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等候)-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秦军的这一路也就变成了血腥的一路。只要见到百姓,年轻的男子全部征用为民夫,女子充为营妓,而年老的就砍了首级冒做军功。所有的粮草财物也全部搜刮。完全就是丧心病狂。
第八百四十三章秦军覆没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秦军,李自成的顺军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当孙传庭的秦军开到襄汾的时候,袁宗第率军一万五千阻截秦军。在首日的激战中,顺军未能突破秦军的偏厢车阵,在损失了千余人以后败退了下去。在第二日,顺军的一名营校率几百人临阵投降,造成顺军阵脚大乱,在一番追击后,秦军完全击溃了袁宗第部,斩杀、俘虏顺军超过了近四千。顺军的首支阻截部队大败而归。
接着在正月十八日,秦军兵至襄汾县城,顺军都尉李养纯率军三千投降,打开了临汾城的门户。十九日,抵临汾城下。李自成任命的宝州牧陈可新、州判姜鲤组织百姓据城抵御。
二十二日晚,有城中乡绅领二百八十八人私自出城投降,城遂破,诸军蜂拥入,城中鼎沸,火光照若白昼。陈可新、姜鲤等均被捕杀。而孙传庭从投降的二百八十八人中,择二老者,命其一一指名,不能名者十余人,疑为贼,皆斩之。而对其他城中百姓,更借口“为贼固守”,全部杀光。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屠城。
而秦军的一支偏师,也于二十二日夜攻占浮山县城,他们也借口顺军老营曾留在该县,将全城居民屠戮殆尽。
战斗到了现在,入山西的秦军是连连获胜,这群临时捏合起来的部队也逐渐有了信心。更因为李自成的顺军主动示弱,他们都认为顺军不过如此,骄横之气也都是油然勃发。
而到了此时,无间道——丘之陶也认为时机已到,他利用自己的兵政府侍郎的职务,向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李自成发出伪造的情报。谎说保定的京营官军已从东面进攻太原,后方形势危急。
可当丘之陶的假情报一送到,李自成立即派人把他叫来,接着拿出了孙传庭的回信揭穿了他的内奸面目,并处以死刑。
消弭了内部隐患以后,李自成的顺军开始全面迎战。
二月初四,顺军与秦军接战于汾西县。顺军初战失利,果毅将军谢君友被俘杀。但这也是清军此次出陕作战的回光返照了。
由于秦军是孤军深入,距离后方供应基地越来越远。又值开春化冻,道路一片泥泞。秦军的粮车进展缓慢,前线的士卒和马匹饥瘦不堪。
这时候就有人劝说孙传庭回师就粮,可孙传庭却回答说:“师已行,即还亦饥,不如破汾西县就食。”
也许是皇命难违。也许是孙传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孙传庭心知肚明:这样一支临时捏合起来的秦军,不利用现在的连连获胜。一鼓作气冲杀到太原。那秦军以后对顺军的作战,就再也寻找不到这样的好机会了。
可是汾西县本是个又小又穷的县份,秦军破城后只抢到几百匹骡马,几万士卒很快就吃用殆尽。而李自成见秦军深入绝地,一方面动员百姓坚壁清野,使秦军无法就地筹粮。一面派大将刘宗敏带着一万多名骑兵由间道抄到秦军后方,在洪洞县龙马乡地方切断秦军的粮道,要对秦军展开绝杀。
孙传庭闻讯大惊,部下也军心不稳。李自成却在此时用大牌写下战书。指定日期约秦军决战。而孙传庭无计可施,他命总兵秦翼明留守军营断后,自己统率嫡系陕西官兵分路撤退,企图打通粮道。
而秦翼明部下的士兵看着陕西兵撤回迎粮,自己却被留下来忍饥挨饿充当替死鬼,都愤恨不平,拒绝服从命令,纷纷跟在陕西官军后面乱跑。秦翼明派亲兵斩杀阻拦,却不能止。最终因为军心难违,只好随部众回撤。
孙传庭部署的阻击部队这一逃,顺军即乘势发起总攻,秦军部伍大乱,遂全线崩溃。总兵白广恩所统偏厢车营士卒为了逃命,解下拉车的马匹骑上就跑,偏厢车翻倒倾轧,道路也被堵塞,更是造成了秦军的溃散不堪。
顺军铁骑腾越而过,奋勇直追。步兵则手持大棒猛击官军,中者头部与头盔俱碎。秦军大败,死亡四万余人,甲仗马骡数万,尽为顺军所有。其余缴获、俘虏、逃散者不计其数。
在短短的十天内,秦军丢失了所有的胜利战果,溃逃近五百里。孙传庭和总兵高杰收集散亡士卒数千骑渡过黄河,经大荔县绕到潼关。总兵秦翼明也领着残兵败卒奔往潼关。
而此次汾西大败,使得大明朝所留下唯一的“精锐部队”——秦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以后,西北地区就没有能挟制住农民军的大明部队了。
接着,李自成趁着孙传庭喘息未定,于二月十九日率大军三十万直逼潼关。而此时在余子琏的一番经营之下,在河南府的黑云军也已扩军至三万多。不过他们也不敢与士气正旺的顺军交战,只龟缩在洛阳城内,任由顺军自由行动。
而当孙传庭山西大败的消息传至朝廷以后,崇祯皇帝是惊怒不已,他也把战败的责任统统推到了孙传庭身上:“谕兵部曰:传庭轻进寡谋,督兵屡溃,削去督师尚书,以秦督戴罪收拾余兵守关,图功自赎。如纵贼入秦,前罪并论。”
接着崇祯皇帝又耽心顺军万一置孙传庭于不顾,东向直取京师,所以“复谕兵部令晋、豫、保、东四抚,各整兵马,亲驻河干,协力堵御,不许一贼窥渡”。
不久以后,朝廷又下令升白广恩为援剿总兵官,挂剿匪将军印,拨给兵员三万,希望以不次之赏使这个败军之将感激用命,同孙传庭一道固守潼关,保住陕西。
而这一连窜的谕令也无非是垂死挣扎,因为李自成根本不给残余秦军以喘息的机会。虽然此时退据潼关的官军残部尚有兵员四万,不过都已是惊弓之鸟,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了。
二月末,顺军逼近潼关。孙传庭令总兵白广恩部扎营于关城外通洛川,总兵高杰部扎营于南门外西山头,他自己驱使城中壮年男子守城。
三月初三日,顺军自陶家庄进抵官坡,奋勇冲击。高杰部不战而走,向西逃窜。白广恩部抵敌不住,也望风而溃。由于官军士卒的妻子都居住在关城里面,士卒们争先恐后地逃进关城,保护住自己的妻儿家人夺门而出。有的士兵急于入城,用刀劈开南水关栅栏。顺军尾随而进,趁势占领潼关。而孙传庭和监军副使乔元柱在混乱中被杀。
如果有去过潼关的朋友,看到潼关的地形,就知道什么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现在的崇祯朝内,农民军几次打破潼关,宛若此地是无人之境。真是关城虽险,无勇卒即无险地也。而潼关一破,通往西安的门户就打开了。
接着李自成留马世耀镇守潼关,统兵继续前进。当顺军到达渭南时,知县杨暄籍子弟乘城固守,想要负隅顽抗。可是本县举人王命诰却开门迎接顺军入城。
三月初七日,李过所部前锋攻克临潼县。次日到达西安城下。由于陕西官军的精锐已被歼灭,西安城中的守御力量十分薄弱,地方官员留下途经西安的五千名四川兵协助防守。
而作为客军的川兵没有粮饷。西安城内的官员们劝说秦王朱存枢拿出点银钱赏赐给士兵,借以鼓起士气。可此要求却遭到朱存枢的断然拒绝。反正这屡次三番的事,证明了明朝藩王确实都长着个猪脑袋。
于是守城副将王根子大为不满,决定投降顺军。他写好约降信射到城下,大开东门迎接顺军进城。三月初八日,李自成顺军占领了古都西安。秦王朱存枢被活捉,陕西巡抚冯师孔、按察使黄炯被杀,布政使陆之祺等投降。顺军立即着手安民,下令不得妄杀一人,误者将吏偿其命。于是迅速稳定了西安的局势。
而袁宗第、白鸣鹤、蓝应诚等人统率的顺军右营十万,也于三月初九日进抵陕西商州,十二日攻克该城,处死驱民抵抗的明商洛道黄世清。十四日,占领洛南县。胜利地同李自成所统主力会师于西安。
而在占领西安以后,李自成立即部署扫除大明朝在西北地区的各个据点,他们兵分三路:李自成亲率由李过所部后营和刘芳亮所部左营组成的大军,向北追击明总兵高杰部官军,夺取陕北;田见秀率部南下汉中,追击明总兵高汝利部,打通南下四川的孔道;刘宗敏、贺锦、袁宗第等西向追击白广恩部官军,攻取宁夏、甘肃、西宁等地。
而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的时间内,李自成的顺军就掀起了狂潮般的西北攻势。
而相对于李自成顺军的一路狂飙,吴世恭的汝宁军却是步步艰难。先不提面对优势清军的薛永利部,首先说说赶赴武昌的八万汝宁军。
当汝宁军在吴世恭的指挥下,相当顺利地包围了武昌城以后,突然发现武昌城已经变成了盘桓在自己面前的一个硬钉子。
李定国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张献忠断后的命令,放弃了城外一切要地,把全部军队撤入了武昌城内。他们就要利用武昌坚城高墙和城内可供应全城军民一年多的粮草,加紧战备,就要在此地拖住汝宁军的步伐。
第八百四十四章武昌城困境
二月的武昌依然阴寒,可吴世恭所待的小院内,已经有燕子来筑巢。虽然兵祸来来去去,可武昌城外的民房却没什么损毁,这也就说明,以前在武昌没发生什么激战。
可是现在,大多数民房却保不住了。汝宁军为了攻城,把靠近城墙的民房都拆毁了,还学着清军在锦州、农民军在开封的模样造了一座城外之城,挖了好几道壕沟,垒砌了好几道土墙,把武昌城就这么团团的围困了起来。
不过整个工程的工程量倒也并不大,五、六万人干了几天功夫就建造出个模样了,毕竟武昌是两面临水,水面上都可以由炮舰来封锁,汝宁军只要困住陆路的这两边就行了。
可这么一来,再加上大营的修建,城外的民房就没留下几间,所以吴世恭能有个小院住,已经是挺不错了。
而现在武昌城的战斗,陷入到了汝宁军最不愿意见到的长期围困战中去了。
虽然被围在武昌城内,李定国的大西军才二万出头,可听闻官军来剿,遗留在城内的二十余万百姓立刻是同仇敌忾。他们动员出青壮男女,日夜打造兵器,凭着武昌城高耸坚固的城墙和城内充足的粮草,誓与武昌城共存亡!
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这时候官府的名声有多么的低劣,官军的危害有多么的巨大,武昌城内的百姓已经认为汝宁军与左良玉部是一丘之貉,他们绝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死交由官军来掌握,就算是背个造反的名声也在所不惜。
对此结果,吴世恭他们也只能摇头苦笑了。怎么样劝降都没有用,城内的百姓都认为:一旦破城,就将面临屠城。这官军的信誉度在左良玉之流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百姓们心目中,成功地下降到了“绝对零度”了。
而李定国的“革命意志”也相当坚定。李定国作为大西军的高层,当然知道的东西就多一些。他也明白:只要自己投降献城,那吴屠夫是不会把自己和自己的二万兵马怎么样的,最多也就是一个软禁在汝宁的下场。可是城内的百姓,那就凶多吉少了。什么都能骗人,就是绰号不会骗人,谁让城外的吴总兵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吴屠夫呢?也不要说,吴世恭在这里也是够冤的。
还有,李定国也知道北方李自成的顺军现在是风生水起。辽东的清军也再次入关。他就是要等到汝宁军顶不住北方的压力,主动撤军,为武昌城内的军民觅得一线生机。
不过说心里话,跟随着张献忠时间长了,李定国做事也变得现实了许多。他并不反对投降。只是要争取一个较好的条件。除了要保住城中百姓的安危以外,李定国还认为:一兵临城下就投降。那投降的条件也肯定并不怎么样。等到城外吴屠夫多碰几次硬钉子以后。就能谈个较好的条件,毕竟吴屠夫在江湖上守信的名声还算是不错的。
而武昌城作为湖广重镇,城厚过三丈,城高超五丈,根本不是火炮能在一朝一夕敲开的。再加上城内大西军的军民众志成城,如果硬攻。一定会有巨大的伤亡。为此,汝宁军也只能采取最花费时间的困城战了。
“怎么?城里还是没有回音?”吴世恭问迟明道。这问话现在变成了吴世恭每天的例行公事了。
见到迟明摇了摇头,吴世恭也只能长叹一声,他接着吩咐道:“再没有消息。就跟城里说一声……”
说到这里,吴世恭就犹豫了一下,接着改口道:“算了,咱们的条件绝不能降低。注意多与徐州的薛司长联络,只要他们有事,我们这里情愿放弃武昌,全军往北,也不能答应城内的条件。没想到那个李定国,还真是个人物啊!”
吴世恭的犹豫不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只要解决了武昌城,汝宁军起码能抽调五万以上的兵马至徐州和菏泽地区,完全能堵住清军进入河南,所以吴世恭就想早一些从武昌城脱身。
而对于汝宁军的招降,武昌城内的李定国也不是没有回应。不过他就提出要依照谷城例,要维持住大西军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只是在名义上归降朝廷,不接受汝宁军全面改编的条件。
可是吴世恭绝不会接受这样一支独立之军。要不然,天天派兵看管还不算,还不能放手围剿,毕竟从名义上来讲,那支农民军还是归降于你的,想围剿还需要寻找到一个借口。那有多麻烦啊?
还不如见事不可为,索性放跑武昌城内的农民军。以后见面时,照样可以放手攻打,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
百无聊赖中,吴世恭又开始逗趣迟明了:“明子!这次回家以后,你可要娶个媳妇了。”
“这事不急,都没时间相亲呢。等天下平定以后,再让大人做主,给小人成个家。”面对吴世恭常用的话题,现在的迟明也算是应对自如了。
“别算计着我了,我又不是媒婆。”吴世恭笑着拒绝道,“等回去以后和杨狗蛋家的说一声,让她给你找个合适的。不过那杨氏估计会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松那小妹看起来是逃不掉了。”
吴世恭的话立刻引起院子里的人一阵哄笑。
“不用这么急吧!”一说到实际处,迟明依然扭扭捏捏了起来。
“你不急,你妹子总急吧!再拖就变成老姑娘了。要不然,小定可要双脚跳了。”吴世恭接着开玩笑道。
一见战火惹到了自己身上,黄定连忙分辨道:“别!大人!我可和迟家妹子没有私情。”
“有没有私情咱们也不知道!反正让迟丫头自己定。如果她点头了,你也跑不掉。”
院子里又是一片哄笑声。
……
聊过一阵,吴世恭又开始考虑起汝宁军以后的安排。这次俘虏的左良玉部官军和农民军数量可不少,武昌城内的李定国部还有可能会投降汝宁军。因此,汝宁军将在此中择优改编出一支辅助性的二类部队。
第八百四十五章苦恼的薛永利
吴世恭准备等此战结束以后,就把迟明和黄定都放下去做统兵军官。可这么一来,自己亲兵队的主副统领又要空缺了。
吴世恭立刻想起了一个人选,就是现在童子营的统帅——魏锋。不过这位在自己内宅长大的义子,从忠诚来看绝对没有问题,就是岁数确实太小,才十六岁出头。吴世恭还是有些不放心,最多把他安排为副手再培养几年。
吴世恭又想了一圈人选,最后决定要启用薛志农。山川司虽然很重要,但现在也已进入了稳定期。而薛志农如果一直在情报圈子里转,他就只能老死在山川司司长的岗位上了。
可对于这批最早跟随自己的人,吴世恭还是想要给他们机会。就这么决定了,让薛志农成为亲兵队的统领吧!让他到自己身边多学习一些文治武事,以后无论在军中发展,还是到地方为官,都能有个上升空间。
不过这样的长期围城,也让人感到特别无聊。想好了亲兵队正副统领的备用人选,也总算让吴世恭放下了一件心事。
而现在的汝宁军又不能抽出围城的部队去支援菏泽、徐州的薛永利部,因为一旁的左良玉部还在虎视眈眈呢;张献忠的大西军也未跑到很远的地方,随时可能来个回马枪;还有就是凤阳的明军,虽然到现在为止他们一直在按兵不动,但总是让人有些顾忌。因此,汝宁军还要在武昌城维持有足够的兵力,要对附近的敌军和友军进行威慑呢。
不过这样一想,也把吴世恭的思路给打开了。是否能从汝宁调来一些新兵部队,再从武昌城交换一些主力北上支援呢?仔细地考虑了一番以后,吴世恭觉得这想法确实有可行性。
不过北上支援的部队。如果要走直道,那就一定要通过凤阳。所以事先与凤阳官府打好招呼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想起了阮大铖,要通知阮大铖给其好友——凤阳巡抚马士英去信。再加上吴世恭和凤阳副将燕定山私下里的交情,应该借道而行还是能做到吧!不过这事宜早不宜晚,得趁早安排些人去跑腿去。
不过就这么围着武昌城,真让人感到有些无聊,于是无聊之极的吴世恭突然大声吩咐道:“通知炮队,让他们向城中放上几炮。”
……
真令人烦恼啊!武昌城的僵持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打破啊!
“当当当——!”,鸣金声响起,汝宁军和清军都不约而同地后撤归阵。虽然今天又是激战了一天。但阵中倒下的尸首才二百多,这就可以看出,这场“激战”中有多么的水分了。
薛永利紧皱着眉,看着清军的后撤。今天已经是第六天了,可汝宁军还是未击退对面的清军。薛永利这些天都感到燥热上火,嘴角边都发出些小水泡了。
当二月初二日。薛永利率领汝宁军四个镇。近六万兵马赶到巨野县时,遇上了多铎的二万清军偏师。之后双方立刻展开部队进行了交战。可是面对着一路平推上来的汝宁军,清军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势,他们维持着与汝宁军的缠斗,却总不与汝宁军发生全面大战。
既然此次清军入关的目标之一是汝宁军,他们当然分析过汝宁军的战术打法。在出征之前。皇太极曾搜集了汝宁军以往的战例,并且召见了大量与汝宁军作战过的清军将士,仔细地分析过汝宁军的优缺点,就是要寻找到击败汝宁军的打法。
到了最后。皇太极他们就发现:如果与汝宁军正面交锋,清军确实难以占得上风。可是汝宁军却有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机动性太差。
显而易见,此时汝宁军的火器战术是学习同时代西方火器方阵的。他们都脱胎于当时闻名遐迩的西班牙方阵,应该是当时一种比较先进的火器战术。可是这种火器战术就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完全没考虑到东西方的作战环境。
在西方,因为城堡林立,各个封建领主的领地也较小,所以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两军很容易发生会战。而在这时候,步兵也只需要考虑怎样应付敌军骑兵的冲阵,不需要考虑敌军骑兵的大范围转移。因为一来没有大范围转移的空间,二来敌军总要防止自己后方的城堡安危,所以骑兵的高速机动和步兵的慢速运动,就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
可是东方的作战环境却截然不同。
首先,清军的每次出动,都是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骑兵。而在西方的战争史上,根本没有面对如此庞大的全骑兵集团的战例,因此也不可能发明出什么相对应的战术了;
其次,在广阔的东北、华北平原和西北高原上,清军的骑兵集团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机动,绕过中原军队防御的重点地区,寻找薄弱地点突破,以达到避实就虚。而对此战术,中原军队却是很难应对。不见得沿着长城摆放好一长排火器方阵,就等着清军来进攻?
最后,清军入关以后,是完全在敌占区作战的,根本无需顾忌自己在辽东的城池,也可以就地抢掠,不需要顾忌自己的粮道补给。再加上明军都龟缩在城池中一心自保,没有任何军队敢主动出击,所以清军更不需要顾忌自己的后路。这么一来,清军完全可以绕过严阵以待的汝宁军,不与汝宁军的主力交战,只是去攻打汝宁军难以照顾到的地区和城池。
而薛永利面对的多铎部,根本就是清军的一支偏师,他们本来的目标就不是要击溃薛永利部汝宁军的,只是要把薛永利部拖延在原地,等到皇太极的清军主力突破了徐州以后,绕过微山湖,再两面夹击这支汝宁军的主力。
可是薛永利部却丝毫不敢放松,他们要控制住从黄河至微山湖的这条通道,不敢让多铎部的清军突入到河南腹地。所以面对着二万清军,薛永利也不敢调动太多的部队去徐州。
第八百四十六章判断错误
然而令薛永利更为苦恼的是,每当薛永利下令汝宁军全军向前,准备与清军决战时,多铎总命令清军后撤,躲开汝宁军的进攻。
因为汝宁军要维持步兵方阵的完整性,所以追击的速度总比不过清军的骑兵。再加上汝宁军也不敢追击得太过深入,毕竟菏泽与徐州之间隔着一个微山湖,薛永利害怕照应不到在徐州的部队,所以现在的薛永利就打得相当难过。
“利爷!今晚要夜袭吗?”楚格问道。
“算了”薛永利想了一下,摇了摇头道,“儿郎们这些天都辛苦了。对面的鞑子又像是牛皮糖一样,不知道还要沾着多长时候,暂时还是不用险招了。”
“草!这鞑子打又不打,退又不退,看起来要和咱们耗上了。”楚格接口骂道。
“你说什么?”没想到这句话一下子引起了薛永利的警觉。
“没……没什么啊!就说鞑子和咱们耗上了。”楚格又把话重复了一遍,一脸的不明所以。
“姥姥!”薛永利立刻反应了过来,“这次鞑子入关是对着咱们汝宁军的。没想到咱们的面子可够大的!快些派人去湖广告诉姑爷。楚格!你也带着你的飞马镇援驰徐州。玛德,老子差点被鞑子给骗了。”
对于清军的此次入关,汝宁军上下都以为还是和往常一样,无非是攻陷些富裕的城池,俘掠大量的财物、人口和牲畜回辽东。
而清军的表现也确实如此。他们进入山东以后,连克山东州县,并且攻陷了鲁王居住的兖州,鲁王朱以派及东陵王、阳信王、东原王、安邱王等一批郡王被杀的被杀,自尽的自尽。而清军也获得了大量的缴获。
针对清军入关抢掠这个目的。汝宁军才会在菏泽与徐州这两地拦截清军入豫。因为菏泽是黄河和微山湖之间的通道,徐州是微山湖和洪泽湖之间的通道。只要扼守住了这两地,清军就不能进入到河南腹地。
因此,汝宁军本来的战略也是消耗拖延,准备拖延清军那么一、两个月,等到北方河流开冻,清军总是要回返辽东。而且清军在汝宁军面前碰壁以后,他们很可能转向进入鲁南和苏北地区,不再做进入河南的打算。毕竟清军是来抢掠的,不是来和汝宁军怄气的。
可看到清军现在的表现。薛永利突然明白清军确实是针对了汝宁军。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是几名强盗闯入了一间仓库,他们被仓库的保安发现了。可是那些强盗非但不逃,反而死死纠缠住保安。那么这些强盗肯定是想寻机把保安打倒,并闯入仓库抢东西。
可是这么一来。原先汝宁军的部队安排就出现了问题。如果知道清军针对的是自己,汝宁军绝不会制定北守南攻的战略。吴世恭也不会把大部分主力调到湖广。反而是要集中全军主力与清军作战。
而到了现在。薛永利只能盼望着:书墨的归德镇能堵住徐州的通道。而吴世恭也快些率领主力北返,先解决掉清军——这一眼前最大的敌人。
而在武昌城的吴世恭得知这一消息以后,也是大吃一惊。于是他毫不犹豫,先让薛勇的蛟击镇,向着徐州急赶了过去。可是还没等汝宁军撤掉武昌城的包围,全军援驰徐州。没想到临近的左良玉却又来了个“惊天动地”。
虽然连连丢失了襄阳、武昌等大块地区,但平贼将军、援剿总兵官左良玉所部,依然是当时明朝在长江中游一带最有实力的军事集团。按照兵部的册籍,左良玉部只有二万五千人。在一镇所统辖的兵马中已算是数额极多了。但由于左良玉在多年同农民军的周旋中善于保存实力,又努力招降纳叛扩充队伍,这时候的实际兵力其实已经达到二十万人。
这不但远远超出了一般总兵辖军的数量,甚至比任何一个相当于战区司令的督师或总督所能实际调遣的兵力还要多得多。
如果江河日下的大明朝,还有这样一支由一个将领统一率领的,又颇具战斗力的大部队,本来应该是一件幸事。可惜的是,这支部队在长期的征战中早已充分军阀化了,成了左良玉的私军,根本不听从朝廷调遣。
由于朝廷供应的粮饷不足十分之一,左良玉军长期以来靠搜括掠抢来维持,因而走到哪里都被当地百姓恨之入骨。左军残害乡民甚于贼匪,对此朝廷并不是不知道,但从来是睁一眼闭一眼,很少过问。
崇祯皇帝和大臣们所希望的无非是这支不费朝廷太多粮饷的大部队,能够在关键时刻抵御住农民军的冲击,为朝廷效力。但真到大敌当前的时候,左良玉却惯于坐视不顾或不战而逃。
当初开封被围,朝廷为了能利用左良玉的兵力,特地启用了早年曾赏识提拔左良玉,对左良玉有大恩的原任户部尚书侯恂,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南、河北军务,统辖各镇援剿官兵,以为左良玉总会比较听话一点。但侯恂檄调左良玉部北上援救开封,左良玉却只派了五千人前往,同时以粮饷不继的理由要挟朝廷,主力部队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据点襄阳。
之后张献忠的大西军进攻襄阳,左良玉稍稍抵挡了一下,又把襄阳附近焚抢一空,然后率军向东逃窜。这支恶劣甚于土匪的二十万大军先逃到武昌,又顺江向东而下。武昌居民在蛇山上见到左军东去,都欢呼:“左军过矣!”,庆贺新生。
逃离了襄阳据点的左良玉军真成了一批无所顾忌的匪徒,不但所过之处烧杀掠抢,甚至公然攻打闭门不纳的州县,完全变作了一伙反叛。
三月,左军已经到达芜湖附近,声言要到南京筹措军饷,吓得南京陪都乱作一团,急忙派兵陈师江上,准备防御左军。后来还是正在湖口的新任左都御史李邦华对左良玉反复劝诱,又让安庆巡抚拿出十五万两库银作为军饷,左良玉才让部卒们稍微安定了一点,驻军于安庆、池州一线。
对于左良玉军的这次变乱,崇祯君臣们竟然连声讨的勇气都没有了。后来李邦华到京后向崇祯皇帝建议:把变乱之罪推到左良玉的一个下级部将王允成的身上,因为此人所部劫掠州县最为猖獗。
而崇祯皇帝也深知,左良玉还要依为干城,不能惹;而且实力雄厚,也惹不起。只得忍气对左良玉“戢服变乱”嘉奖了一番,要他把“首恶”王允成斩首以维护朝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