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史慈道:“兴霸,万不可轻敌,那许褚武艺了得,称得上我等敌手。”

  黄忠亦道:“许仲康真英雄也,不可小觑!”

  黄忠、太史慈越是这般说,那甘宁越发不信,冷哼道:“哪个怕他?便是你们战得过,我就战不过?只晓公子同意,凭我放开手脚,我定能将他擒来!”

  徐庶见甘宁如此说,转身谓刘瑁道:“公子,依在下之见,还是令兴霸将军暂时留下吧,似将军如此轻敌,去了岂不误事?”

  刘瑁知徐庶定是想用激将法,遂应道:“嗯,元直所言有理,我亦觉得兴霸只知武斗,却不识兵法耳!算了,算了,休要与他多言,还是唤周幼平前来,令他前往。他一样等得心焦呢。”

  甘宁听刘瑁之意,要走马换将,早慌了神儿,跳将起来,操起双戟,跑出大帐去。

  边跑边回头笑道:“公子,先生,休要忒恁小家子气,谁说俺只知武斗,而不识兵法?俺不过是想……是想和他多斗几合,不然不够畅快也。”

  那甘宁说完,飞身上马而去。

  刘瑁急令黄忠、魏延领五十青龙卫,紧紧追上,于他压阵。

  临幸,刘瑁再三叮嘱,只许败,不许胜。

  甘宁、魏延领命而去。

  刘瑁又唤来蒋钦、周泰二人,着他二人于营前一里处林间小路之上,挖下陷坑,深达丈余,坑底布满茅草,坑上蓬上干柴浮土。

  一切布置停当,带领众将前往葛坡坞前查看情况。

  那甘宁和许褚大战五十余合,未分胜负。

  刘瑁到得阵前,魏延已然出马,又与许褚战二十余合,胜负未分。

  刘瑁带兵前来,止住刀兵,谓许褚道:“仲康此时以为如何?”

  许褚沉思片刻,哈哈笑道:“公子帐下之将,虽说皆不能胜我,然还算英勇。”

  刘瑁道:“我身边既有如此多的猛将,还不能说明我能汇聚人心么?”

  “能。”许褚道,“然汝若连我都无法打败,即便能聚集几个猛将,又能如何?莫非靠这些就能征服天下乎?”

  刘瑁听了,哈哈大笑道:“许仲康真乃奇人也,并非一武夫耳。汝言甚善,只不过我捉汝,易如反掌耳。”

  许褚一听,仰天大笑道:“公子休要说大话,有什么本事,尽管施展出来。”

  刘瑁抬头看看日头,言道:“已近午时,你我皆回去歇息一阵,未时过去,我再派人前来挑战。我只在山后营寨之中等你。若你还能打败我将,我甘愿认输。”

  “此话当真?”许褚胸有成竹,立即反问。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刘瑁斩钉截铁道。

  “好,我便再次等你派的神将来!”许褚道。

  刘瑁遂带领众将回归营寨。

  到得营寨,那甘宁对许褚大加赞赏,言道:“许仲康果然武艺高超,刀法娴熟,力大无穷,着实了得!”

  刘瑁与徐庶见他如此夸赞许褚,大有敬佩之意,皆哈哈大笑。

  那周泰跳将出来,跪在刘瑁面前,道:“主公,众位都和那许褚交过手了,这回定然该俺了吧?”

  刘瑁道:“幼平所言是也,便是轮,也该轮到你了。——一切可准备妥当?”

  蒋钦、周泰皆拱手言道:“一切准备妥当,但等降服那厮!”

  刘瑁道;“好,今翻便令汝前往,蒋钦领二十青龙卫前往压阵,只许败,不许胜,切记诱敌深入!”

  周泰笑道:“公子勿需嘱咐,陷坑便是我等准备,自然知晓公子之意。”

  “如此便好。”刘瑁道,“我便亲自在山口处接应,但等许褚追来。若是他半路而回,我会亲自杀出,引他前来。只是要交代好诸位将佐,小心在意,撤离之时,不可自家先跳入陷坑之内。”

  蒋钦、周泰领命而去。

  甘宁不明就里,还想追问。

  刘瑁道:“休要多问,不出两个时辰,许仲康必为我生擒活捉矣。”

  甘宁知刘瑁计谋高深,也不多问。

  蒋钦、周泰前往葛坡坞挑战。

  许褚出战,与周泰大战。

  周泰战十余合,回马便走。

  许褚纵马追出,后边坞中有人高声喊道:“仲康勿追,小心埋伏。”

  许褚听得,心下亦自防备。

  转过山口,见树木从杂,只有小路,勒马欲回。

  刘瑁从山后转出,大叫道:“许褚,看我龙吟霸王枪!”

  许褚看见刘瑁,哪里肯放?两个便于山口大战。

  斗不三合,刘瑁拨马回走。

  刘瑁马快,许褚奋力直追,冲进树林小道。

  飞驰不远,刘瑁立足战马,横枪以待。

  许褚见刘瑁不跑,纵马舞刀赶来,便要斩杀于他,忽然马蹄一空,连人带马,落入陷坑之内……

第144章 剿灭黄巾

  蒋钦、周泰吩咐众人用挠钩捉了许褚上来,绳捆索绑,带入营中,来见刘瑁。

  刘瑁见了,亲释其缚,并取茶水相待,笑问:“仲康这回可愿归服耶?”

  许褚见刘瑁如此相待,跪地拱手道:“既为公子所捉,如何不降?”

  众人遂大笑欢迎。

  刘瑁领众人随许褚进坞,许褚令族人置酒款待。

  刘瑁以许褚暂为校尉,待回到汉中,另行封赏,当夜众人痛饮,一醉方休。

  如此停留三日,刘瑁与许褚商量下一步打算。

  那许褚便是带领族中子弟数百人相投,而刘瑁只需轻装简从,巡游天下。

  若是此时将族中武艺精良之辈全带了去,只剩下老弱病残,一旦黄巾贼寇前来,无法抵挡,岂不危矣?

  思虑再三,刘瑁想出两条路来。

  一则,汝、颖之地,危及百姓安全之贼,皆是葛坡贼。

  在他们离去之前,要将当地葛坡贼剿灭。

  二则,一旦许褚带领族中武艺较好的子弟离开,那族中老弱需要妥善安置,定然不能留在此处。

  关于这安置之处,刘瑁已经寻思妥当,不如就此向西北,前往颍川轩辕山一带。

  毕竟他下一步便要前往颍川,寻访谋士郭嘉。

  顺路将许褚族人带往轩辕山一带,等将来他平定天下,也好再将许褚族人迁回故里可也。

  许褚也认为此路可行。

  计议已定,刘瑁便派出几路人马,打探葛坡贼藏身之地。

  那何仪、黄劭自兵败之后,带领部曲,拼命逃向东南。

  跑出五六十里,并不见刘瑁等追来,方才止住队伍,会聚败军。

  待何仪、黄劭两个稳住心神,集合部曲,问是哪路人马冲乱他们阵脚。

  后边回来的散兵汇报,说有两路人马,一路偷袭大营,不过四五十人。

  另一路冲击前阵,也不过五六十人。

  何仪、黄劭勃然大怒,对部下将佐大骂不止。

  他们上万人的队伍,竟然被不到一百人给打败了。

  这要是传出去,在天下贼兵面前如何抬头?还能当贼吗?

  那何仪、黄劭纠集人马,又退三十里,离葛坡坞八十里外安营扎寨,商议反攻。

  当然,何仪、黄劭也见了刘瑁一路军马的战斗力。

  人数虽少,战力实在强悍。

  他们人数虽众,然战力不行。

  便是那葛坡坞,他们也已经进攻了两三次,不能取胜。

  今翻又多了刘瑁一路人马相助,他们更没有必胜之把握。

  计议三四日,那何仪忽然开了窍,一拍脑袋道:“有了!他们不是烧了我等大营后寨么?不如我们也用火攻!”

  何仪让人准备火箭,趁着月黑风高,到得葛坡坞前,单用火箭攻击,将葛坡坞一把火烧个干净。

  黄劭以为,此计甚妙,便让人准备箭矢火油。

  等他们劫掠了两三个县衙,得到十数桶火油,又有数千只羽箭。

  一切准备妥当,商议就在这两三天,趁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强行进攻。

  便在此时,刘瑁派出的斥候,打探到何仪、黄劭之行动意图。

  刘瑁询问对策。

  徐庶言道:“这有何难?他们等月黑风高,我等便趁此月明星稀之夜,前去劫营可也。谅那葛坡贼,一群鼠辈,不成行伍,缺少谋略,安能成事乎?只消我等一把火,便教他大营乱作一团!到时,公子只消让众将盯住中军大营,擒贼擒王,一举斩了那何仪、黄劭二人。黄巾贼本是一群虾兵蟹将,又失了渠帅,还敢攻郡掠县,祸害百姓乎?”

  刘瑁道:“元直之言甚是。”遂谓众将道,“谁可前去劫营?”

  许褚道:“某当前往!”

  甘宁、周泰不想让许褚夺了功去,也都抢着要去。

  许褚道:“虽然我等皆是主公部下,然此时尚且在我之葛坡坞中,兴霸、幼平,汝等是客,还是让我来。”

  甘宁道:“哼哼,皆是主公部下,哪里还有主客之分?”

  许褚道:“汝等不熟当地路径,还是我前往妥当。”

  周泰道:“路径不熟不是问题,派个向导即可。我曾在扬子江中,劫掠为生,更知贼寇习性。我去定可一举擒了那两个贼首!”

  “还是我去!”许褚争道。

  甘宁、周泰亦道:“还是我等前往!”

  徐庶怕几位将军争执不下,伤了和气,影响士气,遂安抚道:“诸位将军,不过前往劫个贼营,如何这般计较?以后大战很多,多有建功之机也!”

  “以后之事,以后再说,我只要这次前往!”

  三人俱是固执己见。

  刘瑁坐在主位,一直未有言语。

  此时见徐庶多有无奈,遂笑道:“这有何难?兴霸、幼平,汝等这几日总想和仲康讨教武艺,比个高低。其实,以我看来,武艺强弱,并非全部。若欲成为大将,不但要武艺精良,更要能征惯战。此翻前往,汝等可分作两路:一路由仲康为主将,蒋钦、任夔副之,领族中子弟三百人;另一路以甘宁为主将,周泰、何曼副之,领仲康族中子弟三百人。两路分左右前进,当晚子时出发,寅时到位,卯时初刻,同时攻入贼寨,放火烧营,直冲中军,捉得何仪、黄劭者胜!汝等可有异议?”

  众将领命,皆无异议。

  诸位将军去后,刘瑁又令太史慈、魏延、刘云听命。

  着太史慈为主将,其余两位副之,领五十青龙卫,身背引火之物,随两路军马后边行走。

  单见两路军杀出,令太史慈这一路军马直冲何仪、黄劭后寨,放火烧了何仪、黄劭准备好的十数桶火油。

  太史慈领命而去。

  一切安排妥当,刘瑁带领黄忠、吴凤及徐庶等四位先生,便在葛坡坞中等待。

  徐庶极为佩服刘瑁安排,言道:“公子用兵,不但周全,而且还善于利用将佐心思,庶敬佩之至。”

  刘瑁道:“先生不必夸奖,汝与诸位先生之才,尚无施展之机也。我心知之。”

  巳时刚过,三路军马俱回。

  众将令士卒压着何仪、黄劭二人,并许多粮草、马匹,来到葛坡坞中。

  刘瑁见许褚、甘宁、周泰、太史慈等众将,一起进坞,谈笑风生,极为融洽,不明就里。

  众人拜见刘瑁已毕,那太史慈道:“何仪乃许褚捉住,黄劭乃甘宁捉住。不过后寨点然火油的,并非我这一路人马,而是周幼平所为!”

  刘瑁听说,大为惊奇,不知众将怎会如此行动……

第145章 司马德操

  甘宁、周泰回报过,刘瑁方知其中端的。

  原来甘宁、周泰二将带兵从左路到达葛坡贼大营外,计议直冲贼军大帐,恐贼兵众多,不能取胜。

  于是分兵两路,一路由甘宁领两百五十人,突入营寨,直奔大营,捉拿何仪、黄劭。

  一路由周泰领五十人,直冲后寨储藏火油之处,纵火烧之。

  两人刚刚计议完成,卯时刚到,便听得许褚大军突入营中。

  甘宁、周泰不敢怠慢,各自领兵,分头行事。

  许褚突入葛坡黄巾右营,正是何仪大帐;甘宁突入葛坡黄巾左营,却是黄劭大帐。

  二人奋力向前,正欲捉拿两个贼将。

  葛坡贼大营虽乱,然毕竟有上万人,很快便组织起来,拱卫大营。

  就在许褚、甘宁两路军马陷入重围之时,周泰得手。

  哄一声巨响,火油被烧着,爆炸开来,烟炎张天。

  这回让葛坡贼顿时大乱。

  便在此时,太史慈带兵赶到,看到此种情况,也不用再去后营点燃火油,带兵直在贼营中奔突。

  如此以来,葛坡贼不知虚实,还以为四面受敌,似有千军万马,皆不敢恋战,四散奔逃,作鸟兽散。

  许褚、甘宁可不会忘记二人独斗,皆死死咬住贼首。

  杀到最后,那许褚捉了何仪,甘宁捉了黄劭,众人合兵一处,相视哈哈大笑,这才一同回到坞中。

  刘瑁听说经过,知许褚、甘宁、周泰三人已然解开心结,勿用再劝,自是高兴。

  至于何仪、黄劭两个,本是黄巾贼首,既然众人要走,留之不得,着即下令斩杀。

  这一场偷袭,又得黄巾马匹三百余匹。

  众人在葛坡坞中歇息一日,便令许褚号召族中老幼,皆随众人前往颍川一带轩辕山中暂避乱世。

  众人随行。

  葛坡到颍川轩辕山,七八百里,许褚族人扶老携幼,日行四五十里。

  如此走了半个月,方才到达。

  路上自然不止一次遇到贼匪,然有刘瑁及一干猛将保护,自然无事。

  七月初,刘瑁寻个山清水秀、人迹罕至的清幽之所,将许褚族人安置下来,又在许褚族中选精壮一百余人相随,增加骑兵一百余骑。

  剩余一百匹马匹,刘瑁皆留给许褚族人,令其依靠农耕过活。

  至此,刘瑁帐下除了众位臣武将,还有青龙卫二百余骑。

  告辞许褚族人,刘瑁向徐庶言明求贤之意。

  徐庶笑道:“公子勿忧,我岂能不知公子心意?想必主公心中已然惦念司马德操了吧?”

  其实,刘瑁心中并未期望能够得到司马徽辅佐,他更想得到的是郭嘉。

  那司马徽虽有识人之才,却不一定有济世之能。

  然徐庶已然说出司马徽来,刘瑁岂肯不接此言?

  再说,即便不能令司马徽相随,相见一面也好。

  遂道:“知我者,元直也。”

  石韬道:“少时,徐元直为人报仇,我救其脱困,被官府捉拿。我等无处可去,逃入阳翟山中,偶遇司马德操。承蒙关照,不但救我等性命,还指点迷津,让我二人逃入襄阳暂避,方才有机会见到主公也。”

  “这么说来,二位定知德操所居之地?”刘瑁忙问。

  两人相视,点头而笑。

  刘瑁一刻等不得,着即让部曲于阳翟一处山坳之中扎下营寨,由魏延为主将,任夔、何曼辅佐,带领青龙卫守护营盘。

  又令人备了厚礼,自带徐庶、石韬、黄忠、许褚、太史慈、甘宁、蒋钦、周泰、刘云、吴凤十人前往司马徽乡中拜访。

  刘瑁等人到得司马徽门外,正听得司马徽弹琴,忽听得琴音高亢,继而琴声停止。

  刘瑁心道:“这人就爱玩这种玄乎事儿。”

  果然,大门开除处,一人清雅俊朗,笑颜而出,道:“吾正弹琴自娱,忽琴音高亢,想必有英雄窃听!”

  刘瑁急忙深深鞠躬道:“在下一介俗人,搅扰先生清音,死罪!”

  “将军何出此言?有徐元直、石广元二人带路,将军绝非俗人也。请容草堂献茶。”

  司马徽袍袖一摆,让开路来。

  徐庶、石韬皆躬身礼拜,道:“我二人一去几年,未得报偿先生,今特此拜谢也。”

  司马徽摇手不应。

  刘瑁遂令众将于门外相侯,他自领徐庶、石韬随司马徽进入屋中。

  众人寒暄已毕,刘瑁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拜尊颜,足慰平生也。”

  司马徽道:“好,好。”

  刘瑁怔然,略有尴尬,又道:“先生高义,曾于徐元直、石广元为难之时,不避斧钺,出手相助,瑁替两位先生在此谢过。”

  司马徽眉头微皱,很快又道:“好,好。”

  刘瑁回望徐庶、石韬二人一眼,不知司马徽何意。

  徐庶笑道:“先生真乃奇人也,你这‘好好先生’之美名怕是要留传千古了。”

  “好,好。”司马徽依然如此笑道。

  石韬道:“主公,司马先生便是此番奇人,有话便请直言。”

  刘瑁亦学着司马徽之口气,道:“好,好。”

  众人皆笑。

  刘瑁遂躬身施礼,问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幸得相遇,先生可愿随我与元直、广元出山,建不世之功乎?”

  司马徽连连摆手,笑道:“吾山野匹夫,不通实务,何敢有此妄想?”

  刘瑁又拜道:“既如此,瑁诚心求教先生,如何方能扫平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司马徽道:“公子身边臣武将具备,扫平天下之策已有,何须问我?”

  刘瑁笑道:“先生既如此说,便请先生指点,此处还有何贤士,瑁必定诚心求取。”

  司马徽道:“天下智谋之士、勇猛之将无数,岂可尽得?吾早已听说,公子身边,已有荀攸、法正、元直、广元等,武已有许褚、黄忠、太史慈、甘宁等,似此,若能善用,天下可得矣,何须继续求贤?”

  刘瑁见司马徽如此说,便笑答:“天下虽大,智士勇将,并不富裕,如奇珍异宝,极难得到。我若不提前取之,定为他人所取。他人取之,吾虽能胜天下,定会艰难数倍,延长时限也,先生以为此言若何?……”

第146章 颍川大贤

  司马徽笑道:“公子为取天下,先取人才,实乃捷径也。果然所思非凡,佩服。”

  刘瑁道:“既如此,先生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司马徽道:“吾无才无德,实不敢出山也。然则,颍川多名士,如徐元直者,已为公子所得,还有何人可比徐元直更好?”

  刘瑁道:“元直,广元,皆我之心腹人也,吾自当重用。然我听说,颍川郭奉孝,是位智士,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司马徽指着刘瑁笑道:“公子果真求贤若渴啊,连他你也晓得?”

  刘瑁笑道:“为天下百姓计,岂可不殚精竭虑?”

  司马徽道:“我与郭奉孝,不过数面之缘,算是杯水之交。据我所知,郭奉孝与荀若、荀公达叔侄二人,关系甚为投契,今公达在君帐下,何不让公达修书一封,奉孝定不会辞也。”

  刘瑁恍然,道:“这一层倒是我未提前想到。不过而今公达远在汉中,若是让人千里驱驰,前往求信,一来一往,不知要多少时日。今翻还请先生相助。”

  司马徽道:“既如此,今我可为公子修书一封,成与不成,吾不敢言也。”

  刘瑁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生只管作书,成与不成,刘瑁皆拜谢大恩。”

  司马徽连连摆手,道:“公子,言重了。”

  司马徽遂修书一封,赋予刘瑁,又攀谈一回,刘瑁献上重礼。

  对于金银,司马徽分不受,只将些许果品受了。

  临行,刘瑁躬身施礼,言道:“临行,瑁还有一事相求,望先生允准。”

  司马徽让他但说无妨。

  刘瑁遂道:“吾有二弟,一为诸葛亮,一为庞统,皆不过十四五岁年纪,兴许不久便会拜入先生门下,望先生好生照顾,授意平定天下、治国安邦之术,瑁不胜感激!”

  司马徽讶然,问:“公子如何得知,汝二位小弟会拜在我之门下,莫非公子早就叮嘱过矣?”

  刘瑁道:“然。”

  司马徽略有惊诧之意,然见刘瑁欲行,并不多问,拱手道别。

  刘瑁上马,回头笑道:“先生不必多想,吾料用不了多久,先生必会前往荆州一行,到时,还望先生勿要将我二位小弟拒之门外也,再次谢过。”

  二人相互施礼作别。

  刘瑁营中歇息一夜,并不久留,按照司马徽指引路径,径直前往郭嘉隐居之地。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郭嘉少时已有远见,见天下大乱,投靠袁绍。

  不想袁绍并非明主,郭嘉毅然决然,离开袁绍,阳翟山中隐居。

  按照史书记载,郭嘉一直在家中赋闲六年,方才在荀彧推荐之下,成为曹操谋士。

  郭嘉生于公元170年,二十一岁时离开袁绍隐居,隐居六年后,投靠曹操。

  据此推算,公元195年,应该是郭嘉在乡中隐居的第五个年头。

  若是他再来晚了,这郭嘉定然为曹操得了去。

  既然已知天机,当可截天道,必先行得郭嘉也。

  刘瑁到得郭嘉庄上,还算顺当,迎面遇见一位年轻人,纶巾蓝袍,极为清爽。

  刘瑁见其人相貌不凡,便下马拱手施礼,询问道:“请问先生可是郭嘉郭奉孝耶?”

  那年轻人打量刘瑁两眼,又见其身后臣武将,遂道:“先生何人?找他作甚?”

  “在下刘瑁,字如意。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特来拜见。”刘瑁道。

  “哦,你便是灭了汉中张鲁的刘如意?”郭嘉不屑一顾,道,“我道你如何英雄了得,怎么便是如此年少?”

  刘瑁笑道:“先生投靠袁绍帐下,欲成就大业之时,不也是极为年少么?”

  郭嘉遂笑答:“没错,我正是郭嘉。看在公达在汝帐下份儿上,便请前往草舍一叙。”

  刘瑁十分高兴,即便跟随郭嘉前往。

  在郭嘉草堂之中,刘瑁与其畅谈半日,心中大悦。

  自然,那郭嘉也询问了几个问题,不过是问他有何志向。

  这翻说辞,刘瑁早已烂熟于胸,故而一翻大志描述,高屋建瓴,早将郭嘉说得心驰神往。

  刘瑁问起他为何离开袁绍。

  那郭嘉道:“袁公只知仿效周公之礼贤下士,却不甚知晓用人之道。多思而无要,好谋而无断,欲与其拯救社稷危难,建立王霸之业,着实难矣!”

  刘瑁喜道:“奉孝之言,极为贴切矣。”

  两人相谈甚欢,不觉黄昏,尚且不愿分离。

  众位臣武将进来,刘瑁方知天色已晚。

  刘瑁诚心相邀,郭嘉再不推辞。

  刘瑁望着郭嘉与旁边的徐庶道:“奉孝与元直,将来必成我之头脑也。”

  郭嘉沉吟片刻,感叹道:“汝真乃吾梦寐之主公也。”

  当晚,刘瑁与郭嘉同用晚膳,起身回营时,司马徽所修书信落地。

  郭嘉帮他拾起,见是司马徽写给他的。

  郭嘉诧异,目视刘瑁,满脸疑问。

  刘瑁遂将昨日拜见司马徽,谈及司马徽修书之意,竟没用上,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翌日,刘瑁辰时便来接取郭嘉,辞别乡里,着即起行。

  此时乃是七月中旬时节,最近两个月,天下发生了几件大事。

  六月,李傕、郭汜相互攻伐,劫持汉献帝和诸位大臣,长安大乱。

  曹操巨野大战,大破吕布。

  七月,张济从弘农伺机而动,欲护送汉献帝还都洛阳,半路被杨奉劫走。

  吕布败走,投靠徐州刘备。

  刘备收留吕布,令其驻小沛。

  刘瑁知晓,汉献帝还都洛阳之路并不顺畅,一路上危险重重。

  按照史书记载,应当于公元196年七月份,方才到达洛阳,并为曹操接住。

  196年八月,曹操迁帝许昌。

  如此算来,刘瑁在汉献帝落入曹操之手之前,还有将近一年时间。

  刘瑁行到此间,按照计划,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得到赵云。

  赵云在常山真定的家中,中间应不会有什么变数。

  再说,依据他对赵云之了解,赢得赵云之心,想必不会太难。

  为此,刘瑁思来想去,便想一路投东,会会刘备、吕布之流。

  当然,他还有点小私心,那便是想要见见传说中的三国第一美人儿——貂蝉。

  刘瑁寻思已定,带领众人一路向东,出颍川阳翟,半日路程,到达颍川郡。

  众位武将于城东二十里外,背人处安营扎寨,准备休整三日,然后取路向东。

  刘瑁自得了郭嘉,心中快活,便带郭嘉、徐庶等一帮臣,于闹市之中闲逛,忽听得路旁酒楼之上有人吟唱道:

  “举世皆浊兮,我独清;

  “举世皆酔兮,我独醒。

  “明主求贤兮,并不知吾;

  “明主知吾兮,奈何将终……”

第147章 得戏志才

  刘瑁听到这吟唱之声,幽怨而苍凉,心高而气傲,不禁心中一震。

  甘宁嘟哝道:“又是哪个酸腐人在此嗟呀?”

  刘瑁啐道:“兴霸休要胡说!”

  郭嘉喜道:“他可不是酸腐人,此人深通谋略者也。”

  刘瑁见郭嘉如此赞赏于他,知此人绝非凡俗,忙问:“奉孝知此人?”

  “此乃吾之好友也。”

  “是谁?”刘瑁急问。

  郭嘉笑道:“主公真乃求贤若渴也。”

  刘瑁亦笑道:“奉孝既知我心,可速告我。”

  郭嘉慨叹道:“主公勿急,我若道出此人,主公必喜。然我若细道此人,主公必忧矣。”

  刘瑁自是不信,心道:“老子产业都做到汉中那一大片地方,一个人的问题,还能难住咱?”

  郭嘉见刘瑁满脸不信,也不名言那人是谁,道:“主公既不信吾言,吾等这便上酒楼去瞧瞧,若何?”

  刘瑁自然高兴,遂令郭嘉引路,刘云、吴凤相随上楼,徐庶等人于楼下闲坐喝茶。

  酒楼二层,临窗一人,形销骨立,羸弱不堪,头裹逍遥巾,身着锦绣袍,手中握一把折扇,面前放半殇残酒,目渺渺而望长空,眉淡淡而锁忧思。

  刘瑁一见此人,不觉诧异,此人虽儒雅风流,然如此羸弱,性命如何长久?

  郭嘉径直上前,道:“兄长好雅兴!世人逃命的逃命,奔波的奔波,唯有兄长,身处乱世,居于闹市,而能心安若此!”

  那士听他言语,极抬头,喜道:“天意果不可测矣,方才我还独自嗟呀,转身便有贵客造访。”

  众人到得那人身边,郭嘉正欲介绍,那人竟起身拱手道:“戏忠拜见刘将军。今翻郭奉孝遇其主矣。”

  刘瑁听他自称“戏忠”,不禁皱眉,心下狐疑,继而笑问:“先生过奖。先生何以知我?”

  戏忠道:“吾家于颍川广有耳目,将军到此,我岂会不知?”

  刘瑁惊诧,感谢一回,望向郭嘉,意欲让其介绍,实则确认眼前人之身份也。

  郭嘉何其聪敏,早便明白,笑道:“主公,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