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他寻着他们,又能如何?

  焦光有言在先,若是他功成名就之时,再来寻求二乔,他替他寻找。

  这不是明摆着么?没有功成名就之前,即便前往寻求二乔,怕是那焦光也不会同意。

  再说,这次巡游天下,目的就是招揽天下才俊,猛将名士,要盯紧目标,不能三心二意,不然必定要多走弯路。

  还有一层意思,那便是来时落脚皖城,杀了刘作,已经得罪刘勋。

  急切再去,若被刘勋探得,不知道要出动多少兵马,围剿于他。

  虽说他帐下猛将如云,若是刘勋倾巢而出,以众凌寡,那也难保不出意外。

  最后还有一点让他心下稍安,那便是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在建安四年攻取皖城之后。

  此时方才公元195年,中间尚有大把时间周旋,并不急将美女带回养成。

  寻思再三,刘瑁都不敢再说回皖城之事,只得一路向西北而行,直奔汝南葛坡。

  当然,徐庶等也询问过他为何要前往葛坡。

  刘瑁直言,那里有一名当世猛将,此番前去,定要招入麾下。

  众人也不再询问刘瑁如何得知,只知道刘瑁说有,那便是有。

  在他们眼中,刘瑁预言极为准确,便如能掐会算一般。

  行了七八日,到得固始地界。

  一路还算安稳。

  大家便在固始县城歇马一日,好好休整一番,隔日起行,度过淮河,直奔汝南葛坡。

  看看已是盛夏天气,连日奔波,众人极为辛苦。

  路上马队多数在野外小村歇息,那吴凤自得了修炼之法,总想得到刘瑁更多指导,条件多有不备,几次三番不能成功。

  到得固始,总算能够稍停片刻,便于县中富户家中寻个上房歇了。

  天黑之后,众人歇息,刘瑁早又算来是六月半的天气,刚好有是采精华之日,便令刘云带了两名无名小校守卫,并不让他人靠近。

  吴凤明白其意,早将左右打发退去,当夜便来个游龙戏凤,遨游天地。

  刘瑁趁机修炼,大有进境。

  刘云自然明白刘瑁和凤儿所作所为,也不甘落后,总是要刘瑁传授他武功。

  刘瑁便悉心指导其内功修为。

  甘宁本是武艺精熟的,世间本就没有多少敌手,故而修炼一段时间之后,没有人监督督促,也便慢慢荒疏起来。

  隔日渡过淮河,距离葛坡,不过百余里,刘瑁几乎想立即飞过去,见到猛将许褚。

  只是这百余里比前边上千里都要难行。

  刚过淮河,他们便遭遇伏击。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支队伍,将他们四面围定。

  蒋钦道:“公子,左边有山包,方圆数百步,可上山避之。”

  刘瑁遥望冲出树林之贼兵,见这些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队伍散乱,不成行伍,兵器陈旧,多有拿木棍标枪者。

  更加显眼的是,这些人皆是头裹黄巾,腰扎麻绳,一看就是黄巾军。

  当此时,淮、汝、颖、阴之地,尚有葛坡黄巾横行流串,东汉朝廷一直未能完全剿灭。

  说起这些黄巾军自然要从头说起。

  公元184年,巨鹿人张角以传播太平道教的方式,聚集信众数十万人,自称“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分别称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

  张角将信众分为三十六方,每方设渠帅,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起义爆发后,东汉政权火速组织官军镇压,并发动地方豪强自备武力抵抗。

  黄巾起义很开被镇压,然汉灵帝并未就此反思,革除弊政,依旧笙歌燕舞,寻欢作乐。

  很快,各地又爆发了许多小股叛乱,如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等。

  这些反叛,势力小的数千人,势力大的甚至有百万之众,如张燕之黑山贼。

  公元188年,黄巾军再次发动起义。

  4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

  11月,汉廷派遣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

  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起义强盛,却令汉室极为头痛。

  后来,刘焉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派遣朝廷重臣担任。

  这些州牧拥有地方军、政大权,便于控制地方,进剿黄巾贼匪,然亦削弱了汉庭中央政权,使得地方势力拥兵自重,加剧了东汉王朝的衰弱和灭亡。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葛坡黄巾在当地依然十分猖獗,不但到处劫掠,甚至攻克郡县,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刘瑁一众人等,刚刚度过淮河,便遇到了一彪黄巾人马,看上去约有一千余人。

  虽说他身后只有百余骑,然刘瑁知晓,他身后这些人可是两千多人中选出来的精兵,将佐也是当世闻名的强将。

  一波黄巾贼,还算不得什么。

  此时蒋钦谏言,上山包暂避,刘瑁不以为然,回首谓徐庶道:“元直以为如何?”

  徐庶道:“公奕之言不可。那山包上草木丛杂,我等上去,彼若围困,倘用火攻,如之奈何?”

  甘宁道:“嘿,徐先生所言是也,但叫甘宁出马,斩贼首献于公子面前!”

  刘瑁道一声好,便令众人在开阔之地列成圆形阵势,着甘宁出马。

  甘宁手握双戟,纵马阵前,喝道:“兀地那贼将,你甘宁爷爷不杀无名之鬼,快快报上名来!……”

第140章 一双夜叉

  刘瑁视之,那黄巾贼将头裹黄巾,身着绿衫,手中一根混铁棍,足有碗口来粗。

  贼将道:“吾乃截天夜叉何曼也,尔乃何人?怎敢向我挑战?”

  甘宁哈哈笑道:“截天夜叉?你这个没脑子的,没听到方才你甘宁爷爷说我是你甘宁爷爷吗?”

  何曼一时回过神来,自知失言,冷哼道:“好,就算是俺没听清,你他奶奶的叫什么不好?非要叫个‘甘宁爷爷’?”

  刘瑁等人听了,皆哈哈大笑。

  没想到这何曼竟是个半傻子。

  甘宁也笑了一阵,又道:“你外号截天夜叉呀?好吓人也!俺告诉你,别人都称呼我‘深海夜叉’,这回咱们一双夜叉便来斗斗,谁才是巡海的夜叉,翻江的蛟龙。”

  “怕你不算好汉!”

  何曼手执混铁棍,纵马冲上,兜头一棍,朝着甘宁打来。

  甘宁见他铁棍沉猛,急架双戟,硬生生接过。

  当啷!

  一声巨响,两般兵器撞在一起。

  这一战,转眼三十合过去,竟是不分胜负。

  刘瑁实未想到,这个按照正常发展,被曹洪用拖刀计斩杀的家伙,显是有些蛮力。

  若是加以引导,定然能够成为一位猛将。

  看他混铁棍,虽然舞得虎虎生风,显然没有什么章法,更无名师指导,只不过是任凭自己胡乱舞动而已。

  饶是如此,便能和甘宁大战三十回合,已然不易。

  刘瑁寻思到此,竟是不舍得让人杀死他了,遂道:“兴霸,这截天夜叉倒是有趣,勿要伤他性命,最好活捉过来。”

  三十回合过后,甘宁早已弄明白这何曼铁棍路数,翻来覆去,就那么两下子,还是漏洞百出。

  和他手中双戟比起来,显然差了很远。

  若是他再用上刘瑁曾经传授他的戟法,胜这何曼,不在话下。

  甘宁得令,又和何曼战了三五个回合,充分发挥双戟的灵动性,早迫得何曼双手撩开混铁棍。

  何曼见此,便想回马逃走。

  甘宁借机纵身跃起,便在两马相交之际,双脚一蹬,竟将何曼踹下马去。

  “捉了!”

  刘瑁霸王枪一挥,左有太史慈,右有黄忠,二将齐出,早将何曼阵脚冲乱。

  蒋钦、周泰带领青龙卫冲上,绳捆索绑,捉了何曼。

  何曼身后,虽有千余名士卒,见将军被捉,丢盔弃甲,仓皇四散。

  蒋钦、周泰将何曼带到刘瑁面前,令其跪下。

  那何曼兀自不跪,一双凶目瞪得溜圆。

  周泰一脚踢在何曼腿窝处,那何曼撑持不住,跪倒在地。

  刘瑁道:“何曼,汝可愿降我?”

  何曼怒道:“不降!你又是谁?降你有何好处?”

  刘瑁并未直接回答,反问道:“你现在跟着谁混?”

  何曼道:“俺家渠帅乃是何仪。跟着他,管俺吃饱饭。”

  刘瑁哈哈笑道:“何仪?嗯,跟着他还有何好处?”

  何曼摇摇头,再也回答不出来了,直言道:“没了,吃饱便是好处。”

  刘瑁道:“你若是跟着我,好处可大了去了!我不但能让你吃饱,还能让你吃好,每顿有酒有肉!”

  “真的?”何曼顿时乐了,跳将起来,嚷道,“你先让俺吃顿饱饭,有酒有肉,俺便跟你。”

  众人见此,皆哈哈大笑。

  刘瑁让人给他解开绳索,就近寻了个庄,让庄主杀猪宰羊,让大家饱食一顿,更让何曼吃好喝好。

  等那何曼吃饱喝足,主动趴在刘瑁面前,道:“往后您就是俺的主人了,您叫俺上天,俺绝不入地;您叫俺打狗,俺绝不攆鸡。您说什么俺便做什么!”

  刘瑁一只手拉他起来,十分高兴,叫道:“好好好,往后,我不但让你吃好喝好,还会教给你更加厉害的功夫,让你成为大将军,可好?”

  何曼这回越发高兴了,连连称好。

  刘瑁向何曼打听葛坡黄巾情况,何曼说,这里黄巾军加起来,不下万人,主要由何仪、黄劭两个渠帅统领。

  目下天下大乱,群雄征战不休,百姓苦难连连,农事近乎荒废,大家没吃的,只有到处劫掠。

  何仪、黄劭两个,平日里带着这些葛坡贼,便是到处劫掠郡县。

  汝、颖一代,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官府富户,皆不堪其扰,苦不堪言。

  刘瑁又问,当地是不是有个叫做许褚的人,能够飞石打人,极为厉害。

  那何曼寻思半日,方道:“俺脑子不好使,这个不太记得。再说,此地,能斗得过俺截天夜叉的,没有几人。哦,俺记起来了,前些日子,倒是听到黄劭部下一些兄弟说起过,好像葛坡坞方向,是有个贼人极为厉害,为了抵抗我等黄巾天兵,纠集宗族数百人对抗。好像那黄劭带了上千人马,都不能近前呢。”

  刘瑁想,那多半便是他所要找的许褚了。

  便令何曼带他前往这个葛坡坞。

  何曼脑子笨,并不记得路径,刘瑁只得派遣太史慈带领蒋钦、周泰跟着他,抓了几个黄劭部下的黄巾军,问清方位,方才动身。

  路上又在野外歇了一宿,第二日,便向葛坡坞前行。

  眼看离葛坡坞不到一个时辰的路途,任夔等前边探听消息的一路队伍回来,说前方发现大批黄巾军。

  刘瑁令马队原地待命,急带领众将,纵马上坡,于半坡上遥望黄巾队伍。

  但见得葛坡黄巾,声势浩大,远远望去,足有五六千人马。

  那为首的将佐身后,大纛之上,绣着一个斗大的黄字。

  何曼叫道:“公子,那便是黄劭的队伍。”

  “他们集合这么多人,意欲何为?”刘瑁随口问。

  何曼虽然脑子笨,还是脱口而出,嘿嘿笑道:“公子,这还用问?定是要去踏平葛坡坞!”

  “何以见得?”刘瑁道。

  “我听抓来的几个黄劭部下讲,这何仪、黄劭,称霸汝、颖一带,无论官府,还是百姓,皆无人敢抵,只有那葛坡坞,硬是和他们作对,并不投降。这不是在他们两个心窝子上插了一把刀么?黄劭那老小子,早天天做恶梦呢!不将葛坡坞这颗钉子拔了,他定然睡不着觉!”

  刘瑁真怀疑何曼这小子到底是傻还是精,此时说起话来,又是如此条理清楚……

第141章 以一敌万

  刘瑁与徐庶计议,既然这黄劭带兵要去攻打葛坡坞,不如在后,暗暗跟随,伺机相助许褚,方能赢得其心。

  二人计议已定,便令任夔与何曼两个,带领十数骑,来回探听消息。

  刘瑁带领诸将及青龙卫,远远跟随,寻找时机,同时也要探得许褚具体所在。

  两日后,那黄劭大军距葛坡坞三十里安营扎寨,逡巡不进,似有顾忌,又似在等待援军。

  果然又过两日,东北方尘头起处,又有一彪人马到来。

  任夔、何曼探得,来的正是何仪人马,看情形,人马少说也有五六千众。

  何曼已然投靠刘瑁,不敢出面相见,只将相关情况回报刘瑁。

  何仪、黄劭两拨葛坡贼汇集一处,这是要打大仗之状。

  何曼道:“嘿,公子,看来这何仪、黄劭不攻破葛坡贼,誓不罢休矣。”

  刘瑁一干人等,刚到此间,对于葛坡黄巾行动风格,尚不熟悉。

  对于何曼之判断,也不敢完全相信,故而面上称是,实际上着人严密监视何仪、黄劭二军动向。

  有过三日,辰时,那何仪、黄劭二军发动,径向葛坡坞进发。

  刘瑁令众将与青龙卫在山坡下埋伏,马勒口,踢裹布,不让有丝毫声音,免得惊动黄巾贼众。

  他带领数名将领,爬上山坡,隐蔽在灌木巨石之中,遥望山下情形。

  那何仪、黄劭二军,便在葛坡坞外摆开阵势,三通鼓罢,何仪、黄劭让人于阵前骂战。

  不多时,葛坡坞寨门开处,单人独骑,冲出寨门。

  黄忠不禁惊道:“此人果然好看,面对上万大军,竟敢一人出寨迎战!”

  众将也都震惊不已,一时无语。

  但见得那枭将纵马出寨门,傲立葛坡黄巾大阵对面,身材魁梧,腰粗十围,手提大刀,声若洪钟,言道:“谁敢与我一战!”

  何仪令副元帅出战。

  枭将纵马舞刀,迎上前去,只一合,一刀斩何仪副元帅于马下。

  刘瑁身边将佐,皆忍不住叫好。

  便是那何曼见了,也讪讪言道:“此人厉害,吾不及多也。”

  说话之间,又有何仪、黄劭两个部曲三五人出战,皆是一合,被斩于马下。

  何仪、黄劭三军皆惊,多有震恐,而不由自主向后退却者。

  何仪、黄劭遂鼓噪大进,令三军冲锋。

  毕竟两人部曲有上万人,不管那枭将如何厉害,也只是一人而已。

  所谓独木难支,一人如何抵得万人?

  那枭将大杀一阵,将第一波攻击之人杀退,勒马回寨。

  太史慈道:“主公,不如我等此时下山,从后方攻击何仪、黄劭,定可一举而胜也。我等取胜,救下葛坡坞,那枭将必然感激主公,定然诚心归附。”

  刘瑁摆手,止之道:“子义勿急。以我看来,这枭将英雄了得,便是今日一战,于万人军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像是落败需要救援者乎?”

  “以主公之意……”太史慈不解。

  刘瑁嘘口气,道:“再等等,顺便再探探何仪、黄劭大营。”

  太史慈称是。

  这一日厮杀,只到黄昏,何仪、黄劭带领上万人,竟不能攻到葛坡坞寨札之下。

  刘瑁对这帮人简直无语了。

  看来这黄巾军,虽然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然实际战斗力的确让人不敢恭维。

  从这些士卒和将佐来看,黄巾军从张角起义开始,不但毫无战略谋划,各地黄巾各自为战,便是从战术上,也是差得很远。

  就像眼前,上万人的渠帅,何仪、黄劭二人,也不见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之本事。

  似此等将,称之为葛坡贼,还真是妥当。

  在刘瑁看来,这些人也只不过是穷苦大众,值得同情,他绝不是看不上这些人之出身,主要是看不上这些人的低能和劣根。

  这就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只知劫掠,竟不知为政之道,更不知道打造超强军队之法。

  后一连三日,黄巾军上万人,攻击一个不足千人的葛坡坞,竟不能破。

  刘瑁已经让人探得敌营,知道何仪、黄劭这第四日攻击,可谓孤注一掷,就连军士之中,负责做饭、侍候之人也全压上前阵。

  后方大营近乎空虚。

  刘瑁只在旁边一座山头上指挥,俯瞰全局。

  眼看时机已到,便令蒋钦、周泰、何曼带领四十骑青龙卫,只等何仪、黄劭大军在葛坡坞前摆开阵势,三通鼓罢,展开攻击之时,他们便用火把、火箭,将何仪、黄劭大营一把火烧了。

  他亲自带领其余众将及五十骑青龙卫,从山坡另一边下坡,但等何仪、黄劭准备撤军之时,从旁出击,一直杀到葛坡坞前,让许褚看个明白。

  另外留下刘云、吴凤及十骑青龙卫,藏身在山坡之上密林之中,照顾四位先生。

  一切安排妥当,蒋钦、周泰一路人马自去准备,埋伏在何仪、黄劭大营之后。

  刘瑁一路立在半山腰上,俯瞰全军。

  何仪、黄劭大军再开最后攻击。

  那壮汉带领族中弟子上百人,便在葛坡坞前抵挡,大杀一阵。

  奈何实力悬殊,抵挡不住,由他断后,撤回葛坡坞中。

  何仪、黄劭大军冲锋,直冲葛坡坞寨门。

  壮汉一人立在寨栅门楼之上,用飞石打人,冲上去的黄巾军头领无不应声落马。

  半个时辰过去,黄巾军竟不能攻破寨门。

  黄忠、太史慈等见了,无不啧啧称奇。

  刘瑁笑道:“此正是吾寻觅之枭将许褚也!众人随我下山,杀退黄巾军,相助于他!”

  众人领命。

  刘瑁绰枪上马,冲下山坡,首当其冲,杀入何仪、黄劭阵中。

  再看他身后,黄忠、太史慈、甘宁、魏延、任夔、张横一干大将,带着身后五十名青龙卫,无不英勇上前。

  便如一把尖刀,直插何仪、黄劭军阵垓心,真个如虎狼而入羊群!

  那何仪、黄劭部曲虽众,哪里见过如此勇猛队伍?

  便在此时,忽有后军来报何仪、黄劭两个,言说后方大营已经被人放火烧了。

  何仪、黄劭不敢恋战,两人在大队士卒保护之下,向东南方退去。

  余下将佐士卒皆丢盔弃甲,作鸟兽散。

  刘瑁带领众人,一字排开,挡在葛坡坞前,也不去追赶……

第142章 许褚逞威

  葛坡黄巾退去之后,蒋钦、周泰、何曼带领青龙卫过来,竟无一人死伤。

  众人合兵一处,立在葛坡坞寨门之外。

  寨门开处,许褚单人独骑,手提大刀,来见刘瑁。

  那许褚便在马上拱手道:“敢问诸位英雄何许人也?为何前来相助我等?”

  刘瑁不答反问道:“阁下可是许褚许仲康?”

  许褚道:“某真是许褚。”

  “久闻英雄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足慰平生也。”刘瑁道。

  甘宁见许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果然了得,心下敬佩,高声喊道:“喂,许仲康,果然英雄,甘宁佩服!”

  刘瑁见许褚面带疑惑,遂道:“在下姓刘名瑁,字如意,先父名讳益州牧刘焉者也。”

  许褚听了,只在马上拱拱手道“益州牧刘焉之子刘瑁?嗯,可是汉中灭掉张鲁之人耶?”

  刘瑁欠身答道:“正是。”

  不想那许褚并未表现出倾慕之意,反而端坐于马上,神态倨傲,道:“既是益州刘瑁,如何到此?”

  刘瑁道:“知英雄领宗族数百人,在此抵御葛坡贼,故特来相助耳。”

  “多谢!”许褚道,“只是我等坞中地方狭小,容不下诸位歇马,仲康只能在此谢过!”

  甘宁见他神情倨傲,如此无礼,遂道:“许褚莽夫,我家主公诚意相待,何以如此无礼?”

  刘瑁急止之。

  这也是他先前未料到的,他们如此大费周章,出手相助,竟不见许褚有归附之意。

  刘瑁一时虽不知这许褚心中所想,然亦知与此等忠直之人,拐弯抹角倒不如直言面对,遂高声喊道:“仲康既知我已占据汉中,今日又亲来相助于你,何不投我,一同征伐天下,打出个太平世界来?莫非甘愿带领宗族子弟,于此负隅顽抗耶?”

  许褚道:“当此之时,天下大乱,贼寇横行,群雄扰攘,杀伐纵横。阁下位于益州,虽有汉中之地,然我等只是闻其盛名,并不知阁下之为人也,何敢草率相投?”

  许褚果然乃是武将,他直言想问,这许褚便直言回答,没有丝毫拐弯抹角。

  许褚言中之意极为明显,便是说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如何肯相投?

  刘瑁沉吟片刻,问道:“那以仲康之意,我当若何,君方肯随我?”

  许褚道:“吾闻‘仁义之君,天下归心’。今公子前来,身后数将相随,必然勇猛无敌。许褚不才,情愿与公子手下随便哪个比试一番,好叫公子知我本事,也让我许褚看看公子皆与何人为伍也!”

  刘瑁一听,心中感叹,许褚虽是四肢发达,然绝非一武夫耳。

  刘瑁笑道:“我今为仲康,不远千里,驱驰而来,但有所求,无有不从也。仲康之言甚是,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岂可随意?谁愿前往,与仲康比试一番?”

  甘宁、周泰见这许褚如此傲慢无礼,早气得哇哇大叫,便要上前。

  自然其余众将也都不甘落后,皆要上前领教。

  刘瑁心知,若要许褚心服口服,必定要达到震慑之功。

  遂喝止甘宁、周泰,单令黄忠出战。

  在他身边大将之中,黄忠算是年龄最大的。

  虽说此时也只有五十来岁,然在汉末,五十来岁已经是高龄了。

  多少臣武将四五十岁皆牙齿尽落,须发皆白矣。

  黄忠此时虽然并非须发皆白,然须发亦是黑白混杂,相比于身边诸位,年龄明显大了一截。

  然黄忠从来不言老,不服老,此时听刘瑁点他出阵,甚为高兴,口中称是,拖着卷云刀,纵马径到阵前。

  那许褚将手中大刀朝刘瑁一指,歪着脑袋,喊道:“如意公子,莫非小看于我?”

  刘瑁道“仲康何处此言?”

  许褚道:“我要与你手下武艺最高者比试,你派出这么一个老者来,岂不是小看于我?”

  刘瑁笑道:“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法术不在老少’,仲康,何必以年龄高低论之?”

  便在此时,黄忠早已懊恼在胸。

  许褚这话,分明是嫌他老,看不起他。

  黄忠冷哼道:“许仲康,你所言没错,在主公身后数将之中,数俺老态龙钟,最为不济!主公是怕派他们出战,三招两式,戳你下马,让你脸上过意不去,以后还有何脸面在主公帐下效力?故而派了我出战,是想给你留下脸面也。若欲向主公吵闹,先将我斗败再说。”

  黄忠说罢这几句,更不多言,两腿一夹,纵马上前,舞动卷云刀,朝许褚兜头砍落。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这许褚也是久经战阵之猛将,便是黄忠这普普通通一刀下来,也已经看出刀法沉猛,力道非凡。

  许褚不敢怠慢,急挺大刀招架。

  两个人便在葛坡坞前,来来往往,大战起来。

  这两个大战,可是让人大饱眼福了。

  许褚大刀舞动,花团锦簇,黄忠大刀一样舞得锦簇花团。

  两个见招拆招,你来我往,宛如两条苍龙翻江海,一对猛虎啸山林。

  这边刘瑁身后诸将与青龙卫连连叫好,那边葛坡坞中许褚宗族子弟齐声喝彩。

  这一阵比试,当真是巅峰对决,一时间难分胜负。

  这一战,便从午时初刻直杀到未时末,两个杀了百余合,竟是不分胜负。

  刘瑁见时机已到,便令人鸣金阻止二位。

  刘瑁上前,向许褚道:“吾帐下一位老将,仲康以为如何?”

  那许褚早对黄忠佩服不已,此时见说,哈哈笑道:“此莫非汝帐下第一猛将耶?”

  这回不等刘瑁回答,身后太史慈挺枪而出,道:“吾前来讨教几招。”

  便是许褚一言,刘瑁也感觉到,这许褚尚未就范。

  于是只有默认,令太史慈出战,和许褚较量一翻。

  两个人直杀到酉时初刻,杀了一百五六十合,又是不分胜负。

  刘瑁又叫鸣金止兵,甘宁、周泰两个性急,哇哇大叫,皆欲上前比试。

  不想那许褚再不发一言,回马便走,冲进坞内,立于寨门敌楼,高声叫道:“今日天晚,明日再便厮杀,汝等若能将我杀败,我言出必践,自会归服也……”

第143章 活捉猛将

  甘宁见许褚逃回坞内,避而不出,气得哇哇大叫道:“许仲康,你战不过我等,便要做缩头乌龟么?”

  许褚道:“哪个怕你?汝等人多,轮番与我交战,算什么英雄?今日大战葛坡贼,又与诸位较量,饿得心慌,这里不留饭了,汝等自去,明日再来厮杀!”

  甘宁、周泰还要骂战,刘瑁止之,纵马上前几步,道:“仲康兄弟,言之有理。我等不过较量,又非生死敌手,如何便要急着厮杀?你我一言为定,我等明日再来比试便是。”

  刘瑁遂领众人离去,自回山坡上营中,会合徐庶等人,用过晚膳,商议明日之策。

  刘瑁笑道:“这个无需诸位用心,我自有主张。”

  明日一早,刘瑁遂了甘宁心愿,让他前往葛坡坞前挑战。

  甘宁乐得满脸开花,提了双戟,便要上马。

  刘瑁道:“吾尚未说完,你急个鸟甚?”

  甘宁嘿嘿一阵笑,转身回来,耐着性子,问道:“公子还有何吩咐?快说,快说。”

  刘瑁道:“只有六个字:‘只许败,不许胜’。”

  刘瑁如此说,是不让他拼尽全力厮杀而已。

  其实,但从武将排名来讲,即便甘宁全力与许褚较量,多半也是要输的。

  然若是全力相杀,两虎相斗,难免受伤。

  甘宁听了这六个字,将手中双戟往地上一撩,一屁股坐在地上,道:“不去!我不去也,公子还是派别人去吧。”

  刘瑁与徐庶相视一笑。

  徐庶道:“兴霸将军,这不是你争着要去的么?而今公子派尔前往,你何以反懈怠不前耶?”

  甘宁道:“汉升、子义前往相斗,便能畅快,偏是俺要去时,便是要俺‘只许败,不许胜’,莫不是公子以为我胜不得那莽夫耶?”

  太史慈道:“兴霸,万不可轻敌,那许褚武艺了得,称得上我等敌手。”

  黄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