无计可施,不住顿足道:“如此看来,唯有命张貉等率主力北上,方可复收晋阳……但望彼等在九泽附近,已然筹集了足够的粮秣。”即遣快马南下,去访张貉。
短短两日之后,快马却带回来一个惊天噩耗——晋人已入并州矣!
这传令的信使本是沿着汾水南下,前往最近的大陵县,在县内就听闻了一些小道消息,还不敢确认,便又疾驰而至平陶。麻秋迎入,备悉告知南方之事,并且说我刚得到张将军从中阳传来的将令,要诸部会聚中阳,以防晋人深入……
信使便将石虎之命告诉麻秋,要他转报张貉,然后连夜策马而北,归报石虎。石虎这一惊非同小可,当即破口大骂:“张熊竟然守不住山口之隘,何其的无能!”尹农说咱们不能再跟晋阳城下耽搁了,必须即刻南下,聚集部伍,才有望与晋人再决生死——“若大王不在军中,诸部离散,必为晋人各个击破!”
石虎心不甘,情不愿地,只得放弃晋阳,兼程南归。其实这时候晋阳城里涌入了大量人口,粮秣不足,都快要断顿了,城中胡人多次骚乱,都被郭氏家丁好不容易才弹压了下去,所杀各部胡人达到四五百之多。倘若城外不是石虎,而是刘曜,说不定就连那些“赵人”大户都想要干脆开城迎降得了……但石虎凶名素著,加上此番又是自赵家叛离的,则大家伙儿猜测以石虎的脾气,估计就算降了也难得幸免。
左右都是死,那还不如有尊严的饿死呢……况且大户人家多少还有些私藏的粮食,总会比平头百姓晚死几天吧。
由此才侥幸守住了晋阳城,一见赵旗飏去,城内不禁是欢声雷动。郭殷急忙遣人出城探查,在得知石虎确实已经退去后,赶紧传信阳曲城,以及城外自家庄院,让先搬运些粮食来救急。
……
石虎传令,大军汇聚于平陶和隰城,准备与晋人决战。然而连等了整整四天,晋军主力已然俱入太原,不但守住了介休、邬县,甚至北宫纯还趁着张貉自中阳城内退去的机会,轻松攻取了中阳,石虎却始终等不到郭氏兄弟的消息。
原来郭氏兄弟在中都,终于得其家亲信部曲逾山而来,禀报了消息,说大爷已经找到啦,他打算潜过晋人的哨戒,翻山前往上党,复经上党返归襄国,去先告石虎一状。二郭方感欣慰,就接到了石虎的将令。
郭权道:“由此令看来,石虎实未能复夺晋阳,则凭此数万残兵,粮秣不足,后援无继,可能与晋人野战否?即望守城,平陶、隰县等府库俱空,城池不广,又如何守得啊?况乎晋人既擅守城,想来于攻城之事,亦必稔熟……”
郭荣蹙眉道:“贤弟之意,太原已不可守了么?”
郭权苦笑道:“石虎刚愎而轻脱,事既至此,罪在其身。太原是否能守,弟实不敢妄言,但恐我兄弟西去与之合兵,逢彼盛怒之下,又将无端责罚我等……昔日鞭痕,犹在脊背,难道阿兄还想再受此等屈辱不成么?!”
郭荣一拍大腿,说罢了罢了,贤弟所言有理,我等不如退去吧——“倘若天王责问起来,便说军中粮尽,无奈而西向就谷于冀州!”于是当即斩杀石虎遣来传令的使者,假装我们啥命令都没接到,然后集合兵马,即自中都以东,沿小路遁入了山中……
第五十六章 孝惠皇后之事
刘央既入并州,即命姚弋仲统兵镇守介休和邬县,并且监视九泽以东郭氏兄弟,召回陈安,合兵一处,进驻中阳,准备对隰城、平陶方向发起进攻。
陈安领着梁犊来见刘央,梁犊跪地陈述前情。他早就在中都城内向耆老、大户们请教过啦,最终给自己编了一套光辉灿烂的履历,说其父本是刘琨属将,后因负伤而罢归乡里,羯兵来时,自知力不能敌,乃将一身本领都传授给了儿子,嘱咐儿子要绍继刘使君之志,为国报效。梁犊说他日望王师,久有灭羯之心,故而此番趁着羯兵杀掠,百姓皆恐的机会,乃揭竿而起,夺占了邬县……
刘央双手把他搀扶起来,夸赞道:“真义士也!”当即破格署其为中尉军衔,以其熟悉介休、邬县之事,暂拨在姚弋仲麾下听命。
其后捷报传至长安,裴该也不禁鼓掌喝彩,说:“世乱节乃见,不想刘越石故将,还有这般忠勇之子!”对于梁犊这个名字,实话说他却并没有什么印象。
其实梁犊此人,也曾在史书上留下过痕迹,并且曾掀起一场惊天骇浪——
在原本历史上,他一度出仕后赵,为东宫护卫高力督,警护石虎太子石宣。其后石宣谋逆被杀,其部万余人遭到贬谪,远戍凉州,梁犊自然也在其中。当他们抵达雍城的时候,雍州刺史张茂趁机尽夺谪卒之马,命彼等步行运粮,梁犊乃趁着人心皆怨的机会,鼓摇军心,悍然起兵谋反。他自称晋征东大将军,先破下辩,迫上张茂尊号为晋大司马、大都督,复败后赵安西将军刘宁,残破秦、陇,长驱东下。
据说梁犊以下,叛军精锐皆多力善射,并且劫掠百姓大斧,接以一丈长柄,排墙而进,所向披靡,待至长安,众已十万。随即一战而破后赵乐平王石苞,东出潼关,进入虢洛地区。石虎命李农为大都督,行大将军事,统诸将率步骑十万讨之,结果先败新安,再败洛阳,被迫退守成皋。梁犊乃大掠荥阳、陈留诸郡。
但这支叛军虽然来势汹汹,终究如流寇、乞活一般没有根据地,其力势必难久,最终还是在荥阳附近战败了,对手是燕王石斌。只是石斌所统精骑一万,所发挥的作用其实不大,真正击败梁犊的,乃是应召而来的姚弋仲所部羌兵和苻洪所部氐兵。梁犊战死沙场,部属星散,这场在短短数月内就几乎倾覆半个石赵的大叛乱,或者也可以说大起义,才就此而落下终幕。
只是历史被改变了,如今的梁犊,与姚弋仲不再是敌手,反倒变成了上下级的同袍关系。
……
刘央与诸将商议,北宫纯等皆言羯军士气已夺,可以一战而破,况且我军粮秣也不充足,若不能尽快抵定胜局,再自河东、平阳运粮上来,途经山地,损耗必巨,就怕坏了大都督的全盘谋划啊。
恰在此时,长安也有信使前来传令,枢部纸上作业,预判形势,临时赶制出了几份方案,但结尾却含糊其辞,说具体该怎样对敌,是攻是守,要不要趁机进取并州,全由前线将领自主筹划。刘央将军令遍传诸将,随即笑道:“郭将军与杨清远隔千里,自以为智珠在握,其实已落于我等身后远矣!”
因为军令传达之日,尚且不知晋阳生变的消息,故此枢部的谋划仅仅围绕着怎么在平阳北部封堵甚至于彻底击败石虎上,最激进的方案,也不过要在石虎败退之后,谋求冲出山地,夺占介休,在西河郡内占据一个前进基地罢了。可如今的刘央所部,不但轻松占据了介休、中阳,甚至于还拿下了属于太原郡的邬县,估计郭、杨二人打破脑袋也想不到……
只是虽有预案,长安方面的最终意见,还是彻底放权,一切都由前线将领自主商议、谋划。于是刘央胆气陡壮,即选精兵六千,前迫隰城立阵。
石虎闻报,也从平陶匆匆赶来隰城,询众将以破敌之策。参军张续道:“晋人远来,必然疲累,且粮秣不足,我当谨守隰城,以待两位郭将军来援,或可于城下夹击而摧破之。”石虎朝他一瞪眼:“中都、京陵方面,迟迟不闻回报,即我遣去之人,亦不见归,汝尚寄望于二郭么?!”
石虎虽然连日来怒火填膺,多次鞭笞小卒撒气,也偶尔还是有心平气和的时候的,于是扪心自问,易地而处,我若是二郭,我会怎么办呢?老子不直接抽刀子捅了上官就算客气了,岂能复为其所用啊?!既然久久不闻消息,估计二郭早就领着兵跑了……
所以说石虎其实并不傻,虽然偶尔有被怒火冲昏头脑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也还算清醒。只是性格决定了命运,他不但脾气暴躁,刚愎自用,还妒心极盛,军中有勇略过己者,则必害之。这般性格之人,哪怕勇如项籍、智比陈平,碰上弱碴儿可以横扫,一旦撞见比己军更强的军队,比己方更和睦的指挥系统,垮起来也是相当之快的。
如今羯军残余,尚有不足两万人,是对面晋军的三倍,但军心涣散,粮秣不足,就算固守隰城,石虎也无必胜的把握。他倒是想将冗兵遣散,只留精锐数千,如此一来,存粮尚可支用月余,应该能够守得住城……问题是晋阳已失,后路断绝,距离最近的上党支屈六就算闻讯急来援救,也起码得走小半个月吧?就算守住小小的一座隰城,于大局又有何益啊?
再者说了,若真遣散冗兵,说不定小一半儿人转眼就会去投了晋,然后刘央以酒食为诱,驱使彼等先登……面对这种状况,我还能不能守得住隰城,真不好说……
故而石虎已生退意,只是既不甘心,又拉不下脸来。于是最终下令,留张续守备隰城,全军前出,去跟晋人决战,以期侥幸!
两军即在隰城下的平原上激战起来。石虎还打算仗着己军人多,左右兜抄晋阵,结果先是北宫纯率“凉州大马”一顿猛冲,便即顺利驱散了羯军左翼,继而刘央命路松多率“具装甲骑”前突,羯军当即全线崩溃。
石虎见敌方重骑兵出动,就想要故技重施,以自己精心训练的长刀骑马步兵队来作抵御。但一来晋方重骑阵列严整,配合默契,还有扈从以弓弩和长矛辅助攻击,非昔日拓跋重骑可比;二则士气既堕,原本就只能与拓跋重骑互换伤亡的骑马步兵,如今威力还发挥不出全盛时的三成来。于是甲骑一过,羯军便溃。
石虎最终在张貉、尹农等将的护卫下,策马先奔,绕过隰城而退向平陶。北宫纯率骑兵猛追上去,赶得石虎连平陶城都不敢进,又再奔向了大陵。另方面,刘央趁胜猛攻隰城,张续见石虎已遁,根本就不敢守,主动自缚出降了。
晋军在后面一路追,羯军跟前面没命地跑,于路奔散,十不存一。最终石虎只率千余骑,从榆次东遁入山,逃向乐平国,晋军则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收复沿途各县,直至晋阳城下。续咸、郭殷命耆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刘央即承制,命续咸继续担任并州刺史,署郭殷为别驾兼晋阳令。
然而石虎虽遁,却留给了晋人一个烂摊子,各县府库皆空,四野田地遭到践躏,稻谷多半绝收,百姓饥寒交迫,嗷嗷待哺……刘央既入晋阳,乃不敢再继续进兵,只命陈安镇守榆次,姚弋仲守中都,以封堵前往乐平和上党的通路,防备赵援到来。对于西河、太原乃至新兴三郡中,距离汾水河谷较远的那些县城,暂时只能遣使招降,命其自守而已。
当然也得赶紧伸手向平阳乃至河东请粮赈济。好在石虎留下了不少的牛羊,平阳的王泽即遣人驱赶前来,可以稍解饥馑。
刘央入晋阳两日后,羊彝入城请见。
……
前日刘曜战败,甫一归营,即召羊彝、台产二人来,厚加赏赐。他说了:“容叔所言,持重之论,我若听容叔之言,焉有此败啊?而台左辅所言,实亦良策,奈何铁弗不肯相从……倘若刘路孤能与孤同心协力,或者石虎之首,已悬篙杆了!卿等皆有功,其过在我,及刘路孤先退,乃至战败——我必杀此铁弗奴,以报今日之仇!”
台产双手奉上公文,说我等近日来搜掳附近胡部,得三百余落,及牛羊数千,倒是略有小补,既然晋阳已不可去,不如就此退兵,再设谋对付铁弗为好啊。羊彝请令,说:“大王且归,臣愿继留此地,以观晋阳动向,倘若石虎终不能克城,乃请往说续、郭,讨要昔日所许。”
于是刘曜就留下三百骑兵给羊彝,自率大军渡河返回美稷去了。
羊彝曾在晋阳城中,见到郭殷、续咸叛赵之意甚坚,而城内百姓恨虎之心更切,因而私下估算,石虎多半拿不下晋阳城。他本打算趁着石虎退兵,而晋人未至之时,便二入晋阳,去讨要续、郭许诺的胡部和财物。
可是没想到石虎败得那么快,而晋军来势更速,反倒是自己呆在吕梁山西,虽然每常遣人打探局势,终究来往通传,慢了一拍,结果才至晋阳,就见城上守军铠胄鲜明,精神昂扬,早非昔日生疏模样。羊容叔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只得硬着头皮入城,请见续咸,续孝宗却直接就把他领到刘央面前去了。
刘央早就听说了这位羊彝,在夺取晋阳、阳曲两城的过程中,居功甚伟,再者敬他是泰山大族——他自然不清楚羊彝已被族内除名,恐怕普天下就没几个人知道此事的,因为泰山羊氏自然不会主动到处去宣扬,难道很光彩吗——乃亲自出迎,盛情款待。寒暄几句后,就问:“孝惠羊皇后何在?”
羊彝老实回答说:“在刘曜处。”此事世所咸知,根本无谓隐瞒啊。
再问:“闻其为刘曜掳为婢妾,果然否?”
羊彝这才面露羞惭之色,点一点头,说:“今已被刘曜册立为雍王妃了。”
续咸在旁边插嘴道:“可惜,可惜,先帝皇后,受此屈辱,不但辱身,抑且辱国,何不早早自尽,而尚贻羞于人世……”
刘央瞥他一眼,摇头道:“使君所言差矣。皇后者,国母也,倘若使君之母陷身于贼,难道会望其死么?为子者不能护亲,为臣者不能护君,罪在孝惠、孝怀朝诸臣,辱在天下晋之臣民,而羊皇后何辜啊?”
魏、晋之时,对于女子的贞节看得还不如后世那么变态,尤其对于那些受形势所迫而遭到强辱,并非主动与人苟且者,整体社会舆论相对是比较宽容的。尤其裴该也曾与诸将吏说起过此事,说将来平灭刘曜,就可以迎回羊后,她身为弱质女子,本是受害者,怎能加以苛责呢?故此今日刘央乃有此语。
续咸则纯属私心作祟,他本是晋臣,被俘而归羯,履历上难免沾染污秽,生怕关中大司马以下就此瞧不起自己,甚至于还要因前罪而加罚,故此才本能地指斥羊后,那意思:失节事大,我对此已经衷心地忏悔过啦。举凡内心有愧之人,对于情况类似之人更显严苛,倒也是人之常情。
当下听了刘央之言,续咸不禁面红过耳,急忙拱手道:“将军所言是也,是咸失言了。”其实羊彝在对面坐着,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坐立难安,他心说你们要知道阿姊见天儿跟我说司马家人如何孱弱无用,唯刘氏子才是真英雄,不知道会做何等想法……
急忙开口,想把话题给扯开去:“彝故屈从于胡,以待有朝一日,迎孝惠皇后返归中朝。然今刘曜命彝至晋阳相请,前日续使君之诺,可还作数否?彼虽退去,焉知不会复来?且若彝不能运回财货,诚恐触彼之怒,要杀害我,则不能再卫护孝惠皇后了……”
第五十七章 辽西之战
刘央允许羊彝带走续咸昔日承诺过的财货,以免他遭受刘曜的责罚——刘央是真把羊彝当成“身在胡营心在晋”了,则这样一个重要内应,岂能因为吝惜几车财货就无端丧失啊?但对于所许胡部,却坚不肯与。
刘央说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什么晋、胡?刘曜怙恶不悛,窃据一隅,我又岂能将晋之子民拱手出卖于他?即所许财物,是与容叔的,方便就中取事罢了;至于户口,则一丁皆不能与!
“刘曜若想要,可使他自己来取,我率十万雄师,于此恭候大驾!”
羊彝无奈,只得辞去,暂且不论。且说他前脚才走,拓跋氏的使者后脚也到了,正是那位拓跋头。
拓跋头此来,自有缘由——就在晋、赵与平阳、晋阳鏖战之时,辽西地区也爆发了一场大仗,拓跋鲜卑应宇文氏之请,发精骑八千东向,去合攻慕容氏。
原本各部鲜卑,西部以拓跋为尊,东部以段氏称雄,但自段氏内乱,遂为石赵所破后,东部鲜卑的平衡就被彻底打破了,慕容廆趁机猛攻宿敌宇文,侵夺了大片疆土和数万牧民,还杀死了宇文部的首领莫圭。宇文氏素来与拓跋交好,两族多年通婚,故而宇文逊昵延继位后,就多次遣使盛乐,请求拓跋相助,以除慕容。
就周边形势而言,其实宇文要远远好过慕容,西面和南面,全都是友邦。只可惜南方的石赵和西方的拓跋乃是敌对关系,则宇文若求援于石赵,便无缘拓跋,若求援于拓跋,则无缘石赵……此前段氏覆灭之战,宇文逊昵延就打算借孔苌之力,彻底击垮慕容廆,谁想石勒志在中原,对于东北方向,只求消灭宿敌段氏,以及维持平衡罢了,故令孔苌不得深入。逊昵延无奈之下,才只得厚赂拓跋,求取增援。
拓跋部方大败于并州,复经内乱,正在最虚弱的时候,“女国使”祁氏乃贪图宇文的财货,发兵相从。于是逊昵延便即大举东侵,首先击败了慕容廆的第四子慕容仁。
慕容廆与臣僚商议,北海人逢羡就说:“宇文易与也,唯拓跋兵势不可当,若去拓跋,逊昵延必无所为。将军何不致书大司空,请其相救?但大司空一封书至,或能退去拓跋……”
于是慕容廆便命参谋阳耽南下,去游说刘琨。刘琨方欲借助慕容之力,东伐崔毖,自然满口答应。他还怕书信往来,缓不济急,于是就派能言善辩的温峤率两千军往援慕容廆。
两军对峙之时,温泰真乃请拓跋主将相见,当面质问道:“贵部自力微时,即为中国之臣,先单于猗卢受朝廷代王之封,复与大司空约为兄弟,则我等本不应于阵前相见。今宇文党附于羯,是国家之敌,贵部不但不恭行天讨,反贪赂而与之勾结,东犯朝廷疆土,是何道理啊?慕容将军亦受朝廷之命,镇守东北,监护诸狄,贵部又因何而与之刀兵相见?
“倘若无叛我晋,自当束甲归去;倘若欲叛我晋,而与羯贼合谋,大司空宁亲历战阵,与汝等周旋至死,岂能容先代王一世英名,毁于汝等不肖子孙之手哪?!”
拓跋将领闻言大惭,乃引军暂退,旋即使人来至慕容营中,申以部族困窘,而“女国使”之命不能违抗的难处。于是慕容廆许诺供输牛羊、粮谷为筹,拓跋军乃欣然而去。拓跋兵一退,宇文大窘,逊昵延亦只得拔营归师。慕容皝率兵从后猛追,宇文大败,伏尸数十里,所附诸部离散,幸亏孔苌闻讯,及时发兵来救,才不至于就此灭亡。
温峤归见慕容廆,慕容廆摆设盛宴款待,并且承诺,只等秋后粮秣充足,便即发兵与大司空相合,驱逐崔毖,一举而底定平州。温峤也根据刘琨的授意,应允若得平州,即将北平、辽西两郡晋土,交给慕容部代管,并署慕容翰为北平郡守,署慕容皝为辽西郡守。
消息传至盛乐,祁氏却不以为忤,说:“也罢了,只须得些粮秣,以备冬用,则取之宇文,或者慕容,于我皆无不可。”正好续咸等命人北上通报,说如今我已叛赵归晋,不日便将全得并州,希望与拓跋重申旧盟,请拓跋部收回南侵的诸部。祁氏询之众臣,问续咸之言是否可信啊?关键他是不是真能驱逐石赵势力,底定并州哪?
各部大人面面相觑,都难以回答。有人说并州归晋正好,咱们此前丧败,实不宜再大发军南下,正好趁这个机会,巩固南方的形势;有人说续咸一介书生,怎么可能打败石虎呢?不如趁着并州混乱的机会,多发兵南下,去好好抢他一票……
祁氏乃问拓跋头:“汝素来熟悉中国之事,汝又如何说?”
拓跋头想了一想,便道:“消息不确实,我也不能论断。小人愿意南下晋阳,觇看形势,倘若续咸可以收复并州……或者起码守住晋阳,则实不宜再与其相攻;倘若是石虎占优,甚至于已逐续咸而复晋阳,倒不如假意与他通好,诱使他再南下伐晋,则我等便可趁机抢掠其后了。”
于是奉命出使,来到晋阳城中,求见续咸。续咸不敢自主,也把他给带刘央面前去了。
此时拓跋头已知石虎丧败,晋军全面开入西河、太原两郡,因此一见面,就先向刘央表示恭贺,重申前盟。然后他就提出来了:“石虎虽退,乐平、上党,尚在羯贼手中,恐怕还会振戈重来,将军不可不慎啊。
“如今将军率平阳之军,远征并州,然而太原是大郡,土地广袤,又复遭羯贼蹂躏,恐怕不易底定。我前来时,过晋昌、九原等县,但见人心混乱,士庶迷茫,不知当从晋还是从赵……倘若将军暂时无力继续北上,请以我拓跋部先发兵,为朝廷镇定之,如何啊?”
刘央闻言,面色略略一沉,说:“好意心领了,但某受朝廷之命,奉大司马将令,追亡逐北,收复并州,自当全始全终,实不劳贵部南下相助。”
倘若裴该在此,对于拓跋头这一提议,肯定也是会一口回绝的。首先拓跋虽为盟友,终究属于外族,不可能抚爱中原之民,若任由其进入晋地,所过必然大肆杀掠,手段未必会比胡、羯来得温和。历史早有例证,后来“安史之乱”,唐朝向回鹘借兵,回鹘兵进入内地后,劫掠、杀戮便相当之惨,也就比叛军好那么一点儿有限。
再者说了,土地、人口,授之容易,取之则难,倘若被拓跋南下占据了新兴郡的晋昌、九原等地,他们还肯轻易吐出来吗?
当然了,刘央终究是一介武夫,想不到那么远,所谓“华夷不并立”之语,虽经裴该反复训导、宣扬,在大多数晋家将吏心中,也是要把长久以来携手对敌的拓跋、慕容等部排除出“夷”外去的。至于唐朝的“后”车之鉴,刘央又怎么可能知道啊?
他只是在琢磨,我有机会彻底收复失土——早就由刘琨通过朝廷诏命而割让给拓跋的雁门郡等地自不在论——只不过暂时还没空打扫庭院罢了,岂能容许外人入驻哪?自平阳而转战至此,说不上有多艰难,也终究身历百战,殚精竭虑,结果你们拓跋几乎无所呼应,并无尺寸之劳,倒想趁机来夺占土地,抢夺功勋?世上哪有这般容易之事!
因而当即便加以回绝。拓跋头本来也只是试探罢了,见刘央不从,乃改提它议:“此前先代王南下伐羯,不幸受挫于九原,所携十数万牛羊,俱入贼手。今闻将军破石虎,复掳得这些牛羊,恳请归还我部。”
刘央心说这叫什么话,你们自己丢掉的物资,自己问石虎讨要去,我们于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