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她,不然……”

这个早晨就在娘两个你一言我一语中度过的,不过赵石到底没能立即去范天养那里,到了午时,宫里却是来人传见,召他入宫。

这多少在旁人眼里是有点不近人情,但皇家表现出来的这种不近人情却是让人分外羡慕的,这也变相表示了一种重视和信任。

来的几个传旨太监赵石到是见过几面,但却不熟,所以也不多话,随着他们便即离府入宫。

皇城进的多了,之前给他的那种震撼的感觉也已经趋近于无,一路无话,几个太监在前面引路,径自奔了乾元殿所在。

进殿施礼已毕,赵石这才发觉,却是一次单独召见,殿内并无他人,只有景帝李玄谨端坐于龙案之后,打量了一下这位陛下,眼圈有些黑,但精神健旺,用意气风发来比喻也不为过的。

这也好理解,川中指日可下,作为大秦立国以来,自太祖皇帝以下,第一位挥兵南下的英武之君,用中兴之主这样的字眼儿来形容也不为过,再想到川中平定之后,大秦之疆土扩展了一倍先且不说,大秦今后将再不是苦守一隅之局面,而是背靠巴蜀,居高临下,虎视中原,进可攻,退可守,在战略层面上,已是占据了主动,有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此时这位帝王才登基两年,自身又在壮年,野心和实力两者兼备之下,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的形象已然成型。

等到大殿之内其他闲杂人等都退了出去,李玄谨才微笑着上下打量了赵石一番,看到赵石那掩饰不住的疲惫之色时,这才大声笑了出来。

“新婚之喜,竟是将朕的猛将弄的身心俱疲?看来,温柔之乡,果然乃是英雄之冢,赵石,你可要小心些了……”

这句话到是说到了赵石的心里去了,不过温柔乡就没有了,只有一个哭哭啼啼的小丫头而已。

说笑了两句,显示这位皇帝陛下心情正自大好,接下来的话题却是不出赵石预料的转到了川中之战上面,但听了几句过后,赵石却是觉着有些怪异,这位陛下竟是在向他炫耀?

第六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468章 突然

说到底,帝王虽说乃天之骄子,从来都是以孤家寡人来自称之,人一旦到了这个位置上,高处不胜寒,更无一人能与之毫无顾忌的倾谈诉说,便是父子兄弟之间,也要谨守君臣大礼,不能稍有逾越的,就更不用说那些外臣了,估计说上一句话都得琢磨上半天才敢开口的。

如今后蜀覆灭在即,对于这位一力主导了此次战事的景帝来说,这兴奋之处岂是那些大臣的歌功颂德之声可以满足的了的?便比如秦皇汉武那些雄才伟略之帝王,都有封禅之举,这未尝不是帝王示功于人,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举措了。

而此时的景帝也许就有些这样的心态,赵石是他一手简拔,便是如今攻略川中之谋,也是出自赵石之口,不过,能让李玄谨这样的人暂且放下心防,这些还不足够,当初赵石领兵离京,主要的原因便是隐约间察觉出了这位陛下的防范之心,想那时他刚立下拥立大功,几乎以一击之力,扶助李玄谨登基为帝,但转过头来,便是那般的情形,帝王心术之难测可见一斑。

不过回京之后,除了牢牢握住羽林左卫兵权之外,却是与李承乾生了间隙,又不愿领兵领兵参与川中之战,这一番作为下来,这位陛下非但未有怪罪之意,反而心里对于这个他一直未曾看得通透的少年少了许多的防范之心,几次召见,都显得亲近有加。

加上赵石每次入宫,都要表达一下自己对于川中之战的忧虑,但如今,剑门大捷传来,大军所过,后蜀守臣皆是望风而降,赫赫之功就在眼前,臣下歌功颂德之声日盛一日,但想来想去,能让他诉说一下自己兴奋之情的却只有这个当年只言片语间决定大秦以后十数年甚至数十年走向的这个少年了。

只是身为天子,虽说有夸功之意,但言语间却也隐蔽的很,说起话来多数到像是回忆一般,只是听在赵石这样触觉敏锐的人的耳朵里,却是当即便明白了这位陛下的心思,若是其他大臣,此时必定是惶恐之极,但赵石却是不同,只稍微有些奇怪,以这位陛下城府之深沉内敛,这般说话着实让人有些受不了,不过即便如此,却并不觉有何不妥之处。

一个呢,姑且说之,多数时候到像是自言自语,一个姑且听之,并不加一言于上,可以说,赵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听众,但对于景帝来说,赵石又是一个最合适的听众,于是,在景帝低缓的语音当中,眨眼间,便是半个多时辰过去。

直到景帝长长吁了一口气,从他记事起,二十多年的岁月从他心中如同清泉般流过,这时品味起来,却是滋味难言的很了,瞅了赵石一眼,背着手来到大殿门口,负手而立良久,才自失的一笑,不过心情却是畅快难言,毕竟天子也是人,一统六国的始皇帝身边有李斯赵高等人,唐高祖身边也有裴寂,细数历代帝王,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能说上几句心里话的人物,到也不独是他李玄谨如此而已。

“这些话只是咱们君臣之间说说而已,不要向其他人说起。”回过神来的景帝已是恢复如常,但还是不放心的淡淡叮嘱了一句。

之后才谈到了正事上,“新婚刚过,就将你叫过来,朕心里也觉着有些不近人情,但国朝大事在前,你却要体谅一些朕了,朕这里有两件事要跟你说……”

在龙案之后重新坐定,景帝的脸色也严肃了起来,“这第一件,就是武学的事情,你的条陈朕已看过,虽说有些细节之处有待商榷,但朕明白,你是用了心在上面的,能在军务繁忙之中,不忘朕之叮嘱,为国分忧,朕心中甚慰……”

“此是国朝百年之大计,不能不慎重行事,所以,你进言虽佳,朕这里却不能操切,你的条陈,朕已交付枢密院兵部商榷,至于何时能够定下来,却还需些时日,你也不用为此着急,有大将军这样的老将极力为你作保,便是朕也不得不慎重虑之的,何况是……”

说到这里,却是深深的看了赵石一眼,这个话题也就此停住了。

赵石心里也不着急,他已然想的清清楚楚,不过是在武学中试行罢了,又不是立即在军中推行,这其中的阻力应该没有多少,等到大势一成,便是军中将领反对,也是无济于事了的,再有大将军折木清这块金字招牌立在那里,除了一些别有心思的,树敌也不会太多,至于何时在武学中试行,他更不着急,能尽快定下来那是最好,如果不行,对他来说也没什么,接下来的日子还能悠闲些,尤其是另一场婚礼还等着他呢,想到这个,他就有些头皮发麻的感觉的,哪里还顾得上其他的事情?

但景帝李玄谨接下来的话却是打乱了他的安排。

“第二件事呢,剑门一下,之后便是坦途,但朕也得了消息,后周水军毕集,有沿江而上之势,不过朕早已派了使者去南唐,想来若是顺利,后周水军有南唐牵制,也是不敢轻动的。

就算不成,朕也已命人传旨于军前,命大军沿江布防,以遏后周入川之举,而我大军不日便会兵围成都……”

说到这里,景帝脸上已然仿佛能放出光来,眼神卓然,“所以,待得成都一下,朕需一心腹之人往川中传旨,朕细来想去,合适之人选到是不少,但朕却觉着还是你最得朕心意,你可愿为朕将那后蜀君臣解来长安,献功于阙下?”

赵石听了有些意外,心中更是一动,几日之前,朝廷之上还为怎么处置蜀中君臣而议论不休,看来这是定下以抚为上的策略了,看来那座正在修建的府邸也能用得上了。

但深想了一下,赵石还是微微躬身道:“陛下,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才得建此功,臣这时前去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闻言,景帝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朕就知道你会如此说,你这个不争功,不晦过的性子朕最是清楚的,所以,朕才属意让你走上这一趟。

放心吧,吴宁,李严蓄等建此殊功,朝廷自有恩遇,他们自不会在此小事上与你为难,更不会觉着你是前去争功的,其实,便是朕要他们献俘长安,他们自己也是不敢受命的,至于其他人嘛,让他们推荐些人,与你一起上路便是,少不得他们的荣耀。

不过你领了旨,便是代朕前往,是钦差大臣的身份,权责归于一身,出了事情朕要唯你是问的,其他人只要不蠢,可不会随便得罪于你……”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其实已属难得,也有不容赵石拒绝的意思,既然如此,赵石虽是觉着有些突然,但却也只有道:“不知臣何时起行?”

“这个不急,新婚燕尔,朕没那么不近人情……不过,你娶平妻的日子却要延后一些了,但朕可以准你带着……一起前往,算是弥补一二,你以为如何?”

“这个到是不必,只是臣觉着事关重大,川中新定,道途之上,难免有些不竟,却要多带些人手以应当急之需,还请陛下允准。”

“好,这个朕准了你,可率两千军卒前往,人嘛,就从羽林军中选,要带什么人,朕给你专权……不过就两千人,再多可不成,到了蜀中,也自有军中精锐予你护卫,加在一起,人数也应不少了,好了,这一次出京,多数都是游山玩水,你的言行要谨慎些,不要与地方官吏和前方将士闹什么意气,若是那样,朕也袒护不得你的,你可明白?还有,你要尽早准备,圣旨随时可下,到时必定有礼部官吏随行,还有传旨太监,人数不会太多,但你要都准备好了,不能临时忙乱,圣旨一到,你也不用进宫来觐见了,也不必张扬什么,立即出京就是,朕要说的就这么多,若是没有其他事情,你就出宫去吧……”

之后赵石出宫,却是想了一路,这差事突如其来,一点风声也没有就落在自己的头上,是好是坏还真弄不清楚,此时去川中?还真是游山玩水了?若是那样的话,这趟出去可就轻松的很了……

回到府中,却也顾不得其他,立即便召陈常寿,张世杰,李博文等人到书房,几个人碰了面,都有些诧异,还有些担忧,难道这又是出了什么事情了不成?

待得赵石将事情一说,几个本来都摆出一副严肃模样的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下来,如今赵石的地位虽说看似稳固,但却也不上不下的,有些尴尬,没有上朝直奏之权,朝中又无耳目,消息便不灵通,偏偏却又手握兵权,和雄武军联成一气,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这样的一个位置,说的好听,是风光无限,其实呢,却也让人担忧不已。

几个人都是文人中的佼佼者,虽然由于出身经历等的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就大相径庭,处理起事情的手段和方法更是不一样的很,但在这一点上,却都看得清楚,不过没想到的是,听到的却是这么一件事情。

三个人当中还是性子比较活络一些的李博文先开了口,“大人,这是好事啊,有圣旨在身,出去就是钦差,即便是到了那位吴大将军的面前,他也只有跪接圣旨的份儿,大人这小登科之后,却是接了一份让人眼热的差事下来啊。”

张世杰向来与他不对付,这话更是怎么听怎么不顺耳,却是沉声道:“这事看着轻松,但细细一想,却还要你谨慎再谨慎才行,不说如何应对那些沿路的地方官吏,就说军前那些百战之士对此事怎么看也是一回事,别以为你是去争功的,不然身处军中,后蜀君臣只要稍有差池,差事可就办砸了。”

赵石微微点头,这点上张世杰的忧虑却是与他相同,后蜀那位皇帝不管怎么不成器,但总是一国之主,定然不会少了忠心耿耿的臣子,沿途之上试图营救之人还能少了?再加上一些藏在暗处,不愿后蜀君臣安全来秦的别有用心之人,这一趟用游山玩水来形容可就有些过了。

“陛下允我率两千兵卒随行,到了军前,还有精锐护卫,到是不虞一些山贼草寇,陛下那里也有明言,军中将士有功劳卓著者,可随行返京献俘,到也不用担心那些前方将士不满,而且出京之后,我身边必定有礼部之人随行,应付地方官吏也容易的很……这些都不用担忧什么,我只是有些疑惑,这样的差事怎么会突然落在我身上罢了。”

这时陈常寿却是轻声一笑,“大人之忧虑我等都明白,但照惜身看,此事却不用想的太多,陛下之好意惜身却是看出了一些……”

“哦?”

“大人想想,那份折子虽然是大将军折木清递上去的,但谁又不知道是出自大人之手?依惜身看,大人这条陈若是公布天下,定然是石破天惊,自古以来,军中鼎故革新之举措从未有如此大刀阔斧者,而惊人之鼎革,必有惊人之阻力。

大人所上的条陈如今必定已在枢密院,此时大人离京,却可避开其中不少风波,即便以后有失措之处,对于大人也不会有多少牵涉,毕竟,这个条陈虽说出自大人之手,但一来是大将军递上去的,二来也经陛下亲阅,又有枢密院兵部众臣商议而定,即便有人不满,也怪不到大人的头上。

此为陛下拳拳爱护之心,大人怎能没有半点察觉?不然京中不乏老臣宿将,便是陛下亲重的,也有韩文魁,王虎等人,又怎会偏偏选上大人?

若说大人手握京师羽林兵权,引人忌惮,又怎会让大人率两千羽林精锐前往?大人实不必忧虑太多,只需出京之后谨言慎行不要惹人非议便可,惜身便在这里先预祝大人此行一帆风顺了……”

第六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469章 准备

“旅帅,此行你可不能撇下老杜。”

“大哥,我也是非去不可的。”

“大人,您看咱们几个鞍前马后的,办起事来都算尽力,就算上咱们几个一份吧。”

“大人……一百女兵已经有了些样子,再说,我们府主那里也说了,大人回程时必定少不了那些后蜀的妃嫔宫女,男人粗手大脚的不是很方便,有我们随行护卫支应,才像个样子不是?”

赵石来到西山大营,聚集众人将事情一说,却是没一个说要留在京里的,都是两眼冒光的瞅着他,生怕他嘴皮子一动,就将自己留在京里统管羽林左卫,这些人都是跟随他参与过东征的,又都年纪轻轻,就算京里再是繁华舒适,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如到外间走上一圈来的精彩,就连香侯府的陆飘,也稳稳当当的将香侯陆飞翼搬了出来。

不过赵石在他们脸上转了一圈下来,众人神情虽都兴奋,但也看得出来,大多对于此行没有什么其他的想头,毕竟川中之战已经接近尾声,他们都是领兵之人,这个不会看不出来,接下来便是绥靖地方,安抚百姓,笼络民心,那都是文臣们的事情了,对于武将来说,建功立业的最佳时刻已过,此去川中,不过是接过旁人的首尾,功劳嘛就想也不用想了,连出兵放马都算不上的一次行程而已。

不过挂着钦差的名头出京,对于常驻京师的羽林军人来说,却是难得的机会,自然是踊跃有加。

赵石皱了皱眉头,这些人都随他日久,知道他的性子,看他神色稍有不悦,立即便闭紧了嘴巴,身子也不自觉的挺的笔直。

陆飘嘴唇蠕动了一下,却马上闭紧,身子不安的动了动,虽说在西山大营也呆了几个月了,但西山大营中的气氛还是让她有些不适应,森严到苛刻的军规戒律,近乎于残酷的训练方式,还有这位大人在左卫中几乎压倒一切的威望。

无法想象,这位大人才执掌羽林左卫两年有余,便在羽林军中拥有了这样恐怖的声望,也许不入西山大营,还看不出这一点,但只要身处其中,便会无时无刻不感觉到这位大人在左卫中影响力之巨大和难以动摇。

所有下级军官都是一副只认军令不认人的铁面做派,不过一旦谈及这位大人,立即便是尊崇敬畏到极点的表情,第一个说起的必定也是当初在东征时,这位大人率二百人断后,血战不退,杀的金兵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事情,如果不知道的,还道是说的长坂坡前的赵子龙呢。

一旦提起此战来,那些整天冷着一张脸,好像别人欠他钱般的家伙们就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一副架势,各个都好像亲眼所见,你不信就要跟你拼命一般。

有了这些人在,尽管这数月以来,这位大人好像根本没有在大营露过哪怕一面,那些新补入大营的兵卒也是不敢有丝毫不敬的念头,哪怕是这位大人回乡省亲或者是大办婚事的时候,军营之中也是有条不紊,操练的那些士卒疲惫欲死。

即便如此,想起兵书上写的什么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名将做派,她还是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军纪如此严苛,操练兵卒如此之严酷,为何声望却是愈来愈深入人心?便是她手下那一百女兵,在军营中呆的久了,私底下谈起这位大人来也是兴致勃勃,受到的影响可不是一星半点。

府主那边到也放得下心,前些时将这位大人让女兵学些医术的意思跟府主一说,却是在香侯府内弄起了轩然大波,嗤之以鼻者有之,坚决反对者有之,但有兴趣的也不在少数,弄的府主那里也没了主意,最终一句顺其自然便算了事,不过她这里却是夹在中间,很是被人诘难了一番,回到大营却哭笑不得的发现,手下的女兵当中,却还真有那么几个跑到医官那里去软磨硬泡了,也不知这些丫头她还能管住多久。

这次南下之行府内很早就得了消息,府主那里是一力主张女兵随行的,毕竟这是个露脸的机会,不过在西山大营久了,以前那些模模糊糊的感触却是越发的清晰了起来,也难怪这位大人对女兵之事很是冷淡轻视,相比那些疾奔上数十里,还能跟人持兵相搏的男人们,女兵确实逊色了不只一筹,这般想来,当初府主想要建一只不逊于精锐的女军的想法却是有些妄想了……

正浮想联翩之际,一个大咧咧的声音响起,“将军,之前川中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不去,现在估计人家连残羹冷炙都没给咱们留下,这时候去还有什么意思,要早知道这样,将军当初就该领着咱们到南边去跟那群家伙争一争,也好过现在去了被人笑话……”

这个浑身上下弥漫着一股猛恶气息的大汉在陆飘眼中却是有些陌生,不过这人她到也听人提起过,张嗣忠,一个把打仗看得比升官还要重要的家伙,听说回了一趟河中才刚赶回来,此人原属显锋军,却是在东征时归于这位大人麾下,之后回京的时候便顺势留在了羽林军中,所以对指挥使赵石在称呼上就和其他人不同,说话也没有顾忌的多。

他这话到是说到了众人的心里,不过随即杜山虎就接口道,“老张,不然你留在家里看家得了,咱们这些人还就不怕旁人笑话,你们说是不是?”

其他张锋聚等人都是点头附和,“张疯子既然愿意留下,那自然是求之不得,兄弟们却要跟大人走上一趟的……”

“南下川中,山高路远的,老张刚从河中回来,应该留在京里歇歇,这辛苦差事就不用他去了……”

“不错不错,老张领兵那是没的说,留在京里坐镇最好不过,不然旁人留下还真让人担心……”

张嗣忠脸色涨的通红,心里大骂这些家伙不是东西,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却被这些家伙一阵挤兑,他算是明白了,这些家伙没一个愿意留在京里的,自己却是正好送了上来被抓个正着。

“好了。”

听赵石开口说话,众人立时一静,“这本就是陛下给咱们左卫的差事,左卫出京,其他的事情自有朝廷安排,也不用非得什么人留下坐镇不可,所以也不用为了这个争吵不休。

皇上准我率两千精兵出行,咱们这里三营将士,一千五百人,还得凑足一营,陛下那里让我可在右卫或雄武军中任意挑选,山虎,你明日去跟王虎王大人说一声,调中军官杨从嗣到左卫,再从右卫中挑二百人随行,还是老规矩,家世太好的不要,不愿随行的不要。”

“还有,佩官,你去雄武军找李将军,派什么人来,李将军说了算,不过你要跟他说,我要的是精锐,不能随便找人凑数了事。”

“这五百人组成一营,由张嗣忠统领,杨从嗣副之……你们也别将此行看的太过轻松,川中地形繁复,又大战方休,败兵山匪必定多如牛毛,若是轻忽视之,最后损了咱们左卫的威风,我这里是要军法从事的,你们明白?”

“是。”所有人立时凛然称是,屋内气氛立转肃然,全没了方才的轻松,一军主将之威严此时却是可见一斑了。

赵石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道:“从今日起,大家抓紧准备,想来离京的日子应该还得些时候,不过此去千里之外,来回怕也得数月之久,所以从明日起,大营军兵可轮番回家与家人团聚,这个由李存义来安排。

张嗣忠,这五百人就交给你了,也没多少时候给你,不过你得尽快操练,将这五百人弄出些样子来,如果出京之时还是一盘散沙,我看你就不用随行了……”

张嗣忠一听,立即站起身来躬身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会让你失望。”

赵石这时才站起身来拍了拍手,笑道:“就这样吧,咱们离京之后,正好让工部派人来修修西山大营,等咱们回来的时候,又是一番新气象了。”

之后就是安排各人或去枢密院,或去兵部户部,为大军成行准备粮草辎重,诸事安排妥当,这才马不停蹄的离开西山大营回转长安。

这个时候,他已经顾不上处置什么大婚过后的事情,带兵出京,虽然并不像之前东征那般,是去两军阵前效力,但事情反而更加的繁琐,之前那次有兵部措置一切,只需训练好士卒便可,如今多数事情却都得他自己想及方方面面,再向兵部甚至是户部礼部等报备,自然是忙碌万分。

回到长安以后,立即直奔李府拜访李敢当,他和李金花的婚事订在十月,文定之物已经送上,就等着结亲了,娶平妻和娶正妻的排场应该差不多,照如今的情形,提前是不可能了,只有将亲事延后,此事本应该父母长辈上门赔礼说和,不过他情形特殊,却要亲自上门走上一遭的。

到了李府,李敢当却是在府中正堂见的他,态度也远算不得亲热,不过这种姿态也好理解,一个就是东征之前李家这里有意示好,但却碰了钉子,李敢当虽然答应了婚事,但心里却不怎么舒坦,二来呢,两人同朝为官,统领的又都是皇家亲卫,自然要避上些嫌疑,即使以后成了亲家,在交往上估计也要保持些距离,以免落人话柄的,这都是情理中事,不需多提。

不过赵石将事情一说,李敢当这里答应的到也很是痛快,既答应再订佳期,又答应立即在雄武军中挑选三百精锐予左卫同行入川,这到也不出赵石意料之外,在他想来,延迟婚期算不得什么大事,加上他又将调配之权都交给了雄武军自己,意思就是你给什么人,我这里都接着,着实算是送了个人情过去,李敢当宦海沉浮这许多年,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到了最后,这位老将军态度却是温和了许多,之前刻意表现出来的冷淡也没了踪影,这才有了些长辈的模样。

之后赵石又请单独见李金花一面,虽说有些于礼不合,李敢当脸上的神色也是有些怪异,不过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也未跟着,而是派了两个丫鬟领着赵石来到后宅,近两个月不见,李金花却是清减了许多,从巩义县回来,她这里也并未闲着,很是为赵家宗学的事情奔走了一圈,这个对于她来说并不怎么为难,只是不能自己亲自出面而已,又到兵部正式办了调职的文书,从显锋军调至雄武军,事情也不算繁冗,只是家族之中很有些闲言碎语,不过她也习惯了,都是淡然处之,并不做理会,只是鸳盟已定,这心思却全都系在了未来的夫君身上,这许多时日不见,又听闻了些赵石大婚时的热闹景象,虽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总不是滋味儿,这时一见赵石,默默无言之间,眼圈泛红,很是有些委屈的样子。

赵石这里本就有些愧疚,此时见她这般模样,虽然口上笨拙,不知说什么好,但还是立即毫不犹豫的将她拉进了怀里,当着下人的面儿,李金花却是大羞,不过略作挣扎,却总舍不得这宽厚的胸膛带给她的温暖可靠的感觉,红着脸,也就任由赵石拥着立在了那里。

想起两人初识到现在,经过种种波折,误会,这才有了今日,李金花心中自是柔情满腹,只想就这般永远被他拥着才好,不过片刻的温存过后,赵石却是说起了两人的婚事,听到两人的婚期又要延后,她虽是百般不愿,但也未说什么出来,只是温柔的点头应和,此时的她却是和那个在沙场之上纵横来去的女将军有着天壤之别的。

赵石诸事缠身,虽是心中柔软了一些时候,但并不打算在此多留,最后保证了,只要从川中回来,便是立即开始准备两人的婚事,便在那双满是柔情的蓝眸不舍的注视之下,转身离去。

不过在两个丫鬟引路之下,刚转过一处拐角,几个人的议论之声却是传入了他的耳朵……

第六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470章 插曲

李府并不算很大,但也不小,在长安算是中等规模的府邸,和李家的家族地位很是相称,不过高门大户,门廊九曲,让等闲之人一入便有侯门如海之感的。

赵石心情并不算好,婚礼的操劳,之后又一点没有休息的功夫,几乎是脚不沾地的跑了两天,府邸那边也传话过来,他被钦点到川中军前传旨的消息已然传开,到府上拜会的人一时间便多了起来,这其中大多数都是想将自家子弟塞入钦差随员当中,其中存的心思也五花八门,有的是想让子侄趁此机会去外面见见世面,增长一下见闻,还有些人则是想让年轻人借机得些功劳苦劳,露露脸,说不准,还能得了他这位皇帝面前红人的喜爱留在身边,这些上门之人都是些朝廷命官,不论是答应还是拒绝都很让人头疼的。

尤其是这次去军前,随员当中除了军兵之外,朝中随行之官吏也不会少了,皇上那里轻飘飘几句话,也只提到了礼部官员,但实际上,朝廷六部,哪一部都不能少了,犒赏有功将士,必定少不得兵部户部吏部的官吏,安抚因兵乱而产生的流民,工部和户部的人就得走上一趟,虽说这些身在中枢的朝廷命官下到地方,便都可以说是钦差大臣,在人数上不会很多,但六部加起来,却也不能说少,那么多的文官随行,前期准备是很要些功夫的。

他这个正牌子钦差身上却是有皇命的,所以不管六部愿不愿意,什么人随行,人数多少,却都得在他这儿点头才行,他这里去了西山大营,府中陈常寿,张世杰,李博文等人却是忙的焦头烂额,又都拿不得主意,已经几次派人传话让他赶紧回府。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头一次有了深深的疲惫感的他自然有些烦躁,此时正低头想着这些繁琐事情该如何着手的功夫,几个人的说话声却是传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