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他的抗议远没有赵原平那么激烈,他只是恳求赵弘德帮他求情,希望能够继续留任。

当姜苗代表李诚中与赵原平和崔和谈话,并问及赵大将军的要求该如何应答时,两人都表现出了相同的态度,赵原平的原话是:“某不管那么多,某要打仗!某没有错,为何要某回去?”崔和的回答则要技巧一些,他说:“某是营州军的军官,姑父恐怕还管不到营州军吧?”

于是李诚中点头,两人继续留在了柳城,并且为自己的表态和立场赢得了晋升。赵原平出任怀约联军骑兵一营甲都都头,崔和则因为后勤方面的天分而更进一步,被任命为虞候联席本部的八虞候之一,主管后勤事务。崔和的晋升就实职来说相对而言要更大一些,原因很简单:营州军草创,扩张太速,文职军官极度欠缺。

事实上,怀远条约虞候联席本部的设立,形式上是李诚中模仿后世外军的军事理念,实质上却是一个大的董事会机构。本部虞候就是董事会的董事,目前的八名虞候就是八名懂事,都虞候钟韶就是执行董事长。怀约联军以八名懂事的会商来决定进向和行止,拟定决策,决策定下来后,再交由下属作战机构制定计划,然后由联军各部具体实施。

虞候联席本部中的席位除都虞候外没有先后排名顺序,但在发言权上却存在着大小区别。营州军作为大股东,占有五个席位,所以营州军方面的五名虞候实际上占有压倒性的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并非绝对,他们也应当考虑作为唯一小股东的契丹方面的意见。只不过契丹方面三个虞候也并不抱团,所以让营州军彻底主导了怀约联军的走向。

乞活买虽然还是乌隗部的俟斤,却已经失去了对乌隗部的控制,或者说,失去了军队主力的乌隗部已经基本处于迭剌部滑哥兄弟的控制之下。因为乌隗部在鹿鸣洼的惨败,乌隗部各长老已经不服乞活买的统辖,他们各自分别投靠了迭剌部滑哥兄弟等人,架空了乞活买的俟斤之位。所以在虞候联席本部中,乞活买的话语权甚至比不上安端全和蒲敌臣。

如今的乞活买,只是一个在虞候联席本部中挣扎求存的虞候,他甚至想过,如果没有了这个联席本部,他乞活买还能去做什么?答案很明显,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当联席本部取消后,乞活买将成为只有俟斤名号的光杆首领,或许,这个名号还会为他带来灭顶之灾!

作战指挥室中,乞活买居于八虞候之末,神色复杂的看着下列一排排认真倾听战情分析的联军队正以上军官,时不时再瞟瞟那个居于首位的营州都督,心中五味杂陈。。。)

第一卷燕赵多悲歌第十七章西京变(十七)

“。。。。。。综上所述,渤海国内现在处于事实上的两党之争,争论的诱因为是否继续向长安朝贡,按照目前发展的形势判定,最开始的口头争论已经形成了武力争斗,争斗的焦点转为是否背唐自立。?快来吧;。!根据总部的分析,两党之争的实质是渤海国新兴权贵与旧有势力之间对权力的争夺。

刚才已经说过,大相朱承明为首的新党正在向渤海国的军权伸手,其中坚势力为朱氏、金氏、崔氏,而旧党则竭力自保,旧党当以大氏王族为代表,包括大、高、乌、杨、李五氏——在过去的两百年间,无论渤海朝堂怎样变动,这五氏一直牢牢掌握着两军十卫。

有证据显示,五氏已经出现了分裂,其分裂集中体现在大氏和高氏,据情报显示,分裂的主导因素为大相朱承明,因为他的缘故,王太子大諲譔和高氏族长高尧仁已经从本方阵营脱离出来,加入了新党之中……”

向军官们作战情分析的是怀约虞侯联席本部八虞侯之一的韩延徽,因为推崇李诚中的“大唐主义”政策,他本人对李诚中形成了个人崇拜,说话行事充满了典型的李诚中风格——这也是营州军大部分军官以及长史府部分文官中正在兴起的风潮。韩延徽的侃侃而谈吸引了所有人的全神贯注,当他讲到这里时,终于被人打断,举手示意打断他的是原营州军斥侯都都头、新调任怀约联军骑兵一营指挥的解里。

“王太子?高氏族长?情报是否正确?以他们的身份,还会背叛自己的姓氏么?”解里一脸疑惑。问出了这个屋子里大部分军官们心中都存在的疑问。

“情报无误,大相朱承明向王太子大諲譔许诺,助他早日登上王位,仿本朝高祖旧事。让国王大玮瑎禅位。至于高尧仁,朱承明许诺让他以西京鸭渌府封国。”韩延徽解释道。

“连我都不信,他们能信?”解里不敢置信。

“咱们信不信并不重要,遗憾的是,上述两人都信了。”韩延徽一脸抱歉且爱莫能助的神色,引得作战室内众军官发出一阵笑声。

李诚中示意韩延徽继续,韩延徽点头续道:“上京兵力为两军两卫,即左右神策两军及左右骁卫。这也是王族大氏所掌之兵。据称,大相朱承明已经掌握左右神策两军及左骁卫,按照渤海**卫编制,一军卫满编为五千人。朱承明手中有一万五千兵力,这是怀约联军及营州军未来面对的主要作战对象。同时上京还有右骁卫五千人正逐渐落入朱承明之手,原统兵将领为王弟、鸿胪寺卿大封裔,大封裔同样被软禁于府中。”

怀约联军骑兵二营指挥为原营州军骑兵营虞侯薛继盛,他同样举手打断问:“乌、杨、李、高四氏所掌军队呢?”

韩延徽道:“乌氏军队在南京。防备南方新罗内乱之乱兵,无力北顾,杨氏军队在沫江建立防御契丹迭剌部的防线,李氏军队则在东方坐镇黑水靺鞨、铁利等部族属地。都没有精力顾及上京。至于高氏……”

说到这里,韩延徽扫了一遍全场所有军官。声音忽然提高三分,充满自豪道:“本月初一。营州军总部虞侯司统战处从事、渤海国通商总办高明博率义士七十二人,经一夜血战,已经攻克西京,是夜,生擒高氏族长高尧仁、宗老高尧智以下数十文武,控制西京全城,高氏所辖之左右领军卫大部已经反正,在正州的余部三千人则已经绕过西京,北投上京。”

因为在座的联席本部虞侯有安端全、浦敌臣和乞活买三名契丹人,所以韩延徽没有暴露高明博调查统计局的身份,更没有提张小华等十名行动人员,只笼统以‘义士七十二人’称呼。

安端全等人听得就是一怔,乞活买忍不住当场就问道:“七十二人?攻克西京?韩虞侯,你没有开玩笑吧?”

韩延徽笑道:“军议之上,韩某安敢胡言乱语?据西京传回消息,当夜,高明博与文籍院少监裴颋相约,裴颋将西京文武政要召集到高尧仁府上饮酒,高明博集义士七十二人忽然杀出,于途中击破三批设障阻拦的渤海军士,出其不意攻入高尧仁的大将军府,将府中赴宴的文武全数擒获。其后,在裴颋和高氏另两位宗老高尧义、高尧礼的帮助下,控制了全城军队,并将右领军卫也招至西京,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乞活买听完后长吸了口气,心里暗暗佩服起了这个叫高明博的统战处从事,忽然想起此人似乎正是与自己和安端全等签订《怀远条约》的那个副使,不由看了看正中央首位就座的李诚中,暗自感叹,手下有这样的能人,难怪李诚中崛起如此之速了。

韩延徽继续道:“目前,营州都督府已接到裴颋、高尧义、高尧仁等渤海重臣联名发来的正式求援文书,言称渤海郡王大玮瑎及鸿胪寺卿大封裔以下满朝文武俱为朱承明所挟,祈求我营州都督府发兵。李都督将此文转发怀约虞侯联席本部处置,昨日,虞侯本部召开虞侯联席会议,八位虞侯一致认为,渤海国大相朱承明已经开始其分裂行为,妄图将渤海国从我大唐分裂出去,形成事实上的独立,违反了营州所定之《防止大唐分裂法》,怀约联军应当立刻出兵,平息叛乱,恢复渤海正统。以上,为战情分析。”

听他说完,安端全、浦敌臣二人都不由一咧嘴,“一致认为”?安端全记得昨天召开虞侯联席会议时,浦敌臣小心翼翼的询问,能否晚出兵十日,以便联军可以更加充分的做好准备。这是一种试探,试探虞侯联席本部的底线。当时都虞侯钟韶在介绍完情况后毫不客气的发起了投票,结果自然不用说,六比二,以绝对多数通过了钟韶立刻出兵的战争动议——实际上是李诚中授意。现在在韩延徽的介绍中,就成了“八位虞侯一致认为”。在昨天的虞侯联席会议上,安端全第一次体验了联席本部的决策机制,同时也发现了乞活买对迭剌部和自己的怨气。

等韩延徽讲完,钟韶抬眼望向李诚中,见他轻轻点头,于是起身道:“经虞侯联席本部同意,怀约联军将于后日辰时正式向西京出兵。下面。我宣布……”联军军官们同时起身,声势着实吓了安端全等人一跳,他们也不得不站立而起,躬身听令。

钟韶将出征的一应事宜布置得详细透彻。斥候、后勤、指挥部及大队都分派得条理清明,叙述和交待之繁琐,令乞活买好生诧异和不解,却又略带着些佩服,至少这位都虞侯是个真正能打仗的行家里手!

乞活买正在想着这些心事。忽然听钟韶提到了自己:“……以上为怀约联军出征之命令,希望各部严格遵从,令行禁止,违者。自有军法处置。在出征之前,各位还需多了解了解渤海军士的战力和现状。下面,有请乞活买虞侯为大伙儿讲解。”

乞活买从没参加过这种军议。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李诚中知道他是紧张和不适应,便起身给他打气:“乞活买虞侯是乌隗部首领,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我想诸位都不会忘记,正是乞活买虞侯指挥了乌隗部奇袭我北方指挥部一战。如果不是张都虞人品爆发,忽然临时起意夜间拉练,恐怕失败的将是北方指挥部!当然,张都虞也为了他的人品爆发而付出了代价,这会儿还在医务处休养……”

李诚中的玩笑一开,大伙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乞活买心情也放松了许多,忍不住感激地看着这位营州都督,然后被自己忽然产生的感激吓了一跳。

李诚中继续道:“虽然这一战失败了,但乞活买虞侯展现的果决和凌厉是我们在座所有军官都必须学习的,而且,他常年率领乌隗部与渤海国作战,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想必能够我们带来有益的帮助。”

乞活买虽然得了李诚中的鼓励,但这毕竟不是他原先的乌隗部,这是全新的怀约联军军议大会,几十双陌生的眼睛都在盯着他,这种紧张感并不会立刻就消除。他搓了搓手,也不知该怎么说,只是道:“渤海兵不会打仗,只会列阵,嗯……其实列阵列得也不怎么样,比不上咱们怀约联军,更比不上营州军——虽然我没见过营州军列阵的样子。怎么说呢,每次对上他们,他们的军阵摆得都比我们好,但是,不经打,一冲就垮……怀约联军成军才两个月,战力我还不清楚,但是以之前的乌隗部来看,我们三百人可以打他们一千人!一千人以下么,没打过,因为低于这个数目,他们是没有胆量和我们面对面打野战的,打的也是攻城拔寨的战斗,不好比较……”

等乞活买说完,他看了看李诚中,见李诚中点头,才宽了宽心,重新坐了回来。就听钟韶道:“全体起立,请都督训示!”

李诚中起身来到前面,来回走了几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可是征国之战,虽然只是一个藩国,却也是国!按照冯道所述,是“千乘之国”!比起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李诚中的内心显然要更激动几分,良久,方道:“渤海,向为大唐藩属,更是大唐军州!从武皇起,大唐数十万军人便将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现在,有几个跳梁小丑居然以为大唐即将衰亡,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大唐分裂出去,妄想和巍巍大唐分庭抗礼!这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无知!何等的愚昧!何等的幼稚!现在,我们就是要过去,告诉他们,凡是我们脚步所到达的地方,都是大唐的土地,凡是我们弓箭所向,都在大唐疆域之内!”。。)

第一卷燕赵多悲歌第十八章西京变(十八)

光化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接到以渤海国紫绶大夫、文籍院少监裴頲、右领军卫大将军高尧义的求援书信后,营州都督李诚中下令展开东进作战。;!

此战抽调营州军步卒一营、二营、三营、骑兵营各甲乙丙三都兵力及中营全部,怀约联军暂编骑兵一营、二营之全部,组成东进兵团,合计两千八百人。抽调总部三司精干人员及怀约虞候联席本部所有虞候组建东进指挥部,李诚中自任东进指挥部都指挥使,以钟韶为都虞候,于十一月十三日辰时,越过辽水,进入辽东平原。

同时,营州都督府再次组建北方指挥部,以周坎为指挥部都指挥使、姜苗为都教化使兼都虞候,辖营州军步卒一营、二营、三营、骑兵营各丁都、戊都共计八百兵力,进至和龙山北麓,以备契丹。调动柳城预备营、燕郡预备营及锦县预备营共计七百五十人至鹿鸣洼展开军演,受北方指挥部节制,统一构建北方防线。

东进兵团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空无一人的辽城,在此停留三天,进行怀约联军和营州军步骑协同演练,其后突然加速向东挺进,按照指挥部拟定的作战计划,于十一月二十日抵达河州。在河州休整两天后,以渤海国右领军卫左郎将高明绪为向导,连夜急行军向南。天明时分,作为前导的怀约联军暂编骑兵一营甲都都头赵原平来报,甲都已抵达西京以北八十里的滦河口。一俟跨过滦河,大军将遥指“渤海招讨军”后背。

……

西京城头,高明博挥刀挡住一名渤海招讨军士的横刀,跨步顶入其怀中。将那渤海军士撞了一个趔趄,随即踏前一步,将他砍死。还没来得及撤身,猛的被人拽住胳膊往后一拉,于间不容发的瞬息避过斜地里刺来的一杆短枪。高明博顾不得多想,条件发射般抬起左手,扣动短弩扳机,向手持短枪的敌人发弩。因为距离太近,弩箭刚刚应弦而出,便已经钻入对方咽喉之中,那人扔掉短枪。双手捂住咽喉,瞪着眼睛倒了下去……

城垛口再次跃上两名渤海招讨军士兵,高明博身边窜出几名己方士兵,挺枪戳了过去,眨眼间又是一番乱斗。他本人则被身后之人拽住胳膊往后拖开,拖到城楼下才放手。

高明博坐在地下,大口大口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回头看时。见拖拽他的正是经历张小花。张小花埋怨道:“从事冲得太前了,这些厮杀的事情自有弟兄们来做。从事不要再上去了!”高明博一笑,也没力气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张小花见他点头,这才再次带人沿城楼边的这段城墙巡视,见到哪里危机便冲向哪里。

高明博见他一走,又将弩机扣上箭矢,提刀勉力站了起来,却被张小花留下的两个调查统计局行动人员护住,不得上前,只能在后面观望。又鏖战了不知多少时候,渤海招讨军攻上城的一员带队果毅都尉被高明博的大兄、高尧义长子高明熏所斩,招讨军士气为之一衰,迅速败了下去,城头上猛地爆发出一阵欢呼。

这是渤海国招讨军的今天的第二次攻城,也是双方交兵第九天以来的第十三次战斗,渤海国招讨军此战折损果毅都尉一名,军士一百八十余人,攻城士兵如潮水般退回城下本阵之中,守军也无力发箭回击,都累得东倒西歪喘息不休。

有军士来报,城楼中召开军议,请唐使与会,高明博整了整衣冠,将脸上血迹灰尘略微擦拭了几把,便来到城楼内军堂。裴頲、高尧义早在军堂之内等候,一见高明博的狼狈样子,高尧义爱惜道:“九郎好生歇歇,莫要太过辛劳了。”裴頲则一脸责备道:“贤侄身为唐使,职责重大,怎能亲临一线?若是有个闪失,岂不亏了大局!厮杀之事自有军士担当,贤侄切不可再冒失上阵了!”

高明博笑了笑,也不多说,接过军士递来的热巾擦了擦脸,坐到一旁。

不多时,值守在城头上的军将们都到了,高尧义居中、裴頲为左、高明博则右,余下十几个人坐得满堂都是。

自本月初一举事成功之后,裴頲持王弟大封裔密信,于西京立“勤王军”,以高尧义为勤王军总管,自任监军,向渤海国四方发出勤王书,直指大相朱承明狼子野心、欲图颠覆社稷,号召“举国与共,屠灭此獠!”

朱承明大怒,发出招讨令,以内弟朱承玉为都招讨使,统左右骁卫及右神策军一万五千人往西京“平叛”。招讨军半道遇上从正州赶来投奔的高尧仁之子高明翔所率左领军卫三千人,大军合流,将西京围住,奋力攻打。

勤王军以从河州驰援的右领军卫为主力,合城内收编的左领军卫余部,连日抵御,所幸是将西京守到了今日。

“闲话不要多说,今日时辰尚早,恐怕敌军还要攻城,诸位都报一下各自损失,以备筹谋。”高尧义简单几句话交代一番,各部开始禀报。

等各部报完,高尧义眉间紧皱。

高明熏是高尧义长子,一直在河州领军,这次赶回来应援,乃勤王军主力军将,他恨恨道:“都是八郎那厮,竟然背叛高氏,实在可恨!”八郎就是高明翔,带领左领军卫归附了征讨军,这些天来猛攻西京的便是以他的部队为主,攻势之猛烈狠辣,实在让人不敢相信,此人竟然是高氏子弟。实际上,这几日的交战一直是高氏内部在争斗,流血的都是高氏子弟,征讨军之右神策军和左右骁卫毫发无损,只作壁上观。

高明博道:“大兄,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再这么打下去,恐怕不等营州援军抵达,西京便会兵力耗尽而沦陷敌手。某意应当出城逆袭,死守不可为,主动攻击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战果。”以他的眼光来看,城外招讨军其实没有多少战力,常常畏战不前。只不过城内的勤王军更加不堪,依仗高大的西京城墙鏖战九天,勤王军折损相当严重,如今可战之兵只剩五千,损失竟然与攻城的招讨军相当。

众人商议片刻,决定按照高明博的建议,拣选死士五百人,做好出城反击的准备。

不出所料,一个时辰之后,高明翔率军再次猛攻西京东门。这次的攻击与之前不同,竟然出现了冲车!城下成排军士列阵向城头抛洒箭雨,掩护着十数架木梯搭上城墙,一队队士兵口衔横刀,攀爬而上。同时,一队招讨军士簇拥而至,推着一架刚刚赶制完成的冲车,越过护城河上堆平的通道,向东门发起撞击。

一声声沉闷的撞击轰响在东门外,也狠狠的撞击在城头守军的心中。西京已经百年未逢战事,城门看似厚重,实则已经多所腐朽残破,随着撞击的愈发剧烈,眼看东门就要被冲车撞开。

高明博顾不得裴頲、高尧义的拦阻,召集了上百军士下城,等候城门撞破之时,便要上前厮杀。

随着一声让人牙酸的巨响,巨大的木门再也经受不住撞击,一侧被撞歪,显出了一个半人高的缺口,墙壁上坠落大团大团的墙转碎石,混着浓杂的烟土,向四面扑散。烟尘中,只听得又是几声撞击,尘土再起,城门处一片凌乱。

待烟尘稍散,蒙蒙中发现大队甲兵涌了进来,高明博断喝道:“放箭!”数十羽箭朝门洞烟雾中射去,只听惨呼响起。过不多时,视野清朗,就见门洞处已经聚集了数十名招讨军,俱都顶着半人高的木盾,呼哨一声,便呐喊着杀了进来。高明博振臂高呼:“杀啊!”身后勤王军士卒跟随而上,双方在门洞处纠缠在一起,刀枪并举,喊杀震天。

不到片刻功夫,勤王军便死了十多人,余下的见城门被破,早已心慌,不停向后退缩。高明博大急,努力振作士气,奈何军心已然不稳,眼看就要溃散。

高明熏带五百死士开北门而出,绕着城墙向东门杀来。但所谓“死士”,其实也没有多少胆色,一路上自动溃散了近半,又经过招讨军的一次拦阻,逃散得更多。当突破阻挡杀到东门时,已然只剩数十名高氏子弟和老兵。不过高明熏杀到的正是时候,就在这一最紧要的关头,从背后狠狠攻向了城下招讨军。

招讨军没有防备,腹背受敌之下转眼便被冲散,留下十多具尸体,匆忙逃亡。

勤王军内外会合,将冲车推出门洞外点燃,熊熊大火阻隔住招讨军的第二波攻击兵力,同时拼命将青砖碎石堆积在门洞内。青砖碎石不够,便从城门附近的民舍上拆下砖瓦,堪堪将门洞封住一半。等大火燃尽之后,又调来数十名弓手和长枪手严守门洞,招讨军再想冲入城内便不容易了。

因为高明博召集的百名勤王军败退太快,不仅险些将东门丢失,还将他和数名调查统计局行动人员暴露在招讨军的攻击包围之内,致使其中三人当场战死,高明博本人也受了伤,脸上、身上都是数处创口。高明博大怒之下,亲手斩了几个逃得最快的,他还想再行军法杀人,却见身边的军士都畏畏缩缩往后闪躲,忽然感到一阵无力,闭眼长叹,心中暗道:“李将军,某已经尽力了,你何时才能赶到啊!”。。)

第一卷燕赵多悲歌第十九章西京变(十九)

渤海国都招讨使朱承玉遥望东城,见城门已然被撞塌,“叛军”只是简单堆砌了一个路障堵住门洞,不禁一笑,向左右道:“西京破矣!”周围军将齐声称颂:“大将军亲临,小小西京如何抵挡得住!”

朱承玉颌首不语,待败退回来的高明翔到得近前,好言抚慰一番,命他率部暂歇,接下来交由其他军卫攻城。!不是朱承玉体恤高明翔,实则是高明翔三千本部已经只剩下两、三百残卒,再也打不得了。

高明翔垂头丧气退了下去,朱承玉正要点将,不妨远处驰来游骑,高声急报:“北方发现契丹斥候,还请招讨使示下。”

朱承玉大惊:“不是说契丹人已被唐国营州军所败么?怎么攻到此地了?”渤海国这几年着实被契丹人打怕了,听到契丹兵的名头,都是心中惊惧。

那游骑苦着脸道:“这却不知,但观其样貌行止,确实是契丹人无疑。”

朱承玉还在发呆,身旁一将急问:“多少人?距此几里?”

那游骑道:“发现时离此约十五里,十几支游骑小队往来驰骋,某等不敢上前,或许后面还有大队也说不定。”

那将官喝道:“废物!还不再去探来!”等游骑去了,又转向朱承玉道:“招讨使!……招讨使!”

朱承玉从惊骇中醒来,喃喃道:“怎的是契丹人?这却如何是好?这却如何是好?”

那将官叹了口气,道:“招讨使贵为全军之胆,切莫乱了分寸。如今尚不知契丹人因何而来,不过依某所料,应当不多。就算契丹兵锋盛时,多则不过两千,何况今日?如今咱们尽起上京大军而来,倒也不用太过惧怕。”

朱承玉恍然,抚掌道:“将军所言甚是,呵呵。嗯。将军有何退敌之计,还请道来?”

那将官心中暗骂朱承玉是个酒囊饭袋,嘴上道:“留下一部继续困住城池。其余北向应敌,待退敌后再来取西京便可。”

朱承玉点头称善:“不错,取西京不过探囊取物尔,便留他些时候又有何妨。哈哈。说得不错,契丹人兵锋最盛也不过两千人尔,有何惧哉!”当即传令,留下右骁卫镇守招讨大营,点起右神策军、左骁卫共计万人北上。他口中虽说不怕。但以万人应敌,实则是怕了。

大军在城下转向开拔,立刻引发一阵骚动和混乱,在各级将佐的全力弹压和整顿下,才终于整好队形。等向北开出不到五里地,远方已可看见十数支游骑小队在行进路线上往来穿梭,遮蔽住了通道。仔细观瞧,这些游骑的容貌和吆喝的声音都是契丹无疑。就连骑马控箭的方式也是极为熟悉的。只是衣着服饰变了个模样,看上去有些古里古怪。

有几队渤海国骑兵在严令之下壮着胆子凑近探察,却被那些游骑射翻了几个,更有一队被莫名其妙的包裹进了契丹游骑的圈子中,被杀死一半,余下一半也被生擒了过去。契丹游骑追着逃回来的渤海国骑兵来到近前。其中飞出一骑,从后追至。将落到最后面的一名渤海国骑兵挺枪刺落马下,然后毫不停歇的控马转身。在渤海**列几十步外驰过,轻松的躲避开渤海弓箭手发出的羽箭,绕了个圈子回去了。

前面的渤海士兵看得分明,这骑兵却不是契丹人,而是个唐人,这名唐骑就在渤海国大队军列眼前上演了一出精妙的骑射技艺,令渤海军卒士气为之一跌。

朱承玉不敢再挥军向前,匆忙命令大军结阵,准备应敌。

那名骑射精湛的唐骑军官正是赵原平,他终于得偿夙愿,头一回出战便得了个好彩头,射死一人,刺死一人,又在渤海大军面前由着性子耍了一把,当真是过足了战阵厮杀的瘾头。此刻洋洋得意的回到后面本方大队,向李诚中禀告了渤海国大军的情状。

李诚中点头,命令收拢斥候,全军布阵。

随着牛角号响起、令旗飞舞,遮蔽战场的怀约联军骑兵立刻收拢,左侧为暂编一营、右侧为暂编二营,护住中军大阵两翼,只留中营斥候都继续遮蔽战场。步卒三营全体下马披甲,以步卒一营枪兵、二营刀盾兵、三营弓手依序展开,各成三排阵列,中营在后以为预备。这种阵型排列对营州军来说实在轻松不过,成天苦练的就是这个,哪儿还有一点难度?片刻功夫,大阵布置完毕,李诚中一声令下,继续向前迈进。

远处已可看见渤海国大军,上万人在正面摆出了方阵,看上去密密麻麻。斥候回禀,将对方军阵可见的兵力布置一一上报。听说对方前列也是枪兵,李诚中传令改变阵型,头三排枪兵减速,四五六排刀盾兵加速越前,改为头三排。同时,为了延展军阵的正面宽度,尽量与敌军万人军阵形成勉强抗衡的阵列,刀顿兵、枪兵和弓手都由三排变为两排。整个变阵的过程在行进中完成,没有一丝一毫的混乱。

乞活买作为虞候之一,在李诚中身边观看了整个变阵过程,如果说之前布阵的快捷有序还只能令他漫不经心的夸奖两句,那么此刻的行进中变阵就令他很是吃惊了。一直以来,偷袭不成反被偷袭的他对鹿鸣洼惨败总是耿耿于怀,尤其是后来得知,自己的惨败只不过缘于对方指挥官的临时起意,他就更加觉得不值。这些天的行军中乞活买一直很不服气,就算是在大军在新城停留时进行的步骑协同演练也让他提不起兴趣来,但此刻,他终于开始对这支打败了自己的营州军产生了兴趣。

双方相距二百步,两军阵列两侧各出两名弓手,弯弓搭箭向上空抛射,羽箭落下后斜插在地面上,两军军阵向前迈进,至对方箭羽处而止,此为射住阵脚。这虽是两军对阵之常例,却也是阵列而战中极重要的一环——以羽箭落地之处为己方弓手标识射程,同时估算出军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