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侯爷-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难得是,有宣宗皇帝的体例在,这样正德皇帝觉得就算提出来要御驾亲征所受的阻力也会少一些!
能有机会御驾亲征,亲自体验一把大将军的感觉,那感觉真是棒棒的!而且,打完了仗之后还可以畅游南方,想想都感觉美滋滋!这简直就就是两全其美啊!
不,不止两全其美,还有第三美!刘姬的家乡就是南昌,而宁王造反的地方就是南昌,正好可以带着刘姬一起南下,这样还可以加深感情,陪刘姬一起到南昌走走,这对于刘姬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不得不说李兴的这个提议真是好滴很啊!正德皇帝十分满意的看着李兴道:“李兴啊,没想到你这脑袋瓜子还挺灵活的!这都让你想到了!不错不错,朕记得司礼监还缺一个随堂太监,就你了!”
虽说如今的司礼监已经不像刘瑾时的司礼监那样权柄显赫,但是司礼监仍然是十二监之首,名副其实的第一署!李兴听了正德皇帝要让自己做司礼监随堂太监,当即激动的热泪盈眶,噗通一声跪下泣不成声道:“奴婢叩谢皇上厚恩,必粉身碎骨鞠躬尽瘁以报圣恩!”
“行了行了!起来吧!朕就钦点你随朕亲征,若是能再度立功,朕一定不吝重赏!”正德皇帝高兴道。
再度重赏?随堂太监之上那可就是秉笔太监了!我的个乖乖啊,若是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那就意味着自己真正踏入了内官的高层!自己就成为了宫内真正的大太监了!
更重要的是自己还年轻!张永、马永成他们这些老前辈总有一天会老去,到时候自己就有机会更进一步了,无论是掌印太监还是提督东厂,那都是有着赫赫权柄,跺跺脚整个大明都会震动的大人物!
李兴心里头惊喜交加的时候,心里头也忍不住蒙上了一丝阴影!因为今天的这番说辞,并不是来自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这番鼓动的说辞竟然这么有煽动力,将皇上煽动的激动不已!
不过正德皇帝高兴了一阵子之后,又有些发愁,主要是刚刚在乾清宫里,他已经当庭宣布了,由王守仁领兵出征,现在自己再变了卦,这似乎显得不太好!
但是被李兴的言语鼓动了一番之后,正德皇帝想要御驾亲征的心思十分强烈,根本就无法抑制,无论如何他都是要御驾亲征的!
“可惜的是你说晚了一步,若是你能提前提醒朕就好了!朕都已经当庭答应了群臣,宣布让兵部侍郎王守仁领兵出征了!”正德皇帝有些发愁的叹道。
“皇上,这是奴婢的罪过!不过,虽然皇上已经宣布了,但是毕竟还没有形成诏书下达!况且皇上只是答应了群臣让王守仁领兵,但是也没有说只让王守仁领兵啊!”李兴听了正德皇帝的叹息,眼珠子滴溜溜乱转道。
“哦,你说的也有道理!朕御驾亲征,让王守仁领兵随朕出征!这也是领兵出征,朕也没有食言!对,就是这样!没毛病!”正德皇帝终于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兴高采烈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61章 往事不堪回首
如今宁王造反,天下皆知,朝廷当颁布平乱的诏书,以安民心。所以廷议结束之后,两位大学士立即回到内阁开始起草诏书!
诏书由内阁拟稿,经大学士定稿进呈,皇帝批阅后,以墨笔楷书,由右至左直写,写在大幅黄纸上,中间及纸张接缝处钤“皇帝之宝”玺。
制作完成后的诏书称为“诏黄”,以极其隆重而繁复的礼仪宣读,象征着布告天下。宣诏礼成,由礼部接诏,立即誊写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驿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
两位大学士满腹经纶,仔细斟酌了一番之后就挥笔起草了一份诏书,然后李东阳大学士立即将起草的诏书进呈给正德皇帝!
到达乾清宫的时候,李东阳并没有什么担心的地方,首先这事已经没有什么好反复的了!毕竟连张知节自己都坦诚没有领兵出征之意!
对于手上起草的诏书李东阳也十分自信,他已经在内阁里待了近二十年了!对于经他之手起草的诏书不计其数,从无错漏之处!所以他以为此次进呈诏书也不过就是过场而已!毕竟诏书的内容早就是已经议好的!
当诏书呈上去之后,正德皇帝匆匆扫了一遍,诏书起草的很好,但是就是不合他的心意啊!因为现在的正德皇帝已经想着要御驾亲征了!
所以正德皇帝看了之后,完全没有要用印的意思,而是怔怔的看着诏书,一直没有言语!
李东阳眼巴巴的看着御案上的皇帝之宝,但是正德皇帝偏偏丝毫都没有要用它的意思!
这下李东阳傻眼了,难道自己晚节不保,起草诏书出了错漏?虽然李东阳已经年逾六十了,但是仍然过目不忘,况且是他自己起草的诏书!
见到正德皇帝一直盯着诏书沉默不语,李东阳当即在心里默念自己起草的诏书开始回味起来,回味了一番之后,已经肯定了,诏书没有问题!
诏书绝对没有问题!这诏书并不是只经手了李东阳,还经经手了杨廷和,所以李东阳可以肯定这这诏书没问题!
想明白了的李东阳心里一沉,自己最不愿看到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李东阳沉声道:“皇上,如今叛乱已起,朝廷当当机立断才是,实在是不宜拖延了!”
正德皇帝咳了一声道:“朕常常心慕宣宗皇帝!”
宣宗皇帝啊!虽然宣宗皇帝也时常有玩闹之举,但是宣宗皇帝是一位难得的有为明君!宣宗皇帝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
宣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一代盛世!想到这里李东阳忍不住深深的叹了口气,那宣宗皇帝和正德皇帝一比,这差距简直不是一般的大!
此时的正德皇帝却说出了常幕宣宗皇帝的话,这怎么不让李东阳怔了!若是皇上真的心慕宣宗皇帝,有心向宣宗皇帝学习,那群臣都得感动的涕泪交加!
不,不用都像宣宗皇帝学习,哪怕是只是学习宣宗皇帝的善于纳谏,李东阳都会感动的涕泪交加!
但是这可能吗?已经深知正德皇帝秉性的李东阳忍不住心里叹息,皇上怎么可能就突然转了性了呢?
所以正德皇帝一定是话里有话,李东阳柄国十几年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这可是略一思索就明白了!
原来皇上心慕的不是宣宗皇帝勤于政事、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而是心慕宣宗皇帝曾经御驾亲征!
一定是这样了,宣德朝汉王造反,大学士杨荣建议宣宗皇帝御驾亲征,大军直接包围了汉王的封地乐安,汉王见大势已去于是出城投降!
现在同样是亲王造反,正德皇帝突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定是想着要效仿宣宗皇帝御驾亲征了!
但是李东阳一旦想明白了之后,却立即色变,因为要提起御驾亲征,那大明朝有一个揭不去的伤疤!那就是土木堡之变!
宣宗皇帝的长子英宗皇帝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反对欲效仿宣宗皇帝御驾亲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大军仓促应战,死伤惨重。
这是大明朝的一大祸事,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致使朝廷军力颓废。土木之变致使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获;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无数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太宗皇帝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亦随之毁于一旦,土木之变使得朝廷的军政出现了断层。
往事不堪回首,土木堡之变的教训使得后来的皇帝或是大臣都再也没有提过什么御驾亲征!因为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惨痛了!
所以李东阳心里明白来之后立即色变,一定是有奸人蛊惑皇上!当年的英宗皇帝就是被阉贼王振所蛊惑,这才有了土木堡之变!
现如今皇上的身边一定也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和王振一样蛊惑皇上御驾亲征,只是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
会不会怂恿皇帝的人就是张知节?难道这就是张知节的反击吗?张知节明明确确的坦然承认自己不想领兵出征,却在这里留了一手,怂恿皇上御驾亲征,真是何其卑鄙!若是真的是张知节搞得鬼的话,那张知节实在是可杀!
但是现在探究是谁怂恿皇上御驾亲征不是最重要的,现在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阻止皇上这个荒唐的想法!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皇上御驾亲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62章 愁苦
其实正德皇帝也知道自己的这位首辅大学士一定能听得懂自己的话,事实上,正德皇帝并没有想到李东阳会反对,因为当时宣宗皇帝本欲遣一良将领兵平叛,最终还是内阁大学士杨荣建议宣宗皇帝御驾亲征的!
这与今天的情形何其相似!同样是亲王造反,自己同样是和当年的宣宗皇帝一样打算择一良将领兵平叛!但是和宣宗皇帝不同的是,自己没有大学士建议自己御驾亲征!
所以正德皇帝还得自己出言暗示,所以说完之后的正德皇帝就在等着李东阳听明白自己的暗示之后,像当年的大学士杨荣建议宣宗皇帝那样,建议自己领御驾亲征!
但是正德皇帝并没有等来李东阳的建议,反而发现李东阳的脸色几经变化,最后变得十分难看!
这让正德皇帝有些纳闷,大学士到底是听出来了还是没有听出来啊?就在正德皇帝纳闷的时候,李东阳沉声道:“皇上若是心慕宣宗皇帝,那可真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幸事,江山社稷的洪福!”
咦,大学士这不是明白了自己的暗示了吗?这就开始建议自己御驾亲征了吗?真是好激动啊!正德皇帝聚精会神的听着李东阳的话。
“当年宣宗皇帝勤于政事,赏罚分明,任用贤臣,最重要的是宣宗皇帝善于纳谏!若是皇上真的心慕宣宗皇帝,那真是大明之福了!”
听到这里原本一副十分满意的表情的正德皇帝,脸上的笑容已经僵住了!这李东阳到底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但是不管李东阳是真的不明白还是假的不明白,他刚刚所说的宣宗皇帝勤于政事、赏罚分明、任用贤臣、善于纳谏分明就是指责自己不勤于政事,不善罚分明,不任用贤臣,不善于纳谏!
越想心里越是有气,但是正德皇帝最终还是忍了,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说道:“当年汉王意图不轨,拥兵造反,宣宗皇帝御驾亲征,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汉王望风而降!大学士可知此事?”
皇上果然是想着御驾亲征!
“当年英宗皇帝被阉贼王振怂恿御驾亲征,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文臣武将死伤无数,朝廷的精锐大军更是毁于一旦,甚至英宗皇帝都被瓦刺的也先所俘!这简直就是血一般的教训啊!皇上可知此事?”李东阳痛心疾首道。
土木堡之变影响何其深远,正德皇帝又怎么会不知!但是听闻李东阳话里话外都是在把自己比作英宗皇帝,正德皇帝心里难免不喜!
况且这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当年宣宗皇帝讨伐的是造反的亲王,而英宗皇帝却是征讨瓦刺,这其中自然有很大的差别!
而且英宗皇帝本身不懂兵法韬略这才让王振乱来,但是自己可是从小就熟读兵法!而英宗皇帝盲目信任一个毫无能力的太监,自己身边又没有盲目信任的太监!
额,这个曾经的刘瑾不知道算不算自己盲目信任的太监,不过这个不重要了,因为自己已经看穿了刘瑾的真面目并且将他杀了!
所以正德皇帝毫不心虚,面对李东阳的诘问,正德皇帝沉声道:“朕自然知道土木堡之变!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前的情形与英宗皇帝并无任何相似之处,相反,与宣宗的皇帝倒是大有相似之处!”
“首先,朕并非不通兵法韬略!其次,朕身边也没有盲目信任的太监!相反,朕会带着王守仁一同平叛,对于王守仁的能力,你们不是都相当的推崇吗?”
“只需择一良将就能平定叛乱,何劳皇上亲身犯险?还请皇上三思!”李东阳沉声道。
“朕早就已经三思过了!自朕登基以来,常有奸人意图不轨,屡屡兴风作浪,让天下不得安宁!所以朕才想着御驾亲征,这样才能震慑屑小之辈!”正德皇帝沉声道。
不得不说,正德皇帝所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若是没有土木堡之变的前车之鉴,李东阳说不得还真觉得这事皇上御驾亲征也不失为一条上策!
但是有了土木堡之变的前车之鉴,特别是孝宗皇帝又只有正德皇帝一个儿子,而正德皇帝又没有子嗣,所以一旦发生了什么意外,后果简直就是不可想象!
所以思前想后,李东阳还是觉得皇上不应该御驾亲征,所以李东阳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语重心长劝道:“皇上,您乃是国之根本,实在是不宜亲身犯险!况且红衣教本就疯狂残暴,曾经行刺过皇上,皇上当居于深宫主持大局才是!”
“阁老,宁王不过是一个闲散王爷,朕亲帅大军生擒他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至于红衣教,也不过是藏头露尾之辈!况且如今红衣教教主已经被张知节锁定了,现在正在满天下的通缉她!朕带着数万精兵,又何惧些江湖草莽!”正德皇帝慨然说到。
李东阳还要待说什么,正德皇帝已经摆手道:“朕意已决,如今宁王已然造反,大军当及时开拔,阁老还是回去重新起草诏书吧!”
李东阳还不打算放弃,但是正德皇帝说完之后已经转身去了!李东阳这才无奈的起身,脸上皱起了深深的眉头,一脸苦色!
小太监战战兢兢的将御案上的起草诏书奉给了李东阳,李东阳带着诏书一脸愁苦的远去了!
文渊阁的值房里,大学士杨廷和正在和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商议出兵的繁琐之事!他们本就没有对李东阳进呈起草的诏书一事有什么担心!
但是出乎他们的预料的是,他们竟然见到李东阳捧着起草的诏书回来了,而且是一脸的愁苦之色!这可不像是李东阳的作风!李东阳大学士入朝四十年,柄国十几年,什么样的风风雨雨没有见过,早就练就了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本事!
但是现在李东阳大学士的脸色却极为愁苦,这是一种不加掩饰的愁苦!可见李东阳大学士是真的遇到了大事了!
第563章 躁动
见到李东阳的脸色,杨廷和等人心里咯噔一下,也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杨廷和站起来紧张道:“阁老,发生何事了?这诏书有什么错漏吗?”
李东阳深深的叹息道:“皇上,要,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整个值房里都安静了下来,提起御驾亲征,这些大臣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永乐皇帝亲征大漠的赫赫武功,也不是宣宗皇帝亲征活捉汉王的功勋,而是土木堡之变!
让张辅等数十名将葬身土木堡,让数十万精锐之军死伤殆尽,使得大明朝的军力锐减!皇帝亲征啊,名将如云,猛士如雨,却盲目信任阉人而使得大军尽覆!使得大明朝的武将出现了断层,没有会打仗的武将了,会打仗的都死在了土木堡没能传承下来,使得朝廷不得不启用文臣领军!
连皇帝都被生擒活捉了,京师空悬再无可战之兵,若不是最后关头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守京师,征调各地老弱残军于京师大败前来进犯的瓦刺,大明朝怕是就要重现靖康之耻了!
土木堡之变实乃大明朝开国以来第一大祸事!其惨痛的教训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位的官员的心里,所以一提皇上要御驾亲征,值房里的所有人尽皆色变!
兵部尚书急声道:“李阁老,土木堡之变距今也不过五十年,难道阁老忘了吗?”
“老夫岂能忘了!老夫听闻之后也是心惊不已,跪地苦谏,怎奈皇上拂袖而去啊!”李东阳苦声道。
摊上这么个皇帝,任是谁也心里发苦!杨廷和稍稍冷静了一下道:“无论如何都要劝谏皇上打消御驾亲征的念头!若是皇上实在是不放心王守仁,让张知节领兵也无妨!”
到了这个时候,杨廷和觉得一切都可以让步,什么王守仁、张知节的,总之比让皇上御驾亲征要好!所以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什么了,只要领兵的人确实会打仗就行!
李东阳苦涩道:“怕是不是人选的问题!而是皇上自己想要领军!介夫应当也知道,皇上昔为太子之时就极为喜好兵书!听说前段时间又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唉!”
杨廷和曾经教过正德皇帝,自然知道李东阳说的是真的,那时候正德皇帝极为贪玩不好读书,但是偏偏对兵书极感兴趣!前段时间正德皇帝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的事情他也听说过!
当时也只是当做是正德皇帝胡闹之举,并没有在意!若是放在别的皇帝身上,大臣们早就群起进谏了,但是发生在跳脱胡闹的正德皇帝身上,甚至连大臣们都觉得只是这样还好,只要不是太过离谱就行!
若是不是因为领军人选的问题,而是因为皇上自己想领军御驾亲征,这可就麻烦了!
户部尚书沉声道:“不管如何,咱们一定要劝谏皇上打消御驾亲征的念头!这是咱们为臣的本分!”
礼部尚书沉声道:“不错,这正是咱们为臣的本分,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觐见皇上,劝谏皇上打消御驾亲征的念头”
杨廷和摇头道:“几位大人稍待!廷议的时候皇上还没有流露出要御驾亲征的念头,怎么突然间就想着御驾亲征了呢?这里面一定还有原因,咱们要弄清楚原因才好!”
其余的几位尚书闻言也都点头,找到病根儿才好照方子抓药,他们刚刚确实是有些太过心急了!
李东阳脸色凝重道:“会不会是张知节不甘心被群臣这样忽视,所以这才发动了反击!”
若真是张知节进的谗言,那这个情形无疑是最不妙的情形!皇上对张知节实在是太宠信了,张知节本身就位居高位,人脉广泛举足轻重,想要撼动他真的很难!
就在李东阳等几位重臣打探消息的时候,皇上想要御驾亲征的消息终于从宫里流传了出去!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劲爆了,一下子就将整个官场都震懵了!皇上召集六部九卿廷议出兵事宜,最终的结果刚刚传开来!
大家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认同的,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可能有人不忿王守仁又要立下功勋,也有人可能觉得自己或者某某更加合适!
但是总体来说,大家还是比较接受这个结果的!毕竟当时很多人都预测此次出征很可能又是张知节提督军务,现如今提督军务的是王守仁,比张知节提督军务更能让这些文臣们接受!虽然王守仁性情不讨喜,人缘不咋样,但是对于这些文臣来说至少王守仁算是自己人!
大家听了这个结果都是感慨,皇上到底是年长了,也变了,这次竟然没有搞出什么幺蛾子,这么顺利的就让王守仁领兵出征!
但是他们的感慨还没有发完,更加劲爆的消息就传出来了!皇上岂止是不闹幺蛾子了,皇上是在酝酿更大的幺蛾子!
什么?皇上要御驾亲征?你这个玩笑开得一点都不好笑!这怎么可能吗?土木堡之变才过去了刚刚五十年,其惨痛的教训到现在还让大家铭记于心,皇上怎么会想着御驾亲征,他的心里难道没有一丝害怕吗?
更重要的是,难道皇上就不怕被群臣的唾沫星子给淹了吗?皇上都已经在廷议上当众宣布让王倔驴领兵了,别开这种玩笑!
什么?李阁老起草了诏书进呈给皇上,被皇上驳了,皇上真的要御驾亲征!
这些文臣们听到了这个消息,很多都被震得七荤八素,甚至很多人失态之下爆了粗口!
难道皇上就不知道五十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吗?就算皇上不知道,难道内阁大学士们不知道吗?一时间京师各衙门里的官员们都神情激动议论纷纷。
正德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所到之处,气氛立即就被点燃了,一个个的都变得脸红脖子粗,皇上怎么能御驾亲征?怎么能让皇上御驾亲征?
坚决不能让土木堡之变的悲剧再次在发生,一时之间整个京师都躁动了起来!
(本章完)
第564章 暴烈
虽说整个京城的官场都躁动了起来,但是最躁动的还是都察院!因为都察院本就是御史,言官嘛,劝谏皇上这本就是他们的职责!
现在皇上竟然要御驾亲征,这事真是太糊涂太不靠谱了,知道消息之后,整个都察院的御史们瞬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都察院的御史们脸红脖子粗的嚎叫着议论了一番,一个御史叫道:“各位还等什么,赶紧写奏折上书皇上,一定要劝谏皇上打消御驾亲征的念头!”
“对,必须要陈述一番当年土木堡之变的惨剧,让皇上意识到这御驾亲征是多么的危险!对江山社稷是多么大的危害!”
周围的御史们听了纷纷应声,都摩拳擦掌准备回去写折子!这个时候一个一直都有些沉默的御史沉声道:“宁王造反,军情紧急,如今朝廷马上就要出兵了!咱们上折子实在是太慢了!会误了大事的!”
“这,倒也是,难不成还不写折子了吗?”“这倒也是,那怎么办?”
那位御史一脸沉重一字一顿道:“午门跪谏!”
这几个字如同有一种魔力,让整个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午门跪谏,这是最暴烈的劝谏皇上的手段!上一次午门跪谏发生在正德元年,群臣于午门跪谏,请诛八虎!
但是最终的结局并不好,不但让八虎成功翻盘,还让八虎因此窃居高位,刘瑾更是因此坐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从此开启了权阉之路!祸国殃民无恶不作,并且开始大肆血腥报复朝臣!
“怎么你们都怕了?御史乃国之诤骨,国家养士,仗义死节,此乃御史的本分!值此国家危亡之际,死亦如何,死得其所!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那名御史慷慨道。
“好一个国家养士,仗义死节,死得其所!午门跪谏,算我一个!”又一个御史慨然道。
于是更多的御史纷纷跟着附和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御史开始应声,即便是本来就不愿冒险的御史也不得不应声。
都察院的御史们最先浩浩荡荡的开往午门,其余的衙门纷纷得到消息,最先鼓噪的是六部给事中,他们与都察院的御史一样都是言官,并称科道言官。如今见都察院已经率先行动了起来,六部给事中自然不甘落于御史之后!
于是这些给事中都纷纷鼓动六部的官员,在都察院的御史们来到了午门之后,各个衙门的官员也陆续纷纷赶来,加入到午门跪谏的队伍之中!
乌泱泱的官员跪在午门之前,声势极为骇人,还有官员陆续赶来加入。午门的守卫个个都变得极为紧张,虽然他们都不知道这些官员因何而来,但是显然这是在跪谏。
这是最为暴烈的手段,几乎在拿性命向皇上谏言。上一次大规模午门跪谏还是名震京师的请诛八虎事件,那一次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被刘瑾杖死杖残,又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冤死与诏狱之中!
总之一旦发生了午门跪谏,那一定是震惊朝野的大事件!所以这些守卫虽然知道这些文官不可能冲击宫门,还是感到莫名的紧张起来!整个午门的气氛变得极为凝重,像极了暴雨将来黑云压城的那种压抑窒息感!
文渊阁值房里的重臣还不知道即将要来的狂风暴雨,他们还在想着怎么劝谏皇上回心转意,打消御驾亲征的念头!
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身居高位多年,宫里宫外都有路子!况且宫里本就像个巨大的筛子,很难保住什么秘密!几位重臣通过各自的渠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不是张知节在捣鬼!竟然只是一个太监!而且还不是张永、马永成、谷大用等大太监,只是一个新进乾清宫的低级太监!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
“这阉货真是好大的狗胆!竟然不知轻重的怂恿皇上御驾亲征,这简直就是活脱脱的王振,此等奸人实在该杀,怎么能留在皇上身边?”兵部尚书脾气火爆,怒骂道。
还好,还好,这真是最好的情形了,既不是张知节怂恿的皇上,也不是张永等几个大太监怂恿的皇上,也不是皇上自己生出了这种心思!
兵部尚书率先站起来沉声道:“走吧,咱们一起去劝一劝皇上!”
两位大学士带着三位尚书出了值房,刚走了没两步,只见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等正在面沉似水的大步走来,脸上的神色极为凝重。
李东阳当先开口道:“你们也知道消息了?”
“阁老,皇上果真打算御驾亲征吗?”吏部尚书沉声问道,他的心里还带着一丝侥幸心理!
“不错!皇上亲口对我说的!我苦劝皇上,怎奈,唉!我等正要再去劝谏皇上,你们也一起来吧?”李东阳沉声道。
“不止是我们知道了,早就传的人尽皆知了,如今情势早就失控了!”都察院左都御使叹道。
李东阳心里一沉,沉声道:“怎么失控了?”
“午门跪谏!”吏部尚书叹道。
这是这些重臣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因为这是最让皇帝反感的手段!在他们还没有尝试之前,实在不愿看到这种最暴烈的手段!因为这会激怒皇帝,让皇帝觉得所有人都在与皇帝作对!
但是这个时候朝臣们正处在一腔热血的时候,根本就听不进劝告,俗话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些朝臣们就是水,而他们这些人就是舟!若是他们一个处置不好就会失去人心,失去威信!
不过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杨廷和苦笑道:“走吧,咱们也去午门吧!”
李东阳踟蹰了一番,叹道:“也罢,事已至此,也能这样了!”李东阳当前上前行去,杨廷和落后半步跟在后边,几位尚书重臣紧跟其后大步向午门行去!
此时的午门聚集的官员已经越来越多了,当值的不当值的几乎都来了,不止京官来了,甚至回京述职的官员都来了!甚至还有几位已经致仕却还未离京的御史都跑来了!一眼望去乌泱泱的都是朝臣!
(本章完)
第565章 获悉
京城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情,锦衣卫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但是张知节却并没有在锦衣卫的衙门里。
张知节回了府之后就一直陪着太太和徐佳颖闲话,并未想到本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