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吴琼展开不可理喻的模式斥道,“你这官做的可真够窝囊,对咱们儿子有利的事你不去争取?梁适身在要职他怎能不作为,不谋划?”
  王安石无比头疼的道:“早说你这是妇人之见。天地良心,梁适相公的确不爱做事,但这点上我要为他说句公道话。身为大宋枢密使,他为什么要考虑区区两百五十人在抚宁县的部署?你在这里喊句部署多简单,只是区区两百多人而已是吧?但这却是一个当下比较敏感的时节,换我王安石在位我也要问一句王雱是否值得信任?他年纪这么小,这么爱闯祸,戾气这么这重的情况下,把他的嫡系流氓部队交给他,在宋夏边境局势越来越紧张,国战说来就会来的情况下,你怎么看呢?就连我王安石自身,都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见。”
  “在梁适的角度上,两百多人根本没有任何用处,相反容易在雱儿的手里闯祸,若真的使用不当挑起了边境纠纷,我王安石倒是不怕担责任,但是梁适他也不怕吗?现在看来部署两百人当然简单,不过不出事则算,一但出事他梁适的错误就能被人找出几十条来。所以在我国朝和政治层面上,没谁看重两百五十人,大家都认为没用,大家觉得既然防不住抚宁县,那就不如不防,不部署。”
  “在外交层面上,京城系的最精锐,天武军系的队伍部署边境的时候,容易成为西夏人眼睛里的挑衅行为,那的确有可能引发一些新的边境问题。所以人数少了没什么用处,还相反产生了西夏负面情绪。此点我认为是存在的,就是梁适不说我也会提出来讲。这的确是我心理的一个疑问,两百五十人这么少,要了干什么?若要的多,那更不行,更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已经叫国战部署。”
  王安石说到了这里,吴琼老妈也没怎么听懂,想了想又直接开骂道:“死老王你混不成了,既如此,你干嘛要接儿子的文报,欺负他啊,让他满心希望的参与,结果又来个失望结局,导致他来家里发火。”
  到此王安石真的怒了,一掌拍在桌子上起身道:“不可理喻。他乃是大宋永兴军路银州抚宁县知事,以他战区执政官身份提交朝廷的实际建议我当然要收,何人敢拒绝他的‘边境文报’?但朝廷对地方文报质疑和讨论也是正常的,得不到执行或者石沉大海,就更是常态了。”
  “雱儿的级别不能直接上书皇帝。你个不可理喻的夫人也别要求我绕开枢密院直接找皇帝,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那叫越级搞事。大宋的政务自有一套运行规则和模式,在梁适没有严重错误的时候,业务不相关的别人或许还可以在皇帝面前说两句,但我王安石作为梁适下属,在本职工作上绝不能在梁适没有大错之前越级建议。这是规矩和体制,违反者就是小人、是搞事。哼!”
  老王吐槽完毕后,也一甩袖离开了……
  这事上,王安石面临的压力王雱心里当然比谁都清楚了。所以王雱公事公办,没有展开演讲模式去说服老爹,更没有对老爹提及过分的要求。
  因为一但说服了老爹,王安石做了这事之后那是真的坏了规矩,会让王安石提前成为士大夫群体里面的过街老鼠。大魔王乃是有朝一日做宰相的人,现在出这些幺蛾子的话,就等于弄个天花板拦截在他的头上了。
  大宋的相公们有个德行是喜欢从皇帝身上夺权,而不喜欢把权利交回皇家。
  所以在没人犯错的时候,把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捅到皇帝面前去解决时,基本就等于是士大夫群体的叛徒,搞事的小人。这不是律法,却是真实存在的潜规则。
  现在没人知道王雱想要这毫无用处的两百人干嘛?包括王雱自己也不知道。大家都觉得出动中央上四军系部署边境是敏感又拉仇恨的举动,人数多了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这么少一点人干嘛还要部署?真的还不如什么也不做。
  在朝廷的角度,抚宁县的真正后盾是绥德军,有事时候若绥德军扛不住,那么多个虎头营又能有什么用处?所以身处梁适的角度,这位枢密使大人不做不错,他干嘛要去做一件看起来毫无意义、还在政治外交上比较担风险的事呢?
  所以这就是现在的各方矛盾,这个涉及区区两百多人的矛盾,也一致被大家看为了“鸡毛蒜皮”。
  鸡毛蒜皮也无所谓,最近这阵子王雱领悟出了一个道理是,既然在计划之内的事哪怕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但在证明错了之前一定要去做,要去执行计划,不要前怕狼后怕虎,那或许不会犯错却会导致做事的勇气消散,长此以往就变成乌龟性格了。
  大宋的强大在历史岁月中是少见的,这种强大来源于文化经济技术的全面跃进,不过大宋的政治和性格也是一头不折不扣的乌龟,乌龟总喜欢把头缩在壳子里,害怕去面对外面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世界风貌。这就是大宋骨子里的文化。
  这个文化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地方小执政官都在默认,也就形成了大宋的“做事体系和风格”。
  王雱真不知道带了虎头营去抚宁县能干什么?但是不影响王雱想做这事,就是要执行这个既定的计划。于是最近这两天,陈执中相爷就被王雱给盯住了。
  王雱几乎每天都来陈家,但每天都无法见到陈执中相公,要不就是他不在,要不就是他忙,或者就是他中暑了头晕什么的。
  大雱不管那么多,照样天天来,陈家的管家也请不走王雱,几乎都是守到日落后,又怀着失望的心情回去……
  现在是真正的难关了,不但投资拉不到,连保命用的虎头营也带不走。
  看似还有一个办法是等到大朝见时候,王雱亲自在殿上一哭二闹,亲口找皇帝要虎头营指挥权。这条路看起来不是很难,其实近日以来王雱经过了仔细权衡,也觉得似乎用处不大。
  因为在王雱被人贴上了“爱闯祸”的标签后,真不会有人想在这个敏感时刻,于边境地区给爱闯祸的小孩一只用处不大的军队。
  所以想都不用想,不提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件事,但王雱一提及,必然会于大朝见场合遭遇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反驳,在皇帝本身,他也不知道区区一个虎头营有什么用处的时候、大流意见又是不同意时,皇帝也就大概率随大流给予否定。
  这不是皇帝坏,而是他真的看不出一个虎头营到底有什么用处?
  而一但这个提议在大朝见被皇帝加上官员群体给否定,那就真的成为一个问题了,往后就算枢密院想这么做也就轻易做不到了。这就会像是一个最高决策机构的“判例指导”一样,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标杆。
  这就是王雱不敢公开闹、只敢悄悄在下面找人的原因。不闹它就不是一个事,区区两百人的部署,只需什么时候枢密院觉得有必要,发个文件就会成为事实,它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奇葩。只要梁适愿意,在框架之下谋其政,做了也就做了。区区一个小事,基本不会有人上升到质疑西府的高度来。当时王安石解除淮西帅臣司马光的禁军指挥权这么重大的事,也仅仅只用“在其位而谋其政”就圆过去了。所以只要他梁适作为,区区一个营的部署,谁也不会吃饱了撑着来质疑大宋的军相。
  但在差劲的口碑下,王雱以小屁孩身份在大朝见提出来,它就会成为一个群起而攻之的问题。那些家伙他们根本不在意两百人的部署问题,但他们就是会批平一个口碑差劲的人做无用功。这就是政治的本质,这也是口碑不好的人需要付出的代价。
  陈执中相公可以轻易打破这个尴尬局面,因为大宋中书门下理论上除了管自己业务外,可以对大宋内的任何事务做出建议。老陈甚至理由都不需要,在一个随时可能开战的地区增加两百人部署它能算个事吗?既然不算事么,老陈再没有威望、也不会有人反驳这样的建议。
  这就是王雱前几日急着要见陈执中的原因,可惜这龟儿子不知道发什么疯,愣是不见王雱。于是这条路也被堵死了。假设把他女儿娶回家来么么哒的话,就算要部署个万把人也应该是没问题的。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王雱只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各种强烈的恐惧念头自己吓自己。没有虎头营就没有安全感。
  汗,这是杨怀玉的锅,那家伙最近对大雱描述了不少边境地区复杂的局势,彪悍的民风,那说出事就出事的环境土壤。虽然偶尔也能从那小子的嘴巴里说出一些边境生存的常识来,但总体上和那几个扑街在一起就是以鬼混为基调,根本没有丝毫的建设性可言。
  这就是王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吃饭都不出来的原因。
  从街市上摆设传销摊位失败开始起,京城里的权贵们连表面工作都不太愿意做了,再也不掩饰对王家的轻蔑。以往大雱红火时候,不论二丫在煤场玩的在脏,走在那街市上,各种大人物路过时候会把二丫抱起来夸奖一番,现在,基本没人这么干了。
  王家的别墅用后世的话来说算个“军区大院里的小单位”,乃是一群枢密院的官员住在这一区,以往小萝莉其实和许多个官员家的孩子们还是要好的,经常带他们去煤场玩耍,但是现在,那些小兔崽子们都不和二丫玩了。
  感觉上人都还没走,茶就凉了,仿佛天气预报一般。
  对于这些人和事,大雱心理和明镜似的,要说现在的这个困难局面没人在后面推动,是没人信的。但是这也很正常,这个世界从古到今就这样,商人他要收购一个东西前,会把这个东西说的一文不值,比废材还废材,所以当某个事物下落到极限的时候,才会有人来“收购”,所以大雱现在跌到洼地了,那么目测叶家的人该第二次来接触了才对……


第228章 去朝廷独门拉横幅
  六月十八这个日子就算在后世也是购物的抄底价。二丫那个萝莉伙兜售秘籍的时候也往往用这个日子做噱头。
  今个一大早,某白富美就来拜访王雱了。
  打探一番,听说大雱最近躲在房间里不出门,叶无双姑娘得意非凡,尽自朝后堂王雱的房间而来。
  现在的王雱乃是知县小爷,所以有两个颜值还算可以的侍女伺候,不知道为什么,叶无双一见门外有侍女就不怎么自在,还吼了人家两句把侍女吓跑后,她就很放肆的推门进入了房间。
  进来就楞了,没发现那种臭气熏天和嘘嘘的胡渣子模样,只见王雱除了不去外面晒太阳,倒是没有想象的邋遢,仍旧很清秀,一尘不染的小屁孩模样坐着,桌子上放着一杯清茶。
  叶姑娘只得收起了得意的心态,缓步走过去王雱身后。
  王雱知道是小姐姐来了,却是不说破,反手一下拍打在叶姑娘那非常有弹性的圆屁屁上。
  我@#¥
  叶姑娘觉得很刺激,却也真被惊得跳了个老高。
  怒瞪着他少顷,却也没胆子打爆他的脑壳,最终只能呵斥道:“你你……你把我当做你的下贱侍女了不是,以为我好欺负啊?”
  汗,既然她都自己找到答案了么,王雱只得就着她的话道:“真的对不起,我真以为是侍女,你懂的,作为一个纨绔子弟,睡醒起床后仅仅只是拍一下侍女的屁股,我已经做的很好了。”
  “……”叶姑娘明知道他是个坑货,却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耶?远的不说,就只说叶家的那些不长进的子弟任谁一个都比这小子坏。
  叶姑娘现在觉得话本里的那些白马王子都是骗人的,世界根本没有完美的人,相对而言这小子除了招人恨此点不好外,已经做的很好很好了。
  “你就是再困难也不来见我?不想找我开口,就是要等我来找你啊?”叶姑娘坐下来好奇的道。
  “反正我还没离京,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所以早一日晚一日,你来见我还是我去见你,其实没什么分别。此番我的确被你们捏死了。”王雱道。
  叶姑娘强调道:“说是这样说,但规矩和强弱还是必须分清楚,现在你最不被看好,也完全没辙了,所以你该示弱,该主动来见我,你要收回上次气我的那些话。你实在太可恶了。”
  “我真的可恶吗?”王雱好奇的道。
  “的确可恶。”叶姑娘点头道。
  “比如说什么?”王雱愕然的道。
  叶姑娘不禁又被噎住了,仔细一想,其实这小子的所谓可恶是被谣言放大的,认真说,他似乎还真不算多可恶。
  沉默了片刻,叶无双稳住阵脚岔开道:“大人,现在真不是说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始终离不开我叶家,否则你当初不会入股樊楼。但你这次已经没有办法了,在西北不依靠我们你没路走的。以下是我叶无双的真心话:有骨气是好事,但是过度抵触而不顾事实,只能把事情变得更糟。”
  王雱撇撇嘴,没多说了,这根本就是他叔叔的话。还有她那张非常有感觉的美女嘴巴不适合争论,最适合用某种东西塞住它。譬如亲嘴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堵口办法。
  见王雱不斗嘴了,叶无双高兴了不少,又笑道:“学会虚心就对了,其实你这么聪明的一个小孩,不用我们提醒,你当然知道去西北后你会面对着什么。现在你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粮也没有。绥德军不是你的下属,就算你和杨家狄家关系好,绥德军或许会在一些小问题上给你方面,但遇到大事你和他们显然是扛不住的。这么看的话,局势还不明朗吗?大人你有什么退路吗?”
  “没有。”王雱摇头道。
  叶无双楞了楞,很少遇到他这么好说话的时候啊,于是笑道:“那你这次会收我的钱吗?”
  “会的。”王雱又点头道。
  “你今天是怎么了,难道就这么简单?”叶无双愕然了。
  王雱道:“不会太简单。我还有个条件是:虎头营跟随前往西北抚宁县一起部署。”
  叶无双弱弱的道:“小姐姐我真没看出来他们去那边有什么用?”
  王雱道:“我不知道他们能有什么用,但我就是要他们跟随部署,没什么理由。”
  “行,这个问题我提前代替叔叔答应下来,叶家要做到这事,真的不难。”叶无双点头道。
  确定了这点之后,叶姑娘就脸色绯红的样子、急急忙忙的离开了。她害怕又被不良少年“习惯性”的打一下屁屁,而又不能采取点什么对应措施,那才是麻烦又尴尬、还丢脸呢。
  现在这个决定对于王雱是无奈,钱是次要的,但现在虎头营的部署显然就只有依靠叶家的影响力去达成。
  他们要做成这事真是很简单的。因为叶庆华的钱实际上也就是大一群官员权贵的闲置资金,以叶庆华的影响力去告诉他们:部署一只额外的军队在大家即将投资的地方。达成不要太简单。
  庞籍罢相后,现在那个群体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牛逼特别有影响力的人,但只要有这个意识,关键时候一人说一句,就足以推动促成这件对枢密院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就是政治。譬如后世贼鹰的军工复合体要达成某个对他们有利的政策、只要不是利益冲突太严重,那么也不是太难。
  暂时只能这样了,只要收下了叶家的钱就肯定能成,现在就等着消息落实后启程赴任……
  六月二十,凄凄凉凉的雨一直下。
  对有钱的读书人来说下雨始终都是一件有情趣的事,能把空气变的清新,把整个京城变为了一副泼了油的画卷。
  三司大堂上,张方平相爷怀着比较悲壮的心情、不得已下接见了芝麻官王雱。
  作为大宋财相,老张近年来最烦的一件事就是有人来这个衙门口要钱,而很显然,现在整个大宋最需要钱的人是王雱。于是最近这些日子,老张如同陈执中躲小屁孩似的,严令三司一切随员不许小屁孩混进来。
  然鹅没用,经过了几日对持,王雱采用各种耍赖方式譬如堵门拉横幅什么的,大宋又没有和谐文官的规矩,所以终于还是被大雱混进来了。
  明知道王雱这个小屁孩的开口足以吓死人,但高坐在堂上的老张还得具体问问。
  结果问了后,张方平终于一口茶水喷了出来:“什么!老夫没听错吧?你要五十万贯?你干脆把老夫的血抽去用算了!”
  王雱文绉绉的抱拳道:“明府明见,现在的西北什么也没有,银州虽在我大宋建制内,但早已不是实际控制地区。下官之抚宁县就是真正的大宋国门第一线,且不能再退,因为当退后成为一种习惯后,大宋就再也不会有国土了。而要改变这样的局面,下官认为唯一的方式就是钱!如果没钱,小子的这巧妇也难以主持吃饭问题。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就不会有民心,若没有民心,则下官再次断言,西北最终是扛不住的。结论是,如果不给这笔钱还让我知抚宁县,你们不如现在把我绑了送去给西夏人,把我吊死在长城上算了。就像李元昊当年悬赏夏竦和韩琦的人头一般,现在没蔵讹庞那龟孙肯定最热衷要我的人头了,因为当年的淮西乱局一定是他干的,叶良辰家就是没蔵讹庞部署的棋子,但是那个局被我破了。”
  张方平注视他少顷,好奇的道:“老夫已经收到消息,叶庆华方面刚送了大笔银钱于你手,还不够吗?你到底想干什么,需要这么多钱?你不会是想带着几百个流氓打进兴庆府去吧?你不会是要钱组织死士进西夏搞暴恐活动吧?”
  王雱道:“汗,明府您听我说,正因为目前的局面来说不拿叶庆华的钱不行。但是我从其他渠道已经找不到钱,现在的西北形势实在太严峻了,导致没有任何的资本愿意参与进去,那么在必须把叶家的占比稀释的前提下,我自己已经没钱了,就只有来三司求救。假如明府信任我,您就一定要相信,叶家的钱不能在那边占据主导,必须是朝廷自己的资本占据主导才行,否则往后必出乱子。”
  张方平苦口婆心的敲桌子道:“我懂,你说的我当然懂。问题是你也说了,西北风险如此之大,叶庆华他们是钱多了没地方去,而我朝廷满目疮斑到处要用钱,老夫怎敢把手里仅有的一点钱投放在你抚宁县?何况是我连你打算怎么干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王雱一阵郁闷道:“所以就连您都不看好我了,你们把我放那个地方就是用我去填坑的,就会欺负老实人。”
  张方平又尴尬的道:“想多了,这你就想多了。天地良心,没人想用你去那边填坑,大宋励精图治的政策始终没有变化,但老夫至少要知道你打算怎么用钱?”
  王雱便侃侃而谈道:“我打算组织民众,万众一心,大力发展农业,畜牧,手工艺业等等,全面促进和发展,争取在五至八年内、把西北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正、法制、友善……哎吆!”
  说不完就被老张冲下来后脑勺一掌,大雱被打的东倒西歪,官帽都掉在地上了。
  张方平又指着自己的鼻子道:“你看老夫像个傻子吗?会被你这番莫名其妙的假大空话忽悠啊?说话简单点,用一句话说明,你到底要在抚宁县干嘛?”
  这次王雱就再也不敢装逼了,捡起了帽子歪戴着,尴尬的道:“相公英明,其实我是打算筑城。”
  “筑城……”
  张方平顿时皱起了眉头,但也没有及时否定,考虑少顷后重新转身上坐。
  随即,张方平示意小屁孩坐下,还吩咐从人给小孩拿了一杯茶水。
  这样一来王雱也算是心理安稳了些,恐怕有戏了。
  思考许久后张方平淡淡的道:“王雱,你知道你这打算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后遗症吗?”
  当然有后遗症,最大的后遗症就是筑城容易吓到边民,容易劳民伤财。
  张方平目测了一下,还怕他小子不知道内情,便又提醒道:“老夫只说一点,现任陕西解盐制置使范祥,当年他就一直是西北重臣,你知道他上次被贬官是为什么吗?”
  王雱胸有成竹的抱拳道:“回明府话,小子知道,就因为他当年在边境筑城,大兴土木劳役,引发边民惊恐,在原本就紧张的局势下导致了宋夏双方出现误解,从而出现了引发局部战争,死伤军民上千人,于是老范才被贬官至唐州。后因他的确有才,又有您和包拯的保举和推荐,这再次启用为陕西解盐重臣,执掌整个大西北的盐政大权。”
  张方平微微一愣,又道:“你倒是说对了,然而既然你在知道局势敏感和个中轻重,还有了筑城的想法,那么老夫还真的好奇了,你打算怎么干?用意是什么?”
  王雱道:“明府明见,筑城虽然花费巨大,但永远只有一个目的是抵御风险,保护民众和工商业的持续稳定。我大宋内陆地区尚且不稳定,大多民众和工商业需要城池保护,那么边境地区就更加需要。此点自古皆然,天下所有城池都是由此而来,这里就不细谈了。没有真正稳定安全的环境,一切发展就会很慢很保守,而下官在那边的作用就是给大家信心,顺便提供服务。”
  听到这个奸商要去“提供服务”,老张心口就薄凉薄凉的,隐隐约约的猜测到他打算做什么了,不过还是问道:“你在具体说说,你怎能在不劳民伤财的情况下,完成边境扩建城池的壮举?”
  到此,王雱有些尴尬的道:“皆因小子在京城投资的产业,各种团队的培养以及工程器械的研发,这方面的支出占据是很大的比重。于是我的煤场要生产下去,就要盈利,就必须有足够的订单。从这里说,内陆的需求暂时很小很缓慢,暂时还没有谁个执政官鸟我,于是我就……”
  到此张方平双眼发黑:“于是你打算利用在西北的职务之便,把抚宁县一切工建工建转包给你自己的煤场来建设是吧?你打算把叶庆华以及老夫的钱,拿去丧心病狂的购买你场里的器械和团队劳力?”
  话说到这里么,其实王雱也对自己很无语,这不论怎么看,从任何角度衡量,都像是御史台眼睛里的“红顶奸商中饱私囊的行为”。
  可是这又又是必须的。目下除了王雱和小舅爷合资的煤场,其他作坊根本没足够能力、信心、以及技术对西北的建设提供支撑,就算有钱他们也做不到,因为他们不是穿越者,他们的思路太保守,起步也实在太晚。


第229章 会哭闹的孩子
  “老夫等着你解释清楚,否则不但一文钱没有,老夫现在把你介绍给在京纠察刑狱司老韩,让他请你喝茶,你觉得怎么样?”张方平道。
  “误会误会。”王雱连忙摇手:“下官之所以打算购买煤场的团队劳力和器械,是因为当下只有他们能提供我抚宁县需要的工建服务,并非中饱私囊。煤场固然需要赚钱需要盈利,但这乃是双赢举措。只有煤场持续盈利后,我才会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及人才培养投入。搭建出现在这个初形,我的钱实在已经用光了,明府您心理清楚,现在的煤场有多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和订单,不但西北的事业做不起来,也将为我大宋往后的发展埋下许多隐患,至少要走很多年弯路。”
  “当年范祥还击退过李元昊,在西北立有大功,他被贬官的真正缘由挑起战争是次要。最大的问题是他在财政本已经极端紧张的时候耗费过度,效率低下,为筑城,他征集劳役过度而引发了较大民怨矛盾,这才是原因。但我的方式和他截然不同,我对民心的凝聚,民众的引导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心得,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我有技术,现在煤场的许多器械研发已经进入了爆发阶段,只等着更多的资金进去,就能引发一些简单器械的井喷,器械的应用,专业人才的启用,就像我的蜂窝煤一样,会对工建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也就是说,只要把资金引导进来,我不需要在西北民间拉多少仇恨,不需要耗费太多民力,就能把抚宁县的城池建设牢固,同时持续对我煤场的器械研发,匠人团队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这在后期,就会是滚雪球效应。”
  听到了这里,张方平也听出了不少的感觉,喝了一口茶道:“似乎有点意思了,接着说。”
  王雱接着道:“现在听起来固然夸张,我西北区区一个县,问三司索要如此多的财政。但下官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西北已经赤地千里,民众和商贩不断的撤离那个大坑,民生经济陷入了急速下滑状态,于是陕西几乎没有民生可言,完全用朝廷的财政在支撑大宋于西北的军事部署支出。如此自己不能养活自己,又不能放弃,西北就成了鸡肋,长此以往没有了民商介入,只有军商和走私集团能在那边存活,就此进一步杀灭我大宋西北的经济活力。剩下在哪里不能走的民众负担会更重,就更没有凝聚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做事必然有代价,要打破这个壁垒,必须有敢做事的狠人介入,现在我就是这个人,但我需要大量的钱来打破固有利益圈,才能成事。说到底天下事其实都是钱的问题。”
  又听到了这里,虽然王雱还是在讲口号而没有具体的细节,但张方平毕竟是管经济的总理大人,已经听出门道来了,不禁皱着眉头起身,在上方踱步起来。
  少顷张方平停下脚步,一字一顿的道:“老夫听来听去,你又要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这个眼瞅着,你个小屁孩都不成年,翅膀都不硬,你是越来越左了,已经接近于范仲淹的路数?你知道当年雄心勃勃的范仲淹在陕西到底捅出了多大篓子,引出了多大反弹?”
  王雱道:“明府,我和范公的路子还是有些区别的,范公他名声大,影响力大,官职高,涉及地区广,那么涉及的人当然就多,盯着他的人更多。且范公之所以面临的阻力巨大,一个重要标志是:他没引入类似叶庆华的那路资金,老范他打算代替朝廷独吃,而小子历来不喜欢独吃。”
  张方平又是一愣,坐了下来开始考虑。
  老实说这小子开口就要几十万,那对于一个县是天文数字,但假设神童值得信任,几十万对于朝廷倒也不算什么大钱。既然叶庆华这老奸巨猾的奸商敢看好投资,老张也是敢的。
  至于说这些钱会用于大肆采购煤场的器械和团队劳力,老张更不担心,那虽然会在某一时期招致御史言官们的非议和弹劾,但只要煤场经济圈持续扩大,提供足够的利税,就扛得住御史台的骚扰。
  这小子有一点没说错,天下事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固然会被他和曹集把钱赚了,但业务扩大,带来煤场扩产,增加就业,促进的经济和利税等等账目细算,长远来说朝廷绝对不亏。
  于是唯一的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这小子口口声声说和范仲淹有区别。但是以老张对他尿性的了解,他的性格在西北是一定会搞事的,他或许和范仲淹的路数真的不同。但是张方平有种预感,这犊子现在在这里闪烁其词,去到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