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是四月间,诸侯歃盟、天子分封的消息传来后,李诚中彻夜难眠。其后的形势变化与卢龙军政高层的预判一致,梁王组织了诸侯联军,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帜,集中五十万大军准备进攻上党。对此,整个邯郸行在群情哗然。
所谓旁观者清,卢龙是唯一没有参加会盟的大镇诸侯,又有李诚中这么一个穿越者存在。因此对梁王的用意判断非常清晰。
五十万联军之中有四十余万都来自梁王麾下,几乎可算倾国之兵了。当年梁王讨伐仇敌晋王的时候,最多也只出动了二十万人,现在以倾国之力北上,只能以叹为观止来形容。
梁王就真的以为各镇诸侯们盟誓就那么稳固?
以如此规模的力量北征,梁王就那么安心将腹地暴露给别人?
唯一的解释,梁王急了,他已经看到了对宣武,不。如今的梁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何方。梁王这是要孤注一掷,一战定河北!
卢龙军政高层的所有人甚至都已经判断出,梁王若是平定河北,必将立刻调转方向。接下来的,必然是南征列国!否则无法解释他集结倾国之兵的原因。
邯郸临时行在可谓压力山大,面对如此险峻的局势,军事参谋总署各司各处提出了许多项应对方略。其中不乏一些“奇思妙想”。
比如作战处一名小押衙独自构思的“海进方略”,这位小军官提出,当以海船为载。运送五万大军,沿海岸南下,自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先占梁王老巢汴州,然后继续西进汜水,包抄诸侯联军后路。
李诚中看过之后感到非常惊讶,不过他不可能采用这条方略,而是将此人的名姓记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
又比如军令处几名参军联合构思的重兵南进计划,他们认为,梁王腹地空虚,此为当战之机,应迅速扫平相卫,然后集结三支野战军自新乡渡河,攻略汴州。这条计策比“海进方略”稍微靠谱一些,但也靠谱得不多。
这个时代,渡黄河的能力已经具备,但要运送三支野战军渡河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虞侯司曾经做过一次评估,以卢龙的实力,顶多维持两万人渡河作战,再多,物资根本运输不上去。已经有两年征战经验的博昌行营,最高峰时所能维持的军力也不过是一万五千人,这还需要平卢方面予以配合。其实这也是卢龙独有的特色,说到底,卢龙军的装备太过奢华,一名卢龙军士兵的给养,几乎相当于外镇普通军士的两到三倍。
如果以两万军力突袭渡河的话,或许初期能够取得成功,但接下去,恐怕想要撤回来都很困难了。黄河是一道巨大的天堑,无论是李诚中还是朱全忠,对此都只能无奈叹息。
更多的方略没有那么多奇思妙想,体现的是严谨。其实这些方略虽然普通,但却是真正可行的。众多方略无外乎两类,一是更加注重防守,一是更加注重进攻。
注重防守的方略主要体现在收缩兵力上,即将博昌行营和上党行营全部撤回河北,通过对黄河的巡守以及对太行险峻关口的扼守,阻止敌军进入河北。当然,也有一些意见认为,是时候收回相卫两州了,只有保持黄河以北的完整,才能做到真正的固若金汤。
注重进攻的方略则力主将战场放在上党,建议卢龙军集中兵力稳守河东,同时以一支骑军从缁青方向展开西进攻势,牵制齐军和梁军,如果有可能,尽量攻略兖、徐诸州,争取威胁到梁王老巢汴州。
究竟采取哪种方略,军事参谋总署一直处于争议之中,甚至判官署的许多高级文官都参与讨论,整个四月,李诚中都没有下定决心。
当梁王各军兵力调动的情报汇聚到邯郸,再由调查统计局分析评估出敌军总数时,整个临时行在都沉默了,敌我之势太过悬殊,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李诚中的决定。
李诚中在这个时候返回了幽州。召见周知裕、张在吉和郭炳呈。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年轻的燕王府基本上都是年轻的文武官员,不乏激情,但在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下,却难免失于沉稳。值此紧急时刻,所有人都冷静不下来,大伙儿将燕王殿下当成了心中最后的依托,期盼着能从他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支撑。他们现在需要的是李诚中为他们拿主意,需要阎王殿下的决心。
可李诚中也才不到三十岁,虽说头顶穿越者光环,但仍然是个年轻人。说实话,忽然听说有五十万人要来攻打自己的那一刻,李诚中也有些慌乱,到底选择怎么打,看上去非常简单的取舍,这时候却有如千斤重担一般。让他犹豫不决。
故此,李诚中想到了三位长辈,希望他们能给自己一点有用的意见。
可惜周知裕、张在吉和郭炳呈同样拿不定主意,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有过中枢决策的经验,他们也不敢轻易向李诚中进言,因为谁都感受得到,这样的决策分量太重。
不过张在吉倒是给李诚中提了个建议。幽州荣勋院里有不少长辈,可以问问他们的想法。李诚中眼睛一亮,立即决定召开荣勋会。向各位荣勋征询意见。
新建的荣勋院位于城北,就在东宫之旁。幽州荣勋院的荣勋共有二十五位,平时都在自己分到的办公楼中办公,无外乎听听作坊、商铺代表们的倾诉意见,了解了解各州县进奏官员们反馈的地方情况,看一看判官署拟发的制度和政策性公文,然后定期在议事堂中开会,草拟出荣勋院的建议本章。没事的时候,荣勋们也喜好呆在这里,相互说说话,凑在一起找些消遣。
为了以示自己对荣勋们的尊重,李诚中特意穿上了全套王服,戴上云游冠,按照礼制前往荣勋院。来到荣勋院后,李诚中发现竟然没有人迎驾,这让李诚中很惊讶,同时有些不习惯。说实话,自从成为一方之主后,李诚中已经习惯了成为“中心点”的生活,被如此冷遇还是头一遭。
李诚中毕竟来自后世,所以压制住了内心生出来的小小怒火,然后从车辇上下来,迈步而入,结果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李诚中有些匪夷所思。
王处直和韩梦殷正在池边垂钓,两人见了李诚中一行,居然不起身相迎,只是笑呵呵的打了招呼,说马上就去议事堂,然后不紧不慢的收拾钓具……
路过一处亭台时,李诚中看见了李君操和王敬柔,这两个家伙正在亭中手谈,旁边两个仆役在给他们扇风驱热。李诚中在亭外向两人打了个招呼,李君操却摆了摆手,示意棋局正紧,切莫打扰!至于王敬柔,连脸都没有抬一下,整个身子差点沉到了棋盘上。
好吧,我忍!李诚中忍着怒气继续前行,然后他看到了几个元勋正在树下乘凉,看到有人摇头晃脑的在诵诗,还有几个竟然围在一起斗鸡!
李诚中继续忍,行到议事堂,忽闻悠扬的曲乐从里面传了出来,隐约间还有歌舞!
听曲赏舞的正是高刘氏,她见李诚中到达,笑着散了乐师和舞姬,向李诚中道:“殿下来了?刚好得了几支新曲,正在让她们排演,寻个工夫给殿下赏赏……”
在议事堂搞乐舞彩排?李诚中被呛了口气,好悬没憋过来。他冷着脸问:“何时召集荣勋议事?”
高刘氏似乎浑然没有看出燕王殿下的不快,笑眯眯的道:“这就去知会他们过来。对了殿下,老赵和老元去马场蹴鞠了,可能要晚一些过来。”
李诚中攒紧了拳头,此刻的他很想揍人:“快一些!孤时间很紧!”
第八十九章决战上党(四)
ps:感谢eagle周兄打赏,感谢pppppp、只如初见、mjmm、总在学习等兄弟的月票鼓励。
拖拖拉拉捱了半个多时辰,荣勋们才算到齐,就在议事堂中向李诚中嘻嘻哈哈的告了罪,然后等待议事召开。
强忍着不快,李诚中简略讲述了一番梁王的举措以及各处战场的形势,向他们通报了军事参谋总署拟定的几套应对方略,然后询问他们应该怎么办。
“打呗,这还有啥好想的。”高刘氏第一个回答,漫不经心的语气令李诚中差点暴走。
“呃……没有那么简单,敌军势大,众寡悬殊……”李诚中斟酌着词语,想着怎么才能让这帮老家伙们明白,形势已经险峻到了什么程度。
“是不是要打?”王敬柔问。
“是……”
“那就打好了,这有什么好问的?”王敬柔一脸鄙夷的看着李诚中。
“关键是敌军有五十万,又是诸侯联军,咱们该怎么打,该在哪儿打,是缩回来打还是放出去打?这些方略都需要仔细斟酌!咱们兵力太少了,不可能随便就拉过去打!”李诚中怒了。
赵元德爆了句粗口:“怕个逑!咱们卢龙又不是没有挨过打,先说近的,姓朱的拉着魏博、成德、义武各镇联军欺负咱们,咱们不也挺过来了?再说远的,当年朝廷召集各镇联军,对河北动武,结果怎么样?不一样没事么。”
高刘氏接口道:“老赵说得没错,其实怎么打,恐怕燕王殿下早就有了决断。就算老身这弱女子都不担心,殿下担心什么?咱们卢龙比往昔强了不知多少,往昔都不怕,今日就更不怕了。要钱大伙出钱。要粮大伙儿出粮,要兵就去募兵,就跟姓朱的好好打一打,看他能把咱们卢龙怎么样!”
听高刘氏自称“弱女子”,李诚中狂汗,还想再说什么,却见李君操冒了出来,他淡淡道:“殿下,这点小事,何至于专程回来?不过是打仗而已。咱们卢龙打了上百年仗,不打还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殿下若是有意,某也可赴军前效力,看看朱氏小儿究竟有多大威风!要不,今日就议到此处吧?某和老王棋还没杀完呢。”
王敬柔讥讽道:“老李,还不认栽?都输给某三局了……”
又有人赞同:“就是就是,鱼还没上钩呢,今日邪门了……”
“散了,散了……”
高刘氏笑问:“殿下。老身新曲还没演完,殿下是否赏脸听一听?”
也不等李诚中发话,这帮老家伙们竟然就各自出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李诚中独自于殿中。喃喃自语:“这是不是君前失仪呢?还是大不敬?……”
荣勋们倏忽散去,又在一处凉亭中相聚,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着今日之事。韩梦殷问:“诸位。咱们今日可着实逾礼了,殿下不会怪罪吧?”
高刘氏道:“放心吧,老身和殿下打了那么多年交道。殿下是老身见过最平易的军头了,不会怪罪的。”
元从博问:“咱们这么做,可行否?”
赵元德哈哈一笑:“殿下缺的就是一个信心,其实打仗嘛,那个军事参谋总署里面能人多着呢,实在不用咱们操心。再说了,某家大郎如今麾下骑军上万,比当日霸都骑还要强,有他在,管教河北安稳如昔。”
李君操一瞪眼:“骑兵很了不起?光是骑兵,没有步卒,这仗你怎么打?承约这孩子,马上就要去上党了,哎呀,也不知他行不行?”这话纯粹挤兑赵元德,李承约即将奉命入调上党,可赵霸请求了多次,仍然没有接到上战场的军令。
众人谈论着空挡,李诚中在干什么呢?他此刻正哼着小曲,轻快的步出荣勋院。
他忽然想明白了,这帮老家伙都不怕,咱怕啥?说一千道一万,不就是打仗么?
有了开打的信心,李诚中的头脑忽然间清晰了许多,很多看似拿不定的主意一瞬间就全部有了答案。他决定综合各种意见,采取折中方案,做到攻守兼备,即集中兵力于上党与敌决战,同时保证太行三陉口的稳固。决战若胜,一切都好说,若是决战不利,最起码要保证以太行的险峻来屏障河北的安全。
阴霾散去,李诚中回到邯郸,军事参谋总署这架具有浓重近现代气息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
与王师范秘密谈判,撤销博昌行营,所属军队全部北调。
组建黄河水师,严密戒备大河南岸,防止敌军渡河。
扩充后勤司所属之后勤营,将后勤营由原有的十个一举扩充至二十个。
先期动员幽燕保安军和辽东保安军进入上党,这两支军队被李诚中定义为后世的“快速反应部队+雇佣军”,用起来非常顺畅,军事参谋总署给他们的期限是五月上旬必须进入上党,任务是将潞州以北的襄垣和黎城控制在手中,确保滏口陉的北部安全。
相卫方向,继续保持与袁象先的“密切友谊”,通过袁象先控制的相卫通道,了解和打探诸侯联军的全盘战略。当然军事参谋总署最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引诱梁军渡河,从相卫通道进攻河北,可惜梁王不是傻子,这种可能并不太大。
五月中旬,汜水关诸侯联军兵力达到四十万的时候,邯郸临时行在动员第二批次军力进入上党。魏州军左右厢之剩余部队,包括五个刀枪营、三个弓箭营、两个骑兵营及军部直属团,妫州军左厢全部及右厢两个枪兵营、一个刀盾营、一个弓箭团,合计兵力七千三百人。
至此,集结于上党地区的卢龙军兵力已经达到两万八千人。
五月下旬,邯郸临时行在发布军令,以定州军为主力,接管井陉和飞狐陉,严守河北北路通道。同时,调沧州军西进,屯于滏口陉;调赵州军和后勤营南下,驻于邯郸;调妫州军南下,屯于滏阳;调幽州军于成安;调怀约联军于林虑。
这样,加上镇守黎阳的莫州军,在邯郸周围,卢龙军集结了六万余战兵,河北内地军力除各州县预备旅、营外,再无一支野战部队。
炎热的六月到来,随着诸侯联军第一支大军越过白陉进入泽州,邯郸临时行在也立即动了起来。李诚中宣布,改卢龙军为燕军,将行在移往上党,随同大军一起开赴潞州。按照李诚中的要求,上党行营撤销,由潞州燕王临时行在接管战事。
六万大军陆续集结于滏口陉,过滏口关、东阳关,络绎不绝的抵达潞州城。
原河东军东阳都李都头受李小喜指派,沿路接引大军入关。这一年多以来,李都头跟随在幽燕保安军身边,参与了部分与宣武军的战斗,亲眼见识了卢龙军的实力。上党行营曾经以不到六千人的兵力围攻三万宣武军驻守的高平,并且一举攻下这座重镇堡垒,这让李都头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李都头原先认为,只要麾下士卒勇猛,只要长于策略,打起仗来必然无往而不利。可是一年多的战斗经历表明,以往的认知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过去以为的制胜条件,如今看起来却怎么都不太靠谱。
李都头曾经亲眼目睹,依靠巨大且数量众多的战守器械,卢龙军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上东山军寨;凭借整齐的队列和豪奢的甲胄和弓箭,面对拼死冲杀的宣武军勇士,卢龙军以平推而宣告敌人的终结;坚固的高平城墙,在轰然声中崩碎,李都头至今不明白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一年多来,李都头接触最多的,是辎重的运输和分配,是军令的严格和有序,是计划的筹谋和安排,是训练的严密和勤奋。
一支没有军头却运转通畅的军队,一支没有不依靠勇武却屡战屡胜的军队,这样的军制,让李都头为之深深着迷。而自己,也终于成为了这支军队的一员。
“来了,来了!”部下在身边叫到。
不需部下提醒,李都头早已看到,从谷底山路尽头,开出来大队大队的军士。他连忙带领部下从东阳关上下来,迎了出去。
与河东军不同,李都头的迎接并不是真正的迎接,所有的引路工作都已经按照卢龙军的方式做好,标志木牌已经安放在各处岔路口,饮水点早已准备妥当,扎营地点也早就建立了起来,李都头只是想近距离的看一看这支自己刚刚加入的友军。
军士们踏着整齐的步伐经过李都头和部下身边,他们没有停留,只是好奇的看了看关城边的李都头,然后就大踏步迈了过去。
几乎是踏在同一个点上的脚步声奏出了轰鸣如雷的肃穆感,李都头和部下们虽然见过多次,但这一次却依然震撼。继而是望不到头的大车,满载着各种作战物资,晃花了李都头和部下的双眼。
“这就是李将军说的军中头等主力啊,啧啧,沧州军,看上去比行营的那些营头还雄壮。”
“天,这得多少人啊,怎么还没过完?”
“早呢,刚才是左厢的旗帜,这不,右厢来了……”
“瞧这战马,膘真好!”
“沧州军怎么那么多骑兵?”
“看,那车上的刀,这是陌刀吧?”
在部下们的议论声中,一直在忧心敌军势大的李都头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虑,他忽然觉得,自己的选择,应该不是什么错误。
第九十章决战上党(五)
ps:谢谢兄弟们的月票,月底了,大家的鼓励让老饭很高兴。明天就是初一,在这里向大伙儿拜年,祝大家健康幸福、马到功成!那啥,过年了,老饭要和家人团聚,请几天假吧,各位多理解。
六月二十日,李诚中携军事参谋总署及各野战军主官由潞州南下,过长平通道,南下高平。第二天一早,又在上千军士的护卫下,登界牌岭,观诸侯联军军容。
界牌岭位于高平城南二十里,正好卡在高平和泽州之间,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二里,最高处二十丈。这座小小的山岭本来非常普通,但自从燕军攻占高平后,便忽然显露出其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
上党行营于去年底攻下高平后,趁驻守泽州的贺德伦还没有反应过来,迅速派出两营战兵抢占界牌岭,同时以数百骑兵游伺在界牌岭周围,等贺德伦醒悟过来要调兵争夺时,已经为时晚矣。
自去年年底至今年五月,上党地区的战事主要围绕在界牌岭周围展开,贺德伦虽然兵力雄厚,但上党行营装备豪华、器械极多,所以贺德伦一直无计可施,这也导致战事始终处于上党行营的控制之下。
因此,李诚中进入上党,首先就是视察界牌岭,因为这座小山岭已经一跃而为战略要地。
界牌岭上,燕军依据地势,修建了数道木砦、鹿角、拦索和陷坑,在关键要点上竖起密密麻麻的箭楼,同时在登岭的坡道上安置了弩车、冲车、引火车等器械,并且沿边缘填平了几处平地,将投石机分散使用。
岭上驻有四营战兵和一营后勤兵,两千五百人的兵力配属已经足够稳守界牌岭。
同时,作为界牌岭突出部的支撑,它的身后分别依托悬壶、牛山和石嘴头三处高地建立了军寨。随时可以对界牌岭发动支援。在三处高地遮蔽下的北面,则是重镇高平。
李诚中和一大票将军们登上远望台,由此可眺望十里之内而无遗漏。
原上党行营总管、如今已回到莫州军序列内的赵原平向李诚中等人讲述眼前的敌情,他指着远方连绵起伏的敌军军营道:“六里外即是贺德伦的营盘,五月前驻军一万,本月起增至三万人。殿下请看,贺德伦东侧的营地,是五月底新修的,按营盘规模,估计可纳军士两万;西侧营地是三天前修筑完毕的。可纳军士一万五千余人。据侯从事所言,东侧当为张归厚部,西侧为朱友恭部,三座大营互隔里许,某等估计当有六七万之数。”
赵原平顿了顿,指着更远处若隐若现的丘陵道:“右侧十三里外为阎山,左侧十四里外为白马山,敌军大营以此两山为依托构筑,当面贺德伦、张归厚、朱友恭三座营盘为第一线。还有几处营盘隐藏其后,围绕两山外侧的大东沟、东王台等处各有五六处营盘,目前仍未查清。此外,白马山后便是泽州城。某等怀疑,梁王应当就在城内。”
李诚中边听边看,问道:“梁王号称百万之众,究竟有多少。心里可有数?”
赵原平道:“从眼前的营盘来看,百万之数是不可能的,但三十至五十万之间应该是有的。某和侯从事谈过。他说梁王麾下可战之兵约在三十万之间,若是加大征募的话,可以达到四十万左右,再加上诸侯联军,某以为总计不会超过五十万。”
李诚中沉吟片刻,命传侯从事觐见。侯从事就是侯言,原为梁王帐下大将,官拜河阳节度留后,独领一军,受葛从周节制。天佑元年春,为警惕卢龙军上党行营对泽州的窥伺,梁王急调侯言和贺德伦北上太行。天佑元年底,侯言在高平向上党行营投降。
侯言是战败被俘后投降的,如果不是看在他熟悉梁军内情,恐怕等待他的命运只有一个——枭首示众。因此,侯言的待遇很低,只是挂了一个统战处从事的闲职,没有让他继续领军。
侯言进不了燕军的决策圈子,故此一直在远望楼下等候,听说燕王传见,立刻登上楼梯,猫着身子毕恭毕敬的向李诚中施礼:“罪将见过殿下!”
李诚中也不和他客气,直接点名询问梁王帐下诸将的情形,侯言能够活命,靠的就是这条,当下不敢隐瞒,绞尽脑汁的把自己所知道的的一应详情全数道来。
李诚中点了点头,让他下去,侯言又转身下了远望楼,等他进入等候的班列之中时,后背上的衣裳都湿透了。不过侯言总算松了口气——这是他第一次觐见燕王,燕王没有拿他撒气,那么他的小命从这一刻才算真的保住了。
听了侯言的介绍,李诚中和各位将军们对梁军又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望着远方连绵无际的敌军营盘,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上党地区,燕军总兵力为九万,以梁军为主的诸侯联军兵力为四十万以上,双方对比非常悬殊。如果单看高平战场,这种悬殊的差距会更大,因为燕军还有两万人驻守在北边的潞州,以抵挡河东三王的威胁,真正南下到高平战场的燕军,总计不超过七万!
这已经是目前为止,李诚中麾下所集结起来的最大军事力量了,河北内地还有两万多驻守州县的预备兵,并不是说不可以继续抽调,但一来两万多人并不能对战事的进展起到什么重要影响,二来预备兵一旦抽空,河北各州县连维持地方治安的力量都会失去,很容易引发地方混乱。
虽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例,但每一次既然都能留载史册,就说明这种战例非常稀罕,无一不是经典。从军事作战的原则来讲,以多胜少才是可取之道,也才是战争的常态,总是寄望于以少胜多,那是赌博、是冒险。
梁王手上兵多,他就可以拉长战线。同时展开多个战场,可以选择的进攻方向和进攻方式也会很多,对李诚中来说,战线越长、战场越多,燕军的力量就会越分散,形势就会越被动。
另外,梁王承受失败的能力也会很强,反之李诚中却经受不起一次重大损失。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五万人的损失,梁王发发火、砍几个败将的脑袋。这事就过去了,丢了五万人,他还有好几个五万人;反过来,如果李诚中丢了五万人,那么这一仗就不用再打了。
想要和以梁军为主的诸侯联军在上党地区一决雄雌,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李诚中默默扫视着远方的敌军营盘,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暴兵!
天佑二年七月,军事参谋总署发布军令,启动尘封三年之久的原《卢龙节度府军事动员预案》。实施全军总动员。因为“卢龙军”这一称谓太具地域特色,所以两月前,全军已经正式更名为“燕军”,只不过各项规章和发令还没来得及更改。至今仍然带有“卢龙”的字样。
原《卢龙节度府军事动员预案》制定于天复二年春,至今已有三年,却始终束之高阁,从未启动过。《预案》中规定。一旦卢龙军遭受巨大威胁,将按照不同的威胁程度,施行相对应的动员机制。
《预案》将卢龙军遭受的巨大威胁分为三级。区分低度、中度和高度,分别对应三级动员令。如果卢龙节度府遭受敌军进攻,则发布三级动员,即全军动员;如果遭受大规模进攻,且战事不利,则发布二级动员,即除全军动员外,将十八岁至三十岁的受训男丁组织起来,作为补充兵力应对敌军;如果卢龙节度府评估出来的威胁十分巨大,事关卢龙整体存亡,则将动员范围扩大至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再扩大动员范围,就没有必要了,如果连四十岁以上的男丁都要动员的话,河北基本上就已经输掉了战争。
《预案》是与原《卢龙节度府兵役条令》紧密结合的,没有《兵役条令》,则《预案》所起到的作用不会太大。《预案》实际上来自于李诚中穿越那个时代的相关应急理念,应付的是紧急情况,没有太多时间做准备,这意味着动员起来的男丁没有太长的时间来进行军事训练,这样的男丁拉上战场最多起到民夫的作用,连辅兵都算不上。
好在李诚中对《兵役条令》的执行非常重视,三年来,军事参谋总署和判官署定期对治下男丁进行军事训练,连续三年来,接受过每年二十四天军事训练的男丁达到二十万,接受过两年共四十八天军事训练的男丁超过三十万,只接受过一年二十四天军事训练的男丁则在二十万左右。从广泛意义而言,河北大地(包括关外营州)接受过二十四天军事训练以上的十五岁至五十岁男丁超过七十万。
有这七十万男丁,《预案》才算有了启动的基础。
而《预案》的第一次启动,就是全军总动员,这是一级预案!他的内容是,作训司征募处在各州县官府的配合下,强制要求符合年龄的男丁加入军队,五大训练营立刻高速运转,以十五天为一周期的速度,将新兵初步编制成营。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动员出七十万大军的,接受过军事训练的这七十万男丁是整个河北的菁华所在,如果真的将他们推上战场,那么河北的生产状况就会恶化到极为危险的程度。同时,穷河北之力,也不可能支撑七十万大军作战。
因此,虽说是发布了一级动员令,但军事参谋总署的预期整训兵力并没有那么多,动员的重点,仍旧只放在十八岁至三十岁男丁之间。七月份开始,首先征募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男丁,要求当月整训十万人进入上党。
对于河北来说,支撑二十万人在上党作战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毕竟上党离河北不远,属于家门口作战。但以二十万人对抗诸侯联军五十万人真的够么?这个疑问让年轻的军事参谋总署仍然有些不够自信。
因此,八月起,征募范围扩大至三十岁,至十月底,要求在邯郸地区再次集中十万人,屯于邯郸,一旦上党战场需要,就可以随时出关。这样的准备可以极大缓解后勤压力,得到了后勤司和判官署的勉强同意。不过后勤司和判官署也向虞侯司乃至李诚中发出了警示,这个数字不能再增加了,否则河北的民生将会被拖垮。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七月,以军事参谋总署和判官署之能,想要完成一个月整编十万人的任务,也力有不逮。不过李诚中并没有将动员令局限在关内,位于柳城的营州都督府将是第一批动员令执行的主要部门。
第九十一章决战上党(六)
ps:过年回来了,断了几天,抱歉了。还是要感谢eagle周、denzi、云卷云舒、碧血寒星等兄弟的打赏,已经更多兄弟们的月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