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事谁爱干谁干去,反正章老头觉得自己丢不起那个人。

刘太后坐在上首,渐露出不耐烦来,蔡京眼神闪动两下。试探地说道:“太后,要不这样。由臣代表朝廷,出城犒赏大军吧。”

章惇用眼角淡淡地扫了他一眼。蔡京一向和杨逸走得近,俩人颇有些守望相助的意思;

若真要出城迎接,怎么算也轮不到蔡京这个户部尚书去,他却故意这么说,不过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

尚书左丞范纯仁当即说道:“不妥,此事必须对十万为国征战的将士有个交待,要嘛等章楶班师之时,再举行正式的郊迎仪式,若是现在举行。则必须隆而重之,否则岂不寒了十万将士的心?”

范纯仁说得不错,问题又来了,章楶虽然挂着燕云道行军大总管衔,但天下人都知道,实际上辽国是杨逸打下来的,西域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东西岂能糊弄得了。

杨逸班师回朝了,若是连一个象样的迎接仪式也没有。这让随他征战的十万将士作何感想?

这一迎吧,又如何向朝中百官交待?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杨逸都快进京了;

刘太后再也坐不住了。她兵围杨府之事,杨逸回来后还指不定怎么找她算账呢,这会儿是再不能拖下去了。她悄悄对殿旁侍候着的茉莉使了个眼色,茉莉收到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迩英殿。平时作为赵捷同学读书的地方,他来这里听课时。一般都是穿着常服,但今天例外,赵捷同学一身绣着五爪金龙的红色的衮服,头戴前后垂着十二旒的帝王冕冠,腰挂一柄饰有红宝石的宝剑,他手按剑柄,昂然站立的样子好不威武,俨然千古一帝。

只有内行如杨睿同学,才知道他那柄剑鞘上镶着红宝石的宝剑拔出来后会露出木头做的剑身,跟道士们跳大神用的桃木剑有得一拼。

当然,杨大衙内肯定不会向外人泄漏这个秘密,因为,他自己腰间配的那把宝剑也是一个货色,兄弟俩五十步莫笑一百步。

俩小收拾妥当,赵捷同学威风凛凛地说道:“郝随,摆驾出宫!”

“老奴遵旨!”

迩英殿外,包毅带着班值禁卫早以恭候多时,两百人马铠甲鲜明,人如虎,马如龙,护着一辆套六匹骏马的龙辇。

赵捷手按剑柄,模仿杨逸以前的四方步,以腰为中枢,四肢配合,快抬慢落,挺着胸脯走出迩英殿来;

他小脸上难掩兴奋之色,却又极力装着严肃的样子,若是杨逸看到他这般装模作样,一定笑掉几颗大牙,但包毅他们显然不认为这有什么好笑,反而露出一抹由衷的崇敬之意来。

杨睿杨大衙内亦步亦趋地跟在赵捷后面,赵捷迈着四方步,他就迈八字步………呃,好吧,其实四方步就是八字步,哥俩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能有什么分别呢?

赵捷突然停下,杨大衙内差点撞到他身上,赵捷忍住咯咯笑了起来,这一笑,他那四五岁的小鬼模样就完全暴露了出来。

“官家,快请上车,不然等朝中那些大臣知晓,咱们可就出不了宫了。”

赵捷平时性格好动,古怪不少,郝随怕他这一笑闹起来,就把正事给忘了,连忙提醒。

“对对对,快上车,杨睿,你和朕同乘一车,快上来。”赵捷一边上车,一边回头招呼杨睿。

杨睿进宫来侍读,在君臣礼仪方面,十三娘不知嘱咐了他多少遍,他自然是知道自己不能与赵捷同车的,连忙说道:“官家,我不能和你乘一辆车的,官家请上车,我要骑马,护卫官家。”

杨睿同学说到最后,紧绷着小脸,做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之态,包毅不知抱过他多少回,这会儿听他竟然要抢去自己的差使,再瞧瞧他那小样儿,再也无法忍受,急急的把头掉到一边去,双肩耸动不已。

赵捷一拍身边的坐垫,正色地说道:“朕是天子,朕让你上车来,这是圣旨,杨睿,你要抗旨吗?”

赵捷用这样的话威胁杨大衙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已驾轻就熟,且屡试不爽。果然,他这“圣旨”一下,赵大衙内就得乖乖上车。

车队随即起程,迅速自西华门驶出。

大概一盏茶功夫之后。一个小太监仓皇失措,跌跌撞撞地奔入政事堂。上气不接下气地奏道:“太后………。太后………大……大事不好啦!”

瞧这小太监那仿佛刚死了爹、又死娘的样子,政事堂里正在为迎不迎接杨逸争论不休的宰执们都不由得神色一变。

刘清菁不愧贵为万乘之尊的太后。众人皆惊,唯独她神色镇定地斥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来啊,拉下去掌嘴二十再说。”

那小太监趴在地上,吓得连连磕头道:“太后饶命啊,太后饶命啊,奴婢有急事秉报太后知晓,太后可否容奴婢把话说完。再治奴婢之罪……”

“废物,还不快说,到底出了何事?”

“回太后,官家他…………他……他带着一众侍卫出宫去了。”

“什么?这还得了,你们怎么不阻止官家。”

“太后恕罪,奴婢等阻止了,可官家说谁要是不让路,就砍谁的脑袋,奴婢等不敢抗旨啊!”

政事堂里的宰相听到这。都不由得惊呼出声,纷纷站了起来,一股脑的就往殿外跑;

这当口,小皇帝突然闹着出宫。他要去赶嘛,这还用说吗?

小皇帝崇拜杨逸,喜欢模仿杨逸的事情。朝中百官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当口小皇帝带人强行闯出宫去,除了去迎接杨逸根本没有其他可能。

乱了。乱了,这下子乱套了,宰相们还在商议着怎么对待杨逸,小皇帝自己却先跑出城迎接去了,还商量个屁,好家伙,这下子事情可真个全乱套了。

一众宰相一边往外跑,一边嚷着让人准备车马,连刘太后也顾不上了;

范纯仁等人都是六十好几的人了,小步跑出升龙门,到达停放车马的所在时,个个都已是“发横钗乱”,上气不接下气。

一众宰相争着唤自己的车驾,守候在此的随从又是乱成一团,弄得整个皇城鸡飞狗跳,各位部门的官员不明真相,见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脸不改色的宰执们忙乱成这样,哪里还顾得坐衙,都纷纷跑出来,七嘴八舌地询问事情的原由;

一时间,升龙门外就象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日,那叫一个热闹,结果宰相们还没上车,已经被各级官员围了个水泄不通,四周的询问声如万千只苍蝇在耳边嗡嗡乱飞。

章老头先火了,须发俱张,暴怒如雷地吼道:“吵什么?吵什么?你们这成何体统,还不滚回自己的衙门去。”

一众官员总算静了下来,一个个面面相觑,却是不挪步;

李清臣顾不得许多了,对守门的一个禁军都头一指,大喝道:“你!就你啦,立即带人给本相追出万胜门,把陛下拦住,还不快去,若是拦不住,万一陛下有所差迟,诛你九族!”

李清臣怒色满脸,一个诛九族的大罪瞬间扣了过去,那个都头吓得两脚一哆嗦,差点站不稳,心里连连叫冤,这哪跟哪啊?俺好好的在这儿守着宣德门,又没投机倒把,调戏妇女,咋就要诛九族了呢!

范纯仁等人反应过来,也纷纷喝斥,就他们这身子骨,能骑马的没几个,就算能骑也跑不快,怎么可能追得上早已出宫的小皇帝,让禁卫们先去拦一拦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这些平时跺跺脚东京就得颤几颤的大佬一齐发令,那禁军都头不敢怠慢,连忙带着手下向万胜门追去。

但光这些人追去是不行的,小皇帝金口一开,就是圣旨,这些禁卫哪里真能拦得住他,于是呼,宰相们心急火燎的随后追了出去。

可等他们追出宣德门,顿时傻眼了,只见街头巷尾、勾栏瓦子里无数的百姓争相往外涌,就象黄河决堤,大水涌上了所有的大街小巷;

街上商铺关门,酒楼歇业,满城百姓携老带幼,欢欣鼓舞向西门迎出去,放眼望去,人潮汹涌,喧嚣入云。

就连青楼里的姑娘们,也纷纷涌下妆楼,抱着琵琶,带着玉箫,莺莺燕燕,群雌粥粥,弄得街上乱成一团;

这浩大的场面,百万市民齐齐出动,街上整个水泄不通,宰执的车驾被挤在宣德门前,寸步难行。他们叫破了嗓子,就是没人听。

此刻的东京城只有一个声音:杨大学士班师回朝了!官家迎出城去啦!


第664章胡无人,汉道昌

如果说前几年平西夏、灭交趾,让大宋百姓扬眉吐气了的话,那么这一次,收燕云,纳辽东,平西域,无异于把大宋的民气引爆了。

前方一份份捷报传回来,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轰传天下,借刀杀人尽覆耶律明斡六万之卒;燕山诈死引完颜宗翰十万大军入瓮;声东击西智取辽阳城;混同江边生擒金主完颜阿骨打;追残寇横渡漠北勒石燕然;势如破竹一战定天山;热海之南神兵天降大破黑汗王;越葱岭南北会师下疏勒………。。。

一件件,一桩桩听了教人热血沸腾的事迹,早已被东京的小报编成一个个传奇故事,加以大肆渲染传扬。

无数的少年人曾因此击剑狂歌,欲学班定远投笔从戎。就是稳重的老者,也一次次的弹冠相庆,夸耀泱泱大宋已远超汉唐盛世。

人们心中的激情在频传的大捷中不断地积蓄着,就象高山上的巨湖,不断积蓄着水量,每一次捷报传来,人们也都把酒相庆过,但这远远不足以宣泄他们心中越积越高的激情。

因为,英雄还征战在外,还没有回来,他们的欢呼声、喝彩声英雄没有听到,他们艰难地忍耐着,要将最澎湃的激情,最热烈的欢呼保留到英雄凯旋的那一刻,再尽情的倾泄出来。。。

在万千百姓焦灼等待中,创造了一个个不朽传奇的英雄终于回来,连几岁大的皇帝也迫不及待,驾车挎剑迎出城去了。

满城百姓那早已忍得极为辛苦的激情。瞬间决堤了,就如高山巨湖倾泄而下。一发不可收拾。

上至七旬老翁,下至三岁稚子。无不争相向城外拥去,幸好京中禁军早有准备,迅速作出了反应,百人一队,在每个街口引导着激情澎湃的百姓,才没有造成可怕的踩踏事件。

但场面还是很乱,大街小巷中挤满了缓缓向前流动的人群,人们毫无营养地喊着同一句话:杨大学士班师回朝了!

除了这句,没有别的。虽然已经喊了百遍千遍,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百万人的声浪汇聚在一起,如同海啸,一浪高过一浪,仿佛永不止息。

朝中宰执的车驾被夹在浪潮般的百姓中间,想快起来,除非你会飞。

章惇与蔡京同车,望着车外摩肩接踵的人潮。听着直嚣云天的欢呼声,不禁都露出了一抹无奈的苦笑。

东京百姓心气一向就高,平日里和宰相的车驾抢道也是惯常事,这时候群情汹涌。别说宰相,天皇老子来了恐怕也只有吃他们“尾气”的分。

再说了,此刻街上确实也没有地方可让。人们见缝插针,谁都恨不得早些出城。满街都是人头晃动,往哪里让?

蔡京带着一丝酸味儿说道:“可笑刘禹等人还在极力弹劾杨逸。瞧瞧城中百姓这份热情,谁若真把杨逸弹劾倒了,只怕自己也没法在京里呆下去了,章相公可还得当初王显杨畏等人的遭遇?”

强悍如章惇,想起王显杨畏等人被狗屎砸出京城的惨景,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作为百官之首,章惇自然是反对百姓这种过激行为的,但众怒难犯,你抓得了几个?而且谁下令抓人,必定也跟着臭名昭著。

章惇答非所问地说道:“元长想过没有,陛下本应是在迩英殿读书的,谁去告诉陛下杨逸今日到京的?就算有人不小心说漏了嘴,随侍的宦官宫女为何没有阻止陛下?就算他们阻止不了,编个理由拖一下,然后迅速派人通知太后总是不难,为何直到陛下圣驾出宫之后,才有人急急忙忙来秉报?”

刚才忙乱,蔡京还真没来得及细想这些,此刻听章惇道来,不由得脱口说道:“章相公是说这是太后………”

章惇没有说什么,只是悠悠叹息了一声。杨逸身怀旷世大功,再有刘太后支持,今后还有谁能制衡于他?

不管章惇等人作何感想,此时在包毅两百禁卫的保护下,赵捷同学的六驷御驾早已离城十里,一路向西奔驰而去,车帘半卷着,车外龙旗招展,铁蹄如雷;

五岁的大宋皇帝陛下端坐车中,努力挺直着腰杆,十二旒的帝王冕冠在轻轻晃动着,流旒后的小脸紧紧绷着,似乎要让自己显得更威严些。

旁边的杨大衙内努力学得他,同样挺直着腰杆,只是这姿势太累人,他终究只有四岁多,比赵捷小了半年,先就坚持不住了。

“官家,我……我累了。”

赵捷瞪了他一眼,一面严肃地训道:“你看你,平时让你陪我去抓些蛐蛐儿你不去,你身体这么弱,将来怎么做大将军?”

杨大衙内辩解道:“可是爹爹说了,只有经过他允许,才能去抓蛐蛐的呀!”

赵捷一时没话可驳,有些泄气,自己先往车壁上一靠,然后说道:“靠着吧,但你得保证,等下见到恩师时一定不能这样子才行。”

杨大衙内大喜,跟着往车壁上一靠,还惬意地伸出两条腿轻轻捶起来,欣然保证道:“官家放心吧,见了爹爹时,我一定不会这样的,官家你困不困?我帮你捶捶吧。”

“才不用你呢,你还小。”赵捷终究也改不了小孩子心性,接着说道,“恩师出征前,答应给我带好玩的,我听说他那头白狼很利害,要是他也能给我带一头小狼就好了。”

“可是官家你不是出城犒军的吗?怎么反而向爹爹要礼物呢?”

被杨大衙内这么一问,赵捷同学才记起自己此行的任务,但一头狼闯进了他心里,怎么也驱赶不出来了:“犒军是犒军,可是我真的很想要一头小狼………”

“可是……先生说。官家富有四海,什么还想要一头狼呢?”

“那我把四海送给你好了。反正我就想要一头狼。”

还真是童言无忌,坐在车辕边的郝随听了差点没滚下车去。赵捷同学这叫什么呢,这叫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嗥!

或许是离京近了,小白有些兴奋,在车边嚎了一声,杨逸卧在美人膝上正睡得迷迷糊糊,被它一声嚎叫吵醒,不由得隔帘怒斥道:“小白,鬼嚎什么?信不信我把你炖了。”

车边顿时是传来一阵委屈的“呜呜”声。正在揉着发麻的大腿的阿黛拉忍不住笑道:“大人,我突然想起一句话。”

“什么话?”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阿黛拉,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嘻嘻,我听说小白现在是六品狼了,大人一怒之下,就把一头六品狼炖了,这不太好吧。”

“呵呵…………”杨逸明知阿黛拉是故意逗自己开心,还是不由得苦笑了两声。

离京只有二十里了。但刚刚探马回报,京城方面还是没有任何动静,随杨逸回京的几千士卒仿佛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杨逸心里也非常不舒服,他不求朝廷如何封赏自己。但至少要给这些为国征战的将士一个应得的待遇。

将士们征战万里,翻高山,趟大河。穿漠北,度瀚海。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无数战功,最后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了,却得不到应有的犒赏,连一声欢呼都没有,难道朝廷就是这样对待为国征战的将士吗?

几千士卒情绪变得极为失落,一个个低着头赶路,不知是谁,想起埋骨他乡的同袍,竟然唱起了屈原的《国殇》来,苍凉的歌声如人呜咽,飘荡在深秋的冷风中: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杨逸听着这苍凉的歌声,再也坐不住,掀开车帘跃上乌云盖雪,大吼道:“李一忠!”

“末将在!”

“把本帅的帅旗撑起来。”

“喏!”

杨逸接着咆哮道:“将士们,你们听着,把你们的头给我昂起来,挺直你们的腰杆,不管什么时候,不要忘了你们是百战破楼兰的勇士,即便没有一声欢呼,没有一个人迎接,但谁也抹杀不了你们的功劳,青史终将记下你们不朽的功勋!”

在杨逸的大吼声中,几千士卒慢慢昂起一头颅,挺直了腰杆,望着队伍前头那面在秋风中猎猎招展的杨字大旗,想起了战场上那如雨的马蹄,如注的热血,如雷的呐喊………。

杨逸拔出宝刀,接着大吼道:“不要再唱《国殇》了,我们为大宋开疆拓土,扬威绝域,这一刻我们凯旋归来,正当慷而慨之,都随我唱,大声唱!”

随即,京城西郊响起了慷慨激昂的歌声,一个个嘶哑的喉咙仿佛在怒吼一般,歌声直透云霄: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piáo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shè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无人,汉道昌。

………………

就在这激昂的歌声中,东方的大道上,隐隐传来了闷雷般的铁蹄声,接着看到一面金龙旗出现在地平线上,随着劲烈的秋风猎猎地招展着,旗面上的五爪金龙张牙舞爪,振振欲飞!

这是皇帝的龙旗,除了皇帝,没有人敢用五爪金龙旗,大宋皇帝竟然来了!


第665章倾城相迎

胡无人,汉道昌!

在慷慨的歌声中,东方的大道上,隐隐传来了闷雷般的铁蹄声,接着看到一面金龙旗出现在地平线上,随着劲烈的秋猎猎地招展着,那旗面上的五爪金龙张牙舞爪,振振欲飞!

六驷御辇上,赵捷和杨睿本来靠在车壁上正为一头狼纠结,远远听到大道那边传来慷而慨之的歌声,俩小不由得一激灵,骨碌碌地爬起来,努力挺起腰杆,坐得笔直,手按剑柄目不斜视。。。

“快!郝随,你让他们快些,前面一定是恩师,快迎上去。”

“是我爹爹!”杨睿自豪地强调了一句。

“是我恩师!”赵捷不甘地回了一句。

杨睿还想再回一句的,就见大道对面黄尘滚滚,直冲云天,一面杨字大旗被秋风卷得飘飞不定,紧接是潮水般的骑兵奔涌而来,远远就能看到他们征尘满衣,铠甲远远没有这边班直禁卫的鲜亮,但那肃煞之气,却如泰山压顶一般,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

“杨睿,别怕,是恩师,是恩师。”

“我不怕,是我爹爹。”

两军掀起的黄尘,就象两条巨龙,翻滚着,不断地接近着。杨逸看清那面五爪金龙大旗,以及那辆六驷御辇之后,举手一吼:“驻!”。。

慢跑着的三千士卒迅速勒停战马,不动如山,凝重如铁。

“将士们,是陛下亲自来迎接咱们来了,陛下没有忘记你们为大宋流过的血。没有忘记你们立下的功勋,是陛下亲自来迎接咱们来了!”

在李一忠的带领下。三千士卒齐声大吼起来:

陛下之寿三千霜,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胡无人,汉道昌!

三千士卒尽情地大吼着,澎湃的吼声有如铁石,穿透长空,回荡回野;

他们越大漠,穷蛮荒,深入不毛,百战鹰扬。九死一生,在见到对面的龙旗这一刻,一切都得到了补偿,大宋皇帝没有忘记为国流血捐躯的人,亲自迎出城来了。

这对每个征战沙场的将士来说,凯旋归来能得到皇帝的亲迎,无疑是最大的荣耀。

虽然皇帝只有五岁,但这有什么关系呢,那面龙旗代表着整个大宋。代表着最高的奖赏和荣耀。

“全体下马!”

在杨逸的吼声中,三千士卒齐刷刷地跃下战马,在杨逸的带领下,徒步向前。

此时对面的御辇也停了下来。只见两个幼小的身影走了下来,冠戴齐整,动作有板有眼。一手按着剑柄,走到太监摆开的桌案前。桌案上焚上了长香,列开了酒杯。

杨逸率军直行至五十步。才令三军停下,然后自己带着李一忠徒步上前,还没等他说话,赵捷便不顾郝随的劝阻,执酒迎上来说道:“恩师,你可回来了,我每天都在想恩师,娘亲说,恩师为国征战万分辛苦,让我来迎接恩师,请恩师把这杯酒喝了吧。”

杨逸见只有赵捷和杨睿哥俩,没有朝中百官,本是奇怪,一听赵捷这话,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不接酒杯,却欣慰地说道:“陛下长大了,懂事了,臣很欣慰,来,请陛下先把这杯酒敬给为国捐躯的英灵们,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赵捷乖乖的照做了,他年纪虽小,但每年各种祭祀不少,经历多了,也就娴熟了,他当着三军之面,认真地洒酒为祭;

远征归来的士卒们见他年纪虽小,却做得如此认真,反而更加感动。

激动的士卒再次呐喊起来:陛下之寿三千霜,胡无人,汉道昌!

赵捷听了也很激动,他性格本就好动,更爱热闹,见了这场面兴奋得小脸都红了。

这时杨睿蹭到杨逸旁边轻轻唤道:“爹爹,孩儿………想爹爹了。”他干巴巴地望着杨逸,也不知道怎么的,样子似乎要哭了。

杨逸看着眼前这四岁多大的儿子,尽管想哭了,依然努力挺着腰杆,用力按着剑柄,杨逸伸手将他抱起,和声说道:“爹爹也想睿儿了,不过,睿儿是男子汉,男儿有泪不轻弹,知道了吗?”

杨睿用力地点着头,就在这时,东方再次传来了隐隐的声浪,那声浪就象远处有山洪暴发,由远而近,由小而大,直至淹没一切。

杨逸放眼望去,只见大道上浮尘直漫半空,仿佛百万大军接近,郝随见状,吓得大叫起来:“护驾!赶紧护驾!官家,快上御辇,你们还不护驾,快啊,万一让官家受惊,诛你们九族……”

在郝随凄厉的叫声中,一众班直侍卫刀枪齐出,飞快地列起阵来;

倒是杨逸带回来的三千人马,没有杨逸的命令,依旧岿然不动,静如山岳,只是眼神变得凌厉了起来。

就在这时,赵捷按着剑柄脆生生地说道:“郝随,朕没惊着,有恩师在呢,朕什么也不怕。”

杨逸一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句话: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东边的声浪越来越大,天地都为之沸腾了,“陛下之寿三千霜,胡无人,汉道昌。”在巨大的声浪中,勉强能分辨出很多人在高喊着这句口号,由于太散乱嘈杂,要细心分辨才能听得出来。

不过呐喊声正慢慢趋于整齐、越来越清晰。

杨逸他们驻足眺望,只见滚滚黄尘之中,无数的人影汹涌而来,有的骑马,有的骑驴,甚至有的骑着老黄牛,场面浩瀚无边,声势不下于千军万马冲锋陷阵。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奔跑的速度不是很快,只相当于策马小跑而已,场面非常乱。但却透着兴高采烈的意味,从他们的衣着不难看出。这是东京城的百姓;

不会错了,就是东京城的百姓。能跑在前面的多数是些骑马的年轻人,他们方才远远听到三千士卒齐声的高喊,便激动万分的跟着高喊起来。

“陛下之寿三千霜,胡无人,汉道昌”的呐喊声越来越整齐,越来越有力,一声声地直冲霄汉。

杨逸带回来的三千将士都有些绕不过弯来,不是说没有人出城欢迎吗,现在不但皇帝御驾亲临了。看着东方无边无际的人潮,恐怕满城百姓都出来完了,沉闷的脚步声让大地微微颤抖起来。

这反差也太大了,大得让士卒们没有一丝心里准备;

他们本以为自己被抛弃了,被遗忘了,但这刻,东京城的百姓却用最热烈的欢呼,最热切的眼神,最浩大的场面。最华丽的排场,欢迎他们的凯旋。

人的一生之中,有几回能经历这样的场面,三千铁铮铮的汉子。以为自己的心早以硬如铁石,以为自己早已习惯流血不流泪,但在百万市民倾城而出。将他们当作英雄加以欢迎的这一刻,泪水慢慢迷蒙了双眼。心中的怨怼被冲得一丝无存。

如浪潮般涌来的百姓到了半里外,终于放慢了脚步。但呐喊声没有停下,反而更加整齐响亮,有如天雷激荡地天边,令风云为之变色:

陛下之寿三千霜,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胡无人,汉道昌。

……………

成百上千的青楼姑娘挤出了人群,她们抱着琵琶,携着笙箫,鲜衣丽裳飘飘冉冉,琵琶铮铮如珠玉落满盘,笙箫阵阵盈碧空,水袖招展,彩带飞扬,就在路旁载歌载舞,把人们的热情再次引向爆炸的边沿。

无边的人群随着这些载歌载舞的青楼姑娘慢慢地走近,然后分散向两边的原野,将中间的康庄大道让了出来。

大道之上,只有姑娘们还在载歌载舞,两边的百姓光是欢呼已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人们手牵起手,一齐跳起了踏歌舞来。

踏歌舞节拍明快简洁,人数不限,可以三五人围成一圈来跳,也可以成百上千的人围成一大圈一齐跳,领头之人唱一句,参与舞蹈的人群便跟着唱一句,边唱边跳。

须臾之间,原野上的百姓就围成数不清的圆圈,齐齐跳起了踏歌舞,场面浩浩荡荡,放眼望去无边无际;

人们不管认不认识,执起手,唱起歌,跳起舞,热烈而奔放,尽情地宣泄着心中的喜悦,这种迎接大军凯旋的方式,只怕是亘古未有,也不知是谁先唱起了杨逸的那首《边尘》来: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远征归来的将士确实是一身征尘未及拂拭,战袍上仍染着暗红色的斑斑血迹,有敌人的,也有自己的;

一望无边的百姓,就以这热烈的踏歌舞,以这首诗一遍遍地劝慰着凯旋归来的征人,将军休拂试,留点战袍红…………

这个时候,大道上才见到十来辆马车急急驶来,车子在二三十步外停下,章惇、李清臣、许将、范纯仁、蔡京…………。

一个个宰执走下车来,但此刻他们显得有些多余,现在的情形就象是天子带着万民来迎接凯旋的将士,他们这些宰相高官被彻底地抛弃了。

杨逸看看他们,再望望原野上正在跳着踏歌舞的十数万百姓,嘴角慢慢浮上了一抹笑意:

政事常的会议开完了吗?若是没开完,你们可以回去慢慢开,老子无须你们来迎接,十万将士无须你们来慰问;

看吧,前面迎风招展的金龙旗,看这无边无际的踏歌舞;将军休拂试,留点战袍红,听这一声声的抚慰,听吧。

有这些,足矣!


第666章剑履上殿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这是不久前皇帝赐给杨逸的殊荣。一般人就算得到了这样的殊荣,通常也不敢使用,但今天杨逸就决定使用一回。

老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