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里的百姓好奇的望着这队人马,互相讨论是哪位大官家的公子出游,好大的排场。

刘协望着地里的百姓,微笑道:“民有欢颜,朕心甚慰!”

王允和刘备连忙齐声道:“托陛下洪福!”

刘协不再说话,手搭凉棚四处望了一遍,一丝失望写到了脸上:“为何许多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王允叹道:“自从黄巾之乱以来,许多青壮百姓或被黄巾贼**叛乱,或无辜死于战乱,故天下人口大减,非止洛阳耳。而后又有董卓之乱,洛阳城郊百姓不得聊生,许多人家远迁。董卓撤兵之时又掠走不少人口。故如今地广人稀,许多耕地无人耕种。小麦播种季节早已过去,如今种粟时节即将开始,但仍有大片耕地无人可耕。”

边上的刘备也跟着叹了口气,他一个织席贩履的草根出身,自是知道民间疾苦。

刘协皱起眉头陷入沉思,突然回头对张辽问道:“城中有多少士兵?”

张辽答道:“董现御林军已有六万多士兵,外加近卫营、虎贲营、羽林骑,可达八万人。”

刘协又问:“士兵中会耕种者有多少?”

张辽答道:“士兵十之有九来自百姓,均会耕种。”

刘协笑了,笑得很灿烂,转身对王允和刘备道:“如今洛阳暂无战事,倘若朕派御林军下地耕种如何?”

王允惊道:“屯田?我朝只有武帝时期在边疆屯田,尚无内地屯田之说。屯田乃与民争地,恐有非议。且若大军全力耕种,疏于训练,战时难当大任。”

刘协笑道:“非也非也!朕非屯田,朕只是派大军协助百姓耕种。朝廷出粮种,军队负责在农忙时节夏种秋收,中间留给百姓自行打理。待到秋收之时,军队与百姓共分收成,如何?”

王允思索了一会道:“此策甚好,百姓必定欢喜,且军粮亦可自给。”

刘备下马啪的一声跪倒哭道:“陛下仁德爱民,臣代洛阳百姓感谢皇恩浩荡,愿吾皇万岁万万岁!”

刘协皱了下眉头,示意刘备起来。他虽然对刘备甚有好感,但是却很不喜欢刘备没事就哭上一场的性格。

刘协对王允和张辽道:“传朕旨意,朝廷开仓出粟种,命近卫营负责守城,御林军自明日起全体下乡耕种,不得有误!”

六万多大军脱下铠甲,放下武器,带着农具和粟种浩浩荡荡的杀向洛阳周边。

种粟对这些原本农民出身的士兵并不是件陌生的活,但是耕种效率明显不及附近的百姓。许多人还是怀着一肚子怨气的。

洛阳城郊不远的一块地里,三个士兵挤在一起,一边有气无力的整地,一边在一起大吐苦水。

“阿狗,你父遣你从军,指望你能当个将军,不料又回到了地里,哈哈!”一个瘦高士兵戏谑的笑道。

“唉……听说此次乃陛下亲自下旨,遣军下乡耕种,此乃收服民心之举也!”那个叫阿狗的士兵无奈的说道。

“陛下英明是英明,只是苦了我们这帮当差的,上面一声令下,我们这些当差的就要累死累活,最后功劳都是那些当官的。”瘦高士兵略带不平的说道。

“值此乱世,能够活命,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何必愤愤不平?上面有上面的难处,下面有下面的苦处。”一个年长的士兵劝道。

“嘘声,你看对面地里是谁?”突然那个叫阿狗的士兵惊道。

几人望过去,只见对面地里不远处有一个耳大如轮,双臂暴长的中年人穿着粗布衣服正在卖力的整地。

“虎贲中郎将刘大人!想不到也与我等一起亲自下地,真乃仁义之官!若当官者人人如此,则天下苍生有望也!”年长的士兵叹道。

那个瘦高个士兵却突然像中风一般,傻傻的呆立在地理,眼睛直勾勾的望着对面地里。

“一个中郎将,有什么好看的。当日陛下大祭亡灵之时,我就在祭坛上守护,距陛下仅五步之遥,看得真真切切。陛下之气魄和风度,那才叫人望之神仰。”阿狗不屑的说道。

年长的士兵摇了下瘦高个士兵道:“不会是中暑了吧,要不要取点水来?”

那瘦高士兵这才如梦初醒,定定的指着对面的地里道:“你等且看那小个耕地者是否认识?”

阿狗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个小个子士兵穿着宽大的衣服,举着锄头一下又一下的挖整着地,阳光照在他那洁白面容上,闪闪发亮。

阿狗嘴巴张得老大老大,突然失声喊道:“皇……”

下个字尚未喊出,嘴巴立即被年长士兵捂住。年长士兵低声喝道:“黄大人微服出行,你乱喊什么,倘有闪失,你有几个脑袋够砍?”

几人不再言语,埋头卖力干活,效率明显加倍。他们原本就是农地里的好把式,整完自己负责的地又到别的地里帮忙。他们嘴里虽然不说,却用眼色告诉了别的士兵一个惊天的秘密——陛下居然在地里干活!

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藏不住秘密。往往一个人忍不住将自己知道的秘密告诉另外一个人,并千叮万嘱的说这个秘密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千万别告诉其他人。对方一定会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道,你放心绝对不会跟其他人说。但是没过多久就会忍不住告诉另外一个人,同样也会叮嘱不要告诉其他人。如此一个传一个,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个秘密。

没过几天,御林军中人人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后面的时间干活的效率居然增加了一倍——陛下都下地了,我们这些小兵还不得卖力苦干啊。

那些当地的百姓,开始看到大批的部队在开垦荒地种粮食,以为是为军队自己种的。后来官文下到各村,说这些地是要跟百姓合伙的,百姓六成,军队四成。老百姓惊喜万分,千恩万谢之情,难以言表。

于是村里的老弱妇孺集体出动劳军,送茶送水的,还有送干果和鸡蛋的,送布巾擦汗的。军民之情谊达到史上从未有的高度,

那些士兵看到百姓如此热情,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让他们干活更卖力了。早上天亮就出发,晚上月亮升起才开始回营。

不知道何时,一个送水的少女看到地里居然有个俊美少年士兵也在地里干活。

哪个年代的女孩都喜欢帅哥,就像哪个年代的男人都喜欢美女一样。这个送水的少女立刻双脚挪不开窝了,一上午蹲在田边给那少年送水。有时明知道他不渴也要端过去问他要不要喝,只为了多看他几眼。

身边的王越和王允看在眼里,暗暗偷笑。

这还不算完。下午居然又来了两个十四五的少女,守着给刘协送水,偶尔才给王越和刘备端下水。

这下可苦了刘协,喝了一肚子水,这四野茫茫的哪里去找厕所?他虽然不是太在意皇帝的威仪,但也不至于就地解决啊,何况边上还守着三个美女。

于是他挖了一半,立刻喝令两王随他一起回宫。

可怜那几个少女还在后面喊,地还没挖完呢,不怕你们将军责罚你们啊。直到看到三人跑到官道边,解下三匹拴在一起的高头骏马,纵身上马飞驰逃奔而去,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三个人都是将军。

唉……高富帅比白富美还难追啊,古今亦然。

半个月下来,洛阳周边的县城根本看不到荒地,到处不是种满了小麦就是粟。

关于刘协下地耕种一事,在后世的文人墨客争议很大,有的儒家卫道士认为有失皇帝威仪,也有的认为这是与民同苦值得赞赏。

即使在当时,也在京师间不异刮了一阵台风,士大夫之间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是这些议论只能在私下进行,没有任何人敢在朝堂上说半句不是。

但是在民间,那些乡老们几乎都是统一的口径:陛下仁德爱民,千古未有,真乃大德仁君。后来久而久之,“大德仁君”就成了刘协的代号。

只是很多人不解的是,这个少主自幼深居宫闱,为何干起农活来如此得心应手。

ps:4500多字的大章到,千言万语汇成三个字——求收藏。

第六十二章三位皇叔(跪求收藏)

洛阳城西门大街。商铺如云,路边也摆满了摊位。吃的,玩的,用的,穿的,要有尽有。还包括打拳卖膏药的,耍猴耍杂技的。

在这里绝对不用担心有城管前来砸摊罚款的现象,连日本鬼子都不干的事情,咱大汉的官差怎么可能去干。

但是小摊小贩历来都是赚的血汗钱,摆摊生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有点小插曲。

大街拐角处有一家卖草莓的摊子,红艳艳的草莓沾着晨露显得特别诱人。但是诱人的不只是草莓,更诱人的是卖草莓的老头的女儿。

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女,一张如花的笑靥,外加上那像草莓一样红扑扑的脸蛋,令人见之心折。

“卖草莓啰~~~”一声声脆生生的银铃般的声音,招惹着大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就算不买草莓也要看上几眼。

“让开!让开!都给爷让开!”

突然一个浪荡公子模样的少年带着几个家丁闯了过来,对着围住草莓摊子的众人一阵拳打脚踢,打得众人纷纷奔逃。

浪荡公子淫邪的盯着少女的脸蛋,漫不经心的问:“老头,草莓多少钱?”

那老头一看这架势,哪敢得罪,连忙陪着小心:“爷,这个草莓是新摘的,保管好吃,只要八文钱一斤。”

浪荡公子邪笑着指着老头的闺女道:“八文钱一斤?老子说的是这颗大草莓。这大草莓还论斤卖的啊。哈哈!”

跟随来的几个家丁也跟着哈哈坏笑。

老头立刻脸红脖子粗起来:“爷,这可是天子脚下,容不得你捣乱,你再不走老头就要报官了。”

那浪荡公子脸色一变:“哟,还敢报官。来人,给我把摊子砸了!”

几个家丁一拥而上,将摊子掀翻在地,把满地的草莓踩得稀巴烂。老头心疼立刻拼命来拦,又被众家丁抓住暴揍。

那浪荡公子伸手就来拉老头的闺女,那少女哭着拼命挣扎。

“羽林骑来了!”

随着众人的惊呼,一阵急剧的马蹄声奔驰而来。

那浪荡公子一看情势不对,对着那些家丁喊了一声“撤!”,立即脚底抹油,撒腿就跑。

“哪里跑?”

只听一声断喝,一个黑影从马背上跃起,拦在浪荡公子前面,飞起一脚将他踢飞在地。其他几个家丁也被几个羽林郎按倒在地。

“带回去!”刘备一声冷喝。

说完走到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老头面前,掏出一块银子:“大爷,这点银子拿去抓点药,管家一定会还您一个公道。”

老头激动的就要下跪,被刘备牢牢扶住。边上那少女也啪的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个响头:“民女王盈儿拜谢大人!”

那娇滴滴的声音令刘备一阵心动身摇,正要将她扶起。一个京卫兵飞骑而来:“启禀大人,有飞龙卫在大营衙门奉旨宣召大人进宫。”

刘备跟着三个红衣飞龙卫往皇宫骑马驰向皇宫,一路上心神不定。

自桃园结义以来,他兄弟三人屡破黄巾,立功无数,可惜最终只落个县令,还被一个小小的督邮欺负。后来跟着公孙瓒来一起打董卓,虽然屡有斩获,却被袁术压制的死死的。

天可怜见,让他老刘三兄弟在圣上面前表现了一番。居然就被封了侯,还掌握了一点小小的兵权,两个兄弟还当了陛下亲卫军的统领。这也算是皇上青眼有加啊。

只可惜,他等志向远不在于此,我希望咱家三兄弟能够披甲执戟,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从来没跟陛下单独面谈过,陛下此次宣召进宫有何用意?要不要跟陛下谈及皇室血统?

正思考间,已经到了御书房外。殿门外早已立着两位虎背熊腰的大汉。

“二弟!三弟!”

“呀!大哥也来了!”

三人相见,正疑惑间,李逸飞走了出来喊道:“陛下请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进殿。”

刘协端坐在书案前,看到三人立刻微微一笑,站了起来。

“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三人立刻跪地拜倒。

刘协笑道:“三位爱卿平身!”

关羽和张飞第一次跟这传奇一般的小皇帝单独见面,脸上难掩激动之色。

他不知道对面的万乘之尊看到他们之后,跟他们一样的激动。

武圣关帝关二爷和猛将张飞啊,穿越前的偶像啊,要不要找他们签个名啊?

刘协笑道:“听闻三位昔日破黄巾之时屡立战功,此次讨伐董卓更是名扬天下。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妇孺皆知。我朝能有如此悍勇之将,诚乃大汉之福也。”

三人连忙谦恭一番。

刘协又对刘备问道:“卿祖何人?”

刘备神情立刻紧张起来了,满脸的肃然,恭恭敬敬的说道:“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刘协暗道:还真有这么一回事,罗贯中不是瞎编的。

他有心拉拢这位尚未得志的枭雄,随即吩咐李逸飞:“传宗正卿呈宗族世谱检看。”

宗正卿带人抬着几大箱族谱进来,当着刘协的面仔细翻查。

足足翻了半个多时辰,才找出其中几本来。

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刘协和刘备都松了一口气,这要不是真尴尬大发了。

刘协整了整冕服,走向前一鞠躬道:“论辈分,卿乃朕之皇叔也,请受侄子一拜!”

那宗正卿呆立当场,这么复杂的辈分排位,他还没来得及算清楚,这小皇帝就叫皇叔了。

刘备满脸老泪纵横。他天天跟人家说自己是汉室之胄,中山靖王之后,就没几个相信的,现在终于正名了。

两人相扶着坐下。刘协又站起对关张两人鞠躬道:“听闻关将军和张将军乃皇叔结义兄弟,即为朕之异性皇叔,请受朕一拜。”

关张两人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也成了皇叔了,当时就惊呆了,激动得泪流满面,紧紧的抓着刘协的手扶他坐下。

刘协大笑道:“朕今日得三位英雄皇叔,于心大悦,来人,拿酒来,朕要敬三位皇叔几杯。”

酒过三巡之后。刘协突然道:“朕师从虎贲王越大人学习剑术,已有小成。但击剑之术擅于马下刺杀搏击,不擅马上冲锋陷阵。今两位关张两位皇叔马上功夫天下无敌,可否传授于朕?”

刘备一听,不禁一惊。堂堂九五之尊,练练剑术强身健体兼防身也就罢了。马背上那种枪林箭雨,鬼门关边晃荡的事情岂是堂堂的皇帝所为?

于是急忙答道:“陛下乃天下至尊,阵前搏杀之事,只须派一良帅和几员大将去做就好,何需龙体轻身涉险?这马上之术,不学也罢。”

刘协心头微微不快。又不跟你学那双股剑,你抢什么话?

皱起眉头道““如今天下扰攘,四海纷乱,朕当讲武以示汉室之威。昔西楚霸王不过一介勇夫,我大汉高祖虽然雄才大略,却屡遭其败,险丧其手,何也?乃项羽恃其勇也。若朕武可追霸王,文可追高祖,何愁天下不定?”

刘备脸上一囧,低声道:“老臣愚钝,还望陛下恕罪!”

刘协笑了笑,对着关张两人问道:“不知两位皇叔意下如何?”

张飞哈哈笑道:“陛下愿学,臣自然求之不得。臣观陛下天资聪颖;骨骼清奇,实乃习武之良才。”

刘协脸色微微一变,这话怎么这么熟悉,难道你要掏出一本《如来神掌》卖给我?

关羽却问道:“臣擅于刀术,翼德擅长枪术,不知陛下愿学刀还是愿学枪,若刀枪都学,恐不能精。”

刘协心头早有计较,笑问:“何种武器,既可使刀术,又可使枪术?”

关羽沉吟了一下道:“用戟可行之!”

刘协一拍掌,笑道:“好!朕这就使人去打一把方天画戟,半月之后跟两位皇叔学艺,还望不吝赐教!”

关、张两人欣然同意。关羽却突然想起另一个使用方天画戟者,脸色黯淡了下来。

第六十三章名匠试水(跪求收藏)

四人围着酒桌聊了半响武艺,刘协才叫关张两人退下,却留下了刘备。

刘协盯着刘备半响不说话,许久才问道:“卿之志如何?”

刘备被他看了半天看得心里发毛,突然被问到这样一句,不禁一惊,立刻答道:“为陛下尽忠效力,捍卫我大汉江山。”

刘协不置可否的笑道:“仅止此耳?”

刘备蓦地想起儿时的一件事,心里猛的跳了一下,手中的筷子啪的掉到地上。

刘备老家家门口有一棵大桑树,高达十米,桑叶茂密,远远望去,就像车盖(古代帝王车驾上遮盖的幔布)一样。刘备幼时经常在此桑树下玩耍,有一天指着这棵桑树对其他小儿道:“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虽为儿时戏言,却也时常想起。

此时春夏之交,常有雷雨,空中猛的响过一个炸雷。

刘协听到这声炸雷,脸都黄了。怎么每次大耳朵掉筷子都有炸雷响过?

果然刘备捡起筷子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刘协笑道:“卿尚未回答朕之问。”

刘备恭声道:“臣之志,望能征战沙场,替陛下扫平四海,结束战乱,巩固我大汉之千秋基业。”

刘协笑道:“卿忠心耿耿,朕心甚慰。今天下豪杰辈出,卿观何人可为英雄抑或枭雄?”

刘备道:“西凉董卓,坐拥二十万兵马,又有吕布相助,其可为枭雄!”

刘协淡淡笑道:“董卓老贼不过一头无脑的蠢熊,迟早被猎人所杀,不足畏惧!”

刘备一听,董卓还不行啊。又道:“袁氏兄弟,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其心怀叵测,可为枭雄。”

刘协笑道:“袁氏自家兄弟尚不能相容,迟早灭之,算什么枭雄?”

刘备又道:“曹操文韬武略,对陛下甚为忠心,可为英雄!”

刘协肃然道:“然,孟德之才,天下少有,可为英雄。还有何人?”

刘备想了想,又道:“孙坚江东猛虎,奈何心怀不轨,可为枭雄!”

刘协笑道:“孙坚私藏玉玺,鼠目寸光,死期不久,难称枭雄。还有何人?”

刘备想,这还没完啊。于是道:“袁氏兄弟尚不能称为枭雄,其他人皆不如袁氏。天下英雄,惟有孟德耳!”

说完自己都心里一惊,这不是把曹孟德推到了风尖浪口吗?

刘协哈哈大笑道:“还有一人!”

刘备一惊:“还有何人?”

刘协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天下英雄,惟孟德与皇叔耳!”

刘备大惊,筷子又掉到了地上:“臣乃陛下一忠犬耳,岂敢妄称英雄?”

刘协大笑道:“孟德与皇叔,均是当世英雄,如今皆效忠于朕,日后必为朕之股肱之臣。皇叔何必过于自谦!”

刘备大喜,连忙答谢道:“多谢陛下抬爱。臣愿为陛下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协脸色倏然一沉,冷冷笑道:“汝南许子将,曾断言孟德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是奸雄,还是能臣,只在一念之间耳。”

刘备心头剧震,汗如雨下,立即跪倒在地:“臣愿终身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如违此言,天打雷劈,万劫不复!”

刘协哈哈大笑,扶起刘备道:“卿乃朕之皇叔,朕岂会有疑心。”

心头叹了一口气:一代乱世枭雄,三分天下的强者,真的会如此驯服吗?

戟,乃百兵之霸。由戈和矛和演化而来,是两者的组合,十分霸道,杀伤力极大。

戟分长戟、双戟和手戟。通常用的最多的就是长戟,双月牙刃的为方天戟,单月牙刃的为青龙戟。

长戟可刺、削、割、钩、劈等多种攻击招式,适合技巧型武将。古时名将多有爱之,如项羽、吕布、薛仁贵、郭子仪、李克用等。

刘协前世本就崇拜项羽,也很喜欢戟,加之戟能兼用长刀和枪的技能,自然更是青睐这种武器。

对于来到这个时代所用的第一把长武器,他非常重视,要求马横用最好的精铁打制。

自从服了吴孟的千年灵芝,再加上每天坚持不懈的锻炼,他的臂力增长很快,远远超过普通成人的力量。所以他给戟定的重量是二十一斤。

二十一斤,比起八十二斤,那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重量,其实这样的一个重量也需要双臂有三百斤的气力才能使用这样的武器。双臂举起三百斤的力气最多只能舞动四十斤的武器,但是如果你双臂只有三百斤的力气,你却选择四十斤的武器上战场无异于找死,因为交战不到十个回合,你就会觉得手中的武器十分吃力,能够挥动就不错了,不要说追求技艺和速度了。对于枪法来说尤其追求技巧,一柄沉重的武器根本就没办法发挥枪法的精髓,所以关羽可以用八十二斤的青龙刀,而张飞却不能用八十二斤的九曲蛇矛。

所以关羽能使动八十二斤的青龙刀,双臂至少有两千多斤的臂力;项羽单手使一百三十九斤的鬼神戟,单臂就有四五千的臂力;至于李元霸使八百斤的大锤,还能打个一天一夜不停歇,双臂的臂力何止数万?

想到能够学到关、张两人的绝世武艺,他心情特别激动,决定亲自去查看武器的打造进程,顺便看看连弩和弩车的打造进程。

自上次见识到连弩和弩车的厉害之后,他便要求马氏父子加大生产量。要知道自古以来中原缺马,步兵为主,所以中原兵面对骑兵为主的西凉羌兵、北方的匈奴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骑兵一直落下风。而弩兵恰恰是骑兵的克星,像名动天下的白马义从就是折在麴义的强弩兵手上。那种普通的强弩就能克制骑兵精锐,就更不用说连弩和弩车这种超级神弩了。

他带上李逸飞等几个飞龙卫奔往造办处,马横和马钧早就出来迎接。

在一片叮叮当当的木器和铁器的打制声中,刘协与马家父子边谈笑边视察连弩的打制过程。

“这是洛河水,不是北氓山下的泉水,你如何办的事情?特地叫你去取北氓山的泉水,你却给我去洛河水来。这是为陛下打制神兵,你竟敢懈怠?你这是欺君之罪!”

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在大声吵闹,刘协和马氏父子立即走了过去。

只见一个十七八岁左右,皮肤黝黑的少年,指着一个工匠厉声怒吼,气得全身一抖一抖的。

脚下两桶水被踢倒在地,流了一地。

那个工匠也是脸红脖子粗的强辩道:“你分明是故意折腾我,我跑了几十里地,才到北氓山挑了一担水,全身骨头都散架了,你居然一脚全部踢倒。你说不是北氓山的水,有什么证据?”

那少年气急,从地上拿起木桶就要砸他:“你用洛河水蒙我,还敢狡辩!”

“住手!”刘协一声断喝。

马钧立即也喝道:“陛下驾到,还不赶快跪下!”

两人大惊失色,立即跪倒在地,磕头不止。

刘协叫两人平身,询问事情经过。

那黑脸少年气呼呼的说道:“雒阳地界水质偏软,打造出来的兵器也偏软,而且韧性不足,很容易折断。这次要给陛下打制兵器,自然要用水质硬气霸烈的水,才能打制出神兵利器。我叫他去北氓山挑泉水,他却给我用洛河水充数。”

那工匠仍自强辩:“我明明就是从北氓山挑的泉水,你看桶上还沾了树叶。洛河边会有树叶?”

倒在地上的木桶边上果然沾了两片树叶子。

黑脸少年冷笑道:“北氓山的水爽烈,铁器打到白亮状态再淬水,表面光滑纹理细腻,本体坚韧,用指敲之声音沉闷。洛河的水质偏软,铁器淬水后表面粗糙,本体硬脆,敲之则声音既响又脆,此种铁器不但硬度不及前者,而且韧性不够,容易折断。你这水是用两成的北氓山的水加上八成的洛河水,一定是北氓山上的水在路上泼洒了,再加上洛河的水充数的。陛下在此,你尚敢狡辩,这简直就是当面欺君,当诛九族!”

那工匠脸色变得苍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刘协面前,一个劲的磕头求饶。

刘协惊讶的望着他:“你果然是加了洛河水?”

ps:今天将有两更,下一更将在19点,敬请大家关注。同时请大家移动下鼠标加入书架,收藏对作者很重要。谢谢!

第六十五章飞龙戟

那工匠吓得全身直打哆嗦,支支吾吾的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原来他的确是去北氓山挑的泉水,但是在快到城门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其中一桶水全部泼在地上,另外一桶水被他眼疾手快的扶住了,但也泼出了大半桶;他不甘心再大老远跑一趟,所以将那小半桶水分倒在两桶里,又就近去洛河边将水加满,企图蒙混过关,没想到被黑脸少年识破。

刘协望着黑脸少年,满脸的惊奇之色。

马钧急忙向他介绍:“此为越人蒲元,乃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大师欧治子的后代,世代皆为铸剑师,世人千金求其一剑而不得。因陛下欲铸神兵,臣与其乃世交,故请其入宫为陛下铸造兵器。”

“蒲元?!”

蒲元,三国时期第一兵器师,首创淬火技术,使兵器坚硬而富有弹性,锋利而不易折断。曾精选寒铁、精钢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刀能削铁如泥,号称神刀。只是没想到他竟然是铸剑的鼻祖欧治子一脉。

刘协按捺住惊喜之色,微微笑道:“原来是欧大师一脉,果然不愧是铸剑世家,朕封你为考工左丞,专职负责指导兵器打造。”

蒲元愣了一下,尴尬的说道:“草民无意仕途,唯喜铸造兵器。故斗胆请陛下收回官爵,草民愿意在此指导兵器铸造之技艺两年,两年之后臣将离开京师,遍寻天下神铁和世间最爽烈之水,为陛下铸造真正的神兵利器。还请陛下恩准!”

果然是人各有志,并非天下之间人人追名逐利,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舍弃一切虚浮的东西。

刘协点点头道:“你既有大志,朕也不勉强。此两年之间你仍担任考工左丞,两年之后你挂印请辞即可,朕绝不勉强。”

蒲元这才跪地谢恩。

等到刘协离开之后,蒲元才狠狠的踢了一脚那名一直跪在地上的工匠,骂道:“还不速速去给本官再去北氓山取水,这次再掺假,定不饶你!”

飞龙戟。

戟长两米,重二十一斤。戟身盘着一条金龙,龙口张开的地方,即画戟之枪头和月牙刃身。

由于刘协决意将刀术和枪术合一,所以将连接月牙刃身之小枝又加宽一倍,以增强其牢固性,月牙刃身也加宽了一倍,以便增加劈砍的威力。

这把戟是由精铁所铸,经过蒲元花了十多天打造而成。因戟身盘龙,所以命名为飞龙戟。

戟尖和刃身寒光闪闪,锋芒毕露,犹如宝剑般,轻轻一弹嗡嗡有声,悠扬而连绵不绝。刘协轻轻的挥舞了两下,破风声丝丝作响。

叫人挂上三层皮铠重叠在一起挂在木桩上,一戟划过,连皮铠带木桩一起割断,毫无阻隔,竟然如宝剑般有吹毛断发的效果。再劈上一块石头,石头应声而裂,刃身丝毫无损。

虽然蒲元在抱怨北氓山的泉水并非最爽烈的水,所用的精铁纯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