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子风流(上山)-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足利义算是豁出去了,反正到了这个地步,回国也没法交代,索性就奋力一搏,况且在他心里,自己所带的武士尽都是倭国精锐,倭人在这方面自视甚高,未必将大明放在眼里。
富足,或许比不过,可是好勇斗狠,足利义却觉得大明不够看。
这是挑衅……
整个奉天殿瞬间炸开了锅,所有人都怒视足利义,有人露出不忿,有人觉得不妥,也有人天旋地转,觉得实在是丢人现眼。
汉王朱高煦今日精神奕奕,想要在这刀剑比试中大放异彩,他特意请了名匠,打制了五十口好刀,正巴望着父皇对他青眼相看,谁知越来越离谱,倭人使节直接挑衅,朱高煦顿时血气上涌,受不住了,他大喝:“好胆,尔是何人,也敢这样和陛下说话!”
足利义反正是豁出去了,压根就不理朱高煦,而是直勾勾的盯着朱棣,道:“陛下不知赌还是不赌,若是不赌,下臣无话可说,若是赌,下臣倒是佩服天子陛下。”
朱高煦怒道:“要赌?好,那就赌。”随即主动请缨:“父皇,倭人无礼太甚,儿臣斗胆,就让儿臣亲自带勇士三十人,取下这些倭人首级,进献父皇。”
太子朱高炽的脸上露出了不可捉摸的表情,一切如他所料,他这个皇弟果然是太急于表现,要亲自登场了,待会儿刀剑无眼……
只是他心里固是露出得逞的窃喜,可是脸上却也是沉痛。
“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朱高煦已经拜倒在地,愤怒到额头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
朱棣看着主动请缨的次子,又看了一眼那带有挑衅意味的足利义,他不由笑了,道:“朕不好赌,也知道你这是故意激将朕,朕可以不遂你的愿,可是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朕倒是很有兴趣和你赌一赌,你方才也说,刀剑无眼,恐有伤亡,朕颇为欣慰,朕的儿子愿意主动请缨,即便是冒着风险也愿意为他的父皇分忧,朕有个好儿子啊。不过……”
……………………………………………………………………………………………………………………………………
第一章送到,求点月票,每次看到光秃秃的月票,老虎码起字来就浑身不得劲,这是病,正在治疗,不过大家为了缓解一下老虎的痛苦,有票的给一张吧。
第一百六十一章:作死
朱棣冷冷一笑,道:“不过朕的儿子虽然勇武,可是朕的事岂容他来代劳?朕幼习弓马,横扫大漠,鞑靼无人敢当,这点区区小事就不劳别人代劳了,朕答应你,与你赌一场,你挑选三十武士,朕亦带二十九近卫,朕倒是想看看,你们倭人自诩的勇武,有几分真假。”
满殿哗然。
一听到朱棣亲自登场,所有人都是呆若木鸡,堂堂天子居然也要身先士卒,这……不是有病吗?
大臣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太子和解缙更是魂不附体,朱高炽连忙拜倒:“父皇,万万不可,父皇乃千金之躯,岂可儿戏……”
那些个翰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也纷纷拜倒在地,齐声道:“陛下若有闪失……”
朱棣眯着眼,只是冷哼。
倒是那些勋贵,虽然心里觉得有些不妥,倒是并不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无论是出关还是靖难,无论是藩王还是天子,朱棣都有一种浓重的冒险主义精神,靖难之时,朱棣经常亲自带着近卫靠近南军大营,观测对方大营动静,甚至有一次直接被南军围住,也正因为张玉及时带兵赶到,这才将朱棣解救出来。
后世史书曾经将这种事旁敲侧击,来体现建文皇帝的仁厚,因为南军出征之时,建文曾经再三嘱咐,不可伤了朱棣的性命。这种事且不说是真是假,因为建文收拾起自己的叔叔来一向狠辣,早在朱棣靖难之前逼死湘王,迫使湘王全家自fen;当时便是许多大臣都觉得过份,可是建文仍然继续削藩,将叔叔们拿办的拿办,废为庶人的废为庶人。以此可见,建文从一开始对自己的叔叔们就没有太多的恻隐之心,对出征将士的所谓嘱咐更像是表面文章。
况且双方厮杀日久,早就杀红了眼睛,这个时候谁会管其他?朱棣只身犯险,一方面是其性子作怪,另一方面也有身先士卒、鼓舞士气的考量。
古往今来,作为主帅者,莫不是奉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永远都是躲在在大后方。可是朱棣就是朱棣,正如现在的朱棣即使作为天子,也要亲自拿自己来赌一赌一样,在大臣眼里,这厮简直就是疯子。可是朱棣有自己的原则和形式标准,恰恰这种人性子刚毅。一旦下定决心。便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样的性格,朱棣后世的子孙之中倒是有个叫朱厚照的家伙继承了,可惜这位小朱皇帝运气不好,出身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朝乃至于整个朝廷和勋贵集团彻底丧失尚武精神,于是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得意洋洋的说一句朕亲自手刃了一个敌人,然后被人一直嘲笑了几百年。
朱棣眯着眼,脸色不动,一双眼眸沉着而冷静。这显然不是他心血来潮,这是因为,这就是朱棣!
他压根就没有去理会那些苦苦相劝的大臣,而是一动不动的盯着足利义:“如何?可以开始吗?朕就怕你们玩不起。”
若说方才的足利义还只是被冷汗浸湿了衣襟,而现在,已是冒汗如雨了,他感觉自己玩脱了,先礼后兵,结果客客气气的恳请,人家不吃这一套,痛斥他一通,让他无地自容。接着又是挑衅,指望着大明天子就范,只要接受了这个赌局,自己就有八成的胜算,把自己的随扈营救出来。结果大明天子要亲自登场,这就已经完全出乎了足利义的预料之外,他当然清楚,一旦人家亲自登场,假若伤了对方,自己断然不要想全身而退,可要是输了,不但失了国格,人照样营救不出,怎么算都是自己吃亏。
足利义连忙拿眼睛去看太子朱高炽,在他看来,这全是朱高炽出的馊主意,指望朱高炽替他解围。
可是朱高炽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却是一副如丧考妣之色,至于心里在想什么,怕也只有天才知道。
朱棣厉声道:“怎么?你不说话?你不敢应战?你不是自称,倭人的武士更加勇武,想和大明一比高下吗?不敢?若是不敢,为何口出狂言?”
足利义差点憋出了内伤,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不过倭人向来狠戾,想到今日吃了大亏,几个随扈瞧这样子也没法活命,思量再三,自己回去也无法交代,索性拼一拼,他抬眸迎向朱棣的目光:“好,陛下既然非要赌,那么下臣奉陪。”
朱棣笑了。
此时殿中有一人站出来,却是成国公朱能,朱能道:“倭人既然要玩一玩,微臣也愿意奉陪,陛下不会嫌微臣年老体衰吧。”
随即丘福、徐辉祖等人纷纷出班:“陛下若是不弃,微臣愿意护驾左右。”
汉王朱高煦瞅见机会,也道:“儿臣愿护驾。”
朱棣大笑道:“好,好得很,大家既然愿意奉陪,那就随驾罢。”
解缙这些人已是彻底傻眼……
……………………………………………………………………………………………………………………………………………………………
郝风楼心急火燎的入了宫,哪里知道来迟了一些,此时由太监领着到了奉天殿外头,正好看到了外头站着的郑和。
郑和迎上来道:“怎的来得这样迟?”
郝风楼苦笑道:“睡过头了。”
郑和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可是这样的理由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郝风楼解释道:“一个多月吃不好睡不好,昨夜赶回家睡得太死,起来的时候昏昏沉沉,这也是没法子的事,里头如何了?什么时候开始比刀剑?”
郑和忧心重重地道:“倭使挑衅,龙颜震怒,陛下和倭使立了赌约,陛下要亲自带人和倭人对阵,哎……”
郝风楼却是忍不住翘起大拇指道:“壮士!”
郑和道:“你快快进去,不要发出动静,站在班尾即好。”
郝风楼点点头,蹑手蹑脚的进去,恰好听到朱棣道:“既如此,那么就开始吧。”朱棣看到了做贼心虚的郝风楼,眼眸眯起来,一语双关的道:“只是对阵的刀剑,朕也不欺尔等,绝不会用耗费无数时日的宝剑利刃,就用匠人批量产出的刀剑即可,谁可借刀剑给朕一用。”
郝风楼晓得这是朝自己喊话了,立即站出来,凛然道:“陛下,微臣打制刀剑百口,已让人送入宫中,陛下若是不弃,不妨一用。”
这家伙脑子少了一根筋,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按理说陛下要试险,阻拦都来不及,居然还跳出来送刀剑,这简直就是疯了。
却有人觉得不妥,站出来道:“陛下,千户郝风楼哪有什么神兵?不妨用金吾卫的刀剑更加稳妥。”
便是汉王朱高燧都觉得这样风险很大,须知对阵不但讲究勇气和实力,刀剑的作用也是极大,在场的许多人可都是真正上过战场的,更是晓得其中的厉害,有一把好刀在手,至少能增加三分以上的胜算。而倭人所使用的倭刀早已闻名中外,确实是犀利无比,以锋利和坚韧著称,朱高燧虽然一直拉拢郝风楼,可是也觉得这个家伙叫人打造出来的刀剑很不靠谱,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谁知朱棣却又笑了,淡淡地道:“郝风楼是吗?你上前说话。”
郝风楼上前,行礼。
朱棣道:“朕听说你近日不务正业,每日都是炼刀?”
郝风楼正色道:“微臣久闻倭刀锋利,不过在微臣看来,倭人能炼出倭刀,咱们大明也照样能炼出神兵,所以微臣斗胆放下本业,招募了一批匠人,总算幸不辱命,炼出了绝世神兵,今日陛下既然要和倭人对阵,微臣手无缚鸡之力,不能随驾左右,绝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怕微臣这微末之力反而拖累了陛下。索性微臣呕心沥血,炼出宝刀百口,愿助陛下一臂之力。”
这番话很是得体,朱棣听得连连点头,道:“好,就用你的刀,去,取刀来。”
殿中的所有人又都是面如土色,堂堂天子,怎么和儿戏一样?亲自要去和倭人对阵不说,居然还要拿来路不明的刀剑去和倭人砍杀。郝风楼这个家伙就只是个锦衣卫千户,算个什么东西,能炼出什么好刀来?但凡神兵,锻炼不易,一个月炼出百口,可见这刀必定不怎么样。
不可能经过千锤百炼,这样的刀也敢拿出来给陛下用,还要拿去和倭刀一试锋芒,这简直就是找死。
郝风楼却是大喜,仿佛自己献了宝一般,一副增光添彩的样子,这种神情看在别人的眼里,很让人忍不住想上去揍他一顿,再吐一口吐沫,大骂一句:“作死!”
……………………………………………………………………………………………………………………………………………………
第二章送到,大家期待吗?那请等等,老虎思考思考,很快会有下一章,最后顺便求点月票。
第一百六十二章:吾皇万岁
宫中专门开辟了一个校场,无数亲军近卫打着旌旗将这里围了个通透,鼓声如雷,马嘶阵阵。
三十个倭人武士,尽是倭使足利义的随员,这些人孔武有力,虽然身材矮小,却一个个面沉如水,脸色冷酷的出现在校场的一端。
所有人的心都冒到了嗓子里,谁都知道,这些倭人是来真的,假若倭人想要‘承让’一二,必定不会挑选最精锐的武士出来,而看这些人的精神气,便晓得足利义力求必胜,已是顾不得其他了。
有人的眼眸眯起来,暗想这倭人实在大胆。
朱棣已是来了,换下了冕服,一身劲装,徐辉祖、朱能、丘福、朱高煦会同二十六个精壮的近卫,此时也是出现。
朱棣并无惧意,恰恰相反,他的脸上反而带着某种跃跃欲试之色,似他这样的人,是不会甘心寂寞的,越是刺激反而让他澎湃起来。
倭人们对视一眼,虽然他们有必胜的信心,不过在来之前,足利义已经告诫,其他人都可以伤,唯独那大明天子却还要手下留情,足利义的战略很简单,让所有武士全部佯攻朱棣,这些明人的武士必定拼死守护在大明皇帝的身边,随即再将他的护卫统统砍翻,这一仗也就胜了。
“可以开始了吗?”朱棣好整以暇,压了压手,鼓声停了下来,他笑吟吟地看向对面的倭人。
倭使足利义站出来,道:“陛下,既然陛下非要赌,那么下臣必须有言在先,刀剑无眼,双方任何人若有死伤。不可秋后算账。”
朱棣抿嘴一笑道:“答应你就是!”
足利义这才朝倭人武士们点点头,倭人武士们纷纷拔刀,铿锵声中,轻薄的倭刀出鞘。
艳阳之下,寒芒闪闪,带有弧度的倭刀刀锋闪烁着诡异的光泽。
此刀一出,无论看得出或看不出门道的人,都不由深吸一口气。
好刀!
刀身轻薄,尤其是刀刃,轻薄如纸。沿着刀锋是一个斜面,向刀身延伸,使得倭刀更加锋利。
从刀面上就可看出是用最好的钢铁铸造,保养也是极好,以至于可以感受到刀面上的油迹。
武士们双手握刀。刀尖前斜,露出狰狞之色。
不少人都为这些武士和手中的长刀所摄。不由倒吸口凉气。
与此同时。太监们送来了一个个长匣子,匣子通体乌黑,精雕细琢。
长匣打开,一柄刀便出现在朱棣的眼前。
长刀光滑如镜,竟可清晰的照到朱棣的五官。朱棣微微愕然,他看得出。这种钢材可谓前所未有,单看刀面的光泽便可知比那倭刀更炫目一些。
他不由侧目看了郝风楼一眼,郝风楼此时也盯着这边,四目相对。郝风楼朝朱棣颌首笑了笑,朱棣亦是哈哈一笑,动手去取出刀来。
这是唐刀的样式,和倭刀所不同的是,倭刀稍稍弯曲,而唐刀如剑,虽是单刃,可是刀身呈笔直,刀身微沉,显得比倭刀厚重一些,刀锋不如倭刀那般几乎半个刀面倾斜的夸张,只占据了三成,如此设计,论起锋利程度,显然略倭刀不如。
刀柄颇长,适合双手紧握,最重要的是,朱棣拿在手上时,立即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这柄刀不轻不重,放在手里举重若轻。这倒也罢了,更重要的是,卧感极好,握在手里,仿佛与整个身体都契合在了一起,这给人一种挥如臂使的感觉。
他当然不知道郝风楼在唐刀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着重的添加了不少人体工程学的理念,人体工程学看上去和刀剑无关,可是在郝风楼看来,里头的学问可就大得多了,人体工程的主旨在于根据人的习惯尽量改良,不但给握刀之人提供了很好的舒适性,同时也便于使用。就如朱棣现在手握着的这柄刀,虽然只是刚刚入手,却给他一种很好的舒适感,给了他足够驾驭此刀的信心。
朱棣忍不住赞道:“好刀!”
这句话,绝对是由衷而发,只是现在,朱棣顾不了琢磨其他,他的目标是对面的倭人武士。
朱能等人也已经握刀于手,和朱棣一样,当刀在手里时,手里的刀给了他们一种熟识感,就仿佛自己手里拿着的乃是自己朝夕相伴了数十年的伙伴。
对面的倭人武士已经发出了低吼,宛如一群野兽,双手握刀,向前慢慢移动。
朱棣的目中仿佛有焰火在跳跃,血液顿时沸腾起来,将刀举起来,宛如一条直线的指向对方。
“杀!”
双方已缠斗在了一起,倭人武士前仆后继的朝朱棣冲杀而去,而近卫们自然舍身护驾,死死挡住,金铁交鸣,无数刀剑相互撞在了一起,其中一个护卫一时疏忽,立时便被迎面而来的倭人武士直接斩断了右臂。
天空挥洒下一片血雨,血雾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让一旁观战之人脸色骤变,他们这才意识到,所谓的对阵根本就不是嬉戏,许多人也是第一次身临其境,感受到这种残酷。
足利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的眼中抹过一丝残忍,起先不免还有一些担心,可是一旦见了血,他残忍的本质便显露出来,什么事都已经抛之脑后。
朱棣大怒,挺身向前,整个人宛如天神下凡,越过了保护他的近卫,在他眼前的是个倭人武士,武士愣了一下,双手握刀,高高举起,发出几声怪异的声音,整个人将全身的劲力贯注于倭刀之上,自上而下,朝朱棣头顶劈来。
纵然之前有过足利义的告诫,可是这些倭人素来桀骜不驯,一旦闻到了血腥,便如饿狼,早已触动了杀机。
朱棣则是面不改色,直接挥刀朝对方的长刀劈砍,欲要将对方的刀荡开,双方都卯足了气力,所挥洒出来的力道何止百斤。
而此时,有人发出了一阵惊呼。
所有人的嗓子都提到了嗓子眼里。
即便是表面上气定神闲的郝风楼,此时也是捏了一把的汗,他心里忍不住痛骂,朱棣你这老不死的东西,这么大的人,还跟小孩子一样冲动,这么多人保护你,你偏要排众而出,你以为你是兰博吗?人家子弹见了兰博会转弯,倭人的刀可是没眼睛的。
锵。
两柄刀狠狠的撞击在了一起。
许多人的眼睛不由自主的闭了上去。
朱棣的刀险些脱手,因为他发现,手中的刀竟然并没有阻住,反而凭借着惯性继续向前横扫。
哧……刀锋入肉,眼前的武士发出不甘的怒吼,整个手臂齐生生的被切断。
“……”
当事人朱棣亦是呆住了,然后,他看到了两截断刀叮当落地,使刀的倭人也如烂泥一般,因为失血过多而一头栽倒在地。
斩断了……居然斩断了……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匪夷所思的呼声。
这怎么可能……倭刀驰名天下,不少勋贵,但凡有收藏刀剑习惯的,往往都会收藏一柄倭刀,大家对倭刀的评价往往是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甚至在沿海有一些零星倭寇,经常手持这种倭刀横行无忌,江南那边有官兵和这些零星的倭寇对战,经常都有关于倭刀直接斩断官兵手中长刀的奏报。
倭人的刀正如大明朝的丝绸、瓷器一般,都是名贵和高端的象征,现在,这驰名天下的倭刀,居然直接在朱棣的刀下应声而断。
郝风楼的眼眸张大,也不由愣了一下。
他突然明白了。
倭刀素以锋利著称,可谓是将锋利发挥到了极致,为了使刀能够做到削铁如泥,倭人的名匠尽量使倭刀轻薄,一柄半丈长的倭刀,重量不过是三四斤而已,正是因为这种变态式的锋利,所以倭刀做到了削铁如泥,锋利无比。可是……可是有得必有失。这样的刀一旦遇到那些一般的刀剑,自然可以做到所向披靡,可是假若遇到了更坚硬的物体呢,就比如郝风楼打造的这种唐刀,因为所用的钢铁是利用了时下最先进的技术而炼化出来的,硬度和韧性比平常的钢铁要高得多,锋利而轻薄的倭刀若是不能削断,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直接断裂。
这颇有一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倭人将锋利追求到了极致,遇到一般的金属就可随意斩断,可是一旦不能斩断,就只能断裂。
“卧槽!”郝风楼忍不住按住了自己疯狂直跳的小心肝,这一下,要发财了!
与此同时,足利义的脸色已如猪肝,他万万想不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倭刀此时此刻竟然不堪一击。
而此时,郝风楼振臂高呼:“陛下所向披靡,万岁!”
他率先喊出万岁,接着有人零星振臂出来:“万岁……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越来越多人高呼,在这种气氛激励之下,所有人融入其中,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直冲云霄!
………………………………………………………………………………………………………………………………
第三章送到,码完字,伸个懒腰,打开网页一看,悲剧,一天只有八张月票。
第一百六十三章:不堪一击
气氛犹如火药桶一般被引燃起来。
朱棣大开大合,趁着倭人瞬间的愣神功夫,又一次横斩,直接将一个倭人拦腰斩断。
血雾如雨花一般喷洒,郝风楼混迹在人群中,如死跑龙套的小兵一样继续振臂高喊助威。
朱能等人士气大振,对手中的长刀信心十足,亦是开始用尽了力道,双手挥刀,全身气力贯注于刀上,左右横劈,况且这刀刀面平直,既可用来劈斩,便是挺刀前刺,亦是顺手,不似倭刀那般,为了追求劈斩的优势,采取了刃面弧度的设计,这种设计利于劈斩,可是几乎没有挺刺破甲的能力。
宝刀在手,朱能狠狠劈向一个倭人,倭人下意识的挺刀来挡。
铛……
轻薄的刃面,立即出现一个豁口。
再斩!
锵……
长刀断为两截。
倭人武士的瞳孔在收缩,手提着只有半截的倭刀,刀在人在,刀亡人亡,他的瞳孔在收缩,眼中掠过不可思议、愤怒、羞耻,随即,又是一刀劈来,这一次,他没有去抵挡,宛如一个被抽空了的活死人,只能束手待毙。
“呃啊……”痛苦的惨叫自喉头发出,整个人倒在血泊之中,身体已经断为两截。
不堪一击!
瞬间,便有七八个倭人毙命。
倭人武士,仰赖刀剑,手中的倭刀,即是他们的生命,一旦他们发现,自己手中的刀不过是废铜烂铁,他们如何能够接受,他们固然勇悍。可是朱棣所挑选的人,俱都是跟随朱棣出生入死,横扫大漠,并在数年靖难中浴血而出的人物,岂是这些倭人可比。
顷刻之间,倭人的阵形便被冲散,失去了信心的倭人几如两脚的羔羊,无数血雨洒出来,这些人连连后退,竟是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攻击。
足利义在场外见状。脑子嗡嗡作响,眼前是自己的随扈被无情杀戮,想到的是这一次损失惨重,回国之后,必定遭受严惩。耳边是震天的欢呼声。
足利义的脸已是惨无人色,他立即大叫:“输了。我们输了。下臣认输……”
这时候,突然有人靠近他,猛地捂住他的嘴。
足利义怒了,谁在落井下石。
这个人,除了郝风楼之外,其实也不可能是别人。
郝风楼早晓得他要认输。身体早早移动他的身后。
足利义挣扎。
郝风楼大叫:“没天理了,倭人打人了,倭人打人了,大家快来看。紫禁城里,朗朗乾坤、光天化日,倭人居然打人了!”
他这一叫,一群嗷嗷叫激动的勋贵眼睛都红了。
现在所有人热血沸腾,又听倭人打人,十几个较为年轻的勋贵已经围上来。
“放开那个千户!”
足利义泪流满面,明明应该喊放开那个倭使才是,明明是这个家伙,用手臂死死的扯住了自己的脖子。他只是挣扎几下,显得两个人在打架罢了。
郝风楼自然不肯放开他,他继续挣扎。
勋贵们火了,岂有此理,挑衅皇上,目中无人不说,还敢在这里造次,此时不打,更待何时。于是大家蜂拥而上,其中一个道:“那个千户,小心了,快闪开。”
郝风楼一向闪的很快,手臂一抽,一个驴打滚,直接滚到了太子地脚跟。
然后无数人一拥而上,围住足利义,拳打脚踢。
足利义懵了,大叫:“打人啦,打人啦,我是使节……”
结果一群人揍得更厉害。
反倒是始作俑者郝风楼已是拍拍屁股站起来,迎面看到了太子朱高炽,连忙抱拳行礼:“太子殿下,多有得罪。”
朱高炽眯着眼,漫不经心的看了看郝风楼一眼,淡淡一笑,点了个头。
朱高炽的注意力,大多数时候还是在场中的朱高煦身上,他千算万算,确实料到了自己这二弟是个愣子,到时必定主动请缨,非要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不可,可是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父皇居然亲自下场,而倭人竟如此不堪一击,可是不堪一击的又何止是倭人,他们手中的刀,只怕比人还要脆弱。
一个个倭人武士就地斩杀。
朱棣也是杀红了眼睛,他仿佛早回了当年叱诧风云的感觉,左冲右突,无人敢挡,一刀在手,所向披靡。
朱棣大笑,场中其他人也跟着大笑。
爽朗的笑声中,轻松写意的收割着生命。
当最后一个倭人武士倒下,朱棣将刀狠狠刺入地面,入地三分,他扶着剑柄,扑哧扑哧的喘气,随即豪气干云的道:“老了,还是老了,再不如从前了,朱能……”
朱能气喘吁吁的上前:“陛下有什么吩咐。”
朱棣眼睛放出光彩:“我们都已不年轻了,怎么样,还成不成?”
朱能挺着胸,似乎也想到了从前激荡的岁月,道:“体力确实有些不支,不过陛下撑得住,微臣就撑得住。”
朱棣大笑,朝朱高煦招招手。
朱高煦连忙上来。
朱棣拍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的看他一眼,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朱高煦连斩了三个倭人,表现极好,此时浑身都被血浸透了,身上有几处刀伤,可是得到了父皇的赞许,却是心花怒放。
朱棣举刀起来,蹒跚的走出来。
所过之处,所有人纷纷为他让出一条道路。
朱棣走到了足利义身前。
足利义被一通狠揍,已是浑身青肿,他满是绝望,看着自己的随扈,如草鸡一般被人宰割,已是彻底没了血色。
朱棣虎目瞪着他,眼睛如比刀锋更加锋利,一字一句的道:“朕说过,你玩不起,尔区区几个倭人,困居岛屿之上,夜郎自大,也敢在朕面前耀武扬威,朕斩的北元鞑靼,比今日杀的人更多百倍千倍,现在,你怎么说?”
见足利义不答,朱棣冷笑:“怎么,还不服气?莫非又要以断绝关系为要挟,朕敬告你们,让你回去禀告你的国主,今日这些人,朕杀了也就杀了,若是甘心臣服,愿永世为藩,年年入贡,朕依旧愿与你们为善,可若是心中怀恨,那么……朕终有一日,要踏平尔等,毁尔宗庙。”
足利义意识到了什么,惶恐的拜倒在地:“愿永世为藩。”
“是吗?”朱棣并不以为喜,只是似笑非笑的反问。
这时有太监给他加了一件披风,朱棣紧了紧,扬长而去。
偌大的宫城,人已经走尽了。
一个个太监佝偻着身子,将这里的尸首搬走。有人提着水桶,擦拭着这里的血迹。
足利义依旧跪着,没有朱棣的准许,他不敢起身,无人理会他,所有人都随着大明天子走了个一干二净,足利义感觉到冷,虽然在这初夏时分,可是他依旧感到,彻骨的寒意袭卷了他的身体。
……………………………………………………………………………………………………………………………………………………
大臣们对此的态度,显得有些冷漠,他们实在提不起激动,倒不是他们热血,而是本质上,他们恪守的道理即所谓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君王做他该做的事,臣子也各司其职,可是现在,他们感觉到,这个新天子,实在比建文要难以驾驭的多。
面对这样的天子,所有人都生出一丝无力感,或者在朱棣刚刚登基的时候,大家还欢欣鼓舞,因为这位天子,显然深谙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对大臣们极尽优渥,嘘寒问暖,可是经历了今日,所有人都有些灰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