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等候)-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吴世恭顺水推舟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朱大典又对亲兵吩咐道:“快些扶左总兵下去疗伤。此事也到此为止,谁再敢在城中惹事,本抚将不惜动用军法。左总兵您也委屈一二,先放过此节。今日之事,本抚将向朝廷为你讨个公道的。”

“谢过巡抚大人和骆公公啦!”左良玉挣扎地站起来向俩人行了一礼,接着就在亲兵的搀扶下下去了。只是在临走的时候,他恶狠狠地瞪了吴世恭一眼。

可是吴世恭是翘着二郎腿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如果眼神能够杀死人的话,吴世恭在前世今生早就死了八百回了。

朱大典是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这场争斗,并且及时地把这俩人分隔开。而且,朱大典也用朝廷和军法压住了起争斗的这俩人。要不然,左良玉和吴世恭都是带兵大将,如果他们为了这场争斗而在凤阳城内发生火并,那事情可就真的大条啦!

第四百八十二章回家真好

直到这个时候,骆公公还沉浸在吴世恭那干脆的动手中,他忍不住对朱大典小声道:“这吴汝宁倒真是名不虚传啊。不愧为敢怒叱小公爷,大闹眉楼、冷眼大家的凶徒啊!”

吴世恭在南京眉楼所做的一切,早就有着无数夸张的版本,传遍了江南整个官场和风月场,而做为南京镇守太监的骆公公当然也知道这条头版八卦。

听了骆公公的话,朱大典是很礼貌地对骆公公微笑了一下,心中却暗想道:“你这个阉人都自身难保了,还在想着这儿女之事,真是阉人粗鄙啊!”

不过当朱大典又看到翘着二郎腿的吴世恭时,他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立刻对吴世恭怒叱道:“难道吴汝宁不知道堂中礼仪吗?”

听到朱大典的挑刺,吴世恭也不情愿地坐正了身体,不过还是还了一句嘴:“真是抱歉!就是被刚才那个傻货给气的。”

吴世恭的话立刻引起了一旁的官员们的偷笑,可是这话把朱大典惹得更火了,他的声音也调高了,大吼道:“本抚这里倒是吴汝宁来传的信,可当本抚赶到凤阳,却发现尔军渺无踪影,现在吴汝宁又是姗姗来迟,又有何理由向本抚解释呢?”

“巡抚大人、镇守大人明鉴!”吴世恭坐着向朱大典和骆公公躬身行礼道,“晚生当日得知陕匪进犯凤阳,顿时心急如焚。除向巡抚大人、左总兵报信以外,立刻带着将士连夜赶往凤阳。在凤阳城外与陕匪接连血战,幸不辱命,在二十三日夜把陕匪赶出凤阳城。”

既然左良玉敢抹黑,那吴世恭就敢胡吹,反正他向来是吹牛不打草稿的。

“之后晚生怕陕匪去而复还。于是不顾将士辛劳,尾随追击,在淮河淮南段与陕匪发生激战,大败陕匪,把陕匪赶往淮河南岸。之后才得知巡抚大人、镇守大人来到凤阳,所以来晚了一步,晚生在这里只能够向俩位大人抱歉一二啦!”

吴世恭的一番话说的堂中的官员是目瞪口呆,见过吹牛的人,就没见过吹这么大牛的人。难道那些官员了解不到汝宁军与农民造反军是否在凤阳附近发生过战斗啊?难道眼前这个白丁妄图凭着他的嘴皮子把农民造反军吹出凤阳,就想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啊?

朱大典也直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位读书人之耻。他发觉自己与吴世恭的每一次见面都是一种挑战,就是挑战那道读书人的无耻下限。

朱大典索性就让吴世恭把牛皮吹爆,于是接着问道:“既然吴汝宁说是大败贼军,那战果又如何呢?”

“杀了好几万吧!”吴世恭随意地回答道。

可这个回答差点儿没把堂中的官员们都吓趴下。还好几万呢?这吹牛可真的不托住下巴了。于是朱大典接着问道:“军中无戏言,到底人数几何啊?”

“这晚生哪儿知道啊?刚打完仗就被俩位大人叫过来了。只见到淮河里和河岸边都是陕匪的尸首。多不敢说,二万这个数总有的吧!”

见到朱大典还是将信将疑的样子。吴世恭接着强调道:“晚生也在巡抚大人的帐下任过事。巡抚大人还不知道晚生的为人啊?晚生可是从来不虚报战功的啊!”

不提这一茬还不要紧。一提到这个话题,就让朱大典更是想起了吴世恭的斑斑劣迹了。在朱大典的印象中,当年的吴世恭可不仅仅是杀良冒功,而且是用友军的首级冒领战功啦!所以朱大典立刻追问道:“吴汝宁是否敢于让人验证一二呢?”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朱大典还是给吴世恭留有一线的。在朱大典看来,吴世恭战功可能是有一些。就是没有他吹的那么夸张,所以只要吴世恭软了口气,朱大典也就不会再穷追猛打了。到底朱大典又没有和吴世恭有着深仇大恨,把吴世恭逼上绝路也不是他的本意。

可没想到吴世恭又回答道:“这有何不敢呢?晚生的儿郎连日征战。本来就万分劳累,在淮南大战中也有很大损伤,就想着早日回汝宁休整呢。现在正好有着巡抚大人肯为晚生收尾,那晚生正是求之不得呢。”

吴世恭的这个回答倒让官员们有些疑惑了。吴世恭不仅不怕旁人来验证,而且把收拾尸首的工作都交给了朱大典。要知道那些尸首上的首级可都是军功啊!难道这个吹牛大王没有吹牛啊?

不过那些官员的脑子也活络了起来。就算是吴世恭有些吹牛,可是看起来获得胜利也是毫无疑问的。就算是没有二万首级,可是只要有二千首级那就是辉煌的大胜,那对这些有罪责的官员们来说,那可是雪中送炭的大好事啊!所以他们看向吴世恭的目光都是和善了许多。

见到堂中的气氛有些不对,朱大典咳嗽了几声让官员们冷静。接着又对吴世恭说道:“淮南之事本抚自会派人去办。如果有吴汝宁之功,本抚也会如实上奏。不过方才殴打同僚之事,本抚也照样会上本弹劾。一切功过均由圣上来决断!”

“无所谓!”所有的官员又是没想到吴世恭会这么回答,“反正晚生已经是白身了,再弹劾最多也就是个白身。正好晚生打仗也打腻了,无官一身轻,还是回去苦读经义,争取来个金榜提名吧!到了那个时候,还要恳请巡抚大人这位老前辈多照拂晚生一二啊!”

吴世恭也不理睬鼻子都气歪了的朱大典,站起来向四周拱手圈了一圈,接着就转身向着堂外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吴世恭又回身说了一句:“提醒巡抚大人一句,那陕匪可是往泸州而去了。晚生也要带着儿郎早些赶回汝宁,为朝廷守住信阳这一线。还有,那些首级你九我一!晚生这就告辞啦!”

目送着吴世恭的离开,堂上是鸦鹊无声。直到吴世恭没了人影,堂中才响起了嘈杂的议论声。这位特立独行的,身份又千变万化的武官给那些官员们的印象太深刻了。

二月初一吴世恭带着唐六等人赶回颖州,与带着俘虏和缴获的周巡部汇合。接着先行一步带着亲兵队于二月初四日赶回了汝宁军大营。

也许因为此次是在家门口作战,所以吴世恭的家人们是分外激动,所有的夫人们看到了吴世恭都是哭着拉住他不肯放手。

尤其是吴呈瑛小朋友,一见到吴世恭以后立刻大哭着叫着“爹——!”,向着吴世恭就是飞扑了过来。

吴世恭的心中是十分感动,别人家都是久别似新婚,自家却是久别父子情深。所以他就心情激荡地把吴呈瑛抱了起来,拍着他的后背不断地安慰他。

没想到晚上在李馨房中安歇的时候,李馨却告诉了吴世恭缘由。原来李馨见到吴呈瑛已经长大,就为他请了一个本地大儒来府中为吴呈瑛开蒙。那位大儒教学相当严厉,所以吴呈瑛早就是满肚子委屈了,他又得不到母亲的支持,就等着吴世恭的归来寻求安慰呢。

到了最后李馨还埋怨吴世恭道:“别人家都是父严母慈的,可我们家却倒了过来。夫君一直在孩子们面前滥做好人,妾身也只能够对瑛儿严厉一些啦!”

对此指责,吴世恭也是无言以对,只能够身体力行对吴呈瑛的母亲安慰了一番。结束以后,吴世恭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自己的儿子:“这个臭小子!竟然想做逃学威龙?看我明天怎么收拾他?让他也尝一尝严父的味道。”

可是等到清晨吴世恭睁开眼以后,他早就把自己昨晚的想法给忘记了。照样是陪着孩子们玩乐,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

张献忠部在渡过淮河以后,立刻面临着一个缺粮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粮食大多数都遗留在淮河对岸汝宁军的手中了。所以张献忠部迫切地想要打下眼前的泸州城。

而庐州做为后世的安徽首府,它位于安徽中部,地处南北冲要,是皖南的重镇。泸州城城墙高二丈有余,厚四丈有奇。护城壕东深一丈九尺,西深二丈五尺。开设七门。设有重兵防守。

庐州知府吴大朴见形势不妙,从二十六日起,就加强防守,组织军民在城上搭造窝铺,搬运砖石于城头。

二十九日凌晨,张献忠到达庐州,立即命令部队包围该城,在入夜发起攻击。庐州知府吴大朴率领军民固守。庐州城防严密,城墙坚固,每门外设吊桥,城上守军轮番防守。

农民造反军奋勇冲击,头顶门板直逼城下,先将水关焚毁,接着,又在城下掘城墙,穿地道,猛攻北门月城。

二大王张进嘉率先登上月城城楼,指挥部队缘墙向城上攀登,与城中军民展开肉搏,不料,刚刚占据的月城城楼即被城中火炮击陷,二大王中炮身亡。

此次攻城失利,还是反映出了农民造反军缺少攻打坚城的手段。即淮南大败后,张献忠部又蒙受了一次重大的损失。

第四百八十三章成立军令司

而朱大典在得知汝宁军的淮南大捷以后,立刻也清点大军奔赴淮河淮南段。当他们赶到之后,立刻被满河、满地的尸体给震惊了。这要多么强悍的军队才能够获得这样的战果啊?

不过震惊以后就是大喜,这尸体虽然被河流冲掉了一部分,但遗留下的也有近三万,这些可都是被他们认为吹牛的吴世恭送给他们的啊!

于是马上开始了割取首级、掩埋尸体的工作,接着一篇洋洋洒洒的淮南大捷奏章,也在朱大典亲自主笔下炮制完成了。

而朱大典部的行动,也给庐州城下的农民造反军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他们认为朱大典是带着重兵来援了。所以此时的形势对农民造反军有着极大的不利,迫于无奈,农民造反军也只能够放弃攻打庐州,遂于二月初三晨,张献忠命令部队撤围,转攻巢县。

此时连连战败的张献忠部士气有些低落。可张献忠由庐州退走,转向江北一带,却一举攻克了巢县。

巢县位于安徽北部,远离凤阳。张献忠不动声色,出其不意地到达,这时在此任知县的是严宽,有人向他报告说有贼兵来到,他不假思索喝令左右对报信人进行鞭笞。不久,他再次得知义军已到城下是实情,吓得是魂不附体,坐着轿子就仓皇出逃,可刚至城北门,正好遇到农民造反军,顿时成为俘虏。

而农民造反军进入城内,杀了知县严宽,夺取了知县的大印,打开监狱,放出关押在牢里的二百余人,凡是愿意参加农民造反军的。都发给他们衣服、武器。

进而农民造反军出战舒城、无为、**、潜山、太湖、宿松等地,连连告捷。张献忠部也获得大量的给养,并扩充了大量的兵源,整支队伍又象吹气球般的扩充到了十万出头。这支农民造反军又完全活了过来了。

而此时朝廷的谕令也到达了明军的朱大典部。朱大典被调任凤阳巡抚。于是他率领着燕定山等漕兵部队返回了凤阳上任。

而骆公公则被免去了南京镇守太监的差事,他面临着将是冷宫生涯了,南京京营也将返回南京城。至于左良玉等明军,他们将加入到五省总督洪承畴的围剿大军中。

不过这一切都暂时影响不到吴世恭了,因为现在的战区也远离了汝宁军的控制区。而回到汝宁军本部的吴世恭,他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理顺汝宁军的指挥系统。

在这次征战的自我总结中,吴世恭认为汝宁军无论是把握战机、临场指挥;还是选择战术、士兵战技运用等方面都做的不错。就是风纪、风貌和勇敢程度等方面也都是值得夸奖的。甚至有些方面做的是相当出色。

唯一出现的问题就是汝宁军的最高指挥系统有些缺憾。也就是说,吴世恭发现了现在的汝宁军有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为什么表现如此出色的汝宁军,非但没有在与农民造反军的作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果,反而是被农民造反军调动得疲于奔命,甚至自己的汝南和归德都受到了残害。最后都导致了中都凤阳陷落了呢?

有着农民造反军确实势大,汝宁军兵力不足的原因;也有着情报闭塞、友军无作为的原因。可是吴世恭不是一个喜欢推卸责任的人。他就是要从自身找出缺点并予以弥补。

追述到源头。吴世恭发现此次征战的被动,就是因为自己判断错误了农民造反军的进攻路线。虽然这种自责有些苛刻了,因为神仙也想不到农民造反军竟然会采取三路齐攻的战略。可是吴世恭还是认为自己的汝宁军有着很大的不足。

如果汝宁军在战前制定好了所有可能发生情况的作战计划,就算是吴世恭判断有误,那些地方部队也能够及时按照作战计划来应变,至少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损失。甚至能够把危险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所以此次吴世恭归来的首要事务就是成立一个类似于后世的总参谋部的机构,把汝宁军的一切作战事务都归于这个机构来处理。不要再让吴世恭单独承担最高的指挥任务了,而且要群策群力,在一大帮参谋的献策下。完善所有的作战计划。

值得肯定的是,吴世恭确实是位学习能力相当强的人,他确实能够从每次经历中获取经验并且迅速地成长。

吴世恭算是摸到了现代战争的门槛。因为做为现代战争始作俑者的德国,他的成立标志恰恰就是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德军总参谋部。

而德军的总参谋部除了负责军中一切事务以外,他最大的作用就是两点:

一点就是作战计划的制定。比如说一战中有名的施里芬计划。虽然有位德军将领曾经开玩笑地说过:任何军事计划在开展的第一天,你都会发觉他的论据是错误的。

可是只要有计划,那总能够控制战争的进程,只要能够发挥自己军队的长处,总能够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

另外一点就是军官团的培养了。在德军中,军校培养的最优秀的军事学员并不是分配到作战部队中去的。他们都会到总参谋部,做为高级将领的勤务兵。

虽然也要做些送水倒茶的琐事,可是这些勤务兵都能够从那些高级军官的言传身教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在一段时间后,这些勤务兵才下放到德军中做为基层军官。等到那些基层军官相互竞争,再次出现出类拔萃者以后,德军将会再次把这些军官送入总参谋部做参谋。

就这么反复地从基层到总部来回培养,导致这些军官即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又能够在国家全局的角度看待战略问题,所以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成立了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陆军。而德军总参谋部培养的军官团也是在其中功不可没的。

因此,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在二次世界中,德军最出色的军事将领并不是隆美尔,因为他从来没有进入过德军的总参谋部。虽然笔者对此观点有些不敢苟同,但是也不得不承认隆美尔的战略眼光确实有些欠缺。

依笔者来看,二次世界中最出色的德军将领有俩位,不是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而是空军元帅凯塞林和陆军元帅莫德尔。

这俩位名气不大的元帅知道的人不多,可是相比较他们的战功来说,真是有些明珠暗投了。至于他们的生平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度娘一下,你会猛然发现,原来这么多赫赫有名的战役竟然都是他们指挥的。而这俩位元帅恰恰都是德军总参谋部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其实原来在吴世恭的亲兵队中,也有了德军总参谋部培养军官的雏形。虽然吴世恭在现代并没有什么军事知识,但是在信息社会中,总能够在各种媒体中有意无意地获取一些军事信息,因此他有了建立起这种类似于现代军队指挥系统的想法,也是根本不出乎意料的。

更令人欣喜的是,吴世恭还决定走出了这一步,因此,汝宁军这台战争机器也终于安装上了大脑了。

既然决定了要建立这么个机构,那就先起个名字吧。沿用“总参谋部”这个现代名词肯定不行,否则的话,吴世恭将要浪费大量的唾沫向他人解释。

于是吴世恭就想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名称——军令司。不过相对于吴世恭那蛋疼的起名水平,起这样一个名字已经是他超水平发挥了。

至于军令司的司长,那肯定就是薛永利了。在以前的汝宁军中,薛永利和周巡虽然是正副统领,看起来权力也很大,但是他俩都不实际掌握着军队。

而在汝宁军作战的时候,又往往都是吴世恭亲征,他俩在很多时候也都是作为吴世恭的副手出现的。因此有些浪费了这两个人才。

而这次理顺汝宁军的指挥系统,吴世恭也决定把薛永利和周巡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接着就是为薛永利挑选副手了。吴世恭意向于四人,分别是楚格、书墨、冈萨雷斯和薛存义。

楚格脑子较灵活;书墨善于攻防战;冈萨雷斯对于炮兵和水师有着经验;而薛存义则会成为军队独立情报部门的负责人。

这次吴世恭也发现山川司在情报工作中做得太杂了,导致汝宁军得到北路农民造反军来犯的消息较晚。所以这次索性建立军队独立的情报机构,再把山川司中绘制地图的部门和人员划归过来,这样反而能够效率更高,而且能够形成情报机构之间的竞争和相互监督。

当然,吴世恭对于这个人员配备也是用心良苦。因为除了薛存义,其他三位副司长都不是原先薛府护卫的出身。

此外,军令司也将再建立其他三个部门。一个负责后勤;一个负责医护,包括医师和兽医的管理;一个负责兵器装备。而这三个部门将如何配备,也将等到军令司成立以后再说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再次扩军

解决了汝宁军头脑的问题,当然也要把四肢进一步的加强。接下来就是要扩军了。

所幸的是,这次汝宁军在淮南大捷中所获甚多,扩军的经费不成问题,当然吴世恭也不会极限扩军,他害怕上次玩死自己的状况再次发生。

除了早就准备成立的水师陆战团和骑兵团外,吴世恭准备在外的归德,南阳,汝宁三军团中,再各自增加一个步兵团。

不过吴世恭还是准备重新捡起轮训制,将在本部再建立一个轮训军团,让在外的每个军团保证有一个步兵团在本部轮训。所以在外的三个军团其实还是原来的兵力。

可这时候吴世恭这里却来了一个访客,那就是南阳的名将李禄。李禄在洪承畴大营中遭受了一次冰火两重天以后,刚回到叶县,就接到了兵部的正式任命。任命其为南阳团练总兵,额定战兵六千五百人。

随着任命,河南巡抚玄默也下拨了第一批粮饷和大营的建造费。应该说,玄默的行为相当友好,连常例都是最低的折扣,就是想着通过李禄拉拢吴世恭。

可李禄接到任命以后却很着慌。为什么呢?就是他实际上手中没兵。既然兵部的任命已经下来了;剿灭农民造反军也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再加上李禄的名声在外,不管李禄有多少理由,他总得与农民造反军打仗吧!

所以这次李禄来拜访吴世恭就是为了两件事。一件就是想着向吴世恭买些兵器,武装其紧急招募的兵丁;另一件就是向吴世恭借兵。

李禄是这么想的:以自己的亲兵和向吴世恭借来的兵为核心,加上招募来的新兵丁。先从人数上把洪承畴和玄默糊弄过去。万一真的打仗,有着那些新兵丁作为炮灰,李禄的亲兵和向吴世恭借来的兵也能够有时间把李禄安全地带回来。

可吴世恭听了李禄的想法以后,立刻想到了一个借鸡生蛋的好办法。于是吴世恭就对李禄说道:“李大哥找我之事。无非是有两层考虑。一是要应付朝廷点验;一是要准备打仗。兄弟所说是否如此呢?”

李禄立刻点头回答道:“正是如此。”

“那事情也就好办了。”吴世恭接着说道,“兄弟就给李大哥一个千人团,也不用借了,就送给你了。这个团的兵器装备也都由我们汝宁军来,可是粮饷就要李大哥出了。就放在李大哥的身边,保护你的安全。”

“这样的话,这个团、你的五百亲兵、再加上我们汝宁军在罗家镇大营和龙眼镇基地的人马,离李大哥的六千五百人也就差不多了。这朝廷的点验肯定也能够混过去的。”

“不过有句话也要向李大哥说明白。这个团的军官任命只听我们汝宁军的。你给这个团的粮饷也要先送到我们汝宁军这里,再从我们手里下发下去。”

因为出了宁陵县姚亮民团的事,现在的吴世恭肯定会把军队粮饷的发放拽在自己的手中。只有拥有了粮饷的控制权和军官的任命权。这支军队才可以说是完全被汝宁军所控制的。

见到了李禄的神情有些激动,吴世恭立刻解释道:“李大哥,别以为我是要占你便宜。你算一下,我这个团最多占有你三千兵丁的粮饷。如果你自己招募新兵丁的话,那你会支出多少呢?而现在剩下的粮饷还不都是归你个人的啊?而且你现在不是又多了一条财路吗?”

“哦?什么财路?”一听到财路。李禄的眼就亮了。

“你想啊!我的那个团加上你的亲兵,你那个镇还空余了五千人。那些苦哈哈的大兵不去说他。你可有上百个大小武官的官职啊!”

“本来按照你的想法。要把这些人都招募齐。你是可以喝那些大兵的兵血,但不可能把那些武官的饷银都喝掉吧?而且你也不可以顾着你自己喝血,不让那些武官喝一口吧?”

“而现在你就可以把那些官职送给南阳和汝州的乡绅。那些土财主都是家财万贯的,就是想要个官身撑撑体面,他们手下的家丁又多,你完全可以让他们带兵来投嘛!而且他们带的兵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养活。你也完全可以多拿些好处嘛!”

“对啊!”李禄立刻举一反三,“白送他们还是便宜他们了,让他们用银子来买!”

不过李禄立刻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他又问道:“妹夫!虽说那些土鳖肯定会上钩。但我怕他们长久得不到粮饷,觉得好处不多,时间一长都会散去啊!”

“那就把他们捆在一起啊!”吴世恭立刻答道,“兄弟这里说个想法,李大哥帮忙着合计一下是否合适啊?那些乡绅也不能够白拿官身,他们也要出两、三千人。李大哥就把他们编成两个千人团,兵器什么的我这里半买半送,与我们汝宁军用的肯定不能相比,可比贼军手中的,那肯定称得上是精良了。”

“这两个团都由我这里派出教官培训,先把他们揉成军队的样子。之后就开始开发财源了。现在我们河南虽然乱,可也是遍地是黄金,就看有没有人有胆子去拣了。”

“你的亲兵、我给你的那个团、乡绅的这两个团,再加上我让常猛带着五百人过来。这人数也过了四千了吧。在你们这里成立一个垦荒商行的分行,那南阳、汝州的无主地可是数不胜数,就看你们这个分行能够占有多少了。”

“建立屯田庄子、招募流民、组织耕种,这些活常猛都很熟,不需要李大哥你们烦心。到时候你们种出来的东西我们汝宁军还全收,你也可以从中拿个大头,这种无本生意总该会做吧!”

“你们这四千人也就是保障那些庄子的安全,另外就是多占一些新的无主地,尝到了甜头以后,你用棍子打,那些乡绅还不肯走呢。那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李禄把吴世恭的话从头到尾地琢磨了一遍,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有个担心没有解决:“那么妹夫,万一洪总督和玄巡抚调动我们这支军队呢?”

“那就扯皮呗!一个原则,不离家门口。”吴世恭接着答道,“这套官场老把戏你总会玩。再说,你也有充足的理由,你的身子不方便嘛!万一真的难以推托,兄弟我这里也不会坐视不理的,怎么样也不会把事做得太难看的。”

既然已经解决了所有的疑惑,李禄和吴世恭也就把这件事定下来了。至于具体的琐事,也将由李禄和常猛在以后具体操作,吴世恭也不用再去费心了。

李禄也知道这么一来,他的部队其实都被吴世恭给控制住了。可李禄的内心里真的是不想当什么名将,他就是想当一个富家翁。因此现在有了这么良好的钱景,他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而吴世恭除了通过李禄的粮饷多养了一个步兵团以外,那些乡绅组成的那两个团也会在自己派出去的教官控制下,半控制在吴世恭的手中。

而这两个团可能野战有些欠缺,可是防御住这块地区可就是一个得力的臂助了。再加上南阳军团的配合,基本上可以完全挡住这个方向的敌军侵犯了。至于屯田庄子的收益、护庄队的培养等,那些都是另外的添头了。

不过这么一来,南阳军团的军团长就会隐隐地凌驾于其他军团长了。因此,吴世恭准备把自己最早的护卫队长——薛勇派过去。而赫飞将会调回本部出任训练军团的军团长。

这次汝宁军的高级军官也将有个大调动。留在本部的骑兵军团、教导军团、训练军团、直属炮兵团和直属工兵团将组成一个镇,吴世恭将其命名为“虎吼”。

吴世恭将兼任这个虎吼镇的镇统领,周巡将是副统领但实际指挥这个镇。钱绮恢复好了以后将会出任汝宁军团的军团长,与杨如松对调位置。吴世恭认为这些军团长在一个地方也不能够任职太长,否则与地方交结太深的话,则有军阀化的危险。

之后就是吴世恭接见嘉奖此次作战的有功人员了。而在此次嘉奖中,汝宁军首次采用了勋章奖励的方法,除了配合勋章等级有着一套奖励体系以外,所有的立功人员,都有地方敲锣打鼓地把喜报送至他的家中,让其在左邻右舍中也能够万分风光。

令人意外的是,黄启发也在这次接见的名单中,不过他自认为这次自己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所以对吴世恭的接见也有些一头雾水。

不过在向吴世恭磕头行礼以后,吴世恭就笑着问道:“启发!那些孩子们带得怎么样啊?”

黄启发连忙躬身禀告道:“回禀大人,真的不错!那些娃娃都学的很快,小人的家底都快被他们给学完了。”

吴世恭点点头,接着说道:“那就好!启发,我把你放在那个位置上,就是想要磨砺你一下,现在看起来你稳得住,事情都做得不错啊!所以这次我就要给你一个机会了,就是要看看你是否能够抓住了吧?”

第四百八十五章考核士官

黄启发真是守得云开见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