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兴华夏-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姐说的是。”慈禧太后道,姐妹二人四目相视,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

    对于这场言官弹劾林义哲的“守制风暴”。其幕后主使到底为谁,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她们姐妹其实是一清二楚的!

    慈禧太后随即转身道:“刘诚印,去请六爷过来一趟。”

    “嗻!”

    三天后,贤良寺。

    今天早上。丁宝桢很早便起身,只略略用过了几块糕点,便进宫递牌子觐见。

    上一次没能“逼宫”(他的行为在两宫的眼里就是逼宫,但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成功,丁宝桢并不死心,今天,他又决定再进宫觐见。当面向两宫皇太后要个说法。

    虽然他知道,林义哲出使欧洲索回圆明园所藏国宝,很得慈禧太后的赏识,这一次言官们参林不倒。完全是慈禧太后在背后力挺,但他还是决意要把“倒林”进行到底!

    对于慈禧太后,他并没有放在眼里。

    那一次趁慈禧太后生病之机,他奉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及同治皇帝的命令诛杀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安德海。事后他本已准备等候着慈禧太后的报复,但让他感到惊奇的是。慈禧太后并没有丝毫的动作。

    从那一天起,他便对慈禧太后起了轻视之意。

    这一次他之所以敢去当廷请旨,心中的底气,“外”来自于左宗棠,“内”则来自于慈安太后、同治皇帝和恭亲王!

    他一厢情愿的认为,在这一次的“倒林”事件中,有过一次“良好合作”的慈安太后、同治皇帝和恭亲王会妥妥的站在他这一边,但他没想到的是,上一次的觐见当中,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都是一言不发。

    丁宝桢认为,之所以会这样,肯定是慈禧太后做了他们的工作,因而这一次,他决心把矛头直接对准慈禧太后!

    上一次安德海都被自己杀了,慈禧太后都没敢把自己怎么样,这一次也一定是一样!

    很快,宫内太监出来传旨,命丁宝桢觐见。丁宝桢整理了一下衣冠,便跟着太监前往养心殿。

    一进大殿,丁宝桢便注意到,同治皇帝的龙位上,是空着的。

    如上次一般,丁宝桢趋前向两宫皇太后行礼颂呼如仪,接着慈禧太后赐他免礼平身。和上次不同的是,丁葆桢起身后,慈禧太后便命人给他看座了。

    丁宝桢坐下后,慈禧太后沉默了一会儿,便对丁宝桢说道:“丁抚台还是为林义哲的事儿来的?”

    “回皇太后的话,臣正是为此事而来。”丁宝桢欠身答道,“不知皇太后皇上可有圣断?”

    “这是林义哲上的自请为姑母守制的折子,昨儿个才到的。”慈禧太后说着,冲刘诚印点了点头,刘诚印便上前,将林义哲的折子送到了丁宝桢面前。

    听到慈禧太后说林义哲上表请求守制,丁宝桢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差点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竟然愣在了那里,而当刘诚印把折子送到他面前时,他才回过过神来,赶紧接过折子看了起来。

    看过了折子,他这才确定,林义哲是真的要求为姑母守制了。

    “林义哲已然请求守制,丁抚台这下该满意了吧?”慈禧太后看着丁宝桢,脸上仍是一派温和之色,但话里却隐含不耐。

    “臣觉得,仅仅守制,还不够!”丁宝桢将林义哲的折子丢还给了刘诚印,腾地起身来到阶前,跪了下来。

    “林义哲不但需得守制,还当休妾!”丁宝桢大声道。

    “休妾?却是为何?”慈禧太后讶然道,“林义哲前番已然说明,迎娶番女是为朝廷抚番计,且是奉了姑父沈葆桢之命,为病中姑母冲喜攘疾,却为何要休之?你非要如此。难道说你和林义哲有仇不成?”

    “臣与林义哲并无私怨,臣是为了天下大义!林义哲无论何种缘由,娶番女便是以夷变夏!此女非休不可!”丁宝桢大声道,“林义哲当休番女,以谢天下!”

    丁宝桢说的其实不错,他本人和林义哲学并无私人恩怨。他这一次对林义哲如此的穷追猛打,必欲除之而后快,是因为丁宝桢是坚定的旧秩序维护者,而林义哲在他看来。恰恰是旧秩序的破坏者!

    二人的冲突,实际上便是新旧秩序之间的斗争的体现!

    作为一个传统道德文化和旧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丁宝桢反对一切破坏现有秩序的人。而他当年敢于请命恭亲王和慈安太后及同治皇帝,借托上命处死狂妄招摇的大太监安德海,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恃宠而骄不可一世的安德海破坏了朝廷“内监不许私离皇城”的祖制,也是旧秩序的破坏者!

    而林义哲此前的一系列行为,如“私通法酋”、“巧计媚上”、“倡西学扰乱圣教”等,比安德海更可恶百倍!

    他接连两次以“逼宫”的激烈方式要求罢斥林义哲,同样也是为了维护他心目中的传统秩序!

    在丁宝桢以及众多的清流们心目中,中国传统的延续了几千年的旧秩序是最为理想的!是完美无缺的!

    而现在国家不兴旺,屡受西方国家欺负。并不是旧秩序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世人奸险诡诈,没有切实的按照圣人之教,遵守这些先人留下来的完美制度!

    在丁宝桢看来。林义哲同样是士子出身,饱读圣贤书,然而非但没有遵守传统的旧秩序,竟然还要破坏他们这些中国传统士大夫们心中的“理想国”。成为了一个旧秩序的叛逆,怎能令他不视若仇雠呢!他才处处和林义哲为敌。因为他根本无法容忍林义哲这样的秩序破坏者存在!

    但现在,急于求成的他,注定要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代价!

    “丁宝桢!你太放肆了!”慈禧太后大怒起身,“你是想当肃顺么?”

    “臣不敢!”丁宝桢昂然道,“臣乃是为国锄奸!维护的是朝廷纲纪!华夷之大防!此乃大清江山社稷根本所在,臣不得不力争!还望皇太后成全!”

    慈禧太后气得浑身发抖,以手戟指丁宝桢,怒道:“你当殿咆哮,目无君上,这也是在维护朝廷纲纪?”

    丁宝桢伏地拜道:“臣说话就是这么大的嗓门,生来如此,改不了的!皇太后若是要治臣的罪,臣甘愿领受!只是林义哲这等弄臣宵小,还望皇太后弃若敝履,如若不然,任由其以夷乱夏,大清必亡于此辈之手!”

    “住口!汝胆敢诅咒朝廷!想要诛九族吗?”慈禧太后怒极,她瞪着匍匐在地的丁宝桢,一双凤目似要喷出火来。

    丁宝桢一惊,他这时才意识到了自己刚才最后一句话说得有些过头了,可现在已然无法收回,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后悔。

    “好了!妹妹且莫生气,坐下来说话。”慈安太后见慈禧太后气极了,担心她气坏了伤了身子,便上前拉住了她的胳膊,冲她使了一个眼色。

    慈禧太后恨恨地瞪着跪伏不起的丁宝桢,和慈安太后各自回到座位上坐下,慈安太后从容不迫的说道:“林义哲守制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丁抚台无须多言。至于林义哲是否休妾,当询其本人,再做区处。”

    听到慈安太后把事情拍了板,并未明令林义哲休妾,丁宝桢心中极是不满,他起身欲待再行争辩,慈安太后却说道:“今儿个就到这吧。丁抚台即日离京回任山东,莫要久留都下,贻误本省政事。”

    听到慈安太后的话里有话,丁宝桢心下暗惊,赶紧道:“臣领旨!”

    没等他起身,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双双起身,再不看他一眼,而是在众太监的扶持下离了大殿,自顾自的去了。

    “丁抚台,这边请吧。”那位专门负责领路的太监似笑非笑的瞟了他一眼,对他说道。

    丁宝桢缓缓起身,由于跪得久了的关系,他的双腿有些酸麻,刚一迈步,竟然打了一个踉跄。

    而那位领路的太监却不管他,径直的向前走去。丁宝桢心中怒气翻腾,暗暗在心里骂了一声“阉竖!”,努力挪动脚步,跟在了他的后面。

    丁宝桢的顽固身影,为这场“守制风暴”拉下了帷幕。

    1873年的这场弹劾风波,背后所涉及的,其实仍是大清帝国古老的意识形态惰性!

    因为丁宝桢并不是一个人!

    在这样一个顽固的时代,从来都不是所谓的“一小撮顽固份子”造成的那么的简单。而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大群人的选择。在此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点将不断得到极明确的印证。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样的人,还是太多太多。

    林义哲的穿越之旅,依然荆棘满途。

    ps:有个朋友家里特有钱,他老婆生孩子剖腹产。现在都得给红包,都知道的,结果他出手大方,给了医生一万。医生非常细心的做好了手术,但是医生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结果帮他老婆把处女膜修复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二百七十八章 西乡从道的好消息

    1873年12月10日,日本,长崎,春海楼。

    长崎极富盛名的酿酒作坊“陶然屋”酿造的上等清酒在精美的中国青花瓷杯中散发出淡淡的酒香,榻榻米上的矮榻上则摆满了河豚、生鱼片等菜肴和各色寿司。在榻榻米前,一名身材窈窕的盛装年轻艺伎正伴着三琴和长笛地演奏轻歌漫舞。

    “好!好!”一曲方罢,居于主位的伊藤博文便双掌一击,不住的高声喝彩。

    “阿仓,”他笑容满面地转向跪坐在榻前为几人执壶的那名年纪稍长的艺伎,“无论是诗书、琴瑟、茶道、书法还是插花,千代子都已经有你昔年的风采了。尤其是舞蹈,已有你艺成时的十分之三四了。”

    “伊藤君,你这算是对我的赞美么?”被伊藤博文称作“阿仓”的年纪稍长的艺伎微微横了伊藤一眼,似嗔非嗔的问道。

    坐在伊藤博文左手边的桦山资纪微微一怔——自进入这和室以后,他的注意力便大半落在了那个正翩翩起舞的年轻艺伎身上,直到片刻前见到阿仓斜瞥向伊藤博文的那一眼——细细长长的眸子里眼波流动,风情万种之外竟还有几分风尘女子中少有的慧黠,让胸中原本一片焦灼的桦山资纪都不由得心中一荡,也多少有些明白为何伊藤博文会时常在这春海楼中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他端起面前地酒杯微抿了一口,略定了定神,却听见伊藤博文言道:“能有你阿仓歌舞的十分之三四,这不是称赞,又是什么呢?”

    “桦山君大概不知道吧?”他突然转向了桦山资纪,“东行先生(即高山晋作)因肺痨而重病将逝,临终遗愿之一便是再看一次阿仓的歌舞。”

    “可惜啊!”伊藤博文声音里突然多出了股浓浓的感伤,“当时阿仓远在长州。我虽在京都搜罗了数名最好的艺伎,却无一人能有阿仓的舞姿……最后,我也只能是在东行先生冥寿时请阿仓去下关为他在墓前舞上一曲,聊作慰籍了……”

    和室内一时陷入了股莫名的静寂,淡淡的忧伤同时笼罩在了除仍满面懵懂的千代子之外的所有人的脸上。

    想起惊才绝艳曾经创立奇兵队的高杉晋作,那位于久贺冲之战中单舰蹈幕营的英雄,竟然不幸英年早逝,几个人的心中都升起一种莫名的忧伤来。

    在明治维新的历史长卷中,高杉晋作是一位值得重视的英雄人物。其政治生涯虽然是短暂的,但却有声有色。威武雄壮,处处是惊涛回澜。在幕末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的过程中,他勤于学习,长于思考,往往未雨绸缪,机智纵横。概观高杉晋作一生,虽有不足,但其思想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并日趋成熟。其理论和实践始终是与时代变革的脉搏一致的,不愧维新先驱者的称号。

    但当明治维新的胜利曙光依稀在望之时。在樱山疗养的高杉晋作却因肺结核于应庆三年4月14日(1867年5月17日)逝世于下关新地,遗命葬在奇兵队驻地吉田,时年不足28岁。

    “赫赫东藩八万兵,袭来屯在浪华城。我曹快死果何日,笑待四邻闻炮声。”吟诵着高杉晋作的遗作,想起那位比自己还要年轻两岁,却在27岁英年时便已撒手人寰的维新志士。桦山资纪也不由得长叹起来,“东行先生英年早逝,实乃帝国之大不幸。否则以他的才干,于维新大业将大有裨益。”

    “清国有一句谚语:‘国难思良将’,”桦山资纪神情黯然的继续道,“如今帝国海军欲要抵御外敌,便更让人想念当年率‘丙寅丸’号一条战舰就敢独挑久贺冲幕府海军本阵,并战而胜之的东行先生了……如果他还在。我大日本海军只需请他一人率一艘军舰,就一定可以把腐朽的清国的整个海军都打沉于大海的波涛之中!可惜,天不假年啊……”

    听到他这番隐含深意的话,伊藤博文却也只是短起了酒杯轻抿了一口。随后也只是微笑不语。而坐在桦山资纪对面的西园寺公望却已经微微皱起了眉头。

    “听桦山君的意思,是说帝国海军现在面对清国海军时,并没有战而胜之地决心,是么?”自桦山资纪进来后除了最初地寒暄之外,就几乎再未发一言的西园寺公望终于又开了口,现年24岁的他留着长长的头发,脸形瘦长,眉目尚属清秀,但一望之下却透着一丝阴冷之气。

    “帝国海军将士从来就不缺乏为天皇陛下效死的决心。”西园寺公望话音未落,桦山资纪便已是目光一寒,但他在回答其提问时却仍是神情恭谨——虽然论起军衔,他这个海军中将似乎并无对眼前这个没有官职的年轻人平礼相待的必要,但若要论及出身,此人身后的西园寺、德大寺这两大“九清华”家族无论哪一个则都不是他2岁时才进入的桦山家所能比拟的。

    西园寺公望生于1849年12月8日的日本,他是德大寺公纯家的次子,幼时过继给西园寺家。他们两家都是仅次于“五摄政”家(近卫、九条、二条、一条、鹰司)的“九清华”家(久我、三条、西园寺、德大寺、花山院、大炊御门、今出川、广幡、醍醐)之一。“五摄政”是镰仓时代以来专门出任摄政、关白的家族,“九清华”是自近卫大将军以来能够官至太政大臣的世家贵族。西园寺公望幼年就成为西园寺家的族主。 4岁起被敕任孝明天皇“侍从”,8岁时被封为右近卫少将,13岁加封为右近卫中将。到1867年明治天皇登基时,18岁的西园寺已经是朝廷的老臣了。青年时代西园寺,不满于幕府的**统治,深为开国后的日本民族前途担忧。1867年底,他作为天皇的近臣,参加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小御所会议”和倒幕派首领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起制定“王政复古”方针,拥举天皇亲理国政。明治政府成立后,担任“参议”要职。在幕府以清君侧之名兵临城下。新政府岌岌可危的紧要关头,西园寺坚决反对朝廷中的妥协观点,主张应与萨、长藩尊王力量团结一致,共挡大敌。西园寺公望的这番高论,使朝廷重臣大为吃惊,岩仓具视脱口赞叹说:“此君大有见识。” 戊辰战争时期,年仅19岁的西园寺公望担任山**镇抚总督,东山道第二军总督、后任北国镇抚使,率军参加过鸟羽伏见之战等无数战斗,后来又历任越后府。新泻府知事,为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立下功勋。

    明治政权基本稳定后,西园寺公望本可居功作官,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从建设近代日本国家的长远目标考虑,毅然解甲辞官,到法国留学深造。在法国期间,他着重考察了法国的政治制度。此次中途归国,是为了将自己现在的所得向明治天皇汇报。

    但令西园寺公望感到吃惊和担心的。是他回来之后,听到的国内甚嚣尘上的对外扩张的声音。

    现在的日本,的确因为明治维新改革的关系,导致武士阶层大批陷入困境。整个日本社会动荡不安,但在西园寺公望看来,政府现在应该做的,绝不是所谓的“征韩”、“征台”式的对外扩张。而是应该从制度上下功夫,解决国内的矛盾!

    到达长崎的第二天,西园寺公望便前来拜访伊藤博文。恰好桦山资纪也在,西园寺公得知桦山资纪也是强硬的“征台”派后,便没有多说话,而是一直在倾听着伊藤博文和桦山资纪之间的交谈。直到桦山资纪说出“国难思良将”的话来,他才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我一直认为,帝国海军完全可以在海上与清国海军一决高下的。”桦山资纪的话语中透出浓浓的自信。

    “帝国海军是有这个实力。”伊藤博文接过了话头,“但是,帝国海军现在没有东行先生这样的人物,而清国海军,却有了一位足以和东行先生媲美的人物!”

    桦山资纪当然知道伊藤博文说的这个足以和高山晋作相当的人物是谁,不由得一时间怒气满胸,他没有再说话,而是狠狠的灌了一大口清酒,结果呛着了,不由得连连咳嗽起来。

    阿仓有些惊讶地看了桦山资纪一眼,用手帕替他擦拭了下嘴角和胸前喷洒的酒液,又替他把酒杯倒满。

    “噢?这个人是谁?”西园寺公望惊奇的问道。

    “这个人,便是清国福建巡抚林义哲。”伊藤博文道。

    “我听说过这个人,他曾经担任过使臣,出使欧洲。据说他和法国皇室关系十分密切。”西园寺公望的话表明,他对林义哲的大名也是有所耳闻的,“不过,这个人只是一名清国普通的文官,虽然已经做到了巡抚,但除了他的外交手段显得比一般的清国官员高明些外,别的方面,似乎并无过人之处。无法和东行先生这样文武全才的英杰相比。”

    “你错了,西园寺君。”伊藤博文摇头道,“这个人的才干,绝不亚于东行先生。”

    “伊藤君因何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园寺公望奇道。

    伊藤博文正待说出自己的见解,却听外边迎客的艺伎柔声说道:“伊藤君,柳原君到了。”

    “柳原君来了!太好了!”伊藤博文拍了拍手,以示欢迎柳原前光的到来,而桦山资纪听到柳原前光也来了,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柳原前光见进到了和室之内,和在座的众人见礼寒暄,他看到桦山资纪坐在那里,也感觉十分的别扭,但他作为文官,涵养明显要高于桦山资纪这样的军人,是以他仍然礼貌地和桦山资纪打了招呼,而桦山资纪碍于面子,也和柳原前光招呼了一声。

    “来来来!柳原君,我们刚好讲到那位清国的年轻巡抚,林义哲,你来给西园寺君说一下,你对他的观感。”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一个危险的敌人。但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对手。”柳原前光坐了下来,阿仓取过酒杯给他斟上了酒,但他并没有去动酒杯,倒是坐在对面的桦山资纪又大大的牛饮了一口。

    “这个人是清国著名的大臣林则徐的孙子。他的学识非常渊博,虽然仍然属于中国儒学的士子,但他对西方世界却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柳原前光说道,“他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便建立了清国海军的蒸汽舰队,我在台湾参观过清国海军的炮舰,驾驶这些炮舰的清国水手技术十分纯熟,统帅他们的军官也十分精干……”

    听到柳原前光的话,曾在“福胜”上吃过中国水兵大亏的桦山资纪的脸一下子变成了猪肝色。

    “我并不觉得清国水兵和他们的舰长象柳原君说的那样厉害。”桦山资纪看着柳原前光,插言道。“柳原君难道忘了那艘清国炮舰在送我们去天津的途中在海上发生了故障,漂流了好多天的事么?”

    “桦山君,你真的以为,那艘炮舰在那时发生的故障,是意外事故么?”柳原前光冷笑了一声,反问道。

    桦山资纪让柳原前光问得气息一窒,“那你说是怎么回事?”

    “那是林义哲的有意安排,他的目的,是要拖延我们到达北京的时间。以便于北京的总理衙门作好准备!”柳原前光道,“从我们到达福州的那一天起,他便看穿了我们去台湾的企图!就是在那一天,我们就落到了他布设的陷阱之中!被他象玩偶一样的摆布。可怕的是,当时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察觉!”

    “桦山君,我们的登陆地点,是你们这些人经过精心选择的。你们提交的报告里说过,那一片海岸,清国的军舰和船只从来都不会出现。为什么偏偏在我们到达的时候,会有一艘清国的蒸汽炮舰出现在那里?”

    桦山资纪听到这里,脸一下子变得惨白。显然他也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问题。

    “在抓到我们之后,他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就近交给福州的领事馆?而是非要用炮舰把我们送往天津,再由天津去北京?”

    “那艘炮舰在捕捉我们乘座的帆船时,为什么会跑得那么快?但在送我们去天津时,却一直以最慢的速度航行?你真的相信那位舰长说的是为了节省燃煤么?为什么这艘炮舰会在中途出现那么严重的机械故障?却没有携带需要更换的部件?造成我们在海上漂流了那么久?”

    “为什么在我们到了北京,和清国人交涉的时候,那些几个月前还被我们当成猴子耍的清国总理衙门大臣们,却一个个全都成了‘万国公法’的专家?”

    桦山资纪让柳原前光的一番连珠炮般的话说得哑口无言,只能低着头大口的喝着闷酒,而听了柳原前光刚才的一番话,西园寺公望心惊之余,也不由得对林义哲这个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果然是一个可怕的人。”

    “正象伊藤君说的那样,如果这个人仍然在福建任职,那么帝国就不会有机会夺取台湾哪怕一寸的土地!”柳原前光道。

    听到柳原前光的这句话,桦山资纪忍不住想要反驳,但就在这时,阿仓温柔的声音再一次响起。

    “西乡君来了。”

    “来得正好!西乡君!快快!进来坐!”看到西乡从道进来,伊藤博文热情地招呼道。

    西乡从道和众人寒暄了一番,便大声的说道:“我要带给大家一个好消息!”

    西乡从道的话一下子让众人安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的全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噢?是什么好消息,让你这么兴奋?西乡君?”伊藤博文看着满脸都是激动和兴奋的西乡从道,呷了一小口酒,不紧不慢的问道。

    “这是我们刚刚从清国得到的可靠消息。”西乡从道从衣袋里取出了一张纸条,在众人面前用力的晃了晃,“刚刚柳原君说的那位清国福建巡抚林义哲,已经在朝野上下不断施加的舆论压力下,被迫守制了!”

    “守制?”伊藤博文一愣,“就是在父母去世时,辞掉一切官职,为父母守孝二十七个月?”

    “是的!就是这样!”西乡从道使劲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纸条递给了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很快便看完了纸条,不动声色的将它递给了身边的西园寺公望。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伊藤博文若有所思的说道,“只是……”

    西园寺公望看完了纸条,将它传给了柳原前光,柳原前光看过之后,又将它递给了桦山资纪。

    桦山资纪显得和西乡从道一样的兴奋,他几乎是抢着从柳原前光手中把纸条拿过来,急不可耐的看了起来。(未完待续

    ps:有个哥们是个宅男,对女的一点不感兴趣。后来当兵走了。今天回来我去接他,饭后我们俩就准备去停车场取车。在路上看见四个穿着光鲜亮丽的小姑娘,这哥们当时就走不动道了,直勾勾的瞅了半天。我合计如今他都知道女人好了,看来部队真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这时这哥们来了一句:看着没?穿蓝衣服的那女的迈错脚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二百七十九章 “结外援以图振兴”

    “太好了!守孝二十七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帝国打下台湾了!”桦山资纪看完,兴奋地大叫起来。(百度搜“你先别高兴得太早,桦山君。”伊藤博文摇了摇头,“你不了解清国的礼仪制度,我记得如果有紧急情况出现,国家需要这位官员出马,清国政府是可以强行缩减或者取消守孝的时间的,称为‘夺情’。”

    伊藤博文的一句话便让和室内兴奋的众人安静了下来。

    “伊藤君说的非常对,这也是清国的一项重要制度,目的就是为了防范突然发生的情况。”博学多闻、熟悉中国政治制度的西园寺公望也说道。

    “那我们可以不用让清国政府知道我们的行动。”西乡从道眼中的兴奋之色不减,“因为我们出兵的名义,并不是要和清国开战!而是讨伐台湾的野蛮土著!清国政府没有电报,不会很快知道消息!”

    “那清国政府知道了以后呢?”伊藤博文微微皱了皱眉,又问道。

    “等清国政府知道的时候,那些土著人的土地,已经是帝国的殖民地了!”西乡从道激动地说道,眼前似乎已经浮现出了太阳旗高高飘扬在台湾岛上的情景,丝毫没有注意到,伊藤博文的脸色已然有些沉了下来。

    “清国政府得知消息之后,会有什么反应,你想过吗?”伊藤博文问道。

    “以清国政府的一贯表现,他们是不会有什么激烈的反应的!”西乡从道总算明白了伊藤博文的意思,一下子涨红了脸,他随即将目光转向了柳原前光和西园寺公望,“剩下的事情,就是柳原君和西园寺君这样的外交官的了!”

    听到西乡从道如此作答。柳原前光和西园寺公望的眼中各自闪过一丝愤怒之色。

    “西乡君想得未免太简单了。”伊藤博文冷冷道,“台湾不是琉球,如果帝**队进入台湾,清国是不会坐视的。”

    听了伊藤博文暗含讥讽的话,西乡从道心下恼怒,他急急忙忙的赶来向伊藤博文报告好消息,是为了取得伊藤的支持。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是劝说伊藤博文做政府(还有明治天皇)的工作的,没有伊藤的进言。政府乃至天皇都是不会允许他们对台湾出兵的,是以虽然一张脸涨得通红,但却没有出言顶撞。

    “西乡君,桦山君,你们要搞清楚。林义哲虽然要守孝二十七个月,但这个时间是有很大的变数的。”伊藤博文当然明白西乡从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但他还是在继续给西乡泼着冷水,“而且,这个人对北京的清国政府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那伊藤君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什么?”西乡从道紧握着双拳。直视着伊藤博文,大声的问道。

    “首先,必须要核实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伊藤博文道,“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他是否真的要为去世的姑母守孝,要知道,这个人是非常擅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