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时日京中暗流涌动,人心惶惶,宫中的太监们更是老实,前些日据传宫中惩治了一些人,引子就是不说明眼人也是明白,谣言自宫中传出,不定是哪个太监嘴碎弄出来的呢,虽然朝中人人都想着能多知道一些宫里面的事情,但太监永远是朝臣提防的对象,自然是人人拍手称快的,这些日子以来,宫里面的太监也都噤若寒蝉,循规蹈矩,不敢有出丝毫的差错。

但景王进宫力劝皇上息了迁陵的念头,却遭皇上痛斥的事情还是传的朝野尽知,更何况景王亲自到大理寺天牢将工部侍郎救了出来,使传言更多了那么几分可信程度,由此不过一日,宫里又传出旨意,兵部尚书钱逸年老,不堪政务操劳,准其归乡荣养,晋宜宁侯,其长子晋封宜宁县男,由皇七子景王自小聪慧,却因无职而流于荒嬉,然其性情仁厚,才能也还堪用,特此准其暂领兵部,观其才干……

这一下这位本来在朝臣眼里无足轻重,还颇有些纨绔意思的景王殿下立即变得不一样了,简直是炙手可热的烫手。

不仅如此,在名声上也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儿,前些时还顶着不堪造的帽子的景王如今却成了心忧国事,直言敢谏的国之栋梁,有些人在私底下甚至已经开始编排那位曾老尚书的不是了,这些都还罢了,在那位素来以中正耿介,德高望重著称的御史中丞汪大人一句,可惜,以景王之才干见识,性情之忠梗,应是到御史台任事才是,怎的去了兵部?

这些朝臣们可是不管这位汪老大人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出景王的才干见识来的,只这一语之鉴,便成就了景王在朝中的名声地位,更何况,再想的深些,这位汪老大人既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还没有避着旁人的意思,其意图实在是耐人寻味,再往深了想想,御史台乃中枢之下,向来以杨相马首是瞻,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杨相的意思?杨相三朝元老,这德望在朝中不做第二人想,若真个是他的意思,这里面的玄机可真够人琢磨的。

更有想的深的,朝中本来是三足鼎立之势,如今景王奇峰突出,是不是这皇位之争又添了一道变数呢?

不过也有人别出蹊径,觉得这事没那般复杂,也许是皇上被景王闹的有些烦了,径自给他找了个差事,让他忙于政务,不及想及其他……

这些朝臣们的心思先不去管他,就说事情只不过是过了半天,本来有些冷清的景王府门前便已经是车水马龙,先是一些得了消息的朝臣来府恭贺,接着便是兵部的下官们结伴来景王府上觐见上官,人人都手里提着礼物,但这位殿下的性情众人还不怎清楚,礼物便不敢乱送,再说了,景王是什么人?当今皇上最宠爱的皇子,什么宝贝没见过?若是送的礼物俗了,估计人家连眼睛也不看一下的,于是乎,这古籍珍册,古时先贤的碑刻拓文以及画作笔记,更有那上心思的,之前听闻景王殿下曾在工部军器监厮混过一段时日,对奇技淫巧之物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这次却是送上一些图纸,心思可谓是用得极巧了。

这些官员们的心思自然不只是为了贺喜而来,多数都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在景王面前混个脸儿熟,保不准若是哪句对了这位王爷的心思,将来荣华富贵还不是唾手可得?

等赵石几个人经过通报,来到书房中的时候,李玄瑾正将一副画作展开观瞧,神情中透着少许的疲惫,但精神看上去却很振奋,而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酒气,不问可知,这位王爷晚饭之时喝了些酒的,只不过神态间没有多少醉态罢了。

见赵石他们进来,李玄瑾笑了笑,将那画作卷起,放在一旁,不过看到赵石身后闪出来的李全寿的时候,脸立即一板,不过眼睛一扫间,却是看到董总管身上衣衫凌乱,脸色苍白,看上去很是不妥的样子,眉头一皱道:“董崖,你这是?”

董崖却是苦笑了一声,“老奴没事儿,刚跟赵大人切磋了一下,赵大人少年英雄,出手不凡……老奴这身子骨到是没什么,就是小王爷身边的人死了三个,其他……其他人伤的也是颇重……”

“什么?”饶是李玄瑾心机深沉,这时也是惊呼了一声,没想到这两日来自己春风得意,府里却是闹出这么一件大事出来。

不过他只是略一思索,便把目光定在了李全寿的身上,他本来就在奇怪自己儿子怎么跟赵石一起过来了,这时听董崖这么一说,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小畜牲,是不是又是你惹的事?”

说到这里,已经是怒不可遏,像他这样的人,一发起怒来相当的骇人,好像能通过眼睛将威严以及盛怒渗透进你的灵魂之中,就算是李全寿时常面对他的怒火,这时也被吓得低着脑袋,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李玄瑾则回头寻摸了一下,到架子上就抽出一根藤条来……

“王爷,王爷,这回事情确实不是小王爷的错啊,您息怒啊王爷,听奴才把话说完……”董崖一边手忙脚乱的护住身后的李全寿,一边说道,“奴才说的都是真的,不然您问赵大人就知道了……”

“还有什么好说的,这个逆子……我今天非打折了他的腿不可。”说着说着瞅见空隙,已经一下便打了下去,吓得李全寿一缩身子,双手抱头,小脸煞白,全没了方才那股豪气。

啪的一声响,李全寿晃了晃脑袋,好像不怎么疼的样子?抬头才见大家都楞在了那里,赵石则横着胳膊挡在了他的面前……

第四卷 虎入长安聚风云 第128章 选择

“王爷,此事赵石也有错处,请王爷一并责罚。”还是董崖狠狠拉了一下赵石,赵石才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他如今接人待物已经长进许多,但还是显得过于生涩了些,这种顺水人情旁的人可能立马便能反应过来,到了他这里,却得旁人提醒,所以看在旁人眼里,可不就是此人生性冷漠孤僻,不好相处吗?

李玄瑾有些讪讪的收了藤条,他这怒气一半是真的因为恼火自己儿子不长进,一半却也是有些像那刘备摔孩子,倒买人心的意思,不然就算平常人家管教自家孩子,一般也不会当着外人的面来的,更何况是这等的皇亲贵戚之家了,若是在平时他也不会做出这般做作的事情来,这里面的原因嘛,一来是因为赵石才干确实得他赏识,二来却是今日一朝扬眉吐气,正在兴奋头儿上,儿子就给他泼了一盆的冷水,让他如何不恼怒非常?再来就是高兴劲儿还没过,行事便不像平时般稳重,此时这位景王殿下心情之复杂难明,真个可说是一言难尽了。

见赵石出言劝阻,也算是找了个台阶,自失的一笑,不过心里还是有些奇怪,虽然只是听了个开头儿,但以他对儿子的了解,这小子肯定是去找赵石麻烦去了,这时看来好像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

等到董崖将整个事情讲了一遍,却是将错处都推到了刘二等人的头上,这些人都是经了他的允许才能到得了李全寿的身边的,末了请罪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李玄瑾是越听脸色越黑,这次却是没有勃然大怒,只是嘴唇泯着,嘴角微微翘起,眼睛也眯了起来,董崖只是瞄了他一眼,心里一颤,赶紧低下了脑袋,知道王爷表面上看去好像没事儿,其实心中已是怒极。

果然,等他说完,李玄瑾只是淡淡道:“几个混账奴才,死了也便死了,你在这事上作的不错,其他几个也按府中规矩处置了吧,我以后以后不想再在府里听到这样的事情,也不想再见到这样的人……这几个人的事情不要外传,否则脸上需不好看。

还有,知会刘谦世,还有李从福,叫他们两个到我这里来一下,其他善后的事情交娘娘他们去处理,告诉她是我说的,今次的事情处置完了也就算了,不过从今往后,要从严治府,凡是败坏府上名声的,不管他有什么关系,对府上有多大的功劳,用府里的规矩治完了,还要送官,这一条要让府里所有人都知道。

还有,知会府内账房,曲妃那里月例银子减半,她娘家的人到是不少,除了贴身丫鬟之外,都叫他们回去。

赵石,府内的护卫以后就都交给你了,让王虎仔细查查这些护卫们的家事,和朝中官员有牵连的都送回原来的去处,这事要作的仔细,不能太落了痕迹,你知道该怎么办吧?”

见赵石点头,李玄瑾才展颜一笑,道:“事情都赶在了一起,真还有些禁不住想过以前清闲的日子……”

他也就是这么一说,旁人更是不能当真,却听他接着说道:“董崖,你出去吧,以后在认人上可要多长进些。”

“是,奴才以后一定谨慎……”

见董崖出去,李玄瑾神情越发的松缓,笑着道:“赵石,这两日我都忙昏了头,不曾过问府里的事情,让这个小畜牲闹出这许多的事情来,不过你也应该知道,我这王府里人多事情也杂,以前我也没什么心思打理这些事儿,再说了,一个闲散王爷的府上,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儿不是?就算出了,最多御史台参我一个管教不严,纵容府上下人的罪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我对府中这些下人也宽纵了些,尤其是这个小畜牲,在府里现在闹的已经不成样子了,你也别多计较这些杂事,你之才干不在这上面,如今本王已经坐领兵部,这还多亏了你的参赞,所以旧话重提,在巩义县时本王就说,只要本王在一天,就保你一天的荣华富贵,以你的年纪才干,再琢磨十年二十年的,就便是出将入相也不是不可能。

今日得便,我便跟你说说,若是前些日子,本王也只想着荐举你入羽林军中,但职衔不会太高,本王这里能给你的助力也不会太大,万事都要凭你的本事。

但如今又自不同,本王想着你若是走了荐举之途,以后不说这名声上的事儿了,前程上看也是利弊参半,终是不如武举来的堂堂正正,让人没有话说,到时你若是武举得中,加上本王还掌着兵部,升迁之途便顺畅许多的。

当然了,本王不想强求于你,这还要看你自己的意思,若是你想现在便带兵,等本王这里理顺了兵部的事情便成的,若是你想走武举之途,却得等明春时节了,当然,进羽林也不是不能参加武举,但本王还是要劝你一句,羽林军中关系错综复杂,初入肯定要遇些挫折的,怎还能专心准备武举核考?所以不若在府里先住下来,学文练武岂不是好?你的意思呢?”

听他说完,赵石沉思了半晌,他来京师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官职全程而来,至于是走正途还是被荐举本就不在他考虑之内,只是想着寻机给那太子一下狠的,让他再也无暇顾及赵家庄的事情而已。

如今两个选择放在他的面前,只是思索的片刻,他便以下定了决心,抬头道:“我愿留在府里。”做出这个决定,却不是李玄瑾一番话打动了他,而是进入羽林军中,势必消息闭塞,整日里和人勾心斗角,行动之上也受到颇多的限制,不若留在景王府里,凭借现在景王心腹的身份,大多事情都能参与的上,消息的来源便要多上许多,行动上也能保证一定的自由。

李玄瑾听了他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他也不愿现在放走了赵石,一来对方的心意还不怎确定,笼络人心这事儿向来是个水磨功夫,讲究的就是个春风化雨,不能操之急切的,想来有这大约一年的功夫,总能得其忠心,若是外放出去,他接触的人多了,便也颇多变数。

再来他见赵石头脑清晰,远胜府内的那些自以为是的幕僚们,有他在旁时常参赞,那是最好。

这时他才转脸看向一直闷头不作声息的李全寿,脸上却又现出几分怒色,狠狠瞪了对方一眼,对赵石道:“这顽劣子不知天高地厚,若是照如今的模样下去,不定什么时候便为自己种下祸事,若是这个小畜牲有你一半的稳重,我也就放心了,我们看你们两个也算是投缘,所以以后你也不用顾忌他的身份,从严约束着……

小畜牲还愣着干什么,以后赵石便是你的兄长,还不赶紧见过兄长?”

这时李全寿才从赵石的身后转出来,躬身道:“小弟见过兄长。”

正说话间,外面脚步声响,环佩叮当之间,王妃娘娘已经火烧火燎的冲了进来,扫眼间看到书案之上的藤条,紧走了几步,一把将李全寿拉了过去,浑身上下瞧了又瞧,才放心的长出了口气。

之后才朝赵石笑了笑,转脸看向李玄瑾时却是眉头竖了起来,不过终是顾忌有外人在场,哼了哼道:“吴应都跟我说了,这事都是一群奴才从中作鬼,宝儿才多大的年纪?若不是听人怂恿,能如此妄为?

尤其是那刘副都头和……最为可恨,这回王爷还要回护于他们吗?若是如此,这府里面的事情我也不管了,一群下贱奴才就敢把主意往主子身上打,以后还有什么事情他们不敢干的?”

……

等到赵石离开书房所在,回头看了一眼灯光依旧的屋子,想起前世,心中却是颇有些落寞之感,前面有一个下人恭恭敬敬的打着灯笼,缓步回了自己的住处。

到了屋子之外,屏退了下人,屋中灯光晃动,他知道那四个已经算的上自己私有财产的女婢还等在屋儿里,心中不由一热,经了这许多的事情,哪一件都得他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再作决定,心里的疲惫却是比身体上来的还要重的多的,他自觉神经已经绷的太紧,是有必要松弛一下了……

第四卷 虎入长安聚风云 第129章 判断

“殿下,景王才德不显,却骤然执掌兵部,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怎可轻忽视之?这是乱命,如今兵部人心惶惶,诸事不行,政令不通,老臣夙夜忧心,今愿为天下先,上书陈情,殿下以为如何?”说话的是兵部侍郎李严蓄,这里是太子府的一处偏厅,在座的除了他以外还有五六个人,都是脸色沉肃,厅中气氛有些凝重。

听了他这番话,众人却都沉默不语,这事儿谁都明白,这位侍郎大人望着上面的位子已经有些年了,估计眼睛都等红了的,前些年种从端坏事儿,这人便上蹿下跳的闹了一阵,不过却是让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钱逸捡了个便宜,不过钱逸垂垂老矣,资历虽深,但这才干却显不足,若不是上面有杨相为他撑着,兵部不定是个什么样子呢?

也就是如此,这人才靠拢了太子这边,这次好嘛,钱逸告老,却突然杀出个景王来,景王三十不到,正值壮年,和太子关系疏远,若是属理兵部,这位侍郎大人多少年的愿望一朝成空,以后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他能甘心得了?说出这番话来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众人还是心中鄙夷,更是有人已经在心里嘀咕,官儿迷,也不看看如今的形势,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说景王的不是,皇上那里先不去说他,现在那位景王殿下的名声可是好的不得了,朝中未尝就没有盼着抱其粗腿的,上书陈情?敢为天下先?旨意已下,金口御言,景王只要不犯大错,再没那个朝令夕改的道理。

你以下官而说顶头上司的不是,能讨得什么好儿去?多少人等着跳出来向景王表忠心呢,这样的机会能放过了?真真是官迷心窍,急疯了眼了。

坐在上首的太子也是面沉似水,往日的雍容大度早就不见了踪影,听了李严蓄的说话,眼中却是怒色一闪,却没有搭理他,只是微微转首,向身旁的一个文士问道:“士林,你怎么看?”

众人也都屏息静气,他们都知道这文士姓徐,是太子府幕僚之首,也是太子最为倚重的一个心腹,至于来历,众人却不清楚了。

这人沉思了半晌,才缓缓说道:“士林以为,这事儿还是镇之以静的好,景王殿下素得皇上宠爱,出来任事是早晚的事儿,等到现在估计是因为皇上宠之过甚的缘故了,这个时候不易忤逆皇上的意思,再说了,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只有谨慎再谨慎,不应多生枝节。

殿下,景王一直以来虽是号称顽劣,但对于朝廷政事向来不怎关心的,对殿下也能谨守臣节,不妨多多叙以兄弟之情,若能得其助力则是最好不过。”

听他这么一说,李玄持脸上不动声色,其他众人却是默默点头,立即便有人附和道:“徐先生说的不错,此时确实不易多生枝节,还是谨慎行事为好。”

众人这时便都开口表示赞同,但唯独李严蓄闷着脑袋不吱声,其他众人也不去管他,此人当官心切,行事之间却又不得人心,虽都是太子一党,但众人鄙薄其为人,这个时候竟是连个安慰话儿也没有的。

这时还是李玄持开口道:“李侍郎,七弟是我的兄弟,就算他再有什么不是,我这个作哥哥的也不好开口说话的,不过话说回来,七弟领兵部事,他没掌过权柄,还不是得靠你们这些老臣子们帮衬着?

再说了,七弟也不过是暂领兵部罢了,兵部尚书衔儿还缺着,若李大人能显些才干,将兵部事宜作的妥帖,我这里以后也好说话不是?”

这几句话一说,和和煦煦,温勉有加,在情在理,众人都是点头,李严蓄的脸色才回过来,心中虽然还是有些不甘,但少了太子的支持,他也没有旁的选择,于是也是躬身点头道:“殿下放心,老臣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敢对景王殿下有什么不敬的,既然如此,老臣明日便到王爷府上拜会,若殿下没有什么吩咐,老臣这就告退回去准备一下。”

等李严蓄走了,众人又议论了一番,也都纷纷散去,李玄持却是将徐先生留了下来,两人漫步来到李玄持的书房所在,早有下人将香茗果点准备好了,两人坐定,屏退了下人,李玄持才笑着道:“先生方才的话好像意犹未尽,现在可有什么要说的?”

徐先生则微微笑了笑,恭声道:“果然瞒不过殿下的眼睛,如今朝廷纷乱,诸事繁杂,最重要的安抚住人心,所以方才的话半真半假,不过是为了镇定人心罢了。”

说到这里,随手拿起桌子上的茶碗,慢条斯理的润了一口,这才接着说道:“不过照我看来,景王掌兵部,又在迁陵的事情上大张旗鼓的张罗,赚了个好名声,多数应该是出自皇上的授意了。”

“什么?”李玄持身子一震,神色间不免露出些惶急出来,“先生此言何解?若真是如此,父皇的心思岂不是……”

徐先生却是笑着摇头,“殿下莫急,依我看皇上的心思没变,他还在看,看您和五皇子这两边谁更合他的心思,国朝以来,储位继承立贤不立长,当年殿下能顺利得了储君的位置,不过是借了种折两家的势,这些年皇上致力削夺禁军权柄,现在您再看看,别说羽林军宿卫里面了,就是地方禁军中,种折两家的势力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这些先不去说它,五皇子常年镇守潼关,军功赫赫,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功劳,殿下在朝野中根基却要压过他一头,所以皇上的心思也在两边摇摆不定,这些年任由两边争斗便是明证了。

至于景王那里……”

说到这里却是一笑,眼光中流露出几许讥笑,随即便意识到自己有些轻狂了,怎说也是皇家之人,真正的龙子凤孙,不是他一个幕僚可以肆意嘲笑的,不然眼前这位殿下心里不定要怎么想呢。

清咳了一声,“景王殿下最得皇上宠爱,但殿下也应知道,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断不会因一己好恶而决定家国大事,不然景王也不会到了这个时候才出来任事的。

依士林看,皇帝自觉年老,是想着为景王铺条后路,也算是对自己最宠爱的儿子的一点慈心了,说句大不道的话,不然皇上百年之后,景王失了依靠……皇上是怕景王殿下没个好下场啊,昨日传来景王在宫中劝谏皇上的事情,估计也是演戏给别人看的多些,杨相那里已经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借汪大人之口,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罢了,这样既是给群臣看的,又是给皇上看的,杨相不愧是三朝老臣,这份心思当真是难得啊。”

听他把话说完,李玄持才又笑了起来,点头赞道:“先生果然大才,竟然将所有人的心思都猜了个通透,实让玄持有茅塞顿开之感,这样看来,这些年我确实是有些疏忽了七弟了,改日自当多多亲近,不过李严蓄那里好像……”

“李严蓄,竖子尔,不足为虑,到是其弟李严禄掌着羽林左卫,其兄李敢当更是掌雄武军两卫兵权,都是身居险要,以后要多多注意才是……”

……

第二日清晨,赵石悠悠醒来,手脚只是一动,身旁传来几声呓语,声音娇嫩,听着便已经让人心动非常,触手之处更是滑腻温软,便是他这样心性早就坚若精钢之人也是想着在床上多呆一会儿,不过随即便已经坐起身来,将撒乱在床下床上的衣服迅速的穿在了身上。

“老爷醒了,让奴婢服侍您更衣。”声音娇软甜腻,身上的被子掩在腰际,雪白赤裸的上身散发着独属于青春少女的健康和活力,饱满挺翘的胸膛更是毫不吝惜的展现在赵石眼前。

这个女婢名字叫惜红,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意,是四个女婢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今年正是二九年纪,本来按照她这个年纪和身份,一般都会在府内寻个依靠,或是遣去府去的,但这个惜红精通歌舞音律,府上宴客之时很是不能少的一个,便在府里一直留到了现在,如今被送给了赵石,也可见对赵石的器重了。

赵石昨晚心情有些烦躁,这种情绪在他这样的人身上再正常不过,而减轻这种精神压力的办法自然不只一个,便是像他前世的战友,每个人都精通一门儿或是数门儿乐器,不然就是喝了烂醉,再和女人上床等等……

所以,昨晚时候赵石便将这个惜红留了下来,一夜癫狂,少女变成妇人,这时醒来想起昨晚……俏脸不由满是红晕,一双秀目中也是含羞带怯的,但这个时代本就讲究一个出嫁从夫,更何况她们这样身份的人,便是长的再是好看,才艺再多,嫁人之后结果都不怎好的。

况且她岁数已然不小,在府里耳闻目染之下,想的极是明白,在府里寻个下人嫁了,以她的相貌名声,不定便是祸事,若是嫁给府外的人,若是遇人不淑,下场更是极惨。

昨晚的事情她看得明白,这位主人打的可不是一般人,都是小王爷身边的亲近之人,还把小王爷提来提去的,当时她便已经绝望,主人遭了祸事,她们这些下人还不是跟着遭殃的命儿?

不成想,这位年轻的主人跟人出去一圈,却好像没事人一样回来了,回来之后却是将其他三个都赶了出去,只留下了她,她心中暗喜之余,却是不顾新承雨露,卖力逢迎,为的其实也是简单,她也不想争什么,这位主人年纪轻轻,来历肯定非凡,又得王爷娘娘赏识,今后的前程自是不可限量的了,她不过是但求能在对方护翼之下,平安一生罢了。

此时更是没有顾忌,大着胆子站起身来来到赵石身旁,为赵石系好束带,又仔细的整理了一番,才柔声道:“老爷这就出去?不如吃过了早饭再去,奴婢也没什么好手艺,只是会整治些粥点,奴婢这就去给您做上,您来尝尝?”

赵石从前世到现在,也未曾被人这么服侍过,颇有那么几分不自在,更不知怎么跟一个刚上过床,起来之后便温柔体贴的像妻子一般的女人说话。

楞了楞神儿,才伸手拍了拍对方的雪白滑腻的肩膀,“嗯……我出去走走,一会回来,早饭有府内的人送过来,你不必麻烦了。”说完转身便已离去。

那惜红却是愕然了半天,这位主人还……还真是特立独行,摸了摸自己被拍的生疼的肩膀,再看了看昨晚留下的一身痕迹,却是羞啐了一口,真不知羞……

第四卷 虎入长安聚风云 第130章 先生(一)

赵石在竹林中转了一圈,最后才选了一处略微宽敞的地方,现在的他早晨起来只是因为习惯了,要说前世时每日坚持不懈的锻炼对现在的他来说已经毫无用处,更多则像是舒展筋骨,那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练,对他来说更像是保持精神上的振奋的作用了,在实质上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以前听说什么佛门的功夫一般都得保持童子身,如今看来却是以讹传讹多些,静静的感受了一下,真气雄浑博大,绵绵密密,没一运转,浑身的精力都好像被突然激发了出来,那种巨大的力量所带来的无忧无惧,好像面前就是有一座山也能劈得开的感觉虽然不错,但按照了然和尚留下来的笔记上说的,这便是心魔,一旦控制不住便有入魔的危险,了然和尚之所以被称为疯僧便是因为在他全力对敌的时候,被心魔入侵,状若疯狂,横冲直撞的缘故。

不过依照他自己的理解,便是突然获得的巨大力量让人沉迷其中,觉得无事不可为,没有什么能将其约束,由此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便如前世时转业回到地方,一身杀人的技巧,处在和平环境之下,旁边的普通人可不都被他视为蝼蚁一般吗?这是一种力量所带来的心理偏执,叫做心魔却也合适。

他这两年来也细细的想过,为什么自己会从炼魂一层直接跃升到明心,第一层锻骨好理解,不过是锻炼筋骨罢了,至于到了第二层便是精神修养上的事情了,照和尚的笔记看,只要心志坚凝,便不是什么问题,他本来就是心坚似铁的战士,又经过几年平静生活的琢磨,这一关对他来说过的轻而易举。

对于后面的明心,般若境,大自在佛境,在他想来到像是佛门为了传道而设置的东西,有没有人练成过都是个问题,就像是先抛出一个诱饵,然后才是目的一般,既然是这般想的,他便也不再刻意去想什么境界之类的东西,只是每日的吐纳以及筋骨的锻炼从来没有停过,其他有的没的也就放开不管了。

漫步回到屋子,脱下衣服,到后面泡了一会儿,门声一响,脚步之声传来,接着便是悉悉索索脱衣的声音,不过一会儿,一双纤细的素手已经按上了他的肩膀,感受着对方手掌的温热柔软,不时挨挨碰碰,具皆腻滑如脂,怎一个销魂蚀骨能够说得?这样舒适的生活饶是他两世为人,还从没尝到过。

“老爷要在这里住多久?”温热的鼻息喷吐在赵石的耳朵上,喃喃细语让他心情一片平静,心中却是思绪不断,这也许便是他一直以来憧憬的生活了,但世上的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东西看似唾手可得,但却又遥不可及……

一下沉入水中,半天才冒出头来,心中已是冷静非常,便是眼前散发这惊人诱惑的赤裸胴体也再无法动摇他的心念半分。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健壮,一根根筋肉清晰可见,好像蕴含了无穷精力的少年,惜红眼中好像要滴出水来,眼里一片痴迷,但见少年一语未发,便即转身上了池边,不由一阵失望,但她虽和这位新主人没说过几句话,但察言观色之下,也知道这位老爷好像不怎惯于与人相处,性情也极为古怪,不过反正相处的日子还长,不争这一日的长短,虽是有些失望,但还是赶紧起身上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