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侯爷-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咳!哪有!朕今天只是路过锦衣卫,然后进去看了看他,你也知道,他这人猴精猴精的!三言两语他就猜出来了!”正德皇帝说完之后,转移话题道:“刚刚听知节说,你有些害怕?为什么害怕?能和朕说一说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56章 舍他其谁
  经过了正德皇帝一番细心抚慰,终于打消了刘姬的顾虑,正德皇帝和刘姬的关系也渐入佳境。就在正德皇帝整日间满面春风的时候,锦衣卫的八百里加急终于到了京城!
  宁王起兵造反了!宁王并没有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奉诏入京,而是暴烈的截杀了天子使者,在南昌杀害了包括江西巡抚等多名不随同造反的官员,誓师起兵!
  宁王召集了江西境内的所有的盗匪,在加上自己处心积虑招募的私兵,足足有六万兵马,号称十万大军!
  这消息如同地震一般,将整个朝廷震惊了!除了早已知晓宁王有不臣之心的重臣们,其余的官员们都是被震的七荤八素,特别是那些因为反对召宁王入京的大臣们,更是找到了机会,开始大肆议论,宁王都是被皇上和内阁大学士逼反的!
  虽然早就预料到宁王会起兵造反,当真正听到了这个消息,无论是正德皇帝还是张知节还是内阁大学士,都感到心神一凛。
  正德皇帝也只能放下和刘姬的卿卿我我,亲自驾临乾清宫召集六部九卿议事!面对群臣的指责,张知节先是详细的解释了前因后果,还有宁王存有不臣之心的证据和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其余的大臣这才惊愕的发现,原来他们这些人只是被蒙在鼓里而已,更没想到宁王竟然如此的丧心病狂!
  “如今既然宁王已经造反,那南方素来富庶,乃是朝廷的根基之地,必须立即派兵平叛,诸位爱卿有何见解?”正德皇帝沉声道。
  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立即出列道:“启禀皇上,自从收到宁王有不臣之心的消息之后,内阁和兵部户部一直在准备出兵平乱事宜,如今已经准备妥当,只待皇上钦定一良将,即可立即出兵平乱!”
  正德皇帝听了十分振奋,万事俱备,只欠良将了!良将嘛,眼前就有一个,正德皇帝听完李东阳的话,立即抬眼看了一眼张知节。
  正德皇帝的这个举动被偷偷瞄着皇上的李东阳看在了眼里,立即使眼色给兵部尚书。他们自从知道了宁王可能会起兵造反之后,一边准备兵马粮草,同时也曾一起讨论过朝廷将会由谁领兵出征。
  他们都觉得皇上毫无疑问一定会属意张知节领兵出征!对于平定叛乱来说,张知节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经过了霸州的平叛之举,他们也认同了张知节的能力,并不像上次那样质疑了!
  虽然知道张知节领兵平叛确实非常让人放心,大家都相信他一定会顺利平定叛乱凯旋而归!但是这只是从平叛之事上着眼,若是从朝局上着眼来看,那张知节就有些不合适了!
  因为张知节年纪轻轻已经大权在握,又立下了大功已经成为了朝廷的重臣!但是张知节太年轻了,不止如此,张知节的圣眷太隆了!若是再让张知节平叛立下大功,那想想真是太可怕了!
  若是张知节一直都这样谨小慎微倒也还好说,但是就怕张知节会年少轻狂,那时候可就麻烦大了!若是为祸起来,甚至比之刘瑾还要可怕!
  所以两位阁老和两位上书重臣仔细讨论了一番之后,纷纷觉得最好还是不让张知节领兵出征!
  不过张知节毕竟已经有战功在身,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了,皇上若是属意张知节出征的话,很难反驳!
  怎么反驳?说他领兵打仗不行?人家已经平过一次乱了,打仗打的老猛了!你说人家身体不好?人家年纪轻身体棒,整天活蹦乱跳,说了谁也不信啊?
  不过好在还有一个不错的人选,那就是兵部的王倔驴!虽然他的性情不讨喜,行事也非常古板,但是不得不说这人确实不是纸上谈兵,打起仗来很有一套!
  对于他的能力大家都毕竟放心,毕竟已经证明过了!最重要的是皇上对他的能力也比较认可,而且张知节和他关系不错!张知节这人还是比较讲究的,估计还真不好意思和王倔驴争!
  所以他们经过了一番讨论一直认为,王守仁是此次领兵出征的最好的人选!所以现在见到皇上还没有来得及提议张知节,李东阳知道机会来了,一定要先声夺人!
  正德皇帝为什么没有直接开口钦命张知节呢,那是因为正德皇帝在等着群臣推举张知节呢!上次正德皇帝直接钦命张知节领兵平乱,结果群臣都齐齐反对。
  结果呢,张知节大败贼军,顺利的平定了叛乱凯旋而归,给正德皇帝挣来了好大的脸面!现在正德皇帝觉得此次出征那是舍张知节其谁,所以他就等着群臣举荐张知节,上次朕钦命张知节出征你们不是各种反对吗,现在就是要看你们自己举荐张知节出征。
  兵部掌兵,所以兵部尚书的举荐肯定是举足轻重。兵部尚书收到李东阳的眼色之后,立即意会了,出列朗声道:“皇上,此次宁王叛乱非同小可!需择一精通兵法又掌过兵的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平定叛乱,以防给江西诸省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听到这里正德皇帝和群臣都不住的点头,确实这一个道理。正德皇帝更是听的频频点头,这不就是说的张知节嘛!
  但是兵部尚书随后道:“所以臣举荐兵部侍郎王守仁!王侍郎精通兵法,又在霸州之战中屡立功勋,是此次领兵平乱的最合适的人选了!”
  正德皇帝一直以为兵部尚书要举荐的人是张知节,所以一直都在频频点头,就只待兵部尚书说出张知节的名字然后点头应允了!
  所以正德皇帝听到兵部尚书说到“臣举荐”的时候,答应的话都已经到了嘴边了,但是却没有如期听到自己想要的听到的字眼儿!
  所以正德皇帝当下愣了愣,好像不是推荐的张知节啊?这是什么鬼?怎么可能不是推荐张知节呢?上次你们不相信张知节领兵的能力也就罢了,现在张知节都领兵打过打胜仗的人了,你们怎么还是不举荐他?


第557章 附议
  竟然不是推荐张知节!这是瞎搞什么吗?上次平定霸州民乱的时候,看看群臣都推举的什么人?
  先是推举了两个废物,接连打了两次败仗,损兵折将空耗钱粮不说,还丢尽了朝廷的脸面!后来又推举的兵部侍郎陆完,怂的一货,还没有上战场就吓得待在固安城不敢动弹了!要不是自己当时执意钦命张知节领兵,哼哼,靠陆完那怂货能济得了什么事?
  没想到这些大臣们还是不长记性啊!这名将就在眼前,还去举荐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不是胡闹吗?
  正德皇帝怔了一会儿,才想到反驳,这兵部尚书推荐的谁来着,哦,王守仁!竟然是王守仁!
  这次推荐的人选倒也还靠点谱!王守仁随张知节平定霸州民乱,也算立下了大功,虽然不如张知节,但是也算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连张知节都对王守仁称赞不已,所以正德皇帝也认可了王守仁的能力!
  虽然兵部尚书这次推荐的人选还算靠点谱,王守仁也算是还不错的人选,但是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啊,王守仁哪里比的上张知节啊!所以正德皇帝的心里还是有点不满意的!
  但是兵部尚书举荐了王守仁之后,户部尚书立即出列附议,盛赞王守仁知晓兵法,实在是此次领兵出征的不二人选。
  其余的大臣虽然没有参与讨论,但是他们也都是心思通透之人,转眼之间就想明白了,王守仁果然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也是一个唯一有希望能够和张知节抗衡的人选,与其让张知节领兵出征自然不如让同是文官的王守仁领兵出征!
  六部九卿纷纷出列附议,一时之间大殿里都是赞扬王守仁的声音。正德皇帝听的心里有点膈应,虽然对王守仁那黝黑的倔驴印象还不错,那是源自张知节对王守仁的称赞。
  一直稳坐钓鱼台的两位大学士听到满大殿对王守仁的赞扬声,心里头十分满意,忍不住偷偷瞄了几眼一直悄无声息的张知节。
  自此兵部尚书开始举荐王守仁,再到满大殿的文臣都在举荐王守仁,张知节并不感到意外,他对这个情形早有预料!他也知道自己和这些文臣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也能猜出几分这些文臣的心思。
  张知节的心里并没有什么不满,他对于王守仁的能力很赞同,而且徐佳颖有有了身孕,他能待在京里也是不错的!
  感应到两位大学士正在偷偷打量自己,张知节侧头朝他们笑了笑。张知节本是善意之举,但是看在两位大学士眼里却觉得心神一凛,张知节怎么笑了?
  满大殿的文臣都在赞扬王守仁,推举王守仁领兵出征,这个场面张知节怎么还会笑的出来?所以两位大学士都警惕了起来,他们就如同当年的刘瑾一般,觉得张知节这是准备反击了,又准备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更让李东阳和杨廷和心神一凛的是,御座上的皇上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了,显然对他们都齐齐推举王守仁有些不满!
  这时候他们的眼角又见到张知节笑着出列了,李东阳和杨廷和心里一凛,难道是张知节要出招了吗?这必须要谨慎应对才好!
  张知节出列朗声道:“皇上,臣见群臣都推举兵部侍郎王守仁领兵出征,臣也附议,臣曾和王侍郎共事过,甚至他熟读兵法,知晓兵事,难得是他临阵不乱,能够沉着应对!此次领兵出征非王守仁莫属!”
  张知节话音一落,大殿里一时安静了下来,没想到张知节竟然也出言推举王守仁领兵出征!这大大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就是一直谨慎的等待张知节反击的李东阳和杨廷和也都有些吃惊,他们都知道张知节和王守仁关系不错,所以这才对推举王守仁很有信心,因为面对的推举的人选是王守仁,张知节怎么也不会太过分。
  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张知节竟然直接附议推举王守仁了!这是张知节的以退为进之计,还是张知节真的不打算领兵出征,转而支持王守仁了?
  众人心思各异,这时正德皇帝听了也有些吃惊,他本来心里还在为张知节打抱不平,没想到张知节自己都为王守仁说话了!
  不过正德皇帝转眼也就想明白了,张知节经常在他面前盛赞王守仁,显然极为欣赏王守仁,和王守仁的关系也不错,现在见到群臣都在推举王守仁,张知节就不好同王守仁争了!
  唉,知节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好胜心太弱了!虽然王守仁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是到底也还是不如张知节更加让他放心啊!况且上次的时候,正德皇帝本想重赏张知节,结果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若是张知节这次在领兵平掉了宁王之乱,那谁还有理由反对他重赏张知节?
  正德皇帝心里有些怒张知节不争的意思,所以哪怕是张知节和群臣都在推举王守仁,正德皇帝还是没有开口应允。
  李东阳也能明白几分正德皇帝的心思,显然皇上迟迟没有开口是因为心里还是属意张知节领兵。若不是群臣举荐的是王守仁,正德皇帝也没有太过反对的理由,估计早就驳了!
  但是现在连张知节都在推举王守仁,这让正德皇帝心里一阵犹豫不定,这个时候毫无疑问就是自己一锤定音的时候,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这正是他的职责所在,在重要的事情上,关键的时候,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李东阳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他知道正德皇帝的软肋!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存在软肋!
  所以李东阳抓住机会立即出列沉声道:“皇上,臣也附议,推举兵部侍郎王守仁领兵出征!”
  正德皇帝听了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竟然连内阁大学士也推荐王守仁,这是事先商量好的吗?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推荐张知节!
  “皇上,臣也仔细思索过此次领兵出征的人选,张提督和王侍郎无疑都是十分合适的人选!但是臣思前想后还是觉得王侍郎更加合适!”李东阳沉声道。
  (本章完)


第558章 补救
  竟然觉得王守仁比张知节更适合领兵出征!这是什么鬼逻辑?朕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花儿来!正德皇帝心里十分不屑。
  “哦?不知道大学士因何觉得王守仁比张知节更适合领兵出征?”正德皇帝沉声问道。
  “当初霸州之战的时候,张提督就险些身陷囹圄,消息传到京城让臣等忧心不已!如今宁王作乱,红衣教必定也会跟着宁王兴风作浪,当初红衣教就曾在南京密谋行刺过张提督,如今张提督再领兵南下,恐会十分凶险啊!”李东阳十分忧心道。
  张知节听着听着不由笑了起来,李东阳还真是头老狐狸,竟然想出了这样一番说辞!其实仔细想起来,这样一番说辞纯粹就是扯淡!
  为什么说这是扯淡呢?这毕竟和当时张知节南下的情形不同,现在可是领兵南下,身处大军之中任是红衣教手段通天,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也是无可奈何!
  况且无论是谁做统帅,只要有可趁之机,为了宁王的大业,红衣教都会兴风作浪的,所以李东阳的这一番话都是扯淡。
  但是不得不说,这一番扯淡还真的很管用!因为他把握住了正德皇帝的心理,正德皇帝和张知节的关系真的非比寻常,已经超越了一般君臣的关系!
  当时张知节在霸州遇险的时候,李东阳可是亲身经历过正德皇帝的担忧,当时的正德皇帝整宿整宿的睡不着!现在李东阳这一番扯淡其实就是为了唤起当时正德皇帝的担忧!
  果不其然,李东阳的这一番话果然奏效了,正德皇帝听了之后脸色微变,心理头想起了上次张知节在霸州遇险的时候他的担心之情。
  况且张知节屡次挫败红衣教的阴谋,早就被红衣教恨之入骨,当初在南京的时候,红衣教就纠集了数百江湖草莽悍然行刺张知节,现在张知节若是再领兵南下的话,还真容易被红衣教针对!
  反正王守仁也是一个不错的领兵出征的人选,那就定下来王守仁吧!决意已定,正德皇帝点头道:“大学士言之有理!既然群臣一致推举兵部侍郎王守仁领兵出征,朕也觉得王守仁精通兵法,封王守仁为讨逆大使提督军务领兵出征!”
  群臣听了大喜过望,没想到这事竟然这么顺利的就达成了,纷纷跪地口呼万岁圣明!张知节跟着跪在地上,看着周围的这帮子文臣们激动的白胡子一翘一翘的,不由感到十分好笑。
  既然军议完毕,群臣散去,张知节悄无声息的跟在后面出了乾清宫,立即迈开步子准备快点离宫回家。宁王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开了,府上没有一个赞同张知节领兵出征的。
  所以张知节动身入宫议事之前,太太和徐佳颖千叮咛万嘱咐,能推就推了,反正王守仁是兵部侍郎,也很会打仗,让他领兵出征也一样!
  现在皇上终于决定让王守仁领兵出征了,张知节得赶紧回去交差去,省的府上还十分忧心!
  但是正大步往前迈的张知节猛的听见后面有人喊自己,虽然极不愿停下来,但是此刻从乾清宫里出来的都是重臣,张知节也只好无奈停下来。
  若是张知节装作没听到的话,估计明天张知节没有如愿领兵出征,从而心生怨尤的流言就穿了出来。
  张知节停下来回头一看,嗬,正气喘吁吁大步走来的可不是李东阳大学士嘛!张知节赶紧回头迎了上去,拱手笑道:“可是阁老喊我?”
  “正是老夫!嗬,一路好赶啊!年轻就是好啊,真叫老夫好生羡慕,老喽走两步都气喘吁吁!”李东阳一阵疾走,确实是气喘吁吁面红耳赤。
  张知节笑道:“阁老老当益壮,可是一点都不显老!”
  “不行喽!如今眼也花了,耳朵也有点背了!不服老不行啊!老夫早就有致仕的打算了,只是又适逢宁王作乱,老夫实在是放心不下啊!”李东阳怅然道。
  “阁老乃是朝廷的柱石,朝廷需要阁老,皇上也还需仰仗阁老。。。。。。”张知节笑道。
  李东阳笑道:“老夫是该退位让贤了,介夫才华横溢,年富力强,是该他一展抱负的时候了!”
  自己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李东阳乃是历经数朝不倒的老臣了,该不会是跑来跟自己聊这些吧?能聊到一块去吗?
  好在李东阳也不过是一时感慨罢了,现在也觉得自己跟张知节这么个年轻人说这些很没劲,这才笑道:“刚刚在乾清宫内的场景张提督不要介怀!此番出征平乱,大家都属意王侍郎,倒不是对张提督有何偏见,其实大家都认可张提督的能力!”
  张知节待要解释什么,李东阳笑着抬手,示意张知节听他说下去,张知节只好住嘴,李东阳接着道:“大家属意王侍郎,一方面是因为王守仁确实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王侍郎是南方人,对于南方的风土人情地理官员等等方面都比较了解!”
  “而张提督乃是皇上倚重的国之柱石,还需要在京里主持大局,毕竟红衣教屡次在京里兴风作浪!所以老夫和介夫商讨了一下,觉得还是让王侍郎出征比较合适!”
  张知节知道李东阳之所以找到他,语重心长的解释一番,主要还是怕事情还有反复,毕竟张知节在皇上心里的地位实在是太重了,若是张知节心里有什么怨尤的话,只要到皇上那里唠叨几句,让王守仁出征之事估计就黄了!
  李东阳深怕张知节在大殿里的表现是以退为进之举,所以这才找急忙慌的赶上来解释一番。
  但是张知节真的没有这个意思,他乐见其成让王守仁出征,所以张知节释然笑道:“李阁老说的我知道,其实实不相瞒,拙荆刚刚有了身孕,唉,府上子嗣单薄,所以都极为重视,我自己也是心神不定,还真不适合领兵出征。说出来让阁老笑话,我心里头难免牵肠挂肚的,若是因此误了战事,那真是莫大的罪过了!”
  (本章完)


第559章 错过
  这一席话说的极为坦然,李东阳是阅历极深之人,也自认为有几分眼力,他也看出来了张知节所说的应当是心里话。
  所以李东阳心里总算是放心下来了,笑道:“原来张提督是有喜事了,真是恭喜恭喜!改天一定要讨侯爷杯好酒喝!”
  张知节笑着拱手道:“多谢!多谢!”
  “既如此就不打扰张提督了!”心事已去的李东阳笑呵呵的和张知节作别!
  看到张知节远去了,一直跟慢慢踱步在后面的几位重臣这才跟了上来,急声问道:“阁老,怎么样?张提督怎么说?”
  心事已去的李东阳笑捋着胡子笑呵呵道:“看来张提督并非是以退为进之法,刚才张提督坦然相告,他确实无意领兵南下!老夫观他所言不虚!”
  “哦,张提督虽然年少,但是城府可不简单呢!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杨廷和沉吟道。
  “他说他夫人刚刚有了身孕,所以心里比较挂念!侯府子嗣单薄,他有这个想法也是正常的!毕竟张提督和自己夫人十分恩爱,这是出了名的!”李东阳笑着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倒是还真有可能!看来再过个十个月九个月又得送出一份大礼啊!”杨廷和笑道。
  “这份大礼能换得王倔驴领兵出征也值了!”李东阳笑呵呵道,周围的其余人听了也跟着附和起来,这样想来确实是值了!
  就在这几位重臣正在这里笑谈的时候,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来了,见到了内阁大学士等几位重臣,忙不迭的行礼问安,然后火急火燎道:“阁老,几位大人,不知道可曾见到张提督了?”
  “可是张知节提督?怎么?皇上召见张提督吗?”李东阳捋着胡子道。
  “是啊,就是小侯爷张提督!皇上回了东暖阁这才想起来,忘了留下小侯爷了,这不差奴才出来找来了!几位大人可曾看见小侯爷了?还请告知,奴婢感激不尽!”小太监急声道。
  皇上果然又召见张知节了,此时的李东阳觉得自己来找张知节解释果然是有先见之明!不过,想到张知节十分坦然的相告自己没有领兵出征之意,李东阳又释然了!
  “找张提督啊!刚刚还看到他了,不过他走的极快,像是有急事的样子,估计这会子都快要出宫了吧!”李东阳笑道。
  那小太监一听顿时急了,原来张提督都要快要出宫了,那你们在这里啰啰嗦嗦的干什么?这不是耽误事儿吗?小太监心里很生气,恨不得跳脚大骂,当然嘴上是不敢的,脸上也不敢显出来,恭敬的行完礼,转过身去走了几步之后,这才拔足狂奔起来。
  等到小太监气喘吁吁的来到宫门的时候,这一路上也没见到小侯爷的身影,小太监气喘吁吁的来到守卫处,一打听这才知道,小侯爷刚刚已经出宫离开了!
  小太监气的几欲吐血,都怪那几个老不死的耽误事儿,要不然的话自己堪堪能赶上!这下子好了,自己只能回去复命了!看皇上的脸色可不太好看,自己没能请小侯爷回去,皇上指不定怎么着自己呢!
  这小太监只能拍了拍大腿,然后垂头丧气的回去复命去了!回去的路上正好碰到了李东阳等几位重臣。
  李东阳笑呵呵问道:“怎么样?追上张提督了吗?”
  听了李东阳的问话,小太监心里更是气急,要不是这几个老头子刚刚耽误了事,自己至于追不上吗?现在看到自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竟然还笑呵呵的问起来,这不是明显的幸灾乐祸吗?真是不当人子!
  虽然心里气急,但是小太监还真不敢怎么样,毕竟他还只是刚刚调进乾清宫,还只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小太监,人家是堂堂大学士,朝廷重臣,地位差距悬殊。
  所以小太监强忍着心里的怒气,脸上努力摆出一副自然的样子,恭声回道:“回大人的话,不巧的很,小侯爷刚好出宫了,奴婢没能赶上!”
  虽然小太监努力想摆出一番自然的神色出来,但是毕竟只是一个年轻识浅的小太监,还没有那么深的城府,还是有不自然的神色流露出来了!
  当然了,虽然看出来了,但是李东阳等人毕竟是朝廷重臣,还不止于和一个小太监一般见识,闻言淡笑道:“那真是不巧了,也罢,皇上估计还在等着你回话呢,去吧!”
  张知节离了乾清宫倒是没有想到正德皇帝又派小太监着急忙慌的出来找他。所以张知节出了皇宫之后就直接回府了。
  果不其然,太太都没有在上房,而是来了张知节和徐佳颍的小院。太太坐在那里,徐佳颍斜倚在软塌上陪太太说着话,但是无论是太太还是徐佳颍都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翠墨打着帘子笑道:“二爷回来了!”张知节抬步进了屋。太太和徐佳颍的目光瞬间都聚集到了张知节的身上。
  太太顾不得别的,直接就开口问道:“怎么样了?领兵出征的人选定下来了吗?”
  “定下来了!群臣全都推举王守仁,我也推举王守仁,最终皇上当场就宣布了,由王守仁领兵出征!”张知节笑道。
  太太和徐佳颍听了全都松了一口气,她们是打心底里不想张知节再领兵出征了!这次宁王叛乱远在江西,路途遥远一去就得经年累月不说,还十分凶险!
  太太的脸上重新挂起了笑容,笑道:“不会有什么反复了吧?”
  张知节摇头笑道:“怎么会有反复?群臣都一致推举王守仁,连我都推举王守仁,皇上也准了,谁还会想着反复,这事肯定就这么定下来了!”
  太太喜笑颜开道:“这就好!这就好!王侍郎乃是进士出身,又熟读兵法,可不是你这半吊子能比的!你上次出征还仰仗了人家不少,现在他领兵出征肯定能旗开得胜,凯旋而归的!”
  “到时候就天下太平了!你说这天下太太平平的多好,怎么有的人就是想不开呢,好好的富贵日子不过,非要铤而走险!”


第560章 鼓动
  回到了东暖阁,正德皇帝怔怔的坐了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要好好抚慰一番张知节才是。等到想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张知节根本就不在这里,忘了将张知节留下来了,正德皇帝禁不住扶额。
  赶紧吩咐小太监去将张知节请来,结果左也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正焦躁的时候就看到派出去的小太监一个人蹑手蹑脚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小太监回到乾清宫噗通一声跪下了,小心翼翼道:“皇上,小侯爷已经急匆匆离宫了,奴婢一路跑到宫门也没能追上,都是奴婢办事不利,望皇上赎罪!”
  “急匆匆离宫了?”正德皇帝喃喃道。
  “难道是知节本有领兵出征的意思,但是碍于群臣都反对,这才不好开口,朕却成全了群臣,这让知节伤心了?”正德皇帝有些郁闷的自言自语道。
  “唉!其实要论领兵出征的最合适的人选确实是知节,只是,朕有些担心他!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明白朕的苦心!”正德皇帝叹道。
  这时侍候在一边的太监李兴眯着眼睛笑道:“皇上,奴才倒是觉得此次领兵出征最合适的人选并非是小侯爷!”
  正德皇帝闻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李兴是在他身边的伺候的人,竟然还敢跟他唱反调!真是岂有此理!
  看到皇上的眉头已经皱起来了,李兴也不敢再卖关子了,赶紧笑道:“皇上,依奴婢之见,最合适领兵出征的人恰恰是皇上您呢!”
  听了李兴的话,正德皇帝简直如同当头棒喝,完全怔在了那里,他自己竟然完全没有想起过这一块儿来!
  见到正德皇帝的表情,李兴知道自己赌对了,强抑制住心里的惊喜,李兴赶紧接着笑道:“昔年汉王朱高煦造反,宣宗皇帝御驾亲征,大军刚刚抵达乐安,汉王就吓得弃兵投降!史书上无不称颂宣宗皇帝的丰功伟绩!”
  “昔年的汉王异常勇武,曾随太宗皇帝靖难立下显赫的功勋,这样一位久经战阵的猛将遇见天子亲征尚且吓得弃兵投降!更何况如今的宁王也不过是一个未经战阵的闲散王爷!”
  这一番话说的正德皇帝频频点头,兴奋不已,李兴接着笑道:“皇上御驾亲征,一举剿灭宁王的叛乱,正好率领大军巡视南方,显耀皇上的赫赫武功,震慑心思不正的屑小之徒!”
  正德皇帝听到这里心里更加高兴了,他本就有南巡之意,想要见识一番南方的繁华富庶,风土人情!但是他一直深怕朝中大臣们的阻拦,若是自己能够御驾亲征的话,这就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
  正德皇帝自己也曾读过兵法韬略,自忖善知兵事,从他自封总督军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就能看出一二,所以若是能有个机会能够一展身手,正德皇帝肯定是不愿放过的!
  更难得是,有宣宗皇帝的体例在,这样正德皇帝觉得就算提出来要御驾亲征所受的阻力也会少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