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蒲元在抱怨北氓山的泉水并非最爽烈的水,所用的精铁纯度不够,只能算次等的神兵。但是刘协非常满意这把为他量身打造的飞龙戟。

他将飞龙戟提在手里,爱不释手,又挥舞了一番,才提戟飞身纵上逍遥马,绕着骑射场奔驰而去。

只见他身穿白银铠甲,头戴明珠束发冠,肩上的白色绣金龙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手中的飞龙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再配上他神采飞扬的俊美面容,在飞驰如龙的逍遥马上犹如神仙下凡。

在场的飞龙卫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鼓掌喝彩欢呼“万岁!”。

刘协绕场跑了三圈才意犹未尽的停在关羽和张飞面前,将戟挂在马上,轻轻的跃下,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向前躬身一抱拳:“请两位师父不吝赐教!”

关羽和张飞对视一眼,居然同时摇了下头。

刘协心里一凉,刚才那种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感觉荡然无存。原想自己学剑术已经有小成,再来学马战还不是事半功倍,一蹴而就的事情。谁知道还没开始学,两个师父就居然不约而同的摇起头来。

关羽道:“陛下英姿非凡,光彩夺目。但马术根基太弱,欲学马战术还须先学马术。”

“马术?!”刘协愕然问道。

这刚才不是绕场跑了三周,一点问题都没有,还要学什么鸟马术?

张飞直言道:“陛下之马术,仅可在平地上驰行远足,不可冲掠于疆场,更不可对阵冲锋,否则与人交战,兵器未交已跌于马下也。”

“什么?”不但刘协不服,身边的飞龙卫也纷纷不服。

自己的剑术试问天下,超一流虽然算不上,但是绝对可以算个一流高手。难道到了马上连末流都算不上?

张飞见刘协一脸的迷惑和不信,便傲然一笑道:“请让臣试骑与陛下一观。”

说完便手执蛇矛纵身上了他的黑马,提起马鞭对着隔空猛抽。那马是刘协新赐的大宛良驹,性子暴烈,立即怒蹄奔腾而起,像一团黑色的火焰飞驰而去。

只见张飞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不断变换姿势。时而侧身左击,时而右击,全身近两百斤的重量以及那六七十斤的蛇矛的重量全靠双腿夹住马腹;时而又向后仰刺。在马背上不断变换各种刺击的姿势,那杆丈八长的九曲蛇矛枪舞得虎虎生风,整个骑射场只听到奔腾的马蹄声和呼呼的枪声,看得刘协等人眼花缭乱、心惊胆战。

突然他一声大喝,猛的一勒缰绳,那飞速奔腾的黑马立刻一声暴烈的长嘶,双蹄突然扬起,马身呈双腿站立之势,张飞双腿呈垂直角度紧紧的夹紧马腹,上身依然傲立,手中蛇矛仍呈刺击之势。

“好!”刘协和众人心悦诚服的大声鼓掌喝彩。

马镫!

刘协脑海突然冒出这两字。这时代的马居然无马镫,全靠双腿夹紧马腹。不是有一招马术叫“镫里藏身”吗。

显然在马镫还没发明出来,像张飞这种高手自然可以双腿夹紧马腹,腾出双手作战,而对于普通骑兵来说,则需要苦逼的一只手扶着马背甚至拽着马背上的鬃毛,另一只手拿着武器作战。而对项羽那种战神级的将领来说,直接单手杀敌,并自创了“单手十八挑”。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马镫其实设计和制造起来很简单,只要在马鞍边上挂两个踏圈而已,需要的就只是一个创意而已。但是就仅仅这个创意愣是等到三百年后的北魏才出现。

“明天叫马钧给设计几副马镫出来,然后秘密制造一批,等到关键时刻再用。到时我的骑兵必然能战无不胜!”

刘协想到这里差点开心得笑出来。

一阵马铃声响来,打断刘协的思路。张飞提着蛇矛傲然而来。

很明显,不管有没有马镫,自己的马术远远不足以驰骋沙场,与超一流的将领过招。

于是当天起,刘协开始在骑射场上练习马术。

开始只是简单的在奔跑中随意做各种简单的姿势,马速一旦奔腾而起,居然也会有掉落下来的情况,,而且他的轻身功夫了得,未造成伤害。

过了五六天,马速越来越快,依然是持戟做各种击打的姿势。渐渐的开始做各种高难度的姿势,如翻身左刺,翻身右刺,仰后攻击等等姿势。

这样十余天过去,由于刘协本身有不错的武术功底,也能做到勒马急停,马身直起而不掉落。

关张两人对刘协的进步自然十分惊讶,又给他加了强化训练。

那就是冲撞击打训练。

ps:求收藏,收藏真的太少了,还有的书友取消了收藏,作者心里真的很难受……

第六十六章初习马战(初更求收藏)

ps:鄙人并不是个喜欢水情节的作者,事实上作者第一本书并不想写得很长(因为开始接触网文往往会触碰到不少雷区,成绩肯定不好)。但是因为主角本身属于高武力和高魅力型,智谋和政治一般,所以对武技会描述详细点。本章有点沉闷,晚上会再更一章进行补偿。

*********************************************************************

古人骑马过招,免不了武器对撞,当然有时高手过招,比的是技艺,未必每次都会武器相撞。但是马上回旋余地少,武器不碰撞是根本可能的,不比王越和吕布,在地上打了三百回合武器没碰一下,因为地上完全可以闪展腾挪,不必依靠武器遮挡。这也是王越不与人马战的原因,同样也是吕布在步战输给王越的原因之一。

马战不但要比试武艺,也要比试马术。像那种菜鸟将领,交马一合便被撞得双脚不稳,失去重心,便会被对手顺手一枪或一刀秒杀,如颜良杀魏续交马一合就砍掉了脑袋。而像张飞这种猛将,自然马术练得像双腿长在马腹上一样。

张飞要给刘协训练的就是这种抗冲撞打击的能力。

只见刘协大喝一声纵马向张飞奔来,张飞屹立不动,看着跑近面前了,顺手将蛇矛对着刘协的飞龙戟一击,刘协便身子一歪,晃了几下才坐稳,要不是颇有武功根底,早就跌到马下了。

就这样一连五六天练习下来,刘协依然接不住张飞的随手一击。

关张倒不以为然,认为刘协年方十岁不到,能接住张飞一击而不跌下马来已经算是神童级的人物了。刘协却心里很是急躁。

这时王越过来察看刘协学艺的进度。看到此光景便摇头对刘协道,陛下太过急躁,忘记运力的根本要领了。

刘协这才如梦初醒。因为前世也擅长用剑,所以用剑时习惯性的气运丹田,真气随任督两脉直流而上直灌右臂,气力连胡车儿的那种蛮力都不惧。此刻双手持戟,却纯粹用双臂力量出击,自然挡不得张飞一击。

于是刘协沉下心来。叫人在骑射场中间立上几十根大木柱子,自己手持一根长长的铁棍在柱子中间来回驰骋击打。每次击打前必先气运丹田将全身气力灌注在双臂和双腿之上。久而久之,运气便成为一种习惯,气力自然随着心念而集中。

又十几天下来,经过一阵刻苦的努力,刘协终于能够勉强接下张飞使用五成左右的力道一击。这种进度,连关、张这种练武奇才都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又练习了一个多月,马上渐入佳境,坐在马背上就像坐在床上一样,行动自如。这才开始跟张飞和关羽学习枪术和刀术。

张飞的枪术和关羽的刀术完全是两种风格。

张飞的枪法自名为“风雷枪法”,舞起来虎虎生风,隐隐如风雷之声,再配上他那黑脸虬髯的霸气面孔,令人未战先怯。但是张飞的枪术并不是霸道型的枪法,而是以细腻快速为主,辅之几招爆发性的绝招。在三国诸猛将中,逐虎过涧的典韦力量应该最大,其次就是吕布、张飞、许褚和关羽等人了,张飞的臂力绝对不会比关羽小。但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而张飞的蛇矛只有六十多斤。这是因为张飞的枪法偏向细腻快速,进攻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连绵不绝,中间又会穿插几招高爆发的枪法,令敌手防不胜防。若是武器太重反而影响枪法的灵动性。

正因为这种细腻快速的枪法耗费气力较小,所以张飞能够分别跟马超和许褚大战上三天三夜打个千多招不分胜负。同时张飞突然的高爆发招数往往能够收到奇效。在演义中张飞斗纪灵“战不到十合,张飞一声大喝将纪灵刺于马下”,也就是张飞前十招斗纪灵,纪灵并无败象,突然张飞大喝一声出了一记绝杀招令纪灵猝不及防,被一枪秒杀。这种情况在网络游戏中经常出现的,两人你一刀一刀砍得正欢,突然其中一方一个暴击攻击把对手秒了。张飞的爆发招数就类似于这种暴击攻击。所以关羽三十个回合没砍死的纪灵被张飞十招就挑杀了。

关羽的刀法属于霸道威猛型,每一招都是势大力沉、石破天惊。他的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在演义中有记述重量的武器中是最重的。吕布武艺天下第一,但是他的方天画戟却没说具体多重,实际他的画戟跟张飞的九曲蛇矛一样,不过六十三斤。关羽的臂力并不是三国诸将中最厉害的,但是却拿着最重的武器,而且长刀本就以劈砍为主,非常霸道。所以关羽的刀法自然属于大力霸道型。

他的刀法中最精髓的三刀叫“尽命三刀”。每次一与人交战,他便会怒夹马腹,那马受力便全力狂奔,而马上的关羽则气运丹田聚集全身的力量拼力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击。那马至少有个三百斤,关羽体重接近两百斤,再加上那八十二斤的青龙刀,五百多斤的重量在飞速奔驰而来,再加上关羽双臂的数百斤之力的拼命一刀,攻击力量何止千斤?后来再配上那神骏的赤兔马更是如虎添翼,冲阵取敌军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

刘协跟张飞学了一个多月,就把张飞的枪法招数全部学熟,使起来虽然远远不及张飞的威力,却也基本得了要领,余下的只是需要时间去磨练。

关羽的刀法却整整学了两个月,只因他气力不足,很难融会贯通关羽那霸气逼人的刀法。尤其是那尽命三刀,总是让关羽看了直摇头,觉得秀气有加,霸气不足。不过也没办法,除了画戟劈砍的威力不如青龙刀以外,刘协的臂力不足是最大的因素。只是对于关羽来说,刘协这种年纪能有如此臂力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稀有了,不能要求太高。

学完关张两人的武艺,刘协又盯上一人——水无尘。

相对张飞的枪法和关羽的刀法,水无尘的两刃三尖刀更适合刘协的飞龙戟。飞龙戟与两刃三尖刀的区别,只是两刃三尖刀的三刀是紧凑在一起,而画戟的两个月牙刃身是用小枝连着,多了一个钩的功能而已。

玉堂殿,演武场。

一个全身银甲的小将手持一杆长戟,身后的金龙白色披风在风中轻轻的飘扬,跨在雪白的逍遥马上,朝着对面的一个强壮如熊的猛将道:“胡将军,请了!”

胡车儿马上一揖,舞起独脚铜人槊朝刘协攻来,身后传来张辽的喊声”皇上年幼,注意分寸。“

一黑一白,一大一小,两员将领在沙地中交战起来,两匹骏马来来往往,场内尘土飞扬,兵器相交之声不绝如耳。

场边观战的众侍卫和将领看得惊呆了,因为他们看出胡车儿初始还畏手畏脚的,不敢倾尽全力,杀到后面完全是尽力而为。

刘协虽然力气远远不如胡车儿,每次武器相交都是一碰即撤,不敢硬碰,但是他枪法灵动而快速,时而不时的来上几招杀手招,忽而又变成刀法,戟身在空中不断划出诡异的弧线,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劈来,杀得胡车儿手忙脚乱。

两人足足杀了一百多招,不分上下。然而马上交战终究不如地上交战灵活,武器交碰多了,面对胡车儿的天生神力,刘协逐渐双臂乏力,不像当初他与胡车儿步战,完全可依靠他的灵动而迅捷的身法,避开武器相接。

终于杀到一百五十招,刘协大汗淋漓,勒住马脚,大声喊道:”停,朕输了。“

场内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连关、张这样的猛将都忍不住喝彩起来。

第六十七章农夫皇帝(两更跪求收藏)

夏去秋来,又到了菊hua盛开的季节。

“阶烂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御花园中,菊花朵朵,香飘满园。一阵香风吹来,漫天的花瓣如雪花般随风飘舞。

刘协摇头晃脑的吟着唐太宗李世民的《赋得残菊》,漫步在飞舞的花瓣中,衣袂飘飘,俊美的面容和优雅的身姿,再配上那柔美的诗句,如金童下凡,看得身后的宫女呼吸都屏住了,像一群花痴一般。

这无良的少年汉帝,剽窃起后人的诗来,都不带脸红的,信口就来。在他看来,历史已经偏移轨迹,四百多年后有没有李世民这个人都是未知数,就算有也未必就会再写出这首诗来,所以心里毫无惭愧感。

“好!陛下好诗,陛下好诗!”众宫女鼓掌叫好。

刘协听到耳朵里却感觉是在称赞他“好湿”,心头一阵恶寒。

秦雪娇笑道:“难得陛下今天如此雅兴,不如请陛下再吟一首好不好?”

众宫女纷纷鼓掌叫好。

一阵大风吹来,吹得刘协豪气大发:“好!此风甚好,朕就以大风为题作诗一首。大风……”

刚吟“大风”两个字,他就脸色僵住了,极其难看。

“大风歌”不是刘邦做的吗?这个要剽窃就玩大发了。

众宫女奇怪的望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刘协,大惑不解。

“大风从北来,汹汹十万军。草木尽偃仆,道路瞑不分。山泽气上腾,天受之为云。山云如马牛,水云如鱼龟。朝暗翳白日,暮重压厚坤。高城岌欲动,我屋何足掀。儿怖床下伏,婢恐坚闭门。老翁两耳聩,无地著戚欣。夜艾不知雪,但觉手足皲。布衾冷似铁,烧糠作微温。岂不思一饮,流尘暗空樽。已矣可奈何,冻死向孤村!”

这诗实在太长,刘协念完之后出了一身大汗,简直比练武还累。

这首诗是陆游的《风云昼晦夜遂大雪》,描述的是冬天寒风中百姓的苦楚,与现在的意境完全不合,但是因为不小心搞了个乌龙,不得不拿这个凑数。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首原本是他临时起意剽窃的诗词,还是被宫女和侍卫们传出了宫外。

刘协自众诸侯离京之后,心情大好,有事没事要附庸风雅剽窃几首后人的诗词,无一例外的流传出了宫外。使得这位前世的杀手,竟逐渐成了一代诗人,连清流派的名家都不得不叹服。

这曲《风云昼晦夜遂大雪》传出去之后,更是令朝野震动,想不到这位十岁出头的小皇帝竟然仁爱于斯,忧民于斯。原本对刘协口服心不服的一些士大夫也逐渐心底里开始接受了他,天下的寒门士子更是将刘协视为仁君。大德仁君的威名在民间更盛。

刘协边吟边走,走出一片菊园,望到远处还有一片白色的花海,便信步走了过去。

花团似雪,这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这是……”刘协望着这片花海,突然惊讶得张开了大口。

“启禀陛下,此花名白叠子。”

“有花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这种白叠子的花在京城中富人家经常有见到,作为观赏使用。

这种花有的已经完全绽放,花瓣变成像柳絮一般,丝丝缕缕,如雪如茸;有的刚刚从绿色的桃子中绽开,露出白嫩的花骨朵儿。

此花雪白艳丽,是秋季中难得见到的花卉,故京城的大户人家多有种植,以供观赏。

对于前世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刘协,却深知这种花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农作物,它的名字叫——棉花。

永汉元年,注定是汉帝刘协不平凡的一年。他从傀儡皇帝变成驱逐董卓的英雄,又成为威震诸侯的强势天子,后又变身为武迷终日舞刀弄枪,最后几个月乃至第二年春天的半年时间内却变身成了农夫皇帝。

他命令雒阳地界内臣民收集一种白叠子花的籽仔细保存,要求开春后大量栽种,同时采集白叠子的花做了中原地区的第一件棉衣,并依样做了数百件供臣民试穿和参照。

这种在麻布里面填充棉花的棉衣,轻盈而暖和,保暖性远远强于数件麻衣,制作也极其简单,穿上一件即可安然过冬。而且棉花的产量极大,意味着只要空出一小块地来,就可保全家老小可以暖融融的度过冬天,而且可以保持十年八年。民间称此棉衣为“圣赐衣。

雒阳臣民惊诧于这位小皇帝的天才发明,将其视为神明,连河内郡太守曹孟德、并州刺史刘虞等人也纷纷前来观摩求经,并令治下百姓收集白叠子种子,预备明年耕种。

而这位小皇帝似乎深受启发,连连做了几件与耕种相关的大事。

首先是田地施肥的改革。先秦至汉朝,已经有了施肥的概念,并采用草木肥田。《诗经·周颂》中有“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说明西周时已认识到杂草腐烂后的肥田作用。《礼记·月令》说利用夏季高温和降雨沤腐杂草,可以“可以粪田畴,可以美上疆”。但是肥源仅限于草木等肥料。

刘协却下旨令百姓采用溷肥(厕所里的人粪尿)、厩肥(牲畜粪肥)、蚕矢(蚕粪)以及其他排泄物来、碎骨等肥料来肥田,使肥源大大增加。由于刘协在民间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使这一肥田法迅速被实施起来。

再一个发明就是犁的发明。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都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耕地,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但是这种犁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在唐代的时候,发明了曲辕犁,将长辕、直辕改成短辕、曲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但使犁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后来到宋朝和清朝,对犁都有改进。

但是刘协却一部到位,直接剽窃了现代犁的设计,这种梨不但吸收了曲辕犁的优点,而且增加了调解深浅和方向的功能。足足使犁地的效率增加了一倍多。

这种梨由刘协画的草图,再由马钧进一步完善,由蒲元直到的淬火打铁术打造而成。经过淬火术打造的铁器又远远比之前的普通铁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一倍。这样大汉的造犁技术足足领先了世界一千八百年。

公元191年,尽管部分臣民对小皇帝不务正业颇有微词,文人士子也有不少人对皇帝钻研农事予以鄙夷,黎民百姓对于久居深宫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皇帝的发明半信半疑。但是所有的改革和推动依旧在刘协至高无上的皇权和爱民的盛名之下,得以顺利推行。

不少地里已经栽上了棉种,只是棉种有限,要想进一步扩大还得等上这一批棉花结籽。

溷肥和厩肥也已经作为基肥用于肥田,这些原本就有部分经验老到的老农在干了,经陛下一推荐,大部分人还是深信不疑,就算不信也不能抗旨。

改进后的铁犁的使用效果立竿见影,也不由得百姓不信,虽然宫中送出去了大量的铁犁,各处的铁匠铺还是日夜不歇,叮叮当当的火热朝天。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将是一个丰收之年。

刘协又将心思转移到了武技上。有王允、卢植和皇甫嵩这三驾马车在,朝政自然不用他操心。有张辽这位名将,再加几位猛将在,兵事上自然也不用他过问太多。至于兵器、铠甲,有马钧和蒲元两个神童在,他能插上话的地方也不多。

所以他依然练他的马背武艺,而且大有精进。他已经能够与胡车儿斗个平手,与张辽大战四五十回合。

同样,张辽、关羽、张飞和水无尘等人,意气相投,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取长补短,各自的武艺又有了精进。

就在一片风平浪静之下,一封密信八百里加急传到了宫中。

刘协看了信之后,勃然大怒。

自孙坚私藏玉玺潜逃之后,被刘表于路拦截死伤惨重,逃到长沙休养。

对于此事,刘协并未深究,因为传国玉玺只是一个象征,并不是用来盖到圣旨上的。平时所用的玉玺是另六块玉玺。目前中央兵力不足,西有董卓未灭,东有袁绍诸人居心叵测,内有党人死心不改,这个时候为了一块玉,对千里之外的江东大动兵戈是极为不智的。

不想孙权对刘表拦截之事,心怀愤恨,尤其是他那精挑细选,花了几年时间才训练出来的敢死队,几乎全军覆没,每每想起就恨得咬牙切齿。经过一年的厉兵秣马,在袁术的怂恿下,率数万大军跨江渉湖而来,直奔刘表所辖的江夏,要报年前一箭之仇。

面对有备而来、兵多将广的江东猛虎,荆州军节节败退,被孙坚夺了樊城,取了邓城,败退到襄阳,所以不得不派兵向朝廷求救。

ps:明天开始会有热血情节,敬请关注。同时求收藏,作者并不是喜欢每章求收藏,而是收藏实在太少了,还有的读者撤掉收藏,实在太伤心了……

第六十八章老鹰

刘协看完刘表的求援信后龙颜大怒。

孙坚作为自己的臣子,私藏玉玺也罢了,毕竟查无实据,但是现在竟敢悍然攻打同僚的辖区,明显无视朝廷法纪,这与造反何异?若开此头,则地方大臣纷纷拥兵自重,互相攻伐,岂不是天下大乱?

他立即叫李逸飞宣三公和张辽前来议事。

几人讨论了半天,结果却令刘协大失所望。除了张辽主战,三公都认为不宜出战。

战乱刚定,民多有菜色。为了不增加百姓负担,御林军一直控制在八万左右,只能拱卫京师,无力南下征江东。要知道董卓在长安拥有二十万的精锐军队,谁知道那头魔王会什么时候卷土重来,威胁京师。

就算按张辽说的,给他一万御林军必能打败孙坚。但是从洛阳奔袭荆州,必然要经过南阳。那里是袁术的地盘,袁术向来对刘协不感冒,又被刘协贬官羞辱,况且他还是孙坚攻刘表的幕后指使人,谁知这位拥兵自重、并不尊重朝廷的南阳太守会不会在朝廷大军经过他的辖区时,突然叛乱攻击。

更何况北方军队擅长步战和骑战,而江东军队擅长水战,即便张辽大军所指,孙坚望风而逃,但是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他只要登船撤退,张辽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孙坚从容而退。等到朝廷军队一退,孙坚必然会卷土重来。

最重要的是,襄阳城坚粮多,守几个月根本不在话下,而孙坚兵多粮少,速战不能决,必然粮尽而自行撤兵。

他们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毕竟汉室经历动乱,差点分崩离析,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当前应以休养生息为重。

但是刘协不是这么想的,他想的是孙坚打刘表就是明显叛乱,不承认他这个皇帝,等于在打他的脸。

刘协闷闷不乐的示意四人退下,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他突然想起演义中也有这么一段,时间和事件都和现在大同小异,回想后面的情节,眼中逐渐露出喜色,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思虑了很久,他叫李逸飞将王越宣来。

“不知陛下找臣有何事?”王越问道。

刘协将事情的原委跟王越细细的说了一遍,然后盯着他道:“如今唯有一计可解荆州之围。”

王越诧异的盯着刘协,这种军机大事,连三公和精通军事的张辽都没讨论出个结果,刘协居然跟他讨论起来了,真是太看得起他这个剑客了。

刘协缓缓的说道:“大军之战,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英雄之战,伏尸两人,流血五步。朕若派大军征战,劳民伤财不说,死的可都是朕的子民。师父曾经匹马入贺兰山,一人一剑取羌王头颅而回,当知朕的意思。”

王越肃然道:“臣明白,臣遵旨!”

刘协摇头道:“不,师父如今为大汉中郎将,又是帝师,实在不宜再行刺客之事。师父在宫中教习剑术已一年有余,可知何人可担当此大任。”

王越脸上颇为感动,思虑了一下才道:“飞龙卫中有一人,止入宫半年,剑术已超越逸飞,且此人箭术高超,双目神异能望见两里之外的小儿,人称其双目为鹰眼,故送其绰号为‘老鹰’。”

刘协十分惊奇,忙问道:“此人可查清背景?是否可靠?”

飞龙卫已从当初的二十多人扩充到一百二十八人,部分后进的人员他并不认识。

王越道:“此人姓朱名峰,乃是钱塘侯朱隽大人的侄子,十分可靠!”

刘协点点头,笑道:“很好,宣他进殿,朕要当面考他。”

不久,一个身高七尺五,身材干瘦的青年随着王越进来见驾。

“臣朱峰见过陛下!”

此人叩拜之后,抬起头来,只见道两道神光炯炯的双眼,闪烁出逼人的光芒。

剑光一闪,龙渊剑出鞘刺向朱峰双目。

王越一惊,朱峰却不动如山,眼睛眨都没眨一下。

刘协冷冷的问道:“你为何不躲?难道欺朕不敢杀你?”

朱峰脸色不变,昂然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真要杀臣,臣不敢躲;陛下若非真要杀臣,臣又何必躲?”

刘协微微笑道:“不错,果然好定力。现在朕要你躲,躲过则活,躲不过非死即伤,咎由自取。”

还是脸色不变的回道:“遵旨!“

龙渊剑又闪动,一道电光迅雷般攻向朱峰的咽喉,朱峰闪身急退,一剑刺空,另一剑又袭来。饶是朱峰跟王越学了半年剑术,仍就难以躲闪。

一连五招之后,赤手空拳的朱峰才被刘协制住在墙壁上,一柄锋利的利刃架在他脖子上。

刘协收回宝剑,赞许的点了点头:“不错,身手不错!“

朱峰依旧面无表情的回道:“陛下年幼,臣居然躲不过五招,实在惭愧。”

刘协望着他的眼睛道:“朕要你帮朕办一件事。”

朱峰道:“臣遵旨!”

刘协笑道:“你不问何事?”

朱峰正色凛然道:“朱家世代忠良,能为陛下效力,那是臣的福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协眼中露出笑意:“你实在很对朕的胃口。不过朕要你办的事恐怕比赴汤蹈火还要危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你若成功,朕一定大大赏赐你。你可以提前要求赏赐。”

朱峰依旧淡淡的说道:“陛下将大任托付给臣,就是给臣最大的赏赐。功名利禄不过虚浮之物,怎抵得上生命之珍贵。臣不惜贱命,又岂将赏赐放在眼里;臣若贪图赏赐,又岂会冒死为陛下效力?”

刘协笑了,笑得很开心:“你实在是个很有趣的人,朕最喜欢你这种很有趣的臣子,你实在是主导执行此次任务的不二人选。”

他对王越道:“他的剑术尚有不足,尤其是作为一个杀手,师父须对其进行十日强化训练。此十日之间,朕将令张辽在军中选五名善射之壮士作为他的助手。另叫马钧速速打造六副强弩,以促其六人成就大事。”

六副简装连弩,由机簧发射,一次可装五枝箭连发,机簧由马横的技术外加蒲元的淬火术,韧性和弹力比较之前大大增加,而且由于取消了弩上的铁弓,体积大大减少,随身携带十分简便。

刘协装上五枝利箭,一按机簧,五枝利箭连续飞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