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朝之梦(大罗)-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涂夹Х隆6髑搴吞焦嵌糁普嫔窠滔蛭骰痛竺魑鞅钡厍┱庞跋斓钠琳希匀怀芍醒钦嫔窠碳そ肿拥难壑卸ぁ6⒏缓褂质钦嫔窠淌屏μ乇鹜绻痰牡厍
“上将。那么孟加拉会战呢?”伊夫林。伍德现在知道威尔。海明在孟加拉会战分出胜负之前不会采取任何增援印度西北的行动了。“我们是不是要加快决战的步伐?中国人已经占领了婆罗门巴里亚和沙赫巴兹布尔,距离梅克那河只有十几公里了。”
“不,不用加快决战步伐,我们继续等待。”威尔。海明走到了地图台前,望着一张五万分之一的东孟加拉军用地图。地图上面,沿着梅克那河、达奴河和加尔尼河,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部队番号和军用符号。20万大军和超过200公里沿着河道构建的堡垒封锁线已经构筑完毕。
……
雨水哗啦啦的在朱国卫面前落下,织成了一道雨墙,雨中的世界变得模模糊糊,远处就看不清楚了。但是蹲在河堤上的大理国王还是举着望远镜,努力的观察着梅克那河对岸的一切。那里是英印军的防御阵地,但是形制却非常奇怪,不是连绵的堑壕、铁丝网和鹿砦拒马所构成的防御体系。而是一个个好像坟头一样的低矮堡垒。
“英国人构建了一个由堡垒组成的防线?”朱国卫放下望远镜,低声问。
“是的,职部已经带人过河侦察过,是一个个堡垒组成的环形防御阵地,堡垒外围还有壕沟保护,也有堑壕,不过只有一道呈环形布置。每个环形防御阵地大约包括十到十五个土木碉堡,查看防御阵地的面积估计可以驻兵一个营。每两个环形防御阵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00米,可以用机关枪加以封锁。”
一个大理军的营长就蹲在朱国卫身边,指着对岸一个个隆起的堡垒介绍道。
“他们的大炮在那里?环形阵地里面有大炮吗?”朱国卫问。
“试探过几次,他们没有开炮。”
“守军的战斗力怎么样?”
“我们攻击的时候他们没有出来过,只是守在那里,和普通的印军没有什么不同。”那位营长答道。
“士兵都是印度人?”
“是尼泊尔人。”那营长道,“抓到过几个他们的巡逻兵,经过审问发现他们都是英国人从尼泊尔雇佣来的士兵。”
“廓尔喀雇佣军?”朱国卫听说过廓尔喀雇佣军,那是英国人在尼泊尔招募的佣兵——尼泊尔这个国家一直是在中英之间一脚踏两船的,现在虽然在私底下向大明称臣,但是并没有撕毁和英国签订的条约,仍然允许英国在其境内招募士兵。不过大明的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官们也不认为英国人的这支外籍雇佣军是什么精锐,在打过俄国和美国的大明军官们眼睛里,除了明军和他们的法国老师,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军队算精锐了。
“英军的防线纵深有多大?”
“在第一道防线之后约2000米还有另一道相同的防线。”
‘不过是两道由堡垒工事组成的防线……后面或许还有一些预备队和炮兵,实在不算什么坚不可摧的防线。’朱国卫想到这里,就收起望远镜退了下去。这里可是在河对面印军炮火的威胁之下,他这个一国之君犯不着在这里一直冒险。
他们一行人静默无声的退了下去,到了一个印度村庄,在一栋被用作前敌指挥部的大屋子里张开地图,和随行的大理军、第18山地军的参谋们议论起来。焦点就是要不要集中兵力突破印军的防线?达卡就在70公里外,梅克那河已经是达卡城外的最后一道险要。如果达卡被华军占领,印度的王公一定会立即发动大起义!不过反对的意见也有人提出,现在华军在孟加拉平原是无后勤作战,虽然粮食不难筹集,但是弹药却越打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避免与敌进行阵地战,可以采取在梅克那河以东进行机动的战术,只要维持在东孟加拉的存在,印度早晚会乱起来!或者,干脆挥师南下,向吉大港进军,同暹罗王合兵打下吉大,然后再北上和威尔。海明决战。但是这个参谋的意见却被大多数人所反对,朱国卫也不同意,倒不是因为达卡近在眼前。而是这一路打过来实在太过顺利,谁也不认为一道碉堡防线就能挡住华军的脚步。再说了,就算攻击不利,再南下北上也来得及嘛。(未完待续。。)
12014554411223583
第1394章果敢营
公元一八七六年,四月十五日,孟加拉,梅克那河前线。连日的阴雨暂时告一段落,决战的时刻也因此到来。
一门门的火炮缓缓摇动,将炮口放平。炮手全部就位,弹药手抱着炮弹,紧张的等候着装填发射的命令。沿着梅克那河东岸,大明第18山地军和大理陆军第一军已经建立起长达15公里的出发阵地。二百八十门75mm山炮连夜上了一线,准备用抵进直射的火力摧毁对岸的印军碉堡。大大小小的木船也征集了数百艘,都提前隐藏在河滩上,还盖上了伪装物。无数的突击队员就隐蔽在木船旁边,都在屏息静气地等候。
朱国卫大步走进了一个土木搭建的掩蔽部,这个掩蔽部位于一个微微隆起的低矮山头上,只不过三五十米高,但是在好似桌面一样的平原上已经是至高点了。这里距离河对岸不过三四千米的直线距离,中间全无遮挡,不用望远镜也可以将整个战场全部收于眼底。
掩蔽部内许多军官在等候,济济一堂。看到大理国王进来,都立正行利。吴长庆、罗安阁,还有若干参谋,都在等候最后攻击的发起。
天气虽然已经放晴,但是地面却依然泥泞,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本来梅克那河上浮动的雾气已经完全消失。
之所以选择在白天能见度相当良好的情况下发动攻击,就是为了用大炮直射对岸的碉堡。在之前的锡尔赫特战役中,华军已经吃过这些碉堡的亏。虽然只要华军士兵靠近,守在里面的印兵多半会溃退。但还是给华军造成了一些伤亡——锡尔赫特战役中。华军的阵亡、重伤、失踪人员总和已经超过了2000。另外还有4000余人(包括民伕)在这一路行军中病倒。
这样的减员在后勤通常的情况下实在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无后勤也无法补充兵员的这支孤军来说,也不算一个小数目了。所以朱国卫再三考虑之下,决定用火力摧毁印军碉堡。
‘大概需要一个五六千发炮弹,再加上两千人的伤亡就能撕开一道10公里宽的缺口,然后印度人就该崩溃了。’朱国卫心里这样想着,然后又看了看手中的怀表,时针眼见就要指到了八点的罗马数字上面。大理王重重点了点头。沉声命令“可以开始了!向达卡进军!”
守候在这里的参谋立即通过电话线将命令下达给炮兵阵地。
二百多门山炮几乎同时抖动起来,火光先喷吐而出,然后才是如雷的炮声,烟雾弥漫,转眼间,对岸的印军阵地各处,就升腾起了青黑色的烟柱。
不过,炮击的效果并不好!75mm山炮的直瞄精确度不高,在接近2000米的距离上,确实很难击中构筑的相当低矮的印军碉堡。另外。因为连日阴雨,梅克那河两岸的土地变得非常泥泞。落入泥地中的炮弹的爆炸威力也狠打了一番折扣,冲击波和单片被烂泥吸收,很难造成敌人的伤亡。
印军的炮反击几乎立刻就开始了,那些环形防御工事内的确布置了大炮!都是5磅的阿姆斯特朗后装炮,数量不多,也不是新式的管退炮,而是老掉牙的架退炮。不过还是有不少炮弹落在了梅克那河对岸的华军阵地上。梅克那河两岸,顿时就成了炮弹飞舞的世界,但是双方的损失都不是很大。
查理。戈登现在就站在一个靠近前线的掩蔽部内,从内八字的观察口用望远镜入神地看着外面的炮战。他虽然吃了一大筐败仗,但是并没有受到降职处分——那些败仗本来就是威尔。海明计划的一部分。现在查理。戈登是印度军第一集团所属的第10军军长。朱国卫选择的突破点,正好在第10军防线的南部和第11军防线的北部。
‘看来今天的主角不是炮兵!’戈登心想,‘关键就是被摆在第一线的廓尔喀雇佣军和锡克雇佣军了!’
和华军打了几仗之后,戈登已经知道靠普通的印军是很难抵挡住华军的冲锋,这些印度人都很怕死,呆在阵地里射击还行,但是只要刺刀一交,多半就是一触即溃。所以在见到威尔。海明之后,他就强烈建议让廓尔喀雇佣军和锡克雇佣军上一线!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顶住华军。
双方的炮战持续了约半个小时,华军这边砸出去的75mm山炮炮弹超过了5000发。这样的炮击密度,对于没有后勤供应的孤军来说,已经是豁出血本了!华军出发阵地上响起了一阵阵的哨子声音,军官们都直起身子来,将红色的手旗举了起来,等着最后发起冲击的命令。
三发红色信号弹从后方升上天空,在空中高高地挂着。在这片印度的天空下,无数的来自川滇或妙香高原的军官跳上了战壕,扬着手旗,用西南口语的方言下着命令“弟兄们,跟我上!”前沿阵地上还架起了机关枪,几乎同时吼叫了起来,道道火流向对面不停倾射,似乎就形成了一条条火的道路,指引着步兵冲击的方向。连战连胜之下,每个华军士兵都士气高昂,嗷嗷叫着端起已经上了刺刀的步枪,掀去掩盖住木船的伪装物,奋力将一条条冲锋舟推入水中,然后一跃而上,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拼命划水。
这是一次动用了二十个步兵营的冲击,其中九个营是牵制攻击,吸引印军的火力和注意力,从第五十五山地步兵团、第五十六山地步兵团、大理陆军第一近卫步兵团抽调的十一个山地步兵营是主力攻击。还有另外二十个营将用于第二波冲击或是在第一波冲击得手后迅速跟进。掩护他们的就有八十多门迫击炮,每门都在疯狂地发射着炮弹。士兵们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疯了一样滑动船桨。印军的反应很快,他们部署在堡垒或是堑壕里面的机关枪全都打响了,一道道滚烫的火舌就从华军的冲锋舟上扫过!加上马蒂尼。亨利连珠步枪清脆的鸣叫,将冲锋舟上面拥挤的人们一片片的打倒!梅克那河上射界开阔,几乎没有遮挡,非法方便印军发扬火力,这一阵的冲击,简直就变成了自杀!但是活着的,受伤的人们,还是不顾一切的奋力划桨。
冲在最前面的是十几条小舟都是属于大理国的近卫步兵团果敢营,他们的祖籍都是云南省的果敢县,祖先是前明的军官士兵。在过去的200年间,他们一直坚持在中缅边境,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武装,无论满清还是缅人的贡榜王朝都没有能让他们放下武器。二十多年前,当大明王朝的日月旗帜飘扬在神州大地之时,他们的父辈又手持着兰芳行生产的贝色麦步枪,向缅北高原挺进,成为了开拓大理王国的先驱!现在的大理陆军参谋长果毅侯罗安阁,大理内阁左丞相果勇侯杨春荣,曾经都是这个果敢营的营长。
现在,果敢营的勇士又成为了大明挺进印度的尖刀!第一条冲锋舟已经靠上了梅克那河西岸,一个年轻的少尉军官抱着一听光复式空冷式轻机枪,从冲锋舟上一跃而下。但是转眼就被迎面射来的子弹打中了五六处,但他还是拼尽最后的力气扣动扳机,将炙热的子弹射向印军的阵地!后面紧跟着跳下冲锋舟的一名士官丢下手中的步枪,从倒下的军官手中接过轻机枪冲着前方的印军阵地就是一阵猛射!还发出了几乎要压倒枪炮声音的怒吼“果敢营,跟我冲!”(未完待续。。)
第1395章发现不对了
“冲上去了!冲上去了!果敢营果然名不虚传!”
守在掩蔽部里观战的朱国卫已经兴奋的手舞足蹈了,他的近卫步兵团果敢营的官兵第一个冲上了梅克那河西岸。冲进了印度人坚守的那些环形工事……冲上去了,还有不胜利的道理?刺刀一交,那些印度人还不逃之夭夭?
“这些印度人似乎比之前的要坚定!”吴长庆却低声嘀咕了一下,他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望远镜,硝烟当中的战斗还在进行!
肉搏已经在其中几个环形工事中展开了!来自果敢的杨文荣是果勇侯杨春荣的同族兄弟。杨家是果敢大族,祖先杨高学是追随永历皇帝的明朝将领,南明灭亡之后,杨高学就带着部署和亲族在一个叫“科干”的地方隐居,以待将来,还将“科干”改名为果敢,意思是要子孙后代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要果断勇敢的反对清朝。
不过当时机真的来临的时候,果敢几个大族的族长却一时下不了造反的决心。等待他们看清楚形势的时候,日月同辉旗已经席卷中原,显赫一时的大清王朝已经轰然而倒了。所以果敢的几个大族并没有在大明复兴的大时代中捞到什么利益。还好,朱济世并不是朱元璋那样眼睛只盯着国内这一亩三分地的开国之君。对于杨家这样果敢大族来说,想要立功的机会多的是!就连1850年出生没有正经上过军校的杨文荣,现在也是大理王国近卫军果敢营的一营之长了!他的这个营长,可是在妙香高原上和缅人一刀一枪搏出来的。
一个身材矮小的印军士兵怪叫着扑了过来。手里拿的不是上个刺刀的步枪。而是一种样子很古怪的砍刀!‘还有用刀的?’杨文荣稍稍一愣。在妙香高原打了那么些年,他不是没有见过舞刀弄枪的兵,一般都不是什么厉害对手。反而是用刺刀肉搏的新式步兵比较扎手。想到这里,他就毫不犹豫拔出手枪照着这个舞刀舞得很利索的尼泊尔人脑门上就是一枪,当然是枪响人亡!
只是还没有等他得意一番,又有两个舞刀的尼泊尔人朝他扑过来。杨文荣连忙举枪又射,这回没有打着脑门,而是将五发子弹都射入两人体内。才让两个嗷嗷叫的廓尔喀雇佣兵一命呜呼,不过杨文荣的手枪也打空了。他四下看了看,想寻一把丢弃在战场上的步枪。可是步入眼帘的,却是好一番苦斗的场面!整个堑壕里到处都展开了厮杀搏斗,矮小的印兵满是泥泞,面容狰狞,都在奋力挥舞砍刀,和使用步枪刺刀的大理兵战成了一团。看场面,似乎是大理兵处于下风!这些印兵不但悍不畏死,而且还善于肉搏!
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突然发现又有十几个挥舞着砍刀的敌人扑了上了。疯子一样的叫喊着要取他的性命。
“他妈的,这下要交代了……”
他脑子里面的念头还有转完。身边就响起了果敢口音的吼叫声音,一把把的刺刀越过了他,迎了上去,又有一些果敢兵已经冲了上来!
双方顿时碰撞在了一起,扭打成了一团。刺刀戳入人体的擦擦声音和大刀舞动的风声说牟欢舷炱稹<浠蚧褂幸簧涣叩牟医小K降氖勘丛床欢系挠可侠矗嗣路鹗橇鄣南钠芬谎欢纤鹗ё拧Q钗娜僦沼诩竦搅艘话焉狭舜痰兜1873式步枪,直直的就扑向一个一瘸一拐的廓尔喀雇佣兵。
这个雇佣兵腿上中了一刺刀,半跪在那里,还在大吼着挥舞砍刀,死战不退!杨文荣从侧面接近,一刺刀就从他左边脖子刺了进去。颈部的大动脉顿时被挑断,血柱猛地碰了出来。可是这个廓尔喀雇佣兵临时却还要反击一下,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居然一把抓住了刺刀死死的不放手!
‘尽然这样勇猛!’杨文荣一开始的轻视之心已经荡然无存,他知道自己的果敢营现在遇上真正扎手的敌人了!他用脚蹬开那具尸体,将插进人脖子的刺刀拔了出来。喘着粗气又扑向另一个嗷嗷乱叫的廓尔喀佣兵,惨烈的格斗,依旧在继续!
此时此刻,在后方观战的朱国卫这个时候也发现不对了,他手里的望远镜都快被攥出水来了。从他这个位置看出去,明军和大理军的攻势全线受挫!不仅是大理近卫军果敢营陷入苦战,另外十九个营的进攻也都被印军牢牢挡住!惨烈的肉搏,已经在全线展开。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印度军和华军的后续部队都先后赶到,梅克那河西岸打成了一片尸山血海,但是印军的崩溃并没有来临,到了当天傍晚,也只是被逼退到了他们的第二道防线。
原来印度军也是有精锐的!朱国卫突然发现自己的十万大军已经身处险地了!之前他真的有些轻敌了,视印度70万大军为无物,一路高歌猛进居然突入到了离开英帕尔还有好几百公里的孟加拉腹地。如果印度军早一点把河对岸的这支兵拿出来摆到英帕尔,自己还能来到这里吗?
英国人手中明明有可以阻挡自己的精锐,为什么不早用?
想到这里,大理王的脑门上,后背上已经全是冷汗了!他深吸口气,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低声道“上当了!”
吴长庆也放下望远镜,看着大理王,“大王,您说什么?”
“上当了!我们上了威尔。海明的当!”朱国卫咬着牙道,“他是故意把我们放进印度的……梅克那河就是他给我们预备的葬身之地!”
“什么!?”
吴长庆和罗安阁同时惊呼起来。罗安阁道“大王,您说的这些……有根据吗?”
吴长庆也望着朱国卫,心里面也直犯嘀咕,今天的战斗的确激烈了一点……印度军显然不是豆腐,至少不全是豆腐!河对岸的廓尔喀雇佣军就很能打,一点不比大理军弱!之前一路打过来,居然没有遇到他们,这事儿的确蹊跷!
朱国卫咬咬牙,“明摆着不对了!根据可靠情报,威尔。海明手里面的廓尔喀兵总不下五六万……这可都是步兵战斗兵,没有辅助兵种的!我们两个军的战斗兵才多少?”
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印度军的炮兵、辎重兵、骑兵、工兵还有机关兵是不比明军差多少的。他们的技术兵都是英国来的白人,骑兵是锡克族,本事都不比大明的同行差。真正弱的是步兵的战斗兵!而朱国卫所仰仗的也是步兵战斗兵强大。可两个军又有多少步兵战斗兵?不过是六师十八团五十四个营再加些补充兵,满打满算也没有五万!也就是说和印度军的廓尔喀雇佣兵差不多数量……如果威尔。海明把两个印度步兵军下面的步兵营都换成廓尔喀佣兵,大明第18山地军和大理陆军第一军根本到不了孟加拉!
“这可怎么办?”罗安阁倒吸了口凉气。现在是孤军远征深入敌境,别说打败,只要被这些廓尔喀兵缠住,让印度军的其他部队围上来,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不能再打了,立即停止进攻!”朱国卫当机立断,“今天晚上就把部队收回来,立即转移!”
“去哪里?”罗安阁忙问。
“去打吉大港怎么样?”吴长庆道,“只要和南路军会师,凭我们的三十万大军,足可以和英人周旋。”
“不要想这样的好事了!威尔。海明一定早有安排,而且从这里去吉大港有250几公里,即便一路顺畅,五天也未必能到,而英印军坐船过去最多三天,所以我们没有机会的。”朱国卫摇了摇头,“还是北上吧,先退往锡尔赫特,再退往东辉国。只要能把大部带回去,这一仗就不算输。”(未完待续。。)
1217231011233742
第1396章圈套不会只有一个
英属印度军的前敌司令部作战室内,一片电话铃声的嘈杂声音。早在今年一月,英属印度军直属的通讯部队已经在东孟加拉前线铺设了完善的有线电话和电报网络。所有的线路对汇总到达卡的巴拉。卡特拉宫。通过这些线路,海明的指挥部可以及时得到最新的消息,下达命令,联络全军。自前线炮声一响,威尔。海明端坐在作战室正中的一张圈椅里面,听着参谋们不断的汇报着前线的进展,传来的消息还算不错,威尔。海明的碉堡加环形防御据点的战术似乎取得了成功,从尼泊尔雇佣来的廓尔喀兵也物有所值,抵挡住了华军的猛攻!
到当天午夜的时候,参谋长伊夫林。伍德一脸喜悦的走到威尔。海明面前,没有说话就是几声爽朗的大笑“我们把中国人挡住了!他们伤亡惨重!梅克那河上漂浮的都是中国人的尸体,河滩上也都是中国死人,至少有8000人被打死,重伤员肯定超过了4000。现在中国人已经停止攻击,似乎正准备撤往梅克那河东岸。上将阁下,大捷啊!”
“大捷?”威尔。海明摇摇头,半开玩笑地道,“就算下面报上来的数字没有一点水分,不过就是消灭了12000个中国人,还有七亿四千九百九十八万八千个中国人……伊夫林,现在还远远没有到高兴的时候!”
“上将……我们不可能把七亿几千万武装起来的中国人都杀光的,因为在这之前,整个英格兰的男人都会被战争的损失消耗一空。”伊夫林。伍德脸上的喜色顿时一空。
大英帝国的确在打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只有真正的白痴才相信英国能打赢。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英国只是想尽可能多的保住一些财富——英国人早年从别人手里抢来的财富。要想保住一切是不现实的。接近高层的人都知道,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西部已经早早上了准备放弃的黑名单。现在澳大利亚的上等白人都忙着撤退,而下等白人和黄种人都被告知,大明皇长子朱国杰和英国公主海伦娜在未来将成为他们的君主……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结果,所以大家要和睦相处,安安静静等待和平的到来,似乎这场世界性战争和澳大利亚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但是印度却是必须要保卫的财富!这里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富饶的农业、勤劳而且众多的人口以及还算丰富的资源。使得印度成为了现下大英帝国财富的源泉。如果说大不列颠——美利坚帝国代表着大英帝国的未来,那么英属印度帝国就代表着大英帝国的现在。没有现在财富,安有未来的复兴?
所以保住印度和北美大陆东海岸就是保住了大英帝国在未来复兴的希望,同时也保住了世界大战的平局。但就是这样一个任务,眼下看起来也是很难完成的!不仅因为大明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还因为大明皇家海军同样强大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强。中国的重工业建设现在已经过了起步阶段,人才、资本、原材料和技术都已经足备,许多大的钢铁、煤矿、铁路联合企业已经投产或将要投产,在未来的5到10年,中国的重工业产能很有可能超过整个欧洲——虽然中国不缺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但也不等于不需要时间来建设,不仅因为开矿、建厂、修路还有培养技术人员本身都需要时间。还因为重工业建设本身就非常消耗钢铁。当钢铁产量不足的时候,重工业只能缓慢发展,而当钢材等原材料产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发展就会越来越快。而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较为充沛的钢铁产量。
根据法国人提供的情报,1875年度,在大量新建产能投产和战争需求的双重刺激下,中国钢产量已经突破了280万吨(铁550万吨),超过了英美之和的钢250万吨、铁480万吨!煤炭产量更是突破了1亿5000万吨,同样超过了英美之和!而在1876年,中国的钢产量还将上一个台阶,至少可以达到钢330万吨、铁620万吨!煤炭产量更将达到1亿8000万吨以上。
而且这些数据仅仅代表了大明本土的重工业实力,并没有计算工业实力同样不弱的西华和东华——西华拥有储量丰富的铁矿和煤矿因而重工业发展较快,1874年、1875年度都有大厂投产;东华则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和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同样惊人。两国的煤铁产量之和,估计可以达到大明本土的一成以上。根据英国情报部门的估计,有煤炭1500万吨,钢30万吨,铁60万吨。
另外,大明的造船工业在太平洋和南洋“苦力贸易”的需求带动下,一直发展很快,在产量上早就超过了英美之和。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明会像下饺子一样成批的建造铁甲舰……而且中国人可以将90%以上的海上战力用于南洋战场,但是英国最多能把60%的海军派到东方。英国东方舰队和大明南洋舰队之间的实力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英国想要保住印度,就必须在这个逆转发生之前重创大明南洋舰队!
威尔。海明现在则想利用印度的陆上作战,逼迫大明南洋舰队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在马六甲海峡同英国东方舰队决战。
“女王近卫龙骑兵师、孟加拉骑兵军和普罗比锡克骑兵军到什么地方了?”威尔。海明听完了伊夫林。伍德的报告,又低声询问起三支骑兵部队的位置。
这三支骑兵是英属印度军骑兵的主力,其中女王近卫龙骑兵师是白人部队,拥有3000多人和36门大炮。孟加拉骑兵军是印度军的精锐,包括四个孟加拉轻骑兵师和总督骑兵卫队以及一个白人组成的骑炮团,拥有12000名官兵和84门火炮。普罗比锡克骑兵军自然是锡克人组成的,拥有15000名官兵和60门大炮。这三部现在组成了一个斯科特骑兵集群,在参加过对俄作战的约翰。斯科特少将的指挥下,一直潜伏在苏尔马河北岸的阿斯多格拉姆。在华军抵达梅克那河东岸开始构筑进攻出发阵地的时候,威尔。海明就命令这个骑兵集群向东南机动,去堵截华军的退路。
“已经渡过苏尔马河了,正在向霍比甘杰开进,估计今天晚上就能重新占领那里。”伊夫林。伍德道,“但是靠30000名骑兵和骑马步兵不可能阻挡住华军……斯科特将军做不到。而且,华军也不一定会撤向东北,他们完全可能南下吉大港。上将,我们在吉大港的兵力非常单薄,已经快阻挡不住华军的猛攻了。”
“不,他们不会前往吉大港的。”威尔。海明道,“朱国卫首先会考虑退往阿萨姆,因为阿萨姆是他打下来的,只要保住阿萨姆,他在朱济世跟前的地位就有保障了。如果失去阿萨姆,再让我们反攻进缅甸,即使拿下了吉大港,他的大理王也很难保住……我的那位老朋友有八十几个儿子,但是却没有八十几个王国可以让他们去继承!
至于斯科特少将能不能挡住朱国卫的问题我不担心,因为朱国卫根本弄不清楚斯科特少将手上有多少人,斯科特的白人骑兵完全可以遮蔽战场,吃过苦头的大理王一定不敢再次冒险。到时候他一定会选择转向北方,向布拉马普特拉河谷撤退。”(未完待续。。)
12111024311234736
第1397章海明的大计划
“什么?白人骑兵?不是印度人?”
远处的枪声还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响起,总没有断绝的时候。那是第18山地军和大理第一军的骑兵威力搜索幕和英印军的骑兵打在一起了。不过正在和华军轻骑较量的,却不是皮肤有点黑漆漆的印度阿三,而是正经的欧洲白人!根据前方的回报,他们遭遇到的是女王近卫龙骑兵师。光是看番号就知道不好对付了。
不过让朱国卫、吴长庆和罗安阁三人赶到担心的,还不是这些欧洲来的骑兵。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骑兵称雄战场的时代了。而是这支欧洲骑兵的身后是不是有印度军主力部队存在?英印军中自然是有一些完全由欧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