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鳞开(美味)-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死。事实上,就算填平了缺口,考虑到资源分配不可能达到完全均衡,仍旧会有人饿死,只是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饥荒罢了。而且这回鲁西百姓东迁,以及京畿、河北、河南大量流民涌入,势必会加重粮食消耗量。

如果在秋收前要进行大规模的作战,粮食压力会更大。

朱慈烺宣布完散会之后,不等众人起身作礼,已经从后门出去了。在对面的厢房里,已经坐满了一屋子的将校。这些人多是各部参谋,并没有军事主官在内。当前如此紧张的时期,朱慈烺也不敢轻易调派军事主官回来。

尤世威最终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总参谋长,讲武堂祭酒反倒成了不足为道的兼职。这次的军事会议其实是他发起的参谋部会议,其中有一个议题是东南剿匪对缓解粮食压力的影响。朱慈烺见参谋部也在考虑“粮食压力”这一问题,理所当然要来旁听。

“以后不等旁听席。”朱慈烺进来,见众人在交头接耳开小会,并没有开始正式会议,连忙关照了一声:“开始吧。”

尤世威从上座起身,带领军官们想朱慈烺行礼,然后才走到地图前,手持竹鞭在掌心中敲了敲,严厉道:“近来夏收,一直到秋粟收获之前都是农忙时节,各村寨乡勇训练进展缓慢。各军训练参谋都必须尽最大努力,确保日常队列训练的达成。”尤世威虽然对于“参谋”十分不屑,认为真正的将军是不需要这么多人辅助的。等他自己成为了参谋头子,很快就意识到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干得十分投入,再不说废除的话了。

乡勇虽然历代都有,但到了东宫这里却不是真正的战力,而是各部战损的补充。这些兼顾生产和战备的乡勇,由各部抽调的老兵担任驻村教官进行训练。如果出现新募兵无法完成补充的较大战损,就会用这些乡勇补充部队。原则上是“谁训练,归谁补”,所以各部对于村落的乡勇训练也很重视。

尤世威见自己的将威镇住了这些年轻的校官,心中颇为得意,继续道:“大家可以看地图。”他指向高悬放大的大明坤舆图,继续道:“现在开始议题:其一,顺贼溃败之后,河南、河北、京畿一带盗匪横行,总参谋部建议剿匪任务交给预备营。在座诸位可有异议?”

在座的都是各部参谋的代表,若是与满洲东虏作战,他们还会争一争,对于剿匪事却不很热衷。而且预备营也的确应该见见血,剿匪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恰如其分。

朱慈烺本身也有这个安排,听尤世威预先提出来,还进行商议,心中更是满意,只等这条建言提交到手就传令下去。

尤世威见提议通过,继续道:“议题二:派独立游击营南下就食,减缓山东军粮压力,大家有何异议?”

朱慈烺将目光投到朱家骏身上。他记得这个在汝阳之战中受伤的少尉,因为他的刻苦用功,成为了“战转参”的典型,被公开表扬,后来分到了罗玉昆部成为营参谋长。如果他没有提出异议,其他营、部的参谋们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这个意见其实就是独立游击营提出来的,朱家骏作为主倡者,当然不会有异议。

“万一和其他友军发生冲突怎么办?”有个少校举手发言问道。

尤世威手里的计划书中虽然有各种情况的应对预案,但还是望向了朱家骏,把解释的权利让给了他。

朱家骏会意,站起身先向皇太子行礼,旋即走到台前,取了一支竹鞭,准准地敲在了“徐州”上。

ps:月票要跌出一百名了,推荐票也没能上榜,求支援啊!月票、推荐票都需要!谢谢大家~

二四四粉身碎骨浑不怕(十二)

“徐州乃四省通衢,南北交汇之要地,咽喉命脉之所关。”朱家骏点着徐州,将四周所毗邻的府县一一报出,就像是给众人上了一堂地理课,可见下的功夫果然不少。

“占据徐州,可以屏蔽南京,也可以全山东之地。”朱家骏说着,似有若无地点了点淮安、庐州一片地方。

淮安是刘泽清逃亡之地,庐州是黄得功的驻地。加上徐州的高杰和寿州的刘良佐,正是原历史剧本中的江北四镇。此四镇对于南明而言,是北部最后一道防线。而在这个世界,却是山东背后的盾,或者是矛。

从朱家骏的角度来看,成为矛的可能性更大。

东宫军体系的组成与大明其他军镇差别太大,以至于士兵在融入东宫体系之后,自发地对其他大明军镇产生了排斥感。尤其朱家骏这样的老人,一路走来,所见的只有东宫军浴血奋战,而大明官兵却是望风而降,从骨子里就不会认同那些打不得仗的军镇。

本着东宫的训示:猪一样的友军与敌军同类。

朱家骏首先想到的就是解决这些猪一样的友军,好让山东这个基地更加安全。

“不过更主要的,还是南下就粮。”朱家骏将竹鞭收入手中,轻轻拗成一个弓形,道:“我本人在随军驻屯日照后,亲眼见了日照县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若是有东宫系县官整治地方的手段,即便是灾年,百姓也未必熬不过去。徐州水网稠密,虽然有黄河水患,但仍旧有不少能够垦殖的土地,如果我军占据了徐州。以东宫官员的能力,应该能够救活更多百姓。”

更多的百姓意味着更多的兵源,意味着自己更为强大!训导官们每日挂在嘴上的“保护百姓就是保护自己”,已经深入人心。

“上尉,”曹宁举手提问道,“虽然军议认为东虏主力不会立即南下。但如果发生东虏大军压境,抢夺徐州,贵部怎么守?”

“全军向东,走淮安、安东卫,返回山东,向第二近卫营靠拢。”朱家骏脱口而出道:“第二近卫营最近的野外拉练已经都越过我部驻地了,如果有东虏大军南下,肯定能够支援我部。”

朱慈烺当即转向曹宁,这位第二近卫营的参谋长只是嘿嘿一笑。手中虚扬了一下,便不说话了。

第二近卫营并没有因为操典的约束失去活跃的性格,又尤其善于山地作战。鲁西南是著名的沂蒙山区——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了三分之一。此处盗匪丛生,萧东楼借拉练之名行剿匪之实,每次都是“偶遇战斗”,以为足够掩人耳目了,今天却被朱家骏一语道破。

朱慈烺朝闵子若招了招手,闵展炼当即附耳过来。

“拿二营最近的战损表给我看。”朱慈烺道。

闵子若很快步出会议室。找到值班参谋,调出文件。送了进去。

看到闵子若一出一进,曹宁颇为后悔,知道引起了皇太子的注意,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了。他并不是有意刁难朱家骏,但是扩编近卫师的事早就在军中传遍了,萧东楼当然想将游击营纳入麾下。曹宁借机发问。是早就算好了游击营绝不会南下退避,只能投靠近卫二营。谁知道朱家骏不是省油的灯,答得不卑不亢,还顺便把二营给卖了。

独立营上下,也是一心想扩编成独立师。最好还能得个威风凛凛的称号。至于一营、二营伸过来的禄山之爪,必须干脆利落地砍掉!

角落里又有一名少校举手问道:“如果死守徐州,让近卫一、二营从侧翼攻击东虏,是否阔以?”

尤世威轻咳一声:“现在是否让游击营南下徐州,尚未成为决议。”

那少校道:“秉将军,攻占徐州有百利而无一害,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徐州。”他顿了顿,道:“徐州有铁有煤,又有水力可用,正适合铸炮。如果徐州能在我军掌握之中,火炮铸造速度将是日产十尊以上。”

朱慈烺挪动了一下身子。山东的确是煤铁大省,但登莱二府却没有发现现成的铁、煤矿。目前用的煤,是从兖州运过去的。铁矿虽然有,但基于铁矿质量和冶炼手段,只能用来打造农具,铸炮的铁模和材料主要还是得从芜湖采购苏钢。

如果占据徐州,在那里打造煤铁复合产业中心,无论军工还是民用,都能得到极大的支持。

朱慈烺突然发现:手下的这些军官们,战斗**比自己还要强烈!

“但如果游击营守不住,我们自然不能把炮厂放在徐州。”那少校道。

朱家骏已经在心中计算了游击营的战斗能力,当即道:“只要东虏大军低于一万人,我部单独守御没有问题。”

“上尉,你这么说有根据么?”朱慈烺终于发话了。

朱家骏转向朱慈烺,鞠躬行礼,道:“东虏以骑兵为主,我部如果野战或有不敌,但如果只是借助地势进行守城之战,却是有信心以一敌十。”

朱慈烺摇了摇头:“我们还没有跟东虏打过,不要太过于盲目自信。尤其是军事决定,绝对不能想当然!”

朱家骏脸上一红,恭敬行礼道:“卑职谢殿下指点!”

朱慈烺对尤世威点了点头,朝后靠了靠。

尤世威清了清喉咙:“如果没有异议,游击营攻占徐州计划,就此呈报军议了。”

“报告!”曹宁站了起来:“报告,我部认为,应当以游击营进占徐州为中心,制定一个巩固徐州,保全山东的作战计划。为此,我近卫二营请求将防线前移至兖州府。”

那个考虑火炮铸造的少校闻言,不禁也是跃跃欲试。然而曹宁在第二近卫营是仅次于萧东楼的人,下面哪个校尉不看他脸色?这少校即便想学曹宁,却也知道自己不能代表火器司,这等提案还是得由司里先讨论决定,然后才能往上提议。

朱慈烺对于军队运作原本就有些一知半解,更多的还是在参照一般组织行为。眼前这情形,让他发现其实是总参谋部在大战役制定上的缺失,而下面的营部级参谋又无法着眼大局。

要想立刻就有个全知全能的总参谋部是不可能的,但完全可以慢慢培养出来。

“尤将军,”朱慈烺道,“可以抽调各部参谋组建临时参谋团,将徐州这事好好议一议。”

尤世威见朱慈烺上心了,当即应道:“末将遵令。”

朱慈烺转向那个少校,笑问道:“听你口音有点怪,是哪里人?”

“秉殿下!”那少校见皇太子亲自与他说话,颇有些激动地行了个军礼,话到嘴边却是舌头打结道:“卑职湖、湖……”

“湖广?”朱慈烺有些奇怪,湖广的口音好像不是这样啊。

“湖建!”那少校终于说出来了道。

“福建?”

“是,湖建!”少校应道。

朱慈烺笑了,道:“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入伍的?”

“卑职洪祖威,崇祯十六年在西安入伍。”洪祖威道:“卑职当时有幸得闻殿下演说关学大论,心中倾慕。后来随军辗转,决意弃笔投戎,如今累至少校。”

洪祖威报上了简历,让朱慈烺更是心中好笑,看来这就是当年被驯化的那批士子中的一位。不过那些人中绝大部分都转了文官,如今在各地担任行政辅助工作,没想到还真有人加入了军中,而且还成了少校。

“你是哪一部的?”朱慈烺问道。

“卑职现充任火器司参谋。”洪祖威道。

“火器司?”朱慈烺奇道:“火器司没怎么打过仗啊,你怎么积功升衔的?”

“卑职入伍前是举人,分配至火器司之后评为参谋局上尉参谋。”洪祖威道:“因为在铸炮法上有所改进,刚升为少校。”

“你是那个把炮口竖起来的人?”朱慈烺想起了最近铸炮法上唯一的改进。

果不其然,洪祖威咧嘴笑道:“正是卑职!”

ps:求推荐票和月票~~快月底了哦~~~

二四五粉身碎骨浑不怕(十三)

传统铸炮法的灌口在火炮尾部,铁水进入模范之后,重者下沉,轻者上浮,所以炮口比承压更大的炮腹质量更好。若是换个思路,将灌口放在炮口,铁炮质量立刻就能改进不少。

洪祖威并没有铸炮的才能,但他通过一本《物理浅论》上的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生产之中,这点是朱慈烺最为赞赏的。

“我写了很多东西,有些人就以为我无所不知的,其实大谬!”朱慈烺朝洪祖威点头道:“唯有天下千百万人集思广益,拾遗补缺,才能真正中兴大明,让百姓们过得更好。我开了个头,你、徐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能够跟上,这就很好。”

“多谢殿下勉励!”洪祖威挺了挺胸,大声道。

“很好,小伙子也很精神。”朱慈烺想起那个“湖建”,又笑了笑,让他解散。

会议这才算是结束。

尤世威没有跟这些“小”参谋们一起离开,走到朱慈烺面前报道:“殿下。”

“尤将军。”朱慈烺走在前面,邀请道:“一同出去走走如何?”

尤世威当然不会反对。

朱慈烺走在前面,想来想去也只有在一小花园活动一下腰腿。他一边毫无形象地迈着弓步,拉伸腿部肌肉,一边道:“今天没骑马,身上筋骨就像是绷住了一样。真不知道平了虏丑顺贼,整日呆在宫里还怎么活。呵呵,看尤将军面色凝重,可是有什么心头之惑?”

尤世威跟着朱慈烺走到一座小花厅前,眼看周围翠绿丛丛,心中仍旧有些郁结,道:“殿下。如今大敌当前,而我军先议东南,会否使人心不安?”

“唔,这个啊,我记得当年杨嗣昌说过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朱慈烺站定,扩胸转腰。道:“我族从汉武得名,是为汉族,至今千七百余年,有文治,有武功,也有被异族屠杀残虐的不堪之时。但是嘛,你我是什么人?”

“自然是汉人。”尤世威有些不解。

“是啊,所以嘛……”朱慈烺循循诱导:“说明我大汉钢筋铁骨,就算有蒙元乱华。仍旧能站起来!如此看来,我汉人最大的敌人是谁?并非异族,而是汉人自己啊。”

“殿下不也说,内耗只是徒然让外人占了便宜么?”尤世威并不觉得太子的解释合理。

“不错,内耗的确如此。”朱慈烺点头道:“但是先打徐州,并不算内耗,而是统合资源。”

“统合?”

“徐州的重要之处刚才参谋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且将它比作一块金子,这金子在高杰手里。只能给他当枕头。而在咱们手里,却可以用来买粮救人。造炮杀敌。为此上,我花一两银子去换这块金子,看似是将力量消耗在了内部,但其实我得到的资源远远超过了我的花费,从而产生了更大的效益,这便是统合资源。杨嗣昌所言该当做此解。只有统合资源的攘外必先安内才是明智的。若非如此,便是愚昧!假设高杰占的是一块无用之地,我会去收他么?他求我去我都不舍得花那个盘缠。”

尤世威眉头渐渐解开,道:“殿下所言果然精辟。”

“也没什么精辟的,随便找个生意人来都知道这个道理。”朱慈烺道:“再者说。高杰若是还有一丝丝忠义之心,我军到日,他就该自缚请罪,接受改编。那时候,我说不定还会为了安抚其他军镇,给他一条养老的后路。”

尤世威这才点头认同。若是高杰不识时务,有悖逆之心,原本也该就地正法。

“将军听过矛盾之说么?”朱慈烺又问道。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正是,”朱慈烺点了点头,“一阴一阳谓之道,天下万物无非阴阳。这便是根本的矛盾。在东虏入关之前,我大明天下,是我帝室与闯贼之间的矛盾。而东虏一来,形势自然变换,成了我汉人与他满洲人之间的矛盾。刚才我说了统合资源,可以对明军下手。现在这条,却是为了民族大义,要有能够容纳闯贼的胸襟。尤将军,你统领总参谋部,着眼就该从这天下全局入手才行。”

尤世威一身傲气被朱慈烺说得尽皆散去,由衷佩服道:“实话说,这两句话我原本都是不信的。给殿下这么一解,想想确是这个道理!”

朱慈烺呵呵笑道,顺便推荐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这套书的母本应该就是后世的《工具论》。作为一个文科生,朱慈烺很清楚形式逻辑对社会科学的推动力。他原本打算成年之后找人翻译,没想到五岁时竟然在大内的书库里看到了这套书,定名为《寰有铨》六卷、《名理探》十卷,是李之藻与葡萄牙籍神父傅汛际合作翻译的。

李之藻作为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文辞更贴合士大夫口味。朱慈烺只是将这套书改了个名字,定名为《逻辑学》,旋即命人雕版备档。甲申之变的时候,也一同带到了莱州,作为重点书目进行刊印。

尤世威没想到朱慈烺会推荐一本泰西人的书,想着自己连老祖宗的东西都没搞透呢,但又不能明说拒绝,只是支支吾吾应承着,生怕太子让他看完之后再交点读书笔记之类的。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军中写笔记、日记已经成了制度,这让许多老将军十分不适应。牛成虎还因此想去雇两个文书,却被定性为“雇佣私人”,领了一张警告处分。

“千岁爷!”

王承恩看到朱慈烺跟尤世威站在一起,远远就出声叫道:“殿下,皇爷请您去说话呐。”

朱慈烺点了点头,对尤世威道:“将军先回去吧。”

尤世威行礼要走,却被王承恩叫住了。只见王承恩满脸堆笑:“都督且不忙走,皇爷也一并召见。”

尤世威脚下顿了顿,称了声“遵旨”。

这边整个内宫都没有过去一处宫殿大,朱慈烺与尤世威三两步就到了崇祯所在的塘边小榭,见母亲与伯母还有袁妃一同在场,石桌上堆放着各色水果和糕点,显然是家庭小聚,不知道为何要连尤世威一同召见过来。

“儿臣慈烺拜见皇父,皇伯母、皇母。”朱慈烺上前见礼,不失半点礼数。

崇祯一脸笑意,正要让他起来,突然见到了尤世威肩头金光闪闪的蟒龙肩章,脸上容光消散,只是平平道了一声“兴”。

朱慈烺起身,周后已经兴奋叫着赐座,又埋怨道:“这些日子,也不知道你在忙些什么,晨昏定省都懒得做了?”

“母后冤枉儿臣了。”朱慈烺无奈道:“儿臣刚从登州视察水师回来,这几日为了东虏占据神京之事,连夜又跑了一趟乐夏防线,视察武备,当真是没空。”

崇祯冷冷道:“今日南都诸臣送来表章,说是要犒劳东虏大军,请晋平西伯吴三桂为侯爵,还要嘉奖辽东巡抚黎玉田,你可知道?”

——这口吻,分明就是在说皇太子殿下没事瞎忙活!

尤世威头一次觉得皇帝还真是有昏聩的时候。

“儿臣听说了,”朱慈烺笑了笑,“是东南诸臣所谓‘借虏平寇’之策。不过父皇,东虏乃虎狼之众,真会退回关外么?”

“他们这些化外野人,哪次不是抢够了便自己退去了?”崇祯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没底气。

“父皇,”朱慈烺仍旧带着浓浓笑意,毕恭毕敬道,“东南诸臣实在是耳目闭塞。如今的吴三桂已经是满清的平西王了。他们要嘉奖的黎玉田,呵呵,早就是李自成的四川节度使了,恐怕封赏从贼之臣有些不妥。”

看着一脸惊愕的崇祯帝,朱慈烺悠悠道:“而且依儿臣之见,东虏非但不会走,恐怕还有吞并寰宇之心呢。”

此言一出,在场诸人无不变色。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二四六粉身碎骨浑不怕(十四)

“东虏在京师广施‘仁义’,甚至连剃头都可以通融,这份野心就已经够大的了。”朱慈烺收敛起脸上的微笑,又道:“南方诸臣竟然还有脸送出犒赏、封赠!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东虏,我朝无人,皆懦夫也!”

崇祯还是第一次见到儿子发这么大的脾气,他正要说吴三桂的事,只听朱慈烺又道:“正是因为我朝每次对东虏又怕又惧,退避三舍,才养得他们如此骄横!若是此番仍旧显露出怯弱之态,东虏十万禽兽指日便会南下!”

两位皇后和袁妃被吓得直掩胸口,崇祯帝也是脸色发白,良久方才道:“你的侍卫营拦得住么?”

朱慈烺道:“拦不住也要拦。”他发现自己口吻有些生硬,知道天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又道:“父皇,我中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只要充分调动百姓中健硕者从军,大力发展军备,岂会输给区区十余万众的满洲鞑子?怕的就是不敢拼杀,白白丢了祖宗基业。”

“国库早已不支,你用什么去拼杀?”崇祯终于问出了这个纠结自己良久的问题。

朱慈烺很感慨崇祯帝能够问到点子上,但估计他不会喜欢真实的答案。

“严肃吏治,抄没赃款。”朱慈烺终于还是答道。

明朝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社会,上面的朝廷没有钱,下面的百姓也没钱,真正有钱的就是那些商人、官员、世族。不能否认,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靠着勤奋努力而发家致富的,有些人更是乐善好施,在乡梓中有很大声望。

朱慈烺挥起《大明律》这根大棒时,当然不可能有出神入化的微操,能够完美甄别善恶。在军国大事面前。民族存亡的关头,有钱必定有罪。高皇帝制定了一套可以将当前所有人都入罪的法律,断然不会有人能够脱罪——否则就是海瑞第二,完全可以当道德模范供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用极端的方式收罗民间财富进行直接分配,看起来会失去一部分人心。但收获的是更大的民心。而且失去的是逃税漏税不愿当兵卖命的人心,收获的却是按时缴纳各种税款,肯卖苦力当民夫,也愿意流血流汗参军入伍的民心。

两相比较,朱慈烺当然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你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竟然学流寇作风!”崇祯怒道:“你所杀者皆是该杀之人么!”

“父皇,儿臣不愿意杀人。”朱慈烺道:“但凡有罪的官吏,大多是发配乡学之中教书,让他们重温圣贤教诲。好生改过。至于赃款嘛……呵呵,父皇,难道咱们为了表示跟李贼不同,便要事事相违?那李贼吃饭,咱们便不吃了么?”

“放肆!你怎能与皇父如此说话!”周后板起了面孔:“还不退下自省!”

朱慈烺知道母亲是怕皇父陛下发雷霆之怒,为他解围,颇为领情地行礼告退。他刚一转身,就听到杯盏砸地发出的碎裂声。还有些许碎块溅到了他的小腿上。

尤世威垂着头,看到皇太子离开。自己却没有得到退下的诏命,心中越发郁闷。

“尤世威!”崇祯帝发了一通邪火,将目光落在了这位之前很想启用的左都督身上。然而一看到肩上的那团蟒龙,他又心中犯堵:这尤世威已经是皇太子的私人了。

“臣在。”尤世威硬着头皮答道。

“你是老成之将,素有名望,如今也跟这皇太子瞎胡闹么!”崇祯怒道。

“回皇上。”尤世威定了定神,“老臣以为,当今天下能够挽狂澜于既倒的,也只有皇太子殿下了。”

“你!你也要与那逆子一同欺瞒朕么!”崇祯怒道:“他若是能补时事,何以从河南到京师。竟然处处失守!你若是敢说‘以空间换时间’,朕当场杀你!”

尤世威到底是积年老将,只等崇祯的呼吸平复了些,方才道:“皇上,是何人在陛下耳旁进谗言?实在当斩!东宫虽然让地,但皆是不堪守的死地。即便如此,东宫在各次对战中皆是奋勇杀敌,战果累累,哪里来的欺瞒圣听?”

“哼!”崇祯重重哼道:“当日报说擒了敌将刘宗敏,人呢?之前又说擒了刘芳亮,人呢!只弄一面旗帜,说是李贼大纛,当朕是稚童好骗么!”

用刘宗敏交换尤世威等人的事,在军中流传不广。这是考虑到老将们的面子,对外只说用作诱饵钓李自成那条大鱼。

至于刘芳亮,在李自成撤逃山西之后,便被朱慈烺放回去了,虽然明面上没说,其中的善意李自成应该是能明白的。但是这种事自然也不能大张旗鼓,否则就是皇太子带头通贼,所以刘芳亮是自己“逃跑”的。

“陛下,那面旗帜的确是李贼帅纛。”尤世威辩解道:“当日臣就在殿下身旁,亲眼所见二百勇毅之士冲入李贼阵中……唔,陛下,外面还有人是亲历者,请陛下召对!”尤世威只怕自己口笨说不清,想到了朱家骏。

虽然过了这么久,当日踏冰冲阵的场面,仍旧会时常出现在这位老都督的睡梦之中。

如果是在北京,崇祯怎么可能去召见一个兵卒?在这里,皇帝的威严却被小小的莱州府压制到了极限。崇祯也很想知道,太子朱慈烺一直信任有加的兵士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皇帝吐出了一个“宣”字。

王承恩躬身而退,快步朝外跑去。他并不认识朱家骏,但是东宫兵之间似乎都很熟悉,只要抓住一个就能问出来。

王承恩的运气比他想象得更好,还不等他招呼内侍们分头寻找,就在莱州府衙的大门口碰到了朱家骏,他正与一个块头极大的大个子谈笑风生,那人肩上的也扛着东宫兵的肩章,虽然星星少了两颗,却多了一条横杠,而且材质看上去也是白银的。

“你就是朱家骏?”王承恩自己都有些不相信:“快些进去,陛下召见!”

朱家骏一愣,暗道:陛下为什么要召见我?是殿下的意思么?

“朱兄弟,你先忙,咱们改日再会!”那大个子少校道:“若是你今日不回去,晚上可以来营中找我。”

王承恩突然发现那大个子的军装前胸用金线绣着一个盾章,上面隐约还有字。

“这是什么?”王承恩好奇问道。

“这是一级白刃作战勋章。”那大个子比王承恩高出了一个头,垂着眼皮看着他:“还有个真金的,只有穿军礼服的时候才佩戴。”

“这位是我军第一勇将,刘肆刘少校。”朱家骏介绍了一下,看到刘肆一脸受用的模样,也觉得好笑。

王承恩眼珠一转,道:“你也一起来。”

崇祯只宣了一个,却见王承恩带来了两个,已经心中奇怪。王承恩快步走到崇祯身侧,低声道:“皇爷,奴婢在外面看到这个东宫兵,好像也是最早就在侍卫营里的,让他一起来说,也好有个印证。”

崇祯点了点头,对王承恩办事稳妥颇为满意。

“卑职朱家骏(刘肆),参见陛下。”

两人直挺挺地行了东宫军礼,却连跪见的打算也没有。

“放肆!还不跪下!”王承恩被吓得半死,当即出班怒斥道。

崇祯却觉得十分新鲜,挥了挥手示意王承恩退下,问道:“这就是东宫的军礼?”

“回陛下,”朱家骏迈步上前,重重一并足跟,“皇太子殿下以军情紧急,瞬息不可耽误,禁跪拜,只行此军礼。”这是侍卫营到了登莱之后的新政,经过之前那段时间的酝酿发酵,已经被将士们接受了。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二四七粉身碎骨浑不怕(十五)

“这军礼看着倒也精神。”崇祯柔声问道:“果然像是虎贲之士,可上阵杀过贼么?”

尤世威偷偷将头垂下去了,实在不忍心看到九五之尊被两个校尉驳了面子。

朱家骏和刘肆都被问住了。

“东宫侍卫营恐怕没有人没杀过敌。”刘肆回道。

“放肆!”王承恩从未见过有人敢这么对皇帝说话,已经开始后悔自己没事找事,为了向太子殿下示好,将这么个莽夫招了过来。

刘老四也知道自己不会说话,抿口不语。

朱家骏连忙补救,道:“秉陛下,卑职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