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兴华夏-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道菜是用牛肉、鸡肉和鸭肉亨制的,包含了三种肉的香味,故而吃起来感觉与众不同。”洪钧笑着答道。

    听完了翻译的解说,普鲁士君臣交口同声夸赞了中国厨师的技艺。然后将整整一盘的“干锅菊花牛鞭”分食净尽。

    “隆恩元帅没有来,真是他的损失。”威廉一世笑着对俾斯麦说道。

    “陛下的说法我表示完全赞同,我想有一天,隆恩元帅一定会因为没有参加这次宴会而感到后悔。”俾斯麦叹了口气。说道。

    在中国使团应邀到达普鲁士进行友好访问之后,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隆恩元帅因为对“中国魔盒”事件一直耿耿于怀,是以一直称病不出,拒绝和林义哲见面。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对此无可奈何。

    事实上,对于“中国魔盒”事件,威廉一世一直是将信将疑。俾斯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毛奇则是根本不相信,同时也不承认是总参谋部的人内部泄密。在中国使团于巴黎遇刺后,毛奇前去探望林义哲。得到了林义哲对此事的否认说法后,毛奇立刻报告了柏林,威廉一世和俾斯麦也就不再相信“中国魔盒”的传说了,但唯独隆恩对此事仍然耿耿于怀,以致“三架马车”到现在仍然没有恢复正常运行。是以在今天的盛宴上,威廉一世有如此感慨。

    “吃中国菜果然是最美妙的味觉享受。”毛奇说道,“难怪那些去过中国的船长们都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中国菜,用他们学会的一句中国话说,那叫‘名不虚传’。”

    “中国人讲究的是因地制宜,由简见繁。将最简单的原料缔造出最美妙的人间美味才是中国厨师梦寐以求的境界。”林义哲笑着说道,“如果诸位不反对的话,我将亲手给诸位奉献一道由我本人这几天才创制出的新菜,以表达我对国王陛下,首相阁下和将军阁下的敬意。它的材料非常简单,至于味道,相信诸位一会儿会有自己的判断。”

    林义哲说着起身,向普鲁士士君臣点头示意,然后便离开了宴席。

    听到林义哲有意将自己和国王首相并列,毛奇的心里十分感动,他怔怔地瞅着这个年轻人离去的背影,在心中暗暗叹息。

    过不多时,林义哲便回来了,他的手中盛着一个圆形瓷盘,盘中盛着的,是香气四溢的细小肉块,伴着红色的辣椒和金黄色的花生米,看着便十分勾人食欲。

    林义哲亲手将盘子摆放到普鲁士君臣面前,然后取过小碟,用勺子分别盛了三碟,亲自送到普鲁士君臣面前,请他们品尝。在林义哲将盛好菜的小碟准备放到毛奇面前时,感到受宠若惊的毛奇罕见的起身,用双手接过了菜碟,并且说了声“非常感谢!”

    威廉一世先是深深的吸了一口碟中散发出的香气,然后用小勺舀了一勺肉,放到嘴里,细细的咀嚼起来。

    俾斯麦和毛奇没有马上吃,而是小心地观察着威廉一世的反应。

    威廉一世咀嚼了几口,突然瞪大了眼睛,脸色也突然涨红了起来,神情显得十分激动,俾斯麦和毛奇看到普鲁士国王和鼻尖竟然渗出了汗珠,不由得暗暗吃惊。

    威廉一世将口中的食物咽了下去,张嘴想要说话,但他的嘴唇哆嗦了几下,却什么也没说出来,而是又舀了一勺肉放进嘴里,在放下勺子的同时,伸出了大拇指,用这个动作表达心中的赞叹之情。

    看到国王的反应,俾斯麦和毛奇立刻也从各自的碟中舀了一勺肉放进嘴里。

    林义哲仔细地观看着他们的反应,只见俾斯麦和毛奇的额头也渗出了汗珠,他们将口中的肉咽下去之后,都迫不及待的拿过一杯香槟酒喝了一口。在喝过酒之后,二人和他们的国王一样,并没有停口,显然普鲁士君臣对这道美味都极其欣赏。

    吃光了碟子里的美味后,威廉一世意犹未尽的又要了一碟,将这一碟美味吃光后,他才停下来,先用餐巾擦了擦嘴,又取过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我从没有吃过这么辣的美味,但它的味道,实在是令人难以拒绝。”威廉一世看着林义哲说道,“这道美味的名字叫什么?它是怎么做成的?您能告诉我吗?”

    “这道美味的名字,叫‘酱爆鸡丁’,选用公鸡肉为主料,用辣椒和花生等辅料烹制而成。这道美味属于中国传统美味式,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香辣味浓、肉质滑脆。我觉得诸位可能会喜欢,就冒昧的做了它,给诸位尝尝。”林义哲笑着回答道。

    “我真的非常喜欢这道美味,虽然它很辣,但这种辣却让我感到舒畅,而且,这道美味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威廉一世说道。

    听到威廉一世这么说,俾斯麦和毛奇不约而同的停下了手中的叉勺,看着他们的国王。

    “这道美味刚吃起来的时候,味道特别的辣,让人非常的不习惯,但当你坚持一会儿之后,便会感觉到它的香味,而且因为它的香嫩可口,原来的辣味不但不象刚开始那样的感到难受,反而更增加了它的味道。”威廉一世正色说道,“如果因为这道美味一吃起来很辣,便放弃了吃它,也就品尝不到后来的美味了。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开始的挫折,便忽略了后来可能得到的胜利,而当我们坚持到真正的胜利到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发现,正是先前的挫折,增加了胜利的荣耀。所以,我想,这就是林先生借着这道美味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陛下的睿智,令我万分佩服。”林义哲含笑起身,恭恭敬敬的向威廉一世鞠了一躬,接着端起了酒杯,对众位宾客说道,“让我们为国王陛下的健康和普鲁士王国的强盛和繁荣,干杯!”

    众宾客纷纷起身举杯,一起痛饮,将宴会的气氛推向了**。

    在酒过数巡之后,尽管喝的是香槟酒,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多酒的普鲁士君臣都有了些许醉意。

    “林先生,我刚才一直在想,假如你是一位普鲁士人,那该有多好啊!”有些喝高了的威廉一世在又喝了一杯香槟酒之后,大声的对林义哲说道。

    ps:动物长跑比赛,发令枪一响,狮子、老虎、骏马、兔子飞一样地冲了出去,蜗牛们也开始出发。一会儿,跑在前面的几位累了,纷纷找地方休息。蜗牛从望远镜里看到后大为兴奋,对同伴说:它们没力气啦,全部动不了啦,现在只有我们还在不断前进,简直是一枝独秀,这说明我们的姿势是最正确的,千万别骄傲啊。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一百八十一章 午门惩凶

    “感谢无所不在的上帝,借着您——来自遥远的东方的最聪明最睿智的客人的口,指引我走出迷惘。”威廉一世虽然已经有些醉了,但他还是立刻便明白了林义哲话中的深意,“谢谢您!林先生。”

    俾斯麦向林义哲投去因为感动而显得颇为动人的一瞥,他转过头看了看毛奇,竟然吃惊地发现,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毛奇,脸上的表情异常激动,甚至连身子都微微晃动起来。

    “我提议,为我们远道而来的尊贵朋友的健康干杯。”毛奇感觉到了俾斯麦在看他,他定了定神,举起了盛了香槟酒的高脚酒杯,用略显沙哑的声音说道。

    “为国王陛下、首相阁下和将军阁下的健康,为大清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友谊,干杯!”林义哲笑着举起了酒杯。

    “干杯!”

    “干杯!”

    ※※※※※※※※※※※※※※※※※※※※※

    洪钧《使西日记》:“……基尔事毕,普主君臣先行回京,留储君夫妇款陪,十一时,乘火轮车前往普京柏林。二十一日三时,车至柏林。一路楼房之闳丽,道路之平坦,俨若法京巴黎。至坡思丹,普主又遣朝车并头等提督接钦宪均至皇宫居住,供应优渥。两时普主又亲来答拜,意极殷勤。坐谈良久,并命备舟车浏览湖岛风光。”

    “二十三日,普主请阅其陆师操演,遂与鲲宇同往,见其陆师极为雄壮,凡炮队、马队、步队,其枪炮之齐整精利,可谓泰西诸国之冠。余未至欧时。尝谓法兰西为欧陆第一强国,而普法之役陆师竟为其所败,国土蹂躏,何以至此?今日一见,方知普鲁士于法兰西卧榻之侧雄起,合北德意志诸邦成一大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普相遍邀其工商各界名流,请钦宪观其厂院。鲲宇与余往观克虏伯厂,见其所制大小各炮。均极精良,彼厂主颇有意以其新式后膛炮售中国,鲲宇言其炮虽精利,然炮闩略有不足,如能以英式后膛炮闩补其不足。当可大行于天下,厂主克虏伯男爵大佩,称愿为中国试造此炮。鲲宇乃订克虏伯式七生半(75毫米)行营炮一百门,普相及厂主均喜极,普相严嘱克氏务须用心在意,以保炮质,不得延误工期。鲲宇又购克厂50吨汽锤机一具……余见普国厂院林立。所制器械,上至巨炮,下至日用之具,皆极坚固。盖普人生性严谨刻板。以此治工,无器不精,是以其工业起步虽较英法为晚,俨有后来居上之势。以余观之。此次普国以水师孱弱故,不敌于法。然统一德意志之势,终不可阻……”

    “二十八日,普相又请赴各船厂参观,钦宪感其盛情,未便拂命,现拟各厂观毕,即回转英伦,会同接舰员弁,一同回国……此行所有一切,均赖国家洪福,俱臻妥贴,堪慰宸念……”

    ※※※※※※※※※※※※※※※※※※※※※

    北京,紫禁城,钟粹宫。

    “姐姐请看,这些个宝贝,便全是使臣从英法两国索回来的。”慈禧太后指着放在几案上的一件件园明园旧藏珍宝,笑着对慈安太后说道。

    慈安的目光一一扫过摆放在那里的一件件金佛塔、金佛像、玉器摆件和青铜器,最后落在了书画上。

    慈安生性不喜奢华,对书画则极为偏爱,尽管她脸上的表情显得很是安然恬静,但了解她性格的慈禧知道,此时此刻,她的内心,正泛着波澜。

    慈安的目光盯着那些书画的封识,随手抽出了一本黄色封页的的封面左上角黑框中写的四个字,也不免有些激动。

    那四个字,赫然是《永乐大典》!

    “这《永乐大典》,也是从洋人那里要回来的?”慈安轻轻的用手翻动着书页,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这《永乐大典》便是这次由使臣从英伦索回,共计四十五卷。”刘诚印赶紧回答道,“因使臣又应邀前往那普鲁士国访问,为防丢失,是以先将这些宝物派轮船运回。”

    “林鲲宇办事果然仔细。”慈安微微颔首,目光仍然停留在书页之上,“须知此次索还国宝,不能光想着要珠玉金器,这历代典籍,也当在追索之列。”

    “他办事的确仔细。”慈禧笑着说道,“要说他这差事,办的也真是不容易,在法兰西国京城,还挨了刺客的炸,所幸有惊无险。”

    “那些个凶犯,意大利国交出来了没有?”慈安扬了扬眉毛,放下了手中的书,问道。

    “交回来了,那些个意大利国交给咱大清处置的凶犯,也一并押在船上,给运回来了。”慈禧说道。

    “这些个丧尽天良的狂徒,竟然敢行刺我大清使臣,其罪当诛。”慈安正色说道,“得让洋人知道些厉害,如若不然,将来怕是还会有这样的事儿。”

    “姐姐说的是,已经著刑部严讯,依国际公法,于午门施行枪决,并令外国公使往观,以显天朝威仪法度。”慈禧将如何处置意大利凶犯告诉了慈安。

    “如此甚好。”慈安点头道,“那些洋人公使跋扈惯了,这一回,也是给他们个教训。”

    “呆会儿时辰到了,可能会有枪声传过来,妹妹先给姐姐提醒一声,怕到时冷不丁儿的这枪响了,惊到了姐姐。”慈禧笑着提醒了慈安一句。

    “你我姐妹又不是没经历过事儿,不过是些许火枪响罢了,跟放个炮仗似的,有什么可怕的。”慈安微笑着摇了摇头,示意不打紧。

    和两位皇太后的谈笑风生不同,此时于午门广场奉命观刑的一众清流官员,和到场的外国公使们一样,全都是一脸的阴郁之色。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午门前有端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各门内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鸣钟,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等重要仪式,都在午门举行。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而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则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明代时,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起初只是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是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到了清代,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但是今天,午门广场却真真切切的充当了一回刑场。

    “使臣在法毫发未损,仅死一贱仆,如今却要意国三人偿命,传将出去,必令四夷寒心,诟我天朝气量狭窄。”

    “圣人有云:‘天生民性有善质。而示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皇上是四海之主,夷人朝服,亦是渴慕天颜,有向善之心,皇上圣德刚明,若以仁厚治天下,协和四夷,则天下俱感恩德,自然感化顽恶。播声教於八荒之外,流仁惠于九围之表。礼让四夷,以上因道德词章绥化之,是我天朝一向的国策。诸先皇莫不秉持宽仁之礼,以示朝廷宽宥怀柔之意,而今却要于午门击毙夷人,以示恫吓,真真是本末倒置!”

    恭亲王远远的便听到了以宋晋为首的清流官员们的议论,不由得连连冷笑。

    “夷人人面兽心,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以古观之,乃是其天性。他们自驻使我朝以来,鲜有不惹事生非者,可见教化沐恩不足以感之。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虽不镣亦应予惩戒。”清流官员当中也有人表示了反对意见,“欲感化使之知恩,犹如对牛弹琴,与其感化怀仁,不如刑之以威。皇上用心,可谓良苦。”

    ps:前段时间我跟我弟吵了一架,并仗着优势打了他一顿。最近他天天看《名侦探柯南》,已经看到四百多集了,看我的眼神也越来越不对。想问一下,我现在向他道歉还来得及吗?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争暗斗

    这几句话在恭亲王听来,还算比较入耳,他瞅了一眼,看到说话的是翰林院编修张佩纶。'本文来自'

    想到清流们当中还算有几个脑子清醒的人,恭亲王的心情变得稍微好了一点。

    恭亲王从清流们身上收回了目光,他转过头,望向外国公使团的坐席。

    果然不出他所料,意大利公使的席位,是空着的。

    今天到场的,是英、法、美、俄、普、奥及荷兰、比利时和日本公使,他们在得到了总理衙门的通知之后,早早的便赶来了。此时他们都坐在椅子上,一个个神情悠然的闲谈着,似乎对今天要处决的是欧洲人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安。令在场的外国记者们大感吃惊。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之后,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西方列强的理由是,诸如中国,埃及,日本,摩洛哥,伊朗,泰国和土耳其这些所谓“未开化”的国家,没有能力作出公正审判,因而必须采取强压的方法保护侨民单方面的治外法权。因此西方的领事被授予处理所有与本国公民有关的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权利,即领事裁判权。这类治外法权其实是一种对所在国主权的严重侵犯,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所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当三名行刺中国使臣的意大利籍凶犯被引渡到中国受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朝野上下均极感扬眉吐气,而各国驻华公使均一片哗然,他们认为这是对治外法权的干涉,纷纷致电本国政府,对此表示反对,希望政府做出相应的反应。

    令各个驻华公使感到惊讶的是。这一次各国政府却没有支持他们的公使(意大利政府除外),象美国公使威廉士(samuelwellswil莉ams)曾写信询问美国政府“由中国政府审判意大利犯人是否妥当”,美国国务卿汉密尔顿?菲什(fish)的回答是:“我和总统本人都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中国使臣是中国政府的代表,他等于是在代表中国皇帝本人出访,任何针对他的恐怖行为都会被视为针对中国皇帝本人,任何国家政府和外交机构,都没有权利庇护任何被中国政府指控犯有如此严重罪行的人。在中国的外国人享受有领事裁判权,而这桩暴行是在中国领土以外发生的。按照相关条约和法律,罪犯不应享受这一权利,所以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政府的要求是正当的。”

    当然,美国国务卿也指出了一点:“中国政府对意大利犯人的审判,也应该遵守相关的条约和法律。不能按照中国本土刑法当中的一些极其野蛮的传统来对待外国人。我们有必要关注这一案件的审理情况,保证犯人获得公正的对待,不会出现类似‘夏宫事件’中外国人遭到可怕刑讯的情况……”

    以英法两国为代表的其它各国政府,给各国驻中国公使的回复,也大体上和美国政府看法一致,不能不说,林义哲在欧洲的这次公关行动做得实在是出色。

    在法理上难以说服本国政府后。各国驻华公使又打出了“道义”牌,认为如果由中国来进行审判,则“三名意大利人必然会遭到中国人惨无人道的刑讯折磨并最终用残酷的方法处死”,

    事实上。不光是各国驻华公使关注犯人的人道待遇问题,在意大利和美国,一些报纸已经开始用报导“开膛手杰克”的恐怖笔法来描绘三名意大利人在中国监狱里受到的非人待遇:“……中国人将这三名意大利人带回北京,在那里他们遭受了两天——有的说是三天的酷刑折磨。他们让意大利人跪在铁链上。用木条穿腿,人还站到木条上。三名意大利人的指甲都被生生的拔除。他们在意大利人的手腕上绑了铁链。再拿烧开的水不断的浇在铁链上,直到铁链嵌进了骨头。他们钳压意大利人的舌头。他们将意大利人身上最敏感的部位捏碎。在种种生不如死的折磨中,刽子手的剑倒成了最痛快的一种……”

    这些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而精心描写并配了铜版画的文章一经发表,在各国议会间一度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在林义哲的电报提醒下,对于外国人最担心的“人道”问题,大清帝国总理衙门的表现得相当到位,专门照会各国公使,保证“以万国公法为则例”,“绝无虐待情事”,并允许各国记者入狱探望犯人,观看犯人的生活情况并绘制图景(当时照相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主要是铜版画)。很快,这些新闻的发表平息了前先的种种对中国国际形象非常不利的猜测和议论。到这时为止,各国驻华公使终于没有话说了。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公开审判,在种种事实面前,三名意大利凶犯终于承认了对自己的罪行,但坚持并没有受到任何政府的指使和雇佣,“他们做这件可怕的事,目的完全是为了破坏法国和意大利王国的关系,希望中国使臣的死能够促使法国和意大利王国重新爆发战争,借法国的力量推翻腐朽无能的意大利政府,建立一个‘年轻的意大利’……犯人在法庭上不止一次的高呼‘马志尼万岁!’、‘青年意大利万岁!’等口号,使中国法官不知所措,以至于审讯常常中断……”

    在案情真相大白之后,刑部将案件审理结果上报,朝廷的批复很快下来了,“从万国公法例,著将犯人施行枪决,于午门施刑,邀各国公使前往观刑,以正视听”,是以有了今天的这一幕。

    不一会儿,一队身背步枪、头戴缨帽,身穿号衣的中国士兵出现了,这些都是神机营的步卒,他们的步伐队列都很整齐,而且他们背着的武器,也不再是令外国人见了便会发笑的鸟枪,而是真正的步枪。

    “这些都是中国皇帝的卫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用好他们的武器,我听说中国人连数字都不认识,我对他们的枪法感到怀疑。”英国公使威妥玛(iswade)注意到了中国士兵们的武器,笑着对身边的法国公使热福礼(ffroy)说道,“我真的很替那些意大利人担心,他们得挨上多少枪才可以死去。”

    “维德先生,我想你不应该怀疑美国雷明顿步枪的性能。”美国公使威廉士听到了威妥玛的话,在一旁说道,“据我所知,这些中国皇家卫队士兵所用的步枪,是李鸿章总督从美国购买的最新式的雷明顿步枪,他的江南制造总局也已经能够生产雷明顿式步枪了。”他说着,转头看了看那些中国士兵,“即使象你说的那样,那些意大利人也是不会感到多少痛苦的。”

    “法兰西制造的夏赛波步枪,性能并不输于雷明顿步枪,只是因为直隶总督离北京比别的省都近,所以占了便宜。”热福礼听了美国公使的话,不甘示弱的说道,“现在,福州船政局下设的枪炮厂(指船政枪炮所)已经能够生产法国新式的夏赛波式步枪,我想很快法兰西的夏塞波步枪就将占据中国南方各省陆军的市场。”

    听到热福礼和威廉士的话里似乎有炫耀法国和美国同中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的意思,威妥玛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祝那三个可怜的意大利人好运。”威妥玛用挖苦的语气说道,“如果他们真的不能马上结束痛苦,我倒是乐意把手枪借给中国人使用。”

    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几国公使听了威妥玛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恭亲王听到了外国公使席上传来的阵阵带有嘲讽之意的笑声,心下不由得有些恼怒,文祥注意到了他脸上的怒气,扯了扯恭亲王的衣袖,恭亲王瞪了外国公使们一眼,坐在了椅子上。

    很快,三辆木轮囚车出现了,美国公使威廉士举起了望远镜,看到三名意大利人并没有戴着重枷,而是全都蹲坐在车里,神情怡然自得,不由得大感吃惊。

    几名中国士兵上前打开囚车,三名意大利犯人走了下来,他们的身上没有象中国犯人常遇到的那样五花大绑,后背也没有牌子,仍然穿着西服,而且非常整洁,头发和脸也都修饰过了,没有丝毫遭受虐待的痕迹,只是他们身上戴着的手铐和脚镣,以及沉重的步履,提醒着人们,他们真实的身份。

    三名意大利人被带到刑柱前站好,这时一名中国官员招了招手,几位公使注意到一位身披黑袍手持十字架的大胡子神父走进了刑场,来到了意大利人的面前。

    看到中国人竟然为三名意大利犯人叫了神父,为他们做临终忏悔祈祷,威廉士脸现赞许之意,而观刑的外国记者们当中则出现了一阵低低的喧嚣。一些人纷纷拿出画笔,在画板上速写起来。

    ps:有些事遇到一次,就有可能毁坏整个人生。银行同事一妹子有次去找客户,比较偏僻,等电梯时旁边有3个混混样子的青年,她本想坐下一趟后来也没在意,那么巧电梯故障整整困住他们半个小时,她说那是她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间,因为那3个贱人通过电梯镜看了她一眼后就坐下围一圈斗地主再也没正眼瞧过她一眼。

 第一百八十三章 “法援”船坞

    神父分别给三名意大利人做了祈祷,在他们亲吻完十字架后,神父面带悲戚神色的走开了,几名中国士兵上前,将三名意大利人用绳索牢牢的绑在了刑柱上。绑缚完毕后,他们便退开了,一队中国士兵上前,取下了肩上的步枪,开始在一位军官的口令下,装填起子弹来。

    看到中国士兵熟练地装填着子弹,在军官的口令声中端起了枪,美国公使威廉士不由得瞟了威妥玛一眼,威妥玛则故意装作没看见,目光紧盯着刑场。

    看到中国行刑队举起了枪,三名意大利人突然用意大利语高呼起来。

    “马志尼万岁!”

    “青年意大利万岁!”

    “上帝保佑意大利!”

    意大利人的口号声一遍喊毕,中国行刑队的步枪便响了起来,只见中国士兵的步枪喷出长长的白烟,三名意大利人的身上顿时迸出团团血雾,他们的身子猛地僵住了,接着痛苦地抽搐了几下,便不动了。

    “他们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浪费。”威廉士看着已经被打成了蜂窝一样的三个意大利犯人,自言自语的说着,又象是说给威妥玛听。

    威廉士说的一点也不错,中国皇家行刑队这一次真正是做到了弹无虚发,每一支步枪射出的子弹,全都结结实实的招呼到了意大利犯人的身上。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这一次午门行刑,带有很大的对外宣传性质,恭亲王下了严令,绝不能一击不中,犯人不能痛痛快快的死,让洋人看了笑话。神机营不敢怠慢,专门挑选精锐士卒训练,今天这番功夫总算是没有白费。

    威妥玛听了威廉士的话,脸上仍然毫无表情,可他的心里,却是暗暗恼怒不已。

    此时监刑的中国官员已经上前检查过了尸体,这时一位专门请来的洋医生也上前检查了尸体,确认犯人已然身亡,几名北京的法国天主教会教徒在神父的带领下抬着担架上前。将尸体放到担架上,以白布蒙好,然后将三具尸体抬出了刑场。中国行刑队此时也收枪列队,转身跑步离场。

    看到行刑结束,各国公使和记者们也纷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