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事实上,在杨逸与章慎等人的计划中,这将是一次近似隋灼帝开挖运河一样的巨大工程。

第307谋夺河西

朝堂上东流、北流的争论还没有最终得出结果,但没关系,你们可以慢慢争,咱们先干咱们的。

今年首批被裁撤下来的五万厢军已经征调,由都水监统一指挥。沈清直罢司天监少监,提举都水监。

有宋一代,常年组织大批民夫从事河防物料的筹集,常以孟秋预调塞治之物,梢芟,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凡千余万,谓之春料。朝廷遣使会同地方治河官吏,乘农隙率丁夫水工,收采备用。

如今,朝廷一道诏令下去,这些物资正源源不断的向汴口一带起运。

你们不是要争东流或北流吗?那现就先让黄河自己先选择着,它爱北也好,向东也好,都有河道在,随它。咱们先把汴口到濮阳这一段先加固再说,这一段没有争议。

拱垂殿里,一场由政事堂执宰和各地征调进京的水利专家,一同参与的施工会议正式招开。

会议上,治河的指导理念很快确定下来,那就是沈清直提出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根据这个理念,除了全面加高加固河堤之外,河道宽、水流平缓的地方,就要筑堤缩减河道宽度,使水流变得湍急,以减少泥沙淤积。

另外还有一系列配套的措施,比如颁布法令,禁止黄河中上游砍伐树木,破坏植被等等。

具体筑堤办法也较以前所有不同。这次不再是单纯的筑一道堤坝,而是分主堤,副堤,遥堤,格堤四种。

主堤近河,用以约束水流,意在束水攻沙;

主堤以内又筑副堤。作为前卫,以免水流直接冲击主堤,起保护主堤的作用。

主堤之外。另筑遥堤,作为第二道防线;

遥堤和主堤之间又筑格堤,即横堤。万一主堤发生事故,横流遇格堤而止,防止水流顺遥堤而下,另成河道。

还在沿河底洼的地方,建造减水石坝,相当于后世的溢洪堰。使洪水涨到一定的高度时,通过减水坝适当的宣泄到分洪区以杀水势,同时制定了缜密的防堤制度和修守方法。

这套方案是一大群“治河专家”根据沈清直提出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总方针制定出来的,很快就得到了执宰们的通过。

治河大幕也就此正式拉开。

沈清直带着各地招募来的水利专家。以及都水监大部分吏员立即奔赴汴口以上二十里处的孤柏山,黄河下游河段的治理将从这里开始,一直延伸到出海口。

当然,孤柏岭到濮阳之间的河堤由于关系到东京安危,历年来都极为重视。主堤大部分是不需要再施工的;

只是河面宽,水流缓慢的地方加筑束堤,把河面束小,另外就是加筑副堤、遥堤、格堤。

与沈清直同行的,还有谢东升率领的二千禁军,这两千人马是用来应付突发事件的。

五万人对于这么大的工程来说太少了。不过,这是由于杨逸与章惇他们另有考虑,一次征招数十万民夫的话,朝廷应付吃力,恐怕会动摇国本。

这不,枢密院里,刘太后、章惇、杨逸、蔡京、林希、李清臣、苏颂、许将等人正在商议此事。

蔡京管钱袋子,他的账是一分钱一分钱的算,只听他说道:“五万裁撤下来的厢军,平均每人每天工钱一百二文,加是口粮衣被等折耗,第人每天约为一百五十文,五万人一天耗费七千五百贯;

算上楗橛,料石,茭索这些修堤物资,每天费用不下两万费,一年就是七百万贯,动用五万人国库还可以支撑,再多恐怕就要影响朝廷正常收支了。”

一年七百万贯其实对大宋来说不算什么,相对于岁入一亿三千万贯的数字来说,七百万贯只占岁入的半成。

但是,现在还不是掏光国库来治河的时候,而且即便是雇工,不是强令百姓服劳役,雇用来筑堤的百姓多了,对国内生产也会造成巨大影响。

但若是只动用五万人治河,进度又太慢,不知要什么猴年马月才能真正把黄河治理好。

那么,在不影响大宋国内生产的情况下,从什么地方找些廉价的劳力,这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今天枢密里主要讨论的议题。

巨大的地图打开,不管别人是什么反应,杨逸和章惇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西夏的那片地域上。

章扒皮不是什么善类,杨逸更不是。

杨逸作为枢密院都承旨,首先开言道:“自环州大败之后,西夏民不聊生,元气大伤,接着梁家对党项八部的清洗,更加剧了西夏内部的分裂;

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出任我大宋骑兵主将,进一步促使横山一带的羌族大量内附我朝,西夏的横山防线事实上已经极其虚弱。

这几年我大宋关闭与西夏的边境榷场,及杨志和阮二郎他们率领的“贺兰义军”,对庆兴府、灵州一带的破坏,使得西夏雪上加霜。

卓啰和南都统军乞力刚率众归附,使得河套与河西走廊之间的这个战略节点形成了防御空白。此时正是我朝夺取河西走廊最好的时机。”

去年大宋裁去了二十一万禁军老弱,光这一项,今年就给大宋节省至少一千五百万贯军费开支。

而目前治河也只是调动五万厢军,耗费不算很大,大宋完全有能力在今年再进行一场战争。

夺取河西走廊,一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为大宋的商贸开辟出一条大动脉来,增加朝廷的岁入。

二嘛,便是要解决治河劳力问题。可以说,这场战争无论从长远利益看,还是从短期效益计算,都绝对打得值。

这也是为什么杨逸还没有回京,许将他们已经在布置袭取凉州的原因所在。

而曾在西北领军作战、且战功赫赫的杨逸,在这件事上无疑最有发言权,连许将都不得不征求一下他的意见:“杨侍讲,以你看来,这一战我大宋该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需要调动多少军队?”

众人一齐望向他,杨逸立即答道:“目前西夏在河西走廊的兵力不足六万,本官以为,若是只夺取河西走廊,我朝出动四万兵力大致便够了;

但这四万兵力必须大部分是骑兵才行,河西走廊东西相距上千里地,若以步兵出击,先不论能不能赢,光是后勤补给就足以让我军止步不前;

而用骑兵快速奔袭,就能达到以战养战的效果。无须太多的后勤补给。

另外就是,夺取河西走廊,很可能引发西夏国体震荡,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我朝西北十五万大军必须做好对夏全面战争准备,一但西夏国势剧烈动荡,民心溃散,则立即攻取定难五州,乃至西夏全境。”

刘清菁有些迟疑地说道:“杨卿,前年大宋应对辽夏夹击,国力损耗巨大,国库几乎掏空,如今只经一年积蓄,今年若再打一场灭国大战,恐怕朝廷也难承受得了啊。”

杨逸答道:“太后所虑甚是,如今只是做好打大仗的准备,最终打不打,到时再以实际情况而定,若是西夏仍有后劲,则暂时不打河套,若是西夏本身就乱起来,便是打河套也耗费不了多少,而且一但真灭掉西夏,则所有的耗费都将能成倍的收回来。”

刘清菁点点头,不再说话,章惇指着地图说道:“如今西北冰雪未化,牧草未长,暂时还不利于我军奔袭河西,但可以先袭取凉州,切断河西与河套的联系,以防西夏调兵遣将,增加河西防御。

老臣建议,由河东路、鄜延路、泾原路各出兵一万,分别攻打银州、天都山,以牵制西夏河套方面兵力,再集结秦凤、熙河、兰州各一部兵力,做好全面攻占河西准备。”

章惇的排军布阵中规中矩,各人都能接受。最后的问题又落到了主将的人选上,谁来率领四万大军夺取河西走廊,这才是核心问题。这将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大意不得。

杨逸前思后想,苗授、折可适、种朴、姚雄都是不错的人选;

但总体来说,这些中生代的将领资历都差了些,而且他们之间处在同一级别上,一人为主将,很难令他人心服,这就可能会在战时出现调度失灵的问题。

而且朝廷也很难接受把这样重大的军事任务托付给他们,杨逸最终还是推荐了章楶,章楶有足够的资历统率这些骄兵悍将,而且他的军事能力很让人放心。

然而杨逸刚提出来,就遭到了章惇的反对,章惇的意思是把章楶留在泾原路,一但夺取河西后,西夏内部不稳,章楶便作为攻打河套的主帅。

苏颂提议由潘锐任攻打河西的主帅。

潘锐前年在河北统军与辽军作战过,有相当的战阵经验,而且身为枢密院副使,凭这身份出任攻打河西的主帅不成问题。

但这一点又遭到了刘太后与许将的反对,理由是潘锐不熟悉西北军情,统率西军那些骄兵悍将未必能得心应手。

最后刘太后提出由杨逸出任河西主帅,这遭到了苏颂与李清臣的反对,但章惇、许将、蔡京却表示支持;

最终方案确定下来,杨逸主持河西军事,章楶主持河套军事。


第308章军前会议

杨逸接受河西主帅之职后,在京停留了几天,做出征准备之余,杨逸亲自跑了一趟军器监,把燧发枪、火炮的两份图纸交给了军器监,让他们组织能工巧匠研制。

大宋各方面的技术在目前遥遥领先于全世界,沈括的《梦溪笔谈》包罗万象,有些技术甚至放到二十一世纪都不落后,而这绝对不是沈括一个人的成就,大部分是他研究大宋各项技术后得出的总结。

燧发枪的原理其实不复杂,关键之处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一击砧,shè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十六世纪中叶法国人能造出燧发枪,现在有了自己提供的图纸,杨逸相信大宋的工匠绝对也能生产出来。

同时杨逸还疏通了海船之事,并让韩碧儿派人与林如海接洽。

现在杨家因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了巨富的程度,去年光葡萄酒一项,就为朝廷贡献了三十万贯的税收,自家的盈利更是不必说。

钱对杨逸来说,已经变成了一长串的数字,留着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就让韩碧儿用这些钱去拉动大宋的海上贸易吧,当然,光杨家又远远不够,所以才让韩碧儿去与林如海等人接洽。

唐末、五代的战乱、及黄河下游频繁的水患,给北方的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进入宋代以来,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一带转移。

如今的江南的富商巨贾的财富积累已经不输于京畿地区。海贸一但达到南宋时期那种盛况,除了给朝廷带来大量税收之外,对荆湖地区的开发,也必将起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十三娘她们还没有回到京城,家里只有韩碧儿和青叶,

韩碧儿泪眼汪汪。一次次地为他整理衣物,一遍遍地叮咛他注意自身安全。

杨逸轻轻拥过她的身子,含笑说道:“家里有碧儿你在。我很放心。我对碧儿你有信心,难道碧儿反而对我没有信心吗?”

韩碧儿扑在他怀里不断点着头,泣不成声。

“我凯旋之日。希望也能听到碧儿你的消息,除了海贸方面,还有这……”杨逸轻轻抚着她的小肚子,韩碧儿一直想要个孩子,想得都快出病来了,这几天他用心浇灌,希望能达成她的心愿吧。

文昌元年二月十五,御街边的柳丝刚刚开始抽芽,料峭的春寒尚未完全退去。

杨逸正式领河西道行军大总管帅印,率刘武五千人马自京城出发。千里迢迢奔赴兰州。

与之同行的,还有作为监军的内侍刘怀信,行军副总管仁多保忠。

仁多保忠是杨逸刻意带上的,他被授命为行军副总管也是杨逸的意思。

实际上他这个副总管没有什么实权,只相当于杨逸的参谋人员。之所以给他戴上这么大的头衔,用意不言自明。

仁多保忠是聪明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还是很自觉的,除非杨逸询问,通常他都是乖乖的保持沉默。

刘太后让郝随带着小皇帝赵捷到大营送行。她这次让杨逸出征也是迫于无奈。赵捷不满两岁而登基,急需一场大胜来巩固威望;

仗既然要打,就必须胜,而且只能胜不能败!否则对她和新登基的赵捷来说,将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从以往的战绩看来,没有人比杨逸更适合了!

刘太后让赵捷来送将士出征,这一点杨逸很赞赏,既然做了皇帝,再小你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且将来一但获胜,这对赵捷也有莫大的好处。

杨逸五千兵马才过洛阳,就传来一个消息:长辖底在开春冰雪未化尽之前,竟联合女真几部人马南下,萧特末率契丹本部五万大军与长辖底大战于辽国静边城附近,萧特末战败,殁于阵中,五万大军半数被俘。

辽国举国为之震动,重新征调十三万人马由燕王耶律延禧统率北上,迎击长辖底。

杨逸接到这个消息,心里不由得捏了一把汗,辽国真的没人了吗?怎么派耶律延禧这个货去统军?

原来的历史上,完颜阿骨打起兵时,兵不满千,要武器没武器,要粮草没粮草,却只用短短几年,就摧枯拉朽般把辽国踹翻在地。

而现在长辖底兵力已不少于三万,而且都是百战精兵,辽国会不会败亡得更快?鬼才知道。

这不是杨逸想看到了,他不希望辽国这么快倒下,大宋各项改革还需要时间,西夏还没收拾妥当,若是马上就要面对一个大金国那样的新兴政权,对大宋而言极为不利。

时间,时间啊,至少再给大宋五年,这样才能从容布局。

杨逸进一步加快了西进速度,而这时,事实上西北的战争序幕已经提前拉开,河东河第二将张世永、鄜延路第二将张诚,各率一万人马兵指银州。

泾原路第一将折可适率兵一万出没烟峡,往天都山方向进逼。

杨逸到达兰州时,已经是三月初二。兰州第一将王愍在乞力刚的内应配合下,于三日前一举夺取凉州城,至此,西夏河套与河西之间的联系正式被切断。

熙河第一将苗授、泾源第二将种建中,秦凤第一将王道,齐聚兰州。加上杨逸带来的刘武,共计四将三万多骑兵汇聚兰州。

军前会议上,苗授打着哈哈,那样子一看就知道他并没把这场攻夺河西的战争太当回事;

他问道:“大总管,咱们也别在这耗费时间了,河西的夏军人心惶惶,就那点虾兵蟹将,咱们砍过去就是了。”

苗授给杨逸的第一感觉,他不是人,就是一头嗜血的狼,那摩拳擦掌的样子,想必他等着杀入河西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杨逸也不含糊,对苗授这种人,勒在身边得不偿失,既然是狼,那就让他去吃肉吧!

杨逸沉声说道:“苗将军,我给你八千人马,命你为先锋,你给我记住,不用你去攻城,你给我把外围扫干净,而且还要负责给我中军弄到足够的粮草,我中军若是挨一顿饿,老子到时就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苗授愣了愣,突然一拍大腿仰天大笑道:“早就听说杨总管打起仗来,比我们这些武将还要豪气,果然名不虚传,够爽快!杨总管放心,苗某在此给你立军令状……”

“行了!”杨逸打断他说道:“老子不要你什么军令状,完不成军令老子自会要你的脑袋!至于具体的仗怎么打,这个也不用我教你;

但有一点你要切记,河西夺下来后,咱们大宋是要接手治理的,你他娘的千万别把河西给我弄成一片白地;

还有,河西的各族成分复杂,对当地的党项人、回鹘人、吐蕃人、汉人,要尽量区别对待;

这样才能尽快让汉人在河西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你也别动不动就杀,朝廷治理黄河需要大量劳力,全指望这边了,多弄些战俘才是正理,明白了吗?”

“末将遵令!”对这样的的结果,苗授大喜过望,这下终于不用束手束脚,可以大干一场了。

刘老虎对杨逸任命苗授为先锋有些不爽,只是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杨逸先横了他一眼,才对兰州第二将雷秀说道:“雷将军,你的任务最为繁重,本帅给你七千人马,其中骑兵两千,你不但要负责后勤保障,若是夏军自河套来,你还要负责与凉州牙的王将军一同夹击,即便不能消灭,你也要把夏军赶回河套去。”

雷秀立即起身抱拳答道:“末将遵令。”

一通军事安排结束之后,苗授的八千人马先行出发,杨逸率领两万人马紧随其后;

王愍袭取凉州时,出动了五千人马,总体算来,这次河西战役刚好动用了四万人马。

其中骑兵三万四千人,步兵六千人。

而西夏目前在河西的兵力,实际也只有五万左右,瓜、沙二州大概三万,肃、甘二州各五千,其它的一万人马分散在各处关隘。

杨逸这次的河西攻略,实际上他只打算动用三万骑兵远征玉门关,其余的人马是用来迎击河套方面的夏军。

而西征的三万骑兵后勤补给主要是靠以战养战,这就看苗授这头狼能不能找到足够的食物了。

随着春风吹佛,西北大地上的草芽纷纷钻出了泥土,大雪山上的冰雪开始消融,涓涓细流汇入喀罗川。

杨逸腰挂新月形的大马士革宝刀,率领的两万骑兵沿着喀罗川奔腾向西,他胯下的乌云盖雪从新回到战场,奋蹄疾奔,显得兴奋无比。

花木兰作为杨逸的亲兵队长紧随其后,桃花马、两石弓,身披轻甲,英姿飒爽!

他们身后,战马嘶风,旌旗遮日,两万铁流扬起的浮尘如同巨大的沙尘暴,卷过河西的漠漠荒原,向西!向西!奔涌不息!

时隔两三百年,汉家的铁骑如同重鼓一般,重新震动河西大地!

第309章闪电战

西夏国小民困来来回回也就十个八个象样的城池经历蒙云谷大败、环州大败这一连串重大损失之后外面又受到大宋的“经济制裁”内部梁家再来好几次大清洗加大宋边军硬探和“贺兰贼”的肆意破坏西夏的战争潜力早已经耗尽。

更要命的是随着仁多保忠、嵬名阿吴、乞力刚、往利乞光这些高级将领被俘的被俘叛变的叛变夏军的精神脊梁基本已经被打断。

因此杨逸对夺取河西还是相当有信心的唯一值得顾虑的是后勤补给问题河西走廊千里之遥一但补给跟不不用打自己就先被拖垮了。

这次他以全骑兵快速奔袭就是希望能达到以战养战、摆脱对后勤的依赖。

两万骑兵到达凉州之后与王愍作了一翻布置然后以五千空马负粮草继续向西快速突进。

这个时候兴庆府才刚刚反应过来但能不能派兵救援河西很难说银州和天都山方面张诚、折可适他们已经重兵压境够梁太后忙活的了。

杨逸的二万大军并非集兵一处而是由王道、刘武各率五千人马分于左右中军主要由种建中负责具体行军杨逸只负责调度各路人马发布作战命令。

三路人马如同拉网似的向西疾速并进河西走廊之所以叫做走廊是因为它平均宽度不过百来里三股大军各隔着几十里平排兜过去。就大至能把河西走廊滤一遍。

河西走廊被祁连山与北山夹在中间大部分属于山前倾斜平原。共分为三个独特的内流盆地。

玉门、瓜州、沙州平原属于疏勒河水系;

甘州、肃州平原属于黑河水系;

凉州属于石羊河水系。

而这三条水系全部依靠祁连山的雪水滋养。

目前这里的百姓主要以游牧为主靠近河流的地方也有大量肥沃的农田耕作区。

凉州被王愍与乞力刚里应个合拿下后现在河西走廊象样的城池就还剩下四座由东向西分别是甘州、肃州、瓜州、沙州。

起伏的草原宋军铁骑滚滚向西外围派出大量的游骑。就如同撒出去的一张大网那些游牧的百姓躲在帐蓬里向外面惶恐地张望;

但他们显然是多虑了。只要不反抗没人会去伤害他们当然。宋军需要补给奉献一些牛羊和粮食是免不了的。

而那些游骑除了警戒之外主要的任务便是搜集粮草。

杨逸一边纵马奔驰一边骂娘苗授这个狗娘养的果然不是什么好鸟脱缰之后到现也没个消息传回来也不知道这厮跑到哪儿去了。

作为前锋前面情况如何你好歹传个信回来啊!

不管了全当没这八千人马好了。老子就两万人马。照样也把河西趟一回。

“报!“

刚好在此时前方一骑快马飞冲而来远远就大吼着。

“报!杨总管昨夜五更苗将军于胭脂山击败甘肃军司副统军图勒的两千人马。苗将军让小的转告杨总管胭脂山已经准备好吃的喝的等候杨总管杨总管慢慢享受。”

那信使吼完小意了溜了杨逸一眼很显然。这是苗授那厮故意让他这么报的。

这叫什么话?还慢慢享用还真把我当老爷兵到河西捡便宜来了?

杨逸也不气朗声问道:“苗将军呢?现在前锋到了何处?”

“报杨总管苗将军击败图勒之后就一路往甘州方向追击现在大概已经到了甘州附近。”

“好了你回去告诉苗授本帅这宝刀还没见血呢让他最好紧记我的军令。”

“喏!”

等信使离去杨逸转头问种建中道:“种将军咱们离胭脂山还有多远?”

种建中在马抱拳答道:“回杨总管此地离胭脂山大概还有百里咱们加快一些行军速度晚到达胭脂山不成问题。”

“传我命令加快行军速度!”

胭脂山又名焉支山是祁连山之北的一个dúlì山体扼守河西走廊要道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胭脂山碧峰千绕松柏交翠四周水草肥美曾经是匈奴的重要放牧地;

霍去病攻下河西之后匈奴民歌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杨逸黄昏时率军到达胭脂山苗授留下的五百人马打扫完战场之后正在烤羊肉。

几千游牧民被他们驱赶到下山搭起了一大片的帐蓬一个个忐忑不安的。

更远一些的山下至少有数万头牛羊被木栏围在空地远远看去就象一片白云铺在草地。

而营帐前的空地千头肥羊架在火堆烤得金灿灿的香飘十数里。

这吃的住的都准备好了杨逸有些哭笑不得苗授这个狗娘养的故意气人不是真把我当旅游团了!

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处处;这便是甘州。

汉朝时甘州名为张掖汉武帝取“张国臂腋以通西域”之意在此置张掖郡。

六十年前李元昊从甘州回鹘手夺得甘州之后这里就一直是西夏重要的军事和农牧区置有甘肃军司计一万八千兵马驻守。

此刻因凉州为宋军占领甘州与河套的联系中断使得城里人心惶惶甘肃军司都统军野利丁明和甘州知府梁如志争论不休;

野利丁明认为宋军远来后勤补给困难主张坚壁清野再向肃州求援等宋军粮草断绝之后再予以反击。

梁如志却认为现在正是牛羊产崽的季节一但将牲口全部赶入甘州城先不说难不能容得下就算容得下今年也必将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牧民根本不可能配合官方坚壁清野;

因此梁如志主张让野利丁明率军前往胭脂山将宋军阻于胭脂山以东宋军远来必不能持久只要拖得几天宋军粮草耗尽必定不战自退。

两人还在争论不休随着天色慢慢暗淡下来甘州东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城的守军紧张地张望着只见茫茫的地平线千骑兵飞驰而来随着这股骑兵越来越近城头守将大声喝令着士卒城防守同时飞报城里的野利丁明。

这股骑兵冲近城门后终于可以看清他们身的装束了只见他们一个个身血迹斑斑甲胄不全惶恐不安地望着身后副统军图勒冲在最前面急声大吼着:“快开城门!快开城门!宋军杀来了!赶紧放我们进城快啊!”

城门守将看清了图勒的面貌又听到远处有隐隐的马蹄声传来不敢怠慢连忙下令打开东门放图勒进城。

甘州东门徐徐打开城外的溃兵一拥而入事情坏了!这些溃兵冲入城门之后立即挥刀便砍城门守军还没反应过来懵懵中就被砍倒一片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图勒疯了吗?

图勒没疯只不过是为了保命而已他带回的一千“溃兵”其实大部分是乔装成夏军的宋军士卒;

乔装而来的宋军很快就占领了甘州东门而城外随即又传来轰隆的马蹄声苗授带着数千宋军自东门狂飙而入就像一飓风瞬间把甘州城掩没。

原来甘肃军司副统军图勒被派往胭脂山打算在哪里拖住宋军脚步能打就打打不过就在外围袭击宋军粮道想法很好布置也很恰当。

可来的是苗授熙河军团最擅长的就是大迂回、大穿插、远程奔袭苗授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甘凉一带向来就是战马的主要产区苗授一路西来别的不管只是见马就夺如今他已是一人三骑甚到四骑这让他们可以不断轮换坐骑一路狂飙速度比夏军的斥侯还快。

驻守胭脂山的图勒刚接到斥侯并报苗授已经随后杀到昨夜五更时分仓促应战的图勒根本不堪一击两千人马一触即溃。

狼行千里吃肉苗授既然是狼岂会放过图勒这块肉?

夏军一溃苗授就率军狂追不舍在甘州城和胭脂山之间的删丹镇附近追图勒一路追杀下来此时图勒身边只剩下一千人左右一千对八千而且是大溃之后被围住图勒很识趣地投降了。

苗授对近在眼前的删丹镇不屑一顾毫不停留的带着降军冲向甘州城这才有了利用图勒诈城的一幕。

苗授的这些伎俩其实很平常但他掌握了长途奔袭的核心要义——快!

只要够快再平凡的招式也能让对方措手不及、也能摧枯拉朽!

当年的冠军侯作战最擅长的同样是长途奔袭把一个快发挥到极致。第一次领军他带八百人就脱离大军奔袭数百里打得匈奴人猝不及防一举歼敌两千多俘虏单于国相与叔叔。

第二次冠军侯率军一万出击河西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精彩的大迂回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个部落一路猛进在皋兰山与匈奴大战斩匈奴卢侯王、折兰王俘浑邪王子及相国、都慰。

后来的漠北大战冠军侯更是率军奔袭两千多里创下封狼居胥的千古佳话。

而冠军侯用兵特点就在一个快!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怎么死都不知道。

第310章仁多保忠的价值

甘州城瞬间被破,野利丁明空有一万多人马,也只有做俘虏的份。

苗授对甘州城的清剿还没结束,天刚蒙蒙亮,城外又传来了轰隆的马蹄声,苗授有些愣神,哪来的这么大股骑兵?

很快斥侯就来报,杨逸到了!

到了?来得这么快?

当然快,杨逸这次以全骑兵出击河西,就是要在一个快字上下功夫,又岂会拖泥带水?

他在胭脂山根本没有多作停留,用过晚餐稍事休息之后,就踏着清朗的月光连夜西进。

杨逸本以为甘州会有一场恶战,结果苗授却是轻而易举地把甘州拿了下来,这挺出手杨逸的意料;

不过这是好事,拿下甘州,就基本不用再费力从凉州那边转运什么后勤了,以战养战的目的已经达到,这对大宋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光后勤一项,就能省下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