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崛起-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道:“荣幸之至。”

    赵舒点了点头,道:“正方客气了。”又指着后面官员,道:“吾久不来京中,许多大人都很眼生,正方可代为引荐一番。”李严点头答应,乃依官爵大小,一一介绍,其中有赵舒知道的,也有赵舒不知道的。不过有几个人,赵舒却留心了些,诸如蒋琬,费祎,廖立等,都是日后蜀汉有才之士,把孔明扳倒之后,内政法令就要多靠他们几位了。

    至于刚才被魏延泼了一身酒水的那位,李严也代为引荐一番,赵舒对他劝言后主投降之事,总是耿耿于怀,心里对魏延所为大感解气。谯周之后,接着是一位年轻官吏,约莫二十岁左右等李严开口,便自己上前行礼道:“将军,下官张绍,不知将军可还有些印象?”

    “原来是贤弟。”赵舒急忙还礼上前,张绍乃张飞之子,张苞之弟,以前在荆州向与关兴要好,赵舒也时常见之,虽然时隔多年,却仍能记得。赵舒细问之下,才知张绍与父兄却不一样,弃武学文,是以张飞去后便被刘备征召回成都,袭承父爵,暂居侍中之职。

    赵舒与张绍聊了片刻,又等李严将百官介绍完毕,乃复回魏延首席,道:“既然诸公皆在一堂,陛下诏命便可在此宣读。”言罢便拿出一纸诏书,递于旁边李严,笑道:“正方乃太傅之尊,敬请宣诏。”

    李严知道诏书必然是对孔明不利的言语,犹豫再三,终于还是伸手接过,打开先自己看了一遍,上面赫然将孔明指为叛逆,而从者却是规劝其幡然醒悟,便可既往不咎。赵舒看着李严脸上神色数变,知道他心中在犹豫,在掂量,于是冷然道:“怎么?正方连陛下诏书也不愿意宣读?莫非要连最后这一次机会也不把握?纵使正方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这府中上下数十口,以及堂上百官考虑一番。”

    成王败寇,李严在官场,战场打滚这么多年,这点浅显道理还是明白的,赵舒能说服魏延出兵成都,就已经意味着孔明必败无疑。李严是有身份,有家世的人,怎么可能随着孔明陪葬?不得已,李严只好将刘备当众一字不漏的读了出来。百官先是极静,等他读完,才慢慢小声议论起来。孔明在成都主政多年,心腹自然不少,这样诏书肯定会招来很多非议,所以我才借着魏延的名气,将他们全部聚集在一起,不然挨家挨户的搜查,得闹出多大动静?

    让赵舒没有想到的,第一个站出来质问的,居然是谯周,说什么“丞相劳苦功高”,又什么“西川百姓安居乐业,皆丞相施政之恩”。赵舒冷眼看着他将话说完,冷冷问了一句:“若两川之民皆是受孔明恩典,哪置陛下与何地?”赵舒反正看这家伙十分不顺眼,他还真敢自己撞上来,当即想着杀鸡给猴看,乃喝道:“此人便是孔明死党,左右可拉出斩讫回报。”

    谯周没有想到赵舒还真就敢杀他,身体巨震一下,随即指着我骂道:“吾夜观天相,帝星晦暗,客星欺主,必有奸佞。”李严本要开口替谯周求饶,却听他骂了这一句,再不敢多言。百官之众,如蒋琬等面上也皆有忿忿之色,却终迫与外面兵势,不能仗义直言。

    眼见谯周要被拖出厅外,张绍上前行礼道:“将军且息雷霆之怒,谯周虽然违逆圣旨,冲撞将军,但却终是朝廷命官,怎好就此仓促杀之?可暂且下狱,送有司议罪,再行处置不迟。将军刚至成都,不拜太子,便先杀大臣,至令百官怀惧,岂将军之所愿耶?”

    这几句话也说得颇为有理,赵舒点头应允暂时将谯周带下,并不伤其性命,乃复谓众人道:“吾奉陛下诏命而来,诸公欲从旨者,左首站;不欲从者,可右首站。”言罢便先看向李严。李严是孔明留在成都的领率之人,此刻不仅是赵舒看着他,下面多少双眼睛都在看着他。李严在宣读诏书的时候,心中已经就算是作下决定,现在只是低着头走到左侧站好。顿时百官之中,十有**都跟了过去。而留在右首的,却偏偏都是些有名人物,蒋琬,费祎赫然便在其中。

    魏延一挥手,外面便跑入大队军士,将右边众人围住,只等赵舒一声令下便要捉拿。这可当真让赵舒为难,不抓吧,成都局势如何能稳定下来;抓吧,这以后谁来帮赵舒打理蜀汉的三分天下?赵舒还是让军士先行退下,上前问蒋琬道:“公等如此岂非公然抗旨也?”

    蒋琬看了一眼,冷言道:“丞相即便有罪,是当是陛下召集百官,当众言之,岂能让将军一人携旨而来?这等不明不白的诏书,下官等怎能奉诏?”

    就差没有将赵舒矫诏几字说出口来,自来文人清高,这几个臭文人远比李严,魏延等难以说服,难以威逼。赵舒一时之间却没了主意,张绍却在一旁附耳低声道:“太子现在成都,将军何不前往请之?这几人向来自命忠义,将军若能说动太子,还愁他们不就范?”

    赵舒转眼看着张绍,这小子比他父亲兄长脑袋灵光多了,以后还可以好生提拔提拔。赵舒深然其言,乃命偏将带兵在此监视百官,下了一道死命令,若有人想离开,就地处决;又才与魏延,李严,张绍等人一起出门前往皇宫。

    皇宫就是皇宫,虽然蜀汉只是占着两川,荆襄之地,而且刘备尚俭,但仍建造的雄伟壮观,让赵舒暗叹不已,难怪很多人死都想当皇帝。有李严在场,宫门禁卫自然不敢多问,当即通报入内,不多时候便有内侍出来相请。赵舒心里又有了些激动,刘禅少年的时候,也见过几面,但是还看不出什么名堂,现在却已经是长大成人,真不知道这鼎鼎大名的昏庸皇帝而今会是个什么样子?


第三百零二章 首收徒赵云走险

    巴东郡在益州东部,与荆州接壤,便是川东门户。孔明站在城头眺望滚滚东去的江水,目光略微显得有些呆滞,脸上凝重深沉。“丞相。”赵云刚刚赶到孔明身后,开口低声喊了一声。

    “哦,是子龙来了。”孔明并没有回头,伸出手中羽扇指着远方,忽然问道:“当年陛下入川,我与子龙可是沿此江而上?”

    “正是。”赵云答道:“当年入川之时,丞相可不是这般消沉。”停了片刻,又问道:“如今丞相与赵舒之间,虽然处在劣势,却非一定就输,前两日丞相不是还在筹谋,今日却为何如此?”

    “江山依旧,人物全非。”孔明叹息了一声,道:“当年你我在荆州听说庞统,赵舒双双阵亡,心里在高兴之余,也有些惋惜。只是没有想到,赵舒居然大难不死,现在竟成劲敌。而且,唉,他现在已经和魏延带兵往巴东郡来了。”

    “魏延?”赵云一向喜怒不形于色,此刻也不仅大吃一惊,脸色巨变,缓缓道:“魏文长与他有旧,此事原该想到。既然赵舒,魏延带兵而来,巴东不可再守,不如弃城退回成都,将太子掌握在手中,他也不敢太过乱来。”

    “哈哈。”孔明笑了片刻,转问赵云道:“子龙都能想到太子在成都,赵舒还能想不到么?成都正方也归了赵舒。”

    “李严?”赵云不禁勃然,愤然道:“李严与丞相相交多年,在这等关键时候却背叛丞相?”孔明摇了摇头,道:“这也不能怪他,若是赵舒以子龙膝下二子要挟,子龙将会如何?赵舒将其独子李丰收作弟子,带在军中,正方又能怎样?能派人送封信来,已经算是顾及旧情了,不过这信也只怕是经赵舒授意写的。”

    孔明说完这几句还是转身望着远处,片刻才喃喃道:“我终就还是棋差一着,这几日白帝城频频调动军马,却原来都是作作样子,赵舒早就去了汉中。他这般胆识胸襟,便是我远不能及的。如果我能亲自前往汉中劝说,或者魏文长也会出兵相助,可我却……”孔明再次摇了摇头,现在说这些似乎都太迟了。赵云上前两步,低声问道:“丞相现在打算如何?”

    孔明并没有回答,现在能怎么办?怪只怪刘备在江夏败得太快了,一起发生的如此突然,而赵舒却是早有准备,自己从来白帝就被他牵着鼻子走。现在进不能取白帝,退不能还成都,还能怎么办?十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孔明只能是连声的长叹。片刻之后,孔明忽然问道:“子龙,你我已有相识多少年?”赵云想也没想,便答道:“云随军师已十有六载。”

    “十六年。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六年,我辛苦经营,却还是替人作嫁。”孔明转眼看着赵云,这“军师”二字多年不曾听他喊过,现在听来却别样的亲切,又问道:“子龙以为赵舒其人如何?”

    赵云冷哼一声,道:“不过一小人耳,自投陛下之日,便巴结关羽,后又自结朋党,拜黄汉升为父,求关凤为妻,这些不都是为升官受爵么?虽然也有些才智,却哪里能与军师相比?”

    “子龙所评太偏。”孔明微微摇了摇头,道:“赵舒若只是这般的小人,又怎能是你我敌手?在成都几年,也听闻荆州消息,赵舒广施明政,垦荒屯田,收拢流民,农商并重等等也都颇与吾相似。自己也不广置家业田产,所得财物皆赐部下,或者可以算是治世之臣。”

    赵云却并不同意孔明的说法,辩驳道:“赵舒在荆州,威望不及关氏,朝中当时又有丞相,法正为敌,岂知他这番作为不是收买人心?当初云也是听陛下之仁义名声,才不远千里相投,可是, 嘿嘿……”赵云转眼望向天际,又复想起长板之时,刘备携十万百姓南逃,那时自己心中是何等敬佩。可是当曹操追兵赶至,刘备却像换了个人一般,抛妻弃子,更不说那十万忠心欲随“使君”的百姓,带着兵马独自逃亡。还是赵云在乱军之中,几番冲杀,才救得少主性命。而当赵云将刘禅送到其父面前时,刘备却随手丢掷,曰:“为此孺子,险损吾一员大将。”赵云当时真不知道该是感恩还是心凉,从那一刻起,刘备是否真的仁义无双,反而在赵云心中不住思量。

    刘备夺取益州,便要将良田美宅分与诸将,只有赵云和孔明力谏不可。虽然使得刘备改变初衷,而法正等川中士族却仍旧不视王法,强占土地,欺压百姓,刘备也听之任之。孔明虽有心干预,却因法正入川立下大功,且强龙不压地头蛇,也只好与赵云私下叹息。赵舒虽然在荆州治理有方,却怎知大权在手之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孔明在成都短短数年,就将西川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赵舒能有这样的能力和本事?赵云不能看着他与孔明这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忽然道:“军师,云思有一计,不知可行么?”

    “不可。”孔明断然回绝,道:“现在国中掌兵之人,皆赵舒心腹,若其有不测,必然举国大乱,有倾覆之险,万万不可贸然行事。”

    “魏延本是反复之人,李严又非甘心跟随赵舒,只要将赵舒一除,丞相仍可入主成都。”赵云急切的说道:“就算荆州有失,却也顾不得那么许多。”

    孔明还是摇头道:“即便如此,赵舒如今大权在握,也必十分提防,又为唯文长在身侧,子龙纵有万分本事,也是十分凶险。”

    赵云打断孔明说话,傲然道:“魏延武艺比某如何,军师岂会不知?就算还有汉中兵马,可那曹操数十万大军如何?如今形势危急,再无良策,就请军师让某前往,亲自取下赵舒首级来献。就算不能成功,乃天命也,死云一人,无碍大局,启时还望军师多加保重。”不等孔明再言,转身大步流星而下。

    赵云比孔明年长,看着他魁梧的身影,脑后有少许随风飘动的白发,孔明的脸上微微显出一丝惭愧之色,喃喃道:“成败之举,便全赖子龙盖世无双的勇武。”接着便是一声重重的叹息。

    正值春暖花开之际,道路两旁鸟语花香,要是没有左右前后的成千兵马,赵舒倒是颇有兴致想游玩一番。这几日来,赵舒脑袋想的最多的,就是后主刘禅。本着历史的成见,赵舒很本能的想象出他的那副尊容,微微发胖的身躯,无神接近混浊的眼神,最好再言语有点迟钝,只会“呵呵”傻笑,偶尔发出一句:“嘿嘿,一切就依大人之见。”

    事实上赵舒所见到的刘禅却并非想象中的样子,身体并不臃肿,甚至有些消瘦,而眼睛虽然说不上精光外露,却也有年轻人的朝气。但确实有一点和赵舒想象的一样,就是刘禅在看了赵舒拿出的诏书之后,也老实的说了一句:“既然父皇诏书上命大人全权处置,大人可便宜行事,孤绝无异议。”可是他这一句话的语气和说话的神色之中,似乎有着几分赵舒还捉摸不透。似乎是欣喜,因为孔明倒台了?似乎是失落,又被另外一个权臣把持朝政。

    赵舒暂且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刘禅,只要他能表示合作,以太子的名义帮着赵舒弹压成都众官,就务须为难他。蒋琬等人看着太子殿下亲自开口,也只好暂时闭上了嘴巴,表示顺从。这样一来成都的局势,就算是稳住了,而赵舒也白白拣了两个弟子,李严之子李丰,蒋琬之子蒋斌。先不说这两个小子是不是可造之材,赵舒现在要前往巴东与孔明作最后的决断,为了让成都不再一次易主,也不得不出此下策。

    李丰十七,八岁,弓马也甚是娴熟,倒还罢了。蒋斌年纪尚小,不足十岁,又不是将门之后,几日行军早已是苦不堪言,却也不愧是蒋琬之子,愣是咬牙坚持,没有丝毫不悦的言语。赵舒也曾好意想让一命军士与他共乘一骑,却被他拒绝。看着他现在大汗淋淋,仍旧一脸的倔强,不由让我想起荆州的傅俭,倒还真能凑成一对。

    一阵马蹄声响起,赵舒抬眼看着一名骑兵迎面而来,近前禀告在前面已经安好营寨,恭候赵舒与魏延前往。赵舒点头示意那军士退开,就听身侧魏延不解道:“将军今日怎只行这些路程?”赵舒转头问李丰道:“令尊书信,可送到巴东孔明手中?”

    李丰毕竟年长,处事远比蒋斌识大体,见赵舒问及,急忙恭身一礼,必恭必敬地回答道:“家父按恩师之意,早谴人送去,按日程前两日便该到了。”赵舒点了点头,李丰少年老成,已经蓄了些胡须,赵舒却相貌不改,在旁人看来只怕还大赵舒两岁,现在却张口闭口的“恩师”,听着不免有些滑稽。魏延听后更是不解,又复问道:“将军使正方修书?不知其中内容如何?”

    “只是将成都情形如实的告诉孔明。”赵舒道:“正方与孔明相交多年,若此危难时刻不修书示警,岂不有失大义?”赵舒说到这里,李丰急忙又行一礼,道:“多谢恩师成全家父之义。”

    赵舒笑着挥了挥手,道:“不必,我总还是有些私心的。现在举国兵马不过十余万,巴东孔明麾下原就有平定黄元之乱的万余部属,后来又从各郡征调新募之兵,只怕已有三万之数。倘若当真以武力争夺,即便获胜,损失也不在少数。”

    魏延微微点头,似乎有所悟,又道:“将军虽然有心,只怕孔明无意。将军久不在成都,不知孔明心性,若想要他老实的交出兵权,只怕……嘿嘿。”这事魏延不说,赵舒也明白,但若真是兵戎相见,蜀汉帝国即便不覆灭,也必是大伤元气,刘备的一时失误,葬送了近十万兵马,现在哪还能经得起折腾?只望孔明能明白其中利害关系,不,他肯定明白。

    赵舒跟着魏延也叹息了一声,眼望眼望远处,离巴东郡只有两日路程,这两天之内,真希望孔明能再三思量一番,老老实实地将手中兵权交出来。一直不愿意说话的蒋斌,忽然在身旁开口问了一句:“若是孔明能交出兵权,将军将何以待之?杀耶,禁耶?”

    赵舒转头看着一个小家伙,笑道:“小小年纪,怎好将杀字常挂嘴边?”又转开话题道:“怎么还称‘将军’,以吾之名,叫声‘恩师’辱没你了么?”以孔明的名望,才干留着终究是一心腹之患,他若不肯交出兵权,肯定是杀无赦;若是交出兵权,赵舒好歹也还要留他一年半载,然后像前不久北边传来的消息,和曹彰一样,不明不白地病故。

    蒋斌见赵舒不回答,也不再问,将脸别到一旁,确实有几分蒋琬的风范。赵舒将战马放缓下来,与他并肩而行,伸手拍着他的肩膀,轻声道:“这些事情不是你该问的,等巴东局势稳定,我就送你回成都,还是跟你父亲却学些治国之道,才是正途。”

    蒋斌闻言转头看了赵舒一眼,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似要说话,却又有些顾及,终于还是将话咽了下去。赵舒淡淡笑道:“问吧,不过最好不要是刚才的问题。”蒋斌略想了一下,乃问道:“将军让我从父亲学习‘正途’,莫非是自己也承认不是‘正途’?”

    赵舒微微一怔,还不及答话,魏延便轻喝道:“小小年纪,便目无尊长,公琰平日是如何教导你的?”魏延毕竟是行伍出身,虽然已经尽量压制声音,却也将蒋斌吓了一跳。赵舒急忙挥手止住,复笑道:“令尊长于治国,我也是十分佩服的,也知道令尊受有孔明知遇之恩,所以对我所为多有微词。但‘正’与‘邪’之间不是随便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等你以后入身官场就明白了。”说罢不等蒋斌再说话,便打马快行了几步,正好先头部队扎下的营寨就在不远。


第三百零三章 明袭营实为刺杀

    看着蒋斌,想着傅俭,赵舒突然觉得蜀汉帝国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他们在以后不像自己,孔明,法正一般争来争去,凭借着天府之国的富饶,荆楚大地的豪杰想要夺回中原,也不是没有半分机会。就像当年关羽不死,而是带回来一旅西川精兵,现在的形势又将会是什么样子?没有我们几人之间的争夺,蜀汉无论如何也不会是这般地步,庞统,法正,关羽,张飞,还有赵舒的义父黄忠,以及西凉壮士马孟起,这些都是难得智谋之士,熊虎之将,若都还在,而且团结一心,何惧曹魏?

    用过晚饭,魏延等人告退之后,赵舒一人独坐帐中,这次在成都逗留的时间很短暂,但赵舒还是去了黄忠和马超的墓前祭拜一番。马超是赵舒亲自游说而降,交情说不上十分,却也深感义气,当年为赵舒与赵云大战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那封绝笔书信,赵舒现在还能背诵几句,还能体会出字里行间的悲愤,无奈。谁能想到一代绝世虎将,归顺刘备之后,竟然寸功未立,便成云烟。

    虽然不能清楚的知道马超的死因,但被孔明迫害是再毋庸质疑的。再等两日,赵舒就可以亲自为他报仇,或者也能为霍峻以及天翼的族人报仇了。想到赵云,赵舒的心中更是充满了疑惑,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将,赵舒心目中偶像的偶像,怎么就那么死心塌地地跟着孔明?这就跟关羽的死一样,让赵舒一直头疼,却又无从查证。

    赵舒回三国来最烦闷,最不能习惯的就是平白空闲出来的很多时间不知如何打发。说起来也还是要感谢法正,孔明,这十来年如果不是有他们跟自己明争暗斗,赵舒只怕早被无聊疯了?平日就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天黑之后就上床睡觉。军营之内,没有关凤或者容儿的软玉温香,甚至没有柔榻锦被,赵舒还是能酣然入睡。多年来赵舒已经习惯在任何嘈杂的环境下入睡,就像习惯个把月没有水洗澡一样。

    箭壶除了盛箭,还有一种用途,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用来当枕头,虽然没有真正的枕头舒适,却有另外一个好处。现在科学告诉我们,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低于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所以敌人前来偷营的时候,紧贴在地上的箭壶里的空气会更早一点振动,而向熟睡中的军士示警。

    当晚赵舒睡的正香的时候,就被耳际振动惊醒,虽然不是很剧烈,但十年的勾心斗角,多日的战阵撕杀,已经将赵舒的警觉防范之心,训练得和职业军人没有两样。赵舒本就是和衣而睡,一有动静马上翻身起来,还没有走出帐外,就听着嘹亮的号角声,打破夜间的寂静,近接着就隐隐传来些杀伐之声。掀开帐帘,外面已经有不少军士整装守护,而赵舒的得意门生李丰也必恭必敬地侍立在外。

    史载李严被孔明整跨之后,仍留用其子李丰都办粮草,不知是孔明在向后世的学者作秀,还是李丰确有不凡之处。李丰看着赵舒出来,不等开口询问,便上前道:“有不少军马前来劫营,魏将军已经带人组织抵抗,请老师务忧。”

    离巴东郡越近,就越危险,这几日魏延都只是少息片刻,便亲自带人巡视营防,偌大的汉中都能守住,还担心不能保护赵舒周全么?只是这样一来,就能明显地看出孔明的心意,是不会交出兵马,注定要与赵舒拼个鱼死网破。喊杀声越来越大,每一声的惨叫,就都让赵舒损失一名兵士,看来在继刘备之后,蜀汉注定还要经历一次大的创伤。

    寻声望去,除了大片的火光,根本不能分辨出什么,赵舒只能微微摇头,转看左右,却不见蒋斌,乃对李丰道:“蒋斌在哪里?赵舒这里不用人手,他年纪尚幼小,你去陪着吧,免得害怕。”李丰答应一声,正要离开,就听得旁边一个稚嫩的声音道:“将军也太小瞧我了,又不是亲身上阵撕杀,何惧之有?”

    蒋斌虽然言语上还是这样的无礼,但赵舒能明显地看出他眼光中的感激。无意之中,赵舒也做了一次秀,效果却很不错,难怪当年刘备遇人,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但是赵舒和刘备却迥然不同,他虽然处处示人恩义,却也处处小心提防。刘备能像赵舒一样,将荆州全然交付郭淮?能像赵舒一样,将生死托付桓易?又能像赵舒一样只身前往劝说魏延么?人终究是感情动物,若要人报之以李,必先投之以桃,赵舒以诚心待之,何愁彼不真心待赵舒?对着蒋斌赵舒只是淡淡一笑,并没有过多的言语,眼光仍旧转向远处,尽管什么也看不见。

    魏延一边在前方拼杀,一边不断使人回报,第一名军士来报,对方确是蜀汉军马,看旗号主将可能是赵云。第二名军士回来的时候,喊杀之声已经渐渐减小,禀报由于魏延军马早有防备,对方不能取胜,已经逐渐败退。等到夜里的骚动最终平息下去,魏延亲自带人前来,对方已经被杀退。

    看着魏延一身的血污,满脸的汗水,赵舒能体会到这一仗的艰苦,赵云毕竟还是赵云,虽然带的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却也让魏延啃得十分辛苦。赵舒稍微问了一下伤亡情况,又说了些抚慰之言。魏延抱了抱拳称谢,复问道:“今夜赵云来势汹汹,却未奏全功,会否还有所图?”

    赵舒微笑答道:“有兄长军马在此,何惧赵云?”魏延向来高傲,此时也不禁略微摇头,道:“赵子龙神勇,当世无双,某非其敌。今夜若非彼军士多不习战阵,只怕某也不能取胜。”听着他都如此推崇赵云,赵舒心里更有几分郁闷,这样的绝世良将,怎么就非要是自己的敌人?

    魏延又道:“某麾下数千精锐可保将军无虞,但赵云引兵前来,却不见孔明。某担心白帝城会否有失?”这个赵舒早就想到,前两日已经派人知会桓易,别说是听到赵舒受袭击,就是看着赵舒的脑袋被挂在城下示众,都不能开白帝城门出来抢夺。赵舒缓缓道出,魏延也稍自心安,乃与李丰,蒋斌二人行礼告退。

    一场恶战,扰了赵舒的清梦,赵舒重新躺到塌上,心中总有些不安稳,孔明铁了心要决一死战,两日之后,巴东郡下,又将平添多少冤魂。这些年看惯血腥,赵舒倒不是为了即将要死的军士悲哀,而是为蜀汉的前途,毕竟现在蜀汉帝国的命运,也就是赵舒的命运。

    “谁?”突然,外面守卫一声喝问,随即一声闷哼。赵舒很本能地翻身滚开,紧接着帐帘掀动,一个黑影闯了进来,锋利的宝剑刺在了赵舒身旁。就在这一刹那之间,赵舒借着剑身的寒光,看清了对方的面容,正是赵云。

    人在生死关头,总是不会太多地去思考,而是很本能的求生。如果是换一个场景,不是这么千钧一发,不是这样你死我活,赵舒可能会手软。但现在不一样,在赵云第二次挺剑向赵舒刺来的时候,赵舒双手衣袖里面的四枚毒箭,一齐射了出去。当赵舒感觉到凉凉地剑锋刚插入自己身体的同时,赵云也跟着惨哼了一声,他为了刺杀方便,着得是一般军士的衣甲,根本没有多少防御力,这黑暗之中又不能躲避,四枚染有剧毒的袖箭,都射中他的身体。

    “来人。”除了在府中和关凤,容儿亲热,赵舒身上一直穿有软甲,小心才能使得万年船。赵云那一剑后力衰竭的时候,赵舒已经就地滚开,伤口上传来锥心的疼痛,却不敢丝毫的停留,尽力出帐而来。身后接着一声响动,赵云再强也总是血肉之躯,四支毒箭足以让四头公牛尚命,何况是他?

    一声不是很大声的喊叫,却也引来不少巡职军士,赵舒坚持着说了一句话,就晕了过去。这一句话,连赵舒自己都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全力救治赵云”。或者在赵舒内心深处,仍旧不愿意有任何的名臣良将,死在赵舒的手上。

    自从当上将军以来,已经很久没有再受过伤,这次赵云放下身价,只身混入营中行刺。以他的勇武,赵舒还能活下来,这条命真是拣来的。军医说赵舒福大命贵,再偏个两,三分,就是神仙也没救,就现在也还要静养数月才能完全恢复。赵舒有点后悔没有把叶枫带出来,否则最起码在治疗的时候,能减少赵舒一点痛楚,这军医搞得赵舒差点再次晕倒。

    赵舒醒来的时候,首先是庆幸自己还能睁开眼睛,接着就询问赵云的情况。由于声音微弱,直让赵舒说了三遍,魏延才听明白,一脸疑惑,似乎不明白赵舒为何如此关心自己的敌人。连赵舒自己心里也不明白,总觉得赵云这样的人物,就算要死,也应该死得轰轰烈烈,要是这样被赵舒的暗箭杀死,却不是愧对后世的那么多“赵云迷”。

    还好赵舒晕倒之前,曾说了一句话,帐外的护卫也都听的真切,冲进去将赵云中箭的地方,连皮带肉割了去,不过毒性猛烈,现在还昏迷不醒,虽然没有断气,怕也没有几天能活。听了魏延的介绍,赵舒做下了一个决定,连夜拔营起程,尽快赶往白帝城,有叶枫,严鹏一起会诊,或者可以挽救赵云的性命。

    毕竟赵舒也有伤在身,魏延,李丰都想劝阻,但最终拗不过赵舒。只好下令全军埋锅造饭,准备起程,又找来两辆粮车,稍微改装一下,弄成简陋的马车,将赵舒和赵云分别放上,就连夜取道白帝城。其实赵舒这样纯粹是给魏延找麻烦,带着我这样一个重伤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