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等候)-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朝廷不同,汝宁军立即就判断出,李自成和罗汝才的这次火并会大大增强闯营的实力。不过这也源自于吴世恭在上个时空对李自成的印象。因为吴世恭依稀记得:闯营将会席卷半个中国,直至攻占北京。那么说来,李自成和罗汝才的这次火并肯定不会产生什么内耗,并且也会很快地平息下去。
可这么一来。河南的北方和东部防线立刻遇上了极大的压力。为了保证河南不再受到侵犯,汝宁军只能分兵,薛永利将率领包括飞马镇的三个镇到豫东北,之后汇合杨如松的虎吼镇和梁辉、陈永福的新编镇共七万余人,随时防备清军可能从北直隶或者山东方向来的进攻。
而吴世恭将会率领赫飞率领的汝宁军直属部队一万余人。再汇合汝宁新动员的一万新兵,联合南阳张彪的熊捶镇、赵德功的南阳独立协五千。商行护卫六千余。共二万四千人;开进到六安的薛勇蛟击镇、常猛的六安驻军及商行护卫七千,和县收编的革左五营护庄队四千余,共二万五千人;在均州江澄率领的独立协七千人马;在黄冈的冈萨雷斯水师陆战队两个团近五千,还有水师炮舰等,共八万四千多人马,围剿以襄阳为中心的张献忠部农民军。
此外。汝宁和归德除了原先留下的驻守部队以外,再次动员了近二万新兵。而这次动员就把汝宁军最后的底子也压榨出来了,连赵铭也都把他归德卫的三千余军户都动员了起来。
之所以汝宁军这次分兵后,还是把主力对准了张献忠。那是因为张献忠的威胁是眼前的,而清军和顺军的威胁只是将来,因此汝宁军也只能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了。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这四战之地确实很难成为王业所在。虽然这里的交通是四通八达,但也很容易受到敌军的四面围攻。而汝宁军虽然扩军也已经到了十五万人以上,本来觉得已经绰绰有余了,可是现在这局面一出现,兵力又变成了捉襟见肘的窘境。
尤其令人烦恼的是北方。
由于顺军要再入河南,还需先击溃在河南府的黑云军,所以有了前面“这堵墙”,汝宁军还能做出及时反应。可是入关的清军可就不同了。
薛永利手中的七万多人马看起来很多,可是要防御住河南黄河以及山东的大运河防线,兵力根本调配不过来。而且面对十数万清军,汝宁军也只能集中兵力,不可能分兵去驻守每一个城池。
更为不利的是,汝宁军因为是以步兵为主,机动性也远远差于清军。如果清军绕过汝宁军集团准备的决战地点,突入到河南腹地,甚至开进汝宁、归德,那汝宁军将会完全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甚至在疲于奔命中被清军围剿埋伏,受到难以忍受的损伤。
这也就是为什么吴世恭叮嘱薛永利:只要确保住汝宁和归德就可以了。实在是因为兵力不足。但汝宁军也不可能把时间和兵力都浪费在漫长地等待清军到来中,因此,吴世恭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盘踞在襄阳的张献忠部,接着率领主力北上,与薛永利部一同抵御清军的进犯河南。
而在这个军事计划中,吴世恭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北渡黄河,参与围剿顺军或者到京城去勤王,因为随着形势的改变,现在汝宁军的军事战略一下子转变成为了北守南攻了。
而在此时,张献忠部的声势也更加的浩大了起来。当吴世恭在腊月二十九日等待在南阳府,准备着与南阳、汝宁开来的部队汇合的时候,他即听说了李自成将要建国的消息,又听到了张献忠将要在襄阳建国。
从崇祯初年各路农民军造反到了现在,或战死、或被俘、或投降、或火并,到了今天,天下造反的农民军也只剩下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俩位枭雄了。
第八百四十章与侯恂合作
虽然现在从实力和威望上,张献忠要差上李自成一筹,但只看野心,张献忠绝不会比李自成少上分毫。因此,当李自成称帝建国的消息传过来以后,张献忠立刻是不甘人后,准备也同样的称帝建国。
再怎么说,张献忠也要先过上一把皇帝瘾!
在襄阳,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权,主要的措施有:改襄阳为京城、铸西王之宝、改襄阳府为天授府等。张献忠住进襄王府,门前树立两面大旗,上面写道:“天与人归,招贤纳士!”;襄阳各座城门也都树起两面旗帜,上写:“天下安静,威镇八方”。
在政权机构方面,中央设六部、五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升常顺州知州周文江为兵部尚书,以张其在为总兵前军都督。地方以李时荣为巡抚,谢风洲为守道,萧彦为巡道,陈驭六为学道,均颁给敕印。
此外还任命了二十一个州县的官员,分别给以官印,赏给白银一百两或几十两。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官制上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名称。
接着就是开科举,重学校,是大西政权中值得一书的事情。由于各级政权建立了起来,需要许多知识分子。张献忠为了争取他们为大西政权服务,曾经一再举行开科取士。而参加考试的士子相当踊跃。张献忠也非常重视学校,除了任命学道等专职官员负责管理外,自己还亲临视察。
此外,大西政权还曾发银赈济饥民。而兵饷来源,基本上是依靠没收明宗室和官僚地主的财产筹集的。
从本质和框架来看,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都差不多,都想要改朝换代。也都是建立封建王朝。但是李自成因为人口众多,光靠没收官绅财产已经维持不了自己浩大的粮饷供应了,所以他们已经开始主动地恢复地方生产,有了一个国家政权的雏形。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却因为四周都有官军围剿,部队数量也少,可以靠没收维持住自己的经济,因此,大顺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了国家,而大西却还没有脱离流寇的范畴。
而在建立了大西政权以后,张献忠就想要顺江而下。攻克湖广重镇——武昌。
从襄阳逃至武昌的左良玉,根本无心在武昌防御,他依然大造舰船,抢掠百姓,要把这些家财运送至“安全”的地方。而见到了左良玉是如此模样。武昌城内的文武官员也都对保住武昌没有了任何信心。连督师侯恂也都是每日吟诗作画,根本无心于武昌城的守御。
不过在武昌城内。还是有官员想要挣扎一把的。见到了武昌城内一片混乱。缺兵缺饷,朝不保夕。他们一边向汝宁军求援;一边想要整备兵事,守住这岌岌可危的武昌城。
而想要整备兵事,首先就要有粮饷,于是就有人想到了分封在这里的楚王。而分封在武昌城的楚王,他累世搜括。积聚了庞大的财富。而省城里留下的文武官员唯一的指靠,就是希望楚王朱华奎拿出钱来养兵设防。
湖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们齐集王府,跪在朱华奎面前请他借给几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饷。家居的原任大学士贺逢圣也面见朱华奎,商量措饷事宜。朱华奎却叫人搬出洪武年间分封诸子时赐给楚王的一张裹金交椅。说道:“此可佐军,他无有!”
面对楚王如此无赖作风,贺逢圣是彻底绝了指望,他大哭着出府,心死如灰。直到张献忠大军逼近了武昌,形势已经十分危急之时,朱华奎才拿出金钱来,收募从承天(令钟祥)、德安(今安陆)逃窜而来的散兵游勇,指定楚府长史徐学颜统领,号称楚府新兵,不让其他文武官员插手。实际上这批“新兵”,全是败在农民军手下的惊弓之鸟,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到了这时候可能楚王朱华奎还在玩小心眼呢,难道他想靠这支新募之军,为大明王朝来个绝地翻盘,自己再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如果这么说,那他宝藏的朱元璋所送的椅子,倒也派得上用处了。
崇祯十五年腊月二十日,武昌城内总督行营。
“侯公!舍弟兵戎在身,不能到武昌拜年。晚生来此前,舍弟曾特意叮嘱,要向侯公告罪!望侯公海涵!”吴世礼向上座的侯恂恭敬地行礼道。
“客气了。”侯询客套了一句,接着说道,“不过老夫也老了,精力不济,很多时候说话都没人听了。”
这话一说,就让吴世礼有些尴尬。不过这也怪不得侯恂有些怨气。他这个总督,虽然被人高高捧起,但吴世恭和左良玉都不放权分毫,只在表面上都很“尊重”他。而朝廷也不敢针对手握重兵的吴世恭和左良玉,有什么事也都要侯恂来负起责任。侯恂甚至有些怀疑:要不是朝廷高估了自己对吴世恭和左良玉的影响力,可能自己早就被一道圣旨锁回京城,到诏狱内再次“修身养性”去了。
这样的两头受气,让侯恂早就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要不是他的涵养功夫还算到位,今天就不是阴阳怪气几句,而是要把吴世礼乱棍打出去了。
“咳咳!”为了掩饰尴尬,吴世礼忍不住咳嗽了几声,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情绪,接着对侯恂说道:“舍弟一直说:侯公人品高洁,是为其楷模。他与朝宗兄又是莫逆。侯公现无所事事,真是朝中有眼无珠也。”
侯恂微笑着点点头,心想道:“我无所事事,应该怪不了朝廷,而是应该怪吴长敬和左昆山这俩人吧!”不过他的耐心依然很好,所以还是忍耐着听着吴世礼的继续。
“舍弟让晚生前来,一来是为了给侯公拜年,二来就想问侯公一句话:侯公与朝宗兄是否愿意一展所长?”吴世礼接着说道。
这话一说,侯恂立刻感觉到,自己这几十年练出来的高官气度都一下子粉碎了。他发觉自己的眼皮在跳,耳中也是在“嗡嗡嗡”地作响,脑海中就一直在盘旋着“造反”这两个字。
“来人啊!看管住书房周围,休得让闲人靠近。”侯恂立刻大声下令道。
不管吴世礼接下来要说什么,侯恂都对这个话题有着很大的兴趣。
……
在两个时辰后,当吴世礼被侯询亲自送出总督行营时,吴世礼对今天的交谈是相当满意。因为侯恂已经答应:他将与吴世恭展开紧密的合作。
此次汝宁军围剿张献忠的大西军,如果能全歼当然最好,不能全歼,也要把张献忠远驱湖广。要不然,汝宁军可能根本就来不及返身去支援在河南北部的汝宁军。
可是这么一来,汝宁军很可能会落得一个大锤砸蚊子的下场。面对着汝宁军的围剿,狡诈如狐的张献忠肯定会远遁而去。更令人不甘的是,等到汝宁军离开之后,左良玉部官军也会卷土重来,重新占领湖广的这块地区。
而对于汝宁军来说,即没有消灭张献忠的大西军,又没有获得攻打下的地盘,而且让左良玉渔翁得利,这怎么算也是件吃亏的事。
既然如此,不能剿灭张献忠的大西军了,那就剿灭掉一部分左良玉的官军吧!所以汝宁军此次的湖广之战,也将把左良玉的一部分部队席卷消灭。
可是这么一来,就需要对朝廷有个说辞了,毕竟汝宁军和左良玉部,现在还都是官军。而最合适向朝廷解释的人选,无疑就是督师侯恂了。
于是吴世恭就给了侯恂这样的选择:让其在吴世恭和左良玉之间二选一。如果侯恂选择左良玉或者置身度外,那么吴世恭也将与侯恂没有什么将来了。
如果侯恂选择支持汝宁军,那么吴世恭将会保证:无论汝宁军将来会走到哪一步,侯恂和侯方域父子的前程,都将由汝宁军来保证。而从目前来说,就会保证侯恂的个人安全。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就是朝廷来了圣旨,要锁拿治罪侯恂,但只要侯恂逃至汝宁,汝宁军也绝对不会把侯恂交出去。
而侯询根本未多加考虑,就选择了与吴世恭的合作。对他来说,这个选择相当简单。不说侯恂的整个家族都在归德了,光说说他作为归德出来的高官,就很熟悉汝宁军在地方上所做的事。所以侯恂对吴世恭的信誉和汝宁军的实力都是相当有信心。
再加上侯恂还有着吴世恭“恩师”的身份呢,归德侯家也从汝宁的生意中获益巨大,族中子弟也有很多在汝宁军中办事。所以怎么样,侯恂也会在吴、左二人之间偏向吴世恭。
而侯询也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左良玉此人,虽然对侯恂还算是恭敬,但其所作所为,比造反的农民军都还恶劣,甚至可以称之为是官绅阶级的害群之马。所以从心底里来说,侯恂对左良玉是相当鄙视的。
这样一比较,侯恂也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吴世恭了。至于吴世恭将来会怎么样?侯恂和吴世礼也都很有默契地未提起分毫。
而在搞定了侯恂以后,汝宁军也就开始出兵湖广。可是对左良玉的动手,还需要一个借口。幸运的是,这个借口立刻就送到了汝宁军的手中了。
第八百四十一章私人恩怨
武昌的码头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而在那些船只上,早就装满了城内有身份的官绅大族和他们的财产。因为张献忠的大西军已经开到了离武昌城不到二百里的地方,那些官绅大族就想要通过水路,先逃至下游的九江,远离那咄咄逼人的大西军。
可是没曾想到,当这些官绅大族刚想出发之时,下游突然开过来二十几艘炮舰,这些炮舰鸣炮警告,让武昌城内的船只不得向下游行走,违者就要后果自负。
这意外的情况,就让那些官绅大族有些措手不及。当他们得知那些炮舰是汝宁的吴将军的时候,有些还残留有文贵武贱思想的人就立刻怒发冲冠了。有些不信邪的人就想要硬闯关。毫无疑问,那些闯关的愣头青立刻就见到了水龙王了。
见到炮舰真的敢动手,那些官绅大族也就立刻抓了瞎。可不管怎么样,先搞清楚汝宁吴将军的发火原因吧!于是那些官绅大族一合计:他们一边派人到督师侯恂处询问个究竟,一边派遣了个胆大的,举着白旗,上炮舰了解一下阻拦江面的原因。
对于那位交涉的人,炮舰上的人倒也挺客气。并且他们还告知了原因:原来是汝宁的吴将军要湖广的左将军交出府中的一个女人来。至于那个女人是谁?反正左良玉绝对会心知肚明的。
一得知原因,那些官绅大族立刻是炸开了锅。尼玛你们俩人争风吃醋抢女人,为什么就要阻了我们逃跑的路?使得我们受到无妄之灾呢?
而督师侯恂听闻此事后也做出了官方表态:此乃私人恩怨,官府不会插手。不过希望两位将军以大局为重,早日解决这桩私人恩怨。到了最后,侯恂甚至隐晦地点出:让左良玉交出这个女人,都什么时候了。送走一个女人又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呢?
唯一郁闷的就是左良玉,他现在是纳闷得不行。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汝宁军点名的那个女人到底是谁?
到了现在,左良玉再怎么样也不想与吴世恭交恶下去了。所以他一直对汝宁军在湖广的商队和商行分号保持一种忍让的态度,甚至在这次抢掠民间的过程中,左良玉都没去碰汝宁军的这些产业。因此,他怎么也想不起自己哪里抢过吴世恭的女人了。
说实话,现在的左良玉也被堵在了武昌城,虽然他可以带着自己的骑兵部队从陆路往下游撤,可没有了船只,大部分靠步行的部队和这么多的家财女子却运送不了了。在内心中。左良玉甚至愿意送几个自己的女儿给吴世恭为妾,以此来拉拢关系,难道还舍不得府中的几个妾婢吗?可问题就是在这里,他根本就不知道汝宁军点名的那府中女人是谁?
那女人到底是谁?当然是山川司的密探——唐媚了。
从结果来看,唐媚这个密探并不算是很成功。因为当时的人们都遵循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一般内宅里的女人打探不到什么有效的情报。所以山川司最后发现,这样的美女密探。还不如安排在花楼里的姑娘。她们倒能在花楼中那些夸夸其谈炫耀的官员处得知,很多朝廷和官员的最新消息。
所以到了最后,山川司也就放弃了美女密探的计划。当然,这么长的时间内,唐媚多少也打探到几个有质量的情报。至于唐媚本人,山川司也当然不会放弃。有这样一个密探总比没有好吧!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媚在左府中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当时女人的地位确实太低,内宅中的女人,甚至是正妻。年过三十就可以称得上是人老珠黄了,很多女子再也获得不了侍寝的机会,再加上唐媚不能生育,于是她也就成为左府内宅中的一个边缘人物了。
但左良玉赚了如此巨大的家私,也不会短缺几个养女人的银子,所以唐媚在左府中的生活待遇还算是尚可。
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为要定时送出情报,唐媚用在“逛街”上的时间就比较多。没想到她就受到了内宅中某位恶她的女人所派出的管事的盯梢,之后还向左良玉禀告了唐媚有红杏出墙的嫌疑。
作为经过严格训练过的人,与唐媚接头的那位山川司密探当然发现了盯梢者。于是他在唐媚一离开以后,立刻进行了转移。
而左良玉得到府中禀告以后,也有些将信将疑。他派出去的人又未抓到那位疑似通奸者,唐媚又对左良玉是矢口否认。所以左良玉也就不麻烦了,他把唐媚禁足在了内宅,不让她再与外界接触。
可这么一来,山川司当然不方便去左府打探唐媚的下落。在备用的几个接头点都没等到唐媚出现以后,山川司的密探也就不敢再冒险,全部撤回了汝宁,并上报唐媚“下落不明”。而这个“下落不明”,也就是凶多吉少的代名词了。
本来此事也就到此结束了。可是当山川司得知吴世恭需要一个对左良玉动手的借口以后,他们立刻把唐媚给报了上来。
因为如果只是抢女人的话,朝廷并不能指责汝宁军火并的行为,或者说,不能把汝宁军火并的行为指责为造反。再加上还有侯恂的旁证,那就可以很好地掩饰吴世恭独占湖广的野心。起码也能拖延这野心暴露的时间。
当然,就算是没有这样的借口,朝廷也不会把吴世恭怎么样。可是能少些麻烦总好一些,做事还是尽量要做到尽善尽美的。
至于能否救出唐媚?其实汝宁军本身却并不关心。在薛志农这些山川司高层眼中,不提唐媚的身份可能已经暴露了,可能早就化作了“一团春泥”。就是唐媚安然无恙,汝宁军这样大张旗鼓地讨要唐媚,也可能会给唐媚带来生命危险。可是为了汝宁军的利益,就需要唐媚这个弱女子去做出牺牲了。
一句话:唐媚其实就是一个可怜人!
第八百四十二章秦军出陕
当然,如果能救出唐媚,汝宁军也会乐见其成。并且在唐媚到了汝宁以后,还会给她巨额的封赏,并且还能供养唐媚的下半生。毕竟汝宁军也不缺这些银子。不过,付文斋的宣传司也当然会围绕着唐媚,做上好大一篇文章,宣传汝宁军的“义”、“忠”、“情”等等一些美德,并广为传播。
可是千算万算,谁也没算出左良玉已经忘记唐媚这个人了。当年唐媚落到左良玉的手中也是千折百转的,左良玉就根本不知道她与汝宁军的关系。再加上现在的唐媚只是个远离左良玉视线的弃妇,让左良玉根本记不起这个人,因此,左良玉对汝宁军提出的要求真的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无奈之下,左良玉只能亲自派人去询问一二,询问以后才知道:吴世恭听闻自己小妾蔓玲的闺蜜——唐媚。在左良玉府中受苦,所以恳求吴世恭把唐媚拯救出来,脱离与左良玉的关系。
一得知这理由,左良玉就想要骂娘,因为只要不是傻子就肯定明白,这是吴世恭寻衅左良玉的一个借口。毕竟谁会为一位过了气的花牌来大动干戈呢?
但事后报复的事以后再说吧!现在最紧要的事,是怎么样离开武昌城。而左良玉也不废话,立刻就把唐媚提了出来,之后在一些武昌城官绅的见证下,送至了汝宁军的炮舰上。
可这一举动却立刻将了汝宁军一军。他们根本没想到,左良玉真的拿得出唐媚来。不过在一番商议以后,汝宁军的炮舰也终于让开了道路,让武昌城的船只通行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有着照顾侯恂颜面的原因。但汝宁军也不想把事做绝,是会给武昌城内的官绅大族一条逃跑的生路的。因为从头到底。汝宁军就根本没想过,要在现在保住武昌城。
汝宁军就是要等到张献忠的大西军占领了武昌以后,以武昌为诱饵,牵绊住大西军的脚步,再把武昌城包围起来,在此地围歼掉大西军的主力。
当然,趁着这次索要唐媚的机会,汝宁军也接连攻下了原先由左良玉部控制的好几座城池。不过在攻打过程中,汝宁军也未受到什么抵抗,先后俘虏、收编了左良玉部一万多人。
正月初三。大西军的先头部队从团风洲渡江,克武昌县。十五日,大西军全军自鸭蛋洲南渡。二十日进攻武昌府城。明道臣王扬基眼看形势不妙,同武昌府推官傅上瑞弃城逃跑。楚府新兵随即大开保安、文昌二门投降。
大西军入城后活捉朱华奎,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张献忠见了不禁叹息道:“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
之后。张献忠下令把朱华奎扔进河中淹死。而贺逢圣被俘后。张献忠以其劣迹不著,释放回家。贺却说,“我大臣,不可苟活”,自己跑到滋阳湖王会桥投水而死。
与此同时,在十八日。从汝宁、南阳出发的汝宁军经过夜行军,奇袭随州,一日肃清了到武昌城的道路。
十九日,均州出发的江澄部攻至襄阳。而张献忠留在襄阳的文官也是从大明投降过去的。而张献忠为了保证能攻克武昌,他就集中了大西军绝大多数主力,所以留在襄阳城内的也只有四千余士兵。因此,见到了汝宁军大军压境,襄阳城根本就没有抵抗,举城投降。而襄阳城的归降,又为汝宁军扫清了一条去武昌的道路。
再加上已经集中在黄冈的汝宁军和长江江面上的炮舰,汝宁军已经隐隐形成了对武昌三面包围的架势。
所以就在张献忠的大西军欢庆攻克武昌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到了汝宁军的重围中去了。
为此,张献忠当机立断决定放弃武昌城,他除了在城中留下李定国所率领的二万人马以外,自己率领着主力渡过长江,全军向西而去。这次张献忠就决定要远远地离开汝宁军的地盘,他的目标就是四川,要在天府之国内建立自己独立的小王国。
至于留在武昌城内的李定国,就希望他拖延汝宁军的时间长一些。等到张献忠的大西军主力远遁而去以后,再让李定国突围相随。
可是汝宁军的动作却相当快。二十四日,随州的汝宁军赶到武昌,他们在江面上炮舰的配合之下,打死、俘虏了大西军后卫,未过河人员三万多。接下来的两日,其他两路汝宁军也先后赶到,他们共同就把武昌城团团地包围了起来。
……
而入关的清军在腊月二十五日攻克德州以后,全军就像潮水般涌入了山东。进入山东以后,清军开始分成了一股股几千到上万的部队,分散到各个州县抢掠。
而山东巡抚颜继祖和总兵刘泽清只把鲁军主力集中在了济南城内,不再管其他城池的死活,任由清军的自由活动,这也造成了山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完全就是一副地狱惨象。
不过在抢掠了一个月左右,皇太极下令全军集中,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战略——攻入河南。
由于此次清军的目标,是处在豫南地区的汝宁和归德,所以清军就分兵两路,一路二万兵马,在多铎的率领下,在攻克的济宁之后,沿着菏泽地区杀入河南;另一路十多万清军主力,就在皇太极的亲自率领下,要通过徐州攻入归德。
而薛永利部原先是把部队集中在了豫东北地区,只防备了从济宁攻入的这一路。当得知了清军的两路动向以后,薛永利急令书墨率领归德镇,先赴徐州帮助抵御清军的侵入。而薛永利自己,则率领四个镇,共五万六千多人马,首先要击退多铎的大军,之后再赴徐州加入到决战中。
所以自二月初二始,菏泽——徐州大战当即爆发了。
……
不过在所有的战区中,首先爆发的就是李自成顺军和孙传庭秦军的决战。
当李自成得知秦军将要出陕的消息以后,他一边在太原进行着自己的“开国大典”;一边就源源不断地调兵,要加强山西的防务。接着李自成又亲统大军西行,要集中兵力准备迎战孙传庭的秦军进犯。
而在战略上,李自成就根据:西北地区由于天灾**造成了赤地千里,大军过后粮草问题不易解决的状况,决定在战略上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主力部署在临汾以北地区。至于之前的广阔地带,除留下为数不多的巡逻部队以外,连州县城池都全部放弃,不留一兵一卒来守卫。
而在崇祯十六年正月上旬,秦军重占运城。孙传庭左右的谋士就提出建议:不要急于冒进,应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先以运城为基地,修复城堞,招徕流民,开屯田,储粮草,这样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待时机成熟时再进取太原。
可是孙传庭终畏朝命,不敢逗留,还是领兵向北进发。为了保证军需,孙传庭严令由四周各府、县协解粮草,而地方官催逼甚急,逼死、累死百姓甚多。
而李自成见孙传庭部来势凶猛,便故意示弱,只派出小部队稍加阻击随即北撤。秦军轻而易举地直打到闻喜县。而这意外的胜利也使孙传庭信心变得膨胀了起来。
当然,孙传庭搜罗的那些各色部队也都是原形毕露,他们沿途滥杀居民,斩级计功。而孙传庭也对此种杀良冒功行为是不闻不问,反而向朝廷报捷说:“贼闻臣名皆溃。臣誓清山西,不以一贼遗君父忧。”
于是崇祯皇帝得报大喜,欣欣然把孙传庭的报捷书交由朝臣传阅,并梦呓般地叫嚷:“贼灭亡在旦夕!”甚至还急不可耐地面谕吏、兵,工三部:“督师驻兵晋中,屡报战胜,土寨多已招安。各镇、抚宜整旅渡河,星速赴任。规避不前者飞参重治。一面招抚流移,开垦荒芜;一面修复城池,安插民众。仍饬河北各府输輓粮草,接济督师,河南附近地方派运不得迟误,功收万全。通侯之赏,断不少靳。”
看起来,崇祯皇帝已经被这久违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了。他似乎已经开始准备给功臣们加官论赏。但兵部尚书冯元飙却忧心如焚地顿首说:“贼故见羸以诱我师,兵法之所忌也。臣不能无忧。”弄得崇祯皇帝是大为扫兴,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而此次的孙传庭也吸取了以前几次官军被了农民军挖沟围杀的教训,更为了抵御住闯营那人数众多的骑兵,他就采用了戚继光流传下来的偏厢车战术。
在出陕之前,秦军打造了大量的大车,征募了大量的骡马。而骡马不够,就征用了大量的民夫,要用人力来拉车。并且还在大车上装满了粮草,要对李自成的顺军采取步步逼进的战术。
因此,秦军的这一路也就变成了血腥的一路。只要见到百姓,年轻的男子全部征用为民夫,女子充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