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炊嗄辏髁税桑肯肓税桑可仙嚼窗桑∥颐歉龈錾罨ⅲVて锏媚愎凰锏媚阋酪睿伞
杨逸一翻吼出,即便是穆兰花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也羞得掩面远远的躲开,那些宋军士卒也是个个目瞪口呆,有的口水都流出来的了,嘴巴也没记得合上。
杨逸用刀脊在石块上猛敲,惊醒众人后怒声道:“傻愣着干嘛!老子是文人,是文明人,想不出恶毒的话来,你们自己想,怎么恶毒怎么骂!还不赶紧照我说的做,想活命的就给我大声骂,大声笑!”
浓烟弥漫上山顶,梁太后正以为得计,不想山上很快也燃起了大火,浓烟被大火抽送上天;
谁也没想到宋军会想出这样的招数来应对烟熏之计,正愕然之间,就听山上传来一阵阵的大笑声、嘲弄声,梁太后才刚刚听几句,心中的羞怒就腾地直冲头发梢。
骂人而已,山上那几千兵痞可比杨逸在行多了,那言词,那艺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梁太后身上所有的洞都被狠狠地冲击了一遍。
很快,随着艺术不断的发展,梁太后如何偷人,如何养奸,如何呻吟,如何,都被艺术再现了出来,连李乾顺同志都成了梁太后与山上这些兵痞偷情的结晶……
杨逸听了,心里的担负一下就没了,相比之下,咱还真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人啊!
舌头一样能杀人啊!
十几万人侧耳听着自己的罗曼史、偷情史、史、史,梁太后哪怕是脸皮比城墙厚,也受不了啊!
暴怒之下,她放弃了那“没用”的烟熏之计,一下子翻倍投入六万人马,再次对山头发起最猛烈的攻击。
杨逸,本宫不把你碎尸万段,誓不罢休!
这个无名的山头,再次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风雷滚滚,乱箭飞舞,巨石纷纷,杨逸他们尽管占尽了地利,但人数的劣势在夏军不要命的攻击下,不可避免的显露了出来。
整整两个时辰,杨逸他们得不到丝毫停歇,石头都快搬不动了,弓弦也拉得两臂发麻;
夏军越来越频繁地冲上山头,每次杨逸都得亲自带人发起猛烈的反冲锋才行,夏军死伤无数,宋军伤亡也急剧地增加,防线岌岌可危,随时有可能被攻破……
东京城里虽然没有边境上战火纷飞的惨烈情景,但所承受的压力丝毫不比前线少。
三关告急、雁门关告急、鄜延路告急、环庆路告急,一份战报如雪片飞来,整个大宋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一但一点被突破,恐怕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整个大宋的军心民心就会形成雪崩之势。
哲宗刚刚驾崩,朝局正乱,辽夏就一同攻宋,悲伤、迷茫、恐慌的情绪弥漫在京城里;
无数的弹章堆满了尚书省,几乎把章惇给淹没了,朝堂上求和的声音大有占据上风之势。
那些一向隐伏不动的皇亲贵戚,也都行动了起来,集体向当政者发难;
进不了尚书省,进不了文德殿,他们就到赵煦灵前大哭大闹,什么新党乱国,危及大宋社稷,都毫无顾忌地骂了出来。
就连那些太学生也不逛青楼了,聚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他们当中有主张抗战的,有主张求和的,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有些甚至动起手来,当街群殴,本就零乱的民心被鼓荡得更加彷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六十来岁的老者走进了万胜门,他叫程颐,人称伊川先生,身上带着一个小小的官职,西京太学教授。
官职很小,但绝对是个大人物,他与兄长程颢一同开创了天理学说,桃李遍天下,在大宋有着崇高的地位。
后世影响整个大明朝政治生活的东林书院的创办者杨时,宁愿放弃高官厚禄,跑去拜程家兄弟为师,还因此产生一个“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更重要的一点是,程颐虽然不入朝为政,却是洛党的元老,可以说他们兄弟两就是洛党的党魁。
这样一个人物进京,立即引起了轰动。
程颐掐准了时间来到了宣德门,拦住章惇的车马。
章惇刚掀起车帘,他便轻轻一揖道:“公之新政不合时宜,不得民心。公对外咄咄逼人,与辽开战,与夏断交,交恶四邻;公岂不闻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德道多助,失道寡助,今日今日,辽夏兴师百万,夹击而来,国内怨声载道,民心涣散,大宋国势危如累卵,皆公等一手导致,公若再不醒悟,必成千古罪人!”
章惇沉冷地问道:“程公有何退敌高见?”
程颐淡然答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公为执宰,时至今日,应知何以安天下。”
这不是屁话吗?不谋其政你跑来这里放什么风?
章惇脸色越来越冷,但很显然程颐的目的达到了,只见他身后大批的学子汹涌向前,大声陈讨着新政的种种“逆天罪行”,罢新政,修好辽夏的呼声逐浪而高。
场面越来越混乱,章惇的车马想通过已经不可能。
现在不能来硬的,更不能以禁军驱散这些士子,否则很容易引发流血冲突,新党就得背负天下人的唾骂,处境就更加艰难了!
或许,这也是旧党乐意看到了,到时他们就有更充足的理由,将天下所有矛头都指向新党。
章惇冷冷哼了一声,吩咐随从掉头转回尚书省。
他这回可以说是被逼得有家不能回了。
强悍如章惇,被逼成这样,从中就可看出现在朝局有多艰难。
而程颐在宣德门骂退章惇之事,被大肆宣染,哄传天下,旧党之人无不拍手称快,传言越传越没谱,都说章惇被程颐驳得哑口无言,羞怯得不敢见人!
别小看这些传言,他对章惇,乃至整新党的威信都是严重的打击。
第220章一段罗曼史引发的战争
第220章一段罗曼史引发的战争
米脂城扼守无定河这条战略通道,对西夏来说很重要,对大宋来说更为重要。自前翻夺回米脂城后,鄜延路就花费了大量心思,肃整城中居民,加强城防,诸备军械粮草。
鄜延路共有四万多兵力,其中就有一万由鄜延路第二将张诚统辖入驻米脂,路治延州都没驻守这么多兵力,由此可见米脂的受重视程度。
米脂的婆娘太迷人!刚被宋军夺回不久,城墙上血迹尚且清晰可见,仁多保忠又带着十万大军来夺了。
十万大军,如黑云压城,冒着宋军的土炸弹、箭矢、滚石、擂木、石油狂攻不止,十天了,夏军在城下抛下数千尸体,仁多保忠连眉头也不皱一下,日日强攻不息。
张诚一万人马也伤亡了近两千人,好在城中粮草军械储备充分,特别是石油帮了大忙,守城时比手雷还管用。
延州盛产石油,有些地方就象泉眼一样直接冒出地表来,前些年沈括在延州为官时,就发现了石油易燃的特点,将其利用到了军事上,对此他在《梦溪笔谈》上作了明确记载。
张诚先是把油温烧高,淋到攻城的夏军身上,石油本身有粘性,滚烫的石油淋上去后会附着在人身上,让人痛不欲生。
而夏军攻城急时,还可以将石油泼到城下,然后仍些干柴引燃大火,这种火水泼难灭,可以有效地阻止夏军攻城。
靠着种种完备的措施,张诚硬是顶住了夏军近十天的强攻,但形势也不容乐观,宋军不是铁打的,纵使城防器械够用,那也得在力气拿得动才行。
这么多天下来,连张诚自己也感觉精疲力竭了,夏军攻上城头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张诚带着预备队四处扑救,情势已岌岌可危。
仁多保忠的帅帐前,传令兵、斥侯兵来来往往,奔驰不停,南面一名信使飞驰而来,冲到仁多保忠跟前报道:“报!仁多将军,嵬名咩布大头领攻破开光堡,宋将刘安两万人马败退绥德城,嵬名咩布大头领请求允许绕过绥德,奔袭延州。”
仁多保忠自然知道嵬名咩布的意图,鄜延路也就四万多兵力,一万在米脂,两万败退绥德,加上散防各地的一些兵力,延州必定空虚,嵬名咩布突然奔袭延州,很可能会让整个鄜延路顾此失彼,军心溃散。
仁多保忠也不禁有些心动了。
这时又有斥侯兵飞马而来:“报,仁多将军,环州种朴率领一万环州军,又有保安军金汤城守将蒙毅率两千人马与种朴汇合,一同支援米脂,如何沿着大里河东来,已过威戎寨!”
仁多保忠拿过地图看了看,很快下令道:“贺浪罗,你立即带两万人马,前往克戎寨附近设伏,来人,传令嵬名咩布,让他放弃南下,率军向西与贺流罗将军一起,合击种朴,务必要全歼这路人马。”
这回仁多保忠倒真是下了血本,贺浪罗两万、加上嵬名咩布三万,共计五万人马去夹击种朴,克戎寨一带临近西夏横山,没有大城可退守,不出意外的话,种朴这一万多人马怕是插翅难飞了。
这一刻,骑兵优越的机动力体现了出来,仁多保忠下令不久,贺浪罗带着两万人马就绝尘而去。
克戎寨到米脂的距离与到威戎寨的距离基本相同,贺浪罗全是骑兵,必定能提前到达克戎寨设好口袋让种朴钻。
随着刘安败退缓德,若是种朴再败的话,整个鄜延路士气必定受到致命的打击,到时恐怕会出现全路沦陷的惨局。
行至威戎寨附近的种朴真可谓是忧心忡忡,刘安两万人马败退缓德的消息他也接到了。
更要命的是,他带一万人马还没赶到米脂,环州那边就传来了梁太后十大万大军入寇环州的消息。
这个消息被他严密封锁起来,不敢让手下的一万环州军知道,否则后果如何很难说,估计大半人会要求立即回去保卫环州。
前思后想之后,种朴找来蒙毅说道:“蒙将军,仁多保忠十万人马围攻米脂城已经多天,之前吕经略使已下令坚壁清野,仁多保忠如今粮草一定剩余不多,势必需要从银州进行补给。”
蒙毅眼前一亮道:“种将军的意思是咱们去劫夏军的粮草?”
“不是咱们,是你,若是咱们一起前去,行军缓慢,必定瞒不过仁多保忠,现在我就凑齐两千骑兵给你,这些骑兵虽然训练不久,与夏军骑兵正面作战怕是不行,但用来劫粮草不成问题。你现在就带两千人马向北去,抄小路直插永乐城,之前我让人去查探过了,永乐城被仁多保忠暂时用作粮草转运地,你不必与敌硬拼,尽量以偷袭为主。”
永乐城在米脂与银州之间,当年神宗下令修建永乐城,就是要一步步向北蚕食无定河这条战略通道,把剑指到西夏咽喉上。
可惜在三十万夏军围攻之下,大宋在永乐城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惨败,二十万军民葬身其间,夏军随即将永乐城毁了;
后来司马光把米脂割给西夏后,永乐城作为米脂的一个防御补充,西夏又小小的修葺了一下,虽然不能与当初城高墙厚相比,但作为一个粮草转运点,还是合适的。
种朴也正是看到了永乐城现在的防御能力跟普通寨堡差不多,才决定让蒙毅前去偷袭的。
蒙毅得了吩咐,带着两千“骑步兵”迅速出发了!
辱骂梁太后的结果,虽然让她放弃了烟熏之策,却换来了六万大军一刻不停的猛攻,六万人啊!是杨逸一方的十倍还多,这山头又不是城头,夏军是不用借助器械也能爬上来的。
战斗打得极为惨烈,在梁太后暴怒之下,夏军完全是不顾性命的往上冲,尸体铺了一层又一层,鲜血流成了小溪。
而杨逸这边也不好受,随着夏军越来越多的攻上山头,他们也是全军投入,不断发起反冲锋,那些受伤的士卒,甚至自发的抱着土炸弹往人多的地方冲,与夏军同归于尽。
两个时辰下来,宋军伤亡了近两千人,伤亡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冷兵器作战时代,通常伤亡率超过二成,士气就会大损,超过三成多数就会溃不成军。
这场大战,若不是杨逸身先士卒,一直带头冲杀,在夏军如此疯狂的攻击下,山上的宋军是绝对崩溃了。
同袍一个个的倒下,人人身上带着伤,鲜血浸湿了征袍,已经没多少人能大声喊杀了,大家只知道拼命地喘着气,机械是挥着刀。
杨逸事前准备算是很充足,但谁也没想到夏军会如此疯狂,夏军伤亡了多少早已难估其数,整个山坡已经铺满一层层的尸体。
石头砸完了,箭矢shè光了,手雷炸尽了,现在只能用刀枪与夏军来回拼杀!
杨逸不是没想过撤退,但是撤不了,这个时候全凭一股劲撑着,一但下令撤退,夏军从后面一追,立即就会溃不成军,而且自己多是步兵,而夏军多是骑兵,跑不过人家啊!
整整拼了三个时辰,终于等到如血的残阳沉下山去,在巨大的伤亡面前,夏军才不得不放弃夜攻。
杨逸趁着夜色掩护,带人退到后山的断崖,断岸的石头上、树木上赫然绑着上百根绳子,顾不得疲惫,杨逸下令众人沿着绳子一批批的滑下,花了半个时辰,三千人终于逃下了山头。别想着休息,趁夏军没发前,还得赶紧逃啊!
杨逸从没有一次这么狼狈过,哪怕被仁多保忠十万人逼入毛乌素沙漠时,也没这么狼狈过,看来女人是不能得罪的!
她娘的,太疯狂了!不就是把你的罗曼史演绎了一下吗?至于这么拼命吗?这个疯狂的女人,简直不把夏军当人看啊!
杨逸心里一边哀叹,一边拖着沉重的脚步狂奔,为了逃命,大家可谓是使出了吃nǎi的劲,跑出了十来里,才到藏马的树林;
几十个负责看管战马的士卒见大伙家逃难似的奔来,都惊心不已,整整一天了,小山头那边的喊杀声就没停过!也难怪啊!
水,干粮,大家匆匆进完食,略略休息之后,又继续奔逃,直至半夜撤回到兴平城,才得以安顿下来。
“来人,立即传我命令。”
随着杨逸一声大喝,几个传令兵列于帐前听令。
“将令,让谢敬亭连夜撤回归德保,不得有误。”
“将令,环州城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四门关闭,城中乡兵丁壮全部上城,各种城防军械加倍准备。不得有误。”
“将令,沿途村寨全部再搜查一遍,以确保没有遗漏的百姓。”
……
一道道命令流水般发出去,最后杨逸又让人去查看泾原、秦风两路援军何时能到达。
要命啊!环州这回可是够呛的,鉴于梁太后的疯狂劲,环州城的城防器械如滚石擂木,驽箭热油等等,不得不让人加倍准备。
否则一但泾原、秦凤两路驰援不力,环州十万百姓可就危险了。
第221章各有妙招
杨逸在清平关大捷,极大地鼓舞了环州军心,之后的阻击战,却打得惊心动魄,据说宋军虽然伤亡很大,却歼敌无数,梁太后十五万大军被硬生生地拖住一天一夜。
出于对杨逸极大的信任,环州城里的百姓虽然很紧张,但却没有过于恐慌。
除了那些保甲壮丁之外,城中老少几乎都自发行动了起来,帮着挖壕沟、垒城墙,搬石块、运器械等等,忙得热火朝天。
城外被挖得不成样子,横直交错的壕沟如同蜘蛛网一般,其实这些没什么大用,环州兵力紧缺,面对十几万夏军,根本不可能利用这些壕沟作为外围防御阵地。
但百姓们还是挖了,夏军来了,填壕沟总需要些时间,现在能拖住夏军多一刻也是好的。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去,忙碌的城头来了三个女子,虽然都是一身布衣钗裙,但却丝毫不损那仙姝丽色,晨风吹拂着她们的衣裙,美得让人不敢逼视。
城中百姓没有不认得这三人的,所到之处,军民纷纷行礼问好,爱戴之情无以言表。
“大家不必多礼,军情紧急,大伙还是加紧布好城防吧!”十三娘边走边看,边招呼百姓不必多礼。
清娘走在前面护着她,不时出声提醒十三娘注意脚下的物什,稍一得空,眼睛又不忘向北张望,清澈的眸子满是期盼之情。
“清娘,咱们是来查看城防的,你呀!就别胡乱张望了。”十三娘话虽如此说,其实心里何尝不是担心之极,梁太后整整十五万大军,杨逸才带去几千人,虽然首战告捷了,但是双方兵力差距如此之大,又怎能让人放心得下?
“晴儿姐姐,杨大哥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人家真的放心不下,要不咱们再让小白给他送封信吧!”清娘干脆停下来,扶着城碟向北眺望,真个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千万不可,官人他在前方作战,咱们不能分了他的心神,好了清娘,咱们多去看看,把城防布置得好些,官人他回来后,也好用来抗击夏军。”十三娘挣开茗儿的搀扶,上前把清娘揽到怀里,轻声抚慰着。
“人家也知道不应该让杨大哥分神,可是人家真的好担心,杨大哥他人那么少……”
“清娘你别忘了,上次他人不是更少吗?还不是从西夏平安回来了吗?”
“嗯!杨大哥用兵如神,一定击退夏军的!一定能的!”清娘捏着小拳头,象是在为杨逸鼓劲,也象是在安慰自己。
三人再行一段,见到苏轼也在城头,官帽上两片碍事的帽翅被他取了下来,拿在手里当指挥棒使。
那些壮丁在他的指挥下,正合力将一根根擂木抬上城头来。他微斑的鬓边被汗水打湿了,小妾王朝云提着食盒站在旁边,他也没顾得吃上一口。
杨逸不在,环州城里就数他官最大,安置避入城中的百姓、分派食宿、巩固城防、肃整治安防范奸细,每天大大小小的事务无数,苏轼都得一一担挡,这回杨逸顶在前方,后方就全靠苏轼和梅正清他们了,若论功劳,他们得占一半。
十三娘她们连忙上去打招呼,王朝云三十出头,打扮得倒也朴素,人长得很美,浑身充满了成熟妇人的风韵。
她与十三娘他们也算相熟,当初一同来到环州,杨逸与苏轼交情不咸不淡,但却不妨碍她们这些妇道人家交往,毕竟环州这种边荒之城,能与他们有共同话题的人不多。
十三娘见丁壮们把擂木沿墙根摆放,突然想起在盐井时用的绞盘,连忙让人找来工匠,仔细讲解清楚,让他们多制作些绞盘,然后固定在城墙上,擂木上绑好绳子,敌人攻城时把擂木砸下去后,就可以用绞盘绞上来反复使用。
若是用人力拉上来的话,得几个壮汉一齐使力才行,有了绞盘,两个人就能轻松地把擂木绞上来,这样既节约了人手,又节省了体力,对防守极为有利。
苏轼听完讲解,明白原理之后,立即派遣工匠,大量制作,对十三娘真是赞不绝口。
往时守城时,靠人力把油脂往下泼,自然泼不了多远,针对这一点,十三娘又让人制作一些巨型喷shè筒。
这种喷shè筒长近两丈,可以伫存大量油脂,筒身开有一个小口,方便往筒里注油脂;
注满后再封闭起来,喷shè口也先封闭,需要喷shè时再打开,由几个人合力推动活塞杆时,可将油脂喷出十丈远。用来对对付敌人的巨型攻城车效果绝对不错。
往时对付那些巨大的攻城车,往往是靠用投石车砸,但投石车没有丝毫准确度可言,石块砸出去了能不能砸中全看天意,放火箭的话,敌人用铁皮或其他不易燃东西一蒙住,你很难摧毁。
现在有这这种喷shè筒,攻城车才靠近三十米,就能喷你一身油,再用床驽发shè火箭钉在其上,便是铁皮也能让你熊熊燃烧起来。
别看十三娘弱不禁风,上城走一圈可当万军。对这位美丽而和蔼的知州夫人,无论军民无不敬爱万分,她的话比军令还管用。
杨逸入主环州之后,环州军对情报的重视程度绝对排在大宋首位,象这次种朴一万人马,竟派出了一千斥侯散布搜索,这在其它军队是无法想象的,这些斥侯兵虽然不一定擅长马战,但你能骑马飞奔就行,查探消息而已。
正因为撒出了强大的斥侯网,种朴不但知道环州的情况、还知道刘安败退绥德、永乐城成了夏军粮草转运站等等;
贺浪罗在克戎寨附近设伏,嵬名咩布从开光堡西来准备偷袭,这些更不可能瞒过他。
贺浪罗在克戎寨东侧十里左等右等不见种朴前来,最后斥侯来报,说种朴连克戎寨也不进,正在掉头往回跑。
贺浪罗急了,看来种朴一定是探到了自己与嵬名咩布的动向,吓跑了!
也难怪,自己与嵬名咩布共计五万大军,种朴只有一万,是谁谁不跑啊!
想通了这一点,贺浪罗立即起兵追击,于是,一场伏击战变成了追击战。
追出十多里后,见到一些宋军掉弃的的旌旗和盔甲,再追出几里,便见宋军阵形散乱,丢盔卸甲的情形更严重了,见到夏军追来,簇拥着向前奔逃,样子十分狼狈。
一看附近的地形,左边是大里河,右边是树林,前面是山谷,部将甘显忙劝道:“贺浪罗将军,前面地复杂,小心宋军有埋伏。”
贺浪罗听了劝告,只得停下追击,派出斥侯先行查探清楚。
一柱香后斥侯回报说没有埋伏,甘显还有些疑神疑鬼,贺浪罗也是小心翼翼地带军而过。
结果真没有埋伏,不禁大为懊恼,刚才若是一鼓作气追杀进来,宋军非完蛋不可。
很快又有斥侯回报,说宋军正在前方五里处横渡大里河,贺浪罗忙追上去,此处水浅,只没马腹,宋军乱糟糟的渡过河后,正撒丫子的狂奔逃窜。刀枪扔得满地都是,离河十来里就是群山起伏,林木葱郁,宋军正没命地往那边跑。
这回贺浪罗是真的相信宋军是溃逃了,因此至少有半数的宋军丢掉了刀枪,连刀枪都不要了,你咬我啊?
贺浪罗再不犹豫,立即挥军渡河追杀。
得快啊!一但宋军逃入那丛山密林之中,那就前功尽弃了。
结果夏军渡过一半时,宋军突然掉头就杀了回来,没有刀枪不要紧,时代不同了,打仗未必都要刀枪才了,我不咬你,我炸你丫的!谁腰里不别着几个手雷,谁让你贺浪罗没看清呢?
夏军处于半渡之中,被宋军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宋军几人一组,一个持盾挡箭,一个持枪刺杀,两个负责扔手雷,猛烈的爆炸声此起,夏军很快被杀得军心大乱,纷纷溃退。
宋军是没什么队形,但这种几人一组的配合更加灵活,对付没提起速度的骑兵,就象水渗沙塔一样,让你防不胜防,一下子就能把你冲垮下来。
水深才没马腹的大里河成了夏军的坟场,数千人马争先恐后回渡,人拥马挤,宋军追在后面猛砍,很快整条河就被染成了红色,人尸马尸梗河塞流。
这边贺浪罗眼睁睁地看着宋军一边倒的宰杀着,却是爱莫能助,他几乎都傻了,仗有这么打的吗?没刀枪也行?
美丽的种家,凶狠的种家,诡异的种家。
贺浪罗算是也真切地领教了传说中的种家的利害了,想当初,阿骨录连宋军都没见着,就丢下一万大军,自己一个人光着屁股逃回了西夏。
再想当初,野利杰哥同样是人都没见着,就被种建中连夜来了一场夏收,也是屁滚尿流的逃出熙宁寨。
自己这回真切地看到了种朴,扔下一千人马算起来是幸运的了。
这一败,贺浪罗虽然兵力还比种朴多一倍,但看看手下一个个惊得面无人色的样子,贺浪罗也不得不含恨下令撤退,准备休整一翻后再卷土重来!
初战斩敌近千人,这并没有使种朴心里的忧虑减少。
他这一万人马事实上只能起到牵制作用,并不能真正解米脂之围,一但米脂城破,仁多保忠就可以长驱直入,鄜延路仍可能全境沦陷。
真那样,整个西北战局将极有可以出现雪崩之势。
第222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杨逸被逼得一退再退,退得洪德寨时,望眼欲穿的他终于盼来了第一批援军,泾原路与秦凤路合计七千骑兵,由折可适和秦凤第二将朱洛率领前来。
而由章楶亲率的五万步军,才刚刚进入环州边界。
七千骑兵对十多万夏军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而且用骑兵来打阻击战很不合算;
谢敬亭在归德川一线也不好受,接到杨逸命令撤回来时,四千人马伤亡也已接近三成。
夏军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十几万大军在纸面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看了你就知道,行进时那军阵绵延数十里,铺天盖地而来,光是人踩马踏,一路就能踏得你寸草不生。
而且梁太后这个女人太疯狂,拿人命不当回事,杨逸很理智地选择放弃了洪德寨这些小据点。
这些寨子人多了挤不下,人少了守不住,自己兵力本就少得可怜,再分散入这些寨堡,环州城也不用要了。
越往南,地势越开阔,再想像之前利用一个山头就阻住十多万夏军,那是不可能了,杨逸左思右思之下,决定大踏步后撤,直接撤回环州,把夏军的补给线拉长。
杨逸迅速做了部署,自己以乡兵新组建起来的两千“骑兵”给了折可适,而从他手里换取了两千惯战骑兵,还有泾原路的一员将领郭成。加自己剩下的五千可战之兵,就七千人马退回环州。
折可适则带着七千骑兵,先避过夏军锋芒,然后尽量穿插向北,在夏军背后劫粮道也好,搞偷袭也好,这些都是折可适的特长。不用杨逸担心。
洪德寨、肃远寨,当初章楶和折可适曾在这里设下伏兵,大败梁太后十万大军过,之前杨逸没打算放弃这几个寨堡,里面的百姓也没有撤走。
而现在。由于其它两路援军未能及时赶到,不得不放弃。在杨逸匆匆下令撤退后。寨子里的百姓泪流满面,妇孺们失声而哭。但还是接受了杨逸的命令,全部退向环州城。
老人孩子坐着牛车、马车,青壮们推着粮食、提着简单的衣物,除此之外,其它家当杨逸下令全部放弃。
穆兰花负责带这些百姓先行,也不知是烟熏没好还是伤心,她两眼红肿,骑着桃花马奔前顾后。高声催促着:“乡亲们,快走,都别哭了!知州大人亲自在后面帮我们阻击追兵,咱们不能拖知州大人的后腿啊!知州大人言出必行,答应将来补偿你们的损失。你们还担心什么?都别哭了!等知州大人打败了梁太后,你们的东西都能加倍要回来的……”
若不是杨逸在环州有着极高的威望,加许诺将来州府补偿他们的损失。想让百姓放弃家当迅速撤走,根本不可能。
杨逸任知州以来,军事几次大胜,民生安置流民,济贫救难,亲自到田间地头带领百姓抢耕抢种;教他们采草药,养香猪;以优惠的条件分牛分马给百姓养。
穆兰花把这些事一一重提,百姓们想起知州大人的好,终于安心多了,哭泣声也停了下来。
杨逸带在几千人马在后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拖延夏军,由于夏军骑兵快,这注定是一个无比艰难的任务。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个少女身边伏着一头白狼,站在北门的城楼依依盼望,所有的百姓都进城了,却不见伊人的身影,她眼中泪光莹莹……
城外天高云飞扬,
落叶萧萧百草黄。
郎持金戈犹血战,
奴立城头断肝肠。
少女立在城头半天了,一动不动的,那纤弱的身影仿佛随时会被风吹去,城头的士卒见了心里都不好受,可是谁也不敢去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