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音未落,身形闪动,剑光如练,已向不远处的方火羽冲了过去。

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余人等也不再犹豫,数人拔出兵刃,随即围了上去,平静的长街之上,立时便是刀光剑影,喊杀之声大作。

不过先发起攻击的却不是他们,这边一动,谢家几个人已经长弓在手,为首的汉子身如脱兔,几步便来到街旁,脚尖一点街旁青石,身子腾空,再在墙面上连点两下,兔起彼落,已经上了房顶,不知何时,手中已现雕翎,吐气开声,手中大弓立时便如满月般拉了开来,微一停顿,手掌微松,箭矢带着锐啸,如流星赶月般一闪而逝,再出现时,已经到了兀自立于街心的人影的脖颈之处。

从极静到极动,街心上的人影蓦然晃动了一下,箭矢便已擦着他的脖颈射在了空处,手掌快若闪电,在箭尾上拨了一下,旁边立时便传来一声惨叫,被拨转方向的箭矢赫然刺入一人胸口,真没至羽,那手持双刀的汉子眼睛鼓起,一脸的不可置信,却为箭矢余力带的向后栽倒,挣扎了几下,便即无声无息了。

如此的神乎其技,当真是让人又惊又怖,冲上来的几个人立即身形一顿,只有清虚道士丝毫没有停下,剑光如雪,将一身本事都使到了极处,几乎看不见手中长剑,只见剑光霍霍,也不知这一瞬之间,到底刺出了多少剑。

剑光之中,传来方火羽肆无忌惮的笑声,“谢家神箭,不过如此,若再出手,可要瞧准了人,别射错了才好。”

说话间,剑光已是消散,一条人影口喷鲜血,直飞了出去,随之而来的还是方火羽讥诮的声音,“手下败将,还敢言勇,可笑。”

人影落在地上,翻滚了一下,却是立即站了起来,众人都是武学好手,自然看得清楚,道士剑光虽快,但那方火羽却只扭动了几下身形,便全都避了开去,更是抽隙一掌击在道士肩头,力量大的让人瞠目结舌……

只呼吸之间,便已一死一伤,此人武功,真真是可畏可怖到了极处。

不过和行军打仗差不多一个道理,战端一开,便休想轻易停下来,这边清虚刚飞出去,便已有数人冲了上来,一个矮壮的汉子更是一个翻滚,在地上如陀螺般转了一圈,手上一把单刀,舞的几乎将整个身形遮蔽,朝着方火羽下三路便攻了上去,走的正是地躺刀的路数。

而屋顶上的谢姓汉子面皮涨紫,手持长弓,却再未开弓,和军人不同,这样的情形,大多都是自己人,没那份儿狠辣的心性,他谢家的弓箭却是不怎么有用武之地了。

刀光闪动中,方火羽手臂突然前身,透过刀光,手指点在那手持长刀汉子的咽喉之上,如蜻蜓点水般点了一下,又突兀的缩了回来,同时传来的却是清脆的喉骨断折的声音。

那汉子眼睛猛的一凸,长刀落地,回手捂住自己的脖子,晃悠了一下,软倒在地。

同时脚下弹腿踢出,不偏不倚,正中那地躺刀好手的胸口,但这地躺刀使出来却最是绵密,那矮壮汉子虽说被踢的口吐鲜血,翻滚出去,但方火羽腿上却是被削了一刀,鲜血立时从伤口涌出,和着雨水,落在地上,一个使剑的道士趁机向前,快若闪电般的在方火羽背上划出一道剑痕。

既然知道面对的是拜火神教第一高手,这些江湖好手一上来便尽展全力,和在剑门不同,这些人各个皆是身怀绝技,即便一招便分生死,但想要击毙这样的人,便是方火羽,也不可能保证招招命中,更难保自身毫无损伤,虽说连杀数人,但身上却也中了一刀一剑,比之在剑门,可谓凶险了十倍不止。

江湖仇杀争斗,动辄便分生死,方火羽也是第一次被这么多江湖好手围住,虽说武功高绝,若是一对一,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但聚在一起,却实难顾得周全。

那道士一招得手,正待再来上一剑,却见方火羽猛的转过身来,也没瞅清怎么动作,手中长剑已经劈手被人夺去,震惊当中,正欲后退,胸口处一凉,长剑已是穿胸而过,在他背后带出一飚鲜血,长剑迅速抽出,道士倒地而亡。

有长剑在手,剑光乍起,围着方火羽身形奔腾跳跃,不断进击的几个人纷纷惨叫,一人捂住喉头,却也止不住奔涌而出的鲜血,打着转滚倒在地,一人捂着胳膊,狼狈退后,一人胸口塌陷,身子被击飞十数米,撞在墙上,如一滩烂泥般贴着墙倒卧在地,一人惨叫着挥舞着手中兵刃,狂乱的冲向前方,却是双眼已被刺瞎。

四周立即一清,方火羽持剑而立,点点鲜血,从剑尖滴落尘埃,威风不可一世,一剑在手,竟是强横若斯,四周人群鸦雀无声,脸上终于都带出了惧色。

和军中之人不同的是,这些武林中人虽说彪悍,但却并非不畏生死,胆气不足之下,一时间,长街之上安静无声,竟是无人再敢率先上前动手。

“散开些,弩弓手。”

随着一声断喝,两旁屋顶之上弓弦响动,劲急的箭矢从各个不同方向攒射而来。

剑光闪动,身形也不停留,箭矢永远是队伍这些武林人物的最好利器,加上谢家三个人不是以强弓射出的劲矢,即便是方火羽,也不敢在一处停留哪怕一瞬。

箭矢带过斗笠,斗笠掀飞,露出下面满是络腮胡须的清肖面庞,侧过蓑衣,带起纷飞的茅草,当的一声大响,却是方火羽终是躲不过,硬硬劈飞了一支几乎有半人多高的箭矢,手中长剑抵受不住这股力量,立即断折开来,想也不想,顺手将断剑扔出,房顶上立即响起一声惨叫,一个箭手被断剑穿透身躯,从房顶上翻滚着摔落下来。

而这时的方火羽也终于有了几分狼狈,斗笠没了,蓑衣也破碎不堪,身上也沾了许多泥水,身上两处新伤血流不止,再加上肩头之上的旧伤也崩裂开来,再也没有了之前一代宗师的从容风范,看上去颇有几分凄厉。

猛的一个翻滚,避开疾飞而来的箭矢,来到墙边,双脚一顿,身子已经腾空而起,在墙上点了一下,如鹞子翻身般便上了房顶,正对着一名弓箭手,脸上还满是错愕的表情,已经被一把抓住脖子,顺手扔下街心,响起一声惨叫。

对于这些军中弓箭手,被方火羽这样的靠近身前,却如羊羔般无力,一连串的惨叫声从房顶上响起,不是被抛落街心,便是被方火羽随手料理,并不能阻挡他分毫。

“围住他,围住他,不能让他走了。”

街心人群一阵慌乱,虽都是习武之人,但想干净利落的上得屋顶,却也少有几个能做到,几个和尚搭起人梯,迅速爬上屋顶。

不过片刻耽搁,方火羽此时却已连杀十数人,清干净了这一面的屋顶,见那几个和尚上来,随手拨打已经稀落的箭矢,嘿嘿一笑,涌身竟又跳下街心。

此举却也颇和兵法中声东击西,调动敌人之妙,让众人又是一阵慌乱,等众人又围上来,他却已上了对面的房子,有些急躁的已是破口大骂,但也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着方火羽连杀数人,剩下的都被从房顶上赶了下来,便是那谢家几个人也不例外。

长街之上已是狼藉一片,十几具尸体横陈于地,鲜血斑驳,随着清凉的雨水流淌不绝,很快便汇成红色的一条条溪流,红的刺眼。

雨又大了几分,但却浇不灭清虚道士心里面的火焰,紧紧盯着那不停晃动的身影,嘶声大呼,“实话告诉各位,不管此人生死,方家祸乱川中,毁家无数,必定要满门诛绝,此人若活着离去,必然要找大家伙报仇雪恨,日后大家伙儿如何安心?又如何能抬得起头来?不如拼死将此人留在这里,好过今后提心吊胆。”

众人一听,皆觉有理,此人手段狠辣,武功又是如此高强,满门被灭之余,定然不会放过今日围攻他的人,日后与自己为难,又是身处暗中,如何能够提防的住?不如趁这会人多势众,拼死将此人斩杀于此,也好叫日后安心。

既然做如此想法,本就是些江湖草莽,不缺悍勇之气,此时决死之心大作之下,却是再顾不得什么旁的,吆喝呼叫,能上屋顶的上屋顶,不能上去的则绕过房子,在另一条街上候着,打定主意,不给对方逃脱的机会。

这一下,这场争斗却是终于到了最惨烈的关头,屋顶上刀光闪烁,剑雨纷纷,不时有人被方火羽所杀,其他人却再也不退,死缠乱打,不顾生死。

方火羽身上的伤口越来越多,眼见已经连杀好手二十多人,其他人却再无畏惧之心,攻击越来越是疯狂,尤其是谢家几个人,箭如连珠,让人防不胜防,加上他旅途劳顿,又旧伤未去,渐渐气力也已有些不济,只有正中要害,不然被他击中之人却都是伤而不死了。

眼见这如神如鬼的煞星终于露出了疲态,围攻众人更是精神大振,先前那清虚道士又有言在先,一旦方火羽来到,他便便会调来金州秦军,此时半个多时辰已经过去,再坚持上些时候,此獠哪里还走得了?如此一想,众人更是出尽全力,可谓是前仆后继,务必不给这个煞星逃走的机会。

方火羽此时也终于生了去意,即便是当年在金国黄龙府斩杀金国权贵,又千里脱围,也不曾有现在这般狼狈,看来若再不离去,恐怕这条性命就得交代在这汉阴乡里了,都说落叶归根,但被人围杀在家乡故土,算得什么落叶归根?方家看来已是无幸,他方火羽的大好头颅却不能给这些鼠辈得了去。

去意一生,便也不再犹豫,吐气开声,拼着受了一刀,一拳将那围攻最力的胖大和尚震的臂骨尽碎,栽下房顶,自己也吐出一口鲜血,趁着攻势一缓之余,身形如游鱼般闪动,身子虽又被划开几道伤痕,但却已迅速脱出几人围攻,踏着屋顶,再不停留,一边随手拨打射来的箭矢,又以伤换伤,将几个上来阻拦的江湖豪杰打落屋顶,快若奔马般向远处遁去。

众人也已经杀红了眼睛,怎会甘心让他如此遁走,呼喝连连,群起而追,有的在屋顶上,有的则顺着长街奔行,长街之上,瞬即便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地的血腥和几个死里逃生,目瞪口呆的军士罢了。

汉阴外十里处,蹄声如雷,一大队足足有千人的骑队奔行而过,马上军士各个身披皮甲,外罩战衣,催马急行,直奔汉阴而来。

此时方火羽已经脱出汉阴城,但却始终无法摆脱后面众人追击,本来照他的武功,旷野奔行,和奔马无异,在四五里间便能将追杀之人甩下,但可恨的是,那谢家的几个人,常以箭矢从后偷袭,让他无法全力奔走,想先回身料理了谢家的三个人,但那三人却也狡猾非常,见他转身,便即让众人迎上,自己则躲在后面放那冷箭,让他无可奈何。

于是打打走走,又是半个时辰过去,竟然还没走出十里。

等到隐约听到远方那如同闷雷般的响动,方火羽的脸色终于变了,这声音他再是熟悉不过,当年在金国,金国铁骑尽出,也只万多人,就追的他几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在乡间躲藏,最终还是混入金军当中,手刃两个金国千户官儿,这才脱出铁骑围杀,现在……

“骑兵,骑兵,是我秦军到了,够娘样的跑不了了……”后面传来一阵欢呼声。

……

汉水之畔,黑压压的大秦骑军缓缓围上,中间空地之上,脸色苍白的方火羽衣衫破碎,汗涌如浆,身上泥土,血水混杂在一起,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胸膛如风箱般起伏,胸口传来一阵阵热辣辣的疼痛,脑子更是眩晕阵阵,身上十余处伤口已经痛的麻木,身子摇晃着,好似连站都有些站不稳了。

“还不束手就擒。”

恍惚间,十余名秦军士卒翻身下马,朝他走了过来,口中呼喝连连……

围着方火羽,秦军士卒眼中也满是惊异,都是暗道,他奶奶的,这人还是不是人了?从汉阴顺汉水而上二十多里,围追堵截,这才没让这家伙跳水跑了,竟然连健马都能甩开,他娘的,这腿是怎么长的?还受了伤,真真让人有些难以置信,听说是朝廷要犯,看这模样,恐怕也是红娘子,虬髯客之流了吧?

不过转念一想,若非上官要活的,一千多骑军弯弓而射,别说是个人了,就算是条龙,也得俯首就死,当然,还好没被这人找到机会跑进山林中去,不然还真让他跑了。

待得十余名军兵围上去,众人心中都是一松,总算是不辱使命,但那好像摇摇欲坠,累的连步都迈不开的家伙拳打脚踢,十几个军兵竟然倒了一地,这些随后赶来驻守金州,没赶上金州之战的禁军将士都是睁大了眼珠子。

“奶奶的,竟然还没累死。”

“这他娘的还是不是人了?难道练武的都这般厉害?”

七嘴八舌间,也顾不得什么军律,只是像看怪物般看着重围之中,那倔强挺立的身影,秦军尚武,对这种武勇的一塌糊涂的家伙,军兵上下却是从心底里涌起一股敬佩之意。

只见那人弯下身子,从一个被打倒的军兵腰间抽出横刀,抬头望了望天,嘴里不知嘀咕了些什么,又跪倒在地,朝着汉阴方向跪拜几次,站起身形,横刀于颈,轻轻一抹,血如泉涌,身子晃了晃,却并未栽倒,手中带血横刀猛的插在地上,身子直立,眼睛久久望着汉阴方向,再也没有闭上……

周围军兵鸦雀无声,直到半晌过后,才在领兵大将的示意之下,上前观看,人却早已气绝身死,身形不倒,双目圆睁,如此壮烈之气让所有秦军上下皆是脸上变色。

可叹,一代武学宗师,却自刎于汉水之畔,无论过往对错,尽付流水,千秋功过,却又有谁能说得清楚?

此后,秦军将士为其壮烈之气所感,并未带其尸身回转,而是将其葬在原地,秦军士卒并无人知晓方火羽之名,所以只竖了一块无名墓碑,直到一年之后,一个道士来到这里,逡巡良久,概叹道:“虽为仇寇,恨汝入骨,然人死恨消,一代宗师,怎可无名无姓?没于荒冢,也罢,若不嫌弃贫道武艺低微,又为仇敌,贫道便为汝立名。”

遂做石碑,上书“一代宗师,方火羽之墓。”下书“山间野道,清虚拜立。”

此后这石碑历经风雨,反到成了汉水一景,多有山野乡民前来祭拜,传闻很是灵验,至于方火羽其人为谁,这一代宗师又是从何谈起,却已渐渐无人知晓了……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 第597章 诸事

“金州急报,拜火神教方火羽授首。”南十八展开一封文书,先是愣了愣,接着轻轻念道,不过出神间,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反而轻轻叹了一口气,他虽说惊采绝艳,文人之气极浓,但出身经历的缘故,对于这些江湖游侠之事极为向往,而那方火羽号称拜火神教第一高手,在剑门时更是于万军之中行刺主帅,那一夜惊鸿一瞥间,那纵横来去,无人可挡的绝世英姿当真让人又惊又喜羡。

而今闻其死讯,虽说如释重负,但心却多少有些世间又少了一个英雄豪杰的感觉,文人心性作祟,有些感伤也是难免,若非赵石就在旁边躺着,顺手抚琴一曲,再吟诗两首以为凭吊的事情也不是干不出来。

“哦?”

这消息听在赵石耳朵里自然是分外不同,一身的重伤可都是此人弄出来的,那如鬼如魅,挡无可挡,避无可避,让人感觉根本无从抵抗的强人竟然死了?赵石立即半支起身子,以他的冷漠心性,越来越深的城府,也是不由将不信挂在了脸上。

南十八微微一笑,一目十行,全篇览过,啧啧咋了几下,这才道:“赵飞燕报说,清虚道长连结武林豪杰六十八人,又调内衙精锐箭手百人,轮流守在汉阴,可谓是守株待兔,却将方火羽等了个正着,一战之下,伤亡过半,方火羽带伤逃出汉阴,为闻讯赶来的骑军堵住,追逐半日,这才在汉水之畔将其围住,方火羽自知无幸,自刎而死,尸首就埋在其身死之处……可惜了……”

到底没忍住,惋惜的叹了口气,这才带着几分讥诮的又接着道:“尸首是秦军官兵所埋,那赵飞燕还问,是不是将尸首挖出来,枭其首级,此人到是忠心耿耿,可惜心狠手辣,器量不够,格局不问可知……”

这就是赤裸裸的挤兑了,因为以他观之,眼前这位心狠手辣之处那赵飞燕是没的比的,挖坟掘墓这样有损阴德的事情未必干不出来,那方火羽一代雄杰,死后还要曝尸荒野,身首异处,下场若是那般凄惨,却是让人心寒,所以便挤兑着想让眼前这位放下那歹毒乖戾的心思。

不过这一回他却是又猜错了,赵石身子又躺了回去,眼睛出神的望着房顶,半晌过后,却也轻轻叹了口气,道了一句:“可惜了。”

几个字却是让南十八知己之感大生,暗叹,虽说那方火羽出身草莽,却是武功高绝,胆气雄豪,可堪称得上一声英雄豪杰,而眼前这位年纪轻轻,便已领兵征战,纵横蜀地,无有一败,也可以说是绝世之人物,英雄相惜,本该如此。

但他哪里想得到,赵石所想与他想的可是大不相同,可惜的也是那方火羽的一身武功,恐怕之后便成绝响,而那些武功高强之辈大多都是不甘寂寞之人,下场怕是与方火羽无异,曳落河之事便是明证,到得后世,武功之说竟然成了花架子,常人难得一见的稀罕物,怎不令人心生感慨?

所以,可惜的并非方火羽其人,而是如此武功,竟然后继无人罢了。

还没等南十八赞上一句,赵石这里已经接着便道:“回书过去,命赵飞燕立即带兵围了汉阴方府,府内不论老幼,不能走了一个,尽量都要活的,交给朝廷处置,嘿嘿,蜀中死了这么多的人,夷其九族都是轻的……

再有,动静不要太大,最好做的隐秘些,过后派人守住方府,拜火神教余孽逃脱在外的还有不少,说不定就要回转汉阴,回去一个拿一个,叫他尽力而为,这次算他立下一功,功劳簿上少不了他的名字,让他戒骄戒躁,不要管什么首级之类的细枝末节,不过一个江湖草寇,死都死了,不会比活人更重要……”

南十八好像嗓子堵了棉花,郁闷的偏头过去,只想扇自己个嘴巴,跟随这位已经多少时日了,怎么就看不清楚?此人心如狡狐,行如豺虎,哪里会有什么敬天悯人之心,想的差了,想的差了,以后要谨记,以后要谨记。

心里不停的念叨着,赶紧转了话头,“这里还有一封从从金州过来的家书……”

赵石随意摆手,“念来听听。”

南十八无奈的摇了摇头,自从入了成都,他这个参军也就成了赵石的贴身幕僚了,琐碎的事情一堆,大事重事反而不多,比之当初在杨府内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谁让这位受伤了呢,如今却是越发的懒了,竟然连家书都要他念来听,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又快速的阅了一遍,他也知道赵石没读过什么书,颇有些不学有术的样子,所以只要文字稍微艰深晦涩一些,这位估计就要摸不着头脑,于是这些东西都是他先看完,再用白话说出来的。

身为军中参军,又得干些幕僚的事情,到得清闲时候,还要给这位当先生,教其学识,不上不下,亦师亦友,还要尽那下属之责,说起来也有许多无奈在里面。

不过阅完信笺,嘴角却有笑意流露,“大人家人全都安好,只是老夫人那里有些担忧,在府内建了祠堂,日夜为大帅祷告,有些辛苦,旁人都劝不听,还请了两个香侯府的女冠,想要在家中建一座道观。

陈惜身以为,香侯府中人性子虽是不错,但却清贵的很,现在到也无事,但如果大帅回京,就多有不便了,还请大帅示下。”

不是什么大事,赵石自然无可无不可,前些时香侯府与雄武军都指挥使李敢当闹的不可开交,不过最终还是李敢当弄了个灰头土脸,亲自带着倒霉儿子到香侯府请罪。

虽说香侯府也没再追究什么,但李敢当的面子却是掉的厉害,据说回到自己府中,差点拔刀斩了李成义,发了老大的脾气,香侯府的女人不好惹,这下子借着此事却是名声越发的响亮了。

赵石这里想了想,家中都是妇人女子,让人很不安心,多找几个香侯府的女人看家护院,到也不错,至于什么不便?他也没深想,于是道:“建就建吧,只要老夫人高兴,不用拦着。”

南十八抿了抿嘴,知道赵石没往深里去想,那些女冠多数都是宫里出来的,是是非非的风波呢。

不过香侯府的女人着实让人忌惮,成事也许不足,败事绝对有余,李敢当就是前车之鉴,到也不必在此等小事上得罪她们,规劝之言也就没有出口。

这里含着笑意接着道:“大帅麟儿百日已过,陈惜身说其聪明伶俐,长的也粉雕玉琢,大有乃父之风,请大帅放心,他定会倾囊以授,教个状元之才出来。”说到这里,南十八已是笑容满面,心里对陈惜身的促黠也是大赞不已,什么大有乃父之风?眼前这位人高马大,面貌平常,和粉雕玉琢可是一点边都不沾,还状元之才?这位可是个大将军的……

“哦,陈惜身还说了,老夫人让大帅给麟儿取个名字,而陈惜身知道大帅军务繁忙,肯定无暇专注于此,所以选了几个名字附于信上,让大帅挑一个即可……”

说到此处,再也忍不住,扑哧一声已经笑了出来,这是唯恐这位不通文事的大帅又取个石头,蛋头之类的名字吧?不过连名字都要争着来取,恐怕对这个还不会说话的学生也真是上了心了。

赵石也笑了,儿子至今也没见过,粉雕玉琢?看来是像母亲一些了,摇了摇头道:“我取的名字肯定不如陈常寿,不过他自己的名字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嘛,南先生大才,不如你来想一个,也能让人放心。”

南十八也乐了,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不过又听赵石笑道:“什么状元之才,读书读傻了的人才会去考什么状元,我到宁愿这孩子康康健健,平安长大成人,即便是没什么才干,也是好的。”

南十八愣了愣,都说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却不想还真有不想自家子弟成才的,稀罕的看了赵石一眼,心道,莫非是因为此子是庶出子,才会这般,那就不错了,庶长子地位向来尴尬,若是庸庸碌碌也就罢了,若是将嫡子比下去,则家宅不宁便成了意料中事。

这可不是他胡思乱想,当今大秦皇位继承便是立贤不立长,所以一到皇位传承之时,多数都会弄得腥风血雨,虽说登基的皇子都是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才能自不必担忧,但作为臣子,对此事却是深恶痛绝。

而上行下效,皇家如此,长子继承家业虽有朝廷明文规定,但每每便有那才干突出的和嫡长子争夺产业,闹的纷纷扬扬,让一些人大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对于一些大家族来说,这未必是坏事,但也不算什么好事,闹的家败人亡的不在少数,但兴旺的也很多,其中利弊实在让人说不清楚,不过纷乱终究是纷乱,与朝廷体制不合,更与礼法相悖,所以这也正是朝野间一直有立嫡立长的声音的缘故了。

此为赵石家事,南十八不愿多管,呵呵笑谈上几句无关痛痒的,对于赵石之言语更是不加置喙,过不多时,便也略过不提。

再说下来,南十八却是肃然了下来,“杨相称病,传闻有请辞之意,若杨相离朝,参知政事李圃当为首辅,但再想如杨相般同领枢密院已不可能,大将军折木清病重,陈惜身曾代大帅前去探望,观其颜色,恐已时日无多……朝廷人事变动,风波就在今明两年之间……羽林中郎将费老大人年迈多病,请辞只在早晚之间,若大帅得胜还朝,朝廷必有封赏,陈惜身隐约听闻有人暗议,想让大帅升任此职,但陈惜身以为,兵部可能欲有变动,不若趁早谋入兵部,以防有人作弄手脚。”

屋子里一下沉默了下来,赵石明白,那羽林中郎将看似是三品武官,名义上又下辖羽林左右卫,东宫屯卫等皇家亲军,但实际上,皇家亲军怎会掌握在一个人手里?所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羽林中郎将已经成了一个清贵的虚衔,没有多少实权,而手下的羽林军以及名存实亡的东宫屯卫,兵权皆在枢密院以及兵部,也就是说,羽林中郎将被架空了,这里面的故事赵石虽不甚清楚,但事实就是,羽林中郎将和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虽然职位品级差着一道鸿沟,但实权却是天差地远,是个养老的差事,所以陈常寿才会有谋入兵部的提议。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陈惜身虽说只是听闻有人私议,但想想就知道,此举对赵石有害无益,那些私议之人不问可知,当是李承乾之流了。

沉默良久,赵石才幽幽道:“兵部会有什么变动呢?”李承乾为兵部尚书,若在他之下,束手束脚,不入兵部也罢。

南十八一听,就知道这位是心动了,武人除了领兵,入中枢之地的途径并不多,而进入兵部就成了一条坦坦荡荡的升迁大道,而对于武人来说,换成文职,进入其他吏部,户部等处的也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少数,陈惜身此议到也不算错。

这个先不去说,陈惜身有一点看的极准,赵石此战过后,定然是回京任职,不会有他的,常镇蜀中,想也不用想,即便是吴宁吴大将军可能,赵石也不可能。

西北有张祖,潼关有张培贤,以赵石所立之功,想在这两处找个领兵的位置,还真不容易,这般看来,也只有回京一途了,在这一点上,陈惜身根本没说什么废话,看来已是认定了赵石会回京任职的了。

正思索间,赵石认真地看着南十八问道:“南先生以为如何?”

南十八沉吟片刻,才道:“陈惜身还是年轻了,大帅可愿听十八一言?”

“先生请讲,赵石洗耳恭听便是。”

南十八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眸光明亮,“十八以为,大帅回京之后,就不必多做打算了,请大帅听十八细细道来。”

说到这里,走到桌旁,斟上一杯清茶,递给赵石,这才接着道:“如今蜀中初定,经此一战,蜀中已是元气大伤,必要修养生息数年,才能略复旧观,为我大秦王霸之基,即是如此,可以想见,这之后几年,朝廷定不会再轻启战端,专于内政,予百姓以休息。”

“以十八之见,大帅之志,是要效那班霍,封狼居胥,立那绝世之功的,所以又何必在此时计较眼前之得失?大帅若入兵部,便如虎狼之入牢笼,自缚手脚,为小人所制,以尺寸之利而失青云之志,智者所不取也,而大帅以弱冠之年,率兵入蜀,一载之间,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功莫大焉,若朝廷有事,众目睽睽,不须大人自荐,陛下圣明,自会想到大帅,又何必计较一时之长短?”

“若大帅能任职羽林中郎将,虽是虚衔,但窃以为,好处有三,一来,大帅如今只是明威将军,统领大军略有不足,若任职羽林中郎将,陛下那里……嘿嘿,必有补偿,将来便可名正言顺的统领大军,此为长远计,而观其眼前,就是第二个好处了,闲职自有闲职的好处,大帅如今年纪轻轻,虽有才干,却……不论才学兵法却实有不足,何不趁此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