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兴华夏-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医退下后,慈禧太后喊道:“刘诚印!”

    “奴才在!”侍立在屋外的刘诚印赶紧带着小太监进了暖阁。

    “你去内务府一趟,把皇帝这些天来的起居注档给我取来,我要看看。”慈禧太后命令道。

    “嗻!奴才这便去取。”刘诚印应道,然后便转身离开了。

    过不多时,刘诚印回来了,几位小太监则捧着厚厚一叠起居注档案。跟在他的身后。

    不待刘诚印转递,慈禧太后便上前,直接从小太监手中取过档案,开始翻看起来。

    只看了不一会儿,刘诚印便发现。慈禧太后的脸色就变了。

    #^(*)(_)_)%#*_++_(^%#%*(

    “谕旨上写得明白,请太后自己看好了!”

    “肃顺!你们如此专横跋扈,眼睛里还有太后和皇上没有?”

    “臣等受先帝之命,赞襄一切政务,什么都料理得了,原不需太后操心!可是太后偏偏要操这份心。又要看折子,又要过问一切政务。本就是多此一举!”

    慈禧太后大怒,猛然站起,咬着牙问道:“你说什么?”

    肃顺也毫不客气的站了起来,高声答道:“顾命之臣。辅弼幼主。赞襄一切政务,不能听命于太后。请太后看折子,原本是多余的事情!”

    慈禧太后听到这句话,气得体如筛糠。指着幼小的同治皇帝说道:“你们看看,才六七岁的孩子。什么事都不懂。我们姐妹不替他做主,谁替他做主?”

    她接着说道:“你们可听清楚,对董元醇的折子,要重新拟旨。按我们姐妹说的办!”

    肃顺厉声喝道:“恕臣等不遵,请太后收回成命!”

    “你敢抗旨?”

    “臣不敢抗旨,可是,请太后也别违犯祖宗家法!”

    看到肃顺声色疾厉的样子,才六七岁的同治皇帝吓坏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肃顺大吃一惊,赶紧跪到原处,不敢再言语了。但同治皇帝还是吓得不轻,当场尿了裤子(“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啼泣,遗溺后衣”)。

    见到同治皇帝吓成了这样,慈安太后大怒,当即斥退八大臣。但从那一天起,同治皇帝便落下了惊厥的毛病。虽然后来随着他年纪渐长,好了许多,但是象今天丁宝桢这样突如其来的惊吓,还是难以承受。

    “两位皇额娘,儿子有些不舒服,接下来的接见臣工的事,怕是……”同治皇帝起身,话还没有说完,便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皇帝!”慈禧太后惊得手足冰冷,猛地从宝座上站了起来。

    这边刘诚印和李莲英已然抢到了同治皇帝的身边,李莲英看到同治皇帝额头满是冷汗,面色惨白,一时间吓得手足无措。

    “快传太医!”刘诚印一边扶着同治皇帝,一边瞪了李莲英一眼,李莲英赶紧回身,头也不回的冲出了大殿。

    此时,候在偏殿朝房等后接见的李鸿章看到李莲英和几个小太监疯了一样的跑着,不由得愣住了。

    这怪异的一幕只有短短的一瞬,接着一切又归于平静。

    李鸿章又等了好久,才有一个太监前来通知他,说今天的觐见取消,改在明日。

    李鸿章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立刻想到可能会和刚才的那一幕有关,但他猜不到发生了什么事,只能叹了口气,离了宫廷,回去贤良寺。

    ※※※※※※※※※※※※※※※※※※※※※

    《翁同龢日记》:“……上有疾,罢读一日,饭后入署,闻上为山东抚臣丁宝桢所惊,昏厥于殿,至午时方苏,讶甚。盖东抚欲于觐见时请旨罢斥林义哲,令其守制休妾,进言急切,声震殿瓦,致上惊厥。……以守制娶番女为题目,本为人所不齿,彼称林义哲不守制,与臣道有违。然彼又当殿咆哮惊驾,又岂是为人臣之道?……”

    ※※※※※※※※※※※※※※※※※※※※※

    紫禁城,长春宫,西暖阁。

    “皇帝怎么样了?”慈禧太后向前来报告的太医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皇上犯的仍是惊厥之症,臣已为皇上下了药,现下皇上已然醒转,只是身子还是发虚,需要静心调养……”太医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皇上的身子发虚?”慈禧太后听出了太医话中的弦外之音,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

    “皇太后说的是,臣还给皇上开了些进补的方子,皇上清心寡欲,将养月余,当会康复如初。”太医答道。

    “知道了。去领赏吧。”虽然太医说得比较隐讳,但慈禧太后明白了过来,她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太医随即谢恩告退。

    太医退下后,慈禧太后喊道:“刘诚印!”

    “奴才在!”侍立在屋外的刘诚印赶紧带着小太监进了暖阁。

    %^***)_^##%^((_^

    ps:在群猪眼里,屠夫马大爷简直就是个英雄。因为每次马大爷来检阅完,都挑几头最膘肥体壮的出去杀了,然后拿回一盆猪食对群猪说:平时这几头肥猪净欺负你们,抢本该属于你们的猪食,现在我把它们杀了,把它们的猪食分给你们。群猪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马大爷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是天下所有瘦猪的贴心人。

    求收藏!求推荐!求!求点击!求月票!


 二百七十六章 狐媚惑主

    同治皇帝听得欢喜非常,忙道:“好!好!你且再来!朕好快活哩。”

    宫女娇媚地瞥了他一眼,又启朱唇罩到杵头之上,胀得桃腮鼓起,香舌无路。

    同治皇帝翻过一幅宫,只见上边正亦画着个女子与男人在花园的灯笼花格架前口弄,那男人还抱着女子的玉股,手掌在牝户上戏弄,同治皇帝看了这一幅,再细细品味旁边的题跋,只觉妙趣横生,也伸手探到宫女的股沟里勾弄,所触皆黏腻水淋,滑不留手。

    同治皇帝尚yu与那画上比美,喘着粗气道:“红儿,你瞧这幅画儿,那女人含得多深,根儿都不见的。”

    名叫范红儿的宫女一听便知他的意思,尽力容纳,无奈同治皇帝的宝贝奇大,拚了命也只能吞掉三分之一,杵头前端已是抵到喉垂,刺激到那里的粘膜,连呼吸也困难了,涨得玉容嫣红,哪能套到他根部?

    同治皇帝却爽得魂魄皆酥,杵头前端抵触的那一种娇嫩,又与女人花房深处的那种娇嫩有所不同,另有滋味,他一头倒在榻上,继续美美的翻看那册宫。

    不一会,同治皇帝又觉宫女吐出了他的宝贝,娇喘吁吁地舔到了他的根部,接着又撩到了囊袋上,心里暖洋洋的,迷得一塌糊涂,竟抬起屁股来,伸吟道:“红儿,再往下边亲亲呢。”

    宫女嫣红的俏脸霎间又深了几分,瞧着同治皇帝那地方,犹豫了好一会,终于下定决心,闭了眼,吐出香舌。舔到杵根儿去。

    同治皇帝浑身一震,四肢紧绷,仿佛被人点了死穴,yu仙yu死的大口喘气,上边那根大宝贝翘得悠悠乱晃。

    宫女在下边幽幽娇喘道:“皇上,皇后娘娘和几位主妃娘娘也……也是这样侍候您么?”

    同治皇帝摇摇头,在那里动弹不得,别说这些细小敏感的地方,就是那根宝贝她们也不曾舔过。爽得无以复加,脑子里昏昏沉沉的想:“她居然肯这样对我哩。”心头美意,不知如何表达,忽闷哼道:“红儿,朕好爱你呢。”

    宫女一听这话。芳心狂跳,浑身酥酥的,再无顾忌犹豫,滑嫩的粉脸埋在同治皇帝股间,重又吞吐起杵头来,娇嫩舌尖直点到杵头眼儿里去了,只把同治皇帝舔得更加尽心尽意。

    这名叫范红儿的宫女早看出这偌大的紫禁城。美女如云,将来若是想要在一众宫女之中出人头地,就只有让叫皇帝忘不了自己的好,所以这一切皆出于心甘情愿。反而被惹得芳心迷乱,yin情炽燃。

    同治皇帝丢开手中的宫,也猛地起身,满面赤红兴奋如狂。一把将范红儿按倒榻上,双手捉住她两只足踝。高高压在她两边ru旁,下边对准玉蛤一搠,顿扎出一大股黏稠的蜜汁来,竟有一滴飞溅到自己的胸膛上,入眼yin亵无比。

    同治皇帝粗喘着,巨硕无比的玉杵在范红儿儿的娇嫩里一下下勇不可阻地狂抽起来。

    范红儿粉臂抱住同治皇帝的脖子,下边翘起来迎着,娇喘吁吁地望着他,眼里尽是柔情蜜意,只觉一下下入时如揉到心儿上,抽时又似把肝脏都拖了出去,竟浪声娇哼道:“皇上,奴婢这样……这样腿开开的给你玩,喜欢不喜欢?”

    同治皇帝点点头,道:“红儿,你跟我说这些话,我快活极了。”

    范红儿便又妖妖娆娆的欢叫道:“奴婢也好快活呢,皇上瞧奴婢被皇上弄流了多少水!嗳,皇上快瞧哩!”她自己浪得发酥,忽又尿似地涌出一大股水来,把玉茎洗的油光滑亮,惹得同治皇帝更是yin兴如狂,百般乱入,揉得玉碎红裂。

    同治皇帝美不可言,忽想起一样宝贝,便挣扎着探手到枕下里拽出一条火红红se泽鲜艳的大罗巾来,那正是不久前伴读的恭亲王长子载澄送与他的房中秘玩“万香红罗”,胡乱塞于她股下。

    范红儿以为皇帝怕污了床榻,并未在意,不一会,忽觉自己花房里边烫热起来,又光滑非常,好不舒服,更奇的是弄到深处,刚才那粒软中带硬的花心竟变得软烂无比,杵头扎到上边,她美得连骨头也酥了。

    不多时,范红儿便觉股下那条罗巾有阵阵温热传上来,薰得身子都热了,心里也变得懒洋洋的,而同治皇帝的每一次,皆感觉得清清楚楚,特别是花心被杵头挑到,美得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比上次玩还爽利得多,才没几下,竟差点要丢将出来。

    原来这“万香红罗”乃京师万香楼秘制的房中秘宝,前后一共只做了七七四十九条,每条价值近千两银子,专卖达官巨富。据说是点花楼里的名师用了上百种催情与补身子的名贵药材蒸煮三年而成,其效自然非同小可。

    范红儿咬唇苦捱,那要丢身子的感觉一浪浪袭来,同治皇帝的大杵头下下皆能挑着花心,偏偏他又贪心,尽在深处留恋,上下突刺,左右穿插。

    范红儿儿忽觉一下被挑狠了,终一个哆嗦,但觉一股奇麻无比的极乐从嫩花心流荡到全身,通体皆融,雪腻的小腹一鼓,那浓稠滚烫的妇人yinjing便排了出来,yu仙yu死娇呼道:“皇上,奴婢又……又叫你给……给弄坏啦!”

    同治皇帝已跟范红儿有过两次经验,知她丢身子时的喜好,忙依言抱住,茎首紧紧的顶抵她的肥美花心,只用腰力不住揉弄,大杵头竟又陷入了那娇嫩里大半,迎面淋过来数股烫乎乎的yinjing,照单全收,美得骨头也酥了。

    范红儿丢得乐不可支,玉臂死死抱住同治皇帝的屁股,下身拚命向上迎,突觉同治皇帝的杵头竟似顶穿了花心,深深的又入了一节,不知插到哪里。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浑身香汗浆出,心头森森然的,身子也动不了啦,吐舌呼道:“死了!奴婢真的叫皇上给弄……弄坏啦!……”雪腻的小腹不住抽搐,美得死去活来。

    同治皇帝肩膀压着范红儿的高翘的,双手抱住她那肥美雪腻的双股,一个劲的往里抵,忽觉杵头竟能破开那团娇嫩。再度慢慢的深入,前端一滑,不知去到了哪儿,四周软绵绵的包过来,奇滑异嫩之物一团团贴着杵头不住蠕动。那滋味从未有过,心里畅美无比,转眼就she出jing来。

    范红儿儿张着嘴儿,再无一丝声响,全身骨头宛如化掉,已被同治皇帝注成软烂一团。

    就在两人拥着瘫软在一起之际,房门外却传来一声太监的唱报声:“圣母皇太后驾到……”话没说完。便被“啪啪!”的两声明显是耳光的脆响给打断了。

    同治皇帝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怀中的范红儿也吓得花容失se,二人慌忙坐直了身子,范红儿顾不得jing赤着身子的同治皇帝。急急的套上肚兜,才待披上衣服,门一开,刘诚印引着慈禧太后当先走了进来。

    同治皇帝正往身上披衣服。看到母亲进来,立时呆住了。

    慈禧太后满面寒霜。目光冰冷得仿佛掉着冰碴,她定定地看了同治皇帝一会儿,才将目光转到了浑身发颤耸ru乱摇的范红儿身上。

    范红儿顾不得衣服尚未齐整,直接从龙床上赤脚跳了下来,“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奴婢给老佛爷请安!”

    同治皇帝这才反应过来,立刻在床上向母亲叩起头来:“儿子给皇额娘请安!”

    慈禧太后根没有答理儿子,而是上前怒斥起范红儿来:“狐媚!皇帝还病着,你就勾引他做这个!你是想要害死皇帝吗?!”

    “奴婢不敢!是皇上……”

    范红儿话音未落,便被慈禧太后厉声喝断:“妖媚!还敢胡言!拖去安静地方杖毙!”

    “皇太后饶了奴婢吧!”范红儿惊恐万状的嘶声大呼起来,两个太监不由分说的上前架起了她,拖起来就向外走。

    “皇上!——皇上救命啊!——”

    听着范红儿的哭喊渐行渐远,同治皇帝心里阵阵紧缩,他下意识的想要为范红儿求情,但一碰上母亲那如同刀锋般的目光,吓得一激灵,求情的话便飞到了九霄云外。

    看到同治皇帝光着身子,有如筛糠般的跪在那里,慈禧太后心中怒极,但一看到儿子浑身汗出如浆,想起了太医的告诫,不由得重重的叹息了一声。

    “皇帝还在病着,出了这许多汗,别着了凉。赶紧躺着吧!”满心想要训斥儿子的话,说出口却变成了这样一句。

    虽然母亲并没有训斥自己,同治皇帝仍是惶恐万分。他抬起头,呆呆地看着母亲,母亲却没有再看他,而是起身走了出去。

    太监们跟着退出,接着卧房的门便“吱呀吱呀”关上了。

    听到外边上锁的声音,同治皇帝吓了一跳,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胆子起身去查看了。

    慈禧太后离了乾清宫,脸上怒se兀自未消。

    “刚才的这个,叫什么名儿?”慈禧太后沉声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刚才的这个狐媚子,叫范红儿,是汉军正白旗人,入宫已有三年……”刘诚印赶快回答道。

    “是皇帝新封的那四个答应中的一个吗?”慈禧太后又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正是那四个当中的一个。”刘诚印答道,“就数这位召幸最多……”

    “果然狐媚!”慈禧太后怒道,接着发出了一声重重的叹息,“去钟粹宫。”

    “嗻!——”

    当慈安太后得知慈禧太后前来时,感到有些惊讶,她亲自出迎,和慈禧刚一见面,她便发现了慈禧的脸se很不好看。

    二人进屋叙礼后坐下,慈禧太后看着慈安太后,突然垂下泪来。

    “出了什么事?妹妹快说与我听听。”见到慈禧太后突然落泪,慈安太后大惊,急忙问道。

    慈禧太后没有说话,而是一个劲儿的掉泪,她一边哭着,一边从随侍太监手中取过同治皇帝的起居注档案。交到了慈安太后手中。

    慈安太后奇怪的接过档案,打开看了起来,不多时,她的脸se也变了。

    “皇帝怎么能这样?!唉!”

    “皇帝所为,太令我失望了……”慈禧戚然道,“皇帝如此荒yin,耽于女se,长此下去,要是误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可叫你我姐妹如何去见大行皇帝啊……”

    说到这里,慈禧一时间泪如泉涌。

    见到慈禧哭泣,慈安太后也禁不住掉下泪来。

    “想我们姐妹经历了多少艰难,才保住他的皇位,可他如今竟然如此……”慈禧太后道。“我真是愧对列祖列宗啊……”

    姐妹二人哭了好一会儿,慈安太后才收了泪水,道:“妹妹切莫伤心,皇帝是你我姐妹一手抚养长大,才亲大政不久,作出如此事情,定当是受了身边儿的jian小指引!得把他身边儿的人查一下。换一批老实可靠的人上来才行!”

    “姐姐说的是。”慈禧垂泪点头,“刚刚儿妹妹在气头上,已经把那个在皇帝病床上的狐媚子给杖毙了……”

    “这样的狐狸jing,死有余辜!”慈安太后道。“新封的这几个答应,全都送到慎刑司去!皇帝身边儿的那些个奴才,查出有不规矩的,全都杖毙!算是给宫里头这些下人一个jing告!至于皇帝。现在身子还没康复,不宜重责。让他去宝华殿,在列祖列宗灵前悔过!”

    “就依姐姐……”慈禧太后收泪道。

    听到慈安太后的话,一旁的刘诚印心中激灵一下,虽然他表面上没有任何异常,但手心里却渗出了汗水。

    因为他知道,两宫皇太后刚才的决定,对那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多时,一队太监来到了乾清宫,随行而来的侍卫将原来同治皇帝当值的和随侍的太监尽数带走。新来的太监传来了旨意,恭请万岁爷移驾宝华殿“静思悔过”。

    当同治皇帝重新穿戴整齐,来到宝华殿时,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老师翁同龢已早早的候在了这里。

    翁同龢此时一副茫然之se,他接了旨意来宝华殿陪皇帝悔过,但旨意并未说明皇帝犯了什么过错。

    看到老师也陪着自己悔过,同治皇帝叹了口气,没有敢去看翁同龢那疑惑的目光,而是自管自的在蒲团上跪了下来。

    翁同龢见皇帝一言不发,自己又不便开口询问。他心里明白,不管皇帝犯了什么错,他这个老师也肯定脱不了干系,是以只能闷着气,跟着在蒲团上跪了下来。

    入夜时分,紫禁城里终于恢复了宁静。

    值房里,刘诚印一脸哀戚之se的坐在那里,不住的叹着气。

    一会儿,李莲英回来了,看到李莲英进来,刘诚印一下子站了起来。

    “禀大总管,那些个奴才们,都……处理干净了……”李莲英低声说道。

    刘诚印点了点头,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唉!可怜哪!”刘诚印哽咽着说道。

    李莲英想起那些个太监被处死时的惨状,也是哀伤不已,他赶紧掏出了一方白巾,递到了刘诚印面前。刘诚印接过,揩了揩脸上的泪痕,道:“呆会儿,你去查查,走了的这些个儿,家里头都还有些什么人,挨着家儿给发送些银子过去,银子都从我这里出,能多给点儿的,尽量多给些……都是苦命的人啊!”

    “奴才代他们,谢过大总管!”李莲英心下感激,跪倒在地,向刘诚印拜了一拜。

    今天他才明白,为什么在这宫里头,人人崇敬刘诚印。为什么慈禧太后总拿刘诚印和自己比,说自己能“及得上‘印刘’的一半儿,就算烧高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翌ri,养心殿。

    “臣恭请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皇上万福金安!”

    李鸿章行礼之前,便注意到大殿之上,同治皇帝的宝座上是空着的。但在行礼时,他还是顺带着把皇帝一起给捎了进来。

    “平身。”慈禧太后抬了抬手,和颜悦se的说道,“皇帝今儿个身有微恙,正传太医调视,就不过来了。”

    “不知皇上身染何疾?可否要紧?”李鸿章敏锐的觉察到了这当中的非同寻常,一脸关切之se的问道。

    “皇上夜读受了些风寒,不甚要紧,将养几ri便能康复。”慈禧太后轻描淡写的将同治皇帝未来亲自接见的事揭了过去,然后便转移了话题,道,“李制台到京几ri了?”

    “回皇太后的话,臣到京已有五ri。”李鸿章答道。

    “这些天刚好赶上天儿变冷,李制台亦须得注意身子才是。”慈禧太后道。

    “是。”李鸿章道。

    慈禧太后又问了些直隶境内的事,李鸿章一一作答。随后双方又说了几句闲话。就在李鸿章以为觐见结束,准备告辞时,冷不防慈禧太后问了这样一句:“我听说,李制台和福建巡抚林义哲交厚?”

    “皇太后说的是,臣与林义哲乃忘年之交。”李鸿章道。

    ps:转:上幼儿园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俘获了一个小mm的芳心,那小mm每天上学都要把她的好吃的好玩的全都给我,还把过年的压岁钱偷出来给我,任她爸妈和老师怎么说都没用,最后他家人无奈只好把她转走了……现在快奔3了,还没有媳妇呢,我妈天天给我讲当年这个故事鼓励我……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二百七十七章 忍无可忍

    “林义哲之妻陈婉为臣老师曾文正公之义女,臣为曾文正公门生,是以相识。※※曾文正公颇能识人,对林义哲极是赞赏,称其日后必成大器,以目下观之,老师所言不虚。”李鸿章接着说道,“臣与林义哲见面不多,亦是极说得来,是以平日里也时常通信。”

    “噢,如此说来,林义哲与你也算是亲戚了。关系自然比平常人近些。”慈禧太后点头道。

    “林义哲年纪虽轻,但学贯中西,见识非凡,臣与之通信,常有心得。”李鸿章道,“实是我大清年轻俊彦中不可多得之能员。”

    “这一次科道言官参劾林义哲的事,想是你也知道了。”慈禧太后看着李鸿章,笑着说道,“你既与林义哲交厚,怎地却不见你为其上折子辩争?”

    “皇太后皇上圣明,林义哲为人如何,皇太后和皇上早已知晓,何须臣多言?”李鸿章微笑着回答道,“不管外间议论如何,皇太后皇上自有圣断。”

    听了李鸿章的话,慈禧太后面露微笑,转头看了慈安太后一眼,慈安太后也是含笑点头。

    “这件事儿,我还是想听听李制台的说法儿。”慈禧太后笑道。

    “臣不敢妄言。”李鸿章恭敬地答道,但脑子里已然琢磨好了说辞。

    “李制台但说无妨,我想看看,你想的是不是和皇上一样儿的想法。”慈禧太后道。

    “回皇太后的话,臣以为,林义哲生性至孝,未为姑母守制,是怕误了国事。而现下弹章纷上,交口一词责他。他必然会自行上表请求为姑母守制。”李鸿章道。

    “可是他要真的守制,朝廷允准的话,势必要开去一切差事,那船政福建台湾的要务,又要另委他人,只怕未便如他这般得力。”慈禧太后叹了口气,道。

    李鸿章何等聪明,立刻便从这句话判断出了慈禧太后的心意,他赶紧打蛇随棍上的把准备了许久的说辞拿了出来。

    “皇太后忘了。林义哲本是闽籍,在籍监理,不为夺情。盖船政及台地开抚皆为要务,不可遽然换手,皇太后皇上可令其在籍办理。可谓两全之计。”李鸿章说道,“昔年船政创立之初,左宗棠举荐沈葆桢总理船政,适值沈葆桢高堂去世,左宗棠请朝廷留沈葆桢‘在籍监造,不为夺情,久司船政。正可以侍养慈亲’。有此先例可循,如此处置,亦可平息外间物议。”

    “原来如此,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档子事。”慈禧太后点了点头,随即吩咐道,“刘诚印,你这就着人去军机处传我口谕。去把左宗棠的这本折子翻出来。”

    “嗻!”刘诚印说着,冲李莲英点了点头。李莲英会意,赶紧带着几个人出了大殿。

    看到慈禧太后立刻要看左宗棠的这道折子,李鸿章的心里充满了对左宗棠报复的快意。

    他忍了左宗棠这么久,今天总算是好好的出了一口恶气。

    1868年1月,李鸿章的马队在山东剿灭了赖文光、任柱所部的东捻军主力,任柱被杀,赖文光只身逃到扬州被俘。1868年8月,西捻军张宗禹部在鲁西北陷入李鸿章的重重包围,全军覆灭,张宗禹渡徒骇河不知所终,一说投河而死。肆虐北方的捻军至此被完全平定。战后论功以淮军居首,李鸿章因此荣升协办大学士。原本气量就不大、且对政敌平步青云早已“羡慕嫉妒恨”的左宗棠显然不想看到李鸿章如此出风头,因此就没事找事的无端怀疑李鸿章所言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而死的说法,认为张宗禹依然在逃,遂率军四处进行搜捕,当然是一无所获。但是左宗棠如此空穴来风、存心挑衅式的举动令之前对其再三容忍的李鸿章也忍无可忍。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学生,一直奉曾国藩之教诲为圭臬,又因左宗棠年龄长李鸿章十一岁,所以即使与左宗棠话不投机,李鸿章也较少冲动行事,不和左宗棠一般计较。为此,曾国藩曾特地写信赞扬李鸿章:“阁下不与左帅争意气,远近钦企”,但那一次,李鸿章心中实在是气愤难平,他在写给恩师曾国藩的信中毫不客气的直称左宗棠是“阿瞒本色,于此毕露”。

    虽然李鸿章一直遵从恩师曾国藩的教诲,以前一直没有主动去找左宗棠的麻烦,但现在这一次机会白送到眼前,他还是忍不住出手阴了左宗棠一把。

    毕竟自己不是恩师曾国藩那样的圣人!

    想起和自己一直极有默契的林义哲,李鸿章在心里暗暗想着:为兄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不过,以你的聪明,想是会尽快上这个折子的吧?

    此时的李鸿章并不知道,“飞霆”号通报舰已然把林义哲请求守制的折子送到了天津,此时已由驿递接手,正在奔向京师转送的路上!

    在结束了今天的觐见之后,李鸿章陛辞出殿,就在这会儿的功夫,刘诚印派去军机处查找左宗棠的折子的太监回来了,取来了左宗棠当年为沈葆桢请求“在籍监造,不为夺情”的折子,呈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随即翻开折子看了起来,很快便找到了“在籍监造,不为夺情,久司船政,正可以侍养慈亲”的话,心中底定。

    “姐姐请看,如此有先例可循,这事儿便好办了。”慈禧起身,将折子拿到慈安面前,指给她看。

    “这便好了。咱们大伙儿啊,都不必愁着了。”慈安也长吁了一口气。

    她已经从慈禧太后那里得知,“天地一家春”和自己的“集禧堂”工程缺乏金丝楠木料,需要林义哲帮着从台湾采办的事。虽然她一向自奉甚俭,但自从慈禧给她开修了这处将来的养老安歇之所之后,她其实一直是非常在意的。是以在林义哲这件事上,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支持慈禧太后和恭亲王。

    “这事儿为保妥当起见,还是再找六爷商议商议。要六爷拿出个万全的方儿来。”慈安太后看着这本左宗棠之前上的折子,冷笑了一声,对慈禧太后说道,“这事儿闹腾得有些时候了,冤有头债有主,总要平息了物议,要那些人挑不出毛病来才好。”

    “姐姐说的是。”慈禧太后道,姐妹二人四目相视,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

    对于这场言官弹劾林义哲的“守制风暴”。其幕后主使到底为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