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崛起-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舒见他并无恶意,也才长长吐了口气,道:“当时若死,便是流芳千古,现在却心有不干。”

    严鹏放下酒杯,挥退随从,靠上前来,低声道:“先生若真想死,便不会在陛下面前演上如此一出。”

    莫非他看穿自己的用意?赵舒心中大骇,口中却道:“在下不明白大人所言。”

    严鹏嘿嘿一笑,道:“明人不说暗话,陛下布防之时,在下便觉不妥。今日先生说来,在下才恍然而悟,若陆逊真能看到此点,陛下大军败亡无日。”严鹏环顾左右,又道:“先生若是将此事私下禀明陛下,陛下未必不听。可是先生却偏偏选在群臣面前,直斥营防之失,布防乃陛下亲自筹划,若陛下赞成先生之议,岂不是当着众人之面,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先生此举并不是想要陛下改变布防,而是要陛下日后兵败之际,想起今日先生之‘忠言’,而明白先生的一片‘忠义’之心。”

    赵舒冷眼看着严鹏,既然他看穿赵舒的心意,为何不向刘备明说?却来追赵舒作甚?正想听他继续说下去,严鹏却改口道:“今日来送先生一程,望先生日后腾达之日,不要相忘。”不等赵舒说话,又转身一跃上马,抱拳道:“在下告辞。”又复指着押解众人道:“赵先生一时失意,尔等若是狗眼看人低,让本官知晓,定不轻饶。”

    这才打马而去。只留下赵舒在车上怔怔出神,片刻才听护行的校尉道:“大人可要起程了?”赵舒急忙笑道:“不敢,将军请便。”又望着东南方向,默念道:陆逊,我的事情都办妥了,你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啊。

    江夏守将乃是水军都督黄权,刘备忌惮东吴水军了得,是以陆军先进,水军在后。黄权与赵舒也有数面之缘,有两分交情,而且刘备旨意只是严加看管,并无其他责罚。是以黄权就在自己中军帐旁。另置一帐将赵舒安顿,礼数周到,供应不缺。赵舒远离前线战火之地,也坦然住下。江夏不在前线,黄权每日只是例行公事,将城防巡视一遍,远比吴懿等将空闲得多。赵舒寄人篱下,又有心拉拢,极力奉承,有空便求见请教用兵方略,两厢相处甚欢。

    数日时间忽忽而过,这赵舒正与黄权在帐中交谈,就见两名军士扶持着一员校尉闯入。看服色那校尉应是刘备御林禁军,一见黄权便挣扎拜倒在地,嘶声道:“陛下兵败所困,还请将军速发援兵。”

    赵舒心中早有准备,黄权却是大惊失色,急忙上前将那人扶起,问道:“陛下现在何处?可详细说来。”那名校尉满身血污,受伤甚重,强自撑着一口气前来求援,此刻言语出口,便栽倒过去,不省人士。黄权伸手察探,已经气绝身亡,急忙吩咐整备军马,便要向赵舒告辞。

    “将军且住。”赵舒阻拦在黄权身前,问道:“陛下有多少兵马在彼?”

    黄权一愣,随即答道:“川楚两军,约有十万。”

    赵舒点了点头,道:“陛下兵马远胜陆逊多矣,安能一朝就败?而且营中良将数十员,这突围求救之事,怎能让这等无名小卒担任?”

    在赵舒提点之下,黄权马上省悟道:“先生觉得此人有诈?”

    “方才吾不是正在向将军请教孙子兵法,用间篇么?将军就不怕此人乃是东吴死间?”赵舒又道:“江夏乃吾军退回荆州唯一通路,倘若有失,吾十万大军岂不困死在彼?将军身肩重任,不得不防。”

    黄权看了看躺在一旁的尸体,犹豫道:“先生所言不假,只是倘若此人真是陛下派来。某若不出兵,岂不是违抗圣命,而且弃陛下安危于不顾,这等罪名,某可担当不起。”

    “江夏城中有多少兵马?”赵舒又劝道:“且不说陛下究竟是否遇险,就算陛下兵败,十万大军尚且不足,将军以此一杯之水,安能救得一车之火?以下官愚见,将军只宜严守城防,保住江夏便保住大军西归之路。如若此乃东吴之计,将军因此失了江夏,其罪大焉。将军此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黄权思量再三,正不知如何处置,外面探马又入,禀报东面有大队军马而来。黄权乃对我道:“亏有先生在此,某险中吴军诡计。”急忙带人亲往城楼察看。赵舒也跟随其后,临出帐之时,又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不论此人是否刘备所派,赵舒都要劝阻黄权出兵。若不让刘备一败涂地,如何能体现出赵舒的先见之明以及忠君爱国之心?

    黄权登城眺望,江夏东面的确有大队兵马杀来,尘烟大作,约在万数之间。这本是战争时期,江夏一应防备之物,早就准备妥当,黄权一声令下,三军戒备,只等敌军近前撕杀。等到城外军马,渐渐行近,黄权才觉有异,转头对我道:“先生,城下好象是自家军马。”

    赵舒也早看见军队前面将领正是桓易,林杨,心中巨石落地,却假意装作不知,道:“下官眼拙,看不甚清晰,将军还是问明才好。”黄权点了点头,正要开口询问,城下林杨却上只身上前,大声道:“城上是哪位将军?末将关征东帐下林杨,还请将军打开城门。”

    赵舒靠上前来,故作吃惊,道:“果然是林将军,快快打开城门。”

    黄权急忙命人将城门打开,迎接桓,林二人入城。四人上前见面,黄权心念前方战事,叙礼完毕,便急着开口询问。此番刘备征战,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两万水军,职位甚高。林杨见他问及,便一一详细道明。赵舒细听之下,果然不出所料,刘备连营弊端被陆逊看破,一夜之间,火烧百里,刘备十万大军尽皆溃败。

    黄权听罢不住叹息,最后问道:“将军可知陛下现在何处?”

    林杨看了赵舒一眼,摇头道:“当时吴军四下放火,众将各自为战,末将只带本部兵马拼死冲出重围,不知陛下现在情况如何。”

    黄权急忙对赵舒道:“先生可与二位将军守御江夏,某领江夏之兵前往接应陛下。”此刻赵舒再无理由阻拦,正要点头答应。却又听黄权道:“将军身在前锋,何以最先退回江夏?”

    林杨,桓易二人不想黄权会突然问到这个问题,都一起愣住。赵舒见黄权越发起疑,急忙打断他的思绪,道:“将军若要出城,下官思有一计,不知可行否?”黄权闻言,果然不再想刚才的问题,转头看向了赵舒。

    我心中默默叹息一声,道:“此计说来话长,还请将军回帐中再议。”等黄权点头前行,赵舒转眼看向桓易,缓缓将右手举到颈下比划……


第二百八十章 救败兵傅彤替死

    前线战事如火如荼,一路不断有残败兵马陆续退回江夏方向。赵舒遥望远处冲天火焰,心中略觉惭愧,毕竟是数万将士性命。唉,刘备若是诚心待自己,又何至于今日之败?赵舒转头看着身后伫立的桓易,忽然问道:“我是否过分了些?”

    桓易也注视前方,默然道:“先生征战多年,还看不惯这等场面么?今日之败,先生已经向陛下进谏多次,均不得采纳。岂能怪先生?”是啊,我只能以劝谏多次,聊以自况,不过是否真心如此,赵舒与桓易都心知肚明。此刻刘备正在与陆逊大军苦战,而赵舒却只将兵马驻扎在江夏城东三十里外,若刘备知道此事又该作何感想?

    古时战争没有飞机,大炮,所用最厉害的武器不过水火无情二物。我赵舒何幸,回到三国居然亲自见证了两次最重要的火攻战役,赤壁之战赵舒还是坐壁上观,如今的刘备东征,却亲自参与,或者说从某一方面造就此役。只是地点不是在夷陵,后来的历史学家会怎样命名这场战役呢?

    一阵急促马蹄声打断我的胡思乱想,马上骑士飞驰上土山,上前与桓易耳语几句。桓易急忙赶到赵舒身旁,低声道:“陛下已经派来第三次求援了。”赵舒漫不经心地问道:“人呢?”

    “已经处理掉了。”桓易犹豫道:“看来前面情况十分危急,先生若再不出兵,只怕陛下坚持不住。”刘备倘若真的战死疆场,对赵舒也极为不利,不过刘备身边忠勇之士,不乏其人,岂会如此轻易尚命?

    赵舒微微摇头,问道:“可有问知陛下现在何处?”

    桓易道:“约在四十里外,正向江夏败退。”

    “派出探马,陛下御驾在十里之内,便来回报。”救援刘备可以,但是却不能再损失赵舒现有的兵马,林杨带回来的只有万余部众,而且都是忠心于赵舒的,赵舒岂能用他们的性命去换刘备的御林心腹?

    桓易领命下去安排,赵舒又使人在左右山林之中,多插旌旗,以为疑兵。虽然未必能瞒得了陆逊,但缓得了一刻是一刻。时间缓缓而过,派出的探马终于回转,言明刘备在众将保护之下,已经退到离赵舒驻扎之地只有十里之遥。赵舒急忙翻身上马,与桓易二人带兵杀出,勤王保驾。

    军马行不多久,就见前方旌旗散乱,人马嘈杂,有大队兵马迎面而来。赵舒心知是刘备败军,却故作不知,上前大声喝问道:“前面是哪位将军部下?”

    对方兵马见是自家援军,无不欢呼雀跃,一将越众而出,高声喊道:“赵先生,陛下在此,快来护驾。”赵舒急忙与桓易打马上前,只见对面败军散开一条大道,关氏兄弟护着刘备骑马出来。赵舒急忙滚鞍下马,跪俯在一旁,道:“微臣救驾来迟,万望陛下恕罪。”

    刘备此刻哪还有精神来治罪?慌忙道:“爱卿平身,后面吴军追赶甚急,且先退回江夏再说。”向赵舒身后打望一番,又问道:“何以是先生统军?黄公衡何在?”

    赵舒起身道:“陛下数度使人求援,黄权拥兵自重,不发救兵,微臣心念陛下安危,故而斩杀黄权,夺取兵符,前来接应陛下。”

    刘备闻言,脸色陡然一变,怒道:“黄权身负重任,却远不及爱卿忠义,杀之是也。”

    现在刘备已经把赵舒看成是救命稻草,就算心中有些疑问,也不敢贸然开罪。赵舒心中暗自窃喜,朗声道:“请陛下先行,微臣断后。”

    刘备感激地看了赵舒一眼,又说了两句体面话,便在关氏兄弟拥簇之下,急急望江夏城而去。赵舒冷眼看着刘备枯瘦的背影,此人已经是六十二岁高龄,而且自法正事件而来,身体一直不好,如何能承受这般打击?刘备大去之期不远,而赵舒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与孔明一起遗命托孤的重臣,嘿嘿……

    “恭喜先生。”一声细小的道贺之声,打断赵舒的无限遐想。赵舒转眼看去,却是严鹏不知何时行至赵舒身边,意味深长对赵舒一笑,又打马跟着刘备而去。桓易在赵舒身后不远,也听到严鹏之言,不由脸色大变,低声对赵舒道:“先生,此人已看穿先生所谋之事?”赵舒点了点头,不过想来他并无恶意,否则早向刘备禀告,将赵舒除之而后快了。

    东吴追兵转眼而至,为首大将潘璋,耀武扬威上前。桓易向赵舒抱拳一礼,便带兵冲杀上前,潘璋一路追亡逐北而来,不曾作有准备,被桓易这支生力军冲杀一阵,顿时溃败而走。赵舒见吴军退却,也急忙下令收兵,由桓易带人断后,引兵回转江夏。

    赵舒与桓易退入城中不久,便见远处吴兵源源不断地赶至,在城外扎下营寨,把江夏城四面围得水泄不通。此刻刘备已经在太守府中暂时安顿下来,关平等将都与赵舒在城上巡视,情势危机,见面交谈的时间都没有。诸将见吴军众多,且军中隐有“孙”字大旗,知是孙权带柴桑兵马亲临,都不由暗自担忧。

    赵舒却看着远处迎风飘扬的“陆”字帅旗出神,在蜀汉内部与孔明明争暗斗这么多年,可以说是负多胜少,现在又能亲自在战阵上与大名鼎鼎的陆逊一教高下,心中难免忐忑不安。关兴行到赵身旁,低声道:“先生可有良策救陛下撤离此城?”

    关兴与乃兄一起保护刘备突围,满身血迹,身体多处受创,虽然不是致命之伤,看起来却也甚为骇人。赵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轻拍肩膀问道:“你伤势如何?”

    关兴感激地看着赵舒,眼中泪光闪动,低声道:“先生本该在白帝城中清闲,却…。。”关兴眼望城外,长叹一声,道:“先生若有长短,姐姐……”

    赵挥手打断他的话,道:“事情并不像你所说的那么糟,城中收拢兵马尚有两万之众。夏口又有水军驻扎,距此不远,只要能突围至夏口,渡江便是荆州地界,便有兵马接应。只是陛下不听忠言,着实让吾心寒。”

    关兴闻言大喜,道:“莫非先生已有良策突围?”

    赵舒点了点头,指着东吴军营,道:“陆伯言也是一时豪杰,能与之一战,实为身平幸事。不过,此刻未战吾却先占了七分败势。”

    关兴宽慰道:“先生何以如此自谦?陆逊之计,不是在先生意料之中么?”

    赵舒淡淡一笑,并不再言,身后桓易接口,道:“先生看穿陆逊计谋,却仍遭败绩。这正是先生所处之劣势,某闻孙权以倾国之兵授与陆逊,而先生却丝毫不得陛下信任。就算再说妙计,以某看来也是,嘿嘿。”

    这几句话说的极为不敬,但刘备不听赵舒的忠言而导致兵败,已经传遍全军。桓易所言,句句属实,关兴如何能辩驳?赵舒却脸色一沉,喝道:“桓易,休得出此不敬之言。吾受陛下知遇大恩,即便性命不要,也须极力效忠陛下。一时失意,个人荣辱,算得什么?”

    桓易低头道:“是,某失言了。”

    关兴闻言大为感动,郎声道:“先生勿忧,某这便与兄长商议,向陛下保举先生复职。”

    “不可。”赵舒急忙阻拦道:“如此一来,反倒让陛下觉得吾趁火打劫,岂不更让陛下疑心?”

    关兴点了点头,又复道:“这只是我等军方将领之意,与先生绝无关联,先生请放心。”说完不等赵舒再劝阻,便向关平等将走去。两人之间争执几句,便又一起下城离去,吴懿等川将也跟随在后。赵舒看着他们行去的方向正是刘备暂时住所,不由面露微笑,向桓易点头致谢。

    看着黄皓一脸谄媚笑容地拿着诏书前来,赵舒的心里突然之间空荡荡的,自去年七月刘备在白帝城将赵舒兵权削去,到现在已经近一年时光。这一年之中,赵舒心中只想的是取回兵权,似乎那是赵舒应该得到的。可是现在刘备的诏书下来,赵舒本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心中却反而隐隐觉得不安。是因为此役死人太多,还是觉得将来的路,更难以行走?

    刘备虽然同意了关兴众将的谏言,却并不宣召赵舒前去,亲自任命,而是让黄皓来传旨,是放不下皇帝陛下的尊严,还是终究对赵舒心存顾忌?诏书前面的客气废话,无非是赵舒如何功忠体国,如何畅晓军机,是以官复镇东将军之职,节制江夏城中所有兵将。

    黄皓读完诏书,笑吟吟地上前将赵舒扶起。赵舒心中虽然把这小人恨得牙痒痒,脸上却是比他还灿烂的笑容。黄皓似乎也知道当初对赵舒冷淡了些,不住口的请罪自责。赵舒也只好昧着良心的连声说不敢,以后还要仰仗公公大力之类的言语。等把黄皓满意地送走,城中一众武将才上前道贺。赵舒乃命桓易在城上巡视,自己回到黄权留下的中军帐中,升帐聚将,商议突围之计。

    众将行礼之后,安位次坐下。赵舒粗略统计一下江夏败兵,只有两万多一点,而且除了林杨所部已经江夏原来的少数驻防部队,其余都是带伤在身,战力低下。而武将之中,赵舒能叫出名字的也只有关平,关兴兄弟,与吴懿,吴班等人。冯习,张南等将皆战死疆场,殁于王事。

    点卯之后,关兴便忍耐不住,开口询问突围之计。我淡淡一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高妙计谋,不如吾先向诸公讲一个典故。”我稍微停顿一下,赵舒继续道:“昔年高皇帝与楚霸王项羽争霸天下,一次兵败被围困在荥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情形与今日颇有几分相似。一众谋士束手无策,将军纪信却挺身而出,愿意着高皇帝衣甲车马,于东门出城吸引项羽大军,代高皇帝死。才使得高皇帝从西门突围而走,创就汉家天下。”说完之后,赵舒扫视帐中诸将,道:“吾之计策与此大同小异,只是这纪信将军却由何人来扮演?”

    赵舒言语刚落,关兴便要挺身而出,却被乃兄轻轻拉了一把。至于吴懿等将,更不敢与赵舒对视,惟恐被赵舒点名。看来刘备的部属,也未必就很忠心,在这生死关头上,谁也不愿拿自己的性命去换刘备的命。

    赵舒微微一笑,忽然一掌拍在面前木案之上,厉声道:“难道诸君之中便无纪将军一般忠义之人?”众将一起抬头,眼望着赵舒,却仍无人出声接下这差事。

    “既然都不愿意,那本将军就点名了。”赵舒又恢复笑容,关氏兄弟与赵舒交情不浅,而且毕竟是赵舒的妻舅,自然不会担心赵舒点着他们。而吴懿等川将均是冷汗直冒,每当赵舒的目光扫过,身体便不由自主的颤抖一下。

    正当赵舒考虑要点谁的名字的时候,帐外突然闯入一人,大步走到我面前道:“末将愿往。”赵舒转眼看去,却是熟人,武陵都尉傅彤,不知何时调到东征军中任职。傅彤的一句话让帐中所以的人都松了口气,赵舒也不愿意勉强别人去送死。

    赵舒抬眼看着傅彤,既然有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赵舒也没有理由拒绝。当下起身上前,对着傅彤道:“将军忠义,我必表奏陛下,厚加体恤将军家小。”傅彤环视帐中众将,道:“末将闻‘父有难,儿当死之,君有难,臣当死之’。陛下危难之际,末将愿代陛下死。只是帐中诸公,身居高位,受陛下大恩,却畏死不前,着实让末将心寒。”众将闻言,面上皆有惭色。

    傅彤又对赵舒道:“末将家中有幼子一人,尚未成年,望先生早晚代为看护。”

    赵舒点了点头,道:“将军之子,即舒子也,定会养育成材,以慰将军。”

    傅彤淡然一笑,道:“多谢先生,如此请先生用计。”赵舒点了点,便将心中所想一一道出,最后道:“社稷存亡,只在今夜一战,望诸君奋力拼搏,以报陛下厚恩。”


第二百八十一章 效古人声东击东

    两军相持数月,终于在自己一把火烧之下,将刘备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此役不仅让自己书生名气扬于天下,而且也堵住了吴下那些功臣宿将的嘴,看看谁还敢说自己是靠裙带上来的。陆逊回想着方才吴侯孙权当面的褒扬,以及众将钦佩折服的眼光,脸上不禁浮现出满意的微笑。自己凭借这一仗,终于可以成为继周瑜之后的东吴又一擎天国柱。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江夏城还在蜀军手中,陆逊微微皱了皱他那对英气袭人的眉毛,徐盛奉自己的将令去截住未于刘备大营相连的荆州兵马。居然回报说,未经开战,蜀军就逃走大半。逃走?那可是一万多人马,武器辎重,一样没有丢下,能有这么井然有序的逃跑?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己到了江夏城下,却不敢贸然进攻的原因。毕竟攻坚战不是吴军所长,只要刘备还保存着一两万的生力军,就能让江夏城外变成江东儿郎的修罗地狱。

    关兴所部为什么会不战而走,而且似乎早就有了撤军的准备,没有抵抗,甚至没有去救援他们的皇帝刘备,而是直接退到了江夏。看来对方军中已经有人看穿了自己的计谋,也看明白了自己在荆州军营寨到刘备御营设下的埋伏。这样也好,赢的太简单,太完美,岂不空负了自己一生的才学?

    “都督。”

    陆逊抬眼看着眼前这名军中新秀,高平,此战之中,他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更斩杀蜀将张南,武艺远甚自己以前的中军督护潘璋,是以留在中军听用。夺回江夏之后,此人完全可以继甘兴霸之后,出任太守。陆逊问道:“可曾问出些眉目?”

    “都督所料不差,蜀汉军中确实有人料知都督谋略。”高平道:“末将询问不少降卒,皆言原蜀镇东将军赵舒前几日赶到刘备军中,苦谏连营之事,无奈刘备并不听从,而且流放至江夏。”

    “原来如此。”陆逊点了点头,道:“赵舒久在荆州,既然看穿吾之计谋,必然先告戒关兴,是以保全了荆州军马的实力。”又哈哈笑道:“天幸刘备不听忠言,否则两军还不知相持到何年月。”

    高平道:“即便赵舒多智,如今被困江夏弹丸之城,又有何本事翻身?明日末将便亲自打头阵,夺取江夏献于都督。”

    陆逊满意地点了点头,却忽然发觉其中的语病,道:“将军慎言,吾等皆是吴侯臣下,怎是献于本都督?”

    “是,末将一时口快,都督勿怪。”高平急忙请罪不已。看着高平如此,陆逊不觉有他,反而觉得自己过分小心谨慎,心下颇为过意不去,乃道:“明日将军为前部,吾亲自在后接应。吾也想会会赵舒其人。”说着,陆逊抬眼望向帐外,夜黑朦胧,却也能看到远处江夏城上的灯火,赵舒成名十载,终不会是浪得虚名。能与此等人决胜疆场,也是生平一大幸事,只是敌众我寡之下,赵舒能如何挽救刘备于危亡之间?

    高平看着眼前的书生,心中也确实佩服他的才干,不过更惊讶于赵舒数年前的先见。当时陆逊尚未有远名,而且与赵舒并不相识,却能断言他便是日后江东栋梁之材,这样的识人之明,比之旁人便是超越了不知多少倍。也难怪容儿……一想到吕容,高平心中忧喜掺半,虽然名义上是自己的未婚妻,可是近年来的所作所为,显然已经心属赵舒。不过明日一战,自己攻破江夏,第一件事便是取下此人的项上人头,一切就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什么复兴温候旧业?什么为父报仇?自己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高平正准备向陆逊告辞的时候,却见一军士入帐,禀报道:“启禀大都督,江夏城守将声称放城中百姓出降。不等徐将军回复,便打开东门,放出无数百姓。徐将军恐蜀军乘乱突围,还请都督派兵支援。”

    “哦?”想不到蜀军新败,今夜便想突围而去,陆逊大为吃惊,不过仔细想来,今夜正乃突围最嘉时机,一则吴军料想不到,蜀军还能一战,二则吴军赶来围城,只是草草创建营寨,后面大量辎重防御物资尚未运来,若等得两日营防坚固,突围又困难几分。

    就算是今夜,自己也断然不能让蜀军轻易逃脱。陆逊起身取过旁边吴侯赐剑,挂在腰间,对着高平道:“将军可速去整备军马,前往东门徐将军营寨。”

    高平抱拳领命,走开两步,却又听陆逊道:“等等。”急忙转身问道:“都督还有何吩咐?”

    纪信,对,东门只是佯攻,陆逊突然笑道:“将军可知纪信舍身救高皇帝之故事?赵舒并非无谋之辈,吾料定东门只是假意突围,调我军主力前往,实则往西而走。”

    “不错。”高平猛然省悟,道:“都督所虑极是……”言犹在耳,又见一军士进帐,道:“禀大都督,蜀军从西门突围,来势凶猛,周将军支持不住,恐被蜀主走脱。还请大都督派兵增援。”

    “如何?”陆逊嘿嘿一阵冷笑,赵舒也不过如此,即刻下令道:“传令各营,一齐往西门增援周将军,定不让刘备走脱。”

    江夏城东门,徐盛在营前看着不断从城门涌出的百姓,手中长枪捏得越发沉稳。江夏自当年击败黄祖之时,便是东吴治下,城中百姓早就应该算是吴侯的子民。如今蜀军却以城中百姓为前驱,这让徐盛如何能下令兵马出击?只能远远将兵马围成扇形,只留下一条路口,让百姓通过。可是城中的百姓越来越出,涌出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徐盛心里明白,一定是蜀军在后面用兵器驱赶,只是为了让百姓将自己的部下的阵型打乱,好突围而去。虽然徐盛知道蜀军的用意,却也一时之间想不出应付的对策。百姓之中还混杂着不少妇孺,大多掩面而哭,徐盛原也是在战乱之中,家破人亡而客居东吴。如今看到蜀军的暴行,心中怒火熊熊,暗中誓言定要杀了这群混蛋。

    忽然百姓队伍中一阵骚乱,就听有人大喊:“蜀军杀人了,蜀军杀人了。”徐盛抬眼望去,果然见城门里冲出大队蜀汉骑兵,正在不停砍杀落后的百姓。这些百姓被蜀军逼迫,不得不冲向外面的吴军军阵。

    “将军。”旁边偏将见势不妙,急忙道:“将军,百姓混乱,我军阵型营防若被冲散,便不能再阻挡蜀军突围了。”

    “那让某怎么办?”徐盛怒喝道:“莫非也要像他们一般,用兵器对待自己的乡亲?让他们退后?”那偏将脸上一红,便低头不再言语。徐盛将手中长枪一舞,大声道:“保护百姓,杀尽蜀贼。”说罢便一骑当先,冲向城门。东吴军士对蜀军行径也是十分痛恨,听到徐盛下令,便都呐喊着冲上前去。

    此时城下百姓已有数千上万,闹烘烘乱成一团。吴军如何能冲杀进去?反而阻塞了百姓的去路,一时之间,惨叫声,喝骂声,呐喊声不绝于耳。渐渐的徐盛便发觉不对,怎么不少百姓向着自己的部下痛下杀手?不好,百姓之中混杂有蜀军。当徐盛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冲入百姓之间的吴军也有不少看明白了,惶恐之下,也就对身边的百姓,不论真假的砍杀起来。不过蜀军比想象之中的阴险许多,很多士兵居然身着女装,原本掩面哭泣的妇人,却突然变成了索命的恶鬼。这一情景,不禁连徐盛都未曾想到,也为此身上受了好几处创伤。

    也在这个时候,城楼之上,又接连几通鼓响,大队蜀军冲杀出来。在他们的铁骑之下,绝对没有百姓于军队之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冲出去就能活命。这样一来,吴军如何能抵挡得住?纷纷向后败退,徐盛虽然极力喝止,却又哪里制止得了?眼睁睁地看着蜀军在自己的营防上撕开一个口子,突围而去,心中恼怒至极。徐盛大喝一声,一枪将自己身边一名男扮女装的蜀军士兵挑飞丈外,心道,不是早向大都督求援了么?怎么还不曾派兵马前来?

    陆逊与高平此刻正带着大批兵马在西门与蜀军激战。陆逊看着蜀军后阵之中,若隐若现的黄罗盖伞,不住让高平带兵冲杀。果然是声东击西,用百姓在东门大造声势,却妄图从西门突围而出。计谋不算不精,只可惜乃是仿效前人,更可惜的是自己也知道其中典故。陆逊双手不住的互相敲击,刘备欺我江东无人,竟然敢窥视东吴,自己定让他有来无回。只要刘备败亡,荆州唾手可得,吴中几代将士的心愿,终于要实现在自己的手中。陆逊怎能不欣喜万分?但是眼前这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