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汉末-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攻下宛城,自己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是一场赌博。

刘修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此时刘修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庞统的身上了。

庞统领会了刘修的想法,便笑道:“我主与玄德公本来就是守望相助,结成盟友,既然玄德公如此仁义,愿意相助我主取宛城,我主自然不能寒了玄德公的心。”

听到庞统如此说,诸葛亮知道此行的目的便是达成了。

“不知道,玄德公打算派何人前来助战?”刘修问道,刘修当然希望刘备派来的人是关张赵其中的一位,这些人具有万夫不当之勇,自然胜算也会更大一些。

“糜子仲与徐元直。”诸葛亮淡淡道。

诸葛亮的声音不大,但是宛若惊雷般震惊了刘修,因为他听到一个可以说根本不应该听到的名字,确切来说此人现在本就不应该在刘备帐下,而是应该在曹营才是。

“徐元直?可是徐庶徐元直?”刘备难以置信,重复问道。

对于刘修的反应,不但诸葛亮比较惊讶,就连庞统也诧异,徐元直一直跟随刘备,荆州士林之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被刘备请出山,很大程度上还是徐元直三番五次的给刘备推荐,这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根本就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刘修的反应有些反常。

不过刘修的失态也算是正常,对于徐元直,刘修再熟悉不过,虽然他的才华在三国演义中一闪而逝,但是并不影响此人的名气。

在刘修的记忆中,徐元直名叫徐庶,字元直,出生寒门,幼年爱击剑,行侠仗义,常以仁侠自居,后来弃武从文,学有所成,避祸荆州,与诸葛亮等人交好,后来来到新野投奔了刘备,成为了刘备的军师,刘修记得最清楚的便是徐庶帮助刘备破掉曹仁的八门金锁阵,从而大败曹军,此人具有王佐之才,这是刘修对徐庶的认识。

后来曹操让程昱伪造其母亲的手书,把徐庶骗到了许都,从此徐庶成了曹操帐下的谋士,不过一生都为于曹操献出一计一策,以至于后世有句话来形容“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的忠直坦诚、孝敬亲尊的品格深的刘修的佩服与推崇。

可是刘修怎么也不可能想到徐庶此时竟然还在刘备帐下,想到这里刘修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刘备的实力了。

第九十四章背水一战

“呵呵,自然是徐庶徐元直。”诸葛亮淡笑道。

刘修看向庞统,庞统也是点点头,表示诸葛亮说的没错。

不应该啊,刘修都快要疯了,难道是历史出现了偏差吗,还是三国演义中记载是错误的,突然刘修的眼睛一亮,明白了些什么,自己自从来到汉末之后,就一直以三国演义作为参考,要知道三国演义只不过是一部小说,其中很多故事都是作者自己编造的,可信度不高。

也许三国演义对徐庶的记载是错误的,或许徐庶此时还没有收到曹操伪造的手书,又或者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徐庶被骗到许都的事情,就像空城计是假的一样,只不过可能徐庶死的早,所以后面才会销声匿迹。

不管哪一种可能,至少现在徐庶还活生生的在刘备处。

“既然如此,那为何上次在新野没有看到元直呢,对于元直的大名修早有耳闻,时常期待与其能够见一面,可惜一直都没有机会。”刘修问道,他希望从诸葛亮的口中得到答案。

诸葛亮心中却是冷笑,如今徐庶已经在自己的主公帐下效力,你问的这么直白,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你的意图,不过诸葛亮对于徐庶的为人还是了解的,此人忠孝仁义,自然不可能被你挖走。

“那是因为元直当时与子龙将军镇守樊城,故而没有能够赶回来与刘太守见面。”诸葛亮说道。

庞统感觉到刘修殷切的话语,心中苦笑,他和诸葛亮想的差不多一样,知道徐元直的为人,此人认定的人和事,都是很难改变的。

刘修自然不知道自己亲不自禁流露的真情,被诸葛亮和庞统误会,不过刘修即便知道也不在乎,他还真是有想要将徐庶招致麾下的意愿,而其中的关键就在徐母的身上。

“哈哈,既然是徐元直与糜子仲相助,那胜算就更大了。”刘修哈哈大笑道。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亮即可启程返回新野,调集樊城守军,由徐庶与糜竺领兵前来,助刘太守早日收复宛城。”诸葛亮起身作揖道。

“这么快,孔明先生何不在此歇息一晚,明日再返回新野也不迟。”刘修出声挽留道。

“是啊,我与孔明很久没见,正可以促膝长谈一番。”庞统也是道。

诸葛亮心里苦笑,你们倒是不急,感情夏侯惇与曹仁围攻的不是你们,诸葛亮虽然这样想,但是嘴上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只得道:“新野公务繁忙,恕在下不能久留,待曹军退去,亮必定登门恭贺,到时候与士元畅谈也不迟。”

“恩,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请孔明先生回去替我向叔父问好。”刘修表现出一副十分不舍的样子。

庞统都忍不住白了刘修一眼。

目送着诸葛亮离开,刘修的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主公,为何发笑?”庞统问道。

“你猜?”刘修狡黠道。

庞统满脑黑线,自家主公有什么就是太顽皮了,军国大事岂能儿戏,忍不住道:“猜不到,请主公明示。”

“你为什么刚才答应孔明的建议,要知道宛城可不是什么小城,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刘修给庞统解惑,而是问了他另一个问题。

庞统笑道:“这不正是主公想要的结果吗。”

“是,但不是现在。”刘修翻白眼道。

“不,正是现在。”庞统目光深邃,遥望北方。

“这是何意?”

“主公,敢问现在我军粮草还剩多少?能够支撑多久?”庞统没有正面回答刘修,而是问了一个看起来好无联系的问题。

“季常来报,我军粮草还能支持十来天,你问这个干吗?”

“呵呵,那十来天之后呢,我军吃什么喝什么?”庞统面露忧色问道。

刘修的眉头一皱,是啊,自己只知道将所有的事情交给马良和庞统,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的粮草快要见底了,而且襄阳方面找了各种理由推脱,拖着不给自己供应粮草,很明显,是不打算给了,所以只能自己想办法,可是自己初来南阳,仅凭数县是根本不可能筹集到足够的粮草的,如果加税,威望不够,必然会引起民变。

那么粮草从哪里来,只能去抢,抢谁,只能是曹操了。

宛城正是曹操在南阳囤积粮草的地方,此时刘修终于明白了庞统的意图了,诸葛亮的计策与庞统的想法不谋而合,只不过双方的意图不一样而已,诸葛亮的最终目的是为新野解围,而庞统的目标是宛城的粮草。

诸葛亮与庞统都是老奸巨猾,而且都能够准确的命中自己的要害,这实在是太了不起了,刘修忍不住腹诽道。

“看来攻打宛城势在必行了。”刘修长舒一口气道。

“即便孔明不来献策,我也打算过几日向主公提出攻打宛城的建议,因为我们除了这条路已经没有退路了,而孔明给主公提出计策,我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这样反而增加了我们的胜算,不得不说孔明在利用我们,我们也在利用他们而已。”

“既然士元早有了心思,可有什么计策吗?”

“呵呵,已经有一个雏形,还需要与主公商议完善,等到元直一到,我们便可实施计划。”庞统道。

“城外乐进大军怎么办?”

“保持平衡,加强城防,与其对峙,不可主动攻击,对于乐进,我们无论是输是赢,都没有好处。”

“恩。”刘修点了点头。

“好,走,我们一边去吃饭,一边来商讨部署下一步。”刘修说道。

两天之后,正在巡视安众城防的黄忠受到了刘修的调令,让其放弃防守安众,率军尽快的北上,与文聘汇合,而后等候命令,魏延也是得到刘修的手令,让其赶往文聘处,至此,刘修的所有人马都集中在了涅水附近,这次刘修准备玩一票大的,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因为他没得选择。

诸葛亮回到新野之后,将商谈的结果汇报与刘备,虽然让刘备借兵,其极不情愿,但是此时刘备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下了道命令,以糜竺为主将,徐庶为别部司马,率领防守樊城的三千兵马,前往涅阳,听后刘修的命令。

第九十五章问计徐庶

刘修和庞统驾着小船出了涅阳西门,来到了河对岸的营寨中,下午文聘与高仪率领五百士卒进入了涅阳城,接替刘修与庞统,防守城池,对于文聘,刘修还是十分放心的,此人行事谨慎,善于防守。

两天后晚上,魏延带领的狼牙营悄悄的离开了涅阳,沿着涅水,向北而去,每个士兵都只带了三天的口粮。

第二天,一大早,一支三千人的大军出现在了营寨中,此军正是刘备派来协助刘修的。

刘修率领庞统等人亲自出来迎接。

营寨外,刘修远远的看到一行人向营寨走来,为首之人身穿铠甲,八字胡须,身体略显的臃肿,刘修很难相信这样一个人竟然能够带兵打仗,另外一个人就有些显眼了,脸长的地阔方圆,浓眉大眼,身穿青色斜襟长袍,腰挂一支长剑,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

“见过刘太守。”身穿铠甲的中年人与青袍中年人一起向刘备作揖拜道。

“呵呵,二位辛苦,先行里面请。”刘修作揖道。

“呵呵,元直兄,别来无恙啊。”庞统对着穿着青色长袍的中年人作揖道。

“呵呵,士元兄,多年不见,依然神采奕奕啊。”被称为元直的中年人也是笑着对庞统作揖道。

刘修听到庞统对青袍中年人的称呼,立刻仔细打量了一下,心道此人便是徐元直吗,长的果然是一百人才。

既然青袍中年人是徐元直,那么另外一个肯定是糜竺了。

对于糜竺,刘修也是有一定的了解,此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死后,与其弟麋芳一起投奔了刘备,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散尽家财让刘备东山再起,重新振作,尽管刘备依然四处奔波,但是糜竺从来都没有舍弃过他,一直到刘备如蜀。

如果要问除了张飞和关羽,刘备最信任的人是谁,并非诸葛亮,而是糜竺糜子仲。

进了营帐,早已经备下酒菜,几人分别落座。

“子仲,元直,二位此次前来的目的,想必孔明先生已经与你们说清楚了吧。”刘修笑问道。

糜竺淡笑道:“军师已经说过了,一切听从刘太守调遣。”

刘修点了点头,看来糜竺也是聪明人,难怪能够一眼看中刘备,鼎力相助,这也能看出糜竺是一个聪明且有眼光之人。

“不知道刘太守有什么计划?”徐庶问道。

刘修看了一眼庞统,庞统会意笑道:“呵呵,没有计划,直接开着大军到宛城下,然后再伺机攻城。”

徐庶的眉头一皱,说道:“这……,是不是太草率了。”

“元直,有什么计策吗?”刘修问道。

“不瞒刘太守与士元,对于攻打宛城,庶并不看好,宛城太远,长途奔袭,士卒劳累,对方有五千士卒把守宛城,以逸待劳,我们根本讨不到便宜,何况涅阳城外有乐进驻扎的五千大军,想要攻打宛城,我们肯定要直面乐进大军。”徐庶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的说道。

“那我们就不能绕过去乐进,直插宛城城下吗?”庞统笑眯眯道。

看到庞统这幅样子,徐庶心里苦笑,自己与庞统相识多年,岂能不知到对方的笑意,虽然看起来是问自己,其实是考自己,恐怕对方心里早就有计策了。

徐庶心里最佩服的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便是庞统。

“呵呵,士元,你就莫要考校我了,你就直接说出你的计划吧。”徐庶摇头笑道。

糜竺却说道:“直插宛城可以,但是到时候乐进回援的话,我们就要腹背受到,必然大败,所以我以为想要攻打宛城需要从长计议,必须先打败乐进才行。”

“呵呵,子仲说的没错,元直是否也这样认为呢?”庞统问道。

徐庶苦笑一声,然后肃穆道:“既然士元一再追问,在下也就不矜持了,说说在下的看法,在我看来,攻打宛城要么胜,要么败,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时间。”

听到徐庶的话,刘修为之一振,重新打量了一番徐庶,此人竟然能够准确的看出问题所在,实非常人啊,不愧是能文能武,破掉曹仁八门金锁阵的人。

“哦?元直继续。”庞统却是很淡定,仿佛徐庶的话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徐庶站起来拜首道:“在下所言如有不当,还请太守与元直见谅。”

“但说无妨。”刘修抬了抬手道,他也很想看看徐庶究竟有多大才能。

“在庶看,攻打宛城,实乃太守逼不得已,换句话说刘太守已经无路可退了,刘荆州病重,以蔡德珪与蒯异度为首的群臣已经辅佐二公子处理政事,蒯异度掌握荆州的粮草调度,他必然会断掉太守大人与我主的粮草,而刘太守刚到南阳,根基未稳,粮草必然短缺,想要获取粮草,刘太守只有剩下攻打宛城一条路了,因为宛城是曹军的屯粮之地。”

刘修大为震惊,这就是徐庶吗,竟然可以一语道破自己的意图,幸好对方现在不是自己的敌人,否则就太可怕了,想到这里刘修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既然徐庶都知道,想来诸葛亮也早就料到了,不然也不可能建议自己攻打宛城,而且仿佛早就预料到自己肯定会接受他的建议,原来他们都知道自己必须攻打宛城才有出路。

而诸葛亮说服刘备之所以给自己借兵,想来也不是因为仁义或者口中所说的双方是同盟关系,互相守望,就是互相利用关系,而是他必须要促成自己尽快的攻打宛城,从而转移夏侯惇等人的注意力,缓解新野的压力,到时候不论自己成败,对于他们来说,至少可以暂时缓解新野的危急,然后得到喘息机会,再图谋其它。

到时候只要夏侯惇和曹仁将矛头对准自己,那刘备就可以跳出战场,万一情形不对,他们也可以向南撤退,而自己就只能面对夏侯惇大军的蹂躏了。

好一招妙棋,围魏救赵,金蝉脱壳,这一刻刘修突然想到了很多,越想越觉得诸葛亮可怕,若非自己还有底牌,恐怕还真着了诸葛亮的道了。

不过可悲的是,明知道对方算计自己,自己反而无能为力,必须按照这条道路去走。

第九十六章疑兵之计

庞统依然一副淡若清风的样子,仿佛徐庶能够说出这些话他也不觉奇怪,反观糜竺与黄忠等人与刘修的表情差不多一样。

“所谓兵贵神速,尤其是在兵力不对称的情况下,若想要赢,就必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夏侯惇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以雷霆手段拿下宛城,如此方可掌握战局,如果一战不下,陷入僵持,则与太守不利也。”

徐庶继续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见解。

“元直有何高见?”

“庶以为,当下首先攻破乐进大军,以解决后顾之忧,而后收编降军,以此为基础,诈开城门,如此方为取胜之道。”徐庶笑眯眯的说完之后,坐下喝了杯酒。

“哈哈,元直说的没错,不过元直有没有想过,万一攻不下乐进营寨,又当如何,再或者攻破了营寨,而让乐进逃走,进入宛城,到时候宛城有所防备,又当如何?”庞统问道

“这……”徐庶无言以对,因为他知道庞统的假设是存在的,所以此计的风险很大,不过在徐庶看来,自己这个计策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

徐庶的策略与刘修以及庞统所想的策略是一样的,都倾向于快速拿下宛城,从而掌握主动权,不过计策却不同,倒并不是说徐庶的计策不好,而是刘修有更好的计策。

“刘备有诸葛亮与徐庶,将来必定是一大隐患啊。”刘修心里感慨,本来有一个诸葛亮就难对付了,再加上一个徐庶,刘修不敢想象,此时刘修十分的希望曹操尽快把徐庶弄走吧,因为将来与自己争夺荆州的最大敌人就是刘备了。

“士元有何计策呢?”徐庶问道。

庞统笑了笑道:“疑兵之计!”

“疑兵之计?”包括徐庶、糜竺在内不约而同的说出这四个字,脸上都有一种诧异的表情,他们总共就四千多人,如何使用这疑兵之计,要知道宛城常驻守军就有五千人,再怎么疑兵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如果对方死守城门,任凭计谋百出,也无能为力。

“没错,元直不必问,到时候自然会知晓。”庞统与刘修相视一笑,目露狡黠的神色。

“哈哈,我倒要看看士元和刘太守有什么精彩的计谋,我与子仲以及三千将士任凭调遣。”徐庶抱拳道。

傍晚时分,涅阳,曹营中。

乐进端坐在打仗中,不知道在思考什么,经过前两次攻城之后,自己也受伤了,故而这几天没有急于发动攻城,而是选择了修养。

同时他也在观察刘修的情况以及夏侯惇在育阳的战况,如果夏侯惇在育阳胜了,自己就不必急于进攻,只要维持住现在的局势,等到夏侯惇攻破刘备之后,再西进攻击刘修也不迟。

然而早上局斥候来报,涅阳对岸突然出现了数千的人马,加起来足足有四千人,这让乐进神色一紧,莫非是襄阳的援军赶来了,乐进心里猜测。

摸不清对方的目的,乐进更加的不敢贸然出击了,换句话说自己已经不占人数优势了,如果硬碰硬,自己不见得能够讨得便宜。

姑且再观察观察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将火急火燎的一掀帐帘闯了进来。

乐进的思绪被打断,看到小将焦急的表情,一股不安涌上心头,立刻坐直身体,说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启禀将军,南阳太守刘修亲自率领数千大军向我营寨而来。”小将单膝跪地,大声道。

“什么?”乐进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而后大声道:“那我大刀来,整备人马,列阵迎敌。”

乐进反应十分的迅速,立刻做了部署,曹兵的纪律性很高,很快所有的人马在营寨内都是集结起来,等待刘修大军的到来。

刘修远远的望着曹营,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乐进当先站在营寨门口,十分的谨慎。

在刘修的两侧分别是庞统、黄忠、徐庶、糜竺。

刘修大军走到距离曹营百步远地方停了下来,而后刘修看了黄忠一眼,黄忠会意,立刻一夹马肚,单骑向着曹营驶来。

“我乃黄忠,乐进小儿可敢出来一战。”黄忠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然而气势依然壮如山,声音浑厚,来到曹营外就是大声喝道。

乐进眉头一皱,他粗略的看了一眼对方的人马,足足有四五千人,就算出战也不见得能赢,何况还不知道对方耍什么阴谋诡计,万一出战中计了就麻烦了。

乐进是个谨慎的人,所以即便黄忠来约战,在没有弄清楚对方的意图的时候,他决定不轻易出战,何况现在天色已晚,万一对方有诈,贸然出击很有可能中计。

“乐进小儿,莫做缩头乌龟,尽快出来受死吧。”黄忠骑着马来回的在曹营外踱步,眼中尽是轻蔑嘲讽之色。

乐进心里一肚子憋屈,被一个六十岁的老头挑衅,但凡是有点血性的汉子都无法忍受,好几次乐进有种出去将黄忠砍翻在地的冲动,不过都在最后时刻,他忍住了。

“将军,让我出去斩了这灰毛老匹夫吧。”乐进身边的一个小将实在受不了了,气血上涌,抱拳道。

“将军,让我去吧,我愿将老匹夫的首级献于将军。”另外一个小将也是说道。

“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出战,敌人意图不明,暂时守住营寨,若敌人攻营,绝对不可放对方一兵一卒进来。”乐进一抬手制止了手下的冲动。

刘修看乐进并不上道,心里也是对其十分的佩服,能够被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的人,果真不凡,其心性坚定,不是常人能够相比的。

黄忠挑衅了半天,发现对方无动于衷,根本就无视了自己,心里也是火了。

去你奶奶的熊,黄忠大怒,从马背上摘下弓箭,拉弓如满月,瞄准乐进射了出去,箭矢带着尖锐的破空声,丝毫不偏的奔向了乐进的面门。

就在黄忠搭弓上箭的那一刻,乐进的心里就是一紧,箭矢的破空之音,仿佛是死神的尖叫一般,让周围的温度都是凝固,乐进的脸色一变,汗毛倒竖,他已经预感到此箭的威力。

说时迟那时快,来不及做过多的反应,乐进的脑袋微微一侧,箭矢贴着乐进的面颊飞过。

“啊”

一声惨叫声传来,箭矢飞过去恰好射中了乐进身后的一名小兵的肩膀,直接将小兵的肩膀射穿,足见此箭的力道。

乐进吓的脖子一缩,这要是自己被射中,小命今天就交待在这里了。

此时乐进心有余悸的看向黄忠,更加的重视起了对方,如此年纪还能够拉开数百斤的角弓,真是堪比赵之廉颇,同时乐进也庆幸自己没有出战。

第九十七章瞎说实话

黄忠这一箭射的惊才绝艳,就连刘修等人在后面看到也是赞口不绝。

“汉升箭术无双啊。”刘修赞赏道。

庞统点了点头,笑道:“没错,此弓足有五百斤臂力,汉升之勇堪比廉颇,我不如也。”

徐庶的眼中也是充满了佩服的神色,要知道他也是懂的射箭的人,可是即便如此,他认为自己也不可能有如此的臂力和准头。

“呵呵,主公,汉升表演完了,该你上场了。”庞统冲着刘修说道。

刘修点点头,一夹马肚,来到黄忠的身边。

“主公。”

黄忠冲着刘修抱拳道。

“恩,汉升这一箭射的好啊,足以吓破贼胆,不敢出战。”刘修说道。

“多谢主公夸赞。”黄忠抱拳道,心里颇为得意,说起射箭,如果自己说是天下第二,就没敢人在自己面前夸自己是天下第一。

黄忠对于自己的射箭信心十足。

“你且下去吧,这里交给我了。”刘修道。

黄忠一听,立刻担忧道:“主公,不可,距离贼营太近了,万一对方放冷箭……。”

“呵呵,放心吧,不会有事的。”刘修笑道,十分的淡定。

“诺。”黄忠见刘修坚持不要自己保护,便应诺一声,一扯缰绳,调转马头,回去了。

刘修看向曹营,此时乐进的五官清晰可见,他能够感觉到乐进也在紧紧的盯着自己,不过刘修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看清自己,认出自己,让对方知道自己就在你们的营寨外,有本事就出来抓我吧。

刘修的感觉没错,乐进却是认出了刘修,而且心中却是涌起一股冲出去抓住他的冲动,仿佛刘修就是一只肥羊一般。

不过看到刘修满面的笑容,丝毫不因距离敌人这么近而慌张,乐进心下大疑,更加的不敢贸然出去迎敌了。

“乐将军,我乃刘修,你看清楚了,货真价实,如假包换,你的目标不是本太守吗,本太守就在此,还不快快出来抓我。”刘修大声的呼唤道。

乐进的眉头皱的更紧了,对方究竟意欲何为,莫非就是为了引自己出去,还是另有图谋,乐进糊涂了,先是黄忠的一箭下马威,而后是刘修亲自出来引诱自己,究竟唱的是哪出啊。

“刘太守,好胆识,可敢进寨一叙否。”乐进哈哈一笑,大声道。

刘修一阵无语,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把自己当傻子了不成,刘修冷笑道:“乐将军真会开玩笑,本太守手无缚鸡之力,怎敢入尔等财狼之穴呢,不如你出来,咱们两个单挑,怎么样?”

“呵呵,刘太守才是说笑,要攻寨尽管放马过来,莫要在唧唧歪歪,喋喋不休。”乐进自然不会相信刘修的话,当时在攻打涅阳的时候他可是领教过刘修的剑术,虽然跟自己比还有差距,但是如今自己的箭伤在身,实力大不如健康的时候,自然不可能是刘修的对手,对此乐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叫好汉不吃眼前亏。

这乐进还真是谨慎,刘修心道,不过出不出来都无所谓,目的达到就行了。

“哈哈,既然乐将军甘愿作着缩头乌龟,我也不便勉强,不过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你如果不出来迎战我们,我就带领我的士兵攻打宛城去,看你怎么办。”刘修哈哈一笑道,语气看起来像是吓唬对方,又像是开玩笑。

乐进懵了,这思维跳跃的太快了,怎么又扯到攻打宛城上面去了,刘修是疯了,还是故意透露给自己虚假信心,然后让自己上当呢。

说实话乐进从来就没往这方面去想,先不说宛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城中驻守的五千精锐士卒就不是刘修这几千人能够战胜的,何况宛城距离涅阳数百里,以疲惫之师,攻打精锐之师,孰强孰弱,高下立判。

“哈哈,刘太守莫要吓唬我,我乐进熟读兵书,不是三岁小孩,今天任凭你怎么说,恕在下不奉陪了,若要共营寨,尽管放马攻来。”乐进哈哈大笑,仿佛刘修的话很好笑一般,笑完之后乐进突然肃穆道:“弓箭手准备,如果敌人攻打营寨,弓箭伺候。”

“诺。”

乐进说完,退回了军帐,在乐进看来对方无论怎么说,怎么叫嚣,目的无非就是骗自己出寨,十有**有阴谋,自己只要把守好营寨,量他也无能为力。

曹操一场本来十分简单的攻伐刘修的战争,却任谁也没想到演变成这样的局面,乐进领兵攻打刘修,夏侯惇领兵攻打刘备,然而两个战场却又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刘备期待刘修尽快把乐进打败,从而吸引夏侯惇的注意力,而乐进转变了思路,选择了与刘修对峙,然后观望夏侯惇的战况,而刘修却大胆的选择了攻击宛城。

各种心思,各种算计,然而刘修只有一条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路,攻打宛城,他没有退路。

看到乐进竟然直接回到了营帐中,刘修苦笑着摇了摇头,为什么自己说实话却没人信呢。

刘修一扯马缰,掉头回到队伍当中。

“怎么样,主公,乐进有什么反应?”庞统问道。

刘修笑道:“正如士元所料,乐进生性谨慎,疑似我们有诈,死活不出营,看来他也在观望,等待夏侯惇那边的战况。”

“哈哈,有趣,有趣,这盘棋越下越有趣了。”徐庶在听完刘修的话之后,突然明白了什么,忍不住哈哈一笑,说道。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乐进小儿,胆小如鼠,只愿做那缩头乌龟,不出营寨,气煞我也,不如我们直接攻进去,活捉乐进。”黄忠说道。

刘修笑看了一眼黄忠,而后与黄忠等人相视一笑。

“谁说我们是来攻打乐进营寨的。”刘修意味深长的看着黄忠道。

黄忠顿时懵了,挠了挠头说道:“我们现在不是来攻打营寨吗,刚才……。”

“刚才没错,我们是要攻打乐进,可是乐进不接招,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既然他想要带着里面,那我们不用管他了,直接去打宛城怎么样。”刘修说道。

“啊?”黄忠惊讶一声,“主公刚才说攻打宛城难道不是故意说给乐进听的吗,好让乐进有所顾虑,然后出城迎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