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等候)-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这一切发生的时间是相当的短。也就是五、六吸的时间。而高速冲到的关宁铁骑,一下子冲入叛军阵形二十几步的距离。只留下身后血肉模糊的一片空地。

关宁铁骑的骑兵,虽然也是排成一行行进行浪击的,可他们的骑兵之间。并没有象是汝宁营红眼战术一样,排列得很紧密。所以当冲了二十几步,马速降落下来以后,关宁铁骑都抡起了手中的三眼火铳,当成铁棍和铁锤,向着身边的叛军兵丁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打得叛军兵丁是一片鬼哭狼嚎。叛军左翼最前排的两个步兵千人方阵,是一下子被打散了。

接着就是第二排关宁铁骑,第三排关宁铁骑。整个叛军的左翼是一片大乱。

当看到冲向自己左翼的骑兵拿出了三眼火铳进行射击,孔有德的眼皮就是一跳。因为在整个明军中,也只有关宁铁骑把三眼火铳作为自己的武器。这对于同样来自辽东的孔有德来说,那情形是太熟悉啦。

但是孔有德的心中,终究还是有些侥幸,他还希望着,可能有支自己还不知道的明军,学习着关宁铁骑的战法呢。

但是孔有德的侥幸心理很快就被打破了。一排排的关宁铁骑,就像是坚硬的石块打入雪堆中一样,把叛军的左翼打得不断的四处飞溅。而后面的辽东军骑兵,也分成了一个个作战群,要继续冲击叛军的左翼。

就在那些战斗群将要冲锋前,整个辽东军是一片欢呼声,他们的将旗终于升起来了。望着那将旗上一个个熟悉的姓氏,孔有德的心沉了下去,他明白自己被耍啦,这支明军正是如假包换的关宁铁骑。

辽东军的骑兵战斗群也开始了冲锋,他们依次冲击还聚在一起,还正在抵抗的叛军左翼兵丁,也不管那些四散而逃的叛军,就是要把叛军的左翼给彻底打垮掉。

见到自己左翼的军队已经糜烂,这崩溃的态势已经快要蔓延到自己的中军,孔有德脸无表情地对李应元下令道:“这仗打败了。你快些把我们老辽军的人都带回来吧,其他的能撤一些是一些吧。”

“孔叔,就这么走可跑不了几个啊!”李应元劝说道,“我们中军和右翼的实力还在,再调兵和那支官军搏一搏吧。”

整场战斗进行的时间是相当短,还没到半个时辰,双方也就交手了一个回合。所以年轻气盛的李应元有些很不甘心。

“没用的。那支官军可是关宁铁骑啊!”孔有德说道。虽然和关宁铁骑有着深仇,但是在东江镇的军将中,也对关宁铁骑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再不走,连我们也走不了了。你看右翼的那支明军也要动了,他们也有一支凶悍的骑兵啊。”

“这次我们吃亏就吃亏在不知道对面的就是关宁铁骑。现在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等我们回去以后,集合了所有的老辽军,还有马队、战车和火炮,下次见面还不知道是鹿死谁手呢。”

接着,孔有德又叫过几位亲兵,让他们快些到主持围攻莱州城的李九成那里去报信,让他快些把围攻莱州城的叛军和火炮给撤回去。

安排好了这一切,孔有德带头向着后方撤下去了。

对于关宁铁骑的出现,不仅让孔有德是大感意外,也让看到战斗过程的联军武官是一阵目瞪口呆。但是反应过来以后,明白今天自己就要大胜了,联军这里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但是吴世恭这些汝宁营的军官却在心里笑不出来。今天关宁铁骑的表现,给了他们太强大的震撼了。

由于连连胜利,汝宁营上下免不了有着很骄傲的心理。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汝宁营已经是天下第一等的强军了。

可是看到了今天关宁铁骑的表现,汝宁营的军官们不得不承认,象是关宁铁骑这样的最强明军,他们的战斗力水平也是和汝宁营在一条水平线上的。

可是关宁铁骑人数又远远超过了汝宁营,真的相比较全部实力,汝宁营肯定也是远远不如的。还有就是技战术,今天关宁铁骑对于三眼火铳的运用,就完全打破了汝宁营的常识。

在现在汝宁营中,也有一开始薛濂送给吴世恭的那十把三眼火铳。可是汝宁营因为三眼火铳的笨重,也就是把它用在堡垒的防御上,作为火炮的补充,并不对三眼火铳是太过重视。

而汝宁营在红眼战术上表现的,火铳射击以后,扔下火铳骑矛冲锋的战术,汝宁营上下都还以为是自己的创新。可是见到了今天关宁铁骑对于三眼火铳的运用,却发现这战术是早就被关宁铁骑给玩剩下的。自己可真是有些坐井观天啊!还不知道还有多少的好战术,不被只知道闭门造车的汝宁营所知啊!

此外,关宁铁骑还在辽东被后金军屡次打败。那么后金军的真实实力又会强悍到何种程度呢?汝宁营军官们的背上忍不住升起了一股寒意。吴世恭的心中不禁想到:“以前倒有些小瞧天下英雄了。”

整个叛军的阵形其实排列得很长,一万八千多人排了一里多长的距离。因此,处在同排位置的叛军中军和右翼的大多数兵丁,并不能看到自己左翼发生的真实情况。

但是,随着孔有德的撤退,主帅的将旗也后撤,立刻造成了叛军的军心动摇。

“打过来的是关宁铁骑啊!”这是一些老辽军发出的叫声。

“我们被打败啦!”这是看到孔有德的帅旗后撤的兵丁的叫声。

“我们快跑啊!”

……

于是叛军的兵丁就根本不听从各自军官的号令,争先恐后地向着后方撤去。

而见到了只是自己的联军的逼近,对面的叛军右翼兵丁就是一片混乱,刘泽清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长敬老弟。你别发呆啊!我们该怎么办啊?”刘泽清习惯性地又询问吴世恭道。

吴世恭一下子也从反思中清醒了过来,他笑着说道:“当然上前打啦!前面就是一个个首级,一桩桩军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就是!”陈中之在一旁附和道。

“好!全军出击!”

第三百一十六章吴三桂出现

辽东军还是不断地用着骑兵战斗群,撞击着还残留的叛军左翼抵抗战团。但是,那些战团和四散而逃的叛军兵丁也阻碍住了辽东军骑兵前进的道路。

乘着这个时间,叛军的中军开始撤退了。而叛军右翼后方的兵丁也开始了撤退。而这个时候,逼近到离叛军右翼二百步左右地方的联军,也正式发动了冲锋。

远远看到了联军的冲锋,祖大弼轻蔑、酸溜溜、没好气等情绪混杂在一起,说道:“那些山东军倒是挺会拣便宜的啊!”

金国奇也轻蔑地回答道:“让给他们一根肉骨头啃啃嘛,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辽东的军将们顿时发出了一片嘲笑声。

而联军和叛军右翼的战斗也进行的很干净利落。完全就是一边倒。

当联军冲锋以后,大多数叛军右翼的兵丁就撒腿向着后方逃跑。而小部分叛军兵丁,却知道就这么逃跑,那就会完全演变为单方面的大屠杀。于是他们就待在了原地就地抵抗,准备着打退一次联军的冲锋以后再撤退。

可是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立刻让叛军右翼前后脱节。而对于指挥痛打落水狗,刘泽清那是完全没有问题了。

刘泽清先指挥骑兵绕过去,插入叛军右翼前后两部分部队之间的空档,挡住抵抗的叛军右翼兵丁的退路,再让联军的步兵方阵压过去,没多长时间,就把那部分抵抗的叛军右翼兵丁给包围了起来。

见到已经陷入了绝境,在抵抗了一阵以后,感到战斗也没有了任何希望,那部分叛军便向联军投降了。

此时的战场上。除了叛军的俘虏,还有零星被骑兵追杀着的叛军兵丁,叛军的大部队已经全部撤离了战场。而明军也开始收拾战场并且休整一下。

“大人!有大收获,我们刚才搜了一下身,一个叛贼身上都有四、五十两银子呢。”一名联军的把总,兴冲冲地跑到吴世恭和刘泽清这些联军的武官们面前禀告道。

“哦?”所有联军武官的眼都亮了起来。刘泽清也马上命令道,“把那些叛贼,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统统都扒光。让儿郎们的手脚也干净一些,把所有缴获的银子归拢在一起。战后我们再一起分配。”

刘泽清的考虑是十分周到。到底联军也是由各支明军联合起来的,在这个时候还是采取战后分配的方法最好。免得在战场上为了抢夺缴获,伤了兄弟部队之间的感情。

“让推着大车的兵丁也到辽东军那面去,态度要谦卑一些,告诉他们。我们就是去帮助掩埋尸首的。那些尸首的首级我们不要,我们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多拣几件破烂的叛军盔甲啊。”吴世恭在一旁出主意道。

听到了这个阴人的主意。联军的武官们顿时发出了哄堂大笑。刘泽清笑着对笑嘻嘻的把总命令道:“还不快去,注意一点,别给辽东军看出了破绽。”

可辽东军毕竟不是傻瓜。一开始他们还以为联军真的是在看了他们强悍的战斗力以后,主动来做掩埋尸首的脏活,来拍自己的马屁的。而那些破烂的盔甲,军费充足的辽东军也看不上眼。因此,就把这些破烂盔甲打发给联军这些叫化子吧。

但辽东军也很快发现了叛军兵丁身上携带着大量银子的秘密,可这时候联军已经运回去几十大车的尸首了,一番争执交涉以后。已经运回去的叛军尸首就没办法了,但是辽东军也抢了联军十几匹马和大车,以此来解气。而辽东军上下也对摆了他们一道的联军是愤愤不平。

这次沙河会战,打死(都是割了首级)和俘虏的叛军共有四千三百多人。其中联军打死和俘虏的叛军有一千一百多人。而辽东军死伤一百五十多人,联军的死伤,包括堵河战中民夫的伤亡共三百二十多人。

之所以联军的伤亡比较大,因为在最后和右翼叛军的作战中,叛军留下抵抗的,大多数都是有着很强纪律、很强战斗力的东江镇老辽军。

缴获战马八十七匹,其中联军缴获的有二十二匹,除去被辽东军后来抢去的那十几匹,联军还略有所得。

缴获银子共四万三千多两。其中联军缴获的超过了三万两。之所以联军的收获这么大,因为最后联军面对的主要是叛军中的老辽军。他们已经抢掠了这么多城池了,又把抢来的银子都放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到了现在,这些赃款都归了联军了。

辽东军就有些不幸了。他们面对的,主要是叛军在登莱招收的兵丁,因此,虽然辽东军杀死和俘虏的比较多,再加上后来又被联军给摆了一道,因此,他们缴获的银子就远远不如联军了。

此外,辽东军和联军还各自缴获了火铳、弓箭、盔甲和兵器若干。由于走的匆忙,叛军大营中的物资也全部遗留了下来。而先控制住叛军大营的辽东军就想要独吞这批物资,要向联军报复回来。

可联军的主将和副将是谁啊?不说吴世恭了,光看看主将刘泽清吧,他是在山东为了抢土地,而不惜和圣衍公对抗的猛人啊。因此,在刘泽清和吴世恭的据理力争,也就是不惜以火并相威胁之下,辽东军不情愿地分了小部分物资给了联军。

不过分配给联军的物资也只是以粮草为主的。但是对于这时候的明军来说,身处内线,身后又有着充足的粮草供应,所以这些粮草也是最不值钱的。

还是吴世恭发扬了风格。他除了挑选了二十具比较好的盔甲和这些粮草以外,把其他的缴获都让给了其他联军部队分配。这倒让大家都是皆大欢喜。

不过对于吴世恭对粮草病态般的爱好,包括汝宁营军官在内的所有武官也都是习惯了。但是还是免不了有人在背后会嘀咕的:难道侯爷的儿子在小时候就一直在挨饿吗?

之后就是银子的分配了。不过联军的那些武官都是分赃老手了,他们按照各自的兵丁人数、各自的战功等条件,很快拿出了一套让各方可以接受的分配方案。

当然刘泽清得到了银子最多,吴世恭的汝宁营也分到了一个大头。有一万两出头。连不在场留守的江澄也分到了一千两银子。

当用完午饭,全军开进了叛军大营的明军,在清点和分配着缴获的时候,休息好的辽东军骑兵,分成了几队出了营,要对叛军进行趁胜追击。

刘泽清看着是眼热,他与吴世恭商量道:“长敬老弟,我们的骑兵也要派出去吗?”

吴世恭是白了刘泽清一眼,对刘泽清的拎不清而感到悲哀。于是吴世恭恨铁不成钢地叫道:“你就是想派出去,那辽东军也不会答应啊!”

但是不死心的刘泽清还是向金国奇提出了。不出所料,给金国奇义正严词地拒绝了。那拒绝的理由虽然冠冕堂皇,但是中心思想就是:你们这支联军已经占过一次便宜了,现在还想分我们辽东军的一杯羹啊?还是去做梦去吧。

但是这时候孔有德败退的叛军就显示出了战斗力。出身东江镇的叛军,一直在和后金军打着游击。因此。他们在收拢败军和在撤退以后的掩护、设伏等战术是运用得相当娴熟。

所以追击的辽东军骑兵所获得的战果不大,反而吃了几次小亏。得知这一结果的联军武官都躲在自己的营中。窃笑着辽东军的偷鸡不成折把米。

也不多说作为先锋的这两支明军之间的小动作了。不管怎么说。只依靠了明军先锋,就取得了沙河会战的大捷。这消息送到还率领着明军主力行军的朱大典和高起潜那里,他们俩立刻都是欣喜若狂。

朱大典和高起潜立刻安排信使向朝廷送去了露布告捷,这荣誉辽东军和联军也担得起。要知道,只要杀死(有首级)和俘虏千名敌军以上的胜仗,就够得上皇帝告祭太庙的程度了。

接着明军主力加快行军。在崇祯五年的八月二日,和先锋汇合。一汇合之后,就是听取先锋各位武官的汇报,以及给予记功。

当然在汇报中。辽东军的武官和联军的武官小斗了一下嘴皮子。对于此种矛盾,朱大典和高起潜是见怪不怪。在明军的各支军队之间,没有矛盾那倒是奇怪了。只要不影响以后的作战就行了。

所以在安抚了双方几句以后,朱大典和高起潜先给予先锋的各位武官记功。辽东军主将金国奇、联军主将刘泽清、吴三桂和陈中之被记为首功。其他的先锋武官,包括吴世恭在内也基本上都记为了次功。连留守的江澄也被记为小功。

这功劳的评定是相当的宽松,因为现在的明朝朝廷,有着太长时间缺乏胜利了。

而且这些功劳的评定也主要是朱大典和高起潜私下里妥协下来的结果。朱大典的本官是山东巡抚,所以他肯定偏向于山东本地的武官刘泽清的;而高起潜是辽东监军,他也肯定偏向于辽东军的。所以也不要再相互攻击了,双方还是分果果,皆大欢喜吧。

基本上是一夜未睡,再加上刚才口角耗费了不少的精力,所以吴世恭在听取记功的时候就有些瞌睡上头。他也没关心自己的功劳到底记得怎么样,反正自己的功劳也跑不掉。

等结束完军议出大帐之时,吴世恭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突然他惊讶地隐隐约约地发现,有位少年武将被留在了大帐内。

透着大帐的门缝吴世恭发现,那位少年武将向朱大典和高起潜磕着头,说道:“干爹,朱老大人。”接着大帐门口的毛毡就被放下来了。

吴世恭有些好奇,就问刘泽清道:“那留下来的人是谁啊?”

刘泽清撇撇嘴说道:“就是那个号称天下第一忠勇的少年武将吴三桂啊!”

第三百一十七章解围莱州城

“吴三桂!?”吴世恭一下子惊叫出声来。穿越到了明朝以后,终于遇上了一位除了魏忠贤以外的第二位历史名人啦。不过这时候的吴世恭,首先想到的竟然就是……就是……就是陈圆圆!!!

这么多年来,吴世恭安排人手暗自打听,就是打听不到吴三桂的下落,可没想到今天他就突然冒在了自己的眼前,这正是意外的惊喜啊。那么陈圆圆又在哪里呢?吴世恭又忍不住在脑中歪楼了。

不过吴世恭冷静下来一想,忍不住咧嘴一笑。这吴三桂看上去也就是个少年,估计他身上的毛也没有长齐,那陈圆圆的毛也就不要说了吧。不过,怎么……怎么又想到了陈圆圆的身上去了呢?

看到了吴世恭笑得是十分诡异,一旁的刘泽清用手肘捅了捅吴世恭,接着附在吴世恭的耳边小声地说道:“在傻笑什么呢?就算是你看不惯辽东铁骑,就算是你觉得自己的功劳比吴三桂都大,你也不要在大帐前面露出这副表情啊!被别人看见了不好。”

“不过依着老哥我看,也只有你才称得上是少年英雄,那吴三桂也就是被辽东军捧出来的。你也别往心里去。”

吴世恭立刻接受了刘泽清的好意,对于刘泽清的误会也没有解释,他俩就笑着闲聊着回到了自己的大营。

回到自己的帐篷里以后,吴世恭就琢磨开了。自己知道的这个时代的四位历史名人都出现了。不提陈圆圆,魏忠贤、崇祯皇帝、李自成和吴三桂。因此,应该自己穿越的就是原来的那段明朝历史。

可是历史进程自己却根本不了解,比如说现在的这场莫明其妙的孔有德登莱叛变,自己在前世就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不过那也没什么,随波逐流自己努力吧。

不过吴世恭也分析出了一个好消息:既然吴三桂已经出现了。那么证明他放清兵入关的时间也不会太遥远了。然而今天所看到的吴三桂的年纪又太小,自己所知他在辽东军的地位也不是特别高,因此,到他掌管一军驻守山海关的时间也不会太近。

那么留给吴世恭的时间还有一些,就算是十年吧。打个八折,八年。只要自己在八年的时间内掌握了足够的实力,那么在天下群雄的纷争中,还是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而自己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白手起家把汝宁营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再有个八年。达到自己的目标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吴世恭是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他的势力的增强,他已经把自己的目标从保住家族的安危,提升到了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了。

不过不抓紧时间也是肯定来不及的。军队要扩充到多少呢?起码要有个三、五万吧。而且要随时动员起十万大军。可这些军队的军饷和物资供应又该怎么办呢?自己汝宁营又要到哪里开发新的财源呢?地方官府的挟制又该用什么办法打破呢?……

反正吴世恭是越想越多。他罕见地失眠了。直到半夜,吴世恭才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在遭受了沙河大败以后。孔有德的叛军最后只收拢了一万一千多人。但是叛军并没有伤筋动骨。除了损失了八百多名老辽军以外(基本上都是吴世恭的联军给消灭的),其余的老辽军、骑兵和火炮等武器都平安地撤了回来。

孔有德做事也很果断,他知道现在的叛军可能要遭受明军的两面夹击,也不现实再围困莱州城了。于是他和围困莱州城的李九成军汇合,启起所有的火炮,聚集了二万五千多人。撤到黄县这一线去了。

到了黄县以后,孔有德又收拢了在黄县一带四处扫荡的叛军骑兵和战车,又聚集起了八千多人,再加上莱州开来增援的六千多人。共四万叛军,号称十万大军,准备着下一次的和明军的决战。

而明军在休整了一天以后,依然由辽东军和联军为先锋,先开往莱州城解莱州城之围。这时候的明军就共有五万三千人马,二万多民夫,号称二十万。

这次解围之战就根本没有发生任何战斗,只是在一路行军之时,看到了兵祸以后带来的一片凄凉。

可是当八月五日,辽东军的先导骑兵开到了莱州城之下时,莱州城不管怎么样,就是不开城门。而当辽东军和联军的大部队来到以后,莱州城还是不开城门。

莱州城内的官兵,根本就不相信城下明军的身份,这也要怪那些辽东军先导的骑兵,为什么当时他们叫门的时候要用辽东话呢?

没办法,等领导吧。等到八月六日明军主力开到,朱大典和高起潜亲自穿着官袍叫门,莱州城依然不开城门。那么再找些总兵杨御蕃相熟的官员劝说吧,杨御蕃还是坚决不开城门。这时候莱州城所剩下的唯一高官——总兵杨御蕃,已经被孔有德叛军的诈降计搞得有些精神病了。

无奈之下,高起潜只能够派出身边的几位小太监去劝说杨御蕃。这次杨御蕃倒勉强答应了,杨御蕃下令用吊篮把那几位小太监给吊进莱州城内。

而欣赏了两天叫门的好戏,所有明军的官员都是又好气又好笑。看到了那几位小太监被吊上了城墙。刘泽清笑着问吴世恭道:“长敬老弟,你看这次会不会叫门成功啊?”

吴世恭也没有回答,他笑着大声叫道:“我做庄开一个赌局啦!庄家就是这次叫门成功的啊!谁想来赌叫门不成功,就来我这儿压彩啊!培率一赔二,机会难得,快来买啊!”

吴世恭的叫声引得联军的武官是一阵大笑。想想就知道,那几位小太监会怎么劝说啊?当然不会用嘴,肯定是脱了裤子去劝说的啊!这太监总是造不了假的吧。哪个傻子会参加这种必输的赌局啊?

果不出其所然。没多大功夫,莱州城门终于打开了。当然大军入城也不可能,朱大典和高起潜带着自己的亲随进入了莱州城。至于之后总兵杨御蕃如何在朱大典和高起潜面前哭诉的悲喜剧,吴世恭这些进不了莱州城的武官也欣赏不到了。

反正第一阶段明军剿灭孔有德叛军的军事行动很顺利地完成了。虽然没有和叛军发生战斗,但是终究解围了莱州城,于是朱大典和高起潜再次派信使向朝廷报捷。而明军部队也在莱州城迎来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休整。

连连告捷,使得整个朝廷是一片欢腾。崇祯皇帝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当他看到报捷奏章中,首功的名单中有着吴三桂的名字时,就笑着对王承恩说道:“不愧为孝子忠臣啊!这少年武将也忠勇有加。”

“还不是圣天子慧眼识英雄啊!”王承恩也在一旁笑着凑趣道,“故言说:虎父犬子,可他吴家是犬父虎子倒过来了。要不是皇上英明,他吴家还没有那翻身的机会呢。”

崇祯皇帝被吹捧得是很舒服,担他还是笑着摆手谦虚道:“没这么夸张,将士用命而已。你也不要多说那吴襄了。这次打孔贼,他的战功也不小。让他官复原职吧。”

崇祯皇帝兴致很高的接着看那立功人员的名单,当他看到了吴世恭的名字时,是收起了笑容眉头一皱。这个偷小寡妇的赘婿守备印象太深刻了。

王承恩很会察言观色,他偷偷地看了一眼那个名单,立刻做出了入定状,不想惹起任何的麻烦。

可崇祯皇帝并没有放过王承恩,他敲了敲吴世恭的名字,对王承恩说道:“虽有能力,人品堪差,不得重用啊!”

“那是!”王承恩是肯定顺着崇祯皇帝的话去说的,“薛侯也找老奴相托过几次,还想着要把他那个女婿调回京城呢。”

崇祯皇帝是很满意,他就是满意王承恩对自己老实的态度。于是心情又变好的崇祯皇帝说道:“薛侯也是糊涂,让他那个品劣女婿在地方上多磨砺几年再说吧。不管怎么说,他那个女婿立功也不少,朕也不能够有功不赏吧。而他那个女婿调回了京城,朕又有什么官位给他去坐啊?”

“皇上真是英明。”王承恩行礼恭维道。

在行礼的时候,王承恩就在心中盘算着:不是我不肯帮忙,而是皇上不同意的啊!薛侯你也不要再怪我了。不过给薛侯说说今天皇上的话,又可以到薛侯那里得到多少好处呢?

薛濂又一次好心地要把吴世恭调回京城的努力,就这么失败了。不过如果让吴世恭知道薛濂的那些努力,他就不是要叫薛濂岳父大人了,而是要跪着叫薛濂爷爷了啊!

而这时候,江澄等后方明军也乘着休整期开上来了,青州等地也加派民夫,为明军送来大量的粮草和军械物资。而明军也在莱州城就地征用了三千多名民夫。吴世恭的汝宁营也分到了三百人。不过,吴世恭却在那些民夫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三百一十八章联军被打压

在这三百名民夫之中,有着二百多人是原先的莱州铁矿的矿工。更令人惊喜的是,其中的二十几位竟然是铁匠学徒和有着打铁经验的人。

在战时,铁匠也是相当稀缺的资源,所以分配给吴世恭的民夫中也不可能有什么铁匠。但就算是这样,那也不应该把那些后备铁匠当成了民夫啊?

吴世恭是不知道,最后防御莱州城的主力,已经是莱州矿监组织起来的,那一万多矿工和铁匠学徒了。而征募民夫的时候,那些官员也偷懒,就把这些民兵给征用了过来。这才让吴世恭拣了这样一个便宜。

二话不说先安抚,白面饼、大盆肉先端上来。这热情的态度弄得那些民夫是心中直发毛。这不科学啊?大明朝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一支人民子弟兵了啊?

接下来就是安家费了。汝宁营宣布:只要这些民夫中,肯到河南去的话,会打铁的给五两银子,不会打铁的给二两银子。而且全家搬迁的费用由汝宁营来出。

并且汝宁营还承诺,只要到了河南,每个人都有房子,还安排工作可以拿工饷。那工饷的标准说出来以后,让那些民夫立刻是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

有这样的好事啊?一有人领头,看到他们拿到了白花花的银子,除了几十位确实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以外,其他的所有民夫都齐刷刷地踊跃报名。

这次招募也当然会有一些和铁矿没有关系的民夫。但是汝宁营是照样付银子。反正花的银子又不多,就算是千金买马骨好啦。

千金买马骨的效果是相当好。当在汝宁营的暗中鼓励下,招募的那些民夫很快把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甚至还传递到了莱州城里去以后,那些莱州铁矿的铁匠和矿工都是轰动了。

但是这次汝宁营的招募可不是滥收了。招收的人都要和铁有关系。安家费的标准是:铁匠二十两,铁匠学徒十两。矿工二两。其他的条件不变。而想要到汝宁营的铁匠和矿工就想尽办法,甚至恨不得偷渡到汝宁营的营地里去。

但是那些铁匠和矿工虽然想,掌握着他们来去的矿监和武官可不会放手。可这事情也有解决的办法,转会费嘛。

最终商议好了一个转会费价格,铁匠四十两,铁匠学徒二十两,矿工四两。当然,汝宁营支付给这些铁匠和矿工的安家费不变。

价格谈好,生意就马上开张。在这次的招募中,吴世恭一共招募了二十一名铁匠。一百零七名铁匠学徒,还有一千四百多名矿工。这把吴世恭在这次沙河会战后分得的银子几乎花了个精光。

而刘泽清这些联军武官,也对吴世恭走到哪里,就闹到哪里的本事而深感佩服。这动静是如此之大,最后连朱大典和高起潜也得到了消息。

可虽然吴世恭大肆招收铁匠和矿工的行为有些怪异。但是和内廷有着联系的高起潜也大致明白了吴世恭的理由。

南阳铁矿的矿监叶忠的求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