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血-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终于风波渐息,蜀中天府之国,总没闹的一塌糊涂,折沐当年在羽林左卫人缘很是不错,加之与杨胜是多年兄弟,书信往来,从来不曾断绝。
折沐打探了一番,终于知晓了其中情形,也是慨叹不已,何苦来哉,这么争下去,弄的个身死族灭,值当的?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折家在其中可也是兴风作浪,已经被人惦记上了。
等到折沐待罪回京,又被打发去了西北,折思廉等人因为东窗事发,掉了脑袋,折沐这里听到消息,才悚然而惊,多少年了,折家世代忠良,除了死在疆场上的折家人,何曾出过这等事,当年京中折府中种种,也慢慢浮上心头。
这是折家众人落错了棋子,在大将军赵石身上撞了个头破血流的结果啊,想想当年那些兄弟们围在折汇身边,嬉笑言谈,丝毫也没将人家放在眼中的往事,而今呢,折家子弟的血,白白就这么流在京师,首善之地……
折沐惊悸之余,也是滋味难明,不过他是越发的不想回京了。
但任期一到,还是得回京述职,这个是免不了的,回京途中,路过长安县,与此时已为殿前司禁军副都指挥使的杨胜两个相聚了一次,两人都是世家子,出身羽林卫,年轻时都不怎得志,一个混迹羽林卫,终日混吃等死,一个曾是城门官,也是族中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而两人又同时发迹,跟随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立下军功无数。
两人不但是生死弟兄,而且还算得上是知己,这一次相见,两人说起当年随军征战,金戈铁马的日子,都是大呼痛快。
说到羽林左卫星流云散,如今却已经不成样子,两个又皆唏嘘不已,黯然神伤。
之后两个人谈起的就是如今各人都在何处任职,比如李存义在国武监任个闲职,齐子平过的逍遥,他日子也过的不错,本来以为就这么清净下来了,却被大将军抓个正着,很是训诫了一番,现在正死命的在国武监折腾呢,有时候连国武监祭酒齐子平都敢顶撞,很有些当年的风采。
又比如当年左卫那几个领兵大将,毫无疑问的,还数杜山虎最得大将军赏识信重,也最为出彩,现在镇守河中,麾下领的河中镇军,官阶算来也已经是大将军了。
再有就是张锋聚,现在还随在大将军的身边,镇守大同,官阶堪堪也摸到了大将军的边儿……
之后又说到谭行林,当年并不比这前两人稍差,很得大将军看重,各人纷纷被调出京师,只有他留下成了羽林左卫副都指挥使,守着大将军京中班底。
奈何此人后来不甘寂寞,死活调出了京师,去了潼关,不过大家伙儿说起此人来,都道其被官位迷了心窍,若是当初留在京师,即便不很快活,但能时时在大将军面前露脸,多好的机会。
但此人硬是折腾去了潼关,大家也都知道,此人失了大将军信任,来往也就多数断了,不过此人在潼关现在还只是个偏将,孤立无援,厮混的颇为凄凉,不过谁也不敢去帮上一把,毕竟当初辜负了大将军一番信重。
大将军本人没松口,旁人谁也不敢伸出援手就是了。
胡离,张嗣忠两人先后战殁于太原府,蔫狼辞官会了老家,王览现在随军在大同,赤魔那小子却是在平蜀之后,便不知所踪了,后来到是从张锋聚处听闻,此人去了吐蕃,这个家伙本就是吐蕃人,到也不算奇怪。
不过归义王李匪率吐蕃低地内附,两人现在一琢磨,便晓得大将军在吐蕃早有布置,不然赤魔也不会跑到归义王麾下去。
这样的大事,以当年两人官阶,并不能参与其中,由此可见,大将军之高瞻远瞩,实非其他人可以想象……
李金花李将军嫁给了大将军,如今已经产下一女,算来已经两三岁了,说到这个,折沐也是苦笑,自己还没来及备下贺礼,长安就乱了套,之后心惊胆战的,也没再上去添乱,他到是带了些礼物回来,想要送到定军侯府的,但到如今,他还不知道大将军对于他这个避在蜀中,多年不曾相见的旧日部下,是个什么态度,不免有些担忧。
杨胜出身杨家,虽然杨感已经殁去多时,杨家再不复往日兴盛,而且可以说衰落的很快,但京中情形他还是知道的清楚的。
见折沐神色,便知道他在想什么,连连劝慰,不过大将军和折家间隙已生,对于日后会闹成怎么一副模样,他心里也没底,所以劝归劝,却也无法说到点子上,只能说大将军最重旧情,不管怎么说,都不会忘了当年羽林左卫的老兄弟云云……
两人最终喝的酩酊大醉,第二日折沐便辞别了杨胜,回了京师,如今站在乾元殿上,这心可是提着的呢……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99章 封号(一)
说话的时间虽然不算短,但也绝对并不算长。
不过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陛下来说,跟随多说上两句,又跟谁少说上两句,或者多说一刻,少说一分,那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的。
成武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折沐便见过,而且见面的次数还不少,因为大将军赵石与太子殿下交好,皇帝陛下那时时常到羽林左卫军营中去寻大将军说话,而他们这些大将军旧部,也便会时常在如今的皇帝陛下面前照个面什么的。
那时大家伙儿都以为太子殿下将来一定会成为皇帝陛下,因为他是景帝独子,母亲又是皇后娘娘,即便大秦皇位更迭时会很混乱,但想来这样的出身,不会再起什么波折了吧。
大家伙猜对了,但也算是猜错了,那时的太子殿下确实成为了当今陛下,但……怎么说呢,陛下继位太早了些,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而成武皇帝陛下继位时,也绝对称不上什么顺遂,而且闹出来的事情,自大秦立国以来,是从未曾有过的,即便是当年种家兄弟带禁军入京,助正德皇帝继位,也不会比得上这一次闹的天翻地覆。
折沐站在那里,有些欣喜,却又很是忧虑,欣喜的是,陛下和颜悦色,好像还记得些当年情分,对于自己任内所行之事,也颇有赞赏之意,这无疑是臣子值得夸耀的天大好事。
但他也止不住的担心,因为到了现在,也没能在御前混在座位,要说一地宣抚使,也差不多算是封疆大吏了,若是在景帝一朝,应该能有赐座才对,而他现在腿都快站的僵了……
当然,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自有一番新气象,也许御前的规矩改了也说不定,但更可能的是,陛下心中不喜,所以才会让他站着回话……
殿内阴凉一片,并不算热,但折汇却觉得和蒸笼相仿,汗水已经布满了额头,背后也已经浸湿一片,折沐不禁想着,这么下去,自己会不会晕倒在乾元殿上,那可真就成了笑话了,当然,性命也是堪忧,所以必须坚持住才成……
与他的忐忑比起来,皇帝陛下却是云淡风轻,年轻的脸上,挂着些笑意,一边与他说这话,一边翻阅着奏章,可谓是两不耽误。
“陛下,兵部尚书李大人已经入宫,此时正候在外面……”
“嗯。”成武皇帝轻应了一声,坐直身子,摆手道:“先在外面候着。”
“是。”太监退了出去。
折沐这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兵部尚书李承乾来了,这番面君估摸着也该到结束之时了,只是不知陛下心思,到了他这个地位,今后前程是好是坏,都在接下来履任的职务上面了……
不过对于这个,他到也不算担忧,大秦已经据有秦川,蜀中,河洛,河中,河东诸地,天下已经有了三分在大秦,如此众多的地方,还安不下他一个折沐?
至于所属之地,是膏腴沃土,还是贫瘠荒凉,他到不很在意,熬上几年,也该回京任职了,就算是在长安养老了,唯一让人担心的是,这次回来,便出不去,京里在这个时候,纷扰太多,他是一万个不愿回京任职的。
果然,皇帝陛下抬头笑道:“爱卿用心任事,几年考评,皆在优异,朕心甚慰,你方自入京,多休息几日,朕自有旨意予你……”
“谢陛下隆恩……”折沐跪倒叩首。
皇帝陛下微微摆了摆手,俯首于案件,再不说话,折沐知道,这次面君真的结束了,身上一阵轻松,告罪一声,倒退着出了乾元殿内殿。
来到殿门之外,也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外间比里面要热的多,但他反而觉得这里一片清凉,想起先帝在时,入宫面圣的情景,两相比较,折沐摇了摇头,都是一般威严,压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心下想着,这样的地方,还是少来几次为妙,来的多了,怕是要少活不少年,这些京官儿啊,怎么就看不透这个关节呢……
太监引着,压着心中的愉悦,漫步往外走,也不四处打量,再是金碧辉煌,他也只想快些离开,不过正好迎面碰上往里走的李承乾。
兵部尚书李承乾,他自然是认得的,稍一打量,就觉着这人老了许多,羽林左卫和李承乾当年那可是冤家对头。
折沐不自觉的心中便有些厌恶,不过还是往旁边行了一步,躬身施礼。
他多年不曾回京,李承乾自然已是不认得这个羽林左卫的部将了,不过在殿外等候之时,也已打听过殿中陛下见的是谁,所以就算不认得了,也知道折沐的身份。
不过他身有要事,走的很是匆忙,微微点头示意,便侧身而过,往内殿方向行去。
折沐也不在此停留,直接出殿而去不提……
……
“臣见过陛下。”
皇帝陛下抬起头,吩咐道:“起来吧,来人,赐座。”
之后才笑道:“爱卿这般匆忙入宫,可是又有大事了?”
李承乾刚站起来,他知道当今陛下不喜空言,这和先帝初继皇位时差不多,但后来,随着家国兴旺,规矩也慢慢变了,许多夸耀之词,也能得到先帝赞许,潜移默化之间,朝臣商议政务,也就先要说上些冠冕堂皇之言。
也不知当今陛下,会不会也……
这些念头在他脑海间一闪而过,之后便躬身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前方又有捷报传来……”
说着,将袖中战报拿出,并用双手拖着,奉在头顶……
立即便有小太监从龙椅旁边,悄没声的出来,将战报接过,奉上于皇帝陛下。
“哦?”
成武皇帝李全寿挑了挑眉头,脸上多出几分喜意,既然说是捷报,自然就是好消息了,没有谁不喜欢好消息,皇帝陛下也不例外,不过近两年,捷报频传之下,皇帝陛下对前方捷报,已经有了很大的抵抗力,所以只是脸上多了几分喜色而已。
翻开战报,一目十行看了过去,皇帝陛下喜色愈浓,不过却没多少意外流露出来。
看完了战报,皇帝陛下轻轻合上,细长的丹凤眼中幽光闪动,随即站起身来,漫步到了殿下。
李承乾屁股刚挨上椅子,就赶紧站了起来。
皇帝陛下也不管他,只是在殿内来回溜了两圈,“爱卿没说错,确是喜事……哈哈,不颜昔班,没想到他也成了草原上的大汗了……”
“爱卿你说,大汗……在草原上是不是和朕差不多,大汗也就是胡人的皇帝了吧……”
多数像是自言自语,但李承乾却不敢不答,“所谓大汗,胡人之王而已,所辖部落不过数十,所辖疆域,不过百里,所辖人众,不过数十万,陛下乃大秦之主,天威浩荡,怎是胡人酋首可以相比?”
不过说完,瞅着状甚欢悦的皇帝陛下,李承乾才醒悟过来,陛下好像竟然已经知晓此事,而且还认得那不颜昔班汗……
转念间,他便想到,怨不得,当初传闻,大将军赵石娶了一个草原公主,莫不就是鞑靼人的公主不成?
定军侯府中的异域美人,在长安可谓是名闻遐迩,与靖佳公主交好,时常跟随在靖佳公主身边游玩各处,据说雪肤蓝眸,艳丽无双。
传闻有很多,而且李承乾还知道,王佩的儿子,折汇的儿子,都为此女所迷,最终掉了脑袋的,这等丑事,虽不见于朝廷邸报,或是他们的罪名当中,但对于像李承乾这样的朝廷重臣来说,却非是什么隐秘。
这般想来,也就说的通了。
不过想到这个,李承乾心里难免泛酸,好一个大将军,竟然率部北去,为自家婆娘打江山去了?
显然,皇帝陛下也是想起了不少旧事,心情很是喜悦,在这个上面,他和景帝完全不同,高兴的时候,便不打算怎么遮掩,发怒的时候,才会更加的可怕,与致力于喜怒不形于色的景帝,完全是两个样子。
这个时候,皇帝陛下便笑的很是开心,在李承乾面前都不打算遮掩一二,“既然他不如朕,那朕就给他封个汗号出来,爱卿想想,什么名字合适?”
李承乾愣了愣,接着便有些尴尬,这事可是不小,在他看来,不但要枢密院出面,而且还要经过中书众臣商议才成,心里已经准备好了许多说辞,但他断不会想到,陛下会问这么个问题出来,他哪儿知道,胡人的汗号该叫什么……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1000章 封号(二)
“诏枢密院,中书共议……不要循归义王之例,汗号若想不出来,去问定军侯府的几位夫人,不要闹出笑话来,尤其是爵位,不要封的太高,已经报到枢密院了吧?”
“回禀陛下,估摸着汪大人已在入宫途中了……”
皇帝陛下微微一笑,道:“此事不算小,但也不算什么大事,依照唐例,应该是联姻或是分而治之才对,但咱们大秦没有那么多的公主远嫁域外……所以不用想那么多,想来北边的捷报会陆续传回来,到时候,大将军的意思也就出来了,天下未靖,分封一些爵位出去没什么了不得的,但记得,要把目光放的长远……”
嘱咐了几句,皇帝陛下摆手,“爱卿公务繁忙,这就去吧,顺便告诉汪大人,此事多商量便是,闹的沸沸扬扬,还道咱们大秦没见过世面呢。”
这话说的李承乾老脸一红,心里却越发的笃定,这事恐怕陛下早已知晓或预料到了,自己等人怕是瞎高兴了一场。
也是,赵柱国旁的不说,打起仗来,却是威风八面,还没见其打过什么败仗,这次远去草原,估摸着又要立下功勋无数,难道陛下真不担心,此人功高震主不成?
转着这样的念头,躬身应是,见陛下虽兴致不错,却谈兴寥寥,便告罪了一声,退出了乾元殿……
在殿门口站了一会儿,翻来覆去,将陛下的话琢磨了个通透,今天本来还想说说旁的,但好像时机有些不对,还是算了,想到这里,也不再逗留,于小太监引领之下,出宫去了……
殿内成武皇帝李全寿脸上绽起笑容,丝毫不顾皇家仪态,伸了个懒腰,“李宏呢,今日过来没有?”
不一时,皇帝陛下面前就多了个胖胖的肉球,尖着嗓子滚倒在地,“奴婢李宏给陛下请安。”
“鱼塘修的怎么样了,有些日子没问,应该修的差不多了吧?”
“奴婢早就想回禀陛下,鱼塘已经完工,鱼也已经放进去了,正在移栽些花木……”
“嗯嗯,多养上几种,承恩湖的鱼朕已经吃腻了……”
“陛下,奴婢省得的,只是皇后娘娘说……”
“她说什么了?”
“皇后娘娘说,宫中侍弄花丛鱼虫,只为赏玩,陛下却想……怕是有些不妥。”
“嗯,说的到也有些道理,不过……你去回皇后,宫中厉行节俭,以后穿的戴的,多数都在长安就近采买,每年各路贡品,都要减上几等,朕喜欢食用鱼虾,还在宫中养上一些,总好过千里跋涉,从外间运过来,劳民伤财的……也显得她持家有道不是……”
即便胖太监再聪明,此时也是呲牙咧嘴的,不知道作何表情合适,只能连连叩头道:“陛下心系万民,真是社稷之福,大秦百姓之福啊……”
不等他说出更肉麻的来,李全寿已经上去踢了他一脚,笑骂道:“行了,一点小事,还要朕来过问,这点口腹之欲都要掂量再三,你道朕真是一家之主呢?”
胖太监顺势滚了起来,谄笑着恭维,“陛下明见万里,整个天下都是您的,但您还能惦记这些小事,除了奴婢们实在无能之外,才更显陛下英明神武,不过说起来,天下都在陛下掌中,百姓是陛下的子民,大臣们是陛下的家将府官,奴婢们是陛下的家仆,陛下可不就是一家之主怎的……”
成武皇帝李全寿哈哈大笑,“你这嘴巴到是利落的很,要是再让朕少费点心,那边更好了,行了,过两日等朕闲了,去那塘子钓个鱼什么的,对了,说话小心点,别让皇后恼了啊,不然朕饶不了你。”
胖太监连连点头,“陛下放心,皇后娘娘心慈着呢,断不会怪罪奴婢们,更不会让陛下连鱼虾都吃不到的。”
李全寿想了想,收了笑容,“正好,你这就去皇后那里走一趟,让她过两日召定军侯府各位夫人入宫,到时知会朕一声,朕有事相询于她们。”
胖太监欢欢喜喜的告退而出,殿内又恢复了平静。
李全寿脸上喜色不减,不过转念间,又想到了早上有人来报,说礼部尚书方谦去了承恩湖畔的公主府,去那儿主礼去了。
想象便能知道其中关节,方文谨准是到公主府去讨主意去了,这人到真有那么几分心思,被逼得急了,竟然跑去了公主府。
便如靖佳公主所料,他确实有些心中不喜此人为人行事,便拿此事来说,这人要是硬顶着,他这个做皇帝的虽然要生出许多恼恨,但总归要欣赏此人的刚直的,此人到好,行事总喜欢转着弯儿来,一副你好我也好的架势,谁也不得罪?
哼,左右逢源之人,朝中多了去了,可不缺你一个方文谨,还占着礼部尚书的位子,若这次不想出个好主意来,真当朕心慈手软下来了吗?
不提宫中皇帝陛下这些心思,虽有皇帝陛下嘱咐,但鞑靼人求取封号的事情还是很快便传遍了朝野内外。
这无疑是一桩振奋官民士气的大事,继吐蕃低地内附以后,北方草原的鞑靼人也低下了头颅,拜倒在大秦脚下,朝野内外,一片欢腾。
不过中书群臣议来议去,还是有些为难,封爵好说,封公封侯都说的过去,还就卡在这个汗号上面,谁也没去过草原,更不懂草原的汗王们到底都是取的什么汗号。
有点可笑的是,唯一可以借鉴的,到是当年大将军赵石曾经提过什么成吉思汗这么个名字,不过成吉思汗是个什么意思,谁也闹不明白。
最终,还是要按照陛下吩咐,去问定军侯府的如夫人,这个脸却谁也拉不下来,而定军侯府的夫人们一个比一个贵重,也断不能叫到跟前询问。
就这么,拖了两日之后,皇后娘娘召定军侯府诸位夫人入宫相叙,并留下一起用了晚宴。
席间成武皇帝陛下闻讯而来,皇帝陛下与大将军赵石有着同窗之谊,当年还是太子之时,出入府中,无有顾忌,和几位夫人都是见过的,所以并无多少拘束,可谓是宾主尽欢。
临到了了,皇帝陛下便将不颜昔班的汗号之事说了出来。
琴其海心里面的高兴就不用提了,不过之前已经听闻了消息,还拿得住,前几日在府内的时候,可是哭的那叫一个梨花带雨,现在只不过是眼眶微红而已。
面对皇帝陛下垂询,她到也不怯场,先是代鞑靼人谢过的陛下洪恩,这都是演练过的,没出什么纰漏,只是没料到皇帝陛下以汗号之事相询。
要是旁人肯定要谦逊一番,但琴其海却大方的很,用心想了半天,才道了一句,阔儿汗怎么样?
这里根本没有胡人,谁知道阔儿汗到底什么意思,皇帝陛下可不傻,接着便问,阔儿汗怎么个说法。
琴其海回答了一句,草原上的王者。
皇帝陛下想了想,还成,王者便王者,顶天也就是王爷而已,又不是什么天可汗,到也可以接受。
当即便赞了两句,阔儿汗这个名字不错,他可没瞧见,这位定军侯府的如夫人眼中藏着的得意和喜悦。
阔儿汗,有的叫古儿汗,葛儿罕等等等等,辽帝在草原上的称呼,众汗之汗,雄心勃勃而又有些狂妄的札木合,便曾经冠之以这个汗号,而如今西辽的主人,契丹人的帝王用的也正是这个汗号。
而草原上许多部族,在称呼金国帝王的时候,也称之为古儿汗。
琴其海胆子够大,给自己侄儿弄了这么个汗号,丝毫也不担心这个汗号带到侄儿的脑袋上,会不会让他的脑袋掉下来,因为这本就是她的期望,鞑靼人能够成为草原上最强大的部族,顺便还能告诉远在草原的夫君,自己的渴望……
皇帝陛下可不知道这个,更不知道胡人对待赏赐是不带客气的,让他们自己要赏赐,就好像把一盆排骨放在狗儿面前让它挑一块不肥不瘦的出来似的……
于是,皇帝陛下毫不犹豫的跳进了套子里,第二日便给中书下了旨意,封号就叫古儿汗,爵位也定了下来,顺义侯,就封于云中草原……
琴其海为了此事,窃喜不已,但等这封圣旨到了远在北部草原的赵石的手里的时候,赵石开始还没觉出什么,但总归是谨慎,叫来忽难一问,当即就有点恼,众汗之汗,这也太大方了些吧,这是谁的主意者是,不要命了吗?
不过还好,家书随即也到了,琴其海没瞒着夫君,也瞒不住,赵石这才恍然,心中不由赞叹,自家婆娘胆魄不错,跟自己有的一比……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1001章 说服
乃蛮人汗帐。
奢华的大帐之内,十几个部落长老聚集在这里,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愤怒,但汗帐之内却鸦雀无声。
乃蛮部,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却被弱小的鞑靼人联合异族人狠狠咬了一口,这样的羞辱,帐内的乃蛮部长老们以及他们的汗王,已经很久不曾遇到过了。
当然,这样的战争,他们中间许多人,也不曾经历过。
数万乃蛮部英勇的战士,没有再能回来,他们的鲜血在鞑靼人以及异族人的弯刀下肆意流淌,很多人是不会忍受这样的失败的。
消息传回来,复仇的声音很快便充斥了汗帐所在的每一处角落,乃蛮部的长老首领,贵族们也很愤怒,在汗帐中争吵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等待着大汗的决定,不过作为乃蛮部的长老,他们虽然愤怒,但都很清楚,那是一个强大的敌人,数万乃蛮部的勇士用鲜血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乃蛮部很大,他们的疆域分外的辽阔,有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乃蛮部的草原到底能延伸到什么地方,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如果想走出乃蛮部的草原,得用多少个冬天,也许只有那几个喜欢游荡的部落首领贵族才能说的清楚。
数万战士被击败,杀死,对于草原上许多部落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但对于强大的乃蛮部来说,损失并不如旁人想象般严重。
许多乃蛮部的将军战死在了南边,但乃蛮部不缺将军,所以,对于一些初次品尝失败滋味的乃蛮部长老们来说,要做的很简单,再次召集乃蛮部的勇士,去消灭那些敌人。
但失败并不只意味着激起人的愤怒,乃蛮部确实非常的强大,他们的草原也确实非常的辽阔,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反应会很迟缓。
草原上没有谁能抵挡住乃蛮部的全力一击,即便是西辽也不成,但还是那句话,想要聚集起所有的乃蛮部勇士,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会得到各部首领贵族们的支持。
打仗虽然意味着收获,但许多时候,同样也意味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这一次,仓促的和鞑靼人开战,数万乃蛮部年轻勇士的生命,就这么消逝在了草原上,许多南边参与到这一战当中的部落,都是损失惨重。
这也让他们中的一些,不可能再独立的存在于草原之上,年轻的战士战死了,部落里只剩下了女人和孩子,他们的命运很清楚。
这不是维持着脉脉温情的南边汉人国度,这里是弱肉强食的草原,没有年轻而又强壮的勇士保护,一个部落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不会有什么抚恤,更不会有什么保护,连他们的姻亲也可能会冲上来咬一口,这就是草原,它的生存法则分外的简单,强者得到尊敬,弱者失去所有一切。
所以争吵过后,这里大部分乃蛮部的长老们都不愿再派出自己部落的战士,去跟那个强大的敌人厮杀,他们在等大汗的决定,也在等更加确切的消息传过来。
虽然草原的法则很简单,但怎样一直维持自己的强大,却还需要动脑子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可以凝聚在一起,但当风险来临的时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将乃蛮部的整体利益放在自己部落利益之上。
当一场大败来临的时候,这个现象表现的会分外明显。
大汗拜不花还没有出现,塔赞也不见踪影,但长时间的争吵,已经让所有人都很疲惫,也很厌烦这种无休止也无意的争来吵去,几个威望很高的长老制止他们再说下去,只有汗王能决定一切,是的,只有汗王才能做出决定。
但他们的汗王现在也正在愤怒和苦恼当中进行着艰难的选择,在离汗帐不远的帐篷中,塔阳汗拜不花皱着眉头,静静坐在那里,他的身边,只有速别台陪伴。
已经沉默了太长的时间,速别台轻轻叹了一口气,他预料到了南边的敌人很危险,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个敌人竟然如此的强大而凶悍。
可克薛吾撒卜勒黑将军逃回来了,但身受重伤,还在一边赶路,一边养伤,很可能会很晚才能回到汗帐。
在他派回来的人转来的话语之中,将军将敌人描述的分外清晰,那是汉人和鞑靼人的联军,汉人的骑兵主导了那一战,摧枯拉朽般摧毁了乃蛮大军的主力,几乎相当于一场屠杀。
当然,将军也说,他犯下了很大的错误,不应该跟那些汉人正面较量,但按照他的口气,这也意味着,这支汉人为主的大军,在正面几乎是不可战胜的。
速别台终于打破了平静,“大汗,长老们还在汗帐中等候……”
塔阳汗脸色变得难看,语气中夹杂着愤怒,“让他们等着,这些只会争吵的麻雀,没有一点的用处。”
速别台心里叹息了一声,苦笑道:“大汗,最终做出决定的人,还将是您,不是吗?”
塔阳汗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和不甘,“这真是个艰难的决定啊,速别台。”
速别台道:“战争总会有胜利和失败,胜利的果实分外的甘美,失败的滋味让人感觉苦涩而恼恨,只有品尝了这两种滋味的人,才能面对它们,正视它们,我们和克烈部的战争已经进行的太久了,如果我们再同时进行另一场这样的战争,乃蛮部……”
说到这里,速别台微微摇了摇头。
塔阳汗明白的意思,“乃蛮部能支撑下去,但胜利的时候,也可能就是乃蛮部失败的时候……”
见塔阳汗威严的目光转向汗帐方向,速别台垂首道:“大汗英明,长老们……是不会让战争这样继续下去的……”
塔阳汗又沉默了下来,速别台继续劝道:“大汗,秋天马上就要到了啊。”
塔阳汗脸色变幻,最终愤怒的站起来,在帐篷内转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