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郎,对不起,奴奴这就回去卸妆……”担心变成现实,李湘弦有些惶恐召唤凶猛全文阅读。

“哈哈哈!仙儿啊,为夫打不过,不是还有你嘛!咱们夫妻两双剑合璧,杀他个落花流水,若是杀得不过瘾,咱们晚上回去再杀……呃,仙儿啊,为夫有个小小的提议,要不咱们现在就回去先杀个三百回合,就当是热热身,然后再出来逛不迟。”

杨逸说到后面,声音已经很小了,可李湘弦还生怕别人听到,脸上红霞如染,芳心剧跳,忍不住在他手背上掐了一下。

出于对个郎的了解,李湘弦知道他这么胡扯,是开解自己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禁投去感激的一瞥,盈盈秋波中满是情意。

丰乐楼同处景明坊,离杨家不算远,杨逸带着李湘弦一路徐走,花了一盏功夫便到丰乐楼下。丰乐楼临河而建,比皇宫还高,处处雕梁画栋,灯火辉煌;

楼高四面皆设有美轮美奂的花架,垂英缤纷,幽香袭人,真个是花满楼,酒满瓯,红颜翠影梦未休。

楼前有一片广场般的空旷地带,以前商人大都聚集于此交易白矾,因此丰乐楼又叫白矾楼。

每天晚上,广场上便会支起成片的摊点,各色饮食,珠花头面,针头线脑,衣帽鞋袜,胭脂香药,不胜枚举,数不清的百姓聚到在这里,处处人潮汹涌,摩肩接踵。

杨逸牵着李湘弦的手,站在丰乐楼边的一株古柳下,如同一对上元夜相约黄昏后的恋人正在卿卿我我。过往的人都不禁多望这对金童玉女几眼。

杨逸虽然名动天下,但这年头可没有视频可传播,真正认得他面貌的人并不多,他这时一身儒衫,像个俊俏的贵家公子。

方才杨逸才刚倜侃李湘弦,岂知先“招蜂引蝶”竟是他。一辆华丽的香车缓缓从两人身边行过,车窗突然飘出一方丝巾,无巧不巧飘到杨逸脸上。

杨逸本以为是车上的女子无意遗落,连忙望去,却见香车上坐着一个二十七八岁的贵妇,眉目如画,娇美动人。那诱人的眼波正向他望来,几多欲说还休的意味都隐含在那盈盈的眼波中。

杨逸不禁愣了愣,他见识的女人也不少了。妖艳如刘清菁,清纯如清娘,岂会不懂车上贵妇那眼波中包含的东西?

正是这样他才大感诧异。这可是大宋朝,不是后世的夜总会。

杨逸也听说过有人扮成二郎神的俊雅模样,太尉府的韩夫人被那男子的丰采所迷,竟甘愿与之勾搭成奸,这种事在春闺寂寞的贵妇中也不少见,可真到了自己遇上,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站在杨逸身边的李湘弦神情古怪极了,两腮鼓鼓的,被杨逸用手指轻轻一擢,“噗哧!”一声。忍不住笑了起来。

“杨郎有此艳遇,奴奴就先回去了,不打扰杨郎的好事了,杨郎还不快追……嘻嘻……”

那香车已经远去,换了别人。确实已经追了上去,当然,若不是今晚还有事,杨逸估计也有兴趣追上去,那贵妇真的很美……很美……至少知道是谁家夫人,那也是一件乐事。

杨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李湘弦接着娇媚的地说道:“杨郎。看来以后出门该是你打扮一下才行,你这英俊儒雅的模样,也不知道要引来多少香闺贵妇的思慕……嘻嘻!”

杨逸露出一付欲求不满的模样,幽怨地说道:“怎么打扮,难不成让我出门时画一脸麻子?”

“这倒是个好主意,奴奴回去就和夫人说说……。啊!”

李湘弦没想到,在街边杨逸也敢往她的翘臀上来一下,不禁脸红耳赤的低呼了一声。

杨逸呵呵地笑道:“大袖挡着,没人看见,不过仙儿你要是再敢调戏为夫,到时为夫可就不遮挡了。”

李湘弦轻盈地退开两尺,这才含嗔带俏地白他一眼说道:“杨郎真是的,好了,奴奴不说你就是,这时辰也快到了,怎么还不来?”

杨逸听了她的话,也抬头向夜空望去,天空除了几颗星子,什么也没有,黑沉沉的。

俩人又等了两盏茶功夫,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见乌黑的夜空中,突然出现一团金光。

杨逸立即跳出去,一边指着天空,一边放声大喊道:“大家快看啊!快看啊!天上是什么东西?快看啊!”

在他疾声大呼下,广场上数以万计的百姓纷纷抬头,只见漆黑的夜空中,有一团金光在浮动,随着那团金光慢慢下降,慢慢地……终于隐约可见那是一个人盘腿虚坐在空中,如同如来佛祖降世,只是形象和佛陀有些不同。

整个广场本是人头汹涌,声浪如潮,此刻突然都静了下来,这一静,便可听到天上传来隐隐的仙乐,象琵琶和萧声合凑,随着风声悠悠传扬。

这一幕看得所有人都呆瞪口呆,但很快,人潮中又传出巨大的声浪;

“那是什么?天啊!那是什么?

“快看,快看,天上有神仙!有神仙!”

“神仙啊!我看到神仙啦!”

“还不快跪下!跪下!”

“阿弥陀佛!”

“无量寿福!”

“……”

人能悬浮在空中,身上还发出金光,而且还有仙乐飘下,那不是神仙是什么?

一时间,广场上议论纷纷,嗡嗡的声浪震得人耳朵发麻,信佛的开始念佛,信道的开始念道,许多人忍不住跪倒在地,开始膜拜起来。

在杨逸的示意下,带来的小厮丫环们如癫似狂,疾声大喊个不停:“那是光明神,那是光明神!光明神降世了,光明神降世了!”

他们一边喊,一边跪下,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着。

广场上乱成一片,有的惊呼,有的跪倒,有的躲避,各种表现说之不尽,这时天上那团金光里冉冉飘下一物。

不多久,天上那神仙身上发出的金光暗了下去,消失不见,天空又再恢复了漆黑一片,甚至感觉比刚才更黑。

那冉冉飘落的物体落到广场上,竟是一幅金纸,纸的顶端有神像,下面有几行红字:

世人争相竞奢华,

倾家荡产为婚嫁。

黑暗笼上眉头苦,

光明不照虚荣家。

第384章香榻议事

杨柳如烟轻拂着延春阁的飞檐,阁下绿波上浮萍澹澹荡荡。

低垂的帘幕内,淡淡的光线映在罗榻上,刘清菁这天之尤物那粉嫩的娇躯上红潮未退,纤腰丰臀,柔美的曲线动人心魄。

她的发脚已被香汗打湿,沾在玉颈上,妖娆脸上散发着满足的眉态,加上口中重重的喘息声尚未平息,闻之令人蚀骨。

杨逸一手枕于头下,一手在这尤物的玉体上轻轻抚动,刘清菁舒服舒服得不时又发出一串细碎的呻吟,如莺啼春晓。

她挪了挪身子,贴进杨逸怀中,一双自然地摊开着,尽量让自己感觉更舒适些,却不知这样的姿态,让杨逸差点忍不住把她压在身下狠狠蹂躏一番。

“冤家你也真是的,这样的事也不提前跟奴说一声,奴还以为真是神仙显灵呢。”

刘清菁的声音柔媚得就象水波在流动,檀口微张,在他手臂上轻咬了一口,等他手臂上现出两排浅浅的牙印,又狐媚地瞟了他一眼,然后伸出粉红的香舌轻轻舔着那印痕。

“倒也不是有意瞒你,此事准备得有些仓促,一时没来得及和你说,其实这只是个开始,今后各地还会有类似的神迹出现。”

“有必要这么做吗?”

“当然,中下户十年积蓄,一天就花光了,许多家庭还因此负债累累,他们不象富贵之家,经济来源本就少得可怜,一但背上沉重的债务,就很难偿还得清,往往会逼得典卖家产,若再遇上些小灾荒,这些家庭就会成为流民,于国于民皆是大害。”

杨逸绝不是夸张,这年头不象后世,只要肯卖力总能找到份工打,勉强养活一家没问题。

现在大部分农村都很封闭,一但那一亩三分地没了收成,一家子便是衣食无着,你想外出务工,拖家带口的,城市里的作坊也多半不愿要,一般只能给主地当长工。忍受着别人残酷的剥削,而且由于举办婚礼时,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要倾尽所有,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时常会造成破产。因此大宋的农村之中,很多家庭生男到第四子,再多就丢弃,女子更惨,最多养两个,若生第三胎还时女孩,临产时用器贮水,生下来即溺死。

这种残忍的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这也是各个朝代中,为什么只有大宋设有慈幼局专门收养孤儿,并让贫穷百姓无力养育子女的,抱到慈幼局由官府抚养的原因。

大宋慈幼局的产生,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各地普遍存在这种溺杀幼婴行为,到了让朝廷不得不采取措施的地步。

贫寒之家养孩子本来就难,养大了嫁娶更是难上加难,正所谓天下父母心,相信绝大多数父母在溺杀自己的孩子时,都是双手发颤,泪流满脸,痛不欲生的,他们却不得不下这样的狠手,对孩子残忍,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残忍?

杨逸作为一个后来人,实在不愿看到这种现象,而且现在大宋人口不到五千万,世界大着呢,俺们打下来了,却没有百姓去落户、去经营,这怎么行?

杨逸盯着大宋的婚娶习俗不放,是因为他已深深感到,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宋的未来发展。

刘清菁呼吸慢慢平静下来,脑子才开始恢复思考:“可是光这样只怕作用不大吧?百姓虽然敬畏神灵,事到临头,恐怕也未必把这当一回事。”

“光这样肯定不行,这是软的一手,许多穷苦百姓其实也想节省,只是整个社会风气皆慕奢华,不把婚宴办得隆重点,就会被别人瞧不起,在四里八乡都抬不起头来,甚至可能导致男子取不上亲,女子嫁不出去。现在咱们给他一道神的旨意,他便有了节约的借口。另外,朝廷再大力提倡节俭的婚礼,多加宣传,以前朝廷颁布过法令,民间婚娶聘礼上户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中户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三十匹。下户银三两,彩缎三表里,杂用绢一十五匹。现在这条法令也要严格执行起来,这便是硬的一手了。总之,现在已到了不得不软硬兼施的时候了。”

刘清菁有些好笑道:“这条法令颁布多年,不是一直不管用吗?难不成现在百姓婚娶时超过规定的彩礼数额,冤家你真要去没收人家的彩礼不成?”

“笑什么笑?”杨逸伸手一捏她那丰盈的酥乳,稍示惩罚,才答道:“彩礼可以不没收,但只要确定哪家婚嫁时超规格下聘,朝廷便加赋予以惩罚,男女两家都要罚,我就不信,治不了这股歪风邪气。”

“真这样的话,大多数百姓婚娶时倒是会遵守朝廷律令,简洁从事。只是这样恐怕又给税吏们一条敲诈百姓的由头。”

“废话,没有这一条,税吏要敲诈百姓,就没有由头了吗?好的总是好的,若是那些不法之徒,他们还会缺这个借口?光是田赋他们就有百般借口敲诈,难不成朝廷因此便不收田赋了?还是那句话,只要是好法,施行下去就算被一些人利用,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

“嗯,说得也是,大宋这么多官员,谁也不能保证个个是好的,他们手中有权,想要敲诈百姓确实不缺这个由头。好吧,冤家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商量好此事后,杨逸下楼去给赵捷上课,刘清菁从新梳理打扮之后,便下了一道懿旨,令郝随带皇城司的人找回昨夜从天而降的那张金纸。

然后不顾言官劝驾,由太常寺奏乐,皇宫班直开路,凤冠霞帔乘着凤辇,大张旗鼓地出了宣德门,向东过了宫墙,沿着东华门大街一路向北,浩大的声势引来无数百姓观看。

一时间,街头巷尾的百姓更是热议纷纷:

“李员外,瞧见了吧,您还说不信吗?太后让人收回了天书,立即就去景龙江边的摩尼寺参拜光明神,这太后都惊动了,这事还能有假。”

“说什么呢你,谁说我不信了?昨晚我不是没瞧见嘛?这会儿太后都惊动了,谁还能不信?”

“哎哎哎,胡二,你不是说昨晚你亲眼见着那天书了吗?上面写着什么?”

“许三,你问他做甚,他又不识字。”

“怎么就不能问我了,当时某家可是第一个接到天书的人,某家是不识字,但昨夜有成千上万人在场,识字的人多了去了?”

“那胡二你快说,天书上到底写了什么?”

“某家还不乐意告诉你!”

“去!你不说就没人知道了不成?”

“当时我也在场,我告诉你们吧,天书上写着:世人争相竞奢华,倾家荡产为婚嫁。黑暗笼上眉头苦,光明不照虚荣家。”

“就这四句?这诗也太差劲……。”

“许三,你胡扯什么?你就不怕得罪神灵?这天书既然是给百姓看,自然要写得明白一点,若是艰涩难懂,还怎么警醒世人?”

“罪过,罪过,老天爷请恕小人失言……”

“……”

京城里的百姓本来就被昨夜的神迹搅得纷纷扰扰,刘太后这紧接着大张旗鼓的去刚落成的摩尼寺参拜光明神,更是让满城百姓为之侧目。

这种神奇的事情本来传播速度就快,刘太后这时出来推波助澜,本来还心存怀疑的人,也不得不信了。丰乐楼前光明神降下天书之事,就像长了翅膀一般,向京城外飞速的传播着。

一件事经过一百个人的嘴,就会形成一百个不同的版本,而且越传越玄,越玄越有人信。

但总体而言,由于怕得罪神灵,天书上的内容倒没有几个人敢胡说。至少天神谴责世人奢糜,劝人节俭的意思大致没变。

太后的鸾驾才回宫,无数的善男信女便涌向景龙江边的摩尼寺,焚香礼拜,阿兰身着白色缁衣,盘坐于莲台之上,以光明圣女的身份,不断地向世人灌输着节俭持家,积德行善的观念。

而摩尼教也定下一条特别的教规,接受信徒的香油钱,一次不得超过五贯。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摩尼寺的这条规矩与佛道两家大相径庭,佛道两家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你捐得越多代表你心越诚。

而摩尼寺却坚持一次收受香油钱不得超过五贯,乍闻之下便感觉比佛道两家来得高洁超脱,更贴近一心普渡众生的神圣形象。光这一点就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

这一招是杨逸给李湘弦出的,正所谓薄利多销,一次收的香油钱少些没关系,只要赢得信徒们的好感,就不会断了香火钱。

而佛道两家太看重钱,这一直是杨逸很反感的事,僧道不事劳作,但却凭着装神弄鬼本事,大肆敛财,整个社会起码有五分之一的财富是落入佛道两家手中,各地的寺庙往往都是当地最恢弘的建筑,就象后世的政府大楼。

除此之外,寺庙和道观还占去了数不胜数的田产,他们自己不耕作,象地主一样租给佃农,自己坐享其成,这与他们普渡众生的宗旨南辕北辙,历史上那些果敢的君主一次次的灭佛,归根结底便是他们占去了太多的社会资源。

杨逸让摩尼教这么干,有打击一下佛道两家的意思。我最多收五贯,我一样普渡众生,我看你们怎么说?

第385章歪门邪道

南衙附近,一栋崭新的小院掩映在花木间,显得精巧而别致,街坊四邻都知道,这是禁军都头慕容志用了几个月时间建起来的新宅。

据说慕容家出身吐谷浑王族,前唐太宗九年,唐军击败土谷浑王伏允,土谷浑分裂为两部,西部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吐蕃,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

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归附大唐,被大唐封为西平郡王。慕容志便是西平郡王慕容顺后裔。

经过几百年的沧海桑田,慕容顺的后裔早成为寻常百姓,与汉人融为一体,慕容志也以身为汉人为荣,很少提及先祖是吐谷浑人。

他原本在禁军中混得并不算如意,但从去年却突然时来运转。听说是被朝中杨大学士看中,升了都头,去日本时又立了大功,得了丰厚的奖赏。

至于立下的是什么功劳,街坊四邻虽多方打听,慕容志却一直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别人也就不得而知。

但能攀上杨大学士这根高枝,总是错不了,这不,崭新的宅子建起来了。春风得意之事还不止这一件,慕容志与福禄坊钱员外的次女打小的订有婚约,以前钱员外看不起慕容志一个粗鄙军汉,迟迟不愿将女儿嫁过门。

如今就别提了,主动上门催着慕容志早些下聘,接他女儿过门。慕容志今年已经二十三,堂上双亲早就等不及要抱孙子了。

两家一拍合,问名、纳吉、下聘等程序几天便办完,迎亲的黄道吉日便在今天。

升官发财之后,慕容家的聘礼都是往好的选,这成亲的酒席更是请来了孙家正店的名厨打理,稍为沾亲带故的都下了贴子邀请。一场婚礼办得奢华体面,热热闹闹,让四邻羡慕不已。

迎亲这天。却出了件不愉快的事,慕容身披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容光焕发地走在迎亲队伍前面,两边的鼓乐队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就在将到福禄坊的地方,突然有个摩尼寺僧人拦住去路,当街说道:“光明神降世,劝诫世人勤俭持家,施主逆天而行,大肆铺张,黑暗之魔已降临施主身上,若不立即信从光明神之言。求得到光明神的庇护,施主近日恐将有劫难。”

大喜的日子,被人这般败兴,慕容志不由大怒,他本是武夫出身。盛怒之下顿时跳下马来,对那摩尼僧人拳打脚踢,嘴里怒喝道:“你这妖僧找死,今天是某家大喜之日,你竟敢妖言惑众,让某家沾了晦气。看某不打死你!”

那摩尼僧徒也不还手,任由慕容志拳脚加身,嘴里念念有词:“光明神劝人行善积德,勤俭持家,本是好意,世人执迷不悟,奢侈浪费,岂不知已在劫难逃……”

“我让你在劫难逃,你不是法力高深吗?先救救你吧!再不滚开,看某家把你打成肉饼!”慕容志更是盛怒难竭,铁拳雨点般落在那摩尼僧徒身上,打得他鼻青脸肿,口鼻都渗流出了鲜血。

迎亲的队伍本就引来许多百姓观看,这事故一出,观者更是人山人海。

人们围在四周,指指点点,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这摩尼僧徒该打,这大喜的日子,来给新郎官说这样的晦气话,谁受得了?

也有人对那摩尼僧徒报以同情,毕竟这僧人劝人节俭行善,也是一片好意,现在又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看上去就像是舍身喂虎,一付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样子。

这事引发的争论使得街头一片混乱,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一词,双方差点打起来,还好五城兵马司的人及时赶到,才稳住了场面。

那位被打得站不起来的摩尼僧徒,被五城兵马司的人带走,此事才告一段落。

无独有偶,选择在这个黄道吉日迎亲的可不止是慕容志一个,东京城里选在今日嫁娶的至少有十家。象福庆坊的张家大郎张结,同样是选在今日完婚。

但凡因婚礼办得奢华的,都遇到了摩尼寺僧徒的劝诫,他们也多数与慕容志这边一样遭到了殴打。

过后两天,此事刚刚稍为平息,却又突然传出更为惊人的消息。

不听劝阻,当街打人的慕容志在夜里被雷击,侥幸逃得一命,一条腿却伤势严重,被人抬到百草堂医治。

而他的岳父钱员外家,同样遭到雷劈,天雷虽然没有伤到人,却引发了大火,烧毁了一进院落。

当时赶来救火的街坊见到钱员外跪在院里嚎啕大哭,不断向上天磕头祷告,保证今后一定积德行,勤俭持家。

说来也怪,钱员外再三磕头祷告之后,天上便降下大雨,很快把大火浇灭了!

如果说这还是巧合的话,那接下来的事就更离奇了,因为当夜被雷击的竟不止慕容志一例。

福庆坊的张结同样被天雷劈伤一条腿,岳父常员外家也因雷击起火,他家可没钱员外家幸运,家里就两进院落,全都烧光了。一家人如今只能到摩尼寺去借住,顺便向光明神忏悔。

这事还没完,那日不听摩尼僧徒劝诫的新郎官,随后一两日内,都出现各种意外,个个命悬一线,受伤不轻。

而怪事还不止这些,比如明殿坊一大户人家平时奢侈无度,这些天后院里竟突然长出一块石碑,碑上有“勤俭持家,康乐万代”的铭文。

还有安定坊一富户挖地基,挖出一尊神像,腹中有字“积德行善,可保平安。”

诸如这样的怪事在京畿附近不断出现,这下子东京的小报再也不提杨大学士的奇闻逸事了,全都连篇累牍地刊登此事,街头巷尾,勾栏瓦舍里,处处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对此热议不休。

子不语怪力乱神。连孔圣人都不敢说这世上没有鬼神,只是避而不谈而已。市井小民谁敢去怀疑神灵的力量?议论到最后,人们的声音都不由得小了下来,许多人便选择去摩尼寺焚香拜佛,求保平安。

此事不但在民间掀起了惊天巨澜,朝中同样是争论不休。

不少官员开始上书,纵论奢侈之风给大宋带来的危害,希望朝廷能大力提倡节俭,避免过度浪费,执行婚娶时上户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中户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三十匹。下户银三两,彩缎三表里,杂用绢一十五匹的法规。

章惇、苏颂、李清臣、杨逸等人也出面提倡节俭,大势所趋之下,刘太后从善如流,先是让皇帝赵捷到南郊祭祀,以安天地。

然后向天下颁布圣旨,劝诫黎民百姓勤俭持家,不可奢侈浪费,除此之外,圣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在婚娶中,若聘礼嫁妆超过朝廷的规定,朝廷将对违规的人家予以加赋。

平常百姓是二十五税一,谁家违规则按二十税一来收取田赋。若是无田产的商贾之家,商税则从三十税一加到二十税一。

这道圣旨一出,又是举世哗然。

朝廷掌握着“勤俭”这面大义之旗,出来的反对的人不多,连老苏也不敢再上什么“宣力之余,亦须行乐”的奏疏了。

而范纯仁一向以节俭闻名于世,几年前他在西京任河南知府,请杨逸到家中作客,桌上竟然只有一个荤菜。

堂堂知府大人,家中除了诗书,别的摆设还不如普通的中人之家。

朝廷提倡节俭之风,范纯仁自然是大加赞扬,并亲自撰文向天下倡导节俭,只不过他对凡有百姓违规就加税这一条不予认同,认为这样的惩罚过重,应减轻惩罚,改为官府长期引导。

范纯仁与苏东坡是旧党中仅余的老人,在民间的威望甚至超过了身为首相的章惇。有他出面表现赞同,效果更加显著。

杨逸也明白,与奢侈作斗争,绝不是来一阵惊雷便可高枕无忧了,今后必须长期坚持,先从皇室和朝廷做起,皇室宗亲嫁娶也需要定下规矩,不能毫无节制的奢侈浪费,朝廷举行各种大典的花费也要重新拟定,象以前一次郊祀花近千万贯的情形不能再有。

目前政事堂在正商讨这些事情,郊祀大典比较容易,但像正旦大礼因有各国使臣参加,相对麻烦一些,顾虑到国家形象,取舍之间需要细加斟酌才行,因此想一天之内敲定是不可能的。

这天杨逸下朝回家,经过百草堂,顺便进去看望了一下被“雷劈”的慕容志和张结,内院一间厢房里,这两个家伙腿上包着厚厚的布条,正躺在榻上聊天打屁。

一个谈自己作为谍报人员经历的趣事,一个大侃作为燧发枪部队的八面威风,房里口沫横飞,哪有半点被雷劈的倒霉样?

杨逸走进去呵呵一笑道:“哥俩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大人,您来了?属下俩人这腿还没好利索,失礼了!”

杨逸自己找扯过一张凳子,坐下笑道:“少折腾这些,好好养伤,这刚刚新婚没两日,便让你们受伤卧床,心里该是怪我了吧?”

这次为了扮得真实一些,俩人虽然不是真的被雷劈,但腿上是真实受了伤的,当日还弄了一些灰,把伤口弄成焦黑状。

“我等为大人可肝脑涂地,这点小伤算什么!大人不必挂怀,过两日就好了。”

“嗯,你们好生养伤,家里的事我会让人照应着,放心好了!”

“谢大人!”

第386章故人远相访

光是在京畿装神弄鬼当然不够,杨逸让马汉卿派出职方馆一些精干人员,配合摩尼教在各大城市都弄些“神迹”,不断地加强影响力。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这种移风易俗的事情,光靠朝廷政令是改变不了的,必须在百姓的精神上也施加一些压力,使他们有所顾忌。

从物质到精神双管齐下,再由皇室以身作侧,才有可能慢慢改变大宋整体的奢糜之风。

让李湘弦惊喜的是,刘太后再次下旨,准许摩尼教在西京、běi精、南京、益州、杭州、杨州各建一座摩尼寺,虽然朝廷不会出钱帮建,但有了这个名额,已经够李湘弦欣喜的了。

在她的示意下,摩尼僧徒全力配合着职方馆的行动,摩尼僧徒在明,职方馆的谍报人员在暗,开始在各主要城市不时弄些“神迹”出来。

君不见,只要传说某块石头灵验,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去磕拜。

在这个时代百姓敬神信神的心里是超乎想象的。

历史上象白莲教之类邪教,正是利用百姓对神灵的敬畏心里,屡屡掀风作浪。

采取什么手段不重要,事情的好坏关键是由目的和结果来定义。

杨逸的手段与白莲教没有多大差别,同样是装神弄鬼欺骗百姓,只不过他的目的是为百姓着想而已。

此事的灵感来源于清娘的一句话,当时清娘无意中说道:“可是要改变百姓的想法。恐怕只有神仙才能做到。”

仅这一句,让杨逸想起了白莲教那一次次所创造的奇迹,白莲教做事还得遮遮掩掩,咱们现在可是奉旨去装神弄鬼,若是效果还不如白莲教,干脆一头撞死算了。

杨逸这边弄得风生水起,有人却坐不住了。

这天杨逸在政事堂为各种大礼用度之事。与一众宰相、尚书争得面红耳赤,傍晚散朝回家,刚到大门口。就听到背后传来一声“无量寿福”。

他火气还没散呢,听到有人“装神弄鬼”竟装到自己家来了,立即像点着的炮仗。没好气地斥道:“去去去!无量天尊都不行,我家穷,没东西施舍。”

“杨居士,杨居士,是我们呀!还有师父。”

杨逸回头一看,却见青云老道手持拂尘,白须飘飘,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站在一丈开外。

“青云老道!”杨逸不可置信地望着他。

他身边站着两个十二三岁的俊俏道童,不是当初经常被杨逸用来练定身术的明月明智是谁?

两个小家伙当初才岁,带给了杨逸许多欢乐。如今都长成小小少年郎了,嗓音也开始变粗了,杨逸一时没听出来。

青云道长含笑说道:“杨居士果然是贵人多忘事,故人远来,竟是认不得了。”

杨逸有些尴尬地讪笑道:“当初明月明智声音是何等的清脆。如今竟变成了公鸭嗓,要怪就怪这两个家伙。明月明智!还不如实招来,你们是不是经常偷吃鸭子?”

杨逸绷起脸,开始肆无忌惮地嫁祸江东,明月明智连连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