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煦亲政时,更是他把废除神宗新政的大帽扣到了赵煦头上。

他们和高滔滔一同废除了新政,最后苏澈却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硬说是赵煦把神宗新政废除了,当时就惹得赵煦大怒,若不是范纯仁说情,估计他第一个就被赵煦踢到天涯海角去了。

对苏澈这样的人,杨逸不想帮着说情,说了也没用,京中章惇、黄履、张商英等新党成员绝不会同意。

杨逸独自书房呆不了多久,穆兰花便匆匆闯了进来,一抱拳说道:“大人,外面有外自称药清的人要见您,说有重要情报送给大人。”

“药清?”杨逸没听过这名字,不禁疑惑地问道,“此人什么来路问清了吗?”

“末将问过了,但他不肯说,只道见到了大人本人,才会一并告知。”

杨逸稍一皱眉便道:“你把人带进来吧!尽量小心些。”

“喏!”

穆兰花应了一声,便退出去,很快她便带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进来,这个男人相当健硕,右手拇指与食指间结着厚厚的老茧,必定是个经常使刀的人。

此人进来后也不行礼也不说话,只是拿眼神扫了穆兰花和两个护卫一眼。

“花木兰,你们先退下吧!”

“大人!”

“退下吧,我不叫你们,不许靠近书房。”

杨逸严令之下,穆兰花只得带着两个护卫退出去,等书房们掩上,那男子才躬身说道:“小人药清见过杨学士。”

杨逸淡淡地说道:“你可以放心的说了,你是何人?来找本官何事?”

那男子倒也不拖泥带水,立即说道:“小人是仁多保忠的亲随,是梁格方梁大人派小人前来找杨学士的。”

“你有何凭证?”

那男子闻言小心地从怀里掏出半张纸条,上面写着“宁静”二字。杨逸接过,然后拉开书案的抽屉,取出另一半写有“致远”二字的纸条,两者一对,纹丝合缝。

杨逸把那半张纸条还给他,才再次开口道:“嗯,梁大人让你来找我所为何事?”

“杨学士,小人说过小人是仁多保忠的亲随,要告知杨学士的正是有关仁多保忠的事,杨学士,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此时正在天都山附近的锡斡井,身边所带士卒不到四千人马,如今大雪过后,仁多保忠等人警惕性更是松懈。杨学士若是……”

锡斡井?这地方杨逸知道,离天都山二十来里,杨逸心里呯然一跳,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啊!若是能一举干掉这两名西夏名将,则西夏……

第240章奔袭锡斡井

杨逸才离开环州西大营不久,便又再度纵马进了西大营,而且立即下令穆兰花击鼓聚将。

隆隆的鼓声响声,刘老虎、谢敬亭等人就象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样,飞快地冲进了帅帐。

杨逸先是大吼一声:“刘武!”

“末将在!”

“你立即去集合所有骑兵,准备好两日干粮待命!”

“喏!”

种朴诧异万分地问道:“大人,这天寒地冻的,您这是?”

确实,宋军绝大部分是步兵,通常过了十月,就会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因为这时候西北已进入严冬,冰冷的荒原上往往是大雪覆盖,连老鼠都不敢出洞。

在这种时候行军作战,即便轻步兵可以行动,后勤辎重也跟不上,结果只会是饿死冻死,因此西军从未在冬季行军作战过。

而瞧杨逸这架势,必是要大动干戈无疑,杨逸这么做违背了一般的军事常理,难怪种朴大为惊讶。

或许,也正因为有这种共识,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才掉以轻心,带着两三千人就敢在锡斡井窝冬吧。

杨逸一边挥笔疾书,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此刻就在锡斡井,身边只带几千人马,估计他们也和你们一样的想法,认为这寒冬腊月我不宜行军作战,因此极为大意松懈。”

杨逸的信是以密语写成,大宋有一套用于军事的密码,由各军主帅掌握;原理是把一些常用军事术语加以编号后,以某首诗的某个字代替,若是不掌握密码本,你劫下了信件也不明所以。

而且那些军事术语的编号过一段时间会从新打乱重编,作为代码的诗词也会更换,以提高安全系数。

杨逸写好了信再次大吼道:“来人!立即送往泾原路帅司,能跑多快你给我跑多快,误了军情,斩!”

军中信使不敢怠慢,接过信后飞奔出帐。

种朴这时才有机会再度发问:“大人,你打算奔袭锡斡井?”

杨逸答道:“不是打算,是决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现在是西夏最具威望的战将,分掌西夏左右厢兵马,这次斩首行动若能成功,则西夏外无善战之将,内部也很可能再次陷入动荡。

梁太后之前的大清洗,加上许多难民无力安置,已是人心尽失,若是这个时候再失去这两员心腹大将,党项各部极可能会蜂拥而起,奋力反抗,西夏到时就算不土崩瓦解,也会四分五裂,陷入自相混战的泥潭。”

西夏各部现在已经叛乱不休,真失去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确实极有可能如杨逸所料,种朴也不再劝,一抱拳说道:“大人既然已经决定,末将请令,便由末将率军奔袭吧!”

杨逸摇了摇头说道:“种将军,并非我信不过你的能力,此翻情报来原有些特殊,若非亲见我本人,对方绝不会透露半点信息,我军到达锡斡井之前,情况很可能会有所变化,到时还需要对方进一步的情报,因此必须由我率军前往才行,环州军事我就交给你了,在我回来之前,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一切由你作主!”

“末将遵令!”

等刘老虎把骑兵集合好,杨逸可谓是争分夺秒,立即率军向泾原路呼啸而去,扬起的雪花如一片白浪……天空阴郁,大地寂寂,在这样的严冬里,所以的生物都尽可能地减少活动量,泾原路帅司里却是人头涌动,接到杨逸的急信之后,精明如章楶,立即就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着多么重大战机。

仁多保忠与嵬史阿吴是西夏仅存的名将,是西夏二三十万大军信心的来源,若真能成功斩首,必能让西夏落魄丧胆,此举至少可抵得上十万精兵征伐西夏,因此,哪怕就是赔上环庆路和泾原路所有骑兵,那也是值得的。

章楶没有丝毫犹豫,一方面让泾原路的谍报网以最高速运转起来,尽快探取更详实的情报,一方面迅速招集泾原众将。

刚从河东回来不久的折可适,还有种建中、郭成、李忠杰等人,一一齐聚帅司。

没有过多商议,作战任务只有一个:集合全部骑兵奔袭天都山附近的锡斡井;技术要求也很简单:快!准!狠!

随着章楶的作战命令下达,泾原路全部六千骑兵轻装简从,迅速奔赴镇戎军与杨逸汇合,听令于杨逸。

这是一个极为疯狂大胆的作战计划,八千骑兵冒着风雪长途奔袭,不带辎重,不带后勤,彻底违背了军事常识。

胜了,斩掉西夏军中脊梁;败了,八千人马很可能全军覆没。

锡斡井虽然只有几千夏军,防御也很松懈,但不远处的天都山就是西夏的军事重地,驻守着不下于五万的夏军,一但行动提前被夏军发现,杨逸这支人马就等于是去送死。

因此除了快、准、狠三个技术要点之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隐蔽性。

为此,杨逸把八千人马分成五股,除了自己率领的环州军之外,折可适、种建中、郭成、李忠杰各率一队,分散急进。

折家人本就是党项血统,折可适年年去西夏探亲,每次杀得一身血淋淋的回来,论路径没人比他熟。

种建中等人也不差,种家人在西北与党项人斗智半勇,阴的阳的也玩了好几代人了,西夏后宫秘史都不知被他家探听了多少,抄个小路算得了什么?

倒是杨逸的环州军,对泾原路北面的地形不算太熟,折可适便派出自己本家子弟折长敏给杨逸带路。

从镇戎军北出没烟峡后,杨逸一行折道向西,抄石门山附近的小道杀向天都山锡斡井。

鸟静山空、雪满刀弓,盔甲冷若寒冰、北风吹面生痛,战马从林边飞驰而过,震落树上积雪纷纷扬扬,前面折长敏带着大量斥侯探路,清除沿途的一切生物。

杨逸用布条包住面部,只留一对眼睛两个鼻孔在外,座下战马大口大口地吐着热气,昂首狂奔;身后近两千环州骑兵紧随其后,人人都是咬紧牙关沉默不言,除了沉闷的马蹄声,再无其它声响。

大部分士卒还不知道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更不知道他们要执行的是怎样艰险的任务,但这不要紧,因为杨逸就在队伍最前面,对于环州军来说,杨逸就是灵魂,有杨逸在,赴汤蹈火又何妨?

战争是最磨砺人的,经过一场场大战洗礼之后,环州军无论是战力,还是精神的强韧程度,都以不在熙河军之下,七千对十五万,他们尚能且战且退而不溃,还有什么能让他们畏惧的呢?

这次任务分得很详细,若是到达锡斡井,夏军尚未发觉的话,便由杨逸与折可适、郭成几千人马发动突袭,种建中、李忠杰负责阻击天都山的援军,同时劫住仁多保忠、嵬名阿吴的退路。

若是到了锡斡井临了被夏军发现,则全军冲上,务求速战速决,尽快撤退。

若是还没到锡斡井就被夏军发现,那只能掉头就跑了!

经过一天狂奔,在离锡斡井还有数十多里的时候,宋军细作再次传回消息,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确实在锡斡井,身边大致三千五百人马跟随,未见有异。

杨逸一颗心终于落到实处,虽然他猜测梁格方为了夺权,给自己的情报不会有假,便那只是猜测,在没有得到己方细作证实之前,他总不免提着一份小心。

现在没错了!全军,锡斡井!

锡斡井是一道大峡谷,西北面的山峰挡住了南下的寒流,冬天这里特别暖和,而且里面还有几个温泉,冬天窝在这里,确实非常享受。

一进入冬季,数十年来宋军从未有过军事行动,加上此处离天都山大营只有二十里,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确实做梦也没想到、宋军会一反常态前来偷袭。

几千夏军根本谈不上有何防备,天刚抹黑,营地里已经是篝火处处,这种冷得掉毛的鬼天气,谁愿在冰天雪地里呆着;火堆旁围满了夏军士卒,一只只肥羊架到了火堆上,一坛坛美酒的封泥被拍开,营地里酒肉飘香,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西夏现在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但再苦不会苦仁多保忠他们,何况如今营里还有一位西夏公主、宜兰公主也来锡斡井越冬,酒食供应自然是非常充足的。

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之间也是各怀心思,但面对梁家咄咄逼人的压力,俩人明智的选择了联合,就象三国时孙刘联手抗曹一样。

大帐前,俩人各提一坛酒,边喝边探讨着西夏局势,梁格方强势窜起,大有当年梁乙逋的势头,而且他终归是梁太后的娘家人,这让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十分忌惮。

嵬名阿吴长鲸吸水般大饮了一口说道:“仁多将军,现在咱们与梁家分掌军政,已势同水火,太后让咱们二人避出兴庆府,显然有偏袒娘家人之意,咱们不得不防啊!不知仁多将军有何计策。”

仁多保忠淡淡地答道:“嵬名将军多虑了吧!梁家都是些什么人,太后还不清楚吗?就算咱们愿意拱手让贤,恐怕他梁家人也撑不起这场面。”

“仁多将军说的是不错,但梁格方等人只怕不会这么想啊!螳螂之所以去挡车,还不是因为螳螂自以为力大无穷,梁格方之流不会去想没咱们撑着,大夏会成什么样子;他们看到的只是你我二人挡了他们的道,必欲除之,好独掌军政。”

俩人正说着,突然感觉地面传来轻微的震动,很轻很轻,但传到两人心头却变成了惊雷一般,骑兵!

哪来的骑兵?

第241章让人无语的战果

这样的冬夜,肆虐的寒流足以让西北的荒原成为一切生物的坟场,夏军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夜晚,宋军竟如神兵天降,即便是名将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也是始料不及。

杨逸他们冒着严寒,在山林雪野里狂奔了一天,只是草草吃了些干粮,几股人马合计掉队近八百人,到达锡斡井时可以说是又冷又饿,而夏军营中却是酒肉飘香,还等什么?干他娘的!

种建中、李忠杰两支人马兜到了锡斡井的另一面,截住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的退路。

杨逸、折可适、郭成三股人马象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没等夏军反应过来,就卷入营寨;简陋的寨栏被狂暴的战马一冲即倒,聚在火堆边的夏军惶恐地大喊着,脸上尽是惊恐万状、不可置信的神情!

“杀!”

杨逸大吼着,奋力催动着战马,乌云盖雪先撞飞了两个夏军,昂首长嘶一声,扬蹄飞跃而起,如天马行空般从火堆上飞跃而过,瞬间又将火堆后的几个夏军踏死,血水脑浆飞溅一地!

后边是穆兰花与刘老虎等人,虽然久闻杨逸在战场上悍勇不输于武将,但刘老虎还是第一次追随杨逸身边作战,亲眼见到这一幕,兴奋得他嗷嗷狂吼起来:“夏狗!我刘老虎来也!挡我者死!杀杀杀!”

“杀杀杀!”

所有的士卒都跟着暴吼起来,风刀霜剑之下忍饥挨冻一整天,这一刻,那暴虐的情绪全部发泄出来,人人拼命催动着战马,跟着杨逸忘我的冲杀着。

冰冷的长刀映着火光飞斩而出,霍霍刀光如匹练,带出一蓬蓬的鲜血飞洒在雪地上,形成一朵朵妖艳的死亡之花!

一哄而散的夏军被狂暴的战马冲过,凄厉的惨叫如夜枭长啼,杨逸与折可适、郭成就象三股洪流,排山倒海的向前冲去!目标,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的大帐。

虽然宋军来得太突然,但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也不愧是西夏名将,杨逸他们冲到时,仓促间两人竟组织起了上千人的精锐;他们不但没有逃跑,反而暴喝着反冲上来;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清楚,此时不能逃,一逃就真的任人宰杀了!奋起一击,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老天眷顾的话还可能反败为胜。

两人带在身边的都是夏军精锐中的精锐,许多人连战马刀枪都不及找,抄着一根燃到一半的树枝,竟也敢跟着仁多保忠咆哮着冲上来。

“将士们,今日非死即生!冲!”

杨逸大吼着,长刀一指,率先向仁多保忠冲去,这场突袭战,一但拖久一点,天都山的夏军就会汹涌而来;宋军狂奔了一天,又累又饿,到时绝无可能逃过几万夏军的追杀。

这一点每个宋军士卒心里都非常清楚,拖了是死,那只有暴起拼杀!

他们纵马扬刀飞冲而去,狂暴的洪流遇到岩石,顿时激起血浪千层,撞击声如惊雷炸地……仁多保忠的手下是精锐不错,但仓促间要队形没队形,有些人甚至连武器都没有,全凭着两位名将冲在前面,激起的那股狠劲在作战,这注定死得很惨烈。

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也知道这样的结果,他们不指望仓促组织起来的千余人能击败宋军,他们只求能拖延一下时间;哪怕身边的士卒全部死光,只要能拖到天都山的援军到来,就是胜利!

但他们还是低估了宋军誓死的决心的勇气,杨逸、折可适、郭成几个主将无不是冲杀在前,激励着宋军,夏军支撑不了多久,就被狂暴的洪流淹没,杨逸奋力挥动着长刀劈砍,直冲仁多保忠而去。

仁多保忠的两个近卫齐齐挥刀劈来,杨逸飞快地仰倒在马背上,寒冷的长刀借着闪电般的马速,划过一个近卫的腹部;花花绿绿的肠子,顿时随着鲜血溅飞出来,紧随其后的刘老虎与另一个近卫硬拼一刀,暴厉的咆哮声中,硬生生将那近卫的大刀震得脱手。

“着!”穆兰花娇叱一声,弓如满月,快似流星,只用两箭便将仁多保忠的战马射倒。

前冲的杨逸猛勒战马,乌云盖雪啸啸人立而起,前蹄狠狠的踏下;“呯!”的一声,铁蹄就踏在倒地的仁多保忠那个秃头旁边,溅起的雪泥喷了他一脸,以至于根本看不清他此刻的表情。

“杨学士威武!生擒仁多保忠!”

“杨学士威武!生擒仁多保忠!”

“杨学士威武!生擒仁多保忠!”

身后的士卒齐声大喊起来,声震云霄,也震破了所有夏军的胆,再也没人敢转身对战。

溃逃,夏军漫山遍野的溃逃着!

杨逸傲然狂笑,长刀一收大喝道:“绑了!花木兰威武!哈哈哈……”

折可适、郭成那边也很快传来好消息,嵬名阿吴也以被折可适生擒,郭成没捞到夏军主帅,却俘获了一位西夏公主。

杨逸等人顾不得高兴,更顾不得追杀漫山遍野溃逃的夏军,这一战目的已经达到,得赶紧撤!立即撤!

杨逸正要着人去通知种建中他们迅速撤退,但传信兵还没出发,已经看到种建中他们退回来了,是被黑压压的夏军逼退的!

杨逸纵马上到高坡望去,不禁暗暗叫苦!

只见北面无数的火把映着雪光,如浩瀚的星海,天地一片通明,初步估算增援的夏军不下于三万,难怪种建中他们根本无力阻击。

若是抛弃种建中他们,自己先逃,这倒可以逃得一命,但杨逸能自己先逃吗?

“杀!”

几千人马在杨逸率领下,飞冲而去,横向斩入种建中与追击的夏军之间!

激烈的碰撞再次激起震天的杀声,但夏军实在太多了,如同一浪一浪的潮水汹涌而来,扬起的刀光仿佛望不到边的钢铁丛林,漫天箭雨交织飞舞着,蝗虫一般疾射过来。

杨逸他们冒头巨大的伤亡接应出种建中他们,正准备亡命奔逃,折可适的战马连中几箭,轰然倒地;郭成一咬牙,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折可适,大声地吼道:“杨学士,折将军,你们先撤,我来断后,末将的家儿老小,今后就拜托诸位照顾了!”

折可适急声大吼道:“不行!我来断后!诸位先撤!”

郭成道:“再争大家都得死在这里!你们快走!儿郎们,跟我杀!”

郭成交代完后事,毅无反顾地率领他那一支人马,反向往追来的夏军杀去!

主将悍不畏死,士卒们也都眼含热泪,视死如归地追随!嘶哑的喉咙咆哮着,许多士卒掀飞了身上厚重的盔甲,冲上去就与夏军拼命!

杨逸看得热泪盈眶,他一拔战马大吼道:“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我杨逸!不会放弃一个袍泽独自逃命!兄弟们,跟我来,杀!”

“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所有宋军士卒高呼着,掉转马头随着杨逸再次杀向敌阵,卷起的雪花如狂龙飞舞,他们很累!他们很饿!

但除死无大事!真豁出命后,激发出来的生命潜能汇聚在一起,足可摧山倒海、惊天地泣鬼神!

杨逸让人把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压在前面,一边凶猛的冲杀,一边大吼:

“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已被生擒!”

“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已被生擒!”

……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本是夏军的精神脊梁,追击的夏军见他们果然双双被擒,不禁胆气俱寒、心头发颤,士气一泄千里。

杨逸带着数千宋军豁出命的冲杀进去,一边是那种舍生忘死的磅礴气势、无坚不摧悍烈;一边是主帅被擒带给夏军巨大的恐慌,杨逸率领数千宋军竟如天神的巨斧,轰然劈开夏军大阵。

夏军从中间被一剖而过,如浪潮般两边翻滚,死伤者无可计数!

杨逸率军来回冲杀,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就是他们最好的肉盾;他们坐镇中军时,可以激起夏军誓死的决心,他们成擒之后,也会给夏军士气造成致命的打击。

在杨逸他们反复冲杀下,几万夏军最终也变成了大溃败!

这回杨逸他们不趁机逃走了,而是漫山遍野地追杀着,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被绑在马上,早已绝望的闭上双眼,再不忍多看夏军被肆意追杀的惨景!

一夜激战,宋军损失了一千多人,击溃了数万夏军,生擒西夏两位名将、一位公主,俘虏六千多夏军,夺得马、牛、羊、驼十多万头!

杨逸一声令下,宋军迅速撤退,不是他们不想攻上天都山,实在是没力气了,狂奔一天,拼杀一夜,全凭一股韧劲在支撑着;事实上,别说溃退天都山的几万夏军杀回来,就算押着的这六千俘虏敢暴起反抗,恐怕也够杨逸他们喝一壶的了!

但被杀破了胆的夏军俘虏,就眼那十万头牛羊差不多。

宋军一个人押着一个俘虏、二十头牛羊往回赶,就这样却安然地回到了镇戎军,这说起来是很可笑的。

大概这就是西军与夏军最大的区别吧!

宋夏战争打了几十年,西军无论处于怎样的劣势,都会死战到底,象仁宗年间,一万宋军在长城壕遭遇李元昊十万大军伏击,却硬是战到最后,最后还拉上了等量的敌人垫背。

夏军则相反,西夏全民皆兵的制度,使得它一个弹丸小国也能拥有几十万军队,但也导致了良莠不齐的事实;这种军队只能赢不能输,赢了,他们凶狠的追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输了,立即就变成一盘散沙,再没有回身作战的勇气。

梁太后御驾亲征两回,每回十多万大军都是一遇伏击就崩溃,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正急切地等待消息的章楶,看到杨逸他们这翻模样,也不禁大跌眼镜,本以为能袭杀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谁曾想到,杨逸他们不但擒回了仁多保忠、嵬名阿吴,还外加一个西夏公主;而且一个人还押回一个夏军、二十头牛羊!

这样可笑的编制,竟然能安然回到大宋,简直……简直让人无语!

第242章东坡击鼓。杨逸舞剑

锡斡井奔袭战对西夏的打击,绝不亚于几个月前的环州大战,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双双被俘虏,这等于是打断了夏军的精神脊梁。

消息传到兴庆府,西夏朝野一片哗然,梁太后于朝堂上不顾形象的嚎啕大哭!仿佛天塌下来了一搬。

西夏的政局再次剧烈的动荡起来,军政权力重新洗牌,将会引发怎样的激变,谁也无法预料,短期内,梁格方一定是最大的受益者!

梁太后已经没有退路,对党项各部一次次的清洗,使她和党项各部再没有妥协的余地,一但失去手中的权力,她只有死路一条!这种情况下,她只能尽力依靠娘家人,把持西夏军政。

梁家人站在西夏权力的顶端上,但底层毕竟是党项人,你能把西夏治理好也就罢了,可把西夏折腾成这样,党项人对梁家的容忍还能忍多久?

现在大地封冻,不可能发起大规模战争。而且,立即进攻西夏的话,反而容易激得西夏困兽犹斗,梁太后也更有理由把国内矛盾转移向外,毕竟党项各部虽然恨梁家人,却也不想西夏亡国。

因此,急于进攻西夏,反而可能帮了梁太后,就让西夏内部的风暴慢慢酝酿吧!

仁多保忠、嵬名阿吴以及西夏的宜兰公主,都被押回东京去了,朝廷怎么处理还不知道。

杨逸率军回到环州时,提前得到消息的环州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来迎,一个个香闺少女旋抹红妆,呼朋唤友出篱门,踏雪而来看使君,相排踏破篟罗裙;场面之热烈,出乎杨逸的意料,许多少女胆子之大,更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一人带头,便成群的拥上来,红绸结花挂在他身上、马上,许多冬天里难得一见的鲜果不停地塞给他;一张张或骄美,或朴素、或温婉的花靥,无一不带着羞涩而激动的神情,一时香风阵阵,莺莺燕燕交相辉映。

杨逸不断含笑点头示意,为了不辜负少女们的美意,他将手上鲜果往嘴里塞,正要咬一口,却发现那是一个圆形的胭脂盒,不禁尴尬一笑,这一笑那真是——一笑倾人城!

簇拥在马边的少女们,无不笑折了柳腰身,外围的百姓也都跟着发了一阵阵善意的笑声。

“将士们!全体下马!”杨逸军令一下,随他出征的士卒纷纷跃下战马。

“为报百姓倾城来迎,敬礼!”

包括杨逸在内,一千多士卒齐齐击甲,严整地给满城百姓行了一个军礼,成千上万的百姓自发的躬身回礼,就象田野上的麦浪被风吹动,波浪起伏。

苏东坡带着梅正清这些环州官吏,也全体出城相迎,几大碗烈酒喝得杨逸满脸通红,张口一吐,便是豪气干云!

清娘带着白狼也来了,立于雪地中如一朵婉丽清扬的风荷!

杨逸不顾她挣扎,一把将她抱上自己的战马,杨逸牵马而行,清娘坐在马上显得窘迫不安;杨逸身上还挂着姑娘们戴上来红色花绸,马上也是,这一幕,倒象是新郎官牵马接新娘子过门似的。满城百姓再次发出一阵阵善意的笑声。

清娘羞得满脸滚烫,螓首都低到了胸脯上,心里却渗上丝丝的甜蜜!不时悄悄地瞟杨逸一眼,眸光如秋水横卧!

当夜,环州西大营烹牛宰羊以为庆,城中那些酒坊自发送来大批酒水,杨逸一概先收下,过后再补偿。

苏东坡和一众文官也都来到营中,陈季常与大群城中士绅也都来相贺;杨逸是来者不拒,包括许多前来的普通百姓、州学里的师生,游学环州流连不去的农实秋等士子,全部放进营中,干脆来了个军民大联欢!

一堆堆篝火在校场上熊熊燃烧,逼人的热浪驱散了冬夜的寒气,那些参与这次奔袭战的士卒被围在中间,给大家讲述这场经典的骑兵突袭战例。

这场奔袭战违背了普通的军事常理,但也正因为它违背了常理,将八千人马置之死地而后生,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才成为经典!

士卒们每讲到紧张之处,听者无不凝神屏息,紧张得手指发白,讲到杨逸高喊“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然后奋身杀回敌阵时,许多人都是眼含热泪,胸中如压着块垒。

待讲到宋军以决死的勇气,冲溃数万夏军时,便会暴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整个大营里欢呼声,惊叫声此起彼伏,严冬的寒潮被人们的热情驱散了!只剩下热火朝天的欢庆场面,军中伎人在火堆边踏歌而舞,琴瑟笙歌无休无止,成只的牛羊在火上烤熟后,执刀之人片片割下,分与大家,众人围在火堆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杨逸是这场突击战的发起者、执行者!更是受到众人热烈的追捧,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军中众将、衙中官员、城内士绅,学中士子,无不纷纷上前敬酒;严格算来杨逸不是武将,他状元出身,为政为文无不令人佩服,如今在军事上也是成就斐然,也难怪无论是文官武将,皆推崇倍致了!

便是苏东坡也连灌了杨逸三杯,他须发萧萧,神情豪迈,放声朗笑不止,陈季常在旁边击碗高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如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粗犷的嗓音抑扬顿挫,四周的士子都跟着高声和应,熊熊的火苗翻卷着,不及众人和应间汇聚起的热情高,大家且饮且歌,且歌且舞!

如此热烈的气氛,杨逸放开胸怀的喝,却急坏了前来照顾他的清娘。

见他被灌得摇摇晃晃,还豪气干云的酒来杯干,清娘忍不住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袖,轻声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