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等候)-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曹文诏和左良玉这些军将分走了。
而从山川司回报的消息,左良玉已经托人把几十箱的金银珠宝送回到自己在河南的宅子。不过当薛志农告诉吴世恭,这个消息就是肖公公转送给左良玉的唐媚传递来的,吴世恭也终于想起了这位山川司精心打造的王牌女间谍。
不过虽然农民造反军离开了河南,但是河南地界也给他们残害惨了。大批难民在各自名号纷繁复杂的首领率领下,聚成了一股股从几百人到上万人的乱民,在乡野间横冲直撞。
河南境内有水道相通的城池还好一些,但是内陆城池之间的陆路交通基本上停止了,不聚集大量的行人和商队根本就不敢上路。而在野外过夜那就是玩命的事。连没有执行三项法令的归德府都几次受到了乱民的冲击。
而汝宁军的控制区就象汪洋中的安全岛一样,在铁腕控制和组织下,收拢的那些流民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整个汝宁军的控制区内也爆发出了勃勃生机。
天公也作美。开年以来,河南全境出现了近年罕见的风调雨顺。而汝宁府全境抛荒地上长势喜人的青苗,也让汝宁军上下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而随着境内安宁,招商引资的工作终于开始见成效了。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本地的士绅投资的,投资的金额也不算是大,但是这总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吴世恭从京城吴府中购买的马匹也到齐了,加上俘虏的那些骑兵,总算是把汝宁军全军的骑兵给配齐了。
四海商行、四海钱庄和盐货的生意也开展得很顺利。趁着汝州大捷的东风,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把分号开到了河南全境的城池中。他们在打行的护卫下迅速成为了一个武装商行,利用河南全境陆路交通的不安全牟取了大量的暴利,而生意也迅速地膨胀了起来。
而在杨狗蛋的努力之下,汝宁军这次扩军整编的装备也基本上完成。工坊司已经开始向着武装民团和储备兵器的方向努力了。
汝宁军的民政系统也基本上铺设了下去,迅速掌握了基层政权。而随着吴世恭在归德府资助的那几位举人高中进士,吴世恭在归德、汝宁两府倒也博得了一个好名声。再加上汝宁军在学政课本上的宣传,大力宣称吴世恭是衍圣公的学生,吴世恭这个名不符实的秀才竟然被吹嘘成为了一名大宗师级的人物。
汝宁军的形势是一片欣欣向荣。可是吴世恭不知道的是,在繁华的表面,一块阴云已经迅速地逼近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玩死自己
那天吴世恭正在内宅里陪着孩子们玩,忽然邓启帆、袁行山和张学斌等重要幕僚神色慌张地来找吴世恭,一见情形似乎有些不对,吴世恭连忙把他们迎进了自己的书房。
落座以后,袁行山首先给吴世恭说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联合运送一批货物和银两到洛阳城去。走到半道上,却遇上了一伙乱民劫道。
一番死战以后,除死伤了十几名打行成员以外,其余的人员倒也幸运地逃了回来。就是货物和银两全部被抢走了。总共损失达到了五千多两。
当然,事后山川司也打听到了那伙乱民劫匪的名号,薛勇的内务司也将联合组织起民团和汝宁军一起进行报复。
而说到这里,吴世恭点了点头。虽然这次的损失有些大,但是还是在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各部门的处置也算是得力,无非是报复时间的长短而已。
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多也是袁行山汇报自己一声,也根本不需要邓启帆他们郑重其事地来找自己,那肯定有着其他的麻烦事。
果然,接着袁行山汇报道:这次与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做生意的,是一家有着福王府背景的商行。因此违约的责任特别重,难以反悔。而前些日子因为押运途中也太过顺利,因此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就有些放松了警惕,与福王的商行拟订的条约中,违约金的赔偿也很重。
凭着吴世恭现在的小胳膊,当然不敢拧福王府的大腿啦!所以最后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就把违约金全额地赔付了出去。可这么一来,问题就来了。
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的大扩张本来就造成了流动资金的紧张,而现在有了这两笔损失,立刻就是周转不灵了。于是袁行山提出了向内书房暂借一笔银两。作为周转银让生意顺利地滚动下去。
接着就开始连锁反应了。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肯定不能够倒,要不然,粮票将会失去的信用,那汝宁军的金融基础将会瞬间倒塌的。所以内书房就暂借了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一万两银子。
接着就是邓启帆给吴世恭介绍汝宁军现在全面的财政情况了。在以前,汝宁军虽然日子过得一直是紧巴巴的,但是因为盘子小,还东挪西凑地周转得过来。
而因为吴世恭的大扩军,汝宁军的势力极聚膨胀,所以财政预算也就有些跟不上了。更因为缺乏在大的政治团体内理财做账的人员,所以直到周转了这笔资金。才发现汝宁军的资金已经绷紧了弦。
先说军费开支。正常的军饷、粮草马料和装备费用就不用多说了。雪上加霜的是汝州大捷。汝宁军团和归德军团的满编新增了三千兵丁,他们的军饷装备、粮草马食。汝州作战时兵器的损耗与补充、作战兵丁的双饷、汝州大捷的赏银和伤残兵丁的抚恤等。总共多花费了军费八万六千多两。
而汝州大捷的收获,只有财物折银三万四千两。而其他的一些盆盆罐罐根本变不了活钱,都被当作安置流民的家居用品下发下去了。所以总的进出亏损了五万二千多两银子。因此,汝州大捷对于汝宁军的财政来说就是汝州惨败。
接着就是在汝宁府全境铺设的民政系统了。那些民政官员的俸禄虽然不算是最高。但是由于吴世恭那时候要形成统一战线,使得官宦士绅家推荐的子弟是来者不拒。所以造成了人员相当囊肿。总的俸禄支出也大大地超出了预算。
而流民的安置又是一笔费用。前些日子,李禄、周巡抓获的第二批青壮又送回了汝宁府。更因为现在还处在春耕的时期,大批安置流民的口粮都要由汝宁军支出,连张春宇和唐六那里看到汝宁军的窘状,都暂借了汝宁军价值四千二百两银子的粮食。
不过邓启帆也告诉了吴世恭一个好消息。因为今年的风调雨顺,那些安置流民的抛荒地又人为的休耕了几年。所以今年的粮食产量估计会大丰收。不过怎么样也要熬到秋收的时候吧。
四海商行虽然盈利大大地增加,但是由于盘子扩得太快,造成了短时间内流动资金反而更加紧张的状况。不过就算上这次被乱民抢劫的损失,到了今年年底。也能够向汝宁军上缴大量的资金。
而四海钱庄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为了鼓励招商引资,大量的银子和粮票被放贷了出去,而这些贷款的回收期也集中在年底,近期内也并没有多少银子。
此外还是盐货生意。春季的盐货已经从扬州和登州的盐场运到了,但是这些盐货的资金回笼还需要一些时间。不过由于吴世恭把那两家盐场的股份给了老爹吴惟忠一部分,又因为扬州陆家和郭家为了开新盐场也银根紧张,而京城的吴府又催着要把春季的盐场分红送过去,所以造成了这次拿盐货要用现银交易的局面,连赊一部分盐货都做不到。
而私铁矿和工坊司因为要保障汝宁军的大扩军,就停止了所有的民用铁器生产。反而是卖给李禄的那一批兵器小赚了一笔,所以勉强保持了收支平衡。
而恭顺侯夫人的病逝以及吴世恭的奔丧,矿监叶忠的铁矿分红,官场上的常例开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额外的开销。
总之一句话,只要熬到年底,汝宁军所有的产业都会活过来。而现在如果熬不过去,汝宁军将会立刻破产。而为了周转,至少要准备三万到四万两的银子。
于是吴世恭就问邓启帆道:“邓先生,那么把我们工坊剩下的股份卖了怎么样啊?”
邓启帆又是摇头拒绝。他向吴世恭说明了一下:现在汝宁军卖工坊股份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外界的疑虑。如果汝宁军自己都对自己的不动产不放心了,那么外界怎么会来买股份呢?外界又怎么会来投资设立工坊和商行呢?毕竟汝宁府靠着战区太近了。所以遗留的那些股份在短时间内绝对不能够动,就是要安定人心。
还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啊?吴世恭只好先结束了这次商议,要好好地考虑一下从哪里拆借这三、四万两银子。
吴世恭首先就想到自己内宅的银子和夫人们的私房钱。可他刚回到内宅,就看到了赵如雅笑吟吟地迎了上来。一想到眼前这只体态优雅的猫科动物将要露出的锋利爪牙,吴世恭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立刻打消了从自己夫人们身上打主意的念头。
傍晚的时候,吴世恭禁不住自嘲的想道:“自己千辛万苦练了一支强军,打了这么多的胜仗,占了两个多府,有了几十万亩的良田,开设了这么多的工坊、商行和私矿,挤进了最赚钱的盐业。可谓是兵强马壮、日进斗金和形势大好。然后……然后就快要把自己给玩死了。”
而这时候的吴世恭就隐约地感觉到,随着汝宁军这个政治团体的扩大,已经达到了要均衡发展的地步了。财、军、人、物、势等都缺一不可。
这次吴世恭从登莱之乱回来以后,见到了明朝最强军的对战,又出现了一个吴三桂,所以被刺激得进行了极限的大扩军。
而之后汝州大捷中薛永利轻率地与张献忠和罗汝才的联军作战,回京城时老爹吴惟忠的贪心,三项法令的执行等,就象一把把铁锹挖着汝宁军财政的根基。而这次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的劫案,终于使得矛盾到达了总爆发。
可是问题总要解决啊?吴世恭首先想到的就是岳父薛濂。可是这次吴世恭回京城,知道岳父薛濂这些年为了自己着实花费了不少银子,把阳武侯府多年的积蓄都要花光了。
吴世恭知道自己如果开口,岳父薛濂也会凭着一张老脸到京城勋贵家中去相借。可是吴世恭怎么开得了这个口呢?
而老爹吴惟忠,吴世恭是一想就算了吧。
不过顺着这个思路,吴世恭一下子想到了岳父薛濂给自己的那四十几封信。那些信大多数都是写给南京城的勋贵的。那自己凭着这些信到南京城求助一下南京城里的二十几家勋贵,也不用多,一家勋贵家借个一、两千两,那自己不是就可以渡过眼前的难关了吗?
吴世恭是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说干就干。首先吴世恭终于忍受住了夫人们的白眼,从内宅里挪用了三千两银子交给了内书房。
接着吴世恭安排张学斌和袁行山从相熟的商行、钱庄和士绅家高息借贷了近一万两银子,先支撑住眼前的三个月时间再说。
在崇祯七年的四月二日,吴世恭带着陶辛等二百名亲兵离开了汝宁府,带着那些信动身去了大明朝南方最繁华的都市——南京城。
而就在吴世恭动身的同时,一行人也从福建赶往了南京城,领头的就是大海商、大海盗和福建游击郑芝龙的四弟——郑芝豹。
第三百九十九章海上霸主
而此次郑芝豹来南京城,正是为了郑芝龙跑官和寻求支援来的。因为郑芝龙刚刚与荷兰和大海盗刘香的联合舰队进行了一场大海战,并在海战中获得大胜。不过接下来郑芝龙就想要彻底消灭最后一个对手——刘香,以此来完全霸占远东海域。
郑芝龙出生在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飞黄。郑一官十七岁时,因家庭生计艰难,偕其弟芝虎、芝豹赴当时中外贸易中心地点之一的广东香山澳(澳门)依舅父黄程。
于是在闯荡了十几年后,郑一官开始从协助商务到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的过程,并且在商业竞争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并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
后寄身于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门下,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李旦的部下,并“以父事之”。不数年,郑一官成为巨贾,常往来当时最赚钱的航道中国、日本间。
没多久,郑一官就被旅日华侨推举为领袖。要知道,当时远东的华侨可不是现代那种寄人篱下的华侨,而是类似于解放前十里洋场租界内高人一等的洋大人。
顺理成章,华侨领袖郑一官晋谒了当时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而家康也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因此,郑一官立刻被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而郑一官在日本的生活更是财色双收,当时日本的松浦侯介绍了平户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而田川氏所生的郑一官长子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郑成功。
而此时,荷兰人的军事和商业复合体“东印度公司”已经占领澎湖,而李旦居中斡旋,说服荷兰人退出。转移台湾。郑一官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翻译)。
接着郑一官就成为了荷兰人的爪牙,为荷兰人独占整个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到了天启五年四、五月间,也许是在荷兰人手下没有太多的发展,或因奉义父李旦之命,郑一官离开荷兰人,开始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
但几个月后,李旦就死后,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归郑一官所有,这为郑一官合并当时台湾既有的其他汉人武装势力。以及从大陆招收新的势力到台,创造了条件。
而当时,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是拜盟为兄弟,众推颜思齐为盟主的。可是一个多月后,颜思齐豪饮暴食染了伤寒病又死了。郑一官一跃为盟主。
你也不要说,郑一官的运气也真好。死神为他扫清了道路扶持着他一步步地往上窜。由此也在后世引发了是郑一官连续下毒手的猜测。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郑芝龙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在天启六至七年。郑芝龙自率船队袭击福建漳浦,劫掠金门、中左所(今厦门)和广东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师福建,再犯厦门。袭铜山(东山),陷旧镇,击败金门游击卢毓英、福建总兵官俞咨皋的进剿,纵横东南海上,声势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
奔袭中,郑芝龙等还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沿海饥民及无业者竞往投靠。这一仗郑芝龙打败官兵和许心素,使厦门从此成为郑氏的地盘,势力日益强盛,官兵不能敌,也代表着泉州帮势力的兴起。
而郑芝龙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强盛,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明政府既无力剿灭郑芝龙,又为了利用这支海上势力与荷兰人抗衡,镇压其他“海盗”,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不过,由于郑芝龙集团力量的大幅度发展,对荷兰殖民者也造成很大威胁,荷兰船只一在中国海露面,就为郑芝龙集团截获,为此,天启七年还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
接着就是明廷对郑芝龙的几次招抚了。前几次都没有成功,直到崇祯元年七月,福建巡抚熊文灿才成功地招抚了郑芝龙。郑芝龙率部降明以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此时,郑芝龙有部众三万余人,船只千余艘。
不过让人好笑的是,郑芝龙的招抚成功,最后却成为了熊文灿的一道催命符。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接着就是郑芝龙扫清其他海盗势力的表演时间了。对于郑芝龙的降明,原先的兄弟纷纷自己拉旗自立,于是郑芝龙把他们一一击垮。到了最后,只有原先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刘香,拉了一股势力到广东,继续其海上劫掠营生。而刘香势力与荷兰人勾结,在一段时间内对郑芝龙造成很大威胁。
崇祯五年,郑芝龙与刘香的船队在福州附近遭遇,发生血战,从早上打到傍晚,双方各死伤近千人。郑芝龙弟弟郑芝虎在身上两处负伤的情况下,冲入敌阵,被刘香的人用四爪锚和铁链缠住,几乎不能脱身,后来是部下拼死救出。而刘香本人则向南逃逸而去。
崇祯六年七月,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不宣而战,派出八艘战舰,对刚刚追剿刘香回到厦门没有戒备的郑芝龙部和明朝官兵发动突袭。击沉、烧毁和弄沉港内郑芝龙和明朝官兵的二十几艘战船。
而这些船只是郑芝龙的精锐部队,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海上武装船队,船上配备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门大炮。
然而明朝的厦门官员在驻军遭到荷兰人痛击后,采取息事宁人态度,找人与荷兰人疏通,表示愿意通知厦门、金门、烈屿、鼓浪屿及附近各岛的百姓送上二十五头牛、二十五只猪和一百只鸡,希望荷兰人不要再伤害百姓,使他们可以继续安心耕种。
可是,殖民者们会放下屠刀吗?九月,普特曼斯与刘香在台湾的大员汇合,准备再度进攻郑芝龙。
而得到消息的福建巡抚邹维琏檄调诸将,大集舟师,准备痛击荷兰侵略者。身任“五虎游击将军”的郑芝龙担任战斗前锋,实际负责运筹指挥这场战斗。
郑芝龙舟渡漳州海澄,誓师出发。不久在澎湖的遭遇战中,焚毁荷船一艘,生擒荷将一名,溺死荷兵数百。
十月二十二日,由郑芝龙带领,明军一百五十艘左右的帆船(其中五十艘为特大战船)在金门料罗湾追上荷兰大船九艘、刘香船五十多艘。郑芝龙报仇心切,奋勇当先,使用铁钩钩住敌船纵火焚烧战术,共焚毁荷兰快艇一艘,并捕获另一艘快艇。刘香临阵败逃,普特曼斯狼狈退回台湾。
经此一役,郑芝龙声势大振,普特曼斯只好放弃与刘香勾结,改与郑芝龙修好,转而表达今后想在台湾、而不是强势前往福建寻求对华贸易的意愿,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郑芝龙也不原长期树敌,因此在一位住在热兰遮城的同安商人林亨万居间协调下,双方同意进行贸易往来。于是福建商船开始驶抵台湾。
不过此时的郑芝龙已经成为了荷兰殖民地的心腹大患,在东印度公司史料说:如果公司想存在下去,必须把一官这一根刺从公司脚下拔除。郑芝龙势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象。
从郑芝龙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是一个没有民族大义,只知道赚钱和享福的人。在他就任海防游击以后,郑芝龙在家乡晋江安海镇建置豪华府地,甚至为此豪宅开挖了近几里长的人工运河,真让现代的一些土豪为之羞颜啊!
这豪宅历时三年又二个月告峻。而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并且郑芝龙还搜罗了当时明朝几乎所有能够制造大船的工匠,垄断了海船的制造。
郑芝龙利用泉州安平镇的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明朝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而现在,挡在郑芝龙路前的就只有大海盗刘香了。因此,这次郑芝豹到南京城活动,正是寻求南京各大衙门的支持的。当然,能够为郑芝龙官升一级,那也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反正郑芝龙不缺钱,他剩下的只有银子啦!
在原来的历史上,对郑芝龙和郑成功这对父子有个很绝妙的评价——郑芝龙是有大才无大志,而郑成功是有大志而无大才。
所以到了后来,被长期享乐磨灭了雄心壮志的郑芝龙乖乖地带着一千多万两的私财,到北京城投降了清朝,却立刻被豺狼一样的满族权贵当成肥羊而杀害了。
而在这个历史,郑芝龙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第四百章峰回路转
又逢清明阴雨季节,路上赶路也很辛苦,所以吴世恭那天就安排着一行人早些找了家客栈,准备休息一天。
不过晚饭以后,吴世恭看到陶辛躲在角落里低着头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他就悄悄地从陶辛背后走了过去。探头一看,原来陶辛正在聚精会神地点着一叠粮票。
“带着这么多的粮票干什么呢?”吴世恭一下子好奇了起来。
突然闻听身后有人问话,陶辛手忙脚乱地就想把那些粮票塞进怀中,整个动作好象就是在做什么坏事。
“干什么啊?偷偷摸摸的干什么啊?”吴世恭一见陶辛的毛糙样,立刻就板起脸教训道,“难道我这个做师傅的会抢你的粮票啊?”
“嘿嘿!师傅!”陶辛这才看清背后的是吴世恭,他傻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
“别傻笑了。我问你,你带着这么多的粮票干什么呢?”
“师傅!”陶辛急忙回答道,“这些粮票可是我偷偷地藏下来的。我的军饷可是一直全部交给我娘的。我娘说了,要给我存着来讨媳妇呢。”
“嘿!”吴世恭被陶辛的回答给逗乐了。自己怎么会摊上这么傻的一个徒弟呢?谁会管你藏什么私房钱呢?于是吴世恭没好气地接着问道:“我是问你带着这么多的粮票去南京干什么啊?”
没想到陶辛一下子涨红了脸扭捏了起来。犹豫了半天,他终于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师傅!徒儿听说南京城中南货很多,想给小洁买些东西。上次我去北京城忘了买东西,回家以后我娘还骂我呢。”
吴世恭立刻在心中大骂。没想到那陶氏竟然教唆起她的儿子勾引自己的女儿了。不过一想到自己每次带着亲兵回府,小洁总是以迎接自己为借口,与陶辛眉来眼去。所以心中也只能够感叹女生外向了。
不过吴世恭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陶辛道:“那你带没带银子啊?用粮票在南京城可买不到东西啊。”
“真的吗?师傅?”陶辛立刻急了起来,“可是在汝宁、归德,我们汝宁军的粮票都能够买东西啊!为什么南京城内不可以买呢?徒儿这次就没有带银子啊!师傅,怎么办呢?徒儿都和小洁说好了啊!”
吴世恭是立刻瞪大了眼睛,没想到陶辛和小洁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建立了联系了,早恋的少男少女潜能量确实无穷啊!
也没办法了,吴世恭没好气地说道:“要买什么东西,我就先借给你银子吧。别哭丧着脸啦!”说完以后,吴世恭简直就想抽自己的嘴。真是犯贱啊!竟然借银子给陶辛,让他可以顺利地泡自己的女儿去呢。
不过听了吴世恭的话,陶辛立刻是眉开眼笑。但是他想了一会儿,还是有些担忧地对吴世恭说:“师傅这次是去借银子的。徒儿拿了你的银子不太好吧。”
可吴世恭心中刚刚有些宽慰陶辛的懂事,没想到他接下来的话又露出了尾巴:“不过师傅开的那是金口。总不会骗徒儿的吧。”
吴世恭立刻给了陶辛一个暴栗,笑骂道:“师傅再怎么穷。也不缺借你的那几两银子的。”
吴世恭并不担忧此行的顺利。他知道只要自己舍了脸皮,南京城的勋贵人家不会缺这些银子的。再怎么说,每个勋贵人家总是都能够拉扯到亲戚关系的。
…………
二十几天后。
吴世恭到达南京城已经半个多月了。拜访了十几家勋贵。有着薛府薛濂的求助信,那些勋贵倒还与其见面。可是一谈到借银子,都没了下文。
一般也就是派个子弟招待吴世恭一顿筵席,客气点的也会奉上一、两百两银子的程仪。完全就是打发叫化子。到了最后吴世恭也发了狠。什么脸皮不脸皮的,只要你们敢送,吴世恭就敢收。反正自己也是勋贵中的一员,要丢脸那就一起丢脸吧。
吴世恭几次就想拂袖而去。可是汝宁军的基业毕竟舍不得,说不定会遇上一位好心的勋贵呢?虽然吴世恭知道那种希望很渺茫,不过吴世恭还是强忍着怒火和不耐,准备拜访完所有的勋贵以后再回汝宁。至少自己也是努力过了吧!
这一天吴世恭准备在自己下榻的客栈中休息一天,接着就以最快的速度拜访完剩下的勋贵,然后尽快地离开南京城这个伤心地。
忧愁烦恼瞌睡多,吴世恭正在自己的房中迷迷糊糊着呢,突然几下敲门声把他惊醒了。陶辛在屋外禀告道:“师傅!你快些起来,有位马公子来拜访您呢。”
吴世恭是不知道,自己这些天在南京城的所作所为已经成为了勋贵圈子中的一个笑柄。吴世恭的“光辉事迹”当然也传到了南京勋贵的领袖——魏国公徐弘基的耳朵里,于是魏国公徐弘基就把自己的世子徐文爵给叫了过来。
魏国公徐弘基吩咐道:“今日听闻一公侯之子来到南京,其先为吴侯弃子,后为薛侯赘婿,之后又被逐出京城为一地方武官,穷困潦倒。此次又到南京各处人家厚颜化缘,其状甚怜。汝寻机款待其一二,备礼礼送出南京,让其休得在南京丢了体面。也要记住了,让其领略一下南京的繁华。有什么花销,就去帐上支出吧。”
魏国公世子徐文爵一听是大喜。其实在明朝勋贵的群体中,南北也形成了两个派系。北京城的认为自己离皇帝近,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觉得比南京城的高人一等;而南京城的,认为自己在江南膏腴之地,比北京城的富裕,所以也对北京城的看不起。这就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北京人和上海人了。
而双方之间虽然通婚频繁,甚至有着大量的合作生意,但是也有些互相攀比的心态。因此,世子徐文爵知道魏国公徐弘基是让他出面,让吴世恭领略一下南京城勋贵奢侈淫华的夜生活,最好让吴世恭把消息传回去,以此来让北京城的勋贵开开眼界。
而作为一个上层的勋贵家庭,魏国公府的家教也是很严的。因此,烟花柳巷场所和每月的月例,作为世子的徐文爵在平日里也得到了很严格的控制,是不能够经常出去潇洒的。
而这一次,竟然可以奉旨泡妞,那不是天上掉馅饼吗?于是世子徐文爵立刻还是行动,先确定相陪的狐朋狗友若干,接着包下了钞库街的眉楼一晚,相邀名妓某某、某某某等相陪,定好陪夜的姑娘若干。
当然,徐文爵自己挑选了眉楼的当家花旦顾横波相陪。可对于吴世恭的安排就有些棘手了。安排的名妓档次高吧,吴世恭这种边缘化的勋贵子弟根本没这个身份;可安排低了吧,又起不到让京城勋贵开眼界的效果。犹豫再三,又在一个冤大头的资助下,最后世子徐文爵还是决定为吴世恭挑选了一位名妓柳如是。
顺便说一个八卦,柳如是当时也正被辞官回家的东林党人,江南文坛领袖,五十几岁的老头钱谦益疯狂追求着。不过从骚动的心来看,钱谦益和赵铭没什么两样。
此次宴请除了顾横波和柳如是相陪的两千两银子以外,其余的开销共一千八百两银子,这预算一送上去,魏国公徐弘基就大笔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