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苹果)-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麻烦了。”
众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在那样的情形之下,还能默记那些士兵谁喝了有毒的,谁喝了无毒的,一直央酒到每人都喝了毒酒才罢休,不得不说苏锦冷静的可怕。
“可是……既然如此,府尊大人为何不干脆在凉阁内的酒席上也用此毒,岂不是一了百了么?”葛怀敏看着苏锦问道。
苏锦哈哈一笑道:“这话便是欠考虑了,此事也许有人认为本府手段不太正大光明,但是我不在乎;不过公事公办,我若一锅端将你们尽数毒杀,那如何取得口供辨明此案?当事之人尽数被毒杀,案情如何能大白于天下?再者说了席上也有不少罪不至死之人,还有不少替渭州城立过汗马功劳之人,我又怎能忍心毒杀?”
葛怀敏吁了口气道:“不知我老葛是否……?”
苏锦打断他的话,正色道:“葛将军心中定是还有芥蒂,但我可坦白告知葛将军,从一开始我便没有杀害葛将军之意,葛将军也曾力拒西贼,听说每次打仗都是身先士众,身上的伤疤不下十几处,即便是为李知和等人胁迫犯了些错误,但绝不至于到了不可救药之地;所以我极力劝说葛将军醒悟,一来是敬佩葛将军往日的功勋,二来也是希望葛将军戴罪立功,渭州城需要葛将军带兵护卫,我苏锦非将才,要我带兵打仗恐怕是瞎胡闹,渭州城离不开葛将军。”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747
葛怀敏虎目中沁出泪花来,赫然站起身来退后两步,噗通跪倒在地,哽咽道:“多谢苏大人再造之恩,我老葛从今以后一定听您的吩咐,绝不再干残害百姓之事,若再行不义之事,天厌之,地厌之。”
苏锦赶紧上前扶起他道:“这是作甚?你我官职并不相属,你是武职四品,我是文官四品,咱们是同级为官,相互协助才是正理,哪有听我吩咐的。”
葛怀敏道:“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只听苏大人的,而且凭大人的能力,不久一定会高升,老葛先抱住大腿再说。“
众人轰然大笑,葛怀敏倒也直接,毫不掩饰的便要抱苏锦大腿,这人倒也直爽的可爱。
苏锦笑道:“先不忙说这些,要抱大腿也要先洗刷了你这一身的罪名,李知和等人我三日后便要派人将卷宗整理押解进京,在此之前我可要为你找些说辞方可,否则圣旨下来,你也难逃责罚。”
葛怀敏道:“还请苏大人费心了。”
苏锦微笑不语,招呼大家喝酒吃菜,这顿饭吃的最为舒心,王朝马汉葛怀敏等人都喝的伶仃大醉,苏锦也喝的头晕目眩,加上两日未合眼,直接便趴在椅子上睡了个稀里糊涂。
次日一早,苏锦迷迷糊糊中醒来,骄阳斜照,将窗外一丛花树的倩影投射进来,房中檀香袅袅,馨香扑鼻。
苏锦大叫一声‘坏了’,赶紧一骨碌起床,外边脚步踏踏作响,小穗儿小跑着赶了进来问道:“公子爷,怎么了?”
苏锦挠头道:“几时了?怎地不叫我起来,今日还有好多的公事要办呢。”
小穗儿道:“快巳时了,小婢和夏小姐见公子爷睡得喷香,便没忍心叫您起床,不过王朝马汉和葛将军他们来过了,说是今日去城中安抚百姓去,也要我们不要叫醒你,让你多睡一会。”
苏锦苦笑道:“百废待兴哪能贪睡啊,也没那个命啊。”
小穗儿上前来帮苏锦穿衣,嘴里嘀咕道:“便是当差也不能不睡觉不吃饭啊,公子爷最近都忙的了不得,还担惊受怕老是跟坏人斗,叫小婢说还不如在庐州的时候自在,天下这么大,那么多的坏人,公子爷抓的完么?这回倒好,晏姐姐身怀六甲,却跑的这么远来做官,不是小婢说啊,这值得么?”
苏锦默然不语,也感觉心中有愧。
门口人影一晃,夏思菱的声音传来:“当然值得,穗儿妹子,你家公子爷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汉,岂能终日窝在家中;常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家公子爷岂是在家享福的无志之人。”
苏锦微笑的看着夏思菱捧着米粥和点心小菜进来,笑道:“菱儿何时这般理解我了?倒好像是我肚里的蛔虫一般。”
夏思菱笑道:“奴家可不是算命看相的,但是奴家又没瞎。”
小穗儿撅嘴道:“那小婢是瞎子了?”
苏锦哈哈一笑,伸手拧了一拧小穗儿粉嘟嘟的脸蛋道:“你当然没瞎,穗儿其实知道原因,庐州的时候我们也没招惹别人,还不是被人栽赃下狱?只是我做的事你不能全部理解罢了,不是我爱折腾,而是要想活得好便只能尽力的去折腾,不折腾便活不下去,懂么?”
小穗儿仰头看着苏锦,轻轻点头道:“懂了……似懂非懂。”
苏锦笑道:“不懂也没关系,快些帮我打理好,今日我带你们出去逛逛,看看这渭州城,看的多了,想的多了,你就什么都懂了。”
站长推荐:折惠多…为您精选折扣精品
第七四八章 大兴土木(上)
洗漱完毕用了些点心,王朝马汉闻讯赶回,苏锦带着众人出了府衙再次沿着城中的大街小巷巡查。
苏锦的心中一直对渭州城破败的情形很是不满意,这座城市除了主街附近还能入目之外,其余的地方实在是不堪之极,东南西北各处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平民窟,住的房舍也是破败不堪而且未经规划乱七八糟的不成样子,前番巡视的时候苏锦便已经动了念头,这时候城中的毒瘤肃清,苏锦也正式将重建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不能忽视的,苏锦明白,这么多百姓在城中无所事事,对治安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必须要让这些人忙碌起来,要在全城形成一种积极建设家园的氛围,让人们重燃信心,所以即便是没有必要,也需要让百姓们动起来。
南城的一大片贫民窟是苏锦的首选目标,苏锦就站在一条污水横流的沟渠旁,对聚集而来的百姓们说起了自己的规划。
“诸位乡亲,本府一路走来,看到大家居住的房舍破烂,环境恶劣,实在是不堪入目,诸位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冬日如何御寒?战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回归村落耕种也没有具体的日期,所以大伙儿应该将城中当成新的家园,要好好的规划建设它;你看这身边的污水河,里边粪便烂泥臭不可闻,蚊蝇乱飞,这里是滋生疾病的地方;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不需要诸位对国家社稷负责,但自己亲身居住的环境总要整饬的干干净净吧?”
一名老者点头上前道:“知府大老爷,我等被迫搬入城中,当时也并不知道战事会持续这么久,所以当初搭建的也是简易的住所;后来又没饭吃,人连走路都走不动,又怎会有闲心改造屋舍?”
苏锦笑道:“我没有责怪大家的意思,之前的情形我也了解,但你们想一想,如今朝廷救济咱们,咱们不能老是叫朝廷操心是不是?咱们是边陲小城,不仅要过日子还要肩负边陲守卫之责,如果城中整天闹哄哄的乱作一团,疾病横行肆虐,你教将士们如何安心杀敌?所以咱们必须要自己管好自己,是不是这个道理?”
众百姓纷纷点头道:“说的是,又不要咱们去杀敌打仗,应该管好自己不教大人们操心才是。”
苏锦续道:“诸位父老受墨吏压榨也受了不少苦,本府也理解诸位确实没有心思想到这些,但现在不同了,朝廷的救济粮本就是要诸位用劳役来换取,本府发了十天的粮食并未要求诸位以劳役来换,也是朝廷的体恤之意,但朝廷的本意是要诸位协助守城,所以后续的粮食救济还需用劳役来交换,本府想了想,改造城中脏乱的现状对守城也有好处,所以把此项纳入劳役范畴上报,诸位以为如何?”
众百姓笑道:“这自然是好,我等也不是想白吃白喝,以前官府并不安排劳役,便是想以劳役换粮食也换不来啊,再说了,帮咱们自己建房舍却被大人算成朝廷的劳役,咱们这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呢,大人这是为我们着想,哪有不同意的。”
苏锦笑道:“你们明白本府的苦心便好,那这样吧,改造便从南城开始,下午我命人现场登记,凡男子十五以上六十以下均可报名服役,每日一人可得钱十文,管吃喝三餐,若有工匠能人工钱加倍,其余老弱可安排杂役轻巧之事,当然酬劳要少一些,不过肯定是能够吃饱的。”
众百姓欢声雷动,本以为只管饭,没想到居然还有工钱,这下可算是天上掉金疙瘩了,大家兴高采烈的摩拳擦掌。
“造的房子须得按照官府的规划,一排房舍一排道路,中间修建暗渠,家中用过的脏水要从暗渠排出,以后还要载树插柳,种植花草,要将渭州城变成塞上江南,让内地来的人也羡慕,你们说好不好?”苏锦笑盈盈的道。
“好!”众百姓轰然叫好,府尊大人描绘的情景当真教人向往,若真的能变成那样,还会乡下种地作甚?攒钱开个买卖不比种地强百倍?
“可是苏大人,咱们拿什么来造房子啊?没材料啊。”有人问道。
苏锦笑道:“这还不好办?陇山离此不过二三十里,山上的石头和木料还少么?靠山吃山,明日一早大家磨好砍刀斧头,先去山上伐木运石回来,材料备齐便将现在的屋舍一举推平,立刻开工;诸位一定犯嘀咕,出城伐木若有西贼滋扰该怎么办?大家放心,我会请咱们都部署的葛将军亲自带兵护卫你们,确保安全无虞。”
众人大声叫好,以前害怕西贼滋扰,大家出城都是小心翼翼的,官兵也闭城不出,怕和西贼遭遇;新任知府大人似乎倒是不怕,有官兵护卫,来往的路途上便安心的多了。
苏锦离开南城贫民区,又来到城门城墙之处巡视,本来守卫之责大部分是都部署承担,苏锦哪管那些,带人沿着城墙四处巡查,行到北门城门附近,看见一干士兵围在一根木柱旁指指点点,苏锦等人走近一看,却原来柱子上绑着一名士兵,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显然是犯了什么过错。
北城守城的都头认识苏锦,忙上前行礼参见,苏锦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那都头道:“回禀苏大人,刚才葛指挥使来巡防,这小子躲在军舍中睡大觉,被葛指挥使抓个正着,这不打了四十军棍绑在这里示众呢。”
苏锦暗自点头,葛怀敏也有那么点励精图治的意思,自己跟他提及整饬军纪之事,看来他是听进去了,现在正在严格进行。
“葛指挥现在何处?”
“诺,在城头巡防呢。”那都头一指城头,果见城头一群人影正像城外指指点点。
苏锦道:“带路,咱们也上去。”
那都头赶紧上前引路,苏锦等人沿着宽阔的石阶登上城头,城墙在下边看便已经很是雄伟,上来一看更是不得了,经过加固的城墙宽近两丈,城门处连跺墙高度离地近三丈,显然前番范仲淹的命令得到了实施,城防除了南城墙加固未完成之外,其余的地方倒是固若金汤。
“苏大人,您怎么来了?”葛怀敏看见苏锦赶紧上前施礼。
苏锦道:“我来求你一件事呢。”
葛怀敏道:“什么事但说便是,还说什么求字。”
苏锦便将城中改造之事跟葛怀敏说了一遍,葛怀敏有些皱眉头道:“大人,现在花功夫修葺民舍是不是有些多余呢?我正想向大人提议将城墙再加高数尺,另外还想在城门附近增建数座箭塔,最近斥候送回来的消息可不太妙,西贼似乎正在集结兵马,看样子是有进攻的迹象,只不过不知道是朝哪个方向,若是直奔渭州城,那可就麻烦了。”
苏锦一惊道:“依你看集结完毕到进攻需要多少时日?”
葛怀敏道:“要看规模,若是十万兵马作用,集结准备加上粮草物资的准备起码需要二十天以上方能出动。”
苏锦想了想道:“那更要去陇山伐木运石,不说别的,光是打起仗来城头的滚木礌石也必须要准备好,这可不仅是建筑房舍的东西,这些也是武器呢。”
葛怀敏一拍脑袋道:“瞧我这糊涂的,大人说的是,城中守城物资确实不够,明日我一定派兵护卫,但城防加强一事大人看如何呢?”
苏锦看了看城门周围的格局道:“其实我觉得若论城墙坚固高大,渭州已经是坚固耐守之地了,现在加固其实意义不大,城门处的箭塔可以建,若是还需加固的话,我建议在四城城门口建瓮城。”
葛怀敏道:“瓮城?仓促之间建了瓮城也必然不坚固,也守不住啊。”
苏锦笑道:“瓮城何须守,瓮城便是瓮中捉鳖之意,我只是建议,你若觉得无用可以不建,打仗的事我可不太在行,不过是看到汴梁有户人家为了防贼偷入建了个小小的瓮墙,我觉得挺不错的;你若是要建,我可发动其余百姓民夫即刻开建,反正大家闲着也是闲着。”
葛怀敏虽然觉得没必要,但苏锦那句闲着也是闲着的话拨动了脑中神经,既然百姓们闲着,何妨建一座试试,反正在渭州人手多的是,自己也急需要戴罪立功,若是西贼打来,倒是极好的立功机会,多一分胜算自然更好;于是道:“那便就在这北城门建一座瓮城,或许能建奇功也未可知。”
苏锦笑道:“但愿如此,下午我便命人去征集民夫,这回明日伐木的队伍便更大了。”
葛怀敏拍着胸脯道:“放心,一切有我老葛,我会安排离城五十里之外的斥候小队巡逻,即便是有敌情,也可及时撤回。”
第七四九章 大兴土木(中)
当晚,苏锦绞尽脑汁写了一份奏折,奏折中除了李知和案件始末写明,还写了自己对渭州边防城池建设的一些见解,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要人。(无。;弹窗。。。。第一;
苏锦现在迫切的感到身边人手的缺乏,王朝马汉等人难当大任,当打手绰绰有余而且忠心耿耿,但说到未来渭州城的建设上,这几人无一能当大任,而渭州城中通判以及几个司衙的管事的都一并被拿下,很多部门的主官之职都空缺了下来,苏锦只是临时指认副手代任,但终究不是办法。
要是等朝廷任命下来,苏锦又怕来的人跟自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所以苏锦不客气的在奏折中点名道姓要起人来。
第一个要的便是李重,在天长,苏锦便见识过他带人修渠筑路把个小小天长搞的红红火火的摸样,这个黑大个子面粗心细,更重要的是跟自己甚是相得,在一起共事当是人生快事,所以苏锦点名要他来渭州当通判之职。
另外他还要了现在身在南方小县当县令的魏松鹤、扬州都部署指挥使潘江,魏松鹤苏锦是打算安排他为府衙主薄,而潘江的任命则由不得自己,苏锦只是建议调任潘江来接替葛怀敏,因此案毕竟涉及葛怀敏,自己虽替葛怀敏说了不少好话,但是死罪可免,处罚是肯定的,最不济也是降职使用,渭州都部署的指挥使一旦空缺,苏锦当然不愿意又来个刺头跟自己对着干。
其余的司衙人等的任命,苏锦有自行任命的权利,不过苏锦还要观察,现有的人员都不太熟悉,朝廷派人来最好,若不派的话,苏锦便打算将根据副职暂代的表现,将他们扶正罢了,毕竟也不是什么能翻天的角色,有自己坐镇,他们若是言行出轨,完全可以立刻撤换。
关于渭州城的建设,苏锦写的也很细,谈规划,谈建设,谈战后的重建,紧扣一个主题,那便是告诉赵祯,自己决心以渭州为蓝本,战后要让西北迅速的摆脱靠朝廷救济的面貌,相信这一点必然会抓住赵祯的眼球,西北四路现在成了朝廷的最大累赘,上百万人需要救济,每年花费在西北的救济粮食不下数百万石,钱也近数百万贯,若是苏锦能找出一条自给自足的路子,自然是赵祯所乐意见到的。
苏锦也知道战事还没结束却大谈战后的建设,似乎认定了战事即将结束,宋夏两国将要谈和,这份奏折送往京城之后,朝中定有人颇有微词,不过苏锦就是要显示自己超前的眼光,毕竟苏锦的记忆中,宋夏的战事即将结束,如果当真因为自己的穿越到来改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苏锦也只能自认倒霉,不过长远来说,没有不结束的战争,哪怕打上十年二十年,总归要结束,倒也不难搪塞。
长达万字的奏折写好之后,苏锦又提笔写了两份信,一封是写给晏殊的,将西北的情势跟他详细汇报了一番,说了些客套话之后便开口要钱粮。
本来苏锦这回从李知和他们身上又弄了不少钱财,这伙人富得流油,虽然一部分财物被他们转移到了别的地方,但光是留在渭州的近六十万贯钱财,足以让苏锦觉得这次没白忙活;但这种钱苏锦说什么也不会拿出来的,这算是辛苦钱。
但渭州十几万人的嘴巴张着要吃饭,自己又重开劳役,且许诺给予工钱,这笔钱自然是要三司来出,当然最重要的是粮食,万万不能断了粮食,否则任凭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撑住局面,所以苏锦不得不第一次求肯三司使晏殊,希望他开开后门,在渭州钱粮的分派上多给点,便于自己在渭州经营。
另一封信则是写给晏碧云的家信,除了报平安之外,便是向晏碧云道歉,晏碧云身怀有孕,且新婚不久自己便出来了,自然是深感愧疚,同时也跟家中诸女问好,给母亲请安,承诺一旦事务稍闲便抽空回京城。
次日一早,王朝带一百名马军押解着李知和等七八名犯人踏上回京城的归途,苏锦送了王朝出城十里,回转身来到城门前的时候,发现城门大开,城门口熙熙攘攘全是百姓,个个提斧拿锯,有的还背着小箩筐,纷纷往西面陇山方向而去。
苏锦知道这是百姓们去陇山伐木取石,不过苏锦郁闷的是,这些人难道打算空手将木石搬回来么?几十里的路完全靠人力搬运这是要累死人的,况且这样的效率会极其低下。
苏锦赶紧命人找来负责此事的官员闻讯,那官员委屈的道:“城中的牲口骡马早就宰杀吃的精光,哪里还有牲口拉车?再说了此去陇山全是阡陌小道也不通车驾,根本没办法用车驾运回来,只能靠人力去往回抬了。”
苏锦愕然,本来他打算将上次从范仲淹手中生抢过来的几百匹西夏战马拿出来当拉车的牲口,加上人力推拉速度定然会很快,但却没想到这里到陇山根本就没有车驾能行的路。
他娘的,基础设施真落后,如何吸引外资?苏锦肚子骂翻了天,要是完全靠抬运,便是几万民夫一天也弄不了多少回来,如何应付庞大的建设所需?
苏锦急的直跺脚,站在城门口苦思冥想,猛然间看见一名孩童拿着一个树叶折成的小船在臭水沟边玩耍,忽然心头一亮,转头问道:“陇山上的雪水融化汇集之后流向何处?”
那官员道:“雪水融化汇聚到山下形成拢水河,之后奔行数十里在南边汇入渭水,是渭水的支流。”
苏锦道:“水势如何?”
官员道:“有时多有时少,汛期深一两丈,干涸的时候也不过两尺深。”
苏锦思索道:“此时正值盛夏,山顶雪水融化甚是迅速,水位当不会很低,既然陇水河从山上流下,这现成的助力如何不用?”
那官员道:“大人的意思是……借助水力?”
苏锦道:“是啊,砍下的树木尽数就近搬运到陇水河边,然后浮在水面上利用水流顺流而下,咱们在派人手在下游的河道中打捞运回,岂不是省事省力?”
那官员一拍巴掌道:“对呀,苏大人这办法绝妙啊。”
但忽然间脸色又变得愁苦起来道:“不过大人,此事也颇为麻烦啊。”
苏锦道:“怎么?”
“陇水不经过咱们渭州城,浸了水之后的木材更加沉重,再往回抬还要比从山上直接抬回来多加人手,那还不是一样?”
苏锦道:“最近的河道离城多少里?”
官员道:“南边二十里。”
“可有道路相通?”
“那倒是有,官道直达。”
苏锦笑道:“那不就结了?我拨给你四百匹马儿,你再安排人力,弄个一两百辆大车来回运,这不就解决了么?”
那官员大喜道:“有牲口拉车那边万事大吉了!是了,石块可用箩筐装满,扎简易木排放在上面顺流飘下来,也省的往回背石头,这样一来便速度快了何止数倍。”
苏锦笑道:“你脑子蛮快,那你说一天能运多少木头回来?石头能运多少?”
那官员道:“按照大人的办法,我派上山的万余民夫起码一天可伐五千根木材,石头嘛要看开山的进度,这个可不好说。”
苏锦道:“好,我要你最低每天运回来三千根木材,石头也是三千筐,这不难吧。”
那官员拍着胸脯子道:“这事包在卑职身上,若办不好大人砍了我便是。”
苏锦道:“办不好不会砍你,但会将你的官职给撤了,让你跟大伙儿一起伐木取石去;若是办好了,你现在是仓司暂代,我会让你直接当上仓司,奖励你尽心竭力办差,如何?”
那官员跪下磕头道:“谢大人栽培,卑职定尽心竭力。”
苏锦笑道:“一切看你自己,机会给你,抓不抓得住便看你了。你尊姓大名啊?”
那官员直翻白眼,闹了半天自己在知府大人眼中连个名字都没有,于是报上自家姓名,苏锦记在心中,要他赶紧去安排调度。
第七五零章 大兴土木(下)
其后十余日,大批民夫在陇山上开伐树木,挖取石头往回运,陇水河上一根根圆木连绵不断漂浮着顺流而下,在渭州南二十里处民夫们抢修了一个简易的码头,几十人站在齐胸深的河水中拦截漂下来的木头,再由岸上的马拉人推的车队沿着官道送往城中。
为了节省来去奔波的时间,苏锦让葛怀敏派了几百名军中后勤兵在陇山上就地做饭食用,晚上民夫们便搭下简易的帐篷歇息在山上,好在这是在盛夏,便是席天幕地也不虞有风寒之苦。
如此大干近半个多月之后,渭州城南的一片小广场上已经是木料堆积如山,大块的石料也堆积了山大的数堆,妇孺老人孩童在此对树木进行整理分类,削去多余的枝杈,并将其按照大小粗细进行分类堆放。
于此同时,在伐木取石的第三天,北城门的瓮城也开始动工,如蚁一般的民夫挖基夯土开始围着北城门建起一个长宽二十余丈的瓮城,人多力量大,七八日之后已经挖好地基,筑起了一人多高的围墙摸样;只是由于苏锦和葛怀敏都不太上心,这瓮城的城墙设计的比主城墙矮了近一丈多,宽度也缩水一半,因为瓮城实际是那个能起多大的作用,两人心里都没有底。
之所以要建瓮城,一来是期望对城防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苏锦的那句话:百姓们闲着也是闲着,找些事情让大家忙碌起来可以减轻治安压力,也可借机给百姓发放些工钱粮食,安定民心。
苏锦的计划是只要西贼不来滋扰,趁着夏天这段时间将更多的木材石头弄回城中,秋凉之后河水变少,天气变冷的时候,不但伐木取石不易,会耽误城中房舍的建设进度,而且冬天的西北不用说自然是酷寒严峻,不仅需要遮风避雪的房子,还需要烧制大量的木炭取暖,这些都是要提前预备的。
这一日,苏锦跟葛怀敏等人来到陇山脚下巡视伐木取石的现场,一眼望去,陇山以东的山坡上的树木已经被砍伐的七七八八,只剩下矮小的灌木小树生长在光秃秃的山坡上。苏锦不禁有些惭愧,后世的西北水土流失严重便是因为植被破坏殆尽之故,看来这当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不过苏锦可没有太多的多愁善感,在这个时代,这些资源无可替代,只能取自自然之中,大不了以后再叫人来植树造林罢了。
“苏大人,我看木头石头都差不多了,咱们是不是该将人撤回城中去,斥候小队这几日连续发来警报,西贼集结了约十万大军整装待发,目前尚不知道进攻的方向,但城中的布防却一刻不能放松,我看还是让百姓们回去,我也要整军以待了。”葛怀敏道。
苏锦知道葛怀敏是想将派出来守护民夫的四五千士兵收缩回城中,毕竟渭州城中只有两万士兵,这次为了确保安全,葛怀敏派了五个千人队日夜巡逻守护,士兵们也有些疲惫,大战若至,还是需要休整几天的。
“看来一场大战不能避免了,好吧,三日后就便将民夫撤回,最后三天;另外葛将军,军事上的事情我是不太懂,但既然你我共守渭州城,有些事我就要说一说,希望你别见怪。”苏锦客客气气的道。
“苏大人但说便是,无需这般客气,我早说了,一切但凭大人吩咐,我老葛跟着大人混。”
苏锦笑道:“那我就直言了,据我这么多天的了解,我觉得咱们渭州的城防尚有漏洞,据我所知,渭州以北似乎再无城寨,实际上我们将所有人集中在渭州城中,便是拱手将大片的纵深防御地带弃之不用,西贼不来则已,一来便是兵临城下,中间似乎毫无滞碍是么?”
葛怀敏道:“确实如此,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唯渭州坚城可守,只能凭借此地拒敌,其实说老实话,便是渭州城也未必能守得住,但我们需要的只是坚守住待援,一旦开战,只需坚持十余日,环庆秦凤等路的援兵便会来支援解围,坚守十日乃至数月我还是有十足的把握的。”
苏锦沉思道:“其实这是被动之策,我不是说范大人的计策不好,实际上范大人的办法很是对症下药,但对于我渭州来说,完全可以在渭州以北的陇山山口的狭窄地带筑城寨。”
葛怀敏愕然道:“那有何何用?小城寨根本挡不住西贼大军的进袭,徒费人力罢了。”
苏锦摇头道:“非也,看似是如此,其实这是主动防御之策,你想想若是西贼之兵不能长驱直入,他们若是兵临渭州城下则必须先行攻克沿途的城寨,那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葛怀敏不解的道:“意味着什么?”
苏锦有些啼笑皆非,看来这个葛怀敏勇武有余却不爱动脑子,苏锦也不大算绕弯子于是道:“意味着咱们有充裕的时间来应对,如果西夏兵在路上被阻击耽搁个十余日,我们早早便能知道消息,那么我们便可以提前请援兵到达,而无需坚守待援,一来少了援兵半路被截击的风险,而来也可主动设置圈套打他个措手不及,西贼本以为我们只有两万人,但实际上他们到达渭州城下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五万甚至十万大军,那岂不是会让他们阵脚大乱么?”
葛怀敏缓缓道:“貌似有些道理,不过目前可是形势紧张之时,建城寨起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起到御敌之用,此刻说这些怕是不合时宜。”
苏锦道:“我不是说现在要建,而是说以后必须建,要在渭州北面建立十余座营寨,层层掩护,形成交叉扼守之势,西贼兵不来便罢,若来须得先在这些城寨上消耗锐气和精力,就如湖水的涟漪一般,初始很有气势,但经过层层阻碍之后到了渭州城下便是强弩之末,两军对垒士气如何重要这不用我说了吧。”
葛怀敏睁大眼睛道:“这倒是不错的,西贼兵给我的感觉就是气势很盛,咱们的士兵跟他们比起来便显得士气低落了许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