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降贞观-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好好做事,能不能早日去掉‘检校’二字,就看你自己的了。一旦实授一州刺史,那可就算的是封疆之臣了。”
说的真好听!平州那破地方,加起来才三个县的地盘,这也算封疆大吏?我是刺史没错,可刺史跟刺史,还有上中下三等区别呢。老李呀,你就净糊弄我吧。
“陛下,为什幺撤销渝关镇守府啊?长城不守了!”赵云泽问李世民道。
李世民一笑,道:“鹏羽莫非打仗打的脑子坏了?如今,突利可汗已然归顺大唐,长城已成大唐的内墙,渝关还用的着专门设个军府去守吗?”
“哦哦哦,臣还真糊涂了!”赵云泽恍然大悟。
“以后,渝关只布置数十军士,设下关卡收取关税即可。”李世民又说道蜜宠99天,总裁老公很温暖
。
“那……平州的治所,为什么要由卢龙迁到石城呢?”赵云泽又问李世民。
李世民道:“这还不是你赵县令的功劳么。去年,石城县的赋税,比往年整整提高了三成,人口户数更是提高两成。而且,石城县如今道路交通也都修缮一新,完全具备成为一州治所的条件了。再说,你在石城县的各种计划,也刚刚实施。朕也想看看你究竟能把石城县搞成什么样啊!”
“原来是陛下爱护臣呢。”赵云泽嘻嘻笑道。
李世民没好气的瞥了赵云泽一眼,忽然转变话题,又道:“对了,朕留下你,可不是单独开解于你的。朕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布置。”
“不知陛下要派臣做何事?”赵云泽连忙问道。
“三日后,朕要在太庙举行献俘仪式。到时,不但朝中文武百官全都参加,连今年前来长安朝贺的番邦使节也要参加。京城的百姓,也允许在外围观看。朕想在献俘仪式上,顺便举行一次阅兵,来的及吗?”
“三天时间筹备阅兵仪式?!”赵云泽很无语了。
李世民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说道:“朕也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其实朕就是想在那些番邦使节面前,展现一下我大唐的军威。这个阅兵仪式嘛,可以一切从简。”
赵云泽也不想扫李世民的兴,他琢磨了一阵儿后,说道:“臣倒是有个想法,兴许能成。”
“快快讲来!”
“其实,这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臣是这样想的,陛下不妨让德胜归朝的将士,参加检阅式。也不必太注重动作的整齐划一。将士们都是经历过大战的,又是大胜之军,他们的身上,自然有一种杀气和战无不胜的强大气场。这些,就足够震慑番邦使节了。至于分列式嘛,就让讲武堂的学员参加。他们的队列动作底子好,平时也没少进行这种大方队的队列训练。有三天时间,臣完全能训练出数个方队,就让他们以仪仗兵的形式,参加分列式。”
听完赵云泽的话,李世民思虑了一下,道:“这主意……可行!”
“陛下放心吧,保证出不了纰漏。”赵云泽自信满满的说道。说完,他又问李世民:“陛下,有多少番国来长安朝贺?”
李世民道:“大唐东西南北的近邻,大多数都来了,光是有名有号的番国,就得有二三十个吧。还有一些朕连名号都没听说过的部落,那就更多了。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两千多人吧。”
“陛下,这是万国来朝啊。”赵云泽惊喜道。“臣恭喜陛下!”
“呵呵,不足挂齿!不去挂齿!”李世民假作谦虚的摆了摆手,又道:“这些番邦之人,鼻子灵着呢。以前,他们多在突厥和大唐之间摇摆不定。年前,他们见到大唐打的突厥毫无还手之力,便立刻摆明态度,向大唐臣服了。还没等过年,就有不少番邦小国派了使臣,来长安朝拜了。这过了年之后,你们又攻破了阴山大营,俘虏了颉利,这些番邦人来长安的速度,比你们班师的速度都要快!唉,朝廷光是接待这些番邦使臣,都快忙不过来了!”
虽然,李世民的语气中对于那些见风使舵的番邦满是嘲讽,可赵云泽也听得出来,老李同志很高兴。
“万国来朝,大唐的盛世,来了呀!”赵云泽感叹道。
第546章万国来朝(中)
当日,赵云泽就找到李靖,与他商量献俘仪式上阅兵的事情。
李靖表示,只让将士们站下队列,接受检阅,完全没有问题。就是以往的战事,凯旋之后,皇帝也多半会检阅得胜归来的将士们,并作慰劳军士的演讲。
既然李靖有这方面的经验,赵云泽便不再班门弄斧了。他便离开军营,想直接去讲武堂。
刚出军营,赵云泽忽然对那些来长安朝贺的番邦使团们生起了好奇心。这个时代,大唐周边国家的国名,可与后世完全不同,疆域版图也完全不同神奇小子混都市
。赵云泽很想知道都是哪些国家来长安朝贺了。
于是,他便去了四方馆。
如今的四方馆,已经划给了鸿胪寺。四方馆的长官,也不再是褚遂良,而是一位名叫李仙阁的官员。
赵云泽与李仙阁只能说是认识,以前就没说过什么话。要是不见到本人,他连李仙阁长什么模样都有些模糊。
可李仙阁对赵云泽,显然熟悉的很。这位赵爵爷,别看不怎么上朝,可每次只要他一上朝,那也是属于主角的存在。朝中官员想不认识他都难啊。
尤其是今天,人家赵爵爷可是大功之臣,刚刚在早朝上受过封赏的。而且,人家赵爵爷还格外多露了那么一会儿脸,被皇帝先升再降,比李靖这位大总管的戏份都多。
别看皇帝将赵爵爷先升后降,可哪个官员看不出来,皇帝那就是被情势逼迫,不得不这么做。这位赵爵爷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可一点都没动摇。甚至还更高了,皇帝对他有亏欠之心嘛!
李仙阁一见到赵云泽,就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
“赵大人,恭喜您荣封伯爵呀!”见面后,简单的几句寒暄过后,李仙阁就对赵云泽拱手说道。
“李大人客气了。”赵云泽应付道。
“赵大人来四方馆,不知有何事见教啊?”李仙阁问道。
赵云泽道:“见教可不敢当。某就是顺腿过来看看。听陛下说,有很多番邦国家,都来长安朝贺。某在陛下处受领了任务,要在这些番邦使节面前展现一下大唐的军威。这才想来了解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国家派使节来长安了。”
“哦,原来如此。赵大人不妨随某来某的公房,某把前来朝贺的国家名单,给赵大人过目。”
“有劳李大人。”
随即,李仙阁带着赵云泽来到他的办公室,并找出了一份名单,给赵云泽看。
那份名单有两页纸。一页纸上,记载的是一些能够称得上是国家的番邦使节名单,有二三十个。另一页纸上,则是一些依附于大唐或者处于大唐和邻国夹缝中的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部落的名单。
赵云泽先看那份国家的名单。
高句丽、吐谷浑、高昌、焉耋、龟兹、吐蕃、东瀛……咦,居然有东瀛?
“李大人,东瀛也有使节前来吗?”赵云泽诧异道。
李仙阁点头道:“是的,东瀛的使节,是三月初二至的长安。”
“奇怪了,同属朝鲜半岛的新罗和百济两国,都未派来使节。偏偏远在大东边的东瀛,居然有使节前来!”赵云泽自言自语道。
“赵大人说什么?”李仙阁问道。
“哦,没什么。我是说,这东瀛国得到消息倒是挺快的。”
李仙阁一笑,道:“东瀛国倒不是来朝贺我们打败突厥的。据他们的使臣说,前隋时,东瀛就一直朝拜中原王朝超级战兵
。后来,隋末中原大乱,他们与中原的往来便中断了。直到去年,他们才从去他们那边经商的新罗人口中得知,大唐已经替代大隋,统治中原了。于是,他们便派出使臣,远渡重洋,前来朝贺。”
“哦,原来如此!”赵云泽点了点头。“百济和新罗不是一直对我大唐朝拜吗?我记得,贞观元年时,朝廷好像还调停过他们两国的矛盾。为何这次,却未见到百济和新罗派使来朝?”
李仙阁道:“年前,百济和新罗的使臣都已来过长安了。因为冬季严寒,海上风浪也格外大,不便于行船,他们便早早回去了。不过,这两国向来对大唐友善,若他们得知大唐打败了突厥,说不定很快,就又要派出使节来长安了。”
“咦,既然冬季不便于行船,那东瀛的使臣是怎么来的?”赵云泽诧异道。
“这……”李仙阁无法回答了。“怎么,赵大人对东瀛使节有怀疑?”
“怀疑?”赵云泽一愣,随即就思考了起来。
沉默了一会儿,他小声说道:“方才,我还只是好奇东瀛人的航海技术,李大人这一问,我倒真怀疑起东瀛使节的真假了。”
李仙阁一惊,道:“赵大人的理由是什么?”
赵云泽道:“据我所知,新罗别看臣服大唐,可同时,东瀛倭人的势力,也长期在新罗扎根。新罗还曾一度向东瀛臣服。也就是说,东瀛人不可能直到去年才得知大唐立国之事。东瀛人来朝拜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们的那套说词。”
李仙阁一听赵云泽的话,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难道,这伙东瀛人是假冒的使节团?”
赵云泽道:“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不过,中原王朝历来对前来朝拜的番国热情。往往会送于他们远胜敬献给中原王朝的礼物价值数倍的回礼。历史上,因为贪图中原王朝的回礼,有胆大的番国商人假冒本国使节团,来中原进贡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
李仙阁道:“的确有这样的事情。咱们中原王朝往往为了那万国来朝的名分面子,即使知道有假冒的使节团,只要他们不做坏事,也往往不去揭破。”
赵云泽苦笑道:“是呀,都是这个面子给闹的。”
“那……东瀛使节的事情,咱们要不要查一下?”李仙阁又问赵云泽。
赵云泽一笑,道:“接来送往,本是你们四方馆的事情,某可不敢替李大人做主。”
李仙阁道:“赵大人呀,您就别客气了。要是东瀛使节团真是假冒的,他们不做坏事便罢,大不了大唐赔点财物。可要是他们做出什么坏事,不利于大唐,某的罪过可就大了。赵大人以前就曾帮四方馆查过案子。这次,某恳请赵大人,再帮某这一把。”
“这么说,李大人也怀疑东瀛使节团咯?”赵云泽玩味的笑道。
李仙阁道:“职责所在,某不敢疏忽啊。既然赵大人发现了疑点,还是查一下吧。要不然,某睡觉都提心吊胆的了。”
赵云泽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某就查一下东瀛使节团。不过,李大人对这件事情先不要声张。只需多留意东瀛使节团就好。”
“某知道该怎么做了。”李仙阁点头会意。
第547章万国来朝(下)
赵云泽离开四方馆后,见天时已快正午了。他便回家吃午饭。
吃过午饭,他又立即出城,前往讲武堂埃及神主
。
李靖和李道宗出征后,李世民安排兵部尚书侯君集、和李世民的一个弟弟、徐康王李元礼,暂代李靖和李道宗在讲武堂的职务。实际上,讲武堂的事务,全由马周打理。
赵云泽来到讲武堂后,告诉了马周组织学员训练分列式的事情。
马周表示,第三期学员今年就要毕业了,他们的队列动作基础比较扎实。去年,第四期学员入学时,他们还在开学典礼上进行过阅兵,分列式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有三天的时间,再训练熟悉一下,足可以拿的出手了。
赵云泽听了马周的话,总算是放心了。第二期学员的阅兵式,就是马周一手操练的,他对这项工作有着成熟的经验。于是,赵云泽就放心大胆的把训练分列式的任务交给了马周。
之后,赵云泽便去了特勤署。
特勤署的署令于天佑,很热情的接待了赵云泽。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天,于天佑对于没能参加大唐灭突厥的战事,深为遗憾。
赵云泽笑了笑,说道:“于大哥虽然没能亲身参与厮杀,可特勤署在这场大战中,为大军提供战略情报,不也同样立了功嘛!”
“哈哈哈,那倒也是。某还得了个子爵的爵位呢。”于天佑大笑起来。
“恭喜于大哥了!”赵云泽连忙道喜。
“同喜同喜,赵老弟还不是封了伯爵。听说,很快就要迁升平州刺史了。你这升官的速度,哥哥我可望尘莫及啊!”
赵云泽摆了摆手,笑道:“不说这些了。某今天来找于大哥,是有件事情想让特勤署帮忙。”
“老弟有事尽管说,只要不违背原则,某一定鼎力相助。”于天佑说道。
赵云泽面色严肃起来,又道:“上午,我去了一趟四方馆,发现东瀛使节身上,有颇多疑点。我怀疑,这伙东瀛使节是假冒的。”
“啊?竟有这种事!”于天佑大吃一惊。“赵老弟,此事你向陛下禀奏了吗?”
“某只是怀疑东瀛使节的身份,还没掌握证据。是以,未敢因此打扰陛下。”赵云泽说道,“某此来特勤署,就是想请于大哥派几个善于查案之人,混进四方馆,查一查这伙东瀛人的底细。”
“此事特勤署责无旁贷。”于天佑说道,“赵老弟,特勤署是你一手创办的,你对特勤署下属们的情况,也都熟悉的很。想调谁去四方馆,你就直接点将好了。”
“那某就不客气了。”赵云泽笑了笑,随即,就点出了三个人的名字。
“只要这三个人吗?是不是少了点?”于天佑说道。
赵云泽道:“查案不比其他,人太多了,容易打草惊蛇。这三个人都是极为机灵的,足够了。”
“那好,某这便把他们喊来。”
于天佑将赵云泽要的人喊来,赵云泽便给他们下达了任务,并指点他们该如何去做。
随后,赵云泽带着这三个人回了长安。又将他们带至四方馆,与李仙阁密议了一番。
——分——割——线——
一晃三天过去了大灾纪
。期间,赵云泽和马周,带着参加阅兵式的官兵已经讲武堂学员,在宗正寺官员的带领下,到太庙实地彩排了一下阅兵式。虽然,这次阅兵式搞的很草率,参加阅兵式的官兵们的动作也不是那么完美,但是用来应付那些根本就没见过用大唐的新式队列动作搞出来的阅兵式的番国使节,也足够震撼他们的了。
明日,便是献俘仪式了。但四方馆那边查案的人,一直没有给赵云泽信儿,赵云泽有些着急了。
赵云泽本想吃过中午饭后,再去四方馆一趟。可是,还没等他吃完午饭呢,他派到四方馆的一个人就来他家中找他了。
“展辉,可是有收获了?”赵云泽立即带那人来到书房,向那人问道。
那名叫展辉的四方馆情报员点了点头,道:“我们到四方馆以后,按照大人的吩咐,轮班监视东瀛使节团。我们发现,这些东瀛使节团的人,好像分作了两伙儿,彼此间似乎有什么隔阂。”
赵云泽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大团队中,生出不和谐的两个小团体,这好像也不奇怪呀。”
展辉道:“本来,我们也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可是就在昨夜,我听见东瀛使节团其中的一个小团体,连夜密谋。我听不清他们说什么,便潜到房顶偷听。居然听见,他们说的是汉话。”
“什么?汉话!你确定?”赵云泽大吃一惊。
展辉道:“虽然我没听清他们具体说什么,可有些词句,我却听出来了,绝对是汉话。”
“你仔细想想,你听清的那些词句,都是什么?”赵云泽又连忙问道。
展辉想了一会儿,说道:“好像是什么行动、赏钱、信不过。这些,不都是汉话嘛!”
赵云泽眯起眼睛,琢磨了起来。
一会儿过后,他又问展辉:“那另一伙东瀛人呢,他们可有什么异常表现?”
展辉道:“另一伙东瀛人说的话,我们一句都听不懂。倒是没有异常表现。”
“这伙东瀛人,的确有鬼啊!”赵云泽说道,“既然是使节团,他们之中有懂汉话的不奇怪。奇怪的就是,他们自己人说话,居然也说汉话。对了,说汉话的这伙东瀛人,平时在你们面前,说的是东瀛话还是汉话?”
展辉想了想,说道:“他们很少露面,露面时,也并不说话。”
“这么说,这伙东瀛人定是汉人假扮的。另外那一伙东瀛人,就算真是东瀛国派出的使节,他们来长安的目的,也绝不单纯。”赵云泽说道。
“那……赵大人,我们该如何做?”展辉问道。
赵云泽琢磨了一会儿,说道:“你们继续监视,某这便进宫,去向陛下禀明此事。”
“大人,现在就去告诉陛下这件事,合适吗?”展辉疑虑道。
赵云泽道:“不能再等了。明日,就是献俘仪式,万一这伙人有什么阴谋,到时候就晚了。”
第548章劫持,又见劫持(上)
赵云泽在听展辉汇报了查案进展后,立即进宫,向李世民陈述此事。
李世民听完赵云泽的禀奏,皱着眉头思虑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说道:“鹏羽,依你看,这伙东瀛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赵云泽想了想,说道:“臣的师父以前曾说过,东瀛国相当贫弱,百姓不堪生活重压,当盗寇的多的是。东海一带,有很多倭寇,靠打劫海上的商人为生。而且,大唐这边,也有海盗与倭寇相互结盟。臣在想,这伙假冒的东瀛使节,极有可能就是倭寇与大唐的海盗联合在一起的。”
“嗯,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无双神王
。”李世民点了点头,“若东瀛使节团真是假冒的,他们的目的又会是什么呢?”
赵云泽道:“一般情况下,番国之人假冒使节团,无非是为了骗取大唐那厚重的回礼。可是,既然展辉听到了‘行动’、‘信不过’、‘赏钱’等字眼,那就说明,这伙东瀛假使节们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财物那么简单。臣在担心,他们会做出对大唐不利之事。”
李世民又默然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道:“明日,就是献俘仪式了。若这伙假冒的东瀛使节只是想骗取点财物的话,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倒也无妨。可若他们真要有什么阴谋,却不能不防啊!”
“臣也正是出于这种担心,才在还没有掌握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来向陛下禀报的。”赵云泽说道。
“你做的很好!”李世民夸了赵云泽一句,又道:“那……你可什么主意,查问清楚这伙人的底细?”
赵云泽道:“臣在进宫的路上,已经想过此事了。如今,四方馆内各国使节云集,要查这伙东瀛人的底细,却不宜声势太大。臣的意思是,陛下不妨找个理由召见这伙东瀛人。再于宫中暗部力量,查问他们。”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扭头对黄德海说道:“黄德海,你跟赵云泽去一趟四方馆,向东瀛使节传朕的口谕,就说东瀛已数年未与中原联络,今番东瀛使节来朝,朕心大慰,想召见使节团全体成员。让他们即刻进宫。”
“老奴遵旨!”黄德海领命。
赵云泽又问李世民:“那宫中的布置……”
李世民一摆手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朕会布置好一切的。”
赵云泽点了点头,又道:“陛下,臣怕东瀛人起疑,万一生出什么事端就不好了。还请陛下点派一队侍卫,随臣和黄公公去四方馆。”
李世民道:“你虑事很谨慎,那便依你的意思吧。”
——分——割——线——
赵云泽和黄德海带着一队三十人的宫中侍卫,来到四方馆,向李仙阁传达了李世民的口谕。
李仙阁便又带着宫中来人,寻到了东瀛使节团的住处。
东瀛使节团,一共有二十来人,使节团正使名叫松野太郎,副使兼通译命叫冈山真二。
黄德海向松野太郎和冈山真二传达了李世民的口谕,并让他们召集使节团所有成员,即刻进宫。
冈山真二对着松野太郎耳语了一阵,两人又说了几句话。然后,冈山真二就对黄德海说道:“能得大唐皇帝单独召见,这是我们东瀛使节团的荣幸。请天使稍候片刻,我们召集全体成员,换身衣服,就随天使进宫。”
“贵使请便。”黄德海点头道。
随后,松野太郎和冈山真二就要回房间。赵云泽脑中一道灵光闪过,他立即跟了上去。
“这位大人,您这是……”冈山真二疑惑的问赵云泽。
“呵呵,没什么,我就是怕你们耽误太多时间,让陛下等着急了,特地催着你们点。”
“这……”冈山真二一愣,随即又对松野太郎耳语了一阵武逆天穹
。
“这位大人,我们的人需要更衣,您若跟随,多有不便啊。”冈山真二又对赵云泽说道。
“哈哈,都是男人,有什么不便的。”赵云泽不管不顾的,抢先进了使节团的房间。
他是怕这些东瀛人会有密议,特地跟上他们。
松野太郎和冈山真二见赵云泽已然进了房间,他们也没办法了。只好跟在赵云泽身后进了房间。
一会儿过后,使节团所有成员,都来到了这个房间。赵云泽趁着松野真二向他们传达命令的当口,眼神在每个使节团成员的脸上审视了一番。他并没有发现破绽。
又过了一会儿,使节团的成员都回房换好了衣服,赵云泽便和黄德海,带领他们进宫。
一路上,赵云泽不时的跟冈山真二聊几句,旁敲侧击打探他的底细。冈山真二应对自如,赵云泽同样没发现破绽。
不一会儿,一队人就快到皇宫门口了。
赵云泽忽然见皇宫正门西边,驶来一辆马车,还有一队十名侍卫跟随着这辆马车。
这好像是九江公主的马车。难道她又去弘义宫给李渊老爷子请安了?
一想到九江公主,赵云泽灵感忽至。
“咦,那马车上有美女诶!”赵云泽大声喊了一嗓子。一喊完,他立刻观察使节团的成员。
只见使节团中有十几个人,同时偏头望向那辆马车。
赵云泽这下心中有数了。果然没错,这伙东瀛人当中,混着不少汉人。要不然,那些偏头看马车的人,怎么能听懂我说的话!
赵云泽不动声色的继续向前走。松野太郎和冈山真二,此时也还没反应过来,他们的使节团已然露出了最大的一个破绽。赵云泽只等着进宫后,揭穿他们了。
可就在众人又往前走了五六步时,使节团成员中有一人忽然大喊:“中计了!杀!”
赵云泽一惊,连忙回头望去。
只见一个使节团成员,忽然从袖中掏出一把匕首,朝一个侍卫攻去。那侍卫毫无防备之下,胸口立刻中刀。
众人都是一愣。
攻击侍卫的那人,迅速拔出匕首,朝着九江公主的马车就冲了过去。
这时,使节团中有十几个人,也立刻跟着那人往九江公主们的马车那边冲去。
“拦住他们!”赵云泽拔腿就追了上去。
跟随赵云泽前来的那些侍卫,立刻分作两拨,一拨追向九江公主的马车,一波立刻拔出腰间横刀,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那些东瀛人扣押。
这些东瀛人虽然也又过反抗,但他们因为要进宫,身上并没有带兵器。赤手空拳之下,哪里是那些侍卫的对手。很快,就全被侍卫押了起来。
第549章劫持,又见劫持(下)
此时,暗藏匕首突然袭杀一名太极宫侍卫的那人,已经快要冲到九江公主的马车前了。赵云泽心急如焚。
这人既然暗藏匕首进宫,就绝对不是善茬。而且,他最先反应过来中计,又有那么多“东瀛人”立刻跟随他行动,可见,这人是个首脑。
这人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想劫持九江公主逃命。九江公主那辆马车极为华丽,又是出现在太极宫外,还有皇宫侍卫跟随,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猜的出来,马车坐的人绝对极有身份。
九江公主的那些侍卫,此时也反应过来,擎着刀枪就冲向了那领头的“东瀛人”。
可是,那人的武艺也不凡,九江公主的侍卫,跟他一交上手,立即被他打倒两人,冲过了侍卫的拦截,继续冲向马车我叫道格是只猫
。
此时,跟随这个人行动的那些“东瀛人”,也跟侍卫们交上手了。太极宫门前的侍卫,此时也反应了过来,连忙朝九江公主的马车奔去。可他们毕竟离着马车太远了。而此时,那个领头之人,离马车只有几米了。
赵云泽急忙绕过交战之处,朝着九江公主的马车疾奔。他一见那人就要到底马车跟前,连忙大喊:“赶车的,快跑啊!”
事发突然,那车夫已经完全吓愣了。等到听到赵云泽的喊声,他才反应过来,立刻挥动马鞭,就要赶车离开。
可是,已经晚了。领头的那名突厥人已经跳上了马车。他一脚将那车夫踢下马车,自己坐到车夫的位置,驾着马车就往南疾驰。
赵云泽只差一步路,就能跳上马车了,可就是这一步之遥,却让他未能如愿。
他顾不上这边的情况了,立刻发足狂奔,去追赶马车。
很快,那辆马车就冲到了皇城门口。
前文曾说过,长安城共有一百零八坊,外加东西二市、皇城、宫城,共计一百一十二个“小城”。皇城之内,是朝廷各衙门的办公之处,最里面,便是太极宫。
皇城的警卫力量,比之长安城外围的城墙丝毫不减。眼下是白天,皇城的大门是开放的。但是,城门口照样有很多士兵当值。
那些当值的士兵一见一辆马车疾驰而来,连忙上前,想拦下这辆马车。
可那辆马车丝毫不见减速,直接撞向那些拦路的士兵。
当即有几个士兵被撞飞。那辆马车冲出了皇城。
其余士兵一见这情况,立即追了上去。
这辆马车的确是九江公主的马车。此时,九江公主就坐在车里。陪伴她的,只有雪岚一个宫女。
九江公主和雪岚此时早已吓得花容失色,不知所措了。
赵云泽终于追到了皇城门口,他顾不上跟守卫皇城的卫兵多做解释,要了一匹马,骑上马就继续朝南追去。
很快,赵云泽就超过了追出来的那些皇城卫兵。
又疾驰一会儿,赵云泽终于望见九江公主的马车了。可此时,那辆马车也已经跑到长安城正南门明德门前了。
“拦下那辆马车!”赵云泽在马上大喊。
可他此时离明德门还远的很。他的喊声,明德门的卫兵根本听不到。
这时正是午后,出入城门的人很少,明德门的士兵,也许是因为大唐取得了对突厥的大胜,这几天的警惕性也放松了下来。他们居然眼睁睁看着那辆马车冲出了城门。
其实,这也不能怪那些卫兵。明德门是外围城门,这又不是战时,也没有收到朝廷的命令戒严,大白天的,卫兵也不能无缘无故去拦进出城门的马车啊!
“我靠!”赵云泽懊恼的骂了一声,挥动马鞭猛抽马屁股,继续追赶那辆马车。
就在赵云泽冲出明德门不久,一队二三十人的骑兵,从北边疾驰而来,随后出了明德门修仙之大赢家
。
这队骑兵,是守卫太极宫的宫中侍卫。他们并不是李世民派出的,而是值守太极宫南门承天门的校尉派出的。
承天门校尉得知九江公主的马车被贼人赶走后,立即派出了这队骑兵追踪。可他们的行动还是晚了些。此时,九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