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拱辰抱拳道:“富相公英明,不把韩大脑壳尽快赶出京城去,中书和三司都可以关门停业了。下官支持您去见官家弹劾韩琦。”
“你们……你们……这样会伤他心的。”韩绛神色古怪的说道。
富弼道:“你放心他对大宋是真爱,我们也是为国谋事,他会想通的。当年他把王安石看做二流子官员,两人有很多摩擦,但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也能去厚着脸皮问王安石。我敢讲换做欧阳修,就是去撞死也拉不下这个脸,但韩琦就会。他和范仲淹是铁哥们,但一言不合险些和老范在帅帐打架,还转身写信给皇帝告范仲淹黑状,总之韩琦这人就这风格,这个往后啊,若是赶不走韩大脑壳,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包括那个小屁孩也不会好过,不信你们等着看,别看现在韩琦护着他,他王雱回京来,最先抽他的肯定是韩琦。”
往外走的时候,富弼摆手道:“不说了不说了,本相先去见过官家,我知道这次弹劾不会有结果,但怎么的也要去说说。事实上没人可以一次整死韩大脑壳,这要慢慢铺垫,今天说一句,明天说一句,当大家都这么说,天天说的时候,官家才会慢慢的质疑他,然后找个标志性事件把他整走去成都府面壁,他喜欢闯祸,最好就去成都和吐蕃人撕逼去。”
“相公英明。”王拱辰竖起大拇指。
“真不会伤害他感情么?”韩绛觉得这些人废了,这明显拉帮结派搞小圈子,韩大脑壳有这么可恶吗?
不过客观的说,文彦博时期真没这些幺蛾子,这的确是韩琦那疯狗似的性格搞出来的,从这里看他真是铁头光,富弼也不完全是胡说……
第411章 有机事者有心机
王雱总归还是要启程回京了。
出行的时候仍旧下着大雨,因为王雱拉的仇恨太多,得罪的人太多了。此番没有通告,算是秘密出行,没人知道王雱的路线和离开时间。
只是抚宁军内部有限的几个军官来送行。
展昭穆桂英将会保护王雱和二丫进京,下一步他们的职务也会在京城,原则上抚宁军也不需要他们了。
枢密院的任命早就下来了,马金偲正式成为了抚宁军的统制。临别前,老马带着陈二狗等新一批的军官军礼跪地道:“能追随相公服役是我等一生之荣幸,相公一路走好。”
该说的该交代的早就说了,所以此番王雱也没什么话了,点点头之后,就走入了黎明前的大雨中……
路途中预想的危险并没有出现,一路无事。中秋前夕是才子佳人们最爱出游的日子。
汴京郊外各种花草漫山遍野,到处才子佳人,到处是人在纵酒高歌,彰显着大宋的特点、以及文人们的才艺。
这些家伙时而也会喷几句环境污染,雾霾什么的,导致他们要走很远才能看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这些事最后中枪的人肯定是会王雱,不用想。所以大娘和展昭对此很无奈,只能拖着小屁孩快走。
二丫一路摘了非常多的花,编制了许多花环给她自己戴着。大雱则是带着许多来自抚宁机械厂的技术和资料,寻思着进京后谋划分厂的各项事宜。
具体的要怎么操作,面临哪些情况,暂时还不知道,总之只要不倒下,京城的机械化也会慢慢铺开。
来到煤场的外围,时至今日,还能看到不少秀才围观着那种嘿吃嘿吃冒着气,犹如妖怪一样、就能发力把很坚固的石头满满打成粉,用于生产。
这就是当初抚宁县机械厂开发的碎石机,不仅仅是水泥需要这种东西,事实上现在许多地方都能用上了。
但因为机器的成本还太高,机器产能也太小,所以比较起来京城蒸汽机还是太少,大家都处于围观妖怪的一样情绪中,有的会害怕,不敢靠近,有的则是敢靠近观察,却充满了对这种机器的排斥心理。
为什么会排斥?因为大家就是排斥,这是儒家的毛病所在。
譬如现在,在煤场这个示范用的碎石机不远处,听闻一个秀才摇头晃脑的道:“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心机,心机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又则深思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这就是栩栩如生的儒家,明显反智的言论就出自于圣人经典。
儒家也有一些较好的东西,但世界规律证明了同样一部著作,不同的人来解读就有了左中右区别,也会在某个时候形成一个圈,因为极左和极右有时候又是很相似的物种。
譬如在大雱脑袋里的名著《水浒》和《西游》,可以更具需要进行完全相反的解读,且都能说通。这就是文人的妙用所在,这些就是一个圆圈太极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变动,而不影响根基。
所以同样的一门,内部也会有学派之分,那么儒家中也就有了腐儒这种群体。同是道门,现在看起来天师教和通天教也是比较对立的,另外还有个真妖魔属性的缥缈峰。
不管如何,那家伙说有机械者必有心机,对不对先不管,在大宋他也算引经据典,口有出处,至少它会代表了京城集团中一些人的想法。很简单,有其师才有其徒,这家伙不会凭空跳出来,他一定有群师兄弟,师叔师伯师傅什么的持有差不多的观点。
思考到此,王雱摸摸怀里的机械厂的资料,知道前路漫漫,改革已经开始,却面临着阻力。
见大魔王没有吩咐把那家伙拖去人少的地方殴打,展昭又放心了些,明显发现自抚宁县的剿匪战争后,大魔王心境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变化是有的,这些都是成长。
“神奇!这个机器可厉害了,大家看,他嘿吃嘿吃的呼啸着,也就三个机组工人,把以往一百人的活给干出来了!”
“厉害个蛋啊,我却很担心,一个机器就把活干了,机器多了,咱们这些把煤场建设出来的老工人去干嘛,好不容易已经改善的日子,难道又要依靠救助?”
“对的,要是没有这个蒸汽机就好了。工作机会能更多些。”
“你们都想多了,没发现煤场还在持续扩大规模,持续招工吗,这个蒸汽机暂时也不会多,听说只有叶家有。咱们煤场能引进这台碎石机,那是因为叶家有许多事要求助于煤场,这才出让的。另外碎石机的材料要求很高,咱们煤场的冶炼技术达不到要求,相关材料是花费大代价,从抚宁县冶炼厂采购的。别看这台机器能代替百多人干活,但费用可真比百多个工人高。”
工人们的议论间,有人发现了在吃棒棒糖的二丫。当年二丫最喜欢在煤场走门子,所以大家都熟悉她。
发现后也就认出了大雱,于是纷纷都不说话了。
王雱又看着碎石机少顷后,环视一圈笑道:“各位都不用担心,机器越多,可以介入的领域就越多,我保证大家不会失业,一百年内只会出现工人不够用的情况,没事都别参与,该吃饭吃饭,吃饱撑了就去睡老婆,多生些娃出来,把娃送入技工学堂学习,我保证你们的子孙以后也都会是工人,并且是操作机器的工人。”
听他说的好玩,就算不知道是真是假,周围也哄堂大笑了起来,就此气氛轻松多了。
有个比二丫还小一些的小姑娘,背着个小男孩是她弟弟,小姑娘道:“小王大人威武,俺们家是当年在青柳山被禁锢的奴隶,跟着您一起来到京城,俺爹俺娘听着你的号召,于是就有了我背上的弟弟,将来他能不能上学堂我不知道,只说,现在我弟弟的户籍也都没解决,包括我爹娘的户籍也没解决,这可怎么办呢?”
对此王雱有些脸红。但是大宋的官僚系统就这德行,许多事都喜欢拖着。不会真有人把他们当做黑户赶走,但京城的户口不是说有就能有,开封县的户籍押司们想的是这边,县爷想的又是中间,包拯想的又不同,朝廷和皇帝想的更不同。
没有一个主心骨把这些碎片衔接起来的话,那么各方都是能拖就拖,反正这些人哪也不会去,始终在工作提供利税。没有户籍,那么京城居民的许多福利都没有,曹集也会堂而皇之的把他们的待遇降低一个级别,就是俗称的临时工。生活中也会遇到相当多的歧视,这是一定会存在的。
但这些没办法,这是发展中,帝国崛起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
摸摸此小姑娘的脑壳,王雱道:“现在逼我也没用,给我五至八年,我会慢慢的把这些问题理顺。照顾好你弟弟,加油。”
小姑娘问道:“那现在怎么办呢?”
“怎么办天晓得。”王雱指着自己鼻子道:“我述职后,还是不是官都不一定。”
这是事实,这段时间尤其京城,关于不良子弟的负面传闻太多了,于是大家都不说话了……
第412章 无惧无悔
回家了。
在大门之外,老廖率领着寒碜的几个家仆大搞迷信活动,算是接风。
“洗”去尘土和晦气后才进家,院子里除了吴琼老妈等着,还有个三岁多的小屁孩在跑跑跳跳,他就是弟弟王旁。
这小子当年唯一会说的一句话是“大雱跑路跑不掉”,现在同样,屁颠屁颠的跑来看着王雱道:“大雱跑路跑不掉。”
除了吴琼老妈外,大雱也一脸黑线,便给这小子后脑勺一掌道:“小子你不想混了啊。”
小王旁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这样一来吴琼老妈一阵尴尬,揪着耳朵把王雱拖到一边低声道:“有你这么干的吗,你即便不喜欢他也别动手啊,否则郑二娘会心疼难过,她一难过,你老娘我也不好过知道不,大老王就护着她们你又不是不知道?”
现在王雱个子都快接近老妈了,抱着她在她耳边想要安抚几句,却当即听到某个堂屋里传出老奶奶的声音来道:“旁儿怎么啦,你们谁去看看他?”
这下吴琼老妈推开王雱,摊手道:“知道厉害了不?”
还是二丫了解弟弟,给了个棒棒糖把小屁孩拖走,慢慢的王旁就不哭了。
这边嬉闹结束,见老奶奶杵着拐杖出来在门口看了看,便笑了起来道:“原来旁儿这么快长大了,娶亲了没有?”
吴琼老妈一阵头晕,觉得这真是个老糊涂蛋,走过去搀扶着老奶奶过来,一边道:“您不要张冠李戴,这是雱儿不是旁儿,是您的长孙。”
“哦。”老奶奶点了点头问道:“雱儿进京赶考去了吗?”
吴琼老妈顿时眼晕:“这里就是京城,他才往外地做丘八回来。”
老奶奶现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说也说不清楚,唠叨了一下又把她安稳的送屋里去待着了。
跟着大雱就想要溜走,却又被吴琼老妈揪着耳朵:“刚回来就想跑,先去洗澡去了风尘,然后陪为娘的说话,你不在娘的苦闷多了,要好好的对你说说。”
王雱不禁郁闷,听她吐槽是天下最无聊的事,想都不用想,只会是诸如大老王不来找她之类的话题。
她根本对人性一无所知,大老王很萌的,她却整天黑老王,这方面老王已经做到最好了有没有,要是换个门第的话她苦难可就大了,那真会有十个八个狐狸精和她争宠。
YY完毕,吴琼老妈又道:“你娘吩咐的你听到没有?”
“听到了听到了,哎呀您不要整天掺和这些事,我现在压力大着呢,下一步有没有官做都还不一定呢,您整天和我扯这些。”王雱道。
吴琼老妈道:“没事的,我儿这么才高八斗,把眼睛放亮些,找个宰相家的闺女娶了,将来在正正经经的考个状元及第,谁敢不要你做官。”
额,这就是她的思维,有没救药不好说,总之王雱是不想和她扯这些了,调教她乃是大老王的义务,这和大雱没有一毛钱关系。在这方面大老王也存在懒政现象了,既然老王搞不定,他就别抱怨“清官难断家务事”,嘿嘿……
旅途真的很累人,摆脱了老妈的纠缠后,命人开出洗澡水来,大雱很舒服的泡在大木桶里,用湿了的帕子盖在脸上安神养息。
期间半梦半醒,感觉有女仆进来伺候,给大雱按摩一下头部,还按摩了一下肩膀。
这手法绝逼大师级的,让人爽歪歪。
于是王雱心一热,也不睁开眼睛,抬手摸过去。
越往下摸就越感觉不对,摸到胸口时候就惊悚了,卧槽这么大的胸脯除了曹晴就是白玉棠,再也没别人了。
急忙拿走脸上的抹布一看,果然是很久不见的白玉棠。
王雱刚要开口说点什么,被后脑勺一掌。
好在大白的语气也不算很恶劣,哼了一声道:“小混蛋你是越长大就越坏?”
“我怎么了嘛?”王雱摊手狡辩。
“你连人都不看抬手就乱摸,完全可以想见这就是你的生活作风。”大白那越来越漂亮的脸盘,此时像是怀有敌意的样子。
“白姐姐你误会我啦,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不要在这种事关我名节上的问题张口就来。我知道是你,所以这才和你开玩笑的,说起生活作风,我好的不得了。”王雱道。
白玉棠偏着脑袋想了想,也就不在说了,柔声道:“累坏了吧,要不要我在给你捏捏肩膀。”
“不用了,我肩膀不累。”王雱道。
“那你什么地方累,我给你捏捏。”大白好奇的问道。
大雱顿时泛起了坏坏的笑容,不过当即又被后脑勺一掌,大白道:“除了你那些不可告人的思想!”
“额那算了吧,干脆我自己洗还快些。”王雱无比泄气,“你出去吧,我洗完后找你说话。”
“不了,你娘守在门口想找我麻烦,我就待这里还清静些。”白玉棠微微摇头。
接下来她犹如个牛皮糖似的贴在大木桶旁边。虽然也不能具体干什么,不过总体上还能提供了一大波福利。譬如大雱试着把手伸去摸摸她的脖子,她的脑壳会扭来扭去的,时而还会把她的嘴凑在王雱手上,似乎是想亲一下手又有点不好意思的感觉。
大雱乐呵了,感觉白玉棠的性格似乎也有了些变化。
某个时候白玉棠又一惊一乍的叫道:“喂喂小鬼……你手又往哪摸呢……”
靠,这看起来又和当年差不多了。
王雱暂时也没把握运用技能把她麻痹软化后拖床上去,只得歇了。
差不多大白转过身去,等穿好衣服后坐下来,大白又过来帮王雱整理头发,这让大雱很是有些紧张,“不想麻烦你,要不我自己来吧?”
“这是我的事,是妻子该做的事。”白玉棠显得有些单纯的样子。
大雱便“邪邪一笑”,感觉机会和运气又来了,既然她要突出妻子该做的么,就维持住她梳头的这个造型,大雱慢慢把手伸到后面,抱住了她的大屁屁。
“喂喂小鬼你……不许你乱来。这都还没有嫁过门呢。”白玉棠又在他脑壳上拍了一掌。
“不是快了吗?”王雱又是一阵泄气。
“大哥说不要中了你的计,要有媒妁之言和礼金等等程序,才能妥协。”白玉棠道。
大雱干咳一声道:“他倒是蛮市侩的。”
白玉棠没说话,继续帮他整理头发。
大雱又道:“你那从不离身的剑呢?”
“我藏剑了。现在用的木剑。”白玉棠有点萌的那种高人神态。
王雱狂挠头,也不知道她是脑子嗅到了还是认真的。
“哎吆你和二丫一样难伺候,我在给你理头发,不要弄乱。”白玉棠把他挠头的手拉开。
于是大雱静静的等着她弄头发,从镜子里看了一下又好奇的问道:“大白这些年不见,感觉你有变化,更多的来自于思想上。你后悔过当初兰若寺那儿戏似的承诺吗?”
“无惧无悔,我会做你妻子,服侍你保护你,期限是生命的最后时刻。”白玉棠道。
吴琼老妈很八卦的带着两家丁埋伏在大雱的房间外,但是很久也没听到有啪啪声传出来。又听她们间的语言还是有点小震撼的。一想,这白玉棠尽管不是宰相家的闺女,然而颜值和身材超好,屁股大估计好生养,会满堂子孙。
“好吧好吧,小雱你这辈子不求上进要混日子就拉倒吧,爱咋地就咋地,现在出来吃饭。”吴琼老妈喊话后便走了,这似乎算是认可了儿媳妇的地位……
现在王家不差钱,不过吃饭并不夸张,菜色也不是很多,油水也不是很足。
小弟王旁和当年的二丫一样,围在桌子边乖乖的坐着,眼睛盯着鸡腿,满脸的神往。
看得出来大雱不在的时候,郑二娘显得谨小慎微,吴琼老妈还是偏于彪悍,所以郑二娘一定很限制儿子。
大老王越来越忙了,基本不在家,他不在的现在,王雱就是默认家主,于是全部人都围坐着不动筷。
王雱学习着大老王在的时候,先拿个碗给老奶奶夹了些她吃得动的东西,然后弄了两鸡腿在小弟的碗里,对此二娘很是感激。
“吃饭吧。”王雱一声令下后,全部人拿起筷子开始狂撸……
第413章 致天怒人怨的韩琦
四更天王家到此亮灯,二娘指挥着不多的几个家丁开始烧水做早饭。
大白也很诡异的第一次换上女装,抬着盆热水进来把王雱拖起来洗漱。
在京就这点不好,话说在抚宁县做土皇帝时候王雱虽然也不睡懒觉,但真不用起那么早,无奈回京后今日要上朝述职。
吃早饭时候,是两年来第一次见大老王,他仍旧是那个略微邋遢的造型,话不多,只深深的看了王雱几眼。
吃过早饭出门,东京的夜市刚刚熄火,基本上是一天中最寂静的时刻,老王和小王都带着各自的护卫老廖和白玉棠,慢步行走在青石街道上。
街市上偶尔路过整队的巡逻军士,遇到王安石时候齐齐行礼。
进皇城,至候班房时已有不少人在交头接耳,算不上物是人非,但往日比较熟悉的张方平身影看不到了,前宰相文彦博也于半月多前启程去河东赴任转运使。
今次不算大朝,所以这里除了王雱是个异类外,基本是大红大紫的官服。和三司使王拱辰正在说话的那一群,基本上都朝王雱投来了鄙视的目光,大有要离王雱远些的趋势。
这很正常,王雱现在问题多多,褒贬参半,又背负着两处分,此番述职可谓是凶吉难料。此点从王安石几乎不说话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
受不了这些老家伙的优越感,王雱想缩在角落里躲清静,却被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韩琦揪着袖口拖出来,“小子,跟老夫来。”
“相公啊,你不要拉拉扯扯的。”王雱发现老韩的手力很大,被弄的很不舒服。
韩琦放低声音道:“你个没人疼的小屁孩,此番你父亲不会管你的,这时候老夫不拉着你在这里走走,我告诉你,你就废了。等下你不被他们围攻致死算我输。”
汗,大雱只是嘴痒而已,当然是知道老韩的爱护之意。同时心理有些暖暖的,有种关键时候被照顾的感觉。
韩大脑壳是头虎,所以跟着老韩在这里走来走去的,真有种狐假虎威的感觉啊。的确,王安石是打死也不会做这种事的,也没有这种威望。但是韩琦会,也有这威望。
来到另外一个角落,有两个不起眼的中年胖子在这里,两个都姓韩。
大雱还以为是韩琦亲戚呢,刚要开口瞎叫,韩琦便指着道:“这二人一个是现任司勋郎中韩维,一是司功郎中韩缜,乃你韩绛韩伯伯的兄弟。”
说完,韩琦强势把三人拉扯到一起,说道:“你们三,亲近亲近。”
“两位伯伯,小侄有礼了。”王雱就开始拜见。
韩维和韩缜顿时脸如锅底,知道韩大脑壳带问题人物过来认识,完全是“威胁”的意思,郁闷啊。
这么寻思着,两人一起看向了远处的副宰相兄长韩绛,发现韩绛正和人讨论着什么,还有些不愉快,顾不上这边。
两人就此只得尴尬的回礼道:“小王大人客气。”
王雱心里明白,韩家兄弟兵算是“进京”了。韩绛拜参知政事后,以韩绛眼睛揉不得沙子的性格,专门把韩家的“兄弟兵”安排进了吏部衙门,且两个是对于官员比较要害的口子,形势真的不妙啊,代表接下来的一系列官员考核启用选择等等程序,会变得有些大不同。
是的这两家伙一个司功郎中一个司勋郎中,都是吏部麾下的“司级”单位,两个部门综合起来,就是审核记录全体官员各种档案、功劳过失等等事宜的。
现在这两家伙到底掌握了王雱多少黑料不知道,不过介于韩大脑壳专门带王雱过来认识来看,应该是有不少干货黑料的,如果真被他们在明面上当堂捅出来,那就有药丸的趋势了。
说起来韩琦就这德行,将来他连听政太后都能威胁,所以现在威胁两要害口的官员也就顺理成章了。
依照大宋体制王雱是系列内,那么数落和弹劾王雱问题的就一定不是刑部,是御史台和吏部。也就是说万一等会有一群人集中炮轰王雱时,就需要这两家伙把一直以来吏部掌握的细节和资料、档案什么的逐一的供给出来,给相公们决策。
汗,现在就不一定了,就看他们胆子有多大。假设他们真的听韩琦的“打招呼”,那多半要变为一个闹剧。
韩绛的兄弟可不代表就是韩绛。而且听说现在韩琦什么事都管,风头相当强劲,大有取代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首相的趋势。
这类政治问题有时就这样,看是什么人,看“势”。譬如将后来的王安石和蔡京哪怕罢相了也是隐相,也能影响着朝局,所以足够实力足够威望和奔放的情况下,韩琦身为枢密使又什么事都要插一脚,他们一但顶不住这个趋势,就会慢慢造成不论哪个部门的人要办事,都来请示韩琦,久而久之,韩琦自然就成为“核心”了。
前阵子韩大脑壳强势干涉中书和三司业务,下令关闭了边贸互市,为此富弼和王拱辰不服,联手找皇帝弹劾,最终未果,这无疑也助长了老韩的威望。
YY完毕,大雱急忙和韩维和韩缜套了一番近乎,弄的两家伙脸色越来越尴尬。
差不多韩绛走了过来,指着王雱,话却是对两个兄弟道:“他在贿赂你们吗?是不是下班后请你们樊楼坐坐之类的话题?”
“木有木有,兄长过忧了。”两胖子急忙摇手,“王家的家风很正的,不至于这样的。”
韩绛仍旧有些不放心,哼了一声道:“你们两给我记住,王安石是王安石,但这小子是这小子,不能笼统的都以‘王家人’概念定论。”
“韩绛伯伯威武,小侄给您请安了,您开口闭口显得太见外,让我这在边境为国效力的人很心寒。”王雱鞠躬道。
韩绛受了他的礼,又道:“你问题不少,但分开公正的说,你在抚宁县作风还是很正的,也做了很多事,改善了民生和财政。”
顿了顿又道:“然而切记不可傲娇,你是大宋养育的神童,受官家提携,所以做的好是应该。不过听说你做了你应该做的事外,也做了不少坏事,这便要不得。”
大雱脸如锅底,老韩却口若悬河的说老久,仍旧不停。
这个时候大殿的门缓缓打开,来了一个太监尖声宣布道:“陛下精神不佳,今日不朝,委托中书门下主持议事。”
早料到皇帝会来这一手,对此一些人觉得兴奋,一些人觉得失落。
失落的人群知道,皇帝不是精神不好,而是躲尴尬,不想参与听大家数落问题官员王雱的各种黑料。
因为黑料真不少,都形成群体和潮流了,这种情况皇帝一但在场,不论如何决策就是皇帝的锅,皇帝的压力会很大,一但挺王雱,几乎等于得罪全体文人,和文人群体对着干。
话说皇帝和文人群体对着干的事真不少,但以老赵的尿性,他从来都没赢过哪怕一次。当年范仲淹的新政问题上,老赵就被刚输。当年皇城司编制和权利过大的事,老赵又刚输了。后来启用狄青打算搞另类的强军改革,也刚输了。
真的,老赵这些年一次都没刚赢过。所以现在在朝的老狐狸们太清楚了,王雱这次这么招人恨不是因为他有处分在身、也不是因为他放了些错误,根由在于,他老爹王安石前阵子的《方田均税法》想法、把京中的大佬们都吓的元神出位了。
这才是根由。
尽管后来王安石缩回去了,但观看往年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斗争形势,老王是个有执念的人,不会那么轻易算了,存在某个时期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所以这个时候只要找到理由,但凡王家的事王家的人,都可以拿出来大说特说。
他们咬不动王安石,是因为老王做事都有理由,且不论做人还是道德也都是标杆,轻易黑不了。于是只有拿王雱这个身带留系列查看处分,又到处是毛病的不良少年来说事。
这就是政治。是现在诸位老狐狸们心理所想的,也是赵祯托病不来的原因。
赵祯只要不露面,这事就不会轻易被定论,如果韩大脑壳能凭霸气一定程度上平衡掉,那么得罪人的就是韩琦,皇帝始终是公正英明又仁慈的。
这就是韩琦能进京的理由,他虽然奔放,但韩大脑壳和王安石一样,能扛事。
心有所思,大雱低着头站在末尾处,已经把这些考虑了个七七八八。
既然皇帝委托了中书门下主持,其他人依旧维持列班,富弼以首相身份走上了台阶。
不等富弼说话,大佬们险些把早饭喷出来,只见韩琦也毫无廉耻的样子走上了台阶,和富弼站在了一起,然后俯视着群臣摆手道:“都坐下吧,今个要讨论的事很多。”
富弼惊悚的侧头看着韩琦,虽不说话,但以眼神表示:你还有没有点廉耻之心,走上来蹭威望?
韩琦则是以眼神看着老富表示:怎么这个地方你站得,我就站不得?
富弼干脆捏捏眼角先坐下,省点口水,不想为此说韩琦。
其他人更不方便说话,这段时间以来韩琦什么业务都管,什么堂口的事都干涉,这是事实,且大家已经习惯了。对此富弼也回应了,找皇帝告状然而没有什么用。于是面临很明显的一个疑问:现在到底谁是首相?
大保守派王拱辰和司马光在下面脸颊微微抽搐,寻思着前阵子的雷雨怎么没把韩大脑壳劈了,按道理说……他干的事应该天怒人怨了啊。
第414章 来自军事上的肯定
接下来就开始了,富弼拿着文报,以河南方言,大抵讲述了一下过去一个季度大宋取得的成就,粮食生产稳中有升,谈不上光辉,仍旧出现有饿死的民众,但总体上粮食是增加了,这算是一个比较伟大的成就,是中书门下廉洁高效的结果。
又有:人口稳步增长,新生儿死亡率有所降低。无疑这也是中书门下廉洁高效努力的果实。
到此富弼特别提及了一下:“这里本相多说两句,我要表扬王雱。其他地区未见有太大成效,乃是王雱所治的抚宁县,还有舒州,现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