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书礼已经准备对官办企业开刀了。

    他知道现在的官办企业问题还仅仅是一个开头,拖的越久问题越大,到了最后就成了顽疾无法医治了。而现在也是一个契机,这些企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工业实力,准确的说是军事工业实力,是为了战争服务的。现在战争已经爆发了,这些年这些企业是整府巨大的负担,但是现在随着战争带来的市场,他可以自负盈亏甚至可以说大发一笔的时候到了。这时候是整府扔掉这个包袱的时候了,赵书礼决定出售这些企业。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六十七节 与苏合作

    出售官办企业是一个长远眼光,如果只考虑短期,显然战争期间,这些企业能带来大量的利润,可是长久以后怎么办,战后呢,这些企业在此回归为整府的包袱吗。更何况即使是战争中,这些官办企业的效率,也未必赶得上让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来管理。更何况为了避免后来出现的大量弊病,现在处理起来不但成本最低,而且更容易处理掉。

    但是出售官办企业给私人也有很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是舆论风险,一个弄不好恐怕会被媒体揪住小尾巴不放,冠上什么出卖国家利益之类的大帽子。像明治维新显然是成功的,但是当年整府像财阀出卖大量官办企业也遭到了民间舆论的诟病。

    为此赵书礼想出了一个主意,以筹集军费为名义来出售,而出售的过程中一切透明,不直接转让给私人,而是通过股市出售企业股份。大量的官办企业,有计划的分批上市,最挣钱的最先上市。而恰恰遇到了大量的江浙资本涌入,于是出售很顺利。

    赵书礼从来没考虑到,这些年这些企业到底有多么庞大,现在他总算有了个概念了。1940年初开始的不到三个月的出售行动,卖出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竟然筹集到了一百多亿的军费。这一百多亿说多不多,其实也仅仅是收回了当年的投资而已,说少也不少,塞北币还是比较值钱的,尽管经过长达十年的通胀。币面价值比中央印发的法币不及三分之一,但足够塞北军支持一年的战争了,如果用来还外债,足够还清美国的三十亿美元债务。当然欠其他国家的,比如德国的十几亿马克,日本的四十亿日元已经被赵书礼列入坏账了,这笔欠债在他借钱的时候就已经勾销了,他只恨这两国太穷借不到更多的钱。

    出售官办企业的同时,还出售另外一种资产,就是冻结的日资企业。这些企业可不能用上市来处理掉,因为整府不是这些产业的所有者。而是通过拍卖的形势来出售。当然名义上是出租,赵书礼没想到的是日资企业的规模竟然不比官办企业差,竟然也出售到了一百多亿。当然总体上这些日资是没有官办企业规模大的,但是他们经营情况却比官办企业强了不止一星半点。每个企业不但没有债务,反而都是有大量盈余和流动资金的,非常受民间资本的欢迎。

    按照计划大量的官办企业、日资企业,会在1940年底全部出售完。同时按照计划,这些企业经过一年的适应。会很快爆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在1941年时,塞北地区的工业生产力将完全超越日本,从而让中国在亚洲地区成为第一流的工业国家。当然前提是。这些工业的发展不会受到战争的影响,可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有句美文是怎么描写春天来着。哦是春姑娘来了。

    1940年的春姑娘恐怕不会高兴,因为中国大地。不,是全世界的大地上都在厮杀。

    1940年4月下旬,辽东的天气终于经过数个晴天,有了春天的味道。厮杀声剧烈起来,东北军和塞北军对沈阳的总攻发动了。

    经过一个冬季的围困,沈阳日军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粮草都不济了,最近十几天全靠日军的空投。而空投的准确性且不说,就是那些双翅膀的日本运输机为突破塞北空军的封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东北的战事中,空军优势一直在塞北一方,不得不说小鸟公司研制生产的燕式单翼全金属战斗机,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性能上都胜过日军战机一筹。也就是日军最先进的九七式战斗机能跟燕Ⅱ式抗衡了,至于九二、九五式完全是炮灰。

    现在塞北装备了一千多架燕Ⅱ式战斗机,一百架侦察机,完全满足护航和夺取制空权的需要。但是如果日军一旦结束南方战事,或者是把南方的先进战机全部调往东北的话,恐怕局面就不是那么乐观。只是塞北却没办法扩大自己的空军,不是生产力不够,赵书礼极为重视飞机生产,按照塞北现在的生产力,年产三千架各型战机轻轻松松,这还是不动员不加班的情况,如果满负荷极限运作,飞机生产力恐怕逼近一万是没问题的。可是问题在在于塞北没有更多的驾驶员来驾驶这些飞机,飞行员的训练太漫长了。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空军一个重点解决的难题了,为了训练更多的飞行员,第一空军向航空公司发出了征召命令,从航空公司调集了一半一百人的飞行员加入空军,但是飞民航的飞行员只能执行轰炸任务,空中格斗对他来说就太苛刻了。同时跟民航签订了飞行员培训协议,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帮忙培训飞行员,同时空军自己的培训计划也满负荷运作,过去要三年的训练计划,战争一开始就缩短到了一年,接着又缩短到了半年,三个月前刚刚定下来三个月,现在又不满足战争的需要了,现在空军已经制定了极限训练计划,一个月培养出一个轰炸机飞行员,两个月后可以转战斗机部队。

    战争是军事技能最好的课堂,尽管训练时间在缩短,但是培养出的飞行员素质并不见得差多少,唯一让人心痛的是,大量的新手上阵伤亡率激增,比过去经过几年培训才上战场的老飞行员存活几率要小很多。但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日本人也是这样干的,没办法。

    相对于空军,坦克部队的损失就少多了,培养起来也容易,因为塞北地区,尤其是外蒙的移民点,由于每户的土地都较多,而且这里允许买卖。很多山西老地主都纷纷拿出积蓄到这里开垦,他们雇佣了大量的拖拉机手,这些拖拉机手就是很好的坦克兵后备人员。而且坦克兵的战损很少,因为日军的坦克实在是太差劲了。也就是在南方欺负欺负中央军,面对几年前量产的塞Ⅱ式坦克根本就不是对手,更何况塞北现在已经计划列装塞Ⅲ式重型坦克了。

    国际上,苏芬战争后,苏联暂时没有什么威胁了。

    但是苏联在苏芬战争中暴露出来的软弱却让人触目惊心,原本西方国家对苏联是恐惧的,当年十七国干涉也没那这个红色帝国怎么样,经过了二十年的和平发展。又进行了几个五年计划,西方国家以为苏联的战斗力恐怕到了空前的地步。甚至黑特勒恐怕也这样认为,否则不会去跟苏联瓜分波兰了,能独吞的时候不独吞不符合他的性格。而苏联一直表现出来的也是强大。让人喘不上气的强大,和平时期不管是他保留的军队数量,还是坦克、飞机的保有量都是其他西方国家的总和。可是这些武器装备却老旧了,基于苏联的技术能力,他们的武器总是落后西方国家一筹。而他们也没有意愿去改善,因为他们的工厂更改一款产品不是厂长说了算的。倒不是他们生产不出好的装备,相反,他们的武器设计总能出现天才人物。T34坦克就是例子,而且现在已经出现了。

    这款坦克赵书礼已经盯上了。现在正在跟苏联谈判,谈判结束后有望获得生产许可。

    塞北跟苏联的谈判是密谈。当然主要内容不是关于武器的,而是关于战争合作的。现在的局势,尽管没人进攻苏联,但是斯太林已经隐隐感到了威胁。而他的军队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实在是难以让他满意,伤亡近百万他不心疼,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更何况他的心就像钢铁一样坚强,乌克兰饿死了上千万人时候他都不皱眉头一下。但是要知道他面对的对手才十来万军队,而且武器装备落后,根本不是苏军一个档次的。而且苏军暴露出来的弱势,可能会给其他国家带来错觉,觉得苏联好欺负,来干他就不划算了。

    而容易这么干的国家中,日本人显然十分符合,日俄战争苏联人还记忆犹新,不宣而战是他们的传统。因此斯太林不得不防,日本人在占领东北后,突然给苏联远东地区来那么一家伙。他需要塞北牵制住日军,现在看起来塞北任务完成的不赖,眼看着就要把日本人赶出东北了。但是斯太林不是傻子,他也看得出,东北战争绝对不会就这么结束,反复拉锯是难免的。他担心的是塞北的突然失败让日本人彻底占领东北,日本毒霸东北,不管是老沙皇,还是他这个新沙皇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斯太林愿意跟塞北合作,有限的加强塞北的军事力量。这个有限的界限就在于,能让塞北抵挡日军的进攻,但是却无法对苏联构成威胁。经过商议,塞北提出了在这么几个方面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第一是飞行人员,希望苏联能派出他们的空军参战,但是这显然不可能,苏联没有对日宣战,但是有一种规避方法叫做志愿军,这种方式1936年苏联人就用过了,他们往西班牙派去了志愿军,跟德国意大利的志愿兵打的不亦乐乎,这也是苏联人为什么一直对德国很有戒心的原因。现在他们表示可以派遣三百名飞行员到塞北志愿志愿,尽管苏联的飞机老旧,但是毕竟数量在哪里呢,飞机数量那么多,自然他们的飞行员数量也是很多的,这个极端重视军事的帝国,确实一直没有放松备战。

    除了飞行员外,另外还需要苏联的医护人员,希望苏联能派出一些战地医生和护士来帮助塞北军医治伤员,尽管塞北这些年的医疗事业发展很快,但是合格的医生培养起来比飞行员难多了,估计跟培养教授都差不多,因此是有心而无力啊。

    如果按照德国的军医标准,塞北只能满足装备五十万军队就是极限了,而赵书礼希望三年后塞北军可以达到五百万人。让苏联派医护人员的同时,其实还是希望他们能带出更多的中国医护人员。

    塞北希望苏联能提供贷款,用来购买苏联的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塞北的铁矿在跟澳大利亚合作后,对澳洲的铁矿石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战前一年达到了八成。而现在被日军封锁了,尽管塞北境内的各种铁矿启封重新进行了开采,但是还是难以满足钢铁冶炼能力。战前一年,塞北的钢铁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年生产了各型钢材八百万吨,超过了日本。但是本土铁矿石仅仅满足了其中四百万的产能,一半是靠进口澳洲铁矿石来满足的。很奇怪的数据,塞北进口铁矿达到八成,可是进口铁矿怎么才满足了一半冶炼能力呢,显然进口大于使用,问题就在于赵书礼早已经开始了铁矿的储备了。

    他遇刺回国后,开始大规模储备行为,基本上三到五成的进口矿石是进入了储备库的。可惜到现在也仅仅储备了三千万吨铁矿,仅够两年的生产,这还是在不扩大产能的情况下,而战争对钢铁的需求显然会扩大钢铁生产,也就是说这些储备也就是够一年多点时间的。所以苏联的铁矿就非常有必要了,而苏联的钢铁生产能力也很强大,铁矿产能更强,一直都是他们的重要出口产品,只是针对的是德国不是塞北,现在塞北希望他们来填补澳洲的空缺。

    人力、资源上都需要苏联,可是在技术上对苏联的要求却不高。

    苏联的坦克还是赵书礼临时想起来苏联的T34很有名,最后加上去的。

    经过谈判,苏联人对派出飞行员没意见,对医护人员有点抵触,他们似乎不在意中国人多死点,但是在塞北方的坚持下,他们也答应派遣三百名医护人员,这远远达不到赵书礼的要求,赵书礼希望他们派遣三千名,甚至表示愿意支付薪水。对于T34坦克,苏联人最后答应了,给与塞北生产许可,但是要求塞北用燕Ⅱ式飞机技术,加上一款双缸星型发动机技术来交换。苏联人的胃口真大,这交换不对等,但是鉴于人家派出了飞行员和医护,塞北方没理由拒绝。

    协议就这样达成了。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六十八节 苦战

    苏联人没耍什么心眼,派来的飞行员和医护都是专业的,因为他们是真心希望塞北军能多杀几个鬼子的。T34坦克的技术文件也交到了塞北军手里,并且地道的派出了工程师来指导生产,预计1940年下半年就能投入战争了。

    但是战事的发展却越来越不顺利了。

    徐州会战虽然打了一个漂亮的台儿庄大捷,兵力上也占优势,但是武器装备,尤其是军人素养的差距还是让国军很快就处于了劣势,调动上的各种迟滞,让徐州很快要被日军包围起来了。在数十万国军有被包围全歼的风险的情况下,蒋价石接受了李宗仁的撤退建议。李宗仁还是失守了徐州,而且有些虎头蛇尾,打了个漂亮的开头,就不得不匆匆离场,好在这次撤退比南京可强多了,几十万大军成功撤退,上演了漂亮的撤退战术。但是在他们为了掩护他们撤退,蒋价石一声令下黄河花园口被炸,千里黄泛区形成,数十万老百姓死亡,换来的是几十万日军放弃了追击。

    此时山西会战也如期打响了,日军没有选择从娘子关进攻,而是从北方的平型关进攻,跟娘子关相比这里的地形其实并不利,因为从这里进攻,意味着日军需要进行更长距离的攻击才能打到太原同时还面临着北方塞北军的威胁。但是正是因为这样,阎锡山对这里的防御也很松懈,负责这里防御的是杨爱媛。之所以把杨爱媛放在这里,恐怕一开始阎锡山就不认为日军会从这里突破,才让自己人躲在安全的地方。可日军偏偏就从这里进攻了,阎锡山的老师板垣征四郎率领八万多日军。从这里攻入,占领这里后,很快做出一副向北防御向南进攻的架势。做好了对塞北军队的防御工事后,板垣大军继续向太原北方另一个门户雁门关进发,失去了平型关后,如果在丢失雁门关,太原以北将无险可守。

    阎锡山认真了起来,他是战区司令。指挥权名义上是卫立煌的,可实际上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权力。认真起来的阎锡山,调集了自己的另一个主力,王靖国的十三集团军北上雁门关。

    一场大战难以避免。

    就当王靖国和杨爱媛的大军集结在雁门关等待日军的时候。板垣却虚晃一枪,突然从石家庄进攻娘子关了。娘子关现在就只有宋哲元的八万军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损失三万余人,娘子关失守。阎锡山大惊。同时对宋哲元很不满,在军事会议上要求惩治宋哲元,宋哲元表示愿意接受惩处。但卫立煌毕竟是个好人,他表示宋哲元抵抗是认真地。只不过敌强我弱胜败乃兵家常事。最后记大过一次,允许其戴罪立功。撤掉集团军司令允许其暂代指挥。

    而此时赵书礼发现,宋哲元的失败原因。很大程度上因为日军此时调集了大量先进的飞机,牢牢掌控了制空权,并且火炮也占优。而陷入南方李宗仁等的作战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赵书礼跟蒋价石通了个电话后,在蒋价石颇为兴奋的语气中,答应援助中央军三百架战斗机,并且成本价出售五百家轰炸机。

    而针对山西问题,赵书礼立刻电令傅作义,要他尽力支援晋南,跟晋军一道务必消灭插入山西中部的板垣师团。傅作义当即命令孙楚李生达两军,刚刚经过扩编到的二十万人南下,猛攻雁门关平型关日军。同时让李三江部做出南下张家口进入河北的姿态,给日军一种切断他们山西军队退路的假象。果然板垣师团从平型关原路返回了,开始全力从娘子关突破,虽然有塞北军的威胁,显然也是因为此时日军留在雁北没什么用处,才撤退的。

    平型关失而复得,阎锡山自然不敢大意,于是他手里的两只集团军,杨爱媛部和王靖国部继续留守雁北,而把防御太原的任务交给了宋哲元和卫立煌,同时允许了孙楚、李生达两军南下进入太原。他打的好算盘,诚然雁北地区遭遇了一次日军偷袭后,这里没人敢大意,留守军队是必然的,可是塞北军也可以协防这里啊,他留下自己的部队在这里,显然有两方面的利益,第一这里显然再次遭遇日军打击的可能性要小很多了,他的部队在这里受损失小,第二把守住这里,雁北的塞北军能否进出晋南还是他说了算。

    突破了雁门关后,日军一方面加强了居庸关防御,抵挡塞北军南下,一方面大力调集部队突入山西。最后板垣军增加到了十五万人,看来日本人对太原是志在必得。

    而在其他地区日军也没放松攻势,武汉大会战已经拉开了帷幕。日本海军已经控制了武汉水面,国府江防部队全军覆没,所有舰只只能沉江。陆上部队,日军放弃沿着平汉铁路南下的战略,绕过黄泛区,从南京、徐州、杭州水陆并进,沿着长江往武汉进发。

    同时在东北他们也加强了军力。

    冬季的失败让日军十分气愤,这世界上要说最输不起的军队,非日本军队莫属了。

    他们纠结了四十万军队在大连,显然试图反攻东北。

    显然看阵势,今年日军的攻击更强大了,放在去年他们可没有能力同时在三个方向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原因很简单,经过动员后,他们的可战兵力达到了一百万人。现在华北部署了三十万,华中部署了三十万,而东北则部署了四十万,显然他们在1940年要把作战重心放在东北了。日本终于显示出他一个世界前十的工业强国的实力,把明治维新以来积聚的力量要来一个彻底的释放了。

    塞北军要迎来恶仗了,当然顺带着东北军。

    利好是,塞北军也武装了一百万人,现在山西有三十万塞北军,张家口十五万,而在东北地区就集中了五十万人,真正留守的只有五万人的城防部队。东北军也有四十多万人,尽管历经消耗,但是东北军的扩张能力实在是太强了,重新夺回东北后,东北老百姓的参军热情十分高涨。当然他们也希望能参加塞北军,在现在的东北老百姓眼里,塞北东北一体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了,他们真心的见识过了塞北军对东北的无私保卫后,对塞北是很有好感的,可惜的是塞北军不接受他们入伍,因为塞北军的制度是不允许战场上出现未经训练的士兵的。当然这些百姓如果愿意去塞北的新兵营接受几个月的训练,塞北军还是欢迎的,可是他们没那个耐心,经过日军近一年的占领,他们窝了一肚子火,迫不及待的想要拿起枪跟鬼子玩命呢。

    1940年4月中旬,东北军和塞北军合攻沈阳还没拿下,日军已经开始了大反扑。

    一场围绕沈阳,牵动整个东北,规模空前的大会战开始了,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其中正规军队就达到了一百二三十万之多,并且三方中,塞北军强硬惯了,东北军有包围乡土的心情,日军则报着雪耻报仇的情绪,没一方是肯轻易退让的主儿。很显然这绝不是一次南京保卫战,或者徐州会战,绝对不可能虎头蛇尾,几方势力一定会拼出一个你死我活,甚至有可能这就是中日间的第一次决定性的决战。一时间全世界的眼光都开始往这里聚焦,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甚至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次战役要开打了。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六十九节 沈阳会战(1)

    所谓会战,并一定是单纯意义上敌对双方对某个地方的争夺,而是围绕这个地方,并且牵动许许多多地方的一场全面的战役。徐州会战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徐州会战期间,不仅仅是李宗仁所在的第三战区,山东战区的部队,华北的部队,河南的部队,全都卷了进来。双方围绕徐州这个核心,支援与反支援,阻击与反阻击的大范围战斗持续到整个会战结束。

    现在沈阳也面临着这个情况,起因是塞北军和东北军对沈阳地区的总攻,而日军显然不想失去在东北的最后一个大城市,从而形成在中国一个局部战场全面失败的局面,他们则要拼命增援,而中国军队又要阻击这种增援,因此此次会战,不仅牵扯到对沈阳的进攻,而且要进行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阻击战,打援战,牵扯的地区不仅仅局限在沈阳周边,从朝鲜边境一直延伸到哈大铁路线这个广泛的地域都是战场。

    战前日军部署,东北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任总指挥,这家伙本来是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淞沪会战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可是在南京时却久攻不下,损失惨重,结果被日军撤换。这次东北紧张他又出山了,看来这丫在成立不久的日军大本营中的能量相当不小。

    松井石根带领四十万大军集结大连,另外还有十几万预备队分别在朝鲜边境一线待命,准备随时增援,也有从其他方面攻击牵制中国军队的计划。

    4月15日。中国军队对沈阳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攻击,飞机密集轰炸。大炮也在炮击沈阳外围防御阵地,而坦克部队已经开动,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同时发动了攻击,给日军留下了南方,希望他们南下去跟他们的救援部队汇合去。

    可日军显然存着死守的打算,尽管他们已经是疲兵,在沈阳城中只有不到四万余日军。长期的包围让日军的武器弹药甚至粮食都短缺,他们甚至没有能力跟进攻军队打一场像样的炮战,粮食问题还比较好解决,发挥他们抢劫的优势就行了。当然是大量平民的口粮被抢,最后不得不冒险逃出城去,日军乐的他们此时离开。第一他们可以派间谍混入难民中。第二这些离开后可以省出更多的口粮,第三这些人留在城里他们也不放心。因此此时沈阳几乎是座空城了,这也让进攻方敢于大胆的轰炸和炮击。

    沈阳上空,黑压压一片塞北空军,投弹后嚣张的盘旋一圈拉着呼啸的声音在日军阵地上空来回扫射。远处炮兵阵地上炮击已经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日军的大炮已经哑火了,不清楚是因为弹药不足还是因为大炮被毁的缘故。日军的视野内。他们恨得咬牙切齿的坦克集群又出现了,尽管还很远可是他们仿佛已经听到那隆隆的声音,那种声音是那么的无情,除了带走他们的生命外,不会有任何的回应。

    突然日军阵地上欢呼了,甚至有日军不顾对方的火力压制跳了起来,从南方此时飞来了一大群集群,是他们的飞机。被中国军队压着打了这么些日子的日军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己方的增援部队。他们的上级没有骗他们,他们国家已经做好了援救他们的准备。他们没有被放弃。

    高凤举在望远镜中看到日军集群,他没太在意。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多了一批来送死的炮灰而已,在东北战场上,塞北空军的塞Ⅱ式战斗机就是上帝,凡是敢于在空中挑衅他们的东西从来都只有被打下来的份儿。

    可是这次高凤举大跌眼镜了,当日军空军出现在视野中时,数十架护航轰炸机的塞北战斗机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空战打了,他们的机枪只能去扫射日军的地面阵地,这实在是太不过瘾了,他们已经习惯享受在日军老旧的双翼分级周围盘旋,一架架把这些飞机送到地面的感觉。

    只见迎了上去的塞北空军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日军的飞机数量更多足足有一百多架,而且全都是战斗机,显然是为了争夺制空权而来的,并且这些飞机再也不是双翼的了,清一色的单翼全金属结构,造型流线型很漂亮。看他们整齐的编队,飞行员也全都是老手。

    双方在将近一公里的时候就开始相互设计,可知道交错而过时,才终于有飞机被打落。高凤举在望远镜中看的大惊失色,他看到双方一接触的时候,日军并不是以全部飞机来迎击,而是飞出了同样的三十架前出一对一的拦截住中国飞机,而大部队却拉高直奔沈阳。这是一种信心的表现,日军有自信一对一战胜塞北空军。而且一接战就有成果,打下了两架塞北飞机,而他们自己无一损伤。高凤举看到这情况有点纳闷,这情况从没有出现,或者说对象应该掉个个儿,是塞北军打下日军的飞机,而不是被人家干掉。

    “这些空军飞行员太不像样子了,才几天没打就生疏了,鬼知道朱斌侯是怎么训练他们的。”

    高凤举嘀咕道。

    “老高有些不对头啊,这些日机有古怪啊。不像是以前遇到的日本飞机。”

    “嗯,我看到了是单翼的,难道是97式。日本人下本钱了,终于肯在东北投放他们的先进飞机了吗。”

    高凤举显然低估了日军的技术,他们这个民族善于仿制然后做到精益求精。虽然不善于发明,却总能在别人创造的基础上,钻研到极致。这飞机确实不是97式。

    “恐怕不是这样啊,就算是97式,可是这战术不太对啊。他们似乎根本就是冲着我们的轰炸机,奔着制空权来的。不好!”

    陈驰突然大叫一声,之间突然间连续五六架飞机掉落,看涂装竟然全都是喷着青天白日标志的中国飞机。

    随着日军战斗机飞到沈阳,收到通知的轰炸机早已经离开了。日军战斗机盘旋一圈后开始折回,他们赶到了正在进行空战的区域,此时中国飞机已经剩下不到十架了,而他们的飞机则无一损伤,这么大群的日机到来,塞北军的战斗机识相的离开战场,可没想到对方紧紧的咬住他们,在速度上竟然要高塞Ⅱ式飞机一筹。还不止如此,只见塞北战斗机不管是俯冲还是拉高,都无法摆脱日军飞机,这日军飞机竟然是在各个技术参数上都领先了。

    这是什么飞机?

    高凤举和陈驰同时疑问。

    同时那些飞行员更加疑问,什么时候日军战机这么犀利了,他们可是完全没有什么准备的,生产塞Ⅱ式飞机的小鸟公司不是牛皮吹的山响吗,说塞Ⅱ式飞机的中低空战斗性能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根本不会遇到对手,尤其是日军根本不可能有匹敌塞Ⅱ式的机型。

    十架飞机在日军围猎式的捕杀下一个不剩的全都被击落,好在现在地面战场是中国军队在控制,大部分人跳伞后都有望逃生。而他们三十架飞机的战果仅仅是一架敌机,还是情急间撞下来的。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七十节 沈阳会战(2)

    沈阳上空发生的第一次空战,在中日间都造成了空前的反响。

    塞北因为30比1的战绩被惊呆了,他们从没有想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