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等候)-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虽然吴世恭大肆招收铁匠和矿工的行为有些怪异。但是和内廷有着联系的高起潜也大致明白了吴世恭的理由。

南阳铁矿的矿监叶忠的求援,在内廷里也并不算是秘密。高起潜也认为。吴世恭招募铁矿和矿工是为了回南阳以后开采自己的私矿。

可是高起潜是御马监大太监。本身就与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等不对付。南阳铁矿和莱州铁矿又归着司礼监来管。他们有什么麻烦也和高起潜没有关系。甚至高起潜还有一些幸灾乐祸旁观的念头。

而高起潜也隐讳地给朱大典说了这个原因,并且点出了吴世恭的身份。明白以后,朱大典也就立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对吴世恭的招募也就听之任之了。

在休整了近十天,过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在崇祯五年的八月十六日,明军再次出发。而辽东军和联军也再次为先锋。

孔有德的叛军也完全放弃了平度。因此。在八月十七日,辽东军的二十几骑探子,兵不刃血地攻克平度。接着,明军的兵锋直指黄县。

而明军在休整。叛军也趁着明军休整的时间,修建和加固黄县的防御。黄县这个小县城肯定是容纳不了叛军的四万大军的。因此,叛军定下的作战策略就是依靠城墙和修造的壕沟土墙来防御。以守代攻与明军决战。

在八月十八日,先锋的辽东军到达黄县。他们与叛军派出的二千骑兵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战斗。

这次战斗叛军吃了一个小败仗。之后,叛军的骑兵就向黄县方向而逃。其实这次叛军的小败,是因为叛军要引诱辽东军的追击,利用固定的防御,给予辽东军于打击。

可辽东军追击得很谨慎,因为上次沙河会战以后,辽东军追击时吃的那些小亏还没有忘记呢。因此,当看到了叛军的防御工事,在试打一下无果以后,辽东军就缩了回去。

而在辽东军和联军主力全部开到,在几次试攻打火力侦察以后,明军的先锋基本上摸清了叛军的防御布置。接着,明军的先锋就对峙着叛军,等着明军主力的到来。

八月十九日,明军主力开到。当天下午,朱大典和高起潜召集了所有守备以上的武官进行开战前的军议。

军议一开始,按惯例,就由金国奇先介绍叛军的防御以及提出作战建议。

“这次叛贼在黄县大约有四、五万人。他们在黄县外修造的工事也很简陋。末将估摸着,黄县内最多也只能够容纳一万叛贼,其余的都要在城外与我们官军野战。”

“叛贼的火炮大多数架设在了黄县城头,因为末将试打的时候火炮并没有射击,因此也不知道那些火炮的射程。不过应该射程不大,最多三、四里。因为从上次叛贼俘虏的口供中获知,叛贼大射程的火炮都架设在了登州城内,而且固定着很难移动。因此,这次黄县作战,叛贼动用那些火炮的可能性较小。”

“末将认为,其实只要打败了城外的叛贼,就算是叛贼还死守黄县,官军也可以让一支偏师看管住黄县内的叛贼,官军的主力也可以绕过黄县,直攻登州城。”

“因此,明天作战的重点就是打败城外的叛贼。可是叛贼挖了两道壕沟,垒了一道土墙。用人命去攻肯定损失很大。所以,一定要把叛贼给引出来。”

“末将以为,我们官军的火炮也多,可以定心用火炮反复射击。只要把叛贼打得受不了,无论他们是逃,还是缩回县城,还是出来野战,我们官军都将占得上风。”

“当然,野战的准备也必不可少。这末将也不多说了,有着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的安排,叛军绝对就是刀案上的鱼肉了。”

金国奇的一番话确实老到。他不仅仅把叛军的情况分析得是头头是道,也提出了明军最适合的作战方案。最后还要捧朱大典和高起潜一下,尊重他们的权威。这表现哪里象是位武将嘛。完完全全就是一位官场老油子嘛。

而金国奇的话,肯定也是辽东军武官们集体商量后的结果。再说,他的话确实说的有道理,因此,在另外几位武官又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以后,朱大典和高起潜就基本上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

吴世恭在这次军议中,一直在开着小差呢。他屡次好奇地打量着,破格进入中军帐参加军议的千总吴三桂呢。

吴三桂身材中等,但是长的很壮硕。模样也很周正。但是他的年纪确实年轻,嘴唇上还长着细微的绒毛呢。吴世恭在前几天也已经打听过,吴三桂这时候才十七岁。按照现代人的算法,他的实际年龄才十六岁呢。而吴三桂也被吴世恭的屡次打量而搞得有些莫明其妙。甚至他还几次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以为自己的脸上有什么不干净的地方呢。

但是军议到了最后,又出现了一个意外。在安排明天明军野战部队先后排列顺序的时候,金国奇说道:“恳请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恩准。与我关宁铁骑一同为先锋之刘参将之军也勇猛善战。他与我们关宁铁骑也配合良好。因此,在明天的安排中,是否让刘参将之军处于我关宁铁骑之后,让我等无后顾之忧,全力为皇上,为朝廷效力。”

“这怎么行!”刘泽清立刻回绝道。金国奇的这个建议完完全全就是辽东军对联军的报复嘛。他们就想着在这次战斗中不让联军再有什么缴获。

而在前些天,被沙河会战的缴获弄得兴致高昂的联军武官,就想着在这次黄县会战中再次大发利市呢。他们都嗷嗷叫地盼望着战斗快些打响。

虽然吴世恭不怎么愿意战斗在第一线,但是他也不会发表什么反对的意见扰了别的武官的兴致。因此,刘泽清在这次军议中,对于联军排在战斗的第一线是志在必得。

可是还没有等到刘泽清发表什么反对的意见。又一位武官加入到金国奇打压联军的行列中来了。

第三百一十九章口舌交锋

跳出来的就是山东总兵丘磊。不提他和刘泽清的恩怨,光是上次联军在沙河会战后的缴获,惹得其他哪支明军不眼红啊?丘磊当然也不会例外啦。

“巡抚大人,监军大人。叛贼作乱,糜烂山东地方。此乃我山东武官之耻。末将身为山东总兵,恨不能生吞叛贼之肉,喝叛贼之血。刘副将之旅长期身为先锋,总有些兵乏马疲。也应该歇歇啦。在明日与叛贼之战中,末将愿为先锋,不攻下黄县,绝不退兵。恳请巡抚大人和监军大人恩准。”

在沙河会战中,明军中除了联军的那些武官以外,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以为,只依靠了五千辽东军的战斗,就把孔有德的叛军给打败了。

因此,现在在中军帐中的所有武官也都认为,在这次黄县会战中,依靠着辽东军强悍的战斗力,自己在旁边也只要敲敲边鼓就能够搭顺风车取得一场大胜。所以,能够首首发和孔有德的叛军作战,顿时成为了一个美差。这还不要说叛军兵丁身上存有这么多银子的诱惑力,给那些明军勇气的加成呢。

而丘磊也在自己的话中隐隐地指出,自己这个总兵也是山东本地武官之首,那么谁也不能够来抢丘磊这个首发位置。至于刘泽清嘛,那就一边待着凉快去吧。

可是丘磊是这么想的,其他武官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立刻把中军帐变成了菜市场,纷纷争执着都要让自己的部队和辽东军一起成为首发。而辽东军的那些武官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笑得很得意,不时还用着嘲笑的眼神看看联军的武官。

军心可用啊!朱大典和高起潜笑着对视了一眼。虽然他们也知道这些武官为何争先恐后的原因,可是他们依然还是很高兴明军有着这么高昂的士气。无论这士气到底是由什么原因而来的。

这时候最重要的就不是哪支部队会打仗了,朱大典和高起潜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平衡问题。因此,他俩都不约而同地用可怜的眼神看了看联军的武官们。接着就开口安排了。而吴世恭和刘泽清他们立刻就在中军帐中边缘化了。

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和政治权衡,最终朱大典和高起潜排出了一个头重脚轻的阵形。

在中路,将由丘磊率领的一万五千人负责进攻。为什么给丘磊这块肥肉呢?主要的原因也正就是丘磊是山东总兵。作为山东巡抚的朱大典也想着和丘磊搞好关系呢。

在右翼,安排在前面的就是明军最强的军队——五千辽东军。这支部队的安排倒未引起任何人的异议。而朱大典和高起潜的目的也是要利用其他人数多的明军,吸引住叛军的注意力,再用辽东军做出致命的一击右勾拳。

而在左翼,有总兵杨御蕃指挥的八千多明军。这也是朱大典和高起潜给予刚精神病痊愈的杨御蕃的一种补偿。

而作为预备队的,只有吴世恭和刘泽清的联军一万多人。他们的位置将处在中路明军和右翼辽东军后面。如果前方战局不利,他们将随时上前支援。

此外的部队都将作为中军的护卫。保护着神机营、炮队、后方大营中的粮草和物资,当然还有朱大典和高起潜。

等到结束了这场军议以后。除了吴世恭他们,其他的武官都露出象是已经打了大胜仗一样的笑容走出了中军帐。

而看到了刘泽清他们这些联军武官都臭着个脸,祖大弼就故意从刘泽清他们面前走过,大声地对着空气说道:“明天就有人要吃爷爷我的屁啦。”

刘泽清立刻是握紧了拳头,脸上是青筋爆出。吴世恭一看情况不对是连忙拉住了刘泽清。不说这里还是中军帐范围。万一刘泽清动手的话,肯定会吃军法的。光看看人数的对比吧。虽然从兵丁的人数上。联军要比辽东军多上一倍。可守备以上的武官,才只有辽东军的三成,动手肯定就是吃亏的。所以还是忍字头上一把刀吧。

可是祖大弼依然不依不饶,他转过身,面对着被吴世恭拉住的刘泽清,用手指着刘泽清骂道:“犊子养的。你还想对爷爷动手啊?”

不提其他联军武官的想法。吴世恭原先还是想着息事宁人的。但是都被辽东军欺负到了头上,吴世恭也就不客气了。他放开了刘泽清,一掌拍开祖大弼指着的手,也骂道:“你这只臭屁是从哪只屁眼里冒出来的。”

吴世恭的回骂倒搞得辽东军一愣。他们根本没想到,还有其他的明军武官敢这么对他们说话。还是吴三桂年纪轻反应快,他首先冲了过来就要给自己的二舅助阵。

可见到了吴三桂冲了过来,还没有等他开口,吴世恭是撩起就是一脚。这一脚是如此隐蔽,如此狠辣,以致于有了一个专有的名词来形容——撩阴脚。而吴三桂是一下子捂住了自己的裆部,“嗷”叫着躺到了地上。这时候吴世恭的心中还暗狠着:“看你以后还有没有能力再碰陈圆圆了。”

接着,吴世恭也没等身边人反应过来,立刻大叫着恶人先告状:“关宁铁骑打人啦!!!”

吴世恭是深得现代小贩对付城管的精髓,一边追打着城管,一边大叫着:“城管打人啦!”

以博取路人的同情。而当某位城管忍不住自己的怒火还手以后,总有些热心的路人会拍下照片或视频给网上增加一个新的热点的。

而看到了动手,等候在中军帐附近的双方武官的亲兵,立刻挤开了围观看热闹的其他武官,就要为自己的大人助拳。

而就在双方拉开架势,就要大打群架之时,听到了动静的朱大典和高起潜出了中军帐。看到了眼前这个混乱的场面,朱大典抖动着长须怒喝道:“成何体统!怎么回事?”

老大一发火,在场的所有人都住了手,跪在了地上。连吴三桂也忍住了下体的疼痛爬着跪下了。虽然在今天的中军帐军议中。武官们都不可能身穿重甲,但是作为武官,都还是会穿着轻便的内甲的。因此,虽然吴世恭的撩阴腿是狠、准、稳,但是妄想着重伤吴三桂的命根子,那也就太夸张了一些。

见到没人回答,一旁的高起潜也尖着嗓子问道:“是谁先动的手?”

“是他!”,“是他!”联军和辽东军的武官异口同声地对指着。

“你看清楚了吗?”朱大典就问自己的亲兵队长了。

“卑职确实未看清!”亲兵队长回答道。刚才冲突发生得太快了,吴世恭的出脚又很隐蔽,确实没有几位中立的旁观者看清楚谁先动手。而看清楚的那几位。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随便得罪人,所以也就保持了沉默。

“两位大人明鉴,这辽东军人多势众,又在军营中横行霸道,在这里。又有谁敢来惹他们啊!刚才就是他们要打我们,因为他们眼红我们在上次沙河打仗的时候也立功了。他们就想着要独吞功劳啊!请两位大人为我们做主啊!”吴世恭是再次恶人先告状。

刚才在中军帐军议的时候。就是辽东军的金国奇挑头对联军进行了打压。再加上辽东军的武官一直在明军中比较骄横。所以吴世恭的这一番颠倒黑白的话。反而引起了其他武官的一些共鸣。

“你放屁!”吴三桂忍不住驳斥道,“就是你先踢我的。”

“呦!我们人少倒敢打人多的了。”吴世恭是深深吃住了这一点,“不过看你年纪虽不大倒也是口齿伶俐的啊!你又是谁啊?”吴世恭是明知故问。

“小爷我就是吴三桂。你给我等着!咱们走着瞧。”吴三桂咬牙切齿地威胁道。

但是吴世恭仿佛是没有听见吴三桂的威胁一样,他做出了夸张的肃然起敬的模样说道:“原来你就是吴三桂啊!原来你就是天下闻名的单骑救父的少年英雄,大孝子啊!不过我倒有件事想不明白了。你们辽东军在辽东连连失地,连你们的祖坟都不要了。这不要祖宗的人之中。倒出了你这么一个大孝子,这倒是很罕见的啊!”

吴世恭的话是有来由的。当时辽东铁骑的创立者——李成梁就是铁岭人,而现在的铁岭已经落在了后金军那里。所以吴世恭的话就很恶毒。而且是恶毒的地图炮。把所有的辽东军武官都一网打尽了。

可这话一下子激怒了辽东军的这些武官,有几个脾气暴躁的都忍不住要从地上爬了起来了。

“放肆!”高起潜也被吴世恭给激怒了。他现在正是辽东的监军。吴世恭的话把他也给骂进去了,“你又是何人?”因为吴世恭不怎么在军议上发言,所以一时三刻之间,高起潜还不能够把吴世恭的人和名字对上号。

“禀告监军大人,末将是汝宁都司吴世恭。”

听到了这个名字高起潜倒有些犹豫了。一般的武官高起潜就顺手处置了,再说受伤的是他的干儿子吴三桂。

可是吴世恭身后可站着两家侯府啊!勋贵虽然在明末已经没有了什么权力,但是他们完全可以做到给人上眼药。尤其是一切权力都来自皇帝的太监是尤为顾忌。再说,吴世恭的老爹吴惟忠也是提督京营的,高起潜也不想和吴惟忠把关系给搞僵。

而朱大典也不想让明军之中的矛盾升级,再说联军的遭遇也确实能够博取一些同情分,所以他就在一旁解围道:“明日就要大战,还都不快些回营安息?本抚也不管刚才是谁对谁错,都打二十军棍,暂且都记着。明日如若不用命,回营后都加倍补上。给本抚都滚回去!”

第三百二十章黄县会战开始

崇祯五年八月二十日,黄县会战正式拉开战幕。

而黄县会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在凌晨天还没有完全亮的时候开始的。明军的炮队在一大群民夫的帮忙下,在一队神机营兵丁和一队骑兵的掩护下,出了明军大营。要在离黄县二里左右,离叛军设在黄县城外的防御工事一里半左右的地方架设火炮。

与现代的火炮不同的是,现代火炮的杀伤力主要体现在火炮弹着点附近炮弹爆炸的地方。而明朝当时火炮用的都是实心炮弹。而这种火炮的杀伤力却主要依靠实心炮弹在地面上,仿佛落地的乒乓球一样的反复弹射来造成杀伤,因此,杀伤力就体现在了一条线上。因此我们就明白了,要发挥这种火炮的威力,就要把火炮架设得越靠近敌军越好。

因此,如果是某支军队要主动进攻的话,那么他的火炮一定要架设在本方军队的中前方,并不能够架设在比较安全的军队后方。

而且我们也已经知道,明朝火炮架设的方法也很麻烦,一般训练有素的炮兵也要用上大半个时辰,因此,今天明军的炮队就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抓紧时间构筑好火炮的阵地。

此次黄县会战,能够达到射程二里以上的火炮,用吴世恭的汝宁营划分的标准,就是三磅以上的火炮,明军有三十四门,而叛军有二十九门。双方火炮数量相差的并不大。但是明军是把自己的火炮集合在了一起集中射击的,但叛军要把火炮分散使用。因此,在特定区域内,明军的火炮威力将远远的大于叛军。

但是有些奇怪的是,明军的主帅朱大典和监军高起潜,却根本没有征用吴世恭的汝宁营那十门三磅的火炮加强明军的炮队。

不过这个原因也就是:一方面可能他们也不知道汝宁营有这样的火炮;另一方面就是:除非是关系特别良好。或者真的到了生死关头,否则明军的各支部队之间,并不会相借武器和兵丁。就算是直接的上下级也是如此。这也能够看出,刘泽清他们凑出了二百多名骑兵归吴世恭的汝宁营来指挥,这件事有多么的难得啊!

所以,朱大典和高起潜万一也知道汝宁营有这样的火炮,他们同样也很难开口相借,怕拒绝以后损伤了他们的面子。当然,万一开口相借的话,吴世恭也肯定不会答应的。而这个问题。也是明军中的一大弊端。

明军火炮的架设进行得相当顺利,当天色发白,明军的兵丁用完早餐出营,在火炮阵地后展开,开始排列阵形的时候。明军的火炮已经开始了第一次的齐射。

这次齐射完全出乎了叛军的意料,不过叛军也反应很快。在混乱了一阵以后。他们派出了一队三百多人的骑兵,冲向了明军火炮的阵地,要清除这些对叛军有着很大威胁的火炮。而叛军的主力三万一千多人,也在孔有德的号令下,出营展开开始排列战斗阵形。

而见到了叛军派出了骑兵,明军也立刻出动了一支五百多人的骑兵。双方的战斗就由这两支游骑之间的战斗开始了。

其实在两支大部队进行的大规模会战中。这种一开始进行的游骑之间的战斗,对胜负的影响并不是特别的重要,所以在上次的沙河会战中,就根本没有发生这种游骑之间的战斗。

而游骑之间的战斗除了提高各自军队的士气以外。主要的作用就是:骚扰和反骚扰;影响敌方顺利的排好阵形和保护己方排好阵形。也就是说,就是起着苍蝇和苍蝇拍的作用。

不过游骑之间的战斗向来是相当好看的。比如说演义之中,什么各自冲出一员大将交手三百个会合云云的,而且能够作为游骑的骑兵,总是双方军队中个人战技较高的骑兵,他们又在几万人的众目睽睽之下,显示着个人的武勇,很能够激发起那些游骑的个人英雄气概。因此,这场小规模的游骑战斗拼杀得特别激烈。

一对一,几对一,几对几……反正双方把小范围的骑兵战技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样的战斗也并不影响大局,见到了清除明军的火炮已经没有了可能,为了保存自己在今天会战中的骑兵实力,叛军的游骑在他们的队长号令下,在丢下了一百多具尸体以后,主动撤退了。

而明军也在这短短的游骑对战中死伤了近百人。不过由于最终是明军的游骑控制了战场,因此,明军的兵丁们就为了眼前的胜利而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在兴奋地向明军方向招手致意以后,明军的游骑也收拾了自己战友的尸首,以及战场上无主的战马以后,在欢呼声中回到了自己的阵形。首战明军小胜。

其实游骑之间的战斗,很象是探子之间的绞杀战。持续的时间较短,而双方的损伤率却都是相当高。

而这时候,朱大典和高起潜上了早就建造好的望楼,将要在望楼上观察形态,指挥战斗。明军出营的兵丁也基本上在这个时候完全展开,排好了战斗队形。

可是明军之中的望楼却不仅仅是中军的那一座。在昨天看到了明军的工匠在为自己的主帅建造望楼以后,今天作为总预备队的吴世恭他们,也叫自己营中的工匠打造了一座。而现在,吴世恭和刘泽清也在望楼上做着战场观察员呢。

看到了刘泽清还是阴沉着脸,为着被排挤掉,没有抢到首发的位置而不高兴。吴世恭笑着劝慰道:“鹤洲兄,我们不在前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你看看这游骑战斗,伤亡这么大。如果今天我们在前排的话,让我们的骑兵参加这样的战斗,我们哭都要哭死了。”

“其实我看着今天叛贼的士气也不差,起码他们没有躲避在他们挖设的壕沟土墙之后,敢出来和我们正面交锋,这说明他们肯定还是有着几招后手的。要知道,这叛贼叛变以后,是连连获胜到了现在,他们并不是什么冲动的小伙子。既然敢和我们这么打,总有几招散手握在手中的。”

“所以我估摸着,今天开头的战斗,并不一定好打,伤亡也可能会很大。就让昨天和我们相争的那些傻子啃硬骨头去吧。等战场上僵持不下,我们再出手,这样反而能够保存我们的实力,多占一些便宜。”

“如果今天的战斗摧枯拉朽了怎么办啊?我们不是什么都得不到了吗?”刘泽清还是有些没想通。

吴世恭摇摇头,接着说道:“如果发生那种情况,也不过是我们现在的下场。反正我也看出来了,我们这支联军,也就是个小娘养的货色了。这硬仗要我们来打,这便宜我们基本上拿不到。”

“也只能够想想好的方面啦!其实我们这些身为武官的,军功不重要,银子也不重要,只要我们有着兵丁和实力,什么军功和银子什么的,都不是自己会找上门来的啊?而我们的官衔和实力又太小,所以现在总免不了吃些亏。”

接着吴世恭指了指中军的丘磊部队和右翼的辽东军说道:“我们不象他们,有了什么损失,朝廷都会给他们补足喂饱。而我们一丧失了自己的实力,很有可能就是万劫不复,连我们的官职都有可能保不住。”

“在这里说句心里话吧。小弟就准备着,这次小弟的汝宁营回汝宁以后,尽量就待在本地休养生息,养足了自己的实力,那么以后发话也能够大声一些。”

刘泽清若有所思地思考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弟所说确实是至理名言。这次老哥回曹州,也按照老弟刚才所说的法子去做。谁来调我的兵,我他妈的就是不出门。”说到了最后,刘泽清的表情已经有些咬牙切齿了。

吴世恭看着刘泽清的表情就有些好笑。他笑着接着说道:“也别这么悲观。今天的战斗,我们也不是没有什么机会的。不多说了,你看叛贼的军队也已经排好了阵形压上来了。我们好好看吧。现在就等着有什么意外发生了。”

“说实话,小弟我也有些不服气。就等着前面的那些混蛋出些什么纰漏,让我们的联军爆他们的菊花呢。”

“爆菊花?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刘泽清立即是对吴世恭用的那句现代网络名言,发生了兴趣。

当吴世恭告诉给了刘泽清“爆菊花”的真实含义以后,俩人都是哈哈大笑。

刘泽清还开玩笑说道:“早知道老弟有这种口味,前些天老哥就给你送些小男孩来了。”

“你就别恶心我了。小男孩是免了,小女孩是多多益善啊!”

……

见到了叛军军队的压前,炮队立刻停止了射击,开始匆忙地启起火炮,要后运到安全的地方去。

而明军也稍稍压前,掩护住炮队的撤退,双方的距离很快就接近到了一里左右的地方。这时候,叛军阵中冲出一骑,他远远地射过来一支箭。

这支箭上绑着一封信。当然是孔有德写的请求招安的信。可这时候的明军,又有谁会相信孔有德会归降呢?所以在朱大典和高起潜粗粗扫了信一看内容以后,朱大典就把这封信撕了个粉碎,接着下令道:“进攻!”

第三百二十一章震撼的战斗

随着朱大典的一声令下,帅旗边上几十位力士奋力敲起了几十面大战鼓。随着“隆隆”的战鼓声,明军正式向前压进开始准备着战斗了。

而丘磊的中军是冲在了最前面,总兵杨御蕃率领着左翼的明军紧随其后。而右翼的辽东军就稍滞后一点了,作为今天进攻的主力,辽东军可是深得蓄力后发制人的精髓啊!

辽东军也改变了上次沙河会战时的站位,他们把步兵队列放在了最前方,而骑兵摆在了后面,这也回归了军队战斗中的常规战法。

而看到了明军的压前,叛军也不甘示弱地向前压。随着双方队列越来越近,整个战场上的气氛仿佛就要凝固了。

当双方先头的队列接近到了一百步左右的距离,也不知道是谁射出了第一支箭,射击出了第一声火铳,双方的远程武器就争先恐后的开火了。

大量箭枝的飞舞,仿佛要把阳光遮住一样,使得双方的兵丁都感觉到似乎来到了末日的黄昏。而火铳射击声此起彼伏,就象是除夕夜的午夜一样,似乎迎来了永不停息的鞭炮声。

那火铳的射击声长时间的持续着,这使得一些联军队武官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跳下了自己的战马,爬上了望楼,也与吴世恭和刘泽清一起眺望着远处的战场。

“操!”一位武官忍不住骂道。

这时候整个战场上,火铳射击后的火药烟雾弥漫着,很快就把整个战场都笼罩在烟雾之中了。

这些武官并非没有经受过有火炮和火铳的战斗,但是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热兵器的大规模使用。这从量变到质变,使得这些看惯了冷兵器战斗的武官,第一次感受到了热兵器战斗的可怕和威力。这也给了他们以极大的震撼。

“还好我们没再成为先锋!”一位武官喃喃地庆幸道。他的话,也说出了这些联军武官的心声。在这样的火铳射击中,个人的武勇肯定就是微不足道的。

吴世恭也呆呆地看着战场。不过这时候的他,也看不清战场上的情况了。吴世恭是不知道,这就是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战场上的迷雾”在狭义上的解释。

吴世恭的心中其实也在爆着粗口。眼前的这一切,完全跳出了吴世恭的常识,也完全就是洋枪洋炮的时代嘛。吴世恭突然感到有些恍惚,他甚至都有些疑惑,自己是不是再次穿越到了欧洲拿破仑时代的战场上?

是谁说中国发明了火药以后,只会造鞭炮。没有使用到武器上的?是谁说中国古代的火器落后于西方的啊?是谁抛弃了这么犀利的火器,而使得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沦入到百年国耻的啊?吴世恭恨不得立刻穿越回现代,给那些持有这些观点的专家来回打上几个大头耳光。

吴世恭的心中也有了些不真实的感觉。但吴世恭并没有看错。他看到的正是当时整个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场战争。没有之一。而且包括整个西方世界在内。而西方世界,也只是到了十七、八世纪。才在战争中把火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