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孟子的思想很符合宋代学者的需要,于是孟子才被捧上神坛,成为和孔子并列的圣人之一。。。
很好,孟子被捧上神坛了,正好用来当大旗,杨逸觉得孟子的思想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比如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就很可以利用一下。
这段话一直以来。都让读书人很纠结;
孔子倡导的是“以礼侍君”、“贵贱有序”;
孟子却来了句“民为贵,君为轻。”
这与孔子的思想看上去是完全对立。让人搞不懂他到底是在帮“君”,还是在帮“民”。
按正常情况,孟子的这这句话是要被读书人所屏弃才对;
但事实恰恰相反,这句话一直以来都为读书人所津津乐道,原因很简单,读书人也是“民”,这句话是他们对抗君权最为有利的武器。
虽然孟子这句话未必真是在提供mínzhǔ思想,但读书人出于自身的需要,已主动把他等同于“mínzhǔ思想”。必要的时候就用来限制君权。
有了这么好的“群众基础”,杨逸觉得,自己也可以对这句话加以利用,尽量让它诞生出一个思想体系;
这事很难,所以杨逸决定尽量剽窃更多的东西,提高自己在文人之中的地位,将自己塑成一个权威。
成了权威之后,有些事情就好办多了。
杨逸想着这些问题,不知不觉中喝了不少酒。等他再次抄起酒杯往口中倾,却发现是空的,一滴酒没有,抬头望去。美丽的天山雪莲正一眨不眨地看着他。
“阿黛拉,不许淘气,还不快些倒酒来。”
阿黛拉柳眉弯弯。嘴角微微一翘,带着二分俏皮的笑意说道:“也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这么入神,一壶酒都被你喝完了。你中午还没用餐呢,空腹喝酒对身体不好,可不能让你再喝了,我已经让爱米去准备膳食,一会儿就好。”
最难消受美人恩,阿黛拉这分心意让他不忍拂逆,只得放下空杯,慨然一叹。
阿黛拉也不管他叹什么,见他听劝,柳眉更弯了,一双眸子亮晶晶的,如天池的倒影。
杨逸不说话,瞪了她一眼,懒洋洋地往榻上一靠,百无聊赖的样子,一捏喉咙,用戏腔唱道:
飞红暗度,一夜软香销,
暂书年少,快意乘今朝。
应知惜好景,跋马一程踏广陵。
微雨满城风絮里,烟绊青骢蹄。
陌头草色青,好燕能衔东风意。
柔枝上,柳绵亦含情。
双楫泛画鹢,渺渺丝弦荡空碧。
玉舫笙歌摇波起,楚腰掌中轻。
高楼好梦倚,笑问何处梅花笛。
千檐外,江峰数点青。
暖莺语,花底隐,
却向桥边并坐啼。
过竹西,几逢杨柳依依。
策马缓歌载酒行。
………。
杨逸还没有唱完,阿黛拉就忍不住了,一下子扑到他怀里央求道:“好听,快教我,快教我。”
“哎哟,阿黛拉,你怀里揣着什么?压着我了。”
“没有啊,我怀里没揣什么东西呀。”
“没有吗?我不信,让我瞧瞧。”
“呀,大人你坏死了,不理你了。”阿黛拉身上有着不同于中原女子的异域风情,轻嗔薄怨之态也有着别样的风情。
杨逸不禁脱口叹了句:“妖精!”
阿黛拉怔了怔,没反应过来,杨逸在他高高的鼻尖上一点,微笑说道:“我喜欢妖精,你的明白。”
美人儿甜甜一笑,主动献上一个香吻,然后接着央求道:“大人,快教嘛,我喜欢你刚才唱的曲儿,这和别的曲调不一样,我喜欢。”
回鹘女子能歌善舞,阿黛拉喜欢这种曲儿也不奇怪,杨逸笑道:“我教你不难,不过,我还没见公主殿下跳过舞,你先跳支舞来看看如何?”
阿黛拉欣然答应,很快去拉来爱米,甚至还让人找来了一个小小的手鼓,自己也换回了一身回鹘的亮丽宽摆长裙。
爱米熟练地拍响手鼓,阿黛拉就在明快的鼓声中,跳起了胡旋舞,她两脚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全身彩带飘逸,裙摆旋为弧形。
她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动作灵动轻盈,象雪花空中飘摇,象绿草迎风飞舞,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左旋右旋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转个不停。
胡旋舞在唐朝曾风靡一时。但到了宋代,在中原已经失传。
杨逸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胡旋舞。那明快的节奏,飞旋的舞步,在姿颜殊丽,身材窈窕的阿黛拉跳来,十分赏心悦目。
这让杨逸不由得想起了禛子她们跳的“能乐”来,能乐动作极为缓慢,手臂从左边划了半天,还没划到右边;
而这胡旋舞刚好相反,不停地旋转。动作热烈奔放,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两个民族不同的性格在这各具特色的舞姿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杨逸心中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回去之后,让禛子和阿黛拉在一起,一个跳能乐,一个跳跳胡旋,这会是什么效果呢,很期待啊!
阿黛拉一支舞跳下来。额边隐隐见汗,那醉人的体香数步外便可闻到,如兰似麝,袭人欲醉。
急促的呼吸让他巍峨的双峰急剧地起伏着。简直是勾魂夺魄,玉一样细腻白皙的肌肤因运动而泛起隐隐的潮红,如同三月的桃花瓣般娇嫩。
她走到杨逸面前。抚着起伏不定的胸口,带着几分得意地笑道:“大人。我跳得好笑吗?”
“好看。”杨逸象二楞子一样回了一句,仿佛还没从她优美的舞姿中回过神来。
他这副样子瞬间让阿黛拉如饮甘露。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补偿,心中如密般甜,喜不自胜地扑到他怀里说道:“大人若是喜欢,阿黛拉以后每天跳给大人看可好。”
“好好好,求之不得,求之不得。”杨逸嘴上兴高地应着,仿佛捡到初恋情人的内裤………。呃………这个比喻太猥琐了,应该说是接到了初恋情人的情书,不管何种比喻,反正他一脸兴奋就是啦;
不过杨大学士心里却不是这么想,他心里正感叹着呢:“这舞再好看,天天看还就不腻了吗?嗯,一天看阿黛拉跳胡旋,一天看禛子跳能乐,一天看琴操跳绿腰,一天看湘弦跳剑舞,实在不够,就去兴国坊那边看阮柔、顾媚娘、李盈三个一齐跳脱衣舞………。这样轮着看,该是不腻了吧。”
阿黛拉哪里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高兴之余,还主动地献上一个香吻,杨大学士正在想着顾媚娘三人跳脱衣舞的样子呢,阿黛拉这一吻可不得了,天雷勾动地火啦。
杨大学士一下子把她压到身下,狠狠地吻了个够,直把阿黛拉吻得快要窒息了才放她起来。
美人娇喘吁吁,体香弥漫不散,杨逸呵呵笑道:“阿黛拉,前唐时期胡旋舞在中原盛行一时,风靡天下,可惜现在失传了,这可好,阿黛拉你这回把胡旋舞传到中原去,定是又将掀起胡旋舞的热潮。”
阿黛拉媚媚地横了他一眼说道:“那可不见得,我听说你们中原的女子,裙幅都要用玉环绥压着,生怕飘起一点点,失了淑女形象,这胡旋舞千旋百转,热烈奔放,和你们中原女子的淑女形象格格不入,怕是没人喜欢呢。”
杨逸听了为之一怔,不得不说,阿黛拉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胡旋舞之所以能在唐朝盛行,是因为大唐皇室带有胡风,整个上层社会的风气也更开放。
到了宋代,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了不少,而且文人学者极力提倡尊王攘夷的思想,认为唐朝胡化太严重,古礼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汉文化有荒芜的倾向,所以宋代的文人抵制胡风的思想很浓。
或许,胡旋舞作为胡人文化的一种代表形式,在中原消失,并不是因为战乱的原因,而是因为大宋上层社会的抵制。
这让杨逸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汉族文化应该提倡,但因此就一味的抵制外来的文化,这种固步自封的思想并不足取啊;
杨逸再次看了看阿黛拉,或许,阿黛拉的胡旋舞也可以拿来做做文章吧。
第661章回首向来萧瑟处
李四喜李公公带着上百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向瓜州户曹衙司。
本来嘛,他只是准备来打些酱油,敲打一下瓜州官员,捞些好处就走,但事情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失控了。
马汉卿根本没象杨逸骂的那样废物,实际上案情他已经查得仈九不离十,只不过杨逸不愿出面搅事,所以才拿李四喜当枪使。。。
真论起来,李四喜也无权查办地方官员。
他是宣谕使,并不是“钦差大臣”,只不过他作为天使,从京里出来,别人都得供着他,以免他回京后递小话,这无形中就把他的地位抬得很高,似乎可以四处指手画脚。
一到户曹衙署,还没等李公公发话,一众手下呼拉一下全冲进户曹拿人、查封账册,干得那叫一个轻车熟路,仿佛回自家坑头找零花钱似的。
李公公立即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嘀,是违背了酱油党的职业道德的。
他连忙喊道:“停停停…………”
马汉卿一脸愕然地问道:“李公公,咱们不是来惩办不法,以免这些祸害地方的贪官损害官家圣德的吗?”
李四喜噎了一下,一脸怒色地说道:“你说的是没错,但咱家还没发话呢,你们就冲进去拿人,简单是岂有此理,快让他们撤出来。”。。
也难怪李公公着急,此时户曹衙署里已是鸡飞狗跳,乱成一团,马汉卿安排的人如狼似虎。已将涉案的官员亢,然后直接在衙门里找空房。分开审讯,虽然没有用刑。但他们准备的证据充足,进展可谓神速。
马汉卿慨然一叹道:“李公公,下官说句不中听的您别怪,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公公的顾虑下官明白,但这事要嘛您不管,一但要管,就不能拖泥带水,否则等这些不法贪官烟灭了证据。咱们反而会陷入被动。”
话是没错,可人家李公公只是想来打酱油而已,没打算真的办案呀!
问题是这话李四喜又不好说出口,他也不傻,明白这回是被杨逸当枪使了,知道是知道,但他能和杨逸翻脸吗?他敢吗?
哎哟喂,真是急死人了,这可怎么办?李四喜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马汉卿接着说道:“李公公可还记得宁国公当年领一众大臣。到宝文阁奏请先帝追废高氏,当初若是宁国公也犹豫不决,还会有今天的地位吗?
公公啊,凡事当断则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公公既然决心查办此案。自然是要快刀斩乱麻,把一切证据先掌握在手里。先让案情大白于天下,至于公公担心的事情。到时还不好办?”
李四喜脱口问道:“怎么办?”
“嗨,还用得着怎么办?有了确凿的证据在手,公公大可把这些官员放了,咱们又没打他,又没关押他,就当一切没发生过,回京之后,事情始末如何,还不都由公公您说了算?”
“那可不一定,难道这些官员就不会上表反咬咱家一口?”
“公公原来是担心这个,下官可又要说您了,这地方官的奏章一层一层的递上去,等递到太后哪里,早够公公您参他十回八回的了,到时说不定朝廷早就把这些官员处理完了,这可不就是常说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李四喜一想,这倒也是,瓜州这儿离得远,地主官的奏章一层层的送上去,要送达没三几个月不行,那时自己早回到京城了。
马汉卿见他意却了,便再加一把火道:“退一万步说,就算地方官的奏疏一样快,这不是还有杨大学士为公公作证嘛,到时太后是信杨大学士的,还是信地方官的,这还用说吗?公公代天子传旨,竟立下这等功劳,太后封赏定是少不了的。”
李四喜一听这话,心中豁然开朗,脸上的又一次绽开了灿烂的菊花,没错啊,杨逸把自己当枪使,咱家就给他当回枪又如何,让他欠着这份人情,将来好处定是少不的。
马汉卿的行动速度是惊人的,此案本来就被他查得差不多了,对涉案的官员一抓一个准;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那些小吏先撑不住,很快就招供了,一有人招供就好办了,大堤决了一个口后,很容易就变成全面溃堤。
马汉卿和李四喜磨牙的当口,里面已有多个小吏开始招供了,等知州江枫闻讯赶来,马汉卿他们已经弄到足够的口供和证物,胜利收工了。
“大人,连同大宋商人主动捐献的财物,涉案款额多达一万零三百二十贯,实际入库的不到五成,还有五成被耿大忠为首的各级官吏瓜分了。”马汉清简明扼要地说道。
瓜州地处出入西域的要冲,战争刚刚告一段落,众多商队蜂拥而来,而大宋的商人捐献是颇为慷慨的,他们除了赈济受灾百姓外,也有卖瓜州官员一个面子,将来好行路的意思。
“照你这么说江枫没有直接参与。”杨逸问道。
“回大人,江枫也得了耿大忠递上去的好处,只是他不知道耿大忠索捐的具体数额而已。”
杨逸不由得苦笑,江枫是那种书呆子形的文官,从上次他把自己安排到这栋宅子来就能看得出,他不通人情世故,耿大忠是瓜州当地人,算得上是地头蛇,想糊弄江枫这个书呆子真不难。
瓜州看似偏远,实际上地处要冲,这么重要的地方让个书呆子来任主官,实在是朝廷诸公的过失。
俩人正说着,李四喜进来了,开口就催促道:“宁国公,咱家这也歇够了,咱家离京时,太后特意嘱咐过,让宁国公接旨后即刻回京,咱们也不好久托,宁国公您看,咱们是不是快些启程?”
他的心思杨逸懂,不就是怕就地方官的奏章先他之前递进京嘛,这两天他该捞的油水也捞过了,如果赶得快的话,回去之后还有一份额外的功劳可领,当然,走得慢的话,很可能被人参一本。
“公公放心,本官已经着人收拾了,明日一早咱们就回京。”
“这就好,这就好,回京之后,咱家就靠国公帮衬着了,您可千万得为咱家做主啊!”
“公公这是什么话,公公为了维护官家仁德,惩奸除恶,本官岂会视若无睹,上表为公公请功那必然之事。”
再次得到杨逸的保证,李四喜一颗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第二天一早,朝阳刚刚升上地平线,杨逸一行已经出得瓜州东门,正式踏上回京的漫漫长路;
除了李一忠这一将人马外,杨逸带来的大部分兵力都得暂时留在西域,等待朝廷从新派军来接防后,才能回京。
一干将领也只有李一忠能随他回京,谢东升还留在辽东,刘武留在了碎叶,杨志攻打黄头回去了,苗授暂留西州,连马汉卿也要暂时留在瓜州。
这难免让人有些感慨,战争的大幕徐徐落下了,曾经并肩血战的同袍都散在了四方,遥隔万里,音信杳杳,曾经的峥嵘岁月就象一场大梦。
红色的朝阳有一半还埋在天边的黄沙下面,东方霞光万道,远处的沙漠上,夜风还在呜咽似乎不舍离去;
近处草叶上的露水在朝阳下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只是很快它们就会干掉,生如朝露,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杨逸驻马回望沐浴在朝阳中的瓜州城阙,马汉卿他们还在挥手送别,杨逸不由得慨然长叹:“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瓜州东归,一路上小白还是每夜出去和附近的狼群厮混,所过之处多是黄沙漫漫,缺水严重,小白都快变成小黄了,但它还是快乐地厮混着。
随行的还有哈桑、脱里罕等重要俘虏,杨逸在热海南岸曾接见过乃蛮部的使者,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只是随后他就翻越葱岭,并很快返回瓜州了,万里迢迢的,乃蛮部作何反应还不得而知,所以脱里罕就被一路带了回来。
这一路上,杨逸便很少骑马了,每天躺在马车上,似乎心事重重。
阿黛拉有些担心,抻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轻声询问道:“大人,你没事吧?”
杨逸仍闭着眼睛,只是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说道:“阿黛拉别担心,我没事。”
“那你为何成天都不说话,这是为何?”
“我在思考人生,思考哲学,思考………呃,主要还是思考回京后我能得个什么官。”
阿黛拉见他说得有趣,便随他兴问道:“那大人想得到什么样的官位?”
杨逸将她搂到自己身上,笑道:“阿黛拉是公主,我总得弄来王爷做做,这样咱们才门当户对嘛!”
阿黛拉听出他又拿自己打趣了,在他怀里扭动了一下身体,让自己靠得更舒适些后才说道:“不管你是什么,阿黛拉都只是你的俘虏,你一辈子的俘虏。”
杨逸小小的感动了一下,搂着她凹凸有致的身体,没再说话,闻着她身上醉人的体香,心情在慢慢地舒展着;
这一刻他什么也不愿想了,这世上的事太多,何苦庸人自扰忙活个没完,得自在时且自在不好吗?
第662章从地狱到天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杨逸坐在车辕上,反复哼唱着这几句,肃州过了,甘州过了,凉州过了,眼前仍是黄沙漠漠,百草枯黄,秋雨如幕;。。
秋凉透衣,秋深了!
略带沙哑的歌声飘散在苍凉的原野上,蹄声惊起的鸟雀在雨中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
战场上生死搏杀时,铁蹄如雨,血流如注,呐喊如雷,那时有着无尽的激情,一心想着破敌擒贼,别的都顾不上多想。
当战争的烟云散去,就象一场激动人心的大戏落幕了,人都散了,喧嚣声消失了,只剩下满地的果皮纸屑。
一般人很难了解这种心里,只有那些从烽火连天的战场走下来的将军,才会了解其中的心里落差,所以很多人总是郁郁寡欢,脾气会变得很暴躁;
甚至梦里也常会出现那些金戈铁马,飞血如雨的场面,时常会想念那些埋骨他乡的同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杨逸出征时还是杨柳依依的春日,战争打完了,已是冷冷霏霏的深秋季节,眼看荒凉的西北大地就要走完了,离繁华的中原越近。他心中越是抑郁寡欢;
出征时豪情满怀,数万人马铮铮如铁。如今能跟他回京的,却只有两三千人马。他总觉得愧对那些一起并肩作战过的袍泽,恨不能和他们一起留在西北。
在深秋的寒雨中,几千士卒也都沉默着,没有人谈论回去后会得到什么封赏,一个个低着头,沉默地赶着路。
阿黛拉坐在杨逸身边,手上撑着一把雨伞,帮他挡住飘下来的冷雨,很是不解地问道:“大人。你们明明是打了胜仗,为何个个情绪都如此低落呢?”
杨逸露出一抹勉强的笑容,轻声答道:“阿黛拉你不会明白的,只有那些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才会因为打胜仗欢欣鼓舞,随我走过来的这些士卒,谁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在他们眼里,至少在离开战场的这一刻,什么功名利禄都已看淡了。这一刻所想到的,只有那些埋骨他乡、未能一起回来的同袍,还有故乡依门相盼的妻儿,白发苍苍的老母亲。”
听了杨逸这段话。阿黛拉也沉默了,车外秋雨渐浓,淅淅沥沥。
兰州到了。河西走廊走完了,杨逸下令在兰州休整了一天。第二天继续出发,雨晴了。漫漫的黄沙渐渐被抛在了身后,沿途的植被越来越多,开始看到山岚上松柏流翠、红叶如火了。
路边的人烟也越来越稠密,大批前往西域的商队络绎而来,每隔十里八里,就能看到路边招展的酒旗,专做过往商客营生的酒栈茶肆随处可见;
酒栈前总是停满了驮载着货物的驼队,悦耳的驼铃声在风中叮铃铃作响;
酒栈内操着各种口音的商客在大声笑淡,交换着各自的见闻,杨逸的三千人马经过,总是惹得人们争相出来观看;
看到大军放面飘扬着的那面杨字大旗时,总是一片哗然,或是发出热烈的欢呼。
百姓们不会去管杨逸有没有僭越,他们只知道,杨逸打下了辽东,打下了西域,把大宋的疆域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人们为这个杨字而自豪不已,为胜过汉唐盛世的国家自豪不已;
如今大宋的商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别人的羡慕、追捧,感觉到高人一等的快意。
而这一切,都和这面杨字大旗脱不了关系,有这面大旗在,他们再不用担心被人欺负,被人凌辱了。
阿黛拉第一次来中原,第一次感受到大宋的物华天宝,欣欣向荣,不由得对杨逸叹道:“这里和西域就象是两个世界。”
“阿黛位,别感叹得太早,这里还是西北,繁华程度差中原百倍,等过了京兆府,也就是唐朝时的长安城,你就会知道什么叫繁华了。”
阿黛拉忍不住抬头向东望去,眼中充满了期待。这个时代,他国之人来到大宋,就跟清末民初的中国人去到华尔街一个样,甚至更惊奇;
因为这个年代信息传递更加困难,没有来过中原的人,很难想象那种繁华,如果把处处都是戈壁黄沙的西域比作地狱的话,中原无疑就是天堂,从地狱到天堂,心里所经历的震撼可想而知。
在百姓热烈的欢呼声中,三千士卒心底的那份失落被冲淡了,是的,这里是祖国,这里有温暖的微笑,有亲善的眼神,有熟悉的乡音,人们用最大的热情迎接远征归来的勇士,用敬仰的目光抚慰着归乡的旅人。
他们自发的拿出酒水、饮食,往满是征尘的战袍里塞,熟透的柿子,还烫手的鸡蛋,冒着香气的煎饼,甜脆的红枣;甚至是孩子们吃了一半的糖糕、在一声声稚气未脱的叫声中,也塞了过来。
百姓的热情超越了杨逸的想象,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一些原由了,这里几年前还是大宋的西疆,兵祸连年,民不聊生;
就象当初杨逸刚到环州时,环州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田地荒芜,有家不敢回。
和中原百姓相比,西北百姓对这几年的变化感受更加深刻,因为几年前他们还生活在地狱之中,现在,原来战火不断的边境变成了可以安居乐业的内陆,河西走廊的打通,使得东西商贸爆炸式的发展起来。往来的商队迅速让沿途的百姓从中受益,变得富裕起来。
而这一切。都源于前方的一场场胜利,一切都是士卒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最大的受益者,西北地面的百姓岂会不知感恩。
沿途的百姓太过热情,有些消息灵通的甚至夜里提前到路边守候,身上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了,而他们守一夜,只为看一看这支给他们带来安稳生活的军队,送上两个鸡蛋,斟上一杯水酒,说上一声感谢的话。
每每看到这种场面。阿黛拉就忍不住感动得流下泪来;
在那一声声柔弱、却温暖得如同唤儿回家吃早饭的呼唤声中,不难看出这个国家的凝聚力,而这凝聚力,就是国家强大的保证。
杨逸掀起车帘,对车边的新兵吩咐道:“去,把我的旗号收起来吧。”
“喏。”
亲兵不会问原由,应一声就去收起那面杨字大旗。
阿黛拉疑惑地说道:“为何要收起来?”
杨逸笑道:“你猜。”
阿黛拉那对弯弯的柳眉微微一蹙,恍然道:“我明白了,你是怕百姓看到你的旗号太过激动。你担心你们的皇帝不高兴。”
“什么叫你们的皇帝,别忘了大宋现在也是你的国家了,阿黛拉,说错话是要接受惩罚的。”
阿黛拉咬着下唇。带着三分忐忑看着他道:“我……我知道错了,下次我一定会注意的。”
“光是口头保证可不行,不加以惩罚。你记不牢的。”
杨逸说着,将她压到坐垫上。啪啪两声,阿黛拉只觉得香臀上一阵酥。一阵麻,酥酥麻麻教人浑身发软。
她修长,香臀挺翘,体形优美之极,加上那醉人的体香,很容易勾起男人的欲望,若不是在车上,杨逸定是要尽情品味一下这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美人儿了。
阿黛拉回过头来,轻易便从他的眼神中读懂了某些东西,那如花美靥上杀时间就漫上了红霞,酡红如醉。
杨逸把他柔软的身子抱到怀中,凑到他耳边轻声说道:“公主殿下放心吧,在这车上,我还能把你怎么样呢?”
倒底是胡女胆子大些,阿黛拉轻轻应了他一句:“难说,每次你都没有个满足的时候。”
杨逸还真没想到她会来上这么一句,美人在他怀里轻嗔薄怨的样子让他火气又冲上来,但这车上真不适合胡作非为,唉。
极度郁闷的杨大学士只得往软垫上一躺,唱起悲凉的歌来: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天边归雁披残霞,乡关在何方。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
阿黛拉一听,又喜欢上了这曲儿,比在瓜州时学的那支更喜欢,因为这首更有她故乡的味道,至少里面唱到黄沙了。
美人儿玉臂圈住他的脖子,一声声地央求他教唱。
“嗯,公主殿下,想学不难。”杨逸望了望她那娇艳的红唇,谆谆诱导道:“这可是我珍藏的曲子,连我家琴操都没教过,公主殿下想学可以,但………这个嘛,你得先吹一曲箫来听听………”
从他那诡异的眼神中,阿黛拉轻易就读懂了这吹箫的真正含义,不禁娇嗔连连,扑到他怀里不停地轮着粉拳…………
杨逸消受着美人恩,一路穿州过府,目标大宋东京。
第663章全乱套了
杨逸离京不到五十里了,政事堂里的宰执还在为一件事争执不下,那就是迎接杨逸的规格。
若按正常情况,杨逸平定辽东和西域,一下子为大宋拓展了好几倍的疆土,功劳苦劳一大堆。
现在他班师回朝,怎么说皇帝也得带着百官迎出城外犒赏三军,以显示皇恩浩荡,同时也是为了抚慰军心,用过这种仪式告诉天下人,皇帝不会忘记每一个为国建功的人。。。
问题来了,杨逸现在是被百官弹劾僭越,逼得太后下旨招杨逸回朝的,若是举行如此隆重的迎接仪式,岂不是变相承认了杨逸有功无过?
若是你刚刚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大加封赏之后,立即就拿杨逸问罪,天下人会怎么看朝廷?出尔反尔,前后矛盾;又会怎么说官家呢?鸟尽弓藏这样的话少得了吗?
这个问题可把政事堂里的宰执给难住了,迎也不是,不迎也不是,棘手啊!
难不成让杨逸先在城外等着,等大家商量好之后再作定夺,屁话,你去让太后下这样的旨试试,就算太后肯下这样的旨意,只怕你也要遗臭万年。
百姓会说你,屎都快漏裤裆里了,才忙着去挖茅坑,想象一下,这一边夹着屁股眼,一边挖茅坑,那姿态该有多新鲜,多标新立异啊!。。
这种事谁爱干谁干去,反正章老头觉得自己丢不起那个人。
刘太后坐在上首,渐露出不耐烦来,蔡京眼神闪动两下。试探地说道:“太后,要不这样。由臣代表朝廷,出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