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叛乱从最不可能的地方开始了,阿剌儿汗最信任的兄弟,鞑靼五姓中最大的一姓,麻里氏,出人意料的背叛了自己的汗王,加上素来便与乃蛮部交好的卡勒部等部落,鞑靼五姓一个不落的参与了这场阴谋……

来自背后的暗箭,让人防不胜防,阿剌儿汗在自己的帐篷中,被麻利氏第一勇士麻利思都砍下了脑袋,汪古部的战士们刚刚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迎接他们的则是已经染满鲜血的弯刀以及来自背后的弓箭。

鞑靼人最强大的一个部落,汪古部,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这么覆灭了,而北边的乃蛮人甚至没有出动哪怕一匹战马,在阴谋面前,汪古部脆弱的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那一晚的混乱琴其海说的很凌乱,坚强的草原女子更是哭的梨花带雨,借此宣泄着积攒在心头的恐惧彷徨以及那刻骨的仇恨。

其实说了这么多,赵石也只确定了一件事而已,那就是汪古部没了,而琴其海和小王子不颜惜班在中心勇士的护卫之下,趁乱逃了出来,而且不远千里的来汉地投靠于他,至于少了王族大姓的鞑靼人,可以料想的到,在实力大损之下,他们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将不可避免的沦为别人的附庸,而他们的新主子是乃蛮部,还是蒙古人,都无关紧要了。

想到在鞑靼草原见到的那些,垂死而又顽固,贪婪而又愚昧的老头子们,沦为别人的附庸已是预想中最好的结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境遇会更加的凄惨,本就如同一片散沙般的鞑靼人,在失去了自己的王者之后,又在那样一个紧要的关头,有什么样的后果还用多说吗?

草原上的纷争已经达到了巅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草原上的部族渐渐都被卷入战火之中,要么在战火中涅槃重生,席卷天下,要么就在战火中消亡,留下一地狼藉,等待信的部族种姓取代他们原来的位置。

这就是草原上好似亘古不变的铁律,从匈奴人,到突厥人,再到契丹,女真,甚至是现在的蒙古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命运,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却还要看南方的汉人帝国强大与否,一旦汉人强大起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断不会是汉人的对手,即使他们再强大,也是无济于事。

野蛮之所以能毁灭文明,不在于野蛮有多强大,而在于文明是否腐朽,在汉家战旗高高飘扬之际,长城以内,甚至是在草原上都将不会再听到部落武士们胜利的咆哮声……

成吉思汗征服的脚步已经开始,甚至踏出了第一步,但离统一草原还差的远,不过可以想见的,这个过程开始时会很艰难,但随着蒙古铁骑越战越强,用敌人的鲜血和头颅堆积出来的信心也将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他们壮起打量,开始挑战金国这个庞然大物,并在会战中一战而胜,到得那个时候,再与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必胜信念的蒙古军队交战,花费的力气可就不是那么好估量的了。

这些念头从他脑海中浮现出来,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又是那样的顺理成章,没有半点的突兀,也许在十年之前,有了这样的念头,他自己就会觉着有些可笑,因为作为一个小人物,这些念头显得很是荒诞和太过遥远了些,梦想和现实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不切实际的让人根本无法将什么恢复汉家荣光,或是阻挡蒙古铁骑南下作为一个目标。

而现在,随着身份地位的不同,这些想法却水到渠成般涌入了脑海,并具备了一定的实现能力以及基础,那些看起来与他无关,甚至可以称之为虚无缥缈的目标渐渐也清晰了起来,因为……他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和与之相匹配的地位……

他安静的坐在那里,晨光越来越是明亮,但他深沉的目光却没有移动半分,他在努力理清自己的思绪……

后周,金国,草原,鞑靼人,成吉思汗,一个个名字从脑海中浮现,再穿连到一起,脉络渐渐清晰,终于,眼眸中那抹从不曾逝去的疯狂嗜血渐渐从心灵最深处涌现了出来,直至将那冷静的深沉驱赶到天边。

他猛的站起身来,心头那头已经许久不曾出现的凶兽在无声的咆哮着,攒取的欲望以及蓬勃不可抑制的野心包裹着他,轻易碾碎那层来之不易的伪装,让他热血沸腾,坐立难安……

略显焦躁的在屋中来回走了一圈,已经变得有些可怕的目光扫过屋内,最终定在账幕半开的木床之上,没有多少犹豫,几步间便来到床边,床上的人儿依旧酣睡未醒,秀发如云,衣衫半解,娇艳的一如当年初见之时,却还多了几分成熟的妩媚……

盯了片刻,身子俯下,向那娇艳欲滴的朱唇重重吻了上去,突如其来的欲望,让理智稍稍退却,但对于眼前的女子却无须顾及太多,因为他已经有了决定……

带着些妖冶,却纯净如冰雪的蓝色眼眸猛的睁开,突如其来,而且粗鲁而霸道的亲吻让她震惊,挣扎了几下,才算整个清醒过来,瞧着那张近在咫尺,而又让人朝思暮想的脸庞,如果这是个梦的话,但愿天神能让她永远沉浸在这个梦中,不要醒来……她的眼神渐渐迷离,身子也软了下来,柔软的双臂也不自觉的攀上了那宽厚的肩膀,颇有些笨拙的,张开小嘴,吐出一点丁香,尽量的迎合着……

不多时,账幕不知不觉间重又滑落下来,这张靖佳长公主殿下时常居住的香塌之上,传来男人沉厚的喘息声,以及草原女子依旧清脆,但此时此刻,却带着痛苦快乐交织的欲望融合进来的断续吟哦,比后世女子更加奔放饱满的情欲之声,透过帐幔,穿过窗棂,在晨光中肆意的挥洒着原始的曲调……

令一大早就已经候在这里,只等里面两个公主府的贵客起来梳洗的俏丽侍女各个残霞满面,却又忍不住竖着耳朵仔细倾听里面的动静,与此同时,还要在心里骂上几句,不要脸什么的。

那个年长一些的女官脸上却更加精彩,一会红一会青的,好像开了染坊,直到醒过神儿来,才发觉就这么杵在这里,不是回事,恶狠狠的瞪着几个思春的小蹄子,连连摆手,将人赶出了外间,匆匆瞥了一眼内间房门,透出继续惊惶和恐惧,要知此处可是殿下时常休憩的地方,如今却……这可怎么是好?

里面那位真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在此处行如此荒淫之举,咬着牙根儿,想着怎么向殿下回报,却也不敢这时闯进去,只能无可奈何的匆匆退了出去,还轻轻的将外间的房门给关上了……

……

“殿下……殿下……”

已经梳洗完毕,正捧着一盏香茶,愣愣的瞅着窗外春光的靖佳公主却被急急闯进来的贴身女官给惊了一下,有些嗔怪的瞅了一眼跟着进来的芍药,这才带着些慵懒的摆手道:“不是说了吗?大将军起来好好伺候,再带他到正厅用饭,怎么?这回就回来了,可是大将军急着要走?”

“不是,不是……”那女官满脸通红,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瞅着周围伺候在侧的人欲言又止。

靖佳公主奇怪的瞅了她两眼,挥手间,让侍女都退了下去,饶有兴致的问道:“说,那边又怎的了?”

“这个……”女官还是有些迟疑,最终却还是咬了咬牙道:“大将军与那胡女在殿下最喜爱的桃园寓所……在那里……白日宣淫……简直是大逆不道……还请殿下示下……”

屋里静悄悄,芍药愣了愣,接着便满脸通红的瞪大了眼睛,靖佳公主也没好到哪里去,微张着嘴,身子僵在了那里,但一抹诱人的红晕却悄悄爬上了面颊。

……

“汪古部统帅鞑靼人是天神的旨意,我答应你,早晚有一天,会帮助不颜惜班成为鞑靼人的汗王,作为我娶你的贺礼……但不能着急,隔着那么远,我们汉人的兵锋还到达不了那里,但想来,那样的日子也不会拖的太久的……”

“你们在这里先安顿下来,让不颜惜班跟在我的身边,他还年轻,需要学很多东西,这个我会安排好的,你现在要做的是,安抚好那些跟随而来的武士,不要着急想着什么报仇,我会给安排他们一些事做……”

摩挲着绸缎般光滑的脊背,赵石终于许下了承诺,突如其来的欲望,以及深思熟虑后的决断,夹杂在一起,更像是被美色所迷的一种交换,但实际上,与事成之后,那巨大的利益以及那男人根本无法抗拒的荣耀权势比起来,什么美色都是浮云。

也许目标过于远大了些,也许十年,二十年都无法完成,但赵石深信,对于现在的大秦来说,一场恢弘壮阔的统一战争根本无法避免,而这条道路上也注定满是战火与鲜血,但不管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却也注定少不了他赵石的身影。

也只有在这样一条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他之前所做的一切才能开花结果,才能有所收获……

而天下大势到了这个地步,也必然进入战乱纷呈的年代,是胡人席卷天下,还是汉人定鼎九州,再创盛世,那不是他能预料的到的,但照现在看,却还是汉人的机会多一些,大秦已经蓄势良久,虽还未到不得不发的时候,但赵石坚信,距离那样的时刻,已经不远了,尤其是那位同样野心勃勃的皇帝陛下,时常伴驾的他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位皇帝陛下的耐心已经快要到了尽头……

而实际上,潼关那里这些年调兵遣将,兵力越发雄厚也变相的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后宫佳丽愈多,即使宫禁正是连年翻新,即使……但那位皇帝陛下还是没有忘了自己身为帝王的责任,以及那从他登基第一天,就立下的伟志……

所以,在这样的大势面前,许不许下诺言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便如他当年在草原上说的那样,他会重新回到那里,不过将是以一个征服者的身份回去,不再是什么狗屁的天神的使者……

琴其海将面庞靠在他赤裸而有如钢铁般健壮的胸前,听着那让人心安的强有力的心跳,淡蓝色的眼眸中有着惊喜,万里而来,可不就是为了这么一句承诺?但却也夹杂着黯然,聪明的草原女儿明白,有这样一句话掺杂于其中,她便再也不能牢牢的拴住他的心了……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698章 宫争

大秦,皇宫内城,宣文殿内殿。

一个粉雕玉琢的六七岁小儿,身裹锦袍,腰悬玉佩,头顶明珠冠冕,据案而坐,正埋首案间,端着架子,专心致志的作画,须发皆白的翰林大学士姚宗芳侧身立于旁边,不时捋着胡子,状似满意的微微点着头。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姚宗芳抬眼望过去,却是瞥见那抹明黄……一惊之下,赶紧迎了上去,跪倒行礼,正要开口说话。

只见带着个随侍太监漫步走进来的大秦天子,景帝陛下微微摆手,作了噤声的手势,便径自来到书案近前。

小儿全神贯注之际,却对此全然无觉,只一心在纸上勾画着……

景帝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垂头看去,也不由点了点头,倦鸟归巢图,瞧着已经有了些功底意境,虽不入方家之眼,但若出自一个六七岁小儿之手,却也可观的很了……而眼前这小儿也不是旁人,正是淑妃曲氏所出,景帝次子,李全茂。

画作已近完成,皇次子殿下又勾连了几笔,才长长出了口气,小心的将笔放下,又端详了下,却头也不抬,略带欣喜的道:“老师,是不是今日所作,比以往强了许多?”

“我儿天赋甚佳,确是要比父皇当年强了几分……”景帝直起身子,佳赏的道了一句。

乍然听到自己父皇的声音,李全茂猛的满脸惊喜的抬头,紧着站起小身子,嘴里叫了一声父皇,这才整了整衣服,规规矩矩的跪下去,带着稚嫩的童音道:“不知父皇驾临,皇儿未曾远迎,请父皇恕罪。”

景帝更是满意,这孩子从小到大,和他那太子哥哥儿时的顽劣截然不同,却是生就了一副安静性子,早慧而知礼,令几个侍讲都是夸赞有加,唯一美中不足的恐怕就是太静了些,不然的话,六七岁的小儿,若生在平常人家,正是任事不懂,爱玩爱闹的时节,春光大好,怎会一门心思的在此作画?

想到这里,眸中不由多了几分宠溺,温声道:“好了,不必多礼,如此时光,怎的想着在这里作画,不出去随意走走呢……”

李全茂站起身来,拘谨的笑了笑,六七岁的小儿,说起话来,却已经井井有条的很了,“父皇容禀,前些日皇儿无意间在母后宫中见了……皇姑母所上之百鸟朝凤图,一时爱不释手,后来才知,此图乃蜀地画作大家李凤景所作……其中尤以彩凤为尊,皇儿识浅,无法说出其中妙处,只觉得雍容华贵之极……还有那飞空孔雀,也画的……极好……”

景帝不由一笑,那副百鸟朝凤图他听说了的,乃是靖佳为皇后上寿所献,虽没有亲见,但那李凤景号称诗画双绝,其人所作自然不会差了就是,当然,传到他耳朵里的东西也远不止这些……

听得李全茂说起这个,不由一笑,到底年纪尚幼,匆匆一眼,也见不得其中巧妙,说的有些不着边际,不过些许的眼光到还是有的。

莞尔之间,抚了抚李全茂头顶,刚要说话,却又觉着有些不对,飞空孔雀?

不由有些意外的道:“百鸟朝凤,唯孔雀不至,遂有凤凰乃百鸟之皇,孔雀却乃百鸟之王的典故,这画上怎还加了孔雀,胡闹……”

李全茂扬起小脑袋,满眼的纯真,“这个皇儿听说了……母后宫里人说,母后统御六宫,母仪天下,想来区区孔雀,也是不敢不来给母后拜寿的……”

闻言,正抚着李全茂头顶的手却是僵在半空,那双本来慈爱有加的细长眸子也随即布满了威严,低下头,好像第一次见般,仔细的打量着自己的儿子。

“皇儿……皇儿说错话了吗?父皇莫要生气,皇儿改就是了……”李全茂许是不知父皇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吓人,小脸微白,怯怯的迎着父皇审视的目光,惊惶道,后半截想要就此讨要那副画作的话再也没敢出口。

景帝的手终于落下,脸色也转温和,随意安抚了两句,又考校了一番李全茂课业,对诚惶诚恐的姚宗芳问对了几句,这才带人出了宣文殿。

只出了宣文殿不远,整张脸便沉了下来,沉声吩咐道:“徐春。”

“奴婢在。”

“你可知,近日全茂是整日作画啊,还是只得朕来了,才……”

徐春一下子冷汗就下来了,却不敢迟疑,赶紧回道:“陛下恕罪,没有陛下的旨意,臣怎敢妄加刺探?奴婢实在不知……”

景帝微微点头,随即道:“派人去查一下,什么人在殿下面前胡言乱语,不用再来回禀于朕,自行处置便是,还有,知会礼部,殿下几个伴读侍讲都换了,朕是让他们来教导皇儿的,不是让他们来搬弄是非的,让礼部的人在选人的时候,仔细些个。”

已经贵为内库副总管,宫内执礼太监,兼乾元殿主事的徐春心中凛然,不由小心翼翼的道:“淑妃娘娘那边……”

景帝摆手,冷冷道:“不必理会……”

徐春心里砰砰直跳,知道方才殿下那番话,实在是不合时宜的紧了,让陛下动了真火,连向来受宠的淑妃娘娘的颜面也都不顾了的,自己再要多话,恐怕要触霉头,赶紧躬身领命道:“是,奴婢晓得了,之后便去安排……陛下这会儿是先会寝宫来是去乾元殿?奴婢估摸着,得胜伯已经入宫了……”

“嗯,去乾元殿……你再派人到皇后寝宫,就说朕想瞧瞧那副百鸟朝凤图……拿到了,也不用拿来朕看,直接送到殿下那里……”

徐春又是一惊,心里却是知道,殿下那番挑拨之言,到底还是留下了首尾,想到宽仁开朗,六宫敬服的皇后娘娘,徐春也不由暗自叹了一口气,他知道陛下不高兴的根子在哪里,这几年宫内各处皆都修缮一新,唯独皇后娘娘那里素来简朴,又惦着内库银两来之不易,所以宫内妃嫔宫殿都多多少少翻新了一回,只皇后娘娘的寝宫还是旧日模样。

瞧着是好事来的,但修缮宫宇乃是皇命,这么一来,却好似在劝谏皇上不该靡费一般,很是让陛下下不来台的,皇帝陛下当时未说什么,但现在嘛……恐怕却要借着这个机会,扫一扫皇后娘娘的颜面了……

皇后娘娘端方公正,又多有慈心,深受宫人爱戴,但徐春却也知道,自陛下登基以来,皇后娘娘已有数次逆了陛下心意,加之陛下心性……这么一来,帝后之间的隔阂日积月累之下,已是很难弥合如初了。

而近几年来,皇后娘娘身子也不太爽利,时病时好的,其实归根结底,怕还是心病作祟,少年夫妻,相敬如宾多年,一朝冷淡下来,对于女人来说,自然心结难解,身子也就一日不如一日了,再这么下去……徐春不敢想……

但他此时哪里敢再多嘴半句?这些东西,事涉宫闱秘闻不说,还有隐隐掺杂着方兴未艾的皇权之争,沾了边儿那是会死人的……

赵石站在乾元殿外殿屋檐之下,已经等了许久,几个小太监殷勤的请他到外殿等候,也被他拒了,今日好不容易回府,本想在府中呆几日,再回国武监去,但圣命好像掐着时候就到了,和以往奉召入宫相比,这次要透着些不寻常……那么所为何事,多数也就清楚了的。

既然不寻常,再要随随便便,只能节外生枝,踏入官场这些年,许多浅显的道理不用旁人说,他自己也就能明白的。

又过了一些时候,远远的便见景帝缓步而来……

“赵石参见陛下。”

“起来吧,今日春光大好,朕出去走了走,让卿久等了。”

君臣相见,套路总差不多,皇帝跟你客气一下,你却不能真当皇帝陛下是在客气,坦然受之是给自己招祸,过于谦卑,则近于谄媚,分寸很不好把握,不过赵石却已经驾轻就熟,毕竟进宫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应对的颇为得体。

直把过程走完,这才站起身来,随在景帝身后,进了乾元殿……

“可知朕急着召你进宫,所为何事?”

赵石立即垂头,之前已经仔细的瞧了瞧,今日景帝陛下兴致好像不高,所以一些废话最好不要说,想到这里,遂恭谨道:“恕臣斗胆猜一猜,臣近日所作所为……可是因臣又纳了一房妾室的缘故?”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699章 苦口

即便是景帝兴致并不高,也被这么一句给逗乐了,心里更是不自禁的暗道,朕帝王之尊,日理万机,还能有那个闲工夫去管臣下纳了多杀妻妾,只要你养得起,你自己又受得了,找上百八十个女人回家,也由得你去了。

当然,这话是只能在心里嘀咕罢了,若是说出口,却也太轻浮了些,臣下面对君王之时,战战兢兢,唯恐进退失据,其实帝王何尝又不是如此?和臣子相谈,却也要把握个分寸不是。

不过呢,话说回来,京师里一些新鲜事儿,也瞒不过他的耳目,羽林中郎将,得胜伯赵石纳了个胡女回府,这消息可是不只一个人曾在他耳边说起过,至于这些人到底是个什么心思,他多数都明白,却懒得理会……

不屑的想着,心里倒是少了几分阴郁,不过习惯使然,摆手便训斥道:“既然你自己说到这个,那朕来问你,有人弹驳于你,擅纳蛮夷之女为妾,有碍官体……朕本拟压下不问,但你自己开口,朕便不得不问了,你如今也已为朝廷重臣,又领重兵,怎还能如此肆意妄为,若传出去,朝廷脸面何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朕还听说,那胡女所从甚众,非是平常人物,一旦生出事端,又将如何?”赵石本来也没准备瞒着,这事也瞒不住有心人的眼睛,毕竟那许多容貌穿着皆与汉家百姓大异的人进了长安,定然会引人注目,加之靖佳公主还掺和在里面,想瞒住人家的耳目,那怎么可能?估摸着,就算他自己不说,靖佳公主那边也会寻机奏上来的……

但不成想,却还有人这么快上书到了御前,既然走的是上书的路子,那肯定就不会是靖佳公主多嘴。

不过想借这点小事来弹驳他,又怎能伤得了他分毫?赵石眼中寒光一闪而过,回去却要好好查查,怎么一点小事,都会被人拿来做文章了,难道在京师闲呆了数载,便真以为他赵石可欺了不成?

不过说辞却是早已经想好了的,此事的首尾正须趁早料理干净,到时才能派上用场,“陛下容禀,微臣之所以郑而重之提起此事,自不会是因为臣纳了个胡女为妾,此等小事,微臣又怎敢奏于御前,有辱陛下清听?”

“哦?”景帝脸上看不出喜怒,不过接下来的一句,却显示皇帝陛下的心思确实不在这个上面,“难道还是事关社稷的大事不成?莫要砌词强辩,不然,你这一年的俸禄恐怕就保不住了。”

赵石暗自撇了撇嘴,不论古今,靠俸禄活着的官员又能有几个?尤其是如今,别说罚上一年俸禄,便是十年八年不拿朝廷一两银子,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照样能活的好好的,所以说,罚奉这个处罚,在官场来说,多数也只是个意思罢了,当然,你要不当回事,却也不成,要不怎么有那么一句话呢,罚奉罚奉,圣意为重,说的是什么,还不是说,罚奉并不在于银钱得失,而在于圣上的心意,被罚了,说明你有错,颇有警戒之意,若不能自省己身,则祸患不远矣……

不过此时此刻,也只能说明皇帝陛下根本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罢了,赵石咂摸了一下里面的味道,若是旁的事情,此时认个错,估计也就过去了,但这事嘛,却是不成,随即正色道:“陛下明鉴,此事事关重大,说是关乎社稷也不为过……”

听他这么一说,景帝明显有些不悦的皱了皱眉头,哼了一声,在表达着来自君王的不满。

“陛下……臣所纳胡女,身份非同小可,陛下也应知道,臣当年随军出关征伐金贼,曾于汾水河畔被围,后力战得脱,领兵退入吕梁山中,当初陛下也曾问臣,为何弃大军于不顾,远走塞外……”

“臣当时回禀之言辞,陛下可还记得?”

“到还记得些……”景帝微微颔首,之前的些许不耐也没了踪影,换上了专注的神情,只因这许多年来,这个心腹之臣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一些毛病,但却从不曾信口开河过的,说是事关社稷,也就应该不会差的太远。

只听赵石接着便道:“只因当初陛下没有细问,臣也未敢多说,所以所陈之事也就笼统了些,那时臣想,北方草原,离大秦何止千里?一些人,一些事,经过了也就经过了,也不知何时何日,才能重回故地,所以也不须……只是不想,却留了些首尾……所以一些事却要详细禀明于陛下的……”

“其实……臣在草原,着实经了些凶险,好在没将性命丢在那里,不过也是幸运,臣却结识了一些胡人权贵……”

“微臣也未能走出多远,过了长城,也就又走了几日,估算一下,当日所到之处,无非汉唐之时,云中或云外所在罢了,而占据那里的草原部族,正是东征之时,每每充为金贼先锋的鞑靼人……”

“而臣现在所纳妾室,也正是鞑靼人最强大的一个部落——汪古部的公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应该叫额浑……”

景帝听到这里,已经安坐到龙椅之上的身子不由一仰,有些吃惊,又有些不信,还有些好笑,就像是在听传奇故事。

本已预料到那胡女必定不是寻常胡人才对,不想……却还是个公主,这事可不听着就像是说书先生在说书一般吗?再一想,这个大秦的领兵将军,到草原上走了一遭,就将人家公主的心给偷走了,隔了这么多年,还巴巴的找了过来,也不知种了这人什么邪……虽说胡人部落的公主应该远不如汉家公主尊贵,但那也是公主不是?

咂了咂嘴,景帝心里竟然不可抑制的升起了几许嫉妒……

那边还没完,“臣也从其口中得知,自臣离了汪古部之后,草原上便很是动荡,一些草原上强大的部落开始征战厮杀,到得如今,已经快十年了,但战火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遥远的东北草原,蒙古人已经有了自己共推的汗王,叫成吉思汗铁木真,在草原中部,突厥人的后裔,几乎雄霸整个草原的乃蛮部正在和蒙古人中两一个强大的部落克烈部交战,契丹人建立的西辽也是窥视西夏人占据的河套富庶之地……”

“而在去岁,战火也终于开始燃烧到了鞑靼人居住的地方,而就微臣所知,鞑靼人彪悍善战,并不缺勇武之辈,他们往往将战死视为回归天神怀抱的荣耀,比之我大秦军伍,却要勇悍上几分……然则,当时以臣观之,鞑靼人并不可怕,只因他们不但漫无军纪,且没有一个英明的汗王以及能领兵沙场的将军……”

“而如今也已明了,微臣的当初臆测非是无的放矢……乃蛮部在鞑靼人中间掀起了内乱,首当其冲的便是这汪古部……几乎一夕之间,汪古部的汗王阿剌儿汗便已为乱军所杀,部众四散,多数皆为他人所并,只剩下聊聊数十人,护卫着他们的王子以及公主侥幸得脱,许是……当年臣说了些大话,让他们觉着可以在臣这里寻到援手,这才不远万里而来……”

“若是当年,不说微臣位卑职微,就说我大秦,那时强敌环绕,即便有意于草原,也是有心无力,鞭长莫及的,臣自不会托大理会,但如今却又不同,我大秦已雄踞关中蜀地,兵马精强,天下无人敢于轻犯……

而微臣更晓得,陛下雄才伟略,时有定鼎天下之志,时移事易,草原战乱不休,金人残暴,固步自封,衰颓之势已显,后周南唐,积弱已久,不足道哉,若我大秦准备得当,引兵东出之际,再得北方鞑靼人之助,河中,河东汉家故地,定为我囊中之物矣……”

说到这里,赵石目光闪动,又加了一句,“若陛下觉着臣不过是夸夸其谈,漫无边际,鞑靼人也无足轻重,并不足以助我大秦成就千古霸业,臣也无话可说,回去之后,只将其当做普通姬妾,让其一生无忧也就是了,不过若陛下有意……便宜早不宜迟,过上一年半载,臣便送他们回去草原,趁其威望仍在,助其重建汪古部,以收鞑靼各部之心的……”

这长长一番话说完,赵石默默住口,该说的都已说了,激将之法也略略用了,最终还要瞧皇帝陛下的意思,不过照近几年看来,这位陛下多少已有了些耽于享乐的苗头,也不知当初的雄心壮志还剩下几分?

若是这也不成……嘿嘿,皇帝不急,旁人急个什么?他也不是那种将救民于水火当做己任的圣人,妄想打造出个不一样的帝国,更不会真为了提防不知多少年之后的蒙古人南下,而千辛万苦的想着去推动什么,去拯救什么,救世主也许有,但绝对不是他就是了……

说到底,苦口婆心到这个地步,对于生性冷酷,又多少染上些热衷于权势的毛病的他来说,已是分外难得,若再多生出其他异想天开的想法出来,赵石也就不是赵石了不是……

还好,如赵石所料,这位皇帝陛下还没被后宫里越来越多的佳丽们迷花了眼睛,也没被舒服日子消磨掉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