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贞观-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顺德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与秦琼一起讨击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立下大功。李世民又将他的食邑加到一千二百户。仅次于裴寂、长孙无忌的一千三百户。

不过,长孙顺德却是个稳不住的人。刚立了功,就又犯错误了。贞观元年正月,有奴仆偷盗宫中财宝被长孙顺德发现。按说,他应该立刻抓捕这些奴仆法办,可他却接受了这些奴仆的贿赂,睁一只眼闭一只,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后来事发,李世民处理长孙顺德的办法倒是奇特,他在大殿上当着群臣的面,赐给了长孙顺德几十匹丝绢。

事后,大理寺少卿胡演向李世民提出:“长孙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恕,陛下不但不治他的罪,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李世民回答说:“长孙顺德有大功于国,我实在不忍心降罪于他。人都是有感愧之心的,给他这点绢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他仍然不觉惭愧,那就与禽兽无异了,杀了他也没用。”

贞观元年十二月,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谋反,长孙顺德因与李孝常来往过密,受到牵连,被免官。贞观二年,李世民有一天闲着没事,翻看开国功臣的画像,当看到长孙顺德的画像时,一时怜悯之心发作,就下旨恢复了长孙顺德的爵位和食邑,又拜其为泽州刺史。

李世民想将自己的八妹九江公主嫁给长孙顺德的儿子,未必不是存了安抚长孙顺德的心思。说起来,这也是皇家与长孙家亲上加亲了。而且,九江公主与长孙嘉庆也是同一辈的,合乎伦理。

可九江公主却对这门亲事不满意。至于是不是像她自己说的,因为碍于长孙顺德以往犯过错,长孙嘉庆又是个纨绔子,那就不得而知了。

秦茉儿听了九江公主的话,不知该说什么了。皇家的事情,她也真的不好评论。

沉默了一会儿,秦茉儿又问九江公主:“那这门亲事,可曾订下”

九江公主道:“那倒还没有。二哥和父皇只是告诉了我这件事。让我自己选择在何处建府,我便选了怀德坊。长孙家那边,想来也已知道此事了。只等着公主府落成,二哥就要正式下旨赐婚了。”

“那公主有什么打算”

秦茉儿问出这句话就后悔了。九江公主来家里,绝对不是串门这么简单。她说起这桩亲事,也肯定不是只发发牢骚。说不定就是想向我讨主意拒婚的。我怎么还上赶着问她呢

果然,九江公主忽然诡异的笑了。“茉儿姐姐以前跟随我三姐多年,父皇和二哥也经常说姐姐除了模样不像三姐,其余言行举止都像的很。我三姐是个有主见的人,想来茉儿姐姐也很有主见,若茉儿姐姐遇上我这般事情,又会作何打算呢”

“我”秦茉儿傻眼了。愣了一会儿,她叹气道:“我毕竟不是皇家之人,这种事情,我也没什么主意。一切,还得公主自己打算。”

听了秦茉儿这话,九江公主点点头,道:“我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寻常民间女子的亲事,自己尚做不得主,何况是皇家女子呢。”

稍顿,九江公主又忽然一脸坚定的说道:“不过,该抗争的时候,我还是要抗争一下的。不能像三姐一样带兵打仗,可我也不能什么都逆来顺受。我要像三姐和茉儿姐姐一样,做事像那些男子一般。”

“公主,我何时做事像男子了”秦茉儿一额头黑线了。好嘛,她被人说成女汉子了。

“呃我是说姐姐处事果决呢。”九江公主连忙解释,“当初您嫁给赵大哥时,不就是自己做的主嘛”

第450章借粮(上)

石城县城衙后大街东段,有一处大宅子。大宅子坐北朝南,是两进的格局。

这处宅子,要是拿到长安城来看的话,连中等规模都算不上。可在石城县这穷乡僻壤之地,这处宅子却已经是石城县最大的民居了。县衙大院虽然是三进的格局,可也只比这处宅子大了一点点而已。

这处宅子的主人,就是石城县最大的粮商崔敬。

崔敬今年四十二岁。在博陵崔氏的族谱上,崔敬属于分支了好几层的旁系子弟。谱系稍微近支点崔氏子弟,也不会到石城县这破地方安家落户了。

虽然在崔氏这数百年的门阀中崔敬属于边缘化的存在,可在石城县,他却是首屈一指的大乡绅。

赵云泽“屈尊”拜访的第一个乡绅,就是崔敬。

崔敬家的客堂内,赵云泽坐了主位,崔敬却坐了宾位。这是崔敬百般相让,赵云泽推却不过才这么坐的。

崔敬面前的矮几上,摆了一个小木箱。木箱内放有五个玻璃酒杯,崔敬手上,还正在把玩着一个。

这玻璃酒杯,便是赵云泽送于崔敬的礼物。酒杯的造型很普通,就是后世常见的一次性纸杯的样子。可崔敬却喜欢的不得了。

“赵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这酒杯可是贵重的很呀”崔敬一脸激动的说道。

“崔先生也懂玻璃”赵云泽诧异道。

崔敬道:“小可去年年底回博陵祭祖,有幸参观过我崔氏的玻璃厂。是以知道这玻璃的价值。”

“哦,原来如此。”赵云泽点头会意。稍顿,他又问崔敬:“敢问崔先生,像这样的杯子,在河北售价几何呀”

崔敬道:“这么一个,就是一贯钱呀。而且,我崔氏的玻璃厂生产的玻璃,通透性还比不上赵大人的这杯子呢。”

一贯钱,要是按时下的粮价折算,能买一百斤左右的粮食。一个玻璃杯换一百斤粮食,的确不便宜。赵云泽现在的钱币俸禄,每个月也才两贯多点。不过相比起范亭举用几套玻璃制品就在西域换了个男爵的爵位,这价格又似乎太便宜了。

“河北这地方的玻璃卖的倒是挺贵的。在长安的话,像这种玻璃杯子,也才卖五百文。”赵云泽说道。

“长安的富户多嘛,就算卖的便宜点,也能赚不少钱了。不像河北这里,没多少富人。不怕赵大人笑话,我们崔氏那玻璃厂,出产的玻璃,至少一半都卖给本族子弟了。”

“哈哈哈,你们崔氏的族老倒是会做生意啊”赵云泽笑了起来。“那剩下的一半呢”

“剩下的一半嘛,又有一半卖给了别的富人,其余的,几乎全卖到高句丽去了。”崔敬答道。

“跑外单要比内销赚钱的多。你们崔氏居然只卖这么少的产品去高句丽”赵云泽有些诧异了。

崔敬笑了笑,说道:“小可是崔氏的远房子弟,族中的生意,我是插不上话的。”

“哦哦,说的也是。”赵云泽点了点头,又道:“那咱们还是谈谈您能做主的生意吧。某此来,可是看一下崔先生的家底的。”

“看赵大人随便看。”崔敬说道,“要不,咱这就去库房看看粮食某可是看中了赵大人的那白酒生意了。”

“好崔先生请。”

“赵大人先请。”

二人出了客堂,崔敬领着赵云泽来到了库房。

崔家的库房很大,足有四五百平方。库房空着一半,剩余的一半空间,堆放的全是成麻袋的粮食。

“这都是些什么粮食”赵云泽问崔敬。

崔敬道:“一小半是从南方贩来的大米,剩余的,就是本地产的谷子、麦子、高粱、黍子、豆子了。”

“倒是齐全的很。”赵云泽点头道。

“要不然小可怎么会想做白酒生意呢。有这些粮食,某都不用另外再买粮了。某现在就开着家酒坊呢。石城县的米酒,也多是我家卖的。”

“不错不错某那白酒,也正要用米酒来做。崔先生这里倒是现成的很。”赵云泽道。

崔敬一听这话,两眼立即放光了:“这么说,赵大人是打算跟某合作了”

赵云泽摇头一笑,道:“崔先生这里,是某拜访的第一家。想跟某做生意的,可不光崔先生一家呀。在商言商,某也要货比三家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呵呵,赵大人尽管比。某有信心获得赵大人的青睐。”崔敬一脸自信道。

“崔先生,既然您的粮库某也看过了,便不打扰了。某还要去下一家呢。”赵云泽当即辞行。

“大人且回客堂,稍待片刻。”崔敬说道。

“不了,某时间紧迫呀。以后,咱们有的是亲近的机会。”赵云泽说道。

崔敬一拱手,道:“大人还是稍待片刻吧。您送了某那么贵重的礼物,某再不知事,这礼尚往来的道理还是懂的。怎么也得给大人准备一份回礼呀。”

“回礼”赵云泽一愣,随即笑了笑,一指那些麻袋,道:“崔先生盛情,某也不便推却。不过,别的回礼崔先生就不用准备了。有着现成的粮食,您命人给某搬上点就是了。正好,某是坐马车来的。”

“啊大人要粮食作甚”崔敬诧异了。

“呵呵,某也要验一下这粮食的成色呀”

“那大人随便带走点就是了。别的回礼,某该准备也还是要准备的。”

“崔先生就不必麻烦了。还是送某点粮食吧。反正,某一家人也要吃粮。”

崔敬稍一犹豫,点头道:“既然大人执意如此,那某只好照办了。”

分割线

赵云泽离开崔敬家时,马车上就多了六袋子粮食。

“这个崔敬,还真是精打细算呀。这六袋粮食,也就是六百斤吧。正好抵了我送他的玻璃杯的价值。”赵云泽对赶车的秦安说道。

“嘿嘿,有了这些粮食,特战队那边又能应付几日了。”秦安笑道。

“是呀,吃饭可是头等大事。”赵云泽说道,“我怎么感觉自己像要饭的呢”

“大人可不是要饭,而是做生意呀”

“对对对,做生意、做生意。秦安,把账记好,今日咱们送出去的礼物,将来都要从陛下的分红里扣除。我可不替他养兵。”

“啊大人还真是还真是精打细算呀”

“刚跟崔敬学的”

第451章借粮(中)

赵云泽用了三天时间,挨家拜访了十几个乡绅。那些乡绅,住在城里的只有几家。大多数的,还是住在乡村。有的人,还担任着本乡的乡正。

玻璃杯子送出去了几十个,赵云泽换到的,是三千来斤粮食。还有一些别的礼物。

三千来斤粮食,也只能暂时解决特战队的粮草问题。要靠这点粮食帮助农民解决粮种的缺口,却是杯水车薪了。

全县农民的粮食缺口,也已经统计了出来。全县六个乡,近五千户农民,缺粮种的农民占到一半,粮种的总缺口达五十万斤。

这个数字一看很大,可这个时代农民的地多,一个男丁就授田一百亩,五十万斤平摊下去,一亩地才补两三斤粮种。田地的收成又不高,粮种和收成的比率很低。

就拿石城县种植面积最广泛的麦子来说,一亩地就要下种十二三斤,可收成却只有两三百斤。也难怪农民粮食不够吃,狠心吃粮种了。

拜访那些乡绅的同时,赵云泽也对石城县的乡村走了一遍。他发现一个现象,如今,石城县的田地里都没有生长的庄稼。农民种麦子,也都是春天下种。也就是种植春小麦。

春小麦虽然出芽率高,但这样一来,一年就只能种一季庄稼了。看来,等秋后要设立一块试验田,种冬小麦试试了。如果能成功,那一年就能种两季庄稼了。赵云泽有了这样一个想法。

对乡绅们的存粮有了底,赵云泽就打算实施他的“青苗法”了。

二月二十八这天,赵云泽在县衙内堂召集官吏议事。当他说出自己的青苗法后,与会的官吏都沉默了。

“诸位如何看待某这个办法”赵云泽问道。

众人还是没有发言的。

赵云泽只好点将了。“邓主簿,你有什么意见”

邓烨又思考了一会儿,道:“大人这个主意是不错。可是,那些富户未必愿意借粮给县衙呀。他们直接把粮食借给农民,利息要高的多。吃亏的事情,人家自然不愿意干。”

赵云泽点点头,道:“这一点,某也想到了。借粮的事情,由我亲自办。你们就说,这个办法可不可行吧。”

邓烨望向陈昭,道:“陈县尉,赋税都是由您催收的,您以为县令大人这办法如何”

陈昭面现苦笑,道:“赵大人,您没在地方当过官,不知道地方官的难处。往年,光是秋后的赋税,就要反复催促,百姓才会交上来。您这青苗法,毕竟只是一县之地的政策。朝廷规定的赋税,百姓尚交的不情不愿,何况是借的粮食呢。邓大人说的不好筹粮是一方面;这不好收债,又是一方面难处呀”

“百姓朴实,应该不会赖账吧”赵云泽说道。

陈昭道:“赖账是不会。要是地里收成好,不用催促,他们就会主动还债。可要是遇上灾年呢相比一家人饿肚子,他们也只有拖欠粮债了。”

“如果真遇上灾年,朝廷尚且要放粮赈济灾民,咱们的青苗法,自然也会免去农民的粮债了。”赵云泽说道。

“那县衙欠的那些乡绅的粮债,又拿什么偿还难道大人敢动朝廷的赈济粮”一个吏员忽然说道。

“这”赵云泽傻眼了。唉,我还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难怪连房玄龄这样的良相,都没有办法解决农民春耕缺少粮种的问题呢。一县之地尚且如此,何况一国呢。

这还只是纸上谈兵,就遇上了两大难题。要是真正实施起来,恐怕遇上的问题还要多。

难道自己来石城县后要办的第一件事情就这么流产了不成,真要那样,那自己就会被这些官吏给看扁了,以后也别想指使的动他们了。而且,自己领那八名风尘女子回县衙的事情,已经让这些官吏看笑话了。自己要是再办不成这件事,那也无法扭转石城县的官民对自己的印象啊。坏了名声,这官也甭当了。还想着经略辽东,为大唐开疆拓土做梦去吧。

想到自己的宏图大志和对李世民夸下的海口,赵云泽咬了咬牙,说道:“你们说的困难,某也知道了。但这个青苗法,我是一定要推行的。借粮的事情我来办。秋后要是农民还不上粮食,我自己掏钱,替县衙还债。”

赵云泽的话一说,众人都诧异的互相交换起眼色来。连房遗直都皱起了眉头。

“大人,您这是何苦呢”陈昭说道,“您是长安来的,有背景有势力。不像我们这些人,没有大树可靠,什么时候能出头离开石城县这穷地方也没准。可是您不一样啊,您在石城县,也就是干一任,又何苦要自己为难自己呢。”

赵云泽站起来,朝众人拱了拱手,道:“诸位的关爱,某心领了。不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青苗法的事,某是一定要办的。诸位若有心,还望好好配合某做事。若是无意,一边旁观某也不介意。”

“既然大人都把话说到这地步了,我们也只能服从您的政令了。”邓烨说道,“不过,要是筹不到粮食,大人也莫怪我们不出力。另外,某斗胆请大人立下字据,若秋后农民还不上粮食,大人还要想办法填补县衙府库的缺口。”

“好,这字据我立下便是。若秋后真收不回粮债,某也不劳诸位辛苦,某自己掏钱还债。”赵云泽说道。

接下来,赵云泽当着众人的面立下了字据。解散了会议。

众人出了内堂,陈昭叹气道:“这位赵大人,还真是初生牛犊啊。这种政令都敢颁布。”

邓烨一笑,道:“兴许人家赵大人家里钱多的用不完了,有意做善事呢。”

“真要如你所说,他就不用借粮了。五十万斤的粮债呢,折合成铜钱,五千多贯呢用马车拉也得一大车呢。”

“人家赵大人自有打算,你我就不要操那份闲心了。”邓烨笑道。

“某就是想操这份闲心,也得有那本事啊不说这事儿了,某回公房了。”

内堂中,房遗直也在劝赵云泽:“赵兄,要不那青苗法还是不推行了吧。咱们当初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赵云泽一笑,道:“说出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朝令夕改,某的威信何在”

“可是”

“房兄不必担心,某的底牌还没亮呢”

第452章借粮(下)

别看赵云泽在议事时把话说的满满的,其实他心里也发虚呢。能不能借到粮食先另说,他还真怕到了秋后收不回放出去的粮债。真要自己填补这个空子,那他就得倾家荡产了。

别看赵云泽现在家里做着生意,可他也不是多富裕,也就是刚刚跨入了家财万贯的等级。这还是把资产算上的,要是拿现钱,他现在最多拿得出三千贯。

现在大唐粮食贵得很,五十多万斤粮食,值五千多贯呢。

赵云泽现在的底牌,就是靠利益买动那些乡绅就范。另外,他也不相信农民会那么刁蛮,只借不还。如果真是那样,那大不了自己真的背上这饥荒,一任三年时间,也足够还上欠债了。农民真要借粮不还,那明年不再施行青苗法,他们也无话可说。

既然已经宣布了决定,赵云泽立刻行动。议事之后,他就让秦安把各种新作物的种子都包上一小包,出了县衙,直奔崔敬家。

崔敬见赵云泽又上门了,还以为他决定了跟自己做白酒生意呢,乐不可支的将赵云泽让进了客堂。

可当赵云泽向崔敬介绍了他的青苗法之后,崔敬傻眼了。

“赵大人的意思,是想向小可借粮”懵了半天,崔敬出言问赵云泽。

“然也”赵云泽点头道,“崔先生放心,某绝不亏待你。除了秋后的利息,某还有一份大礼相送。”

“赵大人不会是想用做生意来要挟某吧”崔敬的脸色不好看了。

赵云泽摆摆手,道:“生意是某自己的事情,这青苗法却是公事,自然不能混为一谈。”

“那赵大人要送某什么大礼呀”崔敬好奇的问道。

赵云泽给秦安使了个眼色。秦安忙走到崔敬面前,从一个口袋中拿出一个个小布包,放在了崔敬面前的矮几上。

“这是”崔敬纳闷了。

“崔先生打开看看便知。”赵云泽一抬手,示意道。

崔敬狐疑的将那些小布包一个个打开,端详起了里面的种子。

“赵大人,某做了半辈子粮食生意了,这些种子,某却从未见过,这都是什么呀”崔敬好奇的问道。

“这是某托人从西域带回的新作物种子。”赵云泽也走到崔敬面前,一屁股坐在他对面,说道。

手指一样种子,赵云泽又道:“这是棉花的种子。收获的棉花,如羊绒一般绵软,可以纺成布,也可以塞入被子、衣服里保暖。”

“哦哦哦,那这些呢”崔敬又问。

“这叫花生。崔先生可以先尝尝。”

“这个能吃”

“自然能吃。”赵云泽直接拿起一枚花生,剥开壳,又把花生米递给了崔敬。

崔敬小心翼翼的把花生米放进嘴里,咀嚼起来。

“嗯,香,香的很。”崔敬的眼神亮了。说着,他就伸出手,又想拿花生。

赵云泽连忙挡住他的手,说道:“崔先生,这种子可金贵的很。您要想吃个够,只能等种下后,秋里收获了再吃了。现在多吃一粒种子,可就少收几十粒呢。”

“呃是某馋嘴了。”崔敬尴尬道。

“这花生,可以生吃,干炒熟了味道更佳。也可以用来榨油,那花生油的香味,可比菜籽油和大豆油强多了。”赵云泽介绍道。

说完,他又指了指其余的种子,道“这些,都是蔬菜的种子,大唐从来没有的蔬菜。崔先生明白我的用意了吧”

崔敬眨巴了几下眼睛,恍然大悟道:“您是要把这些种子卖给我”

“崔先生,以咱们的交情,我怎么会卖呢我送你一些便是了。”赵云泽说道。

崔敬一喜,可随即他就又沉下脸了。“赵大人,我要是收了您的种子,是不是就得借粮给您呀”

“哈哈,是借粮给县衙,然后再由县衙借给那些缺粮种的农民。”

“那我直接借粮种给农民就是了,又何必劳烦县衙的诸位官人经这一道手呢。”

赵云泽心道:你的利息不是高嘛。哥们儿的青苗法,就是为了压制你们的高利贷的。要不也不叫善政了。

“崔先生,您是做生意的,应该能看出这些种子的价值来。等秋天一收获,你再把种子一卖,利润可比你卖粮食强多了。”赵云泽循循善诱道。

崔敬笑了笑,道:“赵大人,您说的我都懂。可话说回来,这些种子再好,也是新作物。能不能适应河北这里的水土,又该如何管理,收成如何,某一无所知。真要是种下,能不能长成还不好说呀”

“你放心,这些种子绝对适合河北种植,管理的方法我教你呀”

“呵呵,某还是不敢做决定。”崔敬摇了摇头。

“崔先生,你怎么这么固执呢,放着到手的钱不要。”

崔敬叹了口气,道:“赵大人,某说句实话吧。你要是不借粮,哪怕是把这些种子卖给我,我也买。大不了,当个试验品。可您要借粮,某这心里就没底了呀。粮食好借,可不好还呀。”

“崔先生,那你直接借粮给农民,难道就很好要债吗”

“也不好要。可总比问县衙要债要容易些。”

“某的人品崔先生不用担心”

“赵大人误会了,某自然相信您的人品。可您也说了,这是公事,不是您自己的事情呀。到时候,县衙要是拿不出粮食,我也不能逼着您赵大人自己还债呀。再说了,您给的利息也太低了点,我亏钱呀”

一听崔敬说到了关键的东西,赵云泽也哑火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利益打动不了人心。

沉默了一会儿,赵云泽又道:“崔先生,你现在帮我这一把,咱们今后也好合作呀”

他还是把公事跟做生意的私事搅合在了一起。

崔敬犹豫了一下,道:“赵大人,您容我考虑几日行不行”

“也好”赵云泽点了点头,“不过您可要快点考虑。这马上就要春耕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啊。”

崔敬伸出三根手指头,道:“三天,赵大人给小可三天时间考虑。若是三天之后某还没给赵大人个准信儿,您就把我从跟您做生意的人名单里划去就是了。”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分割线

离开崔敬家,赵云泽又拜访了好几个乡绅。可是,他们也都如崔敬一般,没有直接决定借粮给县衙。

赵云泽没有办法,也只能干等着让这些乡绅考虑了。其实到了这会儿,赵云泽心里已经一点底都没有了。

这些乡绅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赵云泽也明白,无论是他所说的跟乡绅们合作做生意,还是那些新作物的种子,都是不能立刻到手的利益,还担着很大风险。而这些乡绅直接把粮借给农民,却能多收很多利息,风险也小的多。

也许,人家说的考虑考虑,只是委婉的推辞之词罢了。赵云泽急的嘴唇上都起燎泡了。

第453章柳暗花明

崔敬家今天来了不少客人。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客人都是从宅子的后门进入的院子。

崔宅后面,是一条小胡同。那些客人都是坐着马车来的,马车停在后门两边,把一条胡同占去了大半边,剩下的那点空间,也就只能容两人并行了。

“如此偷偷摸摸,这些乡绅到崔敬家,定是商量不可告人之事。兴许,就是商议怎么应对我的青苗法呢。”

赵云泽在得知这件事后,做出了一个判断。

没错,到崔敬家的那些人,就是赵云泽曾经拜访过的那些乡绅。不过也不是赵云泽拜访过的所有乡绅都来了崔敬家,但七八个人总是有的。

崔敬家的客厅里,这里人正在议事。

“亭山兄,听说赵大人两次拜访,都是先登的您的家门。可见,这位赵大人很看重您啊。不知您对于县衙借粮一事,作何想呢”一个乡绅问崔敬。这名乡绅叫郑德,也是出身门阀世家。

“品修兄抬举了,赵县令先来某家里,也只不过是某的家离县衙近一些罢了。”崔敬嘴上谦虚,可他脸上却满是自得之色。“不知诸位有没有答应借粮给县衙啊”

“要是我们答应了,那还来找你商量什么”崔敬的族弟崔懿没好气道。

“是呀是呀。亭山兄,虽然咱们平日也偶有小矛盾,可再怎么说,咱们都是石城县的乡亲。咱们是一体的,那位赵县令却是外来户。我们岂能为了讨好他这个外来户,就互相拆台呢。”郑德说道。

“难道诸位对赵县令的生意和那些新作物种子就不动心”崔敬问道。

崔懿道:“说不动心是假的。可相比起贷粮给那些苦哈哈的利润来,赵县令给的那点好处,真不够看的。要是没有借粮这事儿,那跟赵县令的生意倒也做的。可他赵县令没安好心呀。石城县这穷地方,做什么生意也赚不到太多钱,还担着风险。还是咱们的老办法保险啊。”

“那就没什么可商量的了。跟赵县令耗着就是了。”崔敬说道。

“耗着可要是有人耗不住呢”郑德说道。

崔敬一愣,随即微微一笑道:“原来你们是怕某会投靠赵县令啊诸位尽管放心,某要是真想讨好赵县令,两天前就答应借粮给他了。至于他那生意咱们都跟他耗着,他最终还不是得求咱们。除非,他一开始就不想做生意,只是拿这个幌子蒙我们借粮给他。”

“着呀”崔懿一拍大腿,“他要是蒙咱们,那咱们就更不能上当了。他要是真想做生意,咱们耗上一段日子,那些苦哈哈耐不住了,还得找咱们借粮食。等过了这段日子,他赵县令还得求着咱们跟他做生意。”

“对,正是如此。哈哈哈”郑德也笑了。

这时,另一个乡绅皱起眉头,说道:“咱们是订立同盟了,可就怕今日没来的那些人,他们会向赵县令妥协呀。”

崔懿一瞪这人,道:“老王,你傻了呀就凭他们几个那点家底,能给姓赵的凑够五十万斤粮食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自己不吃饭了他们不来亭山兄家议事,那是因为他们不够格。你怕他们作甚”

“说的也是。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分割线

已经两天了,那些乡绅不但没一个给赵云泽准信儿的,还聚在一起商量事,这让赵云泽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唉,眼下,也只有期盼外力相助了。”赵云泽坐在县衙内堂,眼望西南方向说道。

“什么外力”房遗直问道。

赵云泽道:“长安那边的人也该来了。要是再迟些日子来,那青苗法可真要流产了。”

正在这时,一名衙役领着丁大顺进了内堂。

“大顺,你怎么来了”赵云泽诧异的望向丁大顺。

都是熟人,丁大顺也不跟赵云泽客气,直接走到他面前,拿起矮几上的茶杯,咕咚咕咚一阵猛灌。

“怎么是凉茶”等喝干了一杯子水,丁大顺才说道。

“这是昨天的茶水。里面加了砒霜,我原想着晚上拌点剩饭剩菜毒老鼠的。昨天散衙时把这事给忘了。”赵云泽一脸促狭的说道。

“啊”丁大顺大吃一惊,随即他又晃过神来,道:“大人吓唬我呢吧”

“说正事吧,瞧你蹿的这一头汗。”赵云泽笑了笑说道。

“范亭举和罗蕴和他们到马城了。下午就能到石城县了。”丁大顺说道。

马城县就在石城县西边,两县城相隔只有七十里地。

赵云泽一听大喜,拍案道:“太好了,说曹操曹操就到”

房遗直连忙问道:“莫非赵兄说的外力,就是范亭举和罗蕴和他们”

“嘿嘿,除了他们,也没人能帮上咱们了。”赵云泽说道,“他们可带着粮食呢,整整六十万斤。”

“可那些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