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脸,更何况,听李诚中的意思,这还只是第一批!

顿了顿,李诚中又看向了正一脸热切望着自己的李承约,笑道:“德俭也别急,婚书我接了,待你此次回来,咱们就择定佳期。我送你五百匹战马作为嫁妆,明天就去清点,提前带走。”

李承约大喜,乐得嘿嘿傻笑,抓起酒碗向李诚中致酒,自己干了,又去找张兴重,和张兴重喝了几碗。他与张兴重这两天关系已经缓和下来,甚至登其家门向张老都头致歉,所以张兴重也接受了这个未来的亲妹夫。

李诚中自己给自己定的最后一天休沐期是在李承约、赵在礼、元行钦等人的陪伴中度过,其实反过来说,应当是他陪这些远道来的客人。等将这些人送走之后,李诚中立刻投身到忙碌的事务中。

这次东征,营州人丁暴增一倍多,已达四十万人,分别安置在辽西的柳城、燕郡、锦县及怀远军城,还有辽东的辽城和建安城附近。

柳城成为了拥有八万人口的大城,连同城畿,一共有丁十万人。燕郡及城畿有丁六万,锦县所辖小凌河、五股河流域则为十四万人,就连怀远军城也安置了一万多人,白狼山附近安置数千人。

另外在辽城已经安置了两万人,辽东南部的建安城安置了两万人,两处分别设立辽县及建安县,从长史府抽调吴中佐为辽县县令、程奢为建安县县令,两人已于上月带领新组建的县衙下属官吏前往赴任。建安县还聚集着四万难民,他们是为了躲避契丹与渤海之间的征战而南下的,也属于建安县的管辖范围,建安县令程奢的任务还包括对其重新登记入籍。

以上均为营州长史府统计的在籍人口,也就是各县各里登记的在册居户。这个时代,户籍是地方治理民政的最重要依据,虽说营州因为坐拥海量战争财富,减免了人头税,但劳役却没减,也没法减。无论兴修水利也好、组织民夫支援战事也罢,亦或是组织人力投入兴建城池和村庄,都要依据户籍来征发劳动力。

同时,严格控制户籍也是防范流寇和敌人细作的重要手段,为此,营州在李诚中的要求下,开始实行路引制度,即离开本县必须到当地里正处领取路引,标明自己是某某县某某里某某村之某氏,到何处所为何事,其间需逗留几日等等。

为了便于通商,李诚中也实行商人登记制度,凡往来营州行商贩货者,均要到指定地点领取通商引凭,营州共在四处设立了登记和发放通商引凭的关口,西为榆关、东为辽城、北为怀远军城、南为锦县。

如今的营州已经占据了辽西和辽东中南部的广大地区,相当于平州、蓟州、檀州、幽州之总和。在营州长史府的规划中,辽西的柳城和燕郡为生产基地,白狼水沿岸和医巫闾山以东的草原将成为营州的畜牧基地,辽西的锦县和辽东的辽县、建安县则为粮食基地。如今柳城和燕郡的布局已经完成,牛羊和战马的畜牧已经形成规模,剩下的是加快辽县和建安县的布局。吴中佐和程奢的任务比较繁重,除了整修城池和府衙、房舍外,还要尽快完成春耕。

李诚中在这次东征中,最重大的战果其实还有一项,就是不声不响间便将辽东南部的大平原收归治下。与辽西多山的地形相比,辽东就太过肥沃了,这里地势平坦,河流众多,大片大片的可耕地四处可见,自古便是关外的重要粮食产地。所以新任辽县县令吴中佐和建安县县令程奢的任务很重,他们要赶在春耕结束前尽可能多的组织百姓完成耕种任务。第一年的计划是十万亩,第二年的计划是三十万亩,到第三年,辽东将开垦出八十万亩土地,为营州打造出一个“辽东粮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史府组织了千头耕牛、大批种粮和大量农具前往辽东,这些物资将尽快发送到两地的十万百姓手中。

当然,李诚中最关心的还是兵甲的制造。眼看就要开始新一轮的扩军,他不得不为此辛苦操劳。

柳城和燕郡的作坊在营州长史府和营州军总部虞候司后勤处的刻意引导下,大部分都转向了军工生产,柳城依靠东山铁矿重点生产兵刃,燕郡依靠医巫闾山以东的草场重点生产衣甲。城中的作坊也形成大小不一的布局,柳城李记、杜记、王记和燕郡裴记、卢记为最大规模的五家作坊,分别雇佣工匠上百人,为营州军提供成套的完整装备,中下游则有数十家作坊为其供应零配件。这样的生产格局形成了规模效应,配以流水线生产方式,生产效能比去年冬天要高上三倍不止。

以李记作坊为例,他们生产的成品木枪结实耐用,还兼有一定的韧性,可以保证枪头刺入人体后顺利弹出。这样的木枪就算放到中原地区的高明师傅眼中,也是上好的兵刃,十杆木枪中往往出不了一杆。但在李记,这样的木枪却是量产的,如果为他们提供材料的中下游作坊保证供应的话,他们全力开工,可以达到月产一千五百杆的水平,每月为营州军装备三个枪兵营!

再以裴记和卢记为例,他们雇佣的工匠更多,其中包括大量的女子,同时还有数十家布铺、皮铺为其供货,两家合力开工的话,营州军定制的冬季作战服如今已经可以月产两千套,以此刻更加简单的夏季作战服而言,甚至可以达到恐怖的月产四千套之水平!

至于皮甲,对于形成了划模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言,只要前期的皮具储备充足,其生产难度其实还不如夏季作战服。

让李诚中欣喜的是,弩的生产织于突破了原有的桎梏,于正月开始,其产量节节攀升。其实短弩的生产难点在于其灵巧的部件和复杂的构成,但李诚中并没有痴心妄想于连弩的立刻出现,其中涉及到的弹簧自动上弦这一技术难关还没有攻克,他要的只是单发上弦的手弩。事实证明,劳动群众的智慧永远是不能低估的,一位兵器装备科的工匠改进了手弩的设计,成功制造出了一种能连发三弩的手弩。

严格说来,这种手弩还不能算作连弩,因为它并非自动上弦。其设计的构思在于,将弩身改宽改长,在弩身上同时拉出三条前后错落却并行的弩道,安装三支弩箭,分别对应三条短弦。扳机也有三个,立在下方可以用手指扳动的三个位置,士兵依次扳动对应的扳机,便可连续发出三弩。只不过这样的手弩比原来要大上五成,不过还在可以单手使用的范围之内。而且因为弩弦较短,比起原来可射八十步的距离而言,要减少许多,有效射击距离只有五十步。不过这已经很惊人了,营州军骑兵营下一步的训练将与之相配套掠过敌阵的距离缩短为五十步,这是很有难度的事情,不过只要苦练,还是能够达成的。

这样的手弩零件更多,夹加精细,但有了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产量也不算太低,每月可以勉强达到一百具。

相比起常用军备而言,陌刀的产量就要低很多,其生产速度甚至要低于弩。

这种重型兵刃的难度在于百炼的工艺以及巨大的用铁量。直到四月,李诚中期盼了一年多的陌刀才堪堪打造了百机,同时挑选身材高大、力量强壮的士兵成立了陌刀都。李诚中原先还想成立重斧都,但两者效用相当,在威力上重斧却逊色于陌刀,所以干脆一门心思搞陌刀。

陌刀战术虽然已经消失了百多年,但营州军聚合了周坎、王思礼、李承晚等家学渊源、武艺精熟的军官一起研究,赵原平也被从怀远军城招了回来,加入到研究当中,所以算是有了起色。李诚中观摩过两次陌刀都的演练,虽然很多地方还在摸索,但其对敌军军阵、尤其是骑兵的威慑已经显出了端倪。这可是豪华装备,整个天下现在只有营州军拥有,李诚中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的目标是成立陌刀营,当然以陌刀的产量来说,这个目标还有点远,不过慢慢来就是,第一个陌刀都已经有了,下一个还会远么?(未完待续

第一卷燕赵多悲歌第四十章春夏(六)

第四十章春夏(六)

四月底,营州都督府中南海大堂之上,连续召开了三天军议,议题很简单,就是扩军。对于军将来说,还有什么事情比扩军来得更为热切呢?

营州军的扩军问题是当前最为急迫的事务,其急迫性在于,随着卢龙军山北行营的撤销和边关各军的南下,边墙上几乎没有一兵一卒,整个边关防线都要依靠营州军来维持,这项重任压在营州军众将身上,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总部三司经过细致的规划,向李诚中提交了一份扩军计划书,其主导思想是,建设一支能够保卫卢龙各州的军事力量,这支军事力量近期必须能够威慑关外各族,在不远的将来还必须能够独立承担起应对南方军镇军事威胁的任务。就近期来说,主要作战对象是契丹人,具体来说就是阿保机等人,就远期而言,目标在应对宣武军、魏博军、成德军和义武军对卢龙军的攻击。因为按照营州都督府和营州长史府的预测,驻扎在范阳的卢龙军各部已经不足以保卫卢龙,未来,这一任务很可能将由营州军独立完成。

按照这样的主导思想,必须在营州都督府下设立军级作战单位,以满足不同战场的作战需要。也就是说,过去的“营州军”已经不是营州都督府下设军队的统一番号,而只能是其中之一。在近期,这支军队将以营州军和怀约联军两支军级编制为主,在远期,还将成立幽州军、沧州军等军队,统统由都督府掌控。“营州军总部三司”也将成为历史,新的编制中,应当称为“营州都督府三司”,甚至在某些野心勃勃的军官口中,成立“卢龙节度府三司”的说法也已经开始露出了苗头。

计划书提出的军级作战单位,即包含左右两厢的正规主力部队。

新的营州军设左右两厢、每厢设五营、每营五都、每都两队,除左右两厢外,还设置军指挥部直辖的老营。全军共计官兵六千四百余人,其中每厢两千六百八十余人、每营五百三十人,含老营在内,拥有二十四都枪兵、十二都刀盾兵、十二都弓弩兵及十二都骑兵。

营是其中的基本作战力量,可执行单独作战任务,当遇到规模较大的战役时,可由厢一级编制独立完成,而当出现重大战役时,则需要动用军一级编制。如果是战略决战,则需要由都督府调集各军,组建临时行营或指挥部予以应对。

按照去年冬天的营州军新军衔制度,伍长对应从九品陪戎校尉,伙长对应陪戎校尉或正九品仁勇校尉,队副对应仁勇校尉或从八品御侮校尉,队正对应御侮校尉。都一级加设参军职位,辅佐都头,起到教化和虞候的作用,都头和参军都是正八品宣节校尉

在新的军队编制上,总部三司经过对历次战斗的分析后认为,以都一级单位是无法满足单独的战场任务的。从榆关守卫战到白狼山军寨保卫战,再到后来的白狼山北麓会战,早期的营州军——原平州军前营一直处于兵员不足的困窘之中,在这几次战斗的过程里,因为兵力较少,原平州军前营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地位。而在现有编制里,一个营包含五都,即枪兵两都、刀盾兵一都、弓弩兵两都、骑兵一都,使得营一级作战单位具备了各兵种齐全的条件,可以基本胜任单独的战场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新编制体系分为两种,即独立编制与合成编制。上述的营一级五都编制为独立编制,以营为单位作战时,采用独立编制,当遇到大规模战役时,则采用合成编制。所谓合成编制。所谓合成编制,即将营一级五都拆分,组建新的五营,各营的枪兵都合成为统一的枪兵营,刀盾都合成为刀盾营,弓箭都合成为弓箭营,骑兵都合成为骑兵营。这样,可以保证厢一级作战单位拥有大规模的兵种合成单位,满足正面战场的需求。

两种编制体系的套用,对于营一级指挥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编制条件下的独立指挥能力,还需要掌握合成编制条件下的战术配合能力。在单独作战时,营主官需要指挥五个兵种的统一协调和调度,在正面战场的大规模对决中,则要负责指挥五个都的同一兵种,按照厢指挥使的命令完成作战任务。。

因此,从这一级开始,部队编制了营一级指挥部,指挥部包括营指挥、营教导、副指挥、营虞候、参军、录事、两押衙、两经历。其中营指挥和营教导为正七品致果校尉,副指挥和营虞候为从七品翊麾校尉,营指挥负责作战决策,营教导负责宣教、军法和考功,副指挥为营指挥的后备军官,平时主抓训练,战时在营指挥失去指挥能力时顶替其职务,营虞候则负责参谋。这样的指挥部编成与总部三司相互对应,实质上更类似于李诚中穿越前部队中的指挥体系——可以有效防范军中山头主义思想的苗头,同时职责更加明确和细化。

由都一级军官到营一级军官是个飞跃,对于主官的要求比较高,在军队中,两级军官也算是一个分水岭。在具体的升迁上,新的编制体系要求,都头到指挥的升迁必须经历如下过程:返回白狼山军校参加高级军官培训,然后平级调动至营指挥部,担任参军一职——非战时,这一任职不得低于半年,然后从参军升为从七品的营虞候或副指挥,再逐渐依照其特点和才能走向指挥或教化的岗位。也是从营一级开始,军官分化为两级体系:指挥和参谋军官——军事主官、教化军官——政工主官。

需要说明的是,白狼山军校自去年秋天起,已经正式设置了初级军官培训班和高级军官培训班,凡都头及以下军官的培训,由初级班负责,以上级别的培训,则由高级班完成。

目前营州军共有五营,在这次扩军之中,将以原有五营为主,补充部分新兵,成立营州军左厢,作为营州军的拳头部队,以保持营州军的战斗力。从左厢中抽调部分老兵和军官,成立右厢军官骨干团队,右厢为扩军重点,将已经成军的柳城预备营、燕郡预备营和锦县预备营共七百五十人纳入其中,同时将作训司这个冬天训练的一千五百新兵归入右厢,缺额的部分将从下一批新兵中补充。

左右两厢之外,设置营州军指挥部直属老营,由原营州军中营五都组成,包含护军左都、护军右都、警备都、斥候都、弓弩都,每都双编制,即四队两百人,全营千人,作为军指挥部掌握的战略后备。具体组建时,抽调原营州军中营,以该营为基础,扩充同等规模的新兵,形成一老带一新的配备。

李诚中亲领营州军都指挥使兼都教化使,张兴重兼都虞候使。担任左厢指挥使的是孟徐兴,右厢指挥使则授予焦成桥,周小郎晋营州军老营指挥。从怀约联军中调回魏克明、王义簿,分别担任左厢都教化和都虞候。步卒一营教化李定难晋右厢都教化、刘金厚担任右厢都虞候;原教化司考功处押衙萧哲元调任老营教化,原虞候司作战处押衙秦月山调任老营虞候。

怀约联军不设老营,只以虞候联席本部负责指挥,不设左右厢,以十都编制的大营——即千人为基本作战兵力。暂编骑兵一营指挥为解里、暂编骑兵二营指挥为高明熏、暂编步卒一营指挥为乌荥力、暂编步卒二营指挥为杨越全、暂编步卒三营指挥为金刚。全军共计五千人。

扩军中引人关注的一点还在于,原营州军中营后勤都编制撤销,新建后勤营,共计十都,每都百人。新的后勤营直属于总部虞候司后勤处管理,战时以各后勤都为核心,征募一定数量的民夫,组建独立的后勤力量,由虞候司分配至作战部队使用。这项改革的意义在于,解脱各作战部队的后勤负担,同时将后勤部队从编制和指挥上进行独立运作,形成后勤供应链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以担负更加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为此,专门将崔和从怀约虞候联席本部调出,重回虞候司后勤处,协助赵弘德管理后勤营。其调任后空出来的联席本部虞候职位,则由解里补上。

新的大扩军中,作训司都参军使周坎的任务相当繁重,营州军老营缺额五百人、左厢缺额五百人、右厢缺额五百人,五县缺额的预备营达到一千二百五十人,后勤营缺额一千人,他需要新征募和训练三千七百五十人。与此同时,他还要负责遴选和征调大批基层骨干士兵,将他们送入白狼山军校,以培训出合格的基层军官。另外,作训司要拟定训练大纲,重点对没有作战经验的右厢进行严格训练。

周坎最头痛的问题是,新的怀约联军还有四千人来自渤海国和熊津州,这批兵员的作战素养相当低劣,和当初训练契丹降兵之时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好在营州军自创立最初时的榆关之战开始,经逢白狼山军寨保卫战、白狼山北麓会战、小凌河流域围剿战、鹿鸣洼会战、西京会战等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其中因伤无法重回战场的老兵有数百之多,当初李诚中并没有将这些伤兵遣返回乡,而是将他们荣养了起来,其后的几次新兵训练中,这些老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他们既有战斗经验,又有练兵经验,解决了这次大练兵的教官员额问题。

这样的扩军是李诚中入主营州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其中的涉及到征募问题、新兵训练问题、部队后勤调整问题、新的军饷问题、各级军官的重新任命和培训问题等等,繁琐而细致。当然,这样的大扩军也是对都督府三司各级文职军官和参谋军官重大检验,等到扩军顺利完成之后,对于今后的再次扩军将起到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

自四月底,作训司在营州下辖的五县开始征募新兵,因为营州军给出的粮饷和待遇很高,这支军队又在历次作战中连续告捷,所以吸引力很强。至五月上旬,三千七百余名新兵便即征募完成,开赴柳城南门外的新兵训练营开始训练。预计到八月份,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便算完成,至八月底,营州都督府下辖的新营州军和怀约联军便可初告成军。

因为有之前一年多的练兵经验,作训司规划中的练兵方法已经日趋完善。新的训练大纲明确规定,前两周为军纪和军法培训,接着是一个月的队列训练,然后是一个半月的战斗技能和战阵合成训练,其中贯穿着文化学习、体能培训、荣誉养成和团体协作等多项内容。

当李诚中于五月上旬巡查新兵训练情况时,数千名新兵正在学习《营州军士兵条例》,他们或是在课堂上听课,或是在校场内集体背诵,或是分别面对墙壁、围在树下喃喃记忆,让李诚中不禁生起一丝恍惚,那情景,让他如置身穿越前的部队新兵训练场。

扩军之后,李诚中手下营州军、怀约联军及预备营兵力总计将超过一万三千人,如果对于去年冬天之前的营州来说,这样的人数是极大负担的话,那么现在就不成其为问题了。如今营州人丁达四十万,按照平日三十抽一的比例,这个数目是刚好合适的,如果再把由契丹、渤海和熊津州自负军费的怀约联军刨去的话,李诚中还有余力继续组建新的营头。当然,就目前而言,作训司根本忙不过来,新的征募还不在计划中。真要到了营州极为危险的时候,李诚中可以再临时拉出六千人、甚至一万人,这些人可以作为民夫来使用,甚至发给简单的武器,壮一壮军威。

白狼山军校也紧急扩招,抽调了两百多名战斗骨干开始三个月的初级军官培训,在这次白狼山军校的第六期初级军官培训班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基层军官,在未来营州军的战事中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力,“白狼山军校六期生”成为了一个极为光荣的称号。

第一卷燕赵多悲歌第四十一章春夏(七)

ps:感谢皇兄的再次打赏。晕菜,又见催更,话说老饭很累。。。。。。好吧,提起精神,明天继续两更。

新一**扩军是一场盛宴,参与的军官大部分都获得了新的任命,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满的喜色。回想一年多以前,在座的都是大头兵一个,少数人则只是带领十人、五十人的低级军官,可是如今,却都成为了指挥数百乃至上千人的中高级军将,这样的收获,怎能不让人欢欣雀跃?

除了晋职以外,军议的最后一天还抛出了新的军饷制度,让众将又是神情一振。

过去的营州军军饷是十分混乱的,便如同所有其他卢龙军各部一样,职衔复杂繁琐,难以计算。自从去年冬天新的军衔制度出台之后,这种状况有了好转,但至今一直没有正式施行,因为大军始终处于作战状态之中,李诚中这个最高决策者又不在营州,很多具体条款细节还需要他来拍板。

东征回来后,李诚中重新将新的军饷制度拿了出来,经过仔细盘算,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最新的军饷制度是由李诚中授意,虞候司后勤处论证后得出的,崔和在其中有着很大的功劳。

涉及到军官们的切身利益,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崔和也尽量说得慢一些、清楚一些:“大伙儿都知道,咱们营州军的待遇一直是卢龙军诸军之冠,嗯,其实就整个大唐而言,应当也算得上前列了,当然,咱们不能和某些藩镇的亲卫相比,比如河东黑鸦军,比如宣武元从军,据说他们平日是无饷的,其收获主要来自战时。听说他们每战必劫掠,所获财物自上而下层层分润,这样的制度导致了其屠城和抢掠的必然性,按照都督的说法,这样的军队是大唐的祸患。是不可持久的。咱们营州军要走向正规化。必须建立完善的军饷制度,这是保证一支军队具有持续战力的基础。

这样的军饷制度应当具备以下三点:明确化、层级化、激励化。也就是说,必须让官兵们知道自己能拿多少、应该拿多少,各级之间拉开差距。给官兵以鼓励和期盼。下面某就具体情况向诸位说明,说明之前,某还要强调,这套军饷制度不包含日常饭食、军服及立功奖赏等,之所以必须再次强调。是因为咱么营州军的上述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为此,虞候司后勤处压力非常巨大……”

崔和已经融入了营州军体系,他在这里得到了上下军将们的尊重,此刻在军议上进行陈述时,也有了开玩笑的底气,这句玩笑说完,诸将都是会心一笑。

崔和继续道:“新的军饷制度只包括发放到诸位手中的钱饷,其组成内容包括两部分。即职饷和阶饷。职饷即担任实际军职的饷钱,从战兵、伍长、伙长、队副、队正、都头、副指挥、指挥、副指挥使、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直到都指挥使,共分为十二级,每升一级月饷增加一贯,当然。总部三司和各军中虞候、教化、参军等都有与之对应的职务级别。而阶饷即被授予的军阶所应当获得的饷钱,从陪戎校尉、仁勇校尉、御侮校尉、宣节校尉、翊麾校尉、致果校尉、振威校尉、昭武校尉,共分八级,每升一级月饷增加两贯。再往上,就是五品以上将军级别了。目前咱们营州只有都督一人,所以暂时不做考虑,将来诸位能否走上这一级别,还需要大伙儿一块努力。”

崔和很会说话,这句话立刻勾得众将好一阵心驰神往。

“所以诸位的月饷由职饷和阶饷相加构成。简单说明一下,无任何职衔的战兵月饷一贯,陪戎校尉伍长的月饷为三贯,仁勇校尉伙长的月饷为六贯,御侮校尉队正的月饷为十贯,而宣节校尉都头的月饷则为十三贯,以上类推。按照虞候司后勤处的了解,这样的月饷是卢龙军其余各部平均水平的两倍!为此,本次扩军完成后,后勤处需要每月支付军饷一万五千贯,每年为十八万贯!连同全军饭食和每年冬季、夏季常服,正常的养军费用为每年三十万贯!诸位同僚,某真的很头痛。”

大堂上又是一番嬉笑声。

崔和又道:“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某的头痛还好一些,但是接下来,还有另一笔支出,所以某的头痛程度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需要到后勤处诊治院治疗一段日子。”

医务科诊治院来了一批渤海女娘,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很多军官都以各种疼痛为由前往问诊,所以崔和的玩笑引起了更大的哄笑。

教化司都教化使姜苗适时接过话题,道:“刚才崔录事所说的另一笔支出由某来解释。想必在座的诸位都认识步卒一营丙都左队队正罗源安,此人自榆关之时起便加入了咱们营州军的前身——原平州军前营甲都,其资历更早于在座的许多人。罗源安在榆关之战中立功受封为伍长,在白狼山军寨保卫战中再次立功而升伙长。但是,诸位都明白,在咱们营州军中担任军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罗源安因文化教育不过关而被降为伍长。在随后的白狼山北麓会战中,罗伍长再次荣立大功而受封伙长,随后被抽调至白狼山军校,成为了军校第一批学员,但该学员在军校期间文化课成绩仍然极大拖了他的后腿。

勉强毕业之后,罗源安晋升队正一职,但其在文化课业上的短板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放在卢龙军其他军伍中,或许罗队正足以胜任其目前的军职而毫无问题,但在咱们营州军中,诸位都了解,想要很好的完成指挥和训练任务是非常依赖文化课业的,所以罗队正的队正一职担任得非常痛苦。在历次军演中,他的队考核名字都在末尾。引述罗队正的原话,‘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带兵’……”

堂上诸将再次哄笑。

姜妙续道:“因此,罗队正虽然作战勇敢,但带兵打仗却有些勉强,或者应该这么说,他在咱们营州军的体系中带兵打仗有些勉强,融入整个指挥体系的难度很大。所以,罗队正已经正式向教化司考功处提出了辞呈,他希望重新回去当兵。”

营州军对军官的文化课业要求很高,在指挥和训练中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作基础,比如看军令、写军报、拟定各种计划、进行战情分析、识别地形图和沙盘等等。姜苗所提到的罗源安并非是个特殊案例,在营州军各部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这种老兵。这些老兵作战勇猛、经验丰富,属于军中的骨干,但因为文化课业或者其他原因,却无法很好的胜任营州军军官的职务,所以诸将都听的很仔细,想知道总部三司打算如何对待这些老兵。

“与罗源安类似的老兵还有不少,比如秦老根,这个人想必大伙儿也都有印象,前年夏天在平州城外应募从军,比罗源安的资历更早。秦老根听了罗源安刚才的那句话后,曾经很有感触的说,‘比带兵还要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听冯长史授课’……”

大堂上终于爆发出一片狂笑,大伙儿都深有感触,许多人与有同焉,此刻实在忍俊不禁。

等众将笑够了,姜苗又道:“这批老兵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担任军职,但其本身在作战中的骨干作用是无法代替的。按照都督的说法,‘他们是营州军最宝贵的财富’,基于此,教化司根据都督的建议,决定在军中实行士官制度。所谓士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