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等候)-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世恭没有管这些人的脸sè,接着说了下去:“你几次三番地在本官面前耍泼要好处。本官虽然不高兴,但是也不可以和你一个妇道人家计较。可是,本官太为你的儿子担心啦。”
“你的儿子,该在六年后接任千户位置的。但是,现在跟在你身边能够学些什么?学你那些婆婆妈妈?学你那些小鸡肚肠?”
“本官决定了,一定要把你儿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千户接班人。所以,本官现在将收你儿子为徒弟,把他带在本官身边亲自教育。就这样决定了,让你儿子快到本官面前来磕头。”
吴世恭的话,让陶氏和那些亲兵都是目瞪口呆。那陶氏还想着争辩几句。可是,她的嘴唇才刚刚动了一下,吴世恭就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说道:“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接着,吴世恭把手放在了自己腰间的武士刀的刀柄上,微微把那武士刀抽出一截来。而听到了屋子里的动静,吴世恭的护卫也都全副武装的在屋子外面站好了。
那个陶辛,哪里见过这么个场面。小脸发白,“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那陶氏的脸sè也是惨白,吓得哆哆嗦嗦地说不出话来。她的耍泼,是建立在别人不敢动她这个女流的基础上的。当有人真的要她的命时,那陶氏怎么会不害怕呢?
见陶氏和陶辛母子俩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而吴世恭的脸sè也越来越难看,手中的武士刀也越抽越长。有个机灵的亲兵连忙拉过了陶辛,叫道:“快给千户大人磕头啊!”
其他的亲兵也反应了过来。他们也都害怕着,今天如果场面一失控,他们这些人也就会殃及池鱼了。好汉不吃眼前亏。他们有的拦住那陶氏在劝说,有的半强制的让那陶辛给吴世恭磕了三个响头,并且叫了吴世恭声:“师傅。”
听到了陶辛叫了自己“师傅”,吴世恭把武士刀放回刀鞘中。他走到了陶辛的面前,牵住了还在抽泣的小男孩的手。
看着那陶氏流着泪,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吴世恭接着喝骂道:“哭什么哭?又不是把你儿子给抢走了,你还是天天可以来看他的。”说完以后,吴世恭牵着陶辛,向内室走去。
吴世恭边走边想到:“那rì本武士刀一出,对付个娘们可是一帖灵丹妙药啊。怪不得那些个rì本的女人都是那么贱。”
在目前陶氏和陶辛母子俩,对吴世恭还没有什么威胁的情况下,吴世恭并不准备对他们做些什么。吴世恭也不是个禽兽。所以,吴世恭还是想好好教育一下陶辛的。以尽到自己做师傅的责任。
因此,吴世恭准备以后每天让陶辛,上午跟着周巡他们一起训练,下午带回来,让赵如雅和竹韵他们教着陶辛识字。在生活上,也不会亏待这个小男孩的。
至于那些亲兵,吴世恭也觉得收的比较值。因为,他们也受到过一些军事训练,身体素质也不错。毕竟,他们原来的任务,就是保着前千户逃命用的。
而这些天,那余子琏到了京城以后,果然联合了一帮举人,把吴世恭给告了。可是,余子琏告状告的很不顺利。
为什么?因为没有什么衙门肯接受余子琏的状子。
这原因一来就是:虽然余子琏觉得吴世恭打了他的事很严重,但是,在整个大明朝的朝堂上,这种小事简直是忽略不计的。尤其是在现在,崇祯皇帝新上台的时候,所有官员都在忙着保官位、抢官位呢,谁会来管余子琏这种破事;
二来就是:出于衙门官僚主义的本xìng,所有官员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肯接受这个状子。你想想啊:一名千户打了一名举人,这种事究竟该让什么衙门来处理呢?所以,各个衙门也对这件事踢起皮球来了。
余子琏最终被逼发了狠,集合了一帮举人,索xìng向最高部门递交。那些大学士接到这个状子以后,为了给余子琏他们这些举人一个交待,鉴于吴世恭现在是个千户,就把这个状子转到了兵部去处理。
那兵部的官员接到了这个状子,也犯了难。因为,这个状子里触及到了现在政治形式的一个敏感点,所以,很难处理。这也是余子琏还不懂分辨政治风向的原因。
因为在表面看起来,这个案子很简单:一个举人骂了一个千户为“阉党”,而这个千户被骂了以后,打了这个举人。
而现在的官员,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崇祯皇帝要收拾魏忠贤一党了,所以,就顺水推舟的把那个千户撤职了事。也可以平息那些举人的怨气了。
可是,问题不是这么看的。现在这些官员,不是担心崇祯皇帝收拾魏忠贤一党的问题,而是担心崇祯皇帝在收拾魏忠贤一党的过程中,把运动扩大化的问题。
在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哪一个官员没有拍过魏忠贤的马屁?哪一个官员没有叫过魏忠贤“九千岁”啊?如果余子琏的事开了一个先例以后,那以后,只要某位书生骂了一名官员,那名官员就要倒台,那官员们还不得人人自危啊?
再说,兵部的一些官员也认出了吴世恭,知道吴世恭是阳武侯薛濂的女婿、恭顺侯吴惟忠的儿子。那阳武侯薛濂现在虽然失势了,可是,恭顺侯吴惟忠现在可得意了。所以,还是不要随意的得罪为好。
于是,兵部的官员一方面稳住了余子琏他们,一方面向薛濂和吴惟忠通报消息。那薛濂和吴惟忠接到消息以后,都在心中大骂吴世恭:“这个不省心的臭小子。”
可骂归骂,事情还得解决。之后,主要是薛濂出钱,吴惟忠出面,把这个案子给拖了下来。他们告诉余子琏的理由是这样的:你余子琏是个举人,那吴世恭虽然现在是个武职,但是也是个秀才。所以,读书人和读书人之间的打架,要慎重处理。因此,兵部决定暂时让吴世恭停职在任,让他写一封辩驳的奏章上来,在明辨了是非后,兵部再处理。
这理由也很充分,余子琏也无话可说,只有等了。于是,在两个侯府打点之下,兵部上下有意地拖延。这个要求吴世恭辩驳的公文,到了第二年二月才从进城里发出,到了吴世恭手中,都要到四月了。
不过,在整件事中,吴世恭那个秀才的身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禁让人感叹道:还是文凭最吃香啊!怪不得那卖假文凭的可以生存到现在啊。
第八十六章齐县令有请
吴世恭是根本不知道在京城中,围绕着他打了余子琏的事,发生的那些纷纷扰扰的事。其实,他已经早就把打了余子琏的事抛在脑后了。他现在最想要做的,就是给小镇那些不识相的商户,看看自己的肌肉。
某一天,小镇上的所有商户接到了千户所的通知:千户所要进行火铳shè击训练。但是,由于千户所的场地比较小,所以,千户所将在河流上,放置一艘空船,上面放置着靶子,进行火铳shè击训练。
为了防止误伤,希望广大商户的船,不要靠近shè击训练的场所。否则的话,后果自负。
还没有等这些商户有什么反应,吴世恭就安排着周巡,带领着那些刚招收的兵丁,来到了河流旁。放置好了空船和靶子,“噼噼啪啪”开始用火铳shè击起来。
吴世恭选择的地方很有奥妙,正是河流上船只靠近码头的必经之路。兵丁的火铳这么一shè击,河流上的船只靠不了码头,码头上的船只也出不去。毕竟没有谁敢去试一试,火铳会不会真的打人。
这下子,这些商户就急了。现在正是年底前,货物进出的高峰时期,再过一段时间,河流就要冰冻了。这些商户聚集在码头上,看着吴世恭带着护卫全副武装的保护着训练的兵丁在shè击,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来交涉。
直到姚员外得到消息以后赶过来,见到这种情况,来到了吴世恭面前。
姚员外颤抖着胡子,对吴世恭怒喝道:“吴千户,你为何要在河流上shè击火铳呢?你就不怕我们告你阻碍民船通行的罪名吗?”
吴世恭斜看了姚员外一眼,不动声sè地说道:“本官在自己千户所的地皮上训练兵丁,管你何事?还要去告我?那你就去告呀。真是莫明其妙。”
姚员外被吴世恭这一句话反教训回来,听得差一点要吐血。可是,这地皮的归属问题,这一时三刻还是真说不清。
姚员外只好忍住一口气,低声下气地问道:“那吴千户要训练多久呢?”
“当然是训练到这些兵丁完全掌握了火铳shè击为止。”吴世恭理直气壮地说道,“估计训练到河流冰冻了的时候,本官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这简直就是太过分了,这就是**裸的讹诈了。姚员外也不想再理睬吴世恭,他想着等一会儿和那些商户商量一下:不见得吴世恭没rì没夜地在河流上shè击火铳。大不了等到晚上,多点一些灯笼,在夜里装卸船上的货物而已。
好象是知道姚员外的想法,吴世恭在一旁有悠悠地说道:“从今天开始,到兵丁训练结束,这段河流将被设为军事禁区。如果有任何船只进入的话,船只将被扣留,货物将被没收,人员将被关押。各位乡亲,不相信本官的话,你们可以来试一试。”
这下子,这些商户都急了,他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向吴世恭求情。吴世恭听了一会儿,好象有些意动,叹了一口气说道:“本官就是心软,算了,等会儿就让那些船只靠过来吧。但是要收取码头使用费,一艘船五两银子。”
“哗——”,这些商户一片哗然。他们心里都想道:“这新来的吴千户的心里也太黑了一点儿吧。”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先应付过去眼前的难关再说。有些商户就向吴世恭讨价还价,想少支付一些银子。
吴世恭一下子火了,他怒喝道:“你们把大明朝光荣的军队当成什么啦?还和军队来讨价还价?要么交银子靠码头,要么不交银子就在河上漂着。你们自己去选择。本官忙于军务,先失陪了。”
说完以后,吴世恭留下来一部分护卫维持秩序,并且让郑真负责收取码头使用费以后,自己就扬长而去了。
“这吴千户大概想钱想疯了吧。”等吴世恭走后,姚员外又对围在自己身边的商户们说道,“今天也就先照着他的话去做吧。可是大明朝是有王法的地方,老夫立刻去找老父母,让他给我们评评这个理来。”
那姚员外的手脚很快,在当天下午,这个县城的齐县令就派了两个衙役到了吴世恭那儿送信:让吴千户明天早上到县衙一聚,齐县令有事和吴千户商议。
接到了齐县令的来信以后,吴世恭会心地一笑。他的心中想道:“这些商户真是贱骨头。把他们打疼了,他们才知道该乖乖地和我来谈谈了。”
齐县令在这个县当县令已经有五年了,明年就要转迁地方。齐县令估摸着,自己这几年在吏部的考评还是不错的,到时候只要活动活动,说不准可以升迁为知州。所以,根本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节外生枝。
再说,在这个县里,千户所和地方上的地皮纠纷,就是一个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本来因为这个问题来源的年代长久,而军户在整个明朝的环境中又是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这个问题还不算是太突出。
可是,当前千户被李兵备道逼得自杀以后,整个河南官场都知道了这个问题。而齐县令就想着太太平平地做完自己的任期,把这个难题让自己的后任来解决。
另外,吴世恭这个千户所,虽然是在这个县里。可是,齐县令根本管不了千户所的任何事务。最多在战时可以给千户所的千户下达命令。所以,齐县令本来根本不想接受这个烫山芋的。
但是,那姚员外又是本县的头面人物,齐县令的很多政务都需要姚员外这些本县的士绅来配合完成。而那姚员外在平时的rì子里,对齐县令的孝敬又足。所以,当姚员外求到了齐县令这里时,齐县令又不好意思拒绝。
因此,当齐县令召集了吴世恭来会面时,他主要是想做一个中人,最好吴世恭和姚员外他们自己能够商量一个圆满的解决办法来。
可是,吴世恭和姚员外他们几个商户的会谈,在一开始就几乎谈崩了。
那姚员外根本不同意吴世恭收取任何费用。其实,在小镇上的七、八十家商户中,姚员外这二十几家做船运贸易的商户,都根本没有把那每年十五两银子的费用放在眼里。
可姚员外想的不是这个问题。他担心:如果这次支付给了吴世恭这笔小镇的地皮租用费。一方面就证明了小镇的地皮是千户所所有的;另一方面,他们这些士绅还占有着千户所的农田呢。难道以后还要支付给千户所地租吗?所以,姚员外的态度是寸步不让。
见到姚员外的态度是这么的坚决,吴世恭是彻底地装疯了。他在县衙大叫道:“你们已经逼死了一个千户了。难道还想逼死第二个吗?反正就要死了,那本官就和你们同归于尽了。”
吴世恭的话把齐县令的头皮都给炸麻了。齐县令又确不准,吴世恭这个二百五千户会不会真的铤而走险。所以,齐县令连忙在一旁劝说,并且进行了艰苦地调解工作。
在最后,吴世恭和姚员外这些商家终于达成了协议。协议的内容就是:吴世恭这里也就不提什么这个费,那个费了。而姚员外将负责整合所有的商家,每年支付给吴世恭七百五十两银子的劳军费。吴世恭也将不会再向这些商户收取另外的费用。
吴世恭对这个协议还是很满意的。其实,吴世恭根本不在乎收取费用的名目究竟如何,他主要的目的就是收到银子。
这七百五十两银子的费用虽然不多,但是,吴世恭并不想对这些小镇上的商户竭泽而渔。
真的使用暴力的话,也许会收取更多的银子。但是,小镇的商业环境也将被破坏。这其实对吴世恭并没有什么好处。
而且,姚员外这些士绅都是当地的头面人物,吴世恭作为一个外人,把这些当地人逼急了也不好。吴世恭毕竟是想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的。
不过,吴世恭满意了,那姚员外就不满意了。在离开县衙的时候,那姚员外就对齐县令抱怨说:“在镇上行商难啊。县里又要收取门摊银,现在又要支付劳军费,连那些青皮无赖都要勒索一些。”
听到了这个问题,那齐县令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表情,而吴世恭却上了心。
在回到了小镇以后,吴世恭把那姚员外找来,让他说说小镇上那些青皮无赖的情况。
原来,随着这个小镇的繁荣,在小镇上坑蒙拐骗的青皮无赖也多了起来。有些还抱成团,向那些商户收取保护费。如果有什么商户不缴的话,他们就要去捣蛋。为了避免麻烦,所有的商户也都交了保护费,来息事宁人。
吴世恭也不多话,让那姚员外报出这些青皮无赖的名单,又让姚员外安排了几个熟悉小镇情况的人带路,出动兵丁,把这些青皮无赖都抓了起来。
抓到这些人以后,吴世恭把他们押到小镇里游行示众,并且让他们当着所有人的面表示悔过。有一个青皮嘴硬不肯说。吴世恭就当场令人把他打死。其他的青皮无赖立刻乖乖听话。
在这些青皮无赖悔过了以后,吴世恭把他们都押送到了千户所堡垒这里做苦役。吴世恭这里也正好缺少人手干活呢。
吴世恭的这个行为,倒把这些商户给吓了一跳,也让这些商户对吴世恭有些刮目相看。他们都想道:这个吴千户虽然要钱狠了一些,但是也不是个不办事的人啊。
第八十七章建立商栈
吴世恭这次去县城以后,还带回来一个人。那就是和吴世恭一起,结伴来到归德的行商袁行山。
吴世恭当时为了讨要自己丢失的马,用那虎蹲炮吓唬了侯恂的庄子一下。在事后,吴世恭是拍拍屁股跑路了。可是,侯家却打听到,在吴世恭一行人中,还有个归德本地的行商袁行山。既然不能够奈何吴世恭,难道还不能够奈何袁行山吗?
于是,侯家一张帖子送到了归德府府尊这里,那归德府的府尊肯定已经知道,那侯恂将会被起复重用,现在来了个这么好的机会,来拍侯恂的马屁,那又怎么会不抓住呢?
袁行山回到了归德府以后,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接到了有人来报信。
袁行山也是归德府的老商人了,自己的关系多少都有一些。所以,还没有等到归德府府尊动手,袁行山就得到了通风报信。
得到消息以后,袁行山宛如晴空来了一个大霹雳。这真是祸从天降啊!也不用多说什么了。袁行山知道:如果自己被抓进官府,就算是自己花钱打点得再狠,那结果也是,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
没奈何之下,袁行山根本顾不得自己的商栈和货物了,只是收拾了些细软,带着家人逃出了归德府城。
还好,袁行山在来归德的路上,在和吴世恭的交谈中,已经知道了吴世恭要去上任的千户所的位置。因此,袁行山带着家人就赶到了齐县令那个县城,想打听好去千户所的路程后,再去千户所找吴世恭。
没想到,袁行山在县城里就恰巧遇上了从县衙里刚谈完协议的吴世恭。因此,袁行山立刻上前来拜见。
按照袁行山的意思,他最好让吴世恭出面,把这件事情向归德府府尊说清楚。这样的话,就可以免去袁行山的责任了。万一吴世恭不肯,他也希望吴世恭看在一同结伴而行的缘分上,庇护住袁行山全家的安全。
在县城里遇见袁行山以后,粗粗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以后,吴世恭就把袁行山全家带回了小镇。等到把袁行山全家安顿好,吴世恭就把袁行山找来,一开口就很坦白地和袁行山说明白:“要本官为你这件事出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接着,吴世恭就向袁行山说明了自己的苦衷:吴世恭也是刚到归德府,完全是一个外来人。连归德府底层的人都不认识几个,不要说归德府官面上的人了。
再说,吴世恭所处的这个县城,离归德府城有一天的行程。就算是吴世恭想出面,那也是鞭长莫及的。
不过,吴世恭也向袁行山保证:既然袁行山来找自己寻求庇护了,那只要袁行山住在小镇上,吴世恭就绝对会保护袁行山全家的安全。
而且,吴世恭还给了袁行山一个选择:吴世恭让袁行山把他的商栈折价,吴世恭自己再拿出一些银子来,俩人合股开一家商栈。袁行山就作为这家商栈的大掌柜。
这提议让袁行山有些喜出望外。袁行山扔在归德府城的商栈和货物,袁行山已经对保住它们已经不抱有什么希望了。没想到现在还可以折价给吴世恭,而且自己也将成为和吴世恭合股的商栈的大掌柜,有一份干股可以拿。所以,袁行山迫不及待地答应了下来。
最后,吴世恭和袁行山商议定,吴世恭拿出两千两银子折股八成五,那袁行山在归德府城的客栈和货物折股一成五,共同组建一家商栈。袁行山就是这家商栈的大掌柜。
从表面上来看,吴世恭好象吃了一些亏。而且,吴世恭也明白,袁行山在归德府城的商栈和货物,一时三刻之间,自己绝对拿不回来。可是,吴世恭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一方面,吴世恭也不想在归德这个千户所里坐吃山空。吴世恭所在的千户所这个地方,并不是和京城一样商家林立,多少都榨的出一些油水来。这些天,吴世恭已经大动干戈了,才让这些商户从嘴里吐出每年七百五十两银子来。
如果吴世恭再相逼下去,那就是和当地整个士绅群体要直接对抗了。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吴世恭的利益。
而吴世恭这个千户所的农田,也只能够勉强维持千户所人员的温饱。连明年,要上缴给李兵备道这里的钱粮,也不一定拿的出。根本没有什么余粮。
因此,成立一家商栈,做生意赚取一些银子,多少都是对自己的军费是种补贴。
但这还不是吴世恭成立商栈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想通过这个商栈,为千户所堡垒购买大量的储备物资。尤其是需要购买大量的粮食。
吴世恭对崇祯年间的事情是记得不多,但是,他却知道李自成造反的主要原因,就是天下灾荒连连,农民都要饿死了,所以才会造反。所以,吴世恭就想购买大量的粮食,储备在千户所堡垒中,起码可以让自己人在这个千户所堡垒里挺过这个灾荒的时期。
在吴世恭的想法里,他起码要在千户所的堡垒中,储备一万石的粮食。这样的话,万一发生战乱,吴世恭只要把千户所所有的军户和自己招收的兵丁和他们的家属,收缩到千户所堡垒中,就算是那时候有三千个人住在千户所堡垒里,只要严格进行粮食分配,完全可以在这个千户所堡垒中挺过三年。
而吴世恭在过年之前,粗粗建造了一下千户所堡垒以后,在明年,也将大动土木,将完全把这个千户所堡垒打造成为一个要塞。再加上吴世恭让杨狗蛋打造的火铳,吴世恭还要购买储存一批火药。
按照吴世恭的估计,没有三万人马攻打,不死个五千人,那就绝对攻不下这个千户所堡垒。说到底,吴世恭现在的所有战略思想就是——乌龟流。而且是完完全全的缩头乌龟流。
而吴世恭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需要一家商栈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更需要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商人来协助自己来采购。
在这之前,吴世恭其实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郑真采购的那些建筑材料,价格都有些偏贵。这里面虽然也有吴世恭采购的数量太大的缘故,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本地人欺负外乡人,欺负他们不懂当地行情的缘故。
这时候,这个袁行山送到了吴世恭面前,那吴世恭就当然不会放过他了。所以,吴世恭也就在表面上好象吃了一些亏,几乎是送了袁行山一些商栈的股份来笼络他。要不然,吴世恭又不是好好先生,他最多也就是庇护住袁行山全家的安全就行了。
得到了袁行山果然就是不一样。他立刻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当吴世恭把自己想采购粮食的想法和袁行山说了以后,那袁行山马上付诸行动,而且他采购的粮食的价格远远低于吴世恭的心里价位。
吴世恭在京城里的时候,知道一石粮食的价格大约在五钱银子左右。可是,袁行山却纠正了吴世恭这种错误的观点。
袁行山告诉吴世恭:京城因为地处北方,又加上了漕运的运费,所以,粮食的价格比较昂贵。而在河南本地,现在正好在秋收以后,过年之前。所以,粮食的价格也正好是一年中最低的时候。
现在,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的话,价格也就是在每石二钱八左右,在粮商那里采购,最多也就是每石三钱银子。不过,这里有个问题,粮商在这个时候并不愿意大量的发卖粮食。
袁行山的话引起了吴世恭的好奇,他连忙询问原因?
袁行山接着说:那些粮商要把粮食储存到明年四月左右,那时候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人家,包括是一些农民家里都会缺粮,这时候,粮食的价格也许真会涨到每石五钱银子。
而且,这些粮商也会把粮食借给那些缺粮的农民,他们当然不是在做善事,因为这些借出去的粮食都是高利贷,等到秋收以后,那些农民要连本带利地还回去。如果还不回去的话,那就要卖地,或者卖儿卖女的去还债。这也是这些粮商牟取暴利的两种手段。
吴世恭这是听明白了,他心中想道:“原来这白毛女的故事是这么来的啊!”
于是,吴世恭立刻决定,在现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立刻购粮。他对外开出了每石三钱银子的收购价格。当然,为了照顾千户所的军户,吴世恭给那些军户的价格就是每石三钱二。很快,吴世恭就从附近的农民和军户手中,陆陆续续地收购了一千多石的粮食。
得到了吴世恭在收购粮食的消息以后,那个姚员外也找上门来。那姚员外既是一个大商人,也在当地是个大地主,他家中的存粮肯定很多。因此,他也希望在吴世恭这里,把自己的粮食卖个好价钱。对于这样的好事,吴世恭当然不会拒之门外。
最终,吴世恭和姚员外商定:吴世恭从姚员外这里采购一万二千石的粮食,价格就是每石三钱一的银子。而这些粮食将在明年二月之前全部交付到吴世恭手中。
姚员外对这笔交易相当满意。他当然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食,可是,只要他到附近的士绅地主这里去凑一凑,拿出这些粮食就完全没有问题。而姚员外还可以从中赚取一些差价。
除了赚取银子以外,那姚员外更满意的是,把自己家中的粮食换成了现银。姚员外家中,有这么多的粮食,自己吃肯定是吃不完。只能够放在家中的粮仓中发霉损耗。而把粮食运到外面去卖,还要自己贴上运费。
现在,能够在自己本地找到个买家来买粮,这样的好事谁不喜欢?
而吴世恭也对这笔交易很满意。虽然他买粮的价格是高了一些,但是,却省去了吴世恭零散买粮和买粮后运输的麻烦。能够尽快地做成功这笔交易,吴世恭也算是在心里放下了一个大包袱。
另外,现在的吴世恭手中的现银已经不多了。而那个姚员外因为也经商。所以,他肯接受吴世恭手中的,那些只能够在济宁提取现银的银票。这也让吴世恭感到少了很多麻烦。
第八十八章加紧训练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训练,那些新招收的兵丁的队列,虽然还是排列地歪歪扭扭的,但是,总算是能够进行一些例如:齐步走、立定、向后转等简单的队列动作了。
周巡和钱绮对这些新兵丁的表现都有些羞愧。他们在训练中都发急得用小棍抽打那些做错动作的新兵丁了。可是,这些新兵丁的进步依然不大。
吴世恭看到了这种情况以后,就要周巡和钱绮不要着急。吴世恭其实已经对新兵丁现在的表现很满意了。在现代,吴世恭知道那些参加军训的学生的表现。也和这些新兵丁的表现差不多。
而那些学生其实已经在体育课上接受过基本的队列训练了。如果这样看的话,其实周巡和钱绮的努力,已经是很有效果了。
反而,这些新兵丁经过了每人二十发子弹的火铳训练,对于火铳的shè击技术,倒基本上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就是shè击的动作还不是很熟练,shè击速度有些慢。
现在,一个新兵丁shè击一发子弹的速度,大约要二十个呼气时间。吴世恭让周巡和钱绮要加紧训练,把他们的shè击时间给缩短下来。
吴世恭还要求周巡和钱绮要开始对这些新兵丁进行兵器使用的训练了。在和薛永利商量了以后,吴世恭和薛永利都觉得:现在立刻让这些新兵丁完全掌握兵器的使用也不现实,在短时间内也做不到。
因此,鉴于吴世恭的目的只是在千户所堡垒内防御,所以,他们就在空地上建起了一堵,人胸口这么高的墙,在墙后放置着一排草人,兵丁就十人一组,手持长枪,在离墙十步开外,齐步跑到墙边,一起刺杀草人。就这么反复训练这样一个动作。
在吴世恭的想法中,只要练熟了这么一个动作,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