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免得因为不必要的竞争浪费资源。
也是出自这个原因,我们才会在资金、技术、人力、物力方面提供种种助力。毫不客气地说,浙赣铁路虽然是张老你们牵头建设的,但里面功劳最大的应该是美华银行和武汉政斧吧?”
“所以呢?”张静江心里一突,担心地看着司徒南,司徒南说得是实情,若是对方执意要吞并浙赣铁路,自己这些人是没法阻挡的。
果然,司徒南道:“所以美华方面希望浙赣铁路公司并入中国铁路公司,中国铁路公司还包括粤汉铁路、粤桂铁路,以及建设中川汉铁路、汉沪铁路、云贵铁路,把南方地区的铁路全部整合起来。”
司徒南这样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中国铁道部,不过在这个时代,前世中国铁道部那样的怪物应该不会出现在司徒南的眼里的。
呼!
张静江长吸口气,尽管早有心理准备,此刻仍然惊讶司徒南的野心,毫无疑问,新组建的铁路公司绝对是家巨无霸企业,将超越拥有汉阳铁厂的武汉工业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司。
新公司成立后,浙赣铁路公司股东的股份将会被稀释,股东的影响力也会降低,不过这样的合并计划也并非没有好处。
“川汉、汉沪铁路尚未完工,现在讨论铁路合并是否早了点呢?”张静江问道。
“是早了点。川汉那边会麻烦些曰子,不过汉沪铁路不也就这一两年的事吗?毕竟有许多路段已经竣工运行了,早做准备也省了将来的麻烦,难不成浙赣线还能游离在外?”
司徒南反问的语气虽不严厉,却很有力量,张静江听了脸色微微动容,心里不太愿意过早把浙赣铁路交出去,只是美华的态度让他确信此事势在必行,哪怕浙赣铁路公司不答应,其余的铁路线也会照样合并的。
司徒南看了看脸色有些失望的张静江,又道:“我希望张老能做中国铁路的掌舵人,你来做中国铁路公司的总裁。”
“我?”张静江有些不相信司徒南的看着司徒南,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要把最关键的铁路公司交给自己。
“美华……会放心让一个外人来掌管铁路公司?”张静江问道。
“张老,你太小看你自己了。外人?张老并不是外人,在我看来反而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对美华而言,所有致力于中国工业建设的人都是值得尊敬和接纳的朋友,相反,怀有敌意的洋人、野心军阀、守旧地主、还有人们脑中陈旧的思想,一切阻挠中国工业化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张老,你是革命元老,又是实业家,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我们的朋友么?”
张静江沉默不语,心里默默地消化司徒南的话,从司徒南的话里,他感受到司徒南的真诚,以及对自己的敬重。
司徒南的话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做实事,就是美华的朋友,这也符合致公党这些年来的一贯做法。
“冒昧问一句,武汉那边会怎样对待国民党?”张静江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出乎司徒南意料,他微微一愣,见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孔祥熙也在看着自己,看自己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好像问错人了吧?”司徒南道,国民党是什么玩意,他比张静江要清楚得多。
“没错。我知道张先生名声不扬,为人低调,但论政治影响力,可不比宋家大少爷差呢。”
张静江盯着司徒南的眼睛道,想听到司徒南真实的评价。
司徒南没有否认张静江的话,有些敷衍道:“两党其实同出一脉,当年陈炯明和孙先生因为轻重缓急问题分道扬镳了,如今双方高下立判,虽然彼此有些不愉快,但也没什么深仇大恨,过去的事也就过去了,没必要老揪着不放。”
“话虽如此,不过致公党一向提倡联省自治,到了武汉后,好像不是这样子了?”张静江笑着问道,隐隐有些质疑的意思。
“联省自治的背景是军阀割据,当初提出来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难不成现在让各省自治,那南方十三省不又乱套了吗?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斧,估计浙赣线也修不了吧?”
司徒南道,某人或者某组织都是一个道理,弱势的时候就会表现谦虚,一招得志后,当然会表现出强势的样子。
舔了舔嘴唇,司徒南又道:“致公党不搞**,不会刻意打压国内其他政治势力。当然,你对别人以礼相待的时候,别人也要懂得礼貌才行。这是我的理解,不知张老认同不?
如果换成别的党派,估计没有致公党这么大公无私,肯让地方政斧保留相当大的权利。”
“这倒也是。”张静江点点头,心道:我反而更希望看到一个更强势的致公党呢?这样更有利于国家统一。
司徒南脸色好看了些,又道:“张老是孙先生的信徒,我想有利于国内铁路建设的事,你应该不会拒绝吧?”
孔祥熙听到司徒南提到孙先生修铁路,心里暗笑,因为在广东、南华民间流行一个词,叫孙大炮,意思指某些人好高骛远,不顾实际情况,好吹牛。
司徒南心里是不是也会这样评价那位连襟呢?
孔祥熙心里想道,突然才想起来一个念头,以司徒南和宋家亲密关系,为何司徒南从来没见过孙先生呢?反而是一种疏远的态度,莫非从一开始,他就对孙先生怀有芥蒂了?
试想一下,如果以美华的财力支持国民党,国民党未尝不能达到如今致公党的地步?
想着心事,孔祥熙后来没注意司徒南和张静江的谈话,直到司徒南把手帕扔到他脸上,才醒来。
“怎么啦?”孔祥熙迷茫地抬起头,有些无辜地看着司徒南。被人扔了手帕,好像也没有生气,要是在西方,特别在浪漫的法国,这种行为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就要决斗了。
“叫了你好几次了也没反应,想什么呢?”
司徒南白了孔胖子一眼,走神是自己的专利,孔胖子居然敢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走神了,真想把他一脚踢出去。
不过司徒南心情高兴,没跟孔胖子计较,他说道:“张老答应出面组建中国铁路公司了。”
“哦?恭喜张老了!”孔祥熙笑道,心里觉得有些酸,这样的肥缺为什么不交给自己,咱们可是连襟啊?
又听见司徒南道:“组建铁路公司后下一步是开发淮南煤矿,修建淮南铁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电力计划奠定基础。美华银行会为新的铁路公司发行债卷,提供充足的资金,具体的计划,刘鸿生他们会和张老你商量的。”
张静江点点头,呼吸有些急促,似乎在压抑心头的激动,得到司徒南的保证后,他有种大展拳脚的冲动。
更妙的是,在开发淮南煤矿上,他和司徒南态度一致,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
晚饭是在宋家吃的,当宋ml过来叫他们吃饭的时候,外面天已经黑了,他们谈了一下午,仍然意犹未尽。
可惜司徒南没有和一个老男人秉烛夜谈的想法,他更愿意照顾冷落了一下午的佳人。
张静江只好回家,留下一寸哀怨的目光给司徒南。
临走前,他又被孔祥熙拉住说了一会话,孔胖子看上了浙赣线沿途某个矿,想和浙赣铁路合作,把矿场的铁路和浙赣线连接起来。
孔胖子打着美华的旗帜,张静江心情轻松就同意了,后来知道那些萤石矿比金矿还值钱,后悔没及时参与进去。()
325空中相遇
“爹,有什么喜事,看你一脸兴奋的样子?”汽车上,张西小姐搂住父亲的胳膊问道。
“是有些喜事,爹以后会更忙了,但愿你这个捣蛋的家伙能让我省心些。”张静江笑了笑,又问,“下午在宋家都干了些什么?三小姐对你还好吧?”
“三小姐人挺和蔼的,还弹琴给我听,那曲子我从未听过,据说是哪位司徒先生作的,我哼两句给你听听。”
张四小姐说着哼了起来,张静江是个文雅之人,听了几句也觉得曲子非凡。
“没想到那位司徒先生还有这种本事?我们对他的了解真是太少了。”
张静江微笑道,脑子里还在想着司徒南的铁路计划,短短半天下来,收获太大了。只是工作上的事不好对别人说,哪怕是自己的女儿。
“不回家了,去虞公馆。”汽车驶出西摩路不久,张静江吩咐司机道。关于浙赣铁路公司的事,他要和虞恰卿商量。
虞恰卿对张静江的到来很是惊讶,若非有要事,张静江不会连夜上门。
“有大事,到书房去说。”一见面,虞恰卿就见张静江脸色凝重,眉宇之间隐隐有些兴奋。
“好!”虞恰卿点点头,把张静江引入书房,上茶后,就等着张静江的说话。
他知道张静江今天去了宋家,可能会和对方谈判浙赣铁路公司。
“浙赣铁路公司没了!美华要收购浙赣铁路。”张静江拿起茶杯,又轻轻地放下,徐徐道,一开口便把虞恰卿吓着了。
“啊?”虞恰卿一听就急了,差点站起来。“这不刚刚开完庆功宴么?一转眼,铁路公司就别人收购了在,这算什么回事啊?”
“别急,听我说。事情是这样的——”张静江娓娓道来,把和司徒南商量的内容告之虞恰卿。
虞恰卿听了久久不语,皱着眉头,思量其中的得失。
“你说他把新的铁路公司交给你?”虞恰卿抬起头,盯着张静江问道。
张静江点点头,试着解释道:“或许他并不在意我去掌管铁路公司,大的方略美华方面已经制定好了,不用说,也和武汉那边通过气了。
我一路过来都在想,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毒辣,把淮南煤矿和铁路结合起来开发,接着就是电力计划,环环相扣,布局之深,所图之大,确实超过常人啊!”
“是啊!连我们这些人,明明知道美华得了最好好处,却不得不跟着参与进去。他这么看重你,估计也有利用我们江浙财团为他所用的意图吧?”
虞恰卿感慨道,看张静江眼神颇有意味。
“你的意思呢?”张静江问道。
“还能怎么办?难不成还能找外国银行不成?我就知道当初美华的钱不好拿?”
虞恰卿咬牙道,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走动,脸上一副“我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浙赣铁路公司欠美华的债务真不好还,虽然对方没有提出要还债,但威胁的意思很明确。
在国内,唯一能和美华抗衡的只有上海滩的外国银行了,但张静江他们怎么找外国银行呢?
“这可不行,洋人狼子野心,我们可不能送上去自投罗网。”张静江瞪了虞恰卿一眼,好像在说“伙计啊,我们可不能做卖**啊!”
“我刚不也是气急了吗?口误,口误。”虞恰卿讪然一笑,马上又皱起眉头,站起来在屋里踱步,心中犹豫不决,很是烦躁。
过了一会儿,像是下定了决心,他又坐回位置上,叹气道:“罢了,浙赣铁路从一开始就被别人算计好了,事已至此,我们再烦恼也没用,就随他们的意吧!”
“也只好如此了。”张静江见虞恰卿被说服了,那么说服其他股东就更有把握了,想到这,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嗯,心里还有些高兴,只是不好在虞恰卿面前表现出来。
官商官商,说的就是美华财团这样的存在,一旦跟美华闹翻了,最吃亏的还不是他们自己?
四明银行虽然不能在淮南煤矿上占主导,但也是主要参与者。煤矿、铁路开发带来的好处不会仅仅在铁路公司和矿业公司上,还可以拉动土地开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愿美华吃肉,他们跟着也能喝到口汤。
“上海的地价快要生了,不行,我得查查,说不准美华他们已经在暗中囤积了大量的土地了。”
虞恰卿突然灵光一闪道。
“你的意思是?”张静江若有所悟。
“你不觉得奇怪吗?武汉、南京、甚至长沙都展开大规模的建设,偏偏就漏掉了上海?致公党的军队进来上海后,似乎一直没动静,这也太安静了吧?”
虞恰卿肯定地点点头,一口咬定说,“我敢说,上海的机会来了!”
张静江觉得有道理,只是不像虞恰卿那样关注上海建设带来的好处,他最关心的还是组建新的铁路公司。
第二天,张静江和虞恰卿联袂而来找到司徒南,对他们的到来,司徒南一点也不意外。
会面的地点在上海有名的豪宅嘉道理花园,比西摩路的宋宅豪气多了。
“昨天时间仓促,有些话来不及说开,静老你也意犹未尽吧?”司徒南一见面就对张静江笑道,张静江点点头,司徒南的目光落在张静江身旁的虞恰卿,促狭一笑,小声问:“财神爷,你也猜到了?”
“猜到一些,还有些疑惑想请司徒先生指教。”虞恰卿道,“若是我没说错的话,政斧马上要建设上海了吧?”
“嗯。”司徒南点点头,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你轻轻一提,别人就知道了,不用转弯抹角那么麻烦。
“那,你的决定是?”司徒南又问,目光依旧在虞恰卿脸上。之所以说你,没用上你们,那是司徒南很自信,张静江一定会同意的,和虞恰卿这种精明的银行家相比,张静江在工业建设方面更有渴望。
“我们还有选择么?”虞恰卿苦笑道,看司徒南的眼里满是哀怨。
“哈哈。”司徒南爽朗一笑,得意地拍了拍虞恰卿的肩膀,“财神爷啊财神爷,不要这般哀怨嘛,目光朝前看,机会多着呢?不是吗?”
“这倒也是,以后多得司徒先生提携了。”
虞恰卿听司徒南这样一说,脸上笑容如绽开了花朵般灿烂,好像前一刻那幅哀怨的表情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提携说不上,大家合作愉快吧!我非常期待四明银行在大上海建设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
司徒南微微一笑,没有一丝盛气凌人的样子,对于虞恰卿这种从底层爬起来的银行家,他心里是佩服的,自己比这些人强的地方在于目光看得远点,资金更充裕,但落到实处,还不一定能干得比别人好。
既然张静江、虞恰卿他们在浙赣铁路上那么配合,投桃报李,司徒南也慷慨地把大上海建设计划和江浙财团分享,上海的建设少不了虞恰卿这些人。
“大上海建设计划大体已经规划好了,重点在……”
司徒南正要说些什么,这时宋ml的出现打断了司徒南的话。
宋ml穿戴整齐,从外面进来,脸上带着春分般的微笑。这个女人昨晚留在宋家,把司徒南一个人踢回嘉道理花园。
和虞恰卿他们打完招呼后,宋ml提醒司徒南:“时间不早了,赶到吴淞口还得花不少时间呢。”
司徒南抬起手腕,昨天被他虐待过的还保留着伤痕的国产名表指示时间上午十点,这个时间平时对司徒南来说有些早,不过今天的事情比较重要,于是他对张静江和虞恰卿道:“正好了,张老和财神爷也一起走吧!待会的事情和大上海建设计划也有关系。”
张静江和虞恰卿对望一眼,不知道司徒南葫芦里埋了什么药,有些疑惑,不过能让司徒南和宋ml注重的事情,肯定不简单,于是点了点头,打算跟着过去看看。
“快点!你这个懒虫!我们要迟到了。”宋ml见司徒南还在磨蹭,便催促道。
“早着呢?我都安排好了,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司徒南悠闲道。
见张静江和虞恰卿两人写满了疑惑,他笑着解释道:“待会吴淞口有场军事演习,我们要过去看看,新的炮台能否挡得住洋人的巨舰大炮。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保护,大上海建设计划只不过一场梦而已,张老,你们说呢?”
“哦?原来如此!”张静江惊讶道,没想到司徒南和宋ml要去看**演习,很快明白为什么吴淞口演习和大上海建设计划密切相关了。
致公党和列强的关税谈判留有漏洞,长江的通行权被收了回来,列强的军舰退出长江,但上海的租界没有收回来,因此列强的军舰可以**进入黄浦江,直达上海的租界,时刻威胁上海的安全。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要建设上海,前提得有一定的武力来保证上海的安全,扩建吴淞口炮台要塞、增强上海的军事力量自然成为国防的重中之重了。
“太好了,今天可要大开眼界了。”虞恰卿抚掌笑道,恨不得立刻就奔赴到目的地,接着又问道,“不对,从这赶到吴淞口坐火车至少也得半个小时吧?难不成火车专门为你停留?”
“比火车快多了。”司徒南站起来,神秘一笑,接着车队就从嘉道理花园出来,直奔附近的虹桥机场,到了机场,一架新式的康明斯客机展开翅膀,等着司徒南他们了。
“这——”虞恰卿张静江从车里下来,一下子就被眼前的飞机吸引了眼球,双翼,个头比一般的客机要大许多,最大的特点是机翼下装有四个发动机,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上了飞机,才知道里面的宽敞豪华,一眼就看出来是专门改装过的私人飞机。
这年头的有钱人很少坐飞机,比较偏好更安全舒适的火车和邮轮,司徒南也不例外。不过,见虞恰卿他们有些担心,安慰道:“放心吧,这飞机很安全的。”
飞机起飞后,张静江他们还发现旁边竟然还有两架战斗机在一旁护航,又一次惊讶,这是国家元首的待遇啊!
过了一会,接着在空中他们又遇见了一个机群,十来架飞机从司徒南他们的客机侧面飞来。
此时,客机旁边的一家护航战斗机立刻朝机群飞过去。
随着距离接近,机群慢慢地放大,露出飞机上醒目的政斧军空军的徽章。
“是自己人。”消息从前面的驾驶舱传过来,似乎要安慰客机上的乘客。
只是那机群机腹下好像装着炸弹银光闪闪,机群特有的沉闷的声音传到这边的客机上,好像有一万只叫草泥马的兽群从脑子里碾压过一样,让人有说不出来的兴奋,或者害怕?
“哪是?”
张静江脸色动容,转过头问司徒南。他心里暗想,如果刚才那些飞机不怀好意的话,会不会把自己这些人打下来?
“那是参加演习的轰炸机中队,从别的机场起飞的,没想到竟然在空中遇见了他们。”
司徒南解释道,刚才那机群突然出现的时候他也被小小地吓了一下,这边的战斗机立刻迎上去,挡开轰炸机群,小心地护卫客机上的大人物。
轰炸机群仿佛也意识到客机上坐着什么大人物,没有过分靠近,只是摇摇翅膀,向护航的战斗机示好后便继续飞向吴淞口。
“那就好。没想到在天上,也有这种事?”
虞恰卿苍白的脸色露出一个微笑,这家伙不知道是晕机还是被刚才那一幕吓到了。
“要是有俯冲轰炸机就好了。”司徒南自言自语道。
“什么俯冲轰炸机?”有人突然问道。
“没什么?”司徒南摇摇头,掩饰道。
二三十年代正是航空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各国络绎不绝的展开各种各样的飞行竞赛,速度、高度、距离等飞行记录屡屡被打破,但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动力。
司徒南熟悉的二战飞机一般都是单翼、全金属、可收放起落架,这些东西都还没有出现。
刚才那轰炸机群,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单架载弹量并不多,实战效果有多大,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司徒南心里暗暗想着这些想法,一时没有说话。当然也不会有什么不满,因为飞机这玩意,这年头,主要是用来吓唬吓唬地面的人,精神上的震慑要比炸弹的威力要强得多了。()
326鸟瞰江湾
司徒南似乎有些意犹未尽,指着窗外的那渐渐远去的轰炸机群继续道:“看到没?他们是我们防御吴淞口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利器!”
张静江感慨道:“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了。”心里感叹:致公党有今曰成就,绝非侥幸啊!如果飞机真能挡住列强的海上威胁的话,那将国之幸事!
“还没到吴淞口,我对司徒南先生的大上海计划充满信心了。”虞恰卿符合道。
“过奖了,大上海计划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大家的,属于所有建设者。”
司徒南谦虚道。
早在去年的时候,大上海计划就有人提出来了,只是后来被宋子文等人押后了。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美华财团把相当多的资源向南京、武汉等内陆城市倾斜,建立一批重工业企业,也无法忽视上海在国家金融、工业、文化领域的中心地位,大上海计划的出炉是大势所趋。
“张老你们看,下面就是江湾了,大上海建设计划的精华地区,我们要建设一个比租界还要繁华的上海。”
司徒南道,为了实施空中侦察,客机在他的吩咐下,一直保持比较低的速度。机长在他的命令下,慢慢地把降低飞行高度,黄浦江上空盘旋。
江湾,顾名思义,就是黄浦江转弯的地方,位于黄浦江西岸,比邻公共租界,正好挡在公共租界扩张的方向上。
后世大名鼎鼎的陆家嘴就和江湾隔江相望。
鸟瞰黄浦江,上海一览无遗。江面船只往来如梭,如火柴盒般大小,在慢慢的蠕动,看起来很渺小的样子,若是在地面上观看,那些船只却有着山岳般伟岸的身影,这种对比实在有趣。
“上海市繁华的,在国内很少看见这样的城市,不过出了租界,华界就慢慢地落后荒芜起来了。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在上海建一座新城,比租界还好!”
张静江视线依旧落在地面上,看着租界把上海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不由得感慨道。
事实上和其他内陆乡镇相比,江湾并不算太落后,只是和租界一比,差距就出来了,像个寒酸的乞丐,苦逼地承受着旁边衣着华丽的高富帅的鄙视。
“哎呦!在地面感觉还不强烈,上了天一看,同在黄浦江畔,原来差距这么大。要说浦东,差距就更大了。”
虞恰卿道。
“浦东就算了,我们现在没那么多钱洒在浦东。”司徒南摇摇头,现在的浦东烂地一片,实在没什么投资价值。
飞机沿着黄浦江向长江口飞去,十里洋场被抛在脑后,呈现在司徒南面前的是一片更广阔的水域。
“租界迟早会收回来的。和租界相比,吴淞口这边的发展前景也不差,水更深,不像租界里面,超过万吨的船只要等到涨潮时候才能开进去,所以很有必要在长江口临海地方修筑一座深水港。”司徒南道。
回顾上海的历史,上海的发展轨迹是向海洋一步步走出去的,港口从黄浦江向长江口,然后再到外洋,船舶吨位也从千吨级到万吨级再到十万吨级,不过那几乎是百年后的事了,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
张静江心思灵动,似乎从司徒南的话里得到某些信息,试探着问道:“你的意思是……难道黄浦江的水太浅了?准备在长江口修筑新港口,这可是大工程啊!”
“确有此意。”司徒南点点头。
黄浦江如果没疏浚的话,超过万吨的船只驶进去也有些困难。列强的巨舰不是没有光顾过上海,只是更多的时候停在长江口,必要时冲进黄浦江里炫耀一番然后赶在退潮前跑出来。
至于一般轮船也是如此,南星轮船公司的大型邮轮就进不了租界里面的港口,不得不通过渡轮实现邮轮和租界里面的码头之间的往来。
在大上海建设计划中,司徒南的目光已经从黄浦江跳出来,盯上了长江口。宝山——那才是司徒南记忆中对上海的最深刻印象,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想在宝山建一座铁厂,规模或许不下于汉阳铁厂。只是这计划过于庞大,大部分存在司徒南的脑海里,一时无法对旁人明言。
“那江湾怎么办?如果在长江口修筑港口的话,江湾那边会不会受到影响?”虞恰卿问道。
江湾比邻租界,距离长江口还有一段距离,新的港口计划会不会影响大上海建设计划呢?
虞恰卿有些担心。
“江湾那边自然也要建的,只是那边侧重于商业区和公共服务区,政斧机关、体育场、学校等场所在江湾新城,这计划是不变的。至于长江口的新码头嘛,主要是为新的工业区服务的,两者功能不同,没有重复。”
司徒南解释道,刚才时间仓促,一时没把话说透,只说了在江湾建新城,没说到在长江口再建一座工业区。
张静江和虞恰卿两人暗暗惊讶,没想到司徒南的胃口这么大?
张静江笑道:“原来如此,大上海建设计划不仅仅是市区建设,还有新工业区呢?”
司徒南点点头:“单纯在江湾建一座新城,除了做给列强看,实在没太多意思。我倒是希望通过几个重点产业,推动上海工业发展,所以很有必要长江口兴建工业区。这方面,南华新唐山给上海树立了一个榜样。”
“这倒也是。新唐山那边做的不错,不同的工业部门规划到不同的区域,相同的工厂都聚集在同一区域里,我去年去参观的时候,在一个轻工业工业区里,好家伙,清一色十几家工厂都是纺织厂。然后到了钢铁厂,哎呀,放眼过去就是钢铁的世界。”
虞恰卿插嘴道。
南华和中国关系密切,中国商人跑到南华做生意比比皆是,司徒南从虞恰卿兴奋的表情中,不难感受到传统商人面对新兴的精密规划的工业建设所发出的惊叹。
“南华那边没什么历史包袱,建设起来动作干脆一点。至于国内这边,我们的工作可能就要仔细一点了。”
司徒南淡淡一笑,对张静江道。
“嗯,我也听说了。南华那边,的确比较容易放开手脚,没有太多历史包袱。”张静江点点头斟酌道。
美华之所以在南华比较放开手脚,那是因为华人在南华地位强势,当地的土著处在弱势地位,南华致公党办事不会太过考虑土著的心情的。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司徒南为南华设计了一条巧妙的发展道路,使南华的发展处在相对高的上。
“除了港口,张老不举得吴淞铁路太小气了吗?”司徒南又问道。
“小气?”
张静江疑惑道,该如何理解小气这个词呢?
他尽量跟随司徒南的思路,知道司徒南在考他,他想了想,自己即将要出任中国铁路公司,掌管南方地区所有铁路,自然也包括吴淞铁路,铁路公司自然要做些动作配合大上海建设计划。
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所建,连接上海租界和吴淞口,为了这条铁路,中国人(清廷)和洋人发生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张静江突然冒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长江口修建深水港,把港口和铁路连接起来?就算不走长江航道,也可以通过铁路实现内地和外国的货物流通?”
说完,他看了司徒南一眼,马上从司徒南的眼中看到了笑意。
“没错。不仅南方铁路联运,海陆联营,也是我想的。”
司徒南道。
对吴淞铁路改造是必须的,这条铁路不长,工程不大,投资最大的还是在长江口兴建深水港。
“美华的摊子铺的有些大,会不会力所不及啊?”张静江担心道。他心里暗暗估算,铁路建设计划、大上海建设计划、长江流域火电项目,这些绝对不是小数目,上马一个项目就不得了了,现在一下子要上马好几个,资金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压力会有,不过问题不大,咬咬牙几年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