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侬智高败于狄青,后流亡大理,不知所终。

可以说,大宋当初也是无奈,西北李元昊正频繁入侵,辽国大军压境敲诈勒索。把大宋搞得焦头烂额,此时若是接受侬智高内附,无异于向交趾宣战,宋仁宗没有那个魄力,更没有那个能力两面开战。

站在广源州的地面上,杨逸心中颇为感慨,岭南在许多京官看来。无足轻重,不过是贬官的流放地。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才不得不认真面对。

包括杨逸自己,若不是阮志顺十万大军入侵,他同样是只顾盯着北面的辽国时局。是这重北轻南的观念是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为了减轻后勤补给压力,杨逸这次只发两万大军,随在他身边的还有两个人,一个自然是阮志顺,他是越南猴子的“军魂”,把这样一个重量级俘虏带在身边,好处多多。

另外还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他缠着白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蓝色长裤,身量适中,眉清目秀,腰间配着一把宝刀,给他增添了几分英气。

他就是大理王子段和誉。也就是后世金庸笔下的段誉的原形人物。

白族以白色衣服为尊贵,段和誉身上就是典型有白族男子打扮,杨逸突然回过头来问他道:“王子殿下,我听说当初侬智高兵败后是逃到了大理国,不知侬志高现在可还有后人留在大理?”

“这……”段和誉没想到杨逸会突然问起此事,差点被他绕进去。侬智高是大宋的钦犯,若是承认大理曾包庇过侬智高那还得了?

段和誉连忙答道:“杨大学士明鉴,侬智高逃亡大理之说实乃子虚乌有,小王从未听说过此事。当初侬智高反宋之后,与交趾往来甚密,交止王还出兵帮助过侬智高,侬智高之乱平定之后,他逃亡交趾的可能性最大。”

杨逸摇摇头说道:“无风不起浪,广南百姓都说侬智高是逃到了大理,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此事还请王子殿下帮忙查实一下。”

“杨大学士这是何意?”段和誉毕竟还年轻,有些沉不住气,面上刹时变色。

“王子殿下,我的意思难道说得还不够清楚吗?就是希望大理能彻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侬智高后人流落大理。”

杨逸下意识地看了看他,可别又是凌波微步,又是六脉神剑的好,呃,似乎还有北冥神功呢。老子跟青云老道练了好几年,还没见到什么明显的效果呢。

段和誉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下来,他这次来,负有极为重大的使命。

二十年前,杨义贞弑大理皇帝段廉义,自立为帝,杨义贞掌握了滇西所有军权。时为鄯阐侯的高升泰受其父高智廉之命,率滇东乌蛮三十七部兵马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

一年后,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著便拥立段正明继位。高升泰被封为清平官,开始专政。

哲宗绍圣元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

两年后高升泰病逝。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掌一直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波斯、昆仑等国来贡,皆先谒相国高泰明,现在大理段氏名义上还是大理皇帝,实际上不过是高氏手里的傀儡而已。

如今宋越大战忽起,杨逸一举歼灭阮志顺十万大军,若不出意外,平定交趾只是时间问题,而大宋在西南的影响力势必会因此百倍增加。段和誉这次受他父亲段正淳所派来见杨逸,就是希望能能交好大宋,交好杨逸,取得大宋的支持,从而夺回大理军政大权。

段和誉心念百转,最后说道:“杨大学士既然这么说,小王回去后一定彻查此事,若侬智高真有后人在我大理国,大理一定给大宋一个交待。”

杨逸回望身后正在休息的一万大军,火夫们架起了近两百个大铁锅,生柴燃烧后释放出浓浓的炊烟,弥漫在营地四周,他也不看段和誉,只淡淡地说道:“王子殿下若真能做到这一点,那是最好。”

“杨大学士放心,小王一定尽力而为。”正所谓人在此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理段氏被高氏架空,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控在高氏手上,段氏想要夺回大权,只能借助外力,放眼天下,真正有能力给段氏提供帮助的只有大宋。

然而一直以来,大宋官方对大理都没有什么好感,象宋祁这样的史学家一致认为,唐之亡,祸根实在南诏,而大理继承了南诏的统治,所在连带对大理也不待见。

当初交趾与大理发生战争,交趾击败大理二十万大军,并将六十匹战马献予大宋报捷,大宋也接受了,并赐冠带、器币、马匹等物品回礼。大宋此举等于是承认了交趾的“正义”,而大理为“非正义”。

因此想要宋廷帮助段家夺回军政大权,这肯定不容易,段和誉这次不但带来了许多贵重的礼品,同时也做好了打水磨功夫的准备。

杨逸岂能不知他的心思,他将段和誉带在身边也颇有用意,这次大理宰相高泰明派儿子高明量率两千人马来支援杨逸,也快要到了,到时段家人和高家人凑在一起,杨逸感觉还是很有文章可做的,眼下故意提及侬智高之事,也是为了今后行事埋个伏笔。

杨逸正打算问问段和誉认不认识王语嫣,刘征匆匆走过来向他并报:“大人,交趾求和不成,便妄图困兽犹斗,李乾德举国招募壮丁,凑起了一支十一万人的军队,置于谅山一侧,准备与我军抗衡到底,同时李乾德还四处造谣,说大宋南征意欲吞并各国,并派人出使占城、真腊各国,愿将以前占领各国的土地交还,换取各国的支持。”

杨逸不禁问道:“竟有此事?各国有何反应?”

“回大人,目前还不得而知。”

杨逸脸上不动声色,心底细细思量着,大宋派往占城与真腊的使者因风浪失了性命,与两国沟通的意愿没有达到,现在李乾德四处造谣,加上愿意归还原先侵占的领土,周边各个小国还是很有可能倒向交趾的。

毕竟他们之间再怎么打,实力相差都不是很大,很难直接吞并对方。而大宋突然强势占领交趾,今后他们就要直接面对大宋这样一个巨人,心底岂能没有些忌惮?

杨逸现在的兵力实际上已捉襟见肘,刘武带一万人马为前锋压在谅山上,他自己带一万人马赶往汇合,合计也就两万人马,钦州方面足足留了两万多人马坐镇,即便如此杨逸还担心那几万越军俘虏有异动呢。

“越军统帅是谁?”杨逸接着问道。

“回大人,是李常杰!”

“李常杰?”

“是的大人,就是李常杰,据说李乾德亲往李府相请,并赋予了李常杰全权。”

这下子杨逸更不敢掉以轻心了,如果说阮志顺是越南猴子的军神,而李常杰就是军神的师父,阮志顺传承的就是李常杰的衣钵。

神宗熙宁年间入侵广南的十万越军便是由李常杰率领,他对宋军的战力也比较熟悉。

杨逸只是没想到,这老不死的都八十一岁了,竟然还能统军作战,有他出头,越军士气必定有很大的提高,在山区作战,只要指挥得好,十万新招的“民兵”哪怕是手拿木棍,同样不容小觑。

杨逸想了想喝道:“来啊,传令刘武,让他就地驻防,不可冒进,等我中军到达后再说。”

“喏!”

“传令下去,大军用过饭后立即起程,赶赴谅山。”

“喏!”

凉山!谅山!看来谅山注定又将成为血肉屠场啊!

因为谅山以南两百里便是李朝的都城升龙城。而升龙城处于红河三角州冲积平原上,四周一片平坦,无险可守,唯一的屏障就是谅山了。

以李常杰军事才能,不可能不知道谅山的重要性,他必定会死守谅山,谅山,谅山,又见谅山!

第423章御驾亲征

升龙城,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唐朝统治时期,升龙城称作“宋平”。后来它成为了一座城塞,被称为“大罗”,为唐朝高骈治所。

交趾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所颁布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将都城从华闾迁到大罗城。

据传李公蕴迁都时,御舟至大罗城下;有龙见焉;遂改其城为升龙城。

定都升龙后;李公蕴集全国之资产;按中国的建筑风格;大兴土木。天德府升龙京内起朝殿;左置集贤殿;右置讲武殿。左启飞龙门;右启丹凤门。正阳启高殿;皆曰龙墀;墀内翼以回廊;周匝四面。

乾元殿后置龙安、龙瑞二殿。左建日光殿;右建月明殿。后有翠华宫。

城之四面启四门;东曰祥符;西曰广福;南曰大兴;北曰曜德。

又于城内起兴天寺;五凤星楼;城离方创胜严寺等等。

此刻的集贤殿里,三十四岁的李乾德眉头紧锁,脸容憔悴,看上去就象是五十出头的人。

宰相李日成安慰道:“陛下请保重龙体,阮志顺虽败,但我大越尚有一搏之力,如今有李太尉亲自挂帅镇守谅山,那杨逸必定奈何不了我朝。宋军劳师远来,必不能久持,过些日子也只有退兵一途。”

李乾德长叹道:“但愿如此!只是朕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当初宋国动用十万大军,也不过与我大越打了个平手,如今杨逸不过三万人马。阮志顺十万精兵却尽覆于宾州,唉……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越!”

李日成连忙劝阻:“陛下慎言,国难当头之际,正需陛下更加振作才行,陛下此言若是传出去,恐会令朝野不安啊!”

“国相金玉良言,朕受教了!”

李乾德对李日成和李常杰都极为尊敬,当初他登基时才七岁。全靠李日成和李常杰辅佐,即位不久,便成功逼迫垂帘听正的上阳太后殉葬,立其生母猗兰元妃黎氏为皇太后,从而使得他真正坐稳了帝位。

二十多年来,在俩人的辅佐下,大越国走向了鼎盛。(国内民生富足,开启了科举取士制度。北战宋国,夺得广源州、思琅州、苏茂州。南攻占城,夺得地哩州、麻令州、布政州。更败真腊,夺得弄为等四州。前后将大越国的国土扩大了三分之一。

李乾德一向以帝师相待二人。如今国难当头,更是倚为干城。

李日成想了想说道:“陛下,广南被杨逸隔断,此人又极为蛮横,拒不接见我朝使者。臣想来,不如派人渡海北上东京,宋国忙于治河,想必没有太多精力久战南疆,大不了我朝将谅山以北的广源几州割让给宋国,咱们做足了姿态,给宋国一个台阶下,大越也好过这个坎。”

李乾德点点头道:“国相所言甚是,那就派使者渡海北上,只是恐怕宋廷未必肯就此善罢甘休啊!”

这次去摸老虎屁股,李乾顺君臣也做好了种种心里准备,当初的设想是即便不能攻下岭南,退回本土固守总不成问题。

但如何也没想到,阮志顺会败得这么惨,十万大军啊,就这么扔在宾州城下了,这可是大越几乎全部兵力啊!

李日成也感觉非常压抑,不由自主地望了望殿外的天空,暗暗吁了口气才继续对李乾德说道:“陛下勿扰,总是要试试的,况且现在占城和真腊已经意动,他们就算不会出兵帮助我大越,只要不答应宋国一同夹击我大越便是好事。”

一提起占城与真腊,李乾德不由得怒道:“制麻那和阇耶跋摩这两个狗东西,竟敢趁火打劫,敲诈我大越,等缓过这口气来,朕非灭了他们不可。”

李日成暗叹,若是以前,想灭占城和真腊还有可能,但是以后恐怕就难喽,交趾不是大宋,拥兵百万。

而且这次损失的绝不仅仅是十万人这么简单,集举国之力,花数十年积蓄起来的国力,打造出来的武器盔甲,将帅精英,几乎都毁于这一役。

现在虽然以迅速拉起十几万壮丁,但这毕竟都只是些老弱病残,连象样的武器都没有,利用谅山地势,阻挡一下宋军或许还行,但想靠这样的军队去攻城拔寨,难啊!

但在这国难当头之际,让皇帝心中燃烧着一股仇恨未尝不是好事,仇恨甚至更能给人奋发的动力,李日成于是答道:“陛下,想当年越王勾践的境遇比之陛下您凶险万倍,十年卧薪尝胆,最终却成就了一番霸业。望陛下能学习勾践,以期将来一雪前恨。占城制麻那、真腊阇耶跋摩此番敲诈于我,来日让他十倍偿还便是。臣今日来,是希望陛下能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

“不错,陛下!我大越今日势若垒卵,危在旦夕,谅山虽有李太尉坐镇,但李太尉年事已高,万一操劳过度因之病倒,我军必定不战而溃,在此之时,唯有陛下御驾亲征,以万金之躯挡之国门,士卒方可誓死效命,百姓才会望风景从,万众一心共御外辱。臣,恳请陛下御驾亲征!”

李日成也已近七旬之龄,须发俱霜,颤巍巍地跪倒在李乾德面前,声音却是中气十足。

李乾德想了想,谅山离升龙城不过两百里,一但谅山失守,南来一马平川,升龙城绝不可守,因此呆在升龙城和亲征谅山并没有什么区别。

“国相请起,非朕不想御架亲征,实在是国逢大难,内里空虚,朕担心一但御驾亲征,后方会有人作乱啊!真到那时,恐怕祖宗基业恐怕就要断送了!”

李日成跪着不起,叩头而拜,朗声说道:“陛下若信得过老臣,就将后方暂时托给老臣!老臣追随陛下半生,受尽恩宠,今日愿以残躯一付报陛下天恩。陛下御驾亲征,朝中百官定然会极力劝阻,但老臣还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恳请陛下御驾亲征!臣,恳请陛下御驾亲征!臣……”

李乾德若是不答应,李日成大有死跪不起之意,李乾德不再犹豫,霍然拍案而起,大喝道:“好,就如国相所言,这升龙城就暂时托付给国相了,朕,明日便御驾亲征!”

“陛下圣明,老臣死而后已!”

杨逸又开始变得小心谨慎起来了,和刘武汇合后,两万大军驻于谅山北面,每天派出两千人马不停地发动试探性进攻,却绝不会全军压上去。

杨逸另外凑起了一支八千六百人的杂牌军。

大理国两千。

六十个羁縻州六千多,平均一州也就百来人。

这支杂牌军用于正面作战,等着崩溃!杨逸自认没那个能力让他们组阵协同作战。

不过既然来了,总不能让他们白吃白喝,杨逸干脆让他们各自为战,自己打上谅山去!

带回一个越军首级,赏钱五百文;抓回一个俘虏,赏钱一缗。等战争结束后,根据那个部族带回的首级和俘虏多,再对部族头人给予额外的重赏。

细作传回消息,李乾顺还在强拉壮丁,他大概要把国内所有壮丁都拉来充数,就连十四岁的孩子,老十岁的老人也不放过,要盔甲没盔甲,要武器没武器,这样一支军队,若是在平地正面作战,杨逸敢保证一个时辰内灭掉。

但谅山层峦起伏,丛林密布,这样的地形对防守的越军极为有利,哪怕是百战之兵,也有可能被一个小屁孩干掉,想想后世老美飞机大炮,由南轰到北,花了二十年,也没让越南猴子趴下,由此可知,在这种山地丛林作战,难度有多大。

杨逸知道自己不能急,让李乾得把所有的壮丁拉起来未必不是好事,李乾顺拉起的越多,将来的事情越好办,最好他把交趾国内弄得只剩下一群女人,老子进去的时候那才叫一个爽利。

杨逸不急,段和誉同样认为自己也不能急,他每天在杨逸身边做着水磨功夫,或许为了让杨逸觉得更亲切,他甚至换上了一套汉服,不得不说,这家伙长得还真是一表人才。

就在杨逸的大帐里,段和誉要请杨逸品尝他们白族的两种美味,生肉,烤茶。

段和誉带来的几个美人在帐下摆开了炭炉,她们头缠绣花布,穿白上衣,红坎肩,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白色宽裤,足蹬绣花鞋。

特别直得一提的是她们的头饰,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风花雪月。

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整套着装搭配明快生动,把女子的婉约清灵衬托得更为动人,特别是其一个叫木婉灵的,身材娇小玲珑,细眉如黛,小巧的一张瓜子脸,五官极为精致,一对丹凤眼顾盼之间,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让人不禁想起“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佳句来。

杨逸突然发现,站在身边的冼灵蛛似乎对木婉灵存在着一种说不清的敌意,望向木婉灵时双眉总会不自觉的蹙起,这让杨逸暗暗好笑。

或许都这样,男人与男之间可以推心置腹,同生共死,女人和女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无论平时多么亲密,她们心中总会隔着一层膜。


第424章悬赏令

连杨逸也没想到,自己那“放羊”的策略是如此的有效,近万杂牌军接到悬赏令,那是个个欢欣鼓舞,热情高涨啊!赤着双足,呼朋唤友,提着砍刀就冲上谅山去。(

一个人头五百文,一个俘虏一贯钱。在杨逸看来这不多,按这个价钱,光他家的钱都够买交趾、大理、战城、真腊这些小国所有的人头了。

可岭南这些部族百姓,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一贯钱,对他们来说,一贯钱绝对算得上一笔不小的财富,足够他们拼命的财富。

若是一天能带回一个俘虏,十天就攒下十贯钱,天啊!十贯钱,恐怕许多人做梦都会笑醒。

心动不如行动,君不见,几千杂牌军的热情劲,赤着双足在山林间行走如飞,攀岩越涧,爬树钻洞,灵如猿猴,让刘武他们这些北方来的禁军看得目瞪口呆。

若是在平地,刘武敢说他们一百能灭一千,但在这山间丛林,他们还真得自叹弗如了。

杨逸的悬赏令一出,不光原有的这些部族军纷纷行动起来,不少头人还派人回去招集更多的人手前来,在这些少数部族之中,头人实际上就是土皇帝,属民所得,有很大部分将会落到他们口袋中,何况杨逸还答应那个部族抓的俘虏最多,今后还会对头人大力嘉奖。

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来自八洞的三百人分成了若干个小队,相互配合。在丛林间慢慢向前摸索,林中腐叶满地,荆棘横生。藤萝交缠,这些身材矮小的岭南人穿行在这种丛林中如鱼得水,丝毫不感到吃力。根在队伍后面的冼亮和覃八离还有闲情小声地交淡呢。

覃八离扯开一条勾住衣服的荆棘,满带怀疑地说道:“汉人最是狡猾,那杨逸该不会是骗咱们?到时他不给钱怎么办?”

冼亮随手抓过一根藤萝,荡上拦路的石块后,回头鄙视地答道:“这回上山的差不多上万人呢,他杨逸能全骗吗?再说了,咱们姑娘可是跟在杨逸身边呢,我看啊。那杨逸早晚要做咱们八洞的姑爷,真到那时,他骗谁还能骗咱们?”

一提到冼灵蛛,覃八离顿时来劲了,他反驳道:“我看不会,我一早就听说,咱头人想把灵蛛姑娘许给龙州的阿生哥呢。而且我听说那杨逸已经取亲了,咱们灵蛛姑娘总不能给他做妾!”

“你懂个屁,就龙州阿生哥那酒糟样,咱们灵蛛姑娘会看得上眼?灵蛛姑娘不愿意,就算头人也别想强迫她。我看灵蛛跟在杨逸身边,成天开心得很,八成是看上杨逸了,不过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咱们的灵蛛姑娘长得跟天仙似的,给杨逸做妾那可不行,这太亏了!”

俩人正聊着,前面带队的马五突然低斥了起来:“你们俩人再嘀咕,看我不打折你们的腿。”

“到了,到了,马五哥你快来看,有银子了,有银子了。”

听到前面轻唤,马五顾不得收拾覃八离俩人,快如灵猴般向前闪去,伏在一块山石下向外探看起来,只见百步外的一个头山上,不时有人影闪动,马五眼睛不由得一亮,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谅山并不是单指某一座山,而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山北面是广源州,山南面就叫谅山州;

谅山横亘于两州之间,东西绵延百里,山间小路无数,这种情况下,李常杰也只能分兵把守,这山林之中,往往难驻大军,每个关隘多则三两千人,少者百来人也有,层层设伏,杨逸大军自难通过。

但是,杨逸没派大军来啊!人家就派些杂牌军,估计李常杰如何也没想到杨逸会用猎头令这一招。

马五他们甚至没探清对面山头有多少敌军,因为这种地形不可能布置太多人手驻防,而且人多未必就强,关键得看谁更快,更灵活,马五只让人通知八洞其他各队人马,便摸了过去。

山头上确实只有三百越军,说他们是“军”那是抬举他们,实际上这些也都是刚拉来的壮丁,山左侧有一条小路,准确地说那是野象或野猪走多了形成的,这三百越军要守的就是这样一条小路。

这次八洞同样有三百人上山,他们的武器五花八门,有弓箭,有柴刀,有大砍刀,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干活——吹箭。

箭筒长约一尺,插在腰带间,望之如箫,苗人最擅于用毒,他们的吹箭通常涂抹箭毒,轻易便能至人死命,在这种密林中使用再适合不过。

马五他们悄无声息爬上山腰,越南猴子也是钻贯了大山的人,在山间设有不少陷阱机关,都被马五他们一一避过了,干掉几个越军警哨后迅速向山上摸去。

突然,山上传来一阵sāo动,很显然是被发现了,马五他们顿时暴起,如同山间的猿猴呜呜地呼叫着冲上去,山头被开辟出一片空地,越军用茅草搭了些矮棚,此时正纷纷冲出来,大喝着向山边冲来。

嗡!不知是谁先shè出第一箭,接着弓弦声便响个不绝,一支支利箭穿过密叶的枝叶,shè着越军胸膛。

更牛的是他们的吹箭,杀人于无形,中箭后手腿便很快僵硬,不听使呼,若不及时救治,一柱香时间必死无疑,为了赚到更多的钱,马五他们大量使用了这种吹箭,用吹箭毒倒越军后,等战斗结束再把人救活,这样比砍人头能多赚一倍。

越军在明,八洞人在暗,这下可吃足了亏,他们只能盲目的向林间放箭,而马五他们躲在树丛中,瞄准了再shè,一个个越军惨叫着倒下,却始终看不到对手在哪里。

死亡有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马五他们根本不现身和越军拼命,在林中不停地变换着位置,抽冷子放冷箭,几乎箭箭要人性命,这让越军非常恐惧,倒下了近百人,这才硬着头皮冲入林中与马五他们缠斗;

不是他们有多英勇,实际上他们很多人几天前还在田间劳作,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指望他们有多英勇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是无处可逃,因为马五他们舍不银子,把整个山头都包围了。

越南猴子对丛林作战也破有经验,可与马五他们比起来,又差了些,因为不是每个山民都擅长用毒,而苗人恰恰是用毒的高手,越军使用弓箭,这会弄出不小的动静,而马五他们可以趴在树丛里,嘴里一吹,就能无声声息地夺去别人的性命,你即便站在身边,也根本不知同伴是怎么倒下的。

大帐里,一股浓香弥漫,看了木婉灵她们制作的过程后,杨逸才明白,所谓的吃生肉,并不是他想象中象野人一样拿块生肉猛啃。

木婉灵声音婉转动听,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向杨逸解释道:“吃生肉从选料到食用方法都都讲究,一定要大理的黑毛猪,屠宰后先用稻草烘烤全身,烫水洗刮干净,全身猪皮都呈金黄色,因此我们大理又称之为火烧猪,火烧猪最好是选取后腿上好皮肉,切丝装盘,用花椒子、葱姜蒜,芝麻、酸梅、腊等制成蘸水,佐以鹤庆酒,爽口开胃,香甜美味。”

“经木姑娘这么一说,本官还真想尝尝了!”

“请杨大学士品尝。”

杨逸前世经常吃鱼生,说来大理这种生肉吃法与鱼生非常接近,肉皮烤得金黄,切成细丝装好盘之后,看上去也不会产生反胃的感觉,比后世欧美吃那种一刀切下去冒血的牛排更容易让人接受。

杨逸正想小小尝试一下,旁边的冼灵蛛突然哼道:“只有野人才吃生肉,我们杨大学士可是饱读诗的状元,岂会学你们这些野人吃生肉?”

木婉灵瞟了她一眼,冼灵蛛虽然一身苗人服饰,便整天侍候在杨逸身边,木婉灵只道她是杨逸的宠妾,哪里敢还嘴。

旁边坐着的段和誉本是一番好意,想请杨逸吃大理名菜,出现这种情况若不解释一下,一番心意不但白费,说不好还被杨逸视为戏弄,那就惨了,毕竟这年头除了大理人,象大宋这样的礼仪之帮,是很难接受吃生肉的事情的。

“杨大学士,这火烤猪确是我大理名菜,味道非常好,小王敬仰大学士,且听过大学士所作的诗词中,曾有赞扬环州香猪的句子,我大理黑毛猪,常以红花等药材为食,同样肉质鲜美,小王刻意让人运来,为大学士制此美食,还望杨大学士莫要误会。”

杨逸含笑颔首,他阅人多矣,多少明白一些冼灵蛛的心思。

她大概不是反对自己吃这种制作精巧的生肉,以她的性格,自己吃什么她都不会关心,她只是不愿看到自己吃木婉灵端上来的东西而已。

正是因此,杨逸才感觉好笑。

漂亮的女人之间很容易产生敌视心里,这未必就代表冼灵珠喜欢上杨逸了,这只是她们之间一种比拼方式,而杨逸很可能只是她用来比拼的媒介。

嗯!木婉灵,婉约清灵,真不错!

杨逸扫了木婉灵一眼,然后回望冼灵蛛一眼,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第425章观海每钓龙

李乾德忙于御驾亲征,若是他知道杨逸发个悬赏令,自己却在大帅内品尝美人的手艺,不知会开心大笑还是会气得吐血。

刘征匆匆进帐把李乾德御驾亲征的事告知,杨逸听了并不太当一回事,神情云淡风清。

历史已一再证明,除了那些开国之君,皇帝御驾亲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李乾德的御驾亲征,杨逸自然是一笑置之,来吧!赶紧来!你不来我还没这么放心呢!

“哈哈哈!”杨逸爽朗地大笑起来,俊逸之中带着杀伐果敢之风,看得冼灵珠有些发怔。

杨逸自己先不动筷子,朗声对帐外的侍卫吩咐道:“来啊,把高明量将军也请过来!”

侍卫应了一声去请人了,这下段和誉的笑容显得有些勉强了,杨逸装着没看见,呵呵笑道:“高明量将军率军前来助我大宋讨伐交趾,劳苦功高,殿下既然准备了大理美食,本官冒昧将高明量将军请来一同品尝,也好聊表谢意,想必殿下也想慰劳一下高将军吧!”

段家和高家之间的恩怨,已是人尽皆知,杨逸此时却装作不知,段和誉心中暗暗发苦,他是大理王子,可不真会什么凌波微步、六脉神剑,真那么利害早把政权夺回来了;此番前来有求于大宋,杨逸再怎么装,他也无可奈何,还得陪着笑脸答道:“杨大学士厚爱高将军,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