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达林突然大怒,一掌击在身边的矮几上,对杨逸大喝道:“杨逸,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你杀害涿州留守的事实,而且,你别忘了,你是来求和的,求和就该有求和的态度!”
“错!萧大人,本官不是来求和,是来向辽国讨要公道的!”杨逸扬眉作答,铿锵有声。
帐中十几个辽将顿时对杨逸虎视眈眈,特别是曾被杨逸生擒的耶律仁,听了杨逸的话霍然拔刀吼道:“萧大人,此人根本不是来求和,分明是来向我大辽示威的,萧大人,下令吧,先斩下此贼的首级,再发兵攻城,末将请为攻城先锋,今日若不拿下安肃,末将提头来见。”
萧达林横目扫向杨逸,寒声问道:“杨逸,你是来求和的吗?嗯?”
“萧大人难不成年纪大了,耳朵背?”
“来啊!给我拿下,帐前斩首祭旗!”
第一卷第102章精忠报国
萧达林一声令下,两个亲兵立即扑上来,等他们近身,杨逸突然暴起,提膝、旋身、飞肘,快若闪电,膝盖撞在一个亲兵小腹上,右肘几乎同时撞在另一个面门上,两个扑上来的亲兵顿时倒飞出去。
哧!
火折子迎风吹燃,杨逸迅速从带来的布囊中取出两个铁疙瘩,点燃其中一个引信,头也不回掷出大帐外,同时大喝道:“退出天雷十丈外,否则炸死休怪!”
铁疙瘩在帐外滚动,引信哧哧地冒着火花,有些胆小的辽军退开了,有几个则视若无睹。
轰!
一个睛天霹雳,火光爆起,烟尘滚滚,整个大帐被震得瑟瑟抖动,仿佛就要崩塌下来,几个没躲开的辽军被炸飞,惨叫声响彻辽营,外面原来威风凛凛的几百刀手狼奔豕突,脸无人色。
啪!一截断臂飞到萧达林的帅案前。
“杀了他,杀了他!”耶律仁狂乱而惊恐的大喊着,大帐中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面对刀枪齐出,弓张驽拔的耶律仁等辽将,杨逸好整以暇的坐下,把另一个铁疙瘩放在自己前面的小几上,横扫一眼脸色煞白的萧达林。
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太出人意料之外。等剩下的亲兵冲过去要保护萧达林,杨逸却轻笑道:“萧大人,我杨逸好歹也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摆几个刀斧手就想吓着本官,你不觉得可笑吗?”
萧达林心有余悸、声色俱厉地喝道:“杨逸,你待怎地?”
“本使说过,本使是来讨要公道的,贵军杀了我大宋礼部右侍郎李光同,萧大人你复举大军犯我宋境,贵国必须给我大宋一个交待,否则!”
杨逸说到这,目光再度停在小几上的铁疙瘩上。
哧!火折子再度吹燃,那火苗发着妖异邪恶的蓝光。这一刻,大帐里连呼吸声都停顿了,落针可闻。
“杨逸,本帅也不是吓大的!”
萧达林推开几个亲兵,四平八稳的坐下,萧达林能有今天,绝非侥幸,他很快想明白了,只要自己不动手,杨逸当不会做出同归于尽的蠢事来。
“明说了吧,大宋每年向我大辽多纳三十万贯岁币,十万匹绢,以赔偿我涿州城的损失,否则,我大辽将起大军到东京城去取。”
杨逸看了看那几个张弓瞄准自己的亲兵,对萧达林笑道:“欢迎萧大人,到时本官一定会上奏我大宋皇帝,封萧大人一个败军侯之类的爵位。”
“杨学士无须逞口舌之利,本帅相信,西夏也一定乐意一同发兵的,到时贵国怕是难挡我辽夏两面夹击,杨学士以为然否?我大辽提出的条件,杨学士若是做不了主,就请回吧,别忘了把将本帅的原话转告贵国皇帝。”
“西夏?蕞尔小邦,跳梁小丑耳,何足道哉!本官作为赴辽副使,现在就可以答复萧大人,岁币之事,不但不会增加,相反要每年减免十万贯,作为贵军杀害我礼部侍郎、犯境挑起战事的惩罚;另外,萧大人必须立即放回掳我大宋的军民,包括西夏献给辽国的那数百大宋百姓。否则!”
“否则如何?”
“否则等着我大宋向辽国宣战吧!”
“宣战!笑话,杨学士别忘了,现在是我大军兵临贵国城下,而且,据本帅所知,大宋皇帝是个病殃子……”
“住口!我大宋皇帝轮不到你说三道四,他就算体弱多病,但他只需要有一颗强健的心,就足够了!”
杨逸霍然而起,大袖一拂森然说道:“冲锋陷阵,我大宋自有百万雄师!我大宋的和谈条件已经开出,绝不容打半点折扣!请萧大人请示贵国皇帝吧,半月之内,我大宋必须得到答复,否则,等待辽国的只有战争!告辞!”
萧达林桀桀大笑道:“好好好!杨学士请回,明日咱们安肃城再见!到时本帅希望杨学士还能这般强硬,哈哈哈……”
杨逸走到大帐门口,突然举起手上的铁疙瘩,大帐内顿时又是紧张万分,亲兵的弓箭张满了弦,锋利的箭头齐指杨逸。
这下轮到杨逸仰天大笑道:“萧大人,我手上的东西叫霹雳瓜,制作简单,造价低廉,欢迎贵军明天到安肃城下品瓜。安肃城中已备下足够的数量,一定让贵军一次尝个够,而且,半月之内贵国若不做出答复,我军会把这霹雳瓜送到上京城去,给贵国皇帝尝尝,萧大人要三思啊!”
萧达林脸色变幻间,杨逸出帐拔起宋字大旗,跃上战马,猛然一勒缰绳,战马先是嘶嘶人立而起,然后快如疾风般冲出去,卷起一路尘土飞扬,杨逸高举大旗,大旗猎猎飞卷,只听他放声长啸: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在狼群面前,你一定要表现比它们还要强悍,不则,你就等着它们扑上来撕咬吧!但表现强悍是一回事,真正的实力和应战策略又是一回事,杨逸一回到安肃城,立即抛开满城军民响彻云霄的欢呼,开始紧张地备战着,那两个‘霹雳瓜’是他突发奇想,临时做出来的,除那两个之外,城中多一个也没有。
前世作为特种兵,弄点土炸弹对他而言只是小菜一碟,他一直没鼓捣之些,一是之前没接触军事,二是大宋的问题不是出在武器之上,若是能把大宋朝堂捋清,选拔出贤相良将,光凭现在有的武器也足以横扫八荒。
当然,还得有一个勇于进取的英明之君,否则,造出核弹来你也只有挨打的份。
安萧城中原料有限,杨逸带人忙了一夜,也不过赶制出几十个大炸弹,或许,这暂时够了!
第二天萧达林果然再度发兵攻城,一开始安肃城的抵抗很弱,辽军轻轻松松便攻到城下,连观战的萧达林都认为杨逸是在虚张声势了!
然而就在黑压压的辽军挤到城下时,杨逸一声令下,一桶桶火油、一捆捆干草推下城去,接着一个个制作简陋的炸弹被点燃引信,一股脑的飞掷到城下。
轰!轰!轰!
一连串激烈的爆炸震得安肃城阵阵发抖,城下更是火光冲天,弹片飞射,将辽军成片成片的炸倒!
爆炸引燃原先泼下的火油,熊熊大火中,数不清的辽军在翻滚惨嚎,那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听得人心头阵阵发麻;
惊天动天的爆炸、熊熊燃烧的大火,惨绝人寰的情景让辽军瞬间坠入阿鼻地狱之中,士气一时落到了冰点!
宋军这时才展开全面反击,城上箭如雨下,强劲的神臂弓能将火海之外的辽军重甲射穿,城头唯数不多的床驽也随之发威,巨大的驽箭腾空而去,一下子能穿多个辽军身体,带起一蓬蓬的血雾,杀伤力极为惊人。
辽军经过这一轮惨烈的打击,士气大坠,萧达林一看再强攻只会徒增伤亡,只下下令暂时收兵。
辽军阵后刚刚传出鸣金之声,安肃北门轰然打开,杨逸带着八百骑兵,如狂龙出洞,飞一般向后撤的辽军冲去!
这突然的袭击,打了辽军一个措手不及,杨逸带军迅捷无比的冲入辽军阵中,长长的马槊挑出一路血雨,辽军正在撤退,加上士气大损,杨逸带着八百悍卒,很快就冲开迎上来的两千辽国骑兵,然后毫不停滞的杀入撤退的步兵之中。
狂龙翻滚如浪,以杨逸与马汉卿为锐锋,在辽军步兵阵中劈波斩浪,犁出一道道血肉铺就的坦途,无数辽兵哭爹喊娘的弃甲飞逃,躲避着无情的杀戮,但两条腿怎么能跑得过四条腿,转瞬之间撤退就成了大溃败,人人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耶律仁带着两千骑兵,在后面发疯地追着杨逸,发誓定要将这八百人马留在安肃城下。
殊不知此举更增加了辽军的混乱,杨逸本来只有八百骑,现在等于平添了两千骑兵跟着自己冲杀,他们在前面专往溃兵密集处冲杀,那些有幸躲过宋军杀戮的步兵,眨眼间又迎来耶律仁的铁蹄践踏。
杨逸八百人马如飞龙卷腾,左右不定,耶律仁追之不及,反而踏死不少同袍,气得他钢牙咬碎,目眦欲裂。
他追了两圈终于不敢追了,停在溃兵阵外发狂的嚎叫咒骂。
杨逸的八百骑就象坦克一般,在大片大片的溃兵之中反复冲杀,辗出一片片的血海肉泥,杀得痛快淋漓;就在耶律仁在外围停下之际,杨逸突然疾转马头,向耶律仁的两千骑兵杀去,根本不给他重新提速的机会。
“李一忠!”
“喏!”
这两声熟悉的应答,听得耶律仁两股一颤,下意识的就想往后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不等他退去,嗡的一声强弓弦响,他坐骑的右眼瞬间就被一支劲箭射穿,悲鸣着轰然倒地,杨逸随之冲近,从飞驰的马背伏身而下,硬是把摔得滚地葫芦般的耶律仁掳上马背。
“杨学士威武!”
“杨学士威武!”
“杨学士威武!”
……。
杨逸一边接着狂冲砍杀,一边仰天狂笑!回应八百悍卒的高呼:“李一忠威武!李一忠威武!哈哈哈!杀……”
被杨逸这一夸,李一忠脸红了,不知是血染的,还是害羞了!
一杀出这两千骑兵,杨逸一个右旋,带人飞快的驰入北门,安肃城轰然关上,只留下辽军一地的死尸。
这一战,宋军折损不到百人,却至少收割了三四千辽军性命。
事实证明,百年承平之后,辽军其实也就是只纸老虎,战力并不比宋军强,撤退时被杨逸突然犁入阵中,根本兴不起一点抵抗,只知道亡命的溃逃。
任萧达林本阵的令旗划得花花乱响,也无济于事。
而且耶律仁拼命追赶之后,竟在不远去停下,速度就是骑兵的生命,耶律仁这不是寿星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嘛!
杨逸将他掷落地上,长枪一指,狂笑道:“耶律仁,你服不服?不服我就放你回去!大不了下次再擒你一回!诸葛亮七擒孟获,我也擒你七次再说,哈哈哈……”
耶律仁躺在地上,脸无人色,纳纳不能言,无数围观上来的大宋军民狂笑不已,再也没有比这更解气的了!
“李一忠,这次算是你擒到的,你把这厮提到城头上去,让萧达林好好欣赏一下耶律将军的英姿吧!”
“喏!谨遵杨学士令!哈哈哈……”
第一卷第103章易水之战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一匹接着一匹驰入东京,一封封急奏直达章惇案头;
涿州之变,辽国涿州留守萧德光被杀,大宋正使李光同被杀。
安肃军叛乱,知军何泗宗投弥勒教,判官李格非殉国。
杨逸领九十八骑杀回,通知边军备战,平弥勒教之乱。
杨逸九十八骑击溃三千辽军,生擒敌将耶律仁。
辽国南院枢密使萧达林起兵四万,围攻安肃城,保定军两千人马被击溃,被俘千余。
杨逸只身前往敌营,着令萧达林退兵,每年减免十万贯岁币,放回大宋被掳军民!
萧达林怒,再举大军攻城,杨逸率安肃军民奋起还击,八百骑出城溃敌九千,歼敌三千余人,再擒辽将耶律仁。
每一份奏报送到东京,都会在朝堂上掀起一片巨浪,宋辽息兵百年,相安无事,谁料瞬息之间烽烟四起,兵戈争鸣,杨逸战绩虽然骄人,但是换来的并不是一片称赞,相反,弹劾他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赵煦案头。
第一、杨逸擅开边衅,破坏宋辽两国和平;
第二、杨逸未经朝廷授权,擅自向辽国提出苛刻条件,触怒辽国,致使战事扩大。
第三,杨逸作为遣辽副使,越权调动边军,拥兵自重。
旧党认为他们苦心经营九年的和平环境,全被杨逸破坏了,因此,对他的弹劾无所不用其极,必欲杀之而后快。
就是新党也有些人对杨逸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辽国不是西夏,轻易开罪不得,大宋对辽国有种整体上的恐惧感,大多数人都认为辽国是不可战胜的。杨逸小胜几场并不能代表什么,因此,新党也有许多人反对与辽国开战。
赵煦看着这些弹劾杨逸的奏章,沉默良久,事实再一次证明,他身体虽然虚弱,却有一颗强悍的、绝不妥协的心!
经与章惇等人一商议,加封杨逸安利军节度使衔,赐百金、绢千匹。御使赵及、李越,工部左侍郎张大忠贬出京城,三人是弹劾杨逸激烈的。
鉴于杨逸骄人的战绩,和卓越的临机决断能力,追回已经派出的兵部侍郎李维中,改授杨逸河北招讨使,节制安肃、广信、保定、保顺等军,全权负责与辽国战和事宜。
这道诏书一出,举国震动,连范纯仁等人都忍不住上表反对,但赵煦性格偏激,他相信一个人,可以相信到死,他下了决心的事,九头牛也别想拉回,更别说还有章惇支持了。
这次杨逸骄人的表现,给了章惇一个大大的惊喜,他本以为够了解杨逸的了,但现在看来,杨逸的能力远远超出他的了解;
章惇是领军作战过的人,他心里亮堂得很,和平是打出来的!
西南这么多年承平是怎么来的?还不是他当年一路从洞庭湖畔杀到大理国边上,杀出来的!
大宋停赐西夏岁币,而辽夏一体,辽国迟早要向大宋施压,等他做好准备,兵临城下时,大宋未必能讨得好去。
现在正好,双方都没有准备,在杨逸大胜之下,绝对不能退让。
若是能先挫挫辽国的锋芒,使之不敢轻举妄动,则西北之事对大宋就异常有利,到时怎么拿捏西夏,辽国也不敢再象以前那么嚣张了。
朝堂的事有章惇顶着,杨逸无须多虑,一得到授权,他立即从各军调兵遣将,选其精悍之士,得兵两万,立即杀出安肃城。
自前几天大败之后,辽军士气低落,加上不知道安肃还有多少‘霹雳瓜’,萧达林只得暂时退兵容城,再向南京调兵。
然而未等他调兵到来,杨逸反而带军先杀进辽境来了。
枪阵如林,旌旗招展,杨逸领着二万大军只用半天时间,就兵临容城,这倒不是他们都长了飞毛脚,而是容城就在宋辽边境线上,离安肃也不过几十里。
杨逸现在可节制的总兵力多达五万,但兵贵精不贵多,杨逸绝不会把那些歪瓜劣枣也拉来充数;只取精壮,战力只增不减,而且容易调度。
杨逸传奇般的战绩,给他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威望,谁不服?你带九十八骑于三千辽军中生擒敌首试试,你带八百大破四万试试。
再没比活生生的战绩更能让士卒心服的了。传奇的状元郎,传奇的战绩,带给两万精挑细选出来的悍卒无比高昂的士气。
望着城外跃跃欲试的宋军,萧达林有些傻眼了,这与大宋一向的作风判若云泥,让人难以相信,大宋一向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吗?怎么来了个杨逸,看样子城下不过万人就敢反攻大辽了?
要知道就算安肃城下受挫,自己在容城还有四万人马啊!
南院枢密使被人蔑视了!大辽被人蔑视了!
萧达林发怒了!
别的不说,若是任由杨逸一万人围城攻打,自己四万人龟缩不出,不管输赢,他这个南院枢密使都做到头了。
大辽丢不起这个人!
四万辽军很快就开出城来,不光萧达林愤怒,四万辽军也愤怒了。兵力四比一,还被人欺上门来,大辽的骄傲被人挑战了!没得说,杀!
双方在城外开阔地带开始排兵布阵,杨逸看了看自己缩水了很多的军阵,对赵锦吩咐道:“赵将军,这首战就交给你了,别的我不多说,杀他个够本,然后…!”
赵锦一脸奸笑道:“杨招讨放心,末将知道怎么做,若是把事办砸了,末将提头来见!”
“你最好提着萧达林的头来见!”
“谢杨招讨吉言!”
布完阵,赵锦带着八千人马主动迎击上去,杨逸带着两千骑兵在右侧押阵。
沉闷的步伐声不断向前推进着,隆隆的战鼓擂得震天动地,让人耳鼓发疼,就在此时,辽军上万骑兵疾冲而出,带着铺天盖地的烟尘向宋军压来。
宋军立即止步,前阵那长长的拒马枪轰然着地,枪尖遥指,森森林立。
两百八十步,嗡!
宋军阵中神臂弓首先发难,那嗡嗡的弓弦响成一片,漫天劲箭如蝗灾来临,遮天蔽日的向辽军射去!
辽军冲锋的战马倒地一片,轰隆有声,悲鸣不绝,倒地的士卒瞬间被身后的同伴踏成肉泥,化作来年春草最好的肥料。
宋军作战,弓兵通常占到六成以上,箭雨的杀伤往往成为抗击骑兵冲阵的关键,辽军冒着巨大的伤亡冲近,以弓箭还击的同时,一波接一波的往宋军大阵猛冲;
战马那巨大的撞击力,能将长长的拒马枪撞得弯曲、折断,这种撞击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直撞上来的辽军往往会被串在拒马枪上,成为人肉串烧,惨烈之极。
萧达林早知同等兵力占不到便宜,第一波人马攻击尚未过去,第二波再出一万,从左翼对宋军猛冲。
战况很快进入白热化,双方的喊杀声穿透云霄,每时每刻都有数不清的人断送性命,鲜血浸透了黄尘,湿滑难以立足。
萧达林再出第三波,这回是步兵,向宋军右则冲去,希望一鼓作气踏平宋军大阵。
杨逸一见这般情形,带着两千骑兵飞冲而出,向这一万步兵杀去,萧达林早防着他,由辽将阿也得里率领的四千骑兵立即迎向杨逸,很快也绞杀在一起。
从天空望下去,方圆数里地尽是黄尘滚滚,杀声震天,双方死伤都极为惨重,宋军硬扛了半个时辰,终于扛不住了,先是步兵大阵开始向后撤退,辽军士气大涨,全军掩杀上来,根本不打算放半个宋军逃脱。
赵锦也是紧张万分,宋军折损已经超过三成,对于一般军队而言,这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沿,他毅然顶在最后,一边撤一边指挥着士卒丢东西。
辽军见他们‘丢盔弃甲’,更是玩命的追杀,然而冲近才发现,宋军丢的可不是盔,更不是甲,而是铁蒺藜。
象下蛋一般,一个个锋利的铁蒺藜丢得满地就是,许多辽军避之不及,战马踏上铁蒺藜便悲鸣倒地,恨得他们破口大骂。
骂归骂,除了小心躲闪,他们也无可奈何。
杨逸带着两千骑兵挡在步兵一侧,也在边杀边退,伤亡也非常大,这是一场硬碰硬的大战,几乎没有什么取巧之处,杨逸自己手臂上都挨了一刀,幸好只是皮外伤,但仍让他看上去象个血人一般。
辽军追出几里,刚刚杀过易水,突然发现宋军不退了,反而转身杀了回来;
就在这此时,两边斜坡上同时战鼓齐鸣,成百上千的大火球直径有一人高,带着熊熊的烈焰、和滚滚黑烟从坡上滚落下来,这些火球制作简单,用竹片编成一个网状圆球,用时在里面塞上干草破布,再淋上油脂等易燃物,点燃即可。
成百上千的大火球滚入辽军阵中,熊熊的大火连成一片,烧得辽军大乱,大火球中间偶尔会放置一个炸弹,在辽军中间激烈的炸开,火花四溅,弹片飞射!
许多辽军身上的衣服被引燃,成为火人,哭喊惨叫,四处乱滚,那惊人的场面把辽军吓得魂飞魄散,溃不成军,加上坡顶宋军一波波的劲箭疾射,如同倾盆暴雨一般,一片片地收割着辽军的性命。
被火光爆炸吓疯了的战马根本不受控制,掉头就跑,给辽军造成自我践踏,死伤累累。
杀!杀!杀!
爆炸的硝烟未散,坡上宋军如下山猛虎般冲下来,立即把辽军分割成好几段,肆意地砍杀着,辽军再也兴不起有效的抵抗,演变成了大溃败,无数的辽军狼奔豕突,那场面用言语难以形容。
杨逸领着两千骑兵,趁乱往萧达林的帅旗方向直逼而去,一路砍杀,如入无人之境!
“杀啊!生擒萧达林,赏千金!”
还未等杨逸冲到,不知什么原因,萧达林的帅旗突然倒了,到处是溃退的辽军,失去了那面大旗的指引,杨逸带人冲到帅旗原来的地点,除了那面倒在地上的帅旗,早没了萧达林的踪迹,杨逸恨得直咬牙!
“杀啊!萧达林死了!杀!”杨逸气得大声造谣,身后数千士卒立即跟着大吼:
萧达林死了!
萧达林死了!
……
辽军雪崩般的溃逃着,易水入冬后虽浅,但足以减缓战马的速度,无数的辽军不及逃过河去,就成了宋军的俘虏。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这一战别说是四万对两万,就算是四十万对二万,同样只有逃得了多少的问题。
没有人知道萧达林的帅旗是怎么突然倒下的,或许是撑旗的家伙嫌帅旗太重,轻装逃跑了,或许是萧达林见机得快,下令弃旗而逃。
但不管怎么样,即使萧达林的帅旗不倒,也挽回不了辽军的大溃败,只会给杨逸指引出萧达林的方向。
这一战,歼敌近万,俘虏一万四千,逃回去的辽军不足两万,史称易水之战!
第一卷第104章北国风光
近百年来,易水之战是宋辽之间暴发的、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宋军伤亡接近四千人,而辽军伤亡九千多,被俘万余,包括阿也得里等八名辽将,唯一可惜的是,让南院枢密使萧达林逃脱。
心里战可以说是这场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杨逸充分利用了辽军一向自大的本性,以少量兵力突然欺上门去,彻底激怒了辽军,再以一场真得不能再真的硬仗,让辽军相信他们是真的战败了,这才诱得辽军入伏。伏击地点的选择也极为讲究,最大程度的扩大了战果。
杨逸没有继续进攻,从安肃到容城只需要半天时间,他不用带辎重,打得很轻松,但若再深入辽境,就得考虑辎重补给问题;说白了,大宋同样没做好与辽国全面开战的准备。
所以,容城之战杨逸的本意仍是以打促和。
先把辽国打痛了,打怕了,接下来的和谈就会轻松得多。
果然,大宋再度伸出橄榄枝后,辽国立即作出了回应,提出的条件也没之前嚣张了:宋辽互换战俘,大宋交还俘获的六千战马,辽国同意减少岁币,具体减免多少,要大宋派使臣到上京商榷。
战俘可以交换,交还战马没门,这一点杨逸直接给顶了回去,辽国也只好作罢,但坚持让大宋派使臣到上京商谈,死也保住一点大国颜面,这一点杨逸本来也不同意,辽国作为战败国,本应他们派人来东京谈才对,凭什么让大宋派人去?
但不知为什么,东京却同意了,并让杨逸为使,亲自到上京去谈,给杨逸划定的和谈底线是至少减免五万贯岁币。
这让杨逸有些郁闷,这大冷天的,辽东可一点不好玩,他娘的,咱可是胜利者,凭啥让咱驱驰万里呢?
不爽归不爽,赵煦圣旨已经下了,杨逸也只好起程前往上京。
一入辽境,辽国立即派出五百精兵随行,说是保护也好,监视也好,对杨逸的九十八骑是不离不弃呀!
“清娘,冷吗?”垫满毛皮的车厢里,杨逸帮李清照紧了紧身上的貂裘,火狐帽掩饰不了她苍白的脸色,看得杨逸有些心痛。
清娘摇了摇头不说话,伸手将火炉搬离杨逸近些,默默地看了他一会儿,又底下头去。
李格非被朝廷追赠为光禄大夫,但这弥补不了清娘精神上的缺失,小姑娘变得沉默寡言,这阵子连杨逸都很少听到她说话,那双明亮的眸子也失去了往日期的光泽,变得黯淡无神,这也是为什么杨逸坚持带她北上的原因,但愿辽东那宽广的天地,能给她心灵一些抚慰吧。
窗外白色的雪花斜斜的飞舞着,天地一片苍茫,车子走得不快,这时李清照突然说道:“杨大哥,我想骑马!”
杨逸看看侍卫们雪满戎装,再看看清娘苍白的脸颊,摇了摇头说道:“清娘乖,现在风雪太大,等天晴了,大哥再带你骑马好不好?”
她再度沉默了,黯淡的眼睑跟着垂了下来,杨逸一阵心软,差点就答应她了。
“清娘,我说个故事给你听吧!有一天,一只狐狸来到一个葡萄园外,发现园里一串串熟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红得发紫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狐狸馋涎欲滴,可是果园四周有围栏围着,只留一个很小的排水口;
狐狸身体太大,试了好几次,从那排水口总差一点才能爬进去,排水口是用石块砌成的,它又扒不开,这可把馋嘴的狐狸急坏了,清娘,你猜猜,这只狐狸最后怎么办?它能不能吃到园里的葡萄?”
李清照虽然还是没有说话,但头抬了起来,望向他的眸子带着一丝期待,显然,杨逸的故事勾起了她的好奇心。
“于是,这只狐狸便几天不吃东西,把自己饿瘦了一圈,这样它终于可以从排水口爬进果园了,在里面尽情的享受着美味的葡萄;
它在果园里一吃就是好几天,结果又把自己吃胖了,眼看果园的主人随时会进园来采收葡萄,狐狸只好又忍饥挨饿好几天,才成功逃出果园。
大多数人听了这故事,都会笑话狐狸聪明反被聪明误,出园时比进园前再瘦,白忙活一场,清娘,你呢?你怎么看这狐狸?”
清娘思索了一下,抬头轻声问道:“杨大哥是怎么看的?”
“清娘,其实生命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关键是生命的过程,狐狸忍饥挨饿也好,它毕竟享受过葡萄的美味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总比一辈子不知道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好。
清娘,你爹娘牺牲了,但在牺牲前的刹那,他们散发出了无限绚丽的人性光辉,那令人钦佩的气节,光耀千秋,他们的生命或许短暂,但生命的深度和厚度,是碌碌一生的人无法比拟的。安肃的百姓不会忘记,城危之时,是谁宁死不屈;朝庭不会忘记,是谁用生命捍卫的大宋的尊严,清娘,你明白了吗?”
“杨大哥!”清娘听完,扑到他怀中放声痛哭起来,娇小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给人弱不胜衣的感觉,杨逸轻抚着她的香肩,任由他哭得死去活来,最后昏睡过去。
到了幽州之后,杨逸以旅途疲惫为由,在幽州逗留半天,带着清娘满城赏玩,城中除了汉人,更有契丹、室韦、回鹘各族百姓,掺杂进了不同于中原的异域风情。
小姑娘经过杨逸这些天开解,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变得开朗了许多,那双眸子也恢复了一些光泽。
或许远方的风景,本身就是一剂医疗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