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轻而又身受皇帝宠信重用的大将军,有些狂热,却又锐气逼人的年轻军旅,背后越来越强盛的大秦,都说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割据数百年的中原大地,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分久必合的关头?每每思及于此,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心中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而他还有大仇在身,大丈夫生而在世,当中军爱民,建不世之功业,这些从小耳闻目染,听到的,看到的东西,却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他的心里,其实只剩下了快意恩仇几个字,其他的,好像都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他站在这里,一身的锋芒,尽数收敛,有些紧张和期盼,因为久经战阵的他,已经隐隐察觉出了不对。

尤其是这个关头,这位大将军身边,心腹大将几乎都派了出去,剩下的,或是官职不高,或是太过年轻威望不足,或是略缺才干以及领兵经验,而这便是他孟青的机会,领兵的机会。

越是此等艰难之时,也越能显出本事,他明白这个道理……

也确如他所料,赵石并没有言及其他,而是直接便道:“你率五千兵马,回守榆次,再传信给种怀玉,准他便宜行事,你二人同心协力,定要保得大军后路不失。”

“末将遵令。”

孟青回答的干脆,一如他所臆测,大军情势果然急转直下,不然绝对不会让他回守榆次,不过他心里非但没有什么轻视,而是升起了几分敬佩,这位年轻的大将军果然非同寻常,虽然之前有着轻兵冒进之嫌,不过一旦察觉不对,便即应对,分外果决,果然盛名无虚。

“记得,不要堕了你父威名……”

淡淡的一句话,让孟青猛的抬起头,不过在他深不见底的黑眸注视之下,好像整个人都被看穿的感觉纷涌而至,让孟青心中凛然。

“请大帅放心,孟青百死偷生之人……定不会让大帅失望便是。”

“好……我非轻信之人,这一次予你重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要你不负于我,将来,我定然也不会负了你。”

这一句,才是孟青最想要的,“谢大帅信重,孟青无以为报,只愿为大帅效死而已。”

“嗯,其他等你回来再说,我这里没有精锐予你,五千人马,皆是河中新征之军,一切都要瞧你的本事,去与赵幽燕挑选人马,记得,大军后路,时不我与,现在你就去整兵,今晚离营,持我手令,榆次两千守军,也归你统辖……

金人庆荣军三万有余,现在估计已经南下,不日便会到长水,庆荣军乃金人精锐,不太好对付,而若要让金兵渡过汾水,取了平遥祁县,大军后退无路,便是死局,我不管你与种怀玉怎么应对,记得,大军后路不能断,一旦大军退到榆次,而你与种怀玉却让金兵占了祁县平遥任一处,不要怪我拿你们来行军法,好了,下去吧……”

孟青出了大帐,长长舒了一口气,拳头紧握,这一次,看来又要拼命了,不过怎么也不能输……

而帐内的赵石接着吩咐,“传令给杜山虎,张锋聚,回守子洪口,不得再深入上党一步,若失了子洪口,唯他二人是问。”

“传令杜橓卿,让辎重营立即加固营寨,投炮都给我架起来,营寨左侧那几片树林,都给我砍了,传令各部,谨守自己营地,无故不得出寨一步,违令者斩。”

……

一条条军令,传了出去,约小半个时辰,大帐中才没了声音,赵石眯着眼睛,琢磨着还有何疏漏,一时无语,到了这个地步,能不能在大雪来临之前,撤回汾州,他也没底,但可以肯定的是,金人用心良苦,那完颜和尚竟然还行了诈死之计,一定不会任由秦军安然退去便是了,可想而知的,之后必然是连场恶战。

但想来想去,十余万大军,想要尽数吞下,却是妄想,一个不好,那可是要崩了牙口的。

一边琢磨着,一边已经站起身来,在帐中踱了几步,不知不觉间,来到大帐门前,抬首望去,太原城那高大雄伟的城墙映入眼帘,他眉头不由轻轻扬起,不管怎么说,这座兵家重镇,虽说近在咫尺,却是只能眼瞅着了。

好一个完颜和尚,在汾州吃了亏,立马就能在这里找回来,金国虽然老朽,却还真是气数未尽,竟还有这等人才,比起已经亡国的后蜀来,果然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这一次也就算了,若等到他再次带兵前来,哼,却需好好较量一番才成……

“要不,打一下太原城,也能惑敌耳目……”

说话的自然是种七娘,身为将门之女,这个时候要是再不明白处境凶险的话,也就说不过去了。

赵石摇头,“不用,那完颜和尚也是大金名将,心性坚忍,诡计多端,这点伎俩,除了徒增伤亡之外,没有什么好处,现在营中新兵较多,还是安抚军心士气为上,不宜出城溺战,嗯,传令给各部,军粮无需节省,冬衣也发下去,这一次,怕是要等些时日才能退回去了,要不,你先回汾州等我?”

种七娘掩口就笑,“怎么?怕妾身也像金花姐姐,脸上留下一道疤吗?”

“胡说。”

“那就是怕小女子立下战功,升官太快,以后夫纲不振了?”

赵石摇头失笑,他知道,这般说笑,恐是怕自己忧虑过甚,故意如此罢了,心中不由升起几分暖意,其实,在他看来,现如今的情势,虽有中伏之虞,但想让他全军覆没,却是不可能的。

连那完颜和尚在汾州大败亏输,也能逃出来,他手握十万大军,再怎么,也不会输的太难看就是了……

夫妻两个在这里说说笑笑,情绪调整的不错,但太原城内的完颜和尚,却还在殚精竭虑,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报,秦军一部数千人马,夜晚出营,向南去了……”

“报,城下秦军,正在挖取沟壕……”

“报,不知为何,秦军在寨内积聚丘台,上置投炮,弩机,有固守之态。”

“报,秦军伐取树木,又立下两个寨子……”

“报,秦人积土成丘,于寨前立下十数丘山,渐已连成一处,仿似寨墙……”

是的,几日工夫,打定主意固守的秦军已经让大寨渐渐变成了一头刺猬,除了没有往壕沟里引入河水之外,怎么看,现在的秦军营寨都已经和关卡城桓差不多了。

听到这连番禀报,完颜和尚也有些焦躁了,秦人固守的决心此时已是一览无余,他到是有些佩服起对面那位的胆量了,稍一察觉不对,便在如此坚城之下,立起营防,做出了固守的姿态。

要知道,秦军后面没有多少援军,根本不可能固守待援,冬天也已来临,第一场大雪很快就会到来,到了那个时候,再强的防守,又能如何?

粮草断绝,外无援应,天寒地冻,士卒疲弱,固守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难道是要在这里等死吗?

完颜和尚有些拿不准了,两军对阵,各出机谋,现在看来,上风处还在大金一边,不论兵力,还是布局,都已占尽优势,看上去只需坐等,便能尽歼秦军于城下的,但秦人既没有退兵而去,又没有破釜沉舟,挥兵攻城,那赵石却是选了最让人想不到的一条路,固守,拖延时日,他想干什么?

完颜和尚微微有些后悔,应该在城中多留些人马才对……若是那样的话,秦军骑军便不可能从容北去,秦人也不可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立下如此坚固的营寨,但为了布此战局,近二十万人马,加上拉来的丁壮,足有三十多万人,分布于太原前后左近,就是想将秦军围在太原城下,所以,太原坚城之中,也只有五万精锐,守城有余,若是出城野战,却又有些不足,其实,最让他心惊的还是秦人在河中只待了短短一载,当初的五万余人马,却已经成了十万,若是再待上些时日,他不敢想象,秦人这支“偏师”,会不会成了拥兵数十万的庞然大物?

而现如今,大金国力空虚的厉害,就这三十余万人马,差不多已经算是太原府大军的极限,大战一场过后,来年之艰难,实在让人不敢想象,若是不胜?完颜和尚自己都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就不用说对粮草之事了如指掌的独吉思忠了。

“孙文晋什么时候到?”独吉思忠沉声问。

完颜和尚面上沉稳如故,他知道,这位兄长心里也有些急了,回道:“孙文晋明日便能到太原,到时,秦人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秦人骑军去了寿阳?”独吉思忠又问。

完颜和尚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秦人骑军最是精锐,查探起来很不容易,还没有探报回来,等着吧,一万多人,总不会凭空飞了就是……”

这话听着是不错,但却掺了水,那支秦军或聚或散,飘忽不定,离的远了,根本追踪不到,离的近了,多数会被秦人围杀,加之骑军本来行进便快,所以,探报是有,但想知道其确切动向,真的是有些困难。

当然,让人懊恼的不在于不知其动向,而是这一万秦人骑军精锐,真的是不容轻忽,攻阳曲,肯定不成,但要攻寿阳,却足足能冲溃寿阳汉军几个来回的,所以,寿阳守军便不能轻动,便是孙文晋一部,动的也晚了好几日,防的便是这一万秦人骑卒。

牵制兵力,让人不能轻动,完颜和尚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汉人兵书上的一句话,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不知其所守,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不知其所攻……

寿阳那边的消息已经多日未到,希望耶律洪名能缠住秦人骑军才好,不然的话,也只能等到孙文晋到了,将这十万秦军围住,想来主帅被围,那一万骑军,总归不会见死不救吧?

不过完颜和尚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

阳曲,东北,三十余里处,狼孟故城。

此城也是晋地古城之一,其来历沿革,就不必细说了,阳曲为太原北方门户,地势险要,随着历代地域划分,要想将其间变动说个清楚,也非易事,而狼孟古城,就更不必说了,本也是兵家重地,但随着阳曲沟通南北,位置愈加重要,这里也就渐渐冷清了下来,最终划为了阳曲治下。

而这个时候,古城西南山间,木华黎带着六千骑军,却已经伏在这里有一天了。

他与王胜保分道而进,王胜保去寿阳,他带着六千余人马,却是绕了个圈子,昨日才来到阳曲东北。

阳曲多山而少川,并不利于骑军野战,但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悄无声息间,让王胜保带兵引开金人探马,自己则带兵悄无声息的来到了这里。

夕阳中,冷冷望着不远处的狼孟古城,低头又在手中的山川图鉴上画了几笔,心里埋怨,这他娘的,本来是要到阳曲县城的,绕来绕去,却是到了这里,幸好,知道这里山多水也不少,将重甲都给了王胜保,不然的话,还不知得几天,才能到这里呢?

这一战出来,大帅的吩咐他记得清楚,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务要让金人寝食难安,不敢倾力援应太原。

王胜保那里听了有些难受,但却正对木华黎的胃口,国武监数载,又曾领兵随军征蜀,他现在虽然年纪还没过三十,却也可谓是身经百战了,而在他看来,骑战便应如此,来去无踪,飘忽不定,鏖战于野,便要势如烈火,摧枯拉朽,但却不如穿插突袭,破敌于懵懂之间,显然,在战术上的运用,他已经开始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风格。

随军征战数载,又有国武监求学的经历,使这位另一个时空中的蒙古名将,迅速的成熟了起来。

晚间,星月晦暗,寒风渐趋凛冽。

一千兵卒,弃马执刃,慢慢靠近狼孟古城。

很简单,狼孟古城中数百金兵,根本没有想到会有秦军出现在这里。

矫健的秦军士卒悄悄翻上根本无人把守的城墙,打开城门,早已等在那里的秦军士卒蜂拥而入,还在睡梦之间,颇为险要的狼孟古城已经易手。

心肠如狼的蒙古人毫不犹豫的下了屠城令,一夜之间,狼孟古城之内,血流成河,数千口人,多数在睡梦之中,便已成了刀下之鬼,等到秦军在此修整半日离开的时候,这里飘散在空气中的,全是浓浓的血腥味儿。

而这一战最直接的后果是,木华黎手下的军兵在鲜血的刺激下,有些收不住手了,嗜血好杀成了这支秦军骑军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木华黎回到军中之后,受了军法,但其所部兵卒,却也成了赵石麾下,最狂野敢战而又嗜血的一支兵马。

接着,木华黎所部回身直奔阳曲。

也许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到狼孟古城中数千具尸首,但接下来,这位蒙古人中不可多得的豪杰才真真正正将残酷和凶狠展露在世人之前。

阳曲城,木华黎领兵来到的时候,孙文晋已经带兵往太原。

阳曲守军并不少,有六七千人之众,加上丁壮,怕不有上万人,但在来到阳曲的秦兵士卒来说,却是好大一块肥肉。

当日,木华黎派百余悍勇士卒换上金兵服饰,于阳曲守军懈怠之时,靠近阳曲北城门,骤起突袭,夺下阳曲北城城门,接着率六千骑兵,挥兵大进。

虽说一百二十多名夺城士卒在守军拼死反扑之下,死伤殆尽,但却等到了大队人马入城,数千骑军,于阳曲北城门蜂拥而入。

而这个时候,阳曲守将完颜柱才刚从香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听到连滚带爬而来的亲兵禀报说北城失守,还道是有人在说笑,守将如此,结果也就可知一般了。

四散在城中的金兵根本无法抵挡如此猛烈的攻势,不到正午,守将完颜柱带亲信从南城门处狼狈逃去,阳曲彻底失守。

打下阳曲的木华黎并未派兵追亡逐北,也未安抚城内百姓,而是急令各部补充粮草,修整半日,命人火烧阳曲大仓,便带兵出了阳曲南门,向太原方向急进。

等到孙文晋得到阳曲失守的消息的时候,太原已经在望,实际上,不用听什么急报,阳曲一场大火,十余万兵马的粮草辎重,付之一炬,烧的天都红了。

孙文晋大惊之下,又怕就此入太原城,丢了自家性命,也顾不得其他了,立即带兵回援阳曲,这无疑是个愚蠢到极点的决定,孙文晋是个文人,到还有情可原,但他麾下的众将,却有清楚其中关节得失的,不过逢此关头,惊惶之下,为身家性命着想,鬼也愿意入城去见万户大人。

丢了阳曲,被烧了粮草辎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孙文晋跑不了,自家也说不好的紧呢,有的更是心丧若死,要知道,前些日杀掠平民百姓,各人都赚了个盘满钵满,这下可好,都留在了阳曲,就算没都烧了,估计也便宜了旁人,宿重财货的军中将领们,可谓是各个咬牙切齿,怎么也要将这些东西都夺回来的。

一个个心思各异,孙文晋命大军回转,竟然没一个进言的,麾下兵卒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糊里糊涂的跟着领兵官儿们转头向后,眼瞅着太原城是越来越远,连太原城头等着大军入城的人望着阳曲方向通红一片的天空,都是目瞪口呆,许久无语……

一场大火,几乎将阳曲烧成白地,其间百姓死伤更是不可计数,但已经杀红了眼的秦军上下,却没有一点的顾忌。

在木华黎率领之下,像蝗虫般,拼命催动着坐下战马,铺天盖地的朝太原方向冲了过去,没几个人明白主将到底要干什么,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犹豫,他们瞪着一双双已经被鲜血和大火刺激的发红的眼睛,身子伏在马背上,随着如同洪水般的大军,疾驰向前,几若疯狂的杀气,在凝聚,在成型,直等着爆发出来。

一个匆匆回援的万人队,几乎一个照面便被冲垮开来,接着又是一个心急回援的万人队,杀发了性子的秦军已经快要脱出控制,杀戮,向前,再杀戮,再向前,尸体充塞于道路之间,鲜血流淌在地上,汇聚成溪,短短十余里,漫山遍野,全是金人溃兵以及被蜂拥而至的骑军踏的支离破碎的尸体。

直到回援金兵大军主力出现在视野之内,冲在最前面的千余骑军,根本没有停滞,迎着漫天而下的箭雨,一头便撞入了金兵大阵当中,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一路便冲了进去……

木华黎这个时候是真的有些惊了,声嘶力竭的约束部下,总算没让已经几乎与疯狂的士卒冲进严阵以待的金兵中军,竭力整好队形,毫不犹豫的将那已经陷身敌阵的同袍扔下,接连接阵,又撇下千余军兵,最终只剩下四千余骑卒的秦军,在木华黎厉声喝令之下,掉头往寿阳方向而去……说走便走,不带一丝犹疑……

等到心惊胆寒的金兵将那千余疯狂到只剩下几个人,也没有回头,带着满脸的血水,扶着受伤的同袍,还在拼命的挥舞着手中已经残缺的利刃,一步步向中军大旗方向挪动,最终被蜂拥而上的金兵淹没……

没有人有什么胜利的感觉,只有慢慢侵上心头的寒意,清点伤亡的时候,不管是女真,还是汉军将领,都是一脸的苍白,伤亡近万,走丢的,溃败之后,一去不回的汉军更有将近一万,十停中去了一停还多,这仗打的,真真是让人心寒到了极点……

更让他们心惊胆战的是,完颜和尚的军令到了,让他们速到太原听令,不得有违,血淋淋的一个斩字从传令兵口中说出来,没有一个人会有法不责众的侥幸,这一次,实在是打的太惨,也太窝囊,从孙文晋以下,所有人都是两股战战,几欲瘫倒在地……

经此一战,大秦悍将木华黎之名,传遍北地,令人闻风丧胆……

第九卷 旌旗漫卷不须夸 第770章 烧粮

得到秦军火烧阳曲的消息,完颜和尚已是被气的直哆嗦,再到闻听孙文晋等竟然率兵回救阳曲,又在路上遇了突袭,伤亡惨重,十余万人马,不但没救到阳曲,还在半路被人杀了个落花流水,完颜和尚大怒之下,脑袋上的青筋都崩了起来,不过却没有被气昏了头,一边命人严令孙文晋率兵来太原,一边派出探马,这一次,却是不遗余力,务要找出秦军踪迹的……

待到孙文晋率兵来到太原,完颜和尚亲往军中观瞧,这一下,更是险些气歪了鼻子,十余万汉军精锐,半月不见,士气之低落,几如残兵败将,一群领兵将领,更是各个如丧考妣。

再一想到,失了阳曲大仓的粮草,太原守军这一个冬天又要难熬几分,完颜和尚怒发如狂,立斩太原知府孙文晋,悬头以示众军,若非独吉思忠相劝,死的绝不止孙文晋一个,要知道,秦人一万骑军,是从他眼皮子底下北上的,接着便告于诸部,小心提防,而今怎么着,却还是被人钻了空子,把狼孟变成了森罗地狱,更是一把火,几乎将阳曲烧了个精光。

本来已经扎好了的口袋,却已经露出了几许缝隙,再要这么下去,别说聚歼秦军于太原城下了,便是能保个不输不赢之局,可不是就要谢天谢地了吗?

到了这个时候,完颜和尚气恼之余,也是满心的无力,与独吉思忠私下数说,国事艰难至此,却无人堪以重任,奈何?

汉军糜烂,女真契丹犹疑,无人有为国效死之心,国事维艰,蹒跚举步,又能到得几时?

当然,对于心性坚忍,百折不回的完颜和尚来说,这也只是在面对挚友,心有沮丧之时说的一些牢骚话而已,不用独吉思忠怎么相劝,第二日便已恢复如初,还是那位刚毅果决的金国名将。

翌日,长顺军也来了消息,寿阳为秦军所围,不过让完颜和尚松了一口气的是,耶律洪名不像孙文晋那么愚蠢,率兵驻守寿阳,并未与秦军野战,只死守寿阳不出,等待太原援军。

完颜和尚略略放心,但实际上,寿阳长顺军却也指望不上了,口子是越来越大,不过不管其他如何,如今如今太原兵力大增,面对城下秦军,却已占了绝对优势,若庆荣军能截断秦军后路,等到秦军兵疲,想要退兵之际,那时便是秦军的末日到了……

完颜和尚随即下令,新来太原的杂胡营于城西扎营,虎卫军,宁德军两部出城东,其他各部于城南整兵,就等秦军拔营之际,挥兵上前,即便不能胜之,也要将其拖死在太原城下,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完颜和尚心里也没了底,虽说兵力占优,但是不是能一战而胜,也只有老爷才知道了……

观此战局,完颜和尚心里惆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金强军竟然已经没落至此,连对阵汉人军伍,也只能坐而观之,不敢上前溺战,那里还有祖宗半点威风?

当然,最让人担心的还是粮草,这个就不用细说了,大金国库空虚,太原大同两处又是四战之地,粮草一旦……可如何是好?

越是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

……

“完颜和尚没死,完颜和尚没死,老哥,你说,这王八蛋怎么就能没死呢?”

蔫狼挪了挪身子,想离这个自从听到完颜和尚没死的消息,就变得和娘们一样唠叨的家伙远些,心里却道,你问我,我问谁去?我这里也纠结着呢,这消息是咱们传出去的,现在看来,明显是中了人家的计了。

这等大事上出了错,谁不纠结?回去会不会掉脑袋还在两说之间,就说众人被困在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怎么出太原城都没个计较,又哪里谈得上其他?

而城外大军已到……想到大帅那好像刀子一样的眼睛,蔫狼心里就哆嗦,他娘的,这都是什么事儿啊,前次有些偷懒也就算了,这一次出来,自己可没半分得过且过的心思,怎么到了了来,犯下的事情比上次还大?这要是因为他们传出的探报有误,而至大军兵败于太原,蔫狼压根就不敢想,回去之后,等着他们的是什么?

抽筋扒皮,还是抄家灭族?蔫狼耷拉下脑袋,很能上去踹死身旁这个罪魁祸首。

“娘的,这些兔崽子怎么还不回来?”黑小子蹭的一下站起身来,嘟囔着,焦躁的好像困在笼子里的猛兽一般。

蔫狼吓了一跳,忍不住狠狠瞪了一眼刘启升,“你给我老实待会儿,成不成?”

黑小子反瞪,不过接着就好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蹲了下来,四周或坐或卧的一群年轻人,也不再是那么多嘴多舌了,都成了闷头葫芦,废园中一片安静。

蔫狼紧了紧身上的破袍子,不由嘀咕了一句,“这天儿是越来越冷了,不成,咱们还是得想办法出去……”

黑小子到不觉着冷,皱着浓浓的眉毛,好像根本没听到蔫狼说什么,又开始千篇一律的嘟囔开了,不过半晌过后,眼睛一瞪,用肩膀碰了碰蔫狼,咬着牙道:“老哥,要不……咱们今晚进到对面,宰了那狗娘养的,怎么样?”

立时便将蔫狼唬了一跳,赶紧开口劝这个已经有些疯魔了的小子,“不成不成,咱们这点人,一旦露了行迹,别说近人家的身了,跑都跑不出来,咱们死就死了,要是能对大帅那边有所助力也就罢了,就怕咱们死在这里,却于事无补,岂非白死了不是?你静下心来想想,老哥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那你说怎么办?哼,出去要被大帅砍脑袋,耗下去,有个屁用?再者说了,咱们这辈子咱们还不出太原城了?”

“沉住气,咱们出是要出去的,但总得立些功劳才好,完颜和尚身边守卫森严,咱们靠近不得,但旁人呢?旁人不成,但太原粮仓呢?不行的话,咱们干脆冒充丁壮,也能混入军中去,再相机行事,岂不比行刺完颜和尚来的好些?”

“探起来太难了,没个准信儿,不能动手。”

一本正经起来的黑小子,有一种难言的锐利感觉,就像一把随时准备挥出去的刀,桀骜而又阴沉,蔫狼没怎么吃惊,因为这些年轻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气息存在,经过大风大浪的他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杀气。

“这是个慢功夫,咱们不能急,一急就要出错,老哥我荣华富贵还没享过几天呢,可不想交代在这里,你们更年轻,以后日子更长,别动不动就想拼命。”

黑小子终于勉强笑了笑,笑容中多了几许诚恳的味道,“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哥见多识广,咱们就听老哥的,等等再说。”

蔫狼笑了笑,心里知道,这个黑小子一直没怎么瞧得起他这个上官兼前辈,现在遇到个大坎,有些沉不住气,却也终于低下了那颗骄傲不驯的脑袋……

“大帅领兵就在外面,这一仗总是要打的,等到打起来,其实就是咱们的机会,别瞧咱们人少,用对了地方,终究能让金狗吃不了兜着走,且……你瞧,咱们一直没听到攻城的动静,这就清楚了,大帅英明神武,已经看穿了金狗的计谋,一定不会让金狗得逞了去,只要咱们打起精神来,给金狗来上一下狠的,待到回到大帅面前,咱们那人我最清楚,赏罚分明是不假,但也顾念情分,老哥我跟了大帅十多年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又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只要有功劳在身,断不会掉了脑袋,你说是不是?”

黑小子连连点头,状似心悦诚服,但心里话,虽说你跟了大帅这么多年,但大帅狠下心肠的样子估摸着没见过几次吧?咱们这次算是让大军到了险地,再多的功劳估计也不会来个功过相抵,大帅发起火儿来,难保不会砍了咱们,谁知道呢?

不过这位老哥有句话说的到是不错,立下些功劳回去,总归比空手回去强,但说到底,看现在这情势,不拼命怎么行?

两个人又唠了两句,外面有了动静,不用黑小子说话,一群看上去有些呆呆的年轻人立马警惕了起来,犄角旮旯的隐起了身形,不过翻墙进来的一看就是自己人,到外面查探的回来了。

刘启升赶紧将人叫到跟前。

“外面是个什么情形?”

“西边的杂胡营出城了,就上午的事儿。”

“要打起来了?”

“不清楚,回来的路上看了看,巡街的金兵少了很多,怕是真要打起来了。”

蔫狼插话,“再等等小五儿他们,说不定是好事儿。”

又过了大约有一个多时辰,又有两人陆续回转,虎卫军,宁德军也出城了,其他各部都在往城南调,一群年轻人立马紧张了起来,这是要打大仗了,也不知大帅那边怎么样,要是……众人的心都拎了起来。

“好机会。”

瞅着有些骚动的年轻人,蔫狼稳了稳心神,这些年轻人胆子太大,也容易热血上头,他可真不想跟着这些家伙进留守府转一圈,那不叫什么九死一生,那就十死无生,他不是什么死士,没有把自己搭进去的念头,只要有一线生机,他就不会想去送死……

果然,几个已经张开了嘴巴的年轻人又都闭上了嘴。

“你们画的那些东西呢,拿出来。”

黑小子赶紧将手绘的地形图送上,这是一个多月来,七七八八凑起来的,看上去粗略之极,但国武监生员出品,却也堪称当世头一份儿。

蔫狼将东西铺开在地上,盯了半晌,抬手指点着,“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大军调拨,难免混乱,趁着天色还早,都去探一探……”

“粮仓,马厩?”

“没错。”蔫狼很有气势的挥了挥手,“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了粮草,金狗还打个什么仗?马厩……也去探探,我估摸着,里面的马不会太多了,毕竟要打起来了,马要是还在那里,还打个屁啊?所以,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