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一名都头,曾经在当年的贝州一战中身负重伤,功劳虽然不小,却从此背上了沉重的伤患。继而退出了军伍。
因此,任遂安在临睡前又再次整理了自己的背包,查看了一遍背包中的干粮、白麻布、火棉、生姜、盐、手弩和弩匣等物,这才怀着即期盼又忐忑的心情,缓缓合上双眼。
天色蒙蒙之际,任遂安被军号声唤起,他和弟兄们有条不紊的整束好军服,出了营帐后,用帐外备好的清水简单洗漱一番。又取出猪鬃制成牙刷,蘸着青盐刷了刷牙。任遂安刷牙的时候感到不太舒服,他看了看牙刷上已经掉落了一半鬃毛的刷头,暗自琢磨着这次军务结束后是不是该去后勤官那里领取新的牙刷了。
洗漱结束后。便是用餐,按照惯例,军队出战之际,餐中肉量要增加一倍。因此,任遂安很是满意的啃到了两块新鲜的肉骨。吃完之后回到营帐,每人有一刻时整理行装。任遂安套上轻甲,又将毡毯卷起,绑在背包的顶部,将水囊挂在背包左侧的扣子上,行装便算整理完毕。
任遂安背着半人高的硕大背包,左手提着骑枪,右手扶着腰间的马刀,在伙长的带领下前往马厩牵马。他把背包拴在马鞍左侧,将骑枪和马刀挂在马鞍右侧,然后牵着战马来到营门外等候。
没有捞到军务的弟兄都聚集在各自营帐外,羡慕的向任遂安等出战的骑兵鼓掌,有些相互认识的大声开着玩笑,无外乎“别被宣武那帮兔崽子干趴下”之类,又或是“小心胯下的卵蛋,别被人割走”等等粗鄙不堪的笑话。
甲都、丙都和丁都三百骑兵很快就聚合成队,在营门外等候了片刻。不多时,赵指挥出来说了几句不疼不痒鼓励士气的闲话,便大手一挥,带领骑队绕过营寨,向西而行。
因为作战任务是“扫荡济水南岸”,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也没有固定的作战目标,骑队仍旧按照平常拉练一样,步行牵马行军。当晚,三个都的骑兵抵达高苑,留宿在庄内。这里驻有一都步卒,赵指挥和营里的军官去拜访都头自不用提,任遂安则和弟兄们在屋子里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骑兵营开始分兵。甲都承担北路的扫荡任务,继续沿济水南岸向西,丙都和丁都则分别向西南和正南改道。赵指挥和营部参军、押衙跟随丙都扫荡中路,并和北路的甲都、南路的丁都约好了每日行进距离和互通情报的时间。
济水南岸的甲都负责的区域是南北宽十里的地带,地势虽然平坦,但仍有山丘不时起伏,如果全都弟兄合兵一处行进,很有可能会将宣武军渗透进来的骑兵斥候漏过去。都头、参军和两个队正稍作商量,便再次分兵,左队、右队各负责南北宽五里的正面,整个都齐头并进,进行拉网式搜索,力争不留死角。
五里宽的地带仍然很大,于是各队再次分散,每伙负责一里宽的正面,基本上便能将整条行进的通道全数覆盖了。
经过一年多的战事,济水南岸早已没有百姓,远远眺望,经常能够见到残破的村舍和废弃的田垄,偶尔还能在身边看到枯骨和残破的木枪,以及被烧得漆黑的车轮碎片。有时候还能看到大群的兀鹰围在一处,不停的扒着地上的死尸啄食。连续走了两天,弟兄们都感到有些心悸。
偶尔会碰到来往于齐州和博昌之间的辎重车队,弟兄们就连忙上前拉几句家常,问问前方的状况。据辎重车队的护卫军士说,这些时日,济水南岸经常能够看到宣武军的骑兵斥候,这些斥候人数不多,但有时候会围在车队附近,让车队的行进速度大大降低,很是讨厌,于是任遂安和弟兄们搜索时更加警惕了。
等到过了长山一线之后,任遂安所在的伙散得更开了,他们仔细的搜索着每一处灌木和树林,见到阻挡视线的丘坡时,还要小心翼翼的上去查看一番。
这天傍晚,就要到了收兵的时候,按照惯例,各伙要向都头所在的方向聚集。刘伙长看了看天色,于是招呼弟兄们向北转向。行了一箭之地,就见左前方有一片低坡,刘伙长随手指了指那片低坡,道了声:“过去看看。”
卢龙军骑兵作训条令中,对于斥候小队在行进中的序列是有严格安排的,分毫都不允许出错,平日训练的时候依照条令来进行,战时依然如此。
按照行进操典,一伙儿十名骑兵独自执行任务时,队列分为三组。伙长居于首位,他的左后方是伍长,与身后四名骑兵形成中间一组,这一组骑兵手中不持军械,以保存体力为主。左右两侧间隔一定距离各有两名骑兵,形成左右两组。左右两组行进时,首骑持骑枪,次骑则持扣好弩箭的手弩。
这种行进队列的安排源自于虞侯司、作训司的联合研究,他们总结了历次对草原骑兵的作战经验,最后将其制定为行军操典,其中还会衍生出近战和远战的许多战术,是卢龙军骑兵作战的圭臬。
左侧一组的首骑就是任遂安,他双腿一紧马腹,右手将骑枪从马勾上摘下来,抄在右臂腋弯下夹紧,然后朝低坡处驰去。他身后的次骑则跟随在他身后大约五六个马身处,不紧不慢的吊着。
连续几天的所搜无果,让任遂安有些松懈,他策马斜刺里直接冲上了低坡,然后……
数支羽箭“嗖”的几声,十分突兀的向他迎面射了过来,冷不丁射得任遂安一阵惊骇。索性任遂安家传的武艺,百忙中向右侧偏了偏头,一支羽箭直接撞在皮盔一侧,被皮盔弹飞,另外两支羽箭从左面颊外擦过,射了个空,还有一支羽箭则正好射入左肩甲上,透过外层皮革和内衬的麻衣,钉在肩窝里,当即疼的任遂安闷哼了一声。
任遂安家传的武艺,又在契丹骑射好手的教导下,结连练习了半年多的骑术,此刻骤逢敌军,条件反射般右腿加紧马腹,身子重心向右偏移,战马立刻转向,斜着绕了圈子兜了出去。任遂安忍着疼痛大呼道:“敌骑!”
就在刚才一瞬间,他匆忙间看到了十来名骑兵藏在坡下,前面四人下马半跪在土地上,正在向弓弦上扣搭第二支羽箭,后面六人开始认蹬上马,已经准备发动突击了。
任遂安在马上矮着身子远远兜了一圈,等回转过方向的时候,正好看到宣武军骑兵从低坡下冲出来,向本伙发动冲锋。刚才跟随在自己身后的次骑则绕到了宣武军骑兵的侧翼,正用手中的短弩向宣武军骑队射击,眨眼工夫,次骑的手弩射击便取得成果。
卢龙军骑兵配备的标准手弩是三矢连发弩,弩前还有定格望山,发射速度快,准头也足,次骑的三矢连发将宣武骑队中吊在后面的一名骑兵直接射落马下,脚还勾在马镫上,被奔跑的战马拖拽着前行,同时影响了宣武骑队身后的几名骑兵的冲锋路线。
宣武骑队立刻分出两名骑兵向任遂安的次骑奔来,想要除掉次骑对他们侧翼的威胁。次骑将射空的手弩扔在地上,打马往外就走,并不与宣武骑兵纠缠。
第六十六章两河轮战(十二)
ps:感谢rg1969、果果大、海绿毛龟、一亿分之两亿兄的打赏。还要感谢向老饭投票的弟兄,目前月票149了,2013年的最后一个月,老饭拿到了这本书上架后最高的票数,兄弟们很给力啊!在此,祝大家明年顺利,一切开心!
就在同一时间,卢龙军右组的两名骑兵从右侧方向闪了出去,绕过宣武骑队冲锋的方向,直奔对方身后。任遂安的伙长和伍长则各带两名骑兵,同样分左右跑开,兜向宣武骑队的两个侧面。
刘伙长一边骑马绕行,一边口中大呼:“右组坠尾,中组准备手弩,左组向右组靠拢……任家二郎——任家二郎!归队!”
伙长是一名柳城的老兵,最早出身于怀约联军马厢,后来调到幽州军左厢马营担任伍长,去年参加了白狼山军校初级军官培训,然后被奉命组建骑兵军的赵霸要到赵州军中,出任伙长之职。刘伙长参加过饶乐山战役,曾在赵原平麾下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在他的不停呼喝声中,伙里的新兵们都压下了心中的慌乱,按照平日训练时的战法展开了与宣武军骑兵的战斗。
卢龙军骑兵战法与河东军大规模铁骑冲锋不同,与宣武军骑兵的结阵作战更是迥异,卢龙军的骑兵战术非常复杂,从十骑开始,到百骑,到千骑,都有不同的作战方式,同时还针对冲击步阵、骑兵对战、小队巡弋制定了很多战术,在训练中一一练习。
此刻的遭遇战,刘伙长采取的就是小队巡弋的战法,这种战法是草原骑兵最常用的战术,即不与敌人面对面交锋,而是采取游弋的方式,依靠骑射技能来消耗敌军。赵州军是新立之军,骑射技艺自然不太高明。但依靠先进的三矢连发弩,同样可以完成这一战术要求。
任遂安一开始的慌张在刘伙长的呼喝声中逐渐平静下来,他没有去管插在左肩窝的那支羽箭,而是忍痛向自己的次骑那边赶了过去,和次骑会和之后,掉在宣武军骑队的侧方,等待刘伙长的命令。
刘伙长选择的草原战法很是奏效,骑兵分散开后,宣武军骑队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到底是同样分散开来一一追逐。还是继续保持完整队列专杀一方,这是个需要时间思考的问题。
就在宣武骑队犹豫的空当,卢龙军骑兵已经完成了对敌人形式上的包围。中组分散开的几名骑兵各自跑到了宣武骑队的左右两个侧翼,取出手弩,等待着发弩的时机。
宣武骑兵也连忙摘下弓箭,但是在战马上作战,骑射是一项非常考验人的活计,宣武骑兵也同样只是将箭矢搭在弓弦上没有发射,他们同样在等待机会。
就在双方对峙之时。刘伙长取出了牛角,“呜咽”声响起,远远的传向了四方。这是按照之前的战术约定,不与敌军正面厮杀。而是要召唤附近的友军。
宣武军骑队当然也明白了卢龙骑兵的用意,稍稍迟疑了片刻,他们也顾不得已经阵亡的同伴,立刻选择了打马突围。向正西方逃去。
面对选择撤离的宣武骑队,刘伙长没有下令硬拦,而是依照平日训练和演习中的要求。招呼伙里的弟兄,分成两组,自己和伍长各领一组,从南北两个方向伴随着撤离的宣武骑队一起奔行,将宣武骑队夹在当中。
一边奔行,刘伙长一边命令手下弟兄,时不时冲到宣武骑队的近前向对方射弩。南北两个小组轮番上阵,刚刚奔行了半里多地,便各自取得射落一骑的战果。
追逐了良久,任遂安发现宣武骑队中能够在奔马上返身回射的骑手很少,似乎只有领头的军官能够做到。刘伙长同样也发现了对方的问题,于是下令趋前射弩的时候,让弟兄们绕到宣武骑队的正后方,避过了那名宣武军官的射箭角度。
任遂安趋前射了两次,第一次三支弩箭全数落空,他只得退回到本队之中,在奔跑的战马上重新上弩。轮到他第二次趋前射击时,终于射伤一人,也算小有功劳,但很可惜没能将人射落马下,中弩的宣武骑兵背甲稍厚,弩箭虽然穿了进去,但一眼就能看出来,入肉不深。
卢龙军骑兵的迟滞战法令宣武骑队逃跑速度大大降低,恼羞不已的宣武军官下令向刘伙长这边返身杀来,但除了浪费更多的时间外,别无用处。刘伙长带着弟兄闪避了出去,并不与对手交锋,令宣武军骑队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继续选择西逃。
一路上,刘伙长又吹了两次号角,向附近的友军指明拦截方向。很快,左右两侧前方便显现出陆续赶来的卢龙骑兵,慢慢将奔逃的宣武军骑队堵截了下来。
望着四周往来驰骋的卢龙骑兵,宣武骑队的军官倒也心狠,指挥麾下残余的七人向堵在正前方的卢龙骑队发起了殊死冲锋。他的勇敢为这场追逐战增加了几许悲壮,在数十柄手弩的攒射下,宣武骑队在夕阳的最后一抹余光中无力的倒下,最前方的宣武军官浑身插满了不下十支弩箭,早已气绝身亡,胯下战马也如同刺猬一般倒在地上无力的喘着鼻息。
只有跟在队尾的宣武骑兵免遭弩矢的打击,他挥舞着手中的骑枪奋力向前,想要冲入卢龙骑兵队列,却被侧后方的一名卢龙骑兵悄然抵近。那名卢龙骑兵来自怀远,是一名杂胡牧民,自小便生长在草原之上,他的套马索倏然出手,极为精准的罩在宣武骑兵的头上,将宣武骑兵从战马上猛然拽了下来。
宣武骑兵愤然怒骂着,但他的骂声只能为自己增添更多的伤痕和痛苦。他被套马索倒拽着在泥地上拖行了上百步,怒骂声被呼痛声所顶替,然后被拖行者下马轻轻松松捆了个结实。
这是任遂安从军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战斗的过程虽然并不激烈,但却耗时半个多时辰,任遂安感到手足无力,浑身大汗湿透了甲胄内的衣裳。这一战卢龙军赢得十分轻松,十比零的战绩让甲都的百名弟兄发出了齐声欢呼,他们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打扫战场。
只有两匹战马是完好无损的,这是甲都的第一次缴获,同时缴获的还有一些甲胄和军械。俘虏的宣武骑兵被带到一边,由都头和参军两个军中最高军官亲自进行问询,不多时,那边便传来一阵阵惨叫声。
甲都比原定搜索距离超出了至少五六里,相当于在三路搜索中向前凸出了一大块,究竟是撤回原定的宿营地,亦或是就在此处宿营,还需要与在中路的赵指挥请令。同时,这一次遭遇战的详情也需要立刻禀报给赵指挥。因此,两个弟兄跨上战马,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两个队正则指挥弟兄们放出远哨,其余人就地用餐,等待下一步命令。
篝火很快就升了起来,大块大块的新鲜马肉被割下来,架在火堆上烧烤。作为唯一的受伤者,任遂安受到了重点关照,几个弟兄赶过来帮他解下甲胄,脱下衣裳查验伤势。除了本伙弟兄外,还有很多其他伙里的弟兄也跑过来帮忙,他们一边关心的询问两句,一边忙碌着递热水和白马巾,同时眼里还有深深的好奇,这让任遂安感到一阵羞愧。
甲都配属的王医护取出一个小药包,用刚刚烧好的热水调配成糊,然后小心的查看着箭矢入肉的深度。他向任遂安询问着当时中箭的情况,然后由此又引出其他的问题,有说有笑的问任遂安遇敌时心里怎么想的,有没有紧张,负伤后疼不疼,这么长的时间怎么熬过来的等等一系列问题。
王医护问得很快,往往任遂安上一个问题还没有回答完,他的下一个问题就问了出来,让任遂安的脑子飞快的转动着,就在任遂安拼命回忆当时的情况之时,王医护猛然下了黑手,他将箭杆向往一转,然后拔了出来,毫无提防的任遂安当即疼得惨叫了一声。
趁着任遂安惨叫的工夫,王医护飞快将一团布巾塞到他嘴里,然后接过身边递来的烧烫的铁勺,按在伤患处,顿时响起令人牙酸的兹兹声,同时传来一股焦糊味。几个弟兄拼命将任遂安压在地上,制止住任遂安的抽搐,王医护趁机将调成糊的药膏拍在伤口上,又用白麻巾在肩口上缠了几道,打了个死结。
“好了,放开他吧。任家二郎,这是小伤,箭头入肉不深,否则还真不敢就在这里给你拔箭……别动他嘴里的麻巾,让他再咬会儿……大伙儿也要记住,没有某等医护在,你们不可自己拔箭……每日换药一次,麻巾也要用沸水煮泡……好了,都散了吧,留两个人给任二郎喂食……”王医护一边收拾自己的背包,一边向围观的甲都弟兄们嘱咐着。
浑身大汗的任遂安渐渐感到好受了些,肩窝处火辣辣的疼痛里,似乎还掺杂着些许微凉。他向王医护道了谢意,王医护轻轻一笑,摇头示意用不着如此。这时,都头、参军和左右两队的队官都走了过来,围到任遂安身边。
任遂安讪讪道:“某大意了,挨了贼子一箭……”
都头安慰道:“战阵之上,受伤很正常,你切莫介怀。听刘伙头说了,当时宣武贼子藏在坡下偷袭,你只挨了一箭,也算机敏……其后坚持被创作战,很是勇毅……此战乃甲都首战,虽是小胜,军中按例也是要策勋一转的。你们伙是当记首功,还有你,任二郎,除了军功赏赐外,负伤还可有五百钱。”
第六十七章两河轮战(十三)
ps:感谢niuniumaomao和妍妍开心一点的打赏,以及大家给我的月票鼓励,谢谢。昨天没有更新,实在抱歉,家里事情太多了,尤其是老饭快要当爸爸了,有时候真的是身不由己。
一旁围着的弟兄们听了都头的话,都情不自禁一阵欢呼,大伙儿相互吹捧着,尽情的开着玩笑,同时也打趣着任遂安,说是回到河北后让他摆酒请客。
任遂安倒是不在乎那点赏钱,但甲都能够策勋一转,这却是好事,让他欣慰不已。虽然他不是很清楚具体怎么评定功劳,但教化司考功处颁布的规定却是所有军官士兵都知道的,甲都策勋一转,就意味着全都每个士兵记功一级,当然不是说平均到每个士兵都会记功一级,甲都会分配到一百级军功,至于都队里每个士兵怎么分这一百个军功,则由参军召集伙长以上军官共同议定,功劳大的士兵也许能分两到三级,功劳少或者没有军功的,则一级都分不到。参军会在战后给每一个士兵的花名册后面追记军功,士兵的军功累积到十二级,则能晋衔一等。
比如任遂安,他现在是列兵,还有一个月才能晋升为辅兵,如果能够提前累积十二级军功,他就能提前晋升为辅兵,不必等到规定的六个月。当然,他也可以选择暂时不晋升,熬到六个月以后再提出以军功晋衔的申请,那么他就可以立刻再从辅兵转为正兵。
事实上,从天复三年这套军功晋衔方式颁布后,很多立功的士兵都一直压着自己的晋衔申请没有上交,他们想要熬到转为正兵之后再提出申请,这样便可一步而入军官行列——前提是他们必须通过军校的学习考核。由列兵升作辅兵、再到正兵,可以通过熬时间的方式来晋升,但由正兵升到陪戎校尉。则必须有十二级军功才行。
当然,就算通过不了白狼山军校的考核也没关系,他们可以走另外一条道路,即转为士官,同样可以继续晋衔,直到成为一级士官,享受昭武校尉的待遇。
按照都头和参军所说,甲都此战应当策勋一转,那么任遂安所在的伙当记首功,也就意味着任遂安至少能够记功两级。这是个相当令人欣喜的消息。
都头又向王医护问了问任遂安的伤情,听王医护说不是大事,七天后就能见疤,便也放心下来。
任遂安的肩伤确实不碍事,除了左胳膊暂时不能动弹外,行走进食都很顺畅,只不过骑马之时仍旧会牵扯伤口,所以不能快速疾奔。其实这也就相当于任遂安失去了战力,之后的战斗就不能参加了。这一点令任遂安有些闷闷不乐。
吃过晚饭,传令的骑兵从黑夜中返回来,带回了赵指挥的军令。都头、参军和两个队正聚在一起商议片刻,便立刻下令移营。甲都移营的目的地并非原定宿营地。而是向北,更靠近济水岸边。全都百名骑兵点燃了一支火把,在夜幕中徐徐而行,也不知行了多久。终于找到一个废弃的村落,都头一声令下,今夜便在此歇宿。
第二天天亮之后。全都弟兄就在这里等候,哪儿也没去,只是时不时有传令骑兵从村子里离开,又或是从外面返回。到了晌午时分,村外响起了马蹄声,却是赵指挥集合了中路和南路的丙都、丁都,一起赶了过来。
午餐用罢,村子里一片马嘶人叫,骑兵营开始整理战甲器具。按照昨天被俘的宣武军供述,宣武军骑兵在济水南岸建立了一个隐蔽的歇宿地,赵指挥准备将其捣毁。因为是奇兵突袭,所以任遂安无法跟上行军,只得留在村子中等候,同时留下的还有另外两名丁都的弟兄。
丁都昨日同样遇到了宣武斥候,但因为靠近淄州战场,所以没能将宣武斥候留下来,只取得了斩首三级的战果,最终让宣武斥候逃了回去。这两名丁都的弟兄也是伤兵,伤势不大,一个左腿上挨了一刀,另一个却是脚踝扭了,却是不小心躲避箭矢的时候从马上摔了下来。他们和任遂安一样,骑马可以,但急行军不行,所以只能被留在这里,同时也算是骑兵二营留在这个方向的警戒哨。
等大军离去后,任遂安等三人也骑上战马,来到村口外警戒。落败废弃的村子、空旷的野地、草丛林木间不是传来的蝉噪声,一切都显得那么无趣。虽说不在一个都队里,但同营也有近半载了,相互间也是脸熟的,于是三个人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在一处,说说军中的琐事,谈谈此战的经过和感受,或是畅怀一下各自的将来。
这一天非常平静的过去了,没有任何异常发生。晚间的时候,按照养成的习惯,三人排了值哨,各自负责一个半时辰,任遂安值头一班哨。偌大的村子里荒草丛生,到处都是破败景象,饶是任遂安将门出身,值夜的时候也感到这样的夜晚着实有点渗人。
任遂安坐在村口外的一处高地上,口中叼着根杂草,默默的望着远处的漆黑的天际,战马就系在身后的树干上。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的眼镜陡然睁圆,盯着左前方的黑夜,仔细侧耳倾听着。
过不多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黑夜中出现了一点亮光。任遂安立刻起身,骑上战马,飞快的从高处下来,冲入村内。他刚赶到歇宿的房外,丁都的两名弟兄就已经打开了房门,全身甲胄俱全,却是被他的动静惊醒了。
“如何?”一人问。
“来人了,正南,约莫十来骑。”任遂安回答。
“什么人?距此多远?”
“快到了,看不清楚。咱们先撤到村后面!”
三人牵着马,向村外绕了出去,刚刚出了村子,那一队骑兵便小心翼翼进了村口,分散着检查各处房舍,踹门声络绎不绝。
三人躲到之前任遂安值哨的高处,藏在树后向村中打量。
“都是什么人?”
“还是看不清楚。不像咱们自己弟兄,带头的那个背后插的认旗不对……”
“嘘……听,好像咱们自己人口音,不是河南的,也不是淄青的……”
“要不,某摸下去看看?”
“等会儿……又来了,这次人多……”
三个人在高处嘀嘀咕咕的时候,正南方忽然冒出一片火光,大队大队的骑兵向村子而来,紧接着。震天的蹄声随即传入耳中,三个人都忍不住勃然变色。
“这事儿得赶紧告知赵指挥,不然等他们回来,就得一头撞上了……”
“再等等……”任遂安自小家境优渥,夜视能力比其余二人要强上许多,他已经隐约看到了骑兵大队前列打着一面将旗,所以想再看看究竟是谁。
三人屏声静气,就在高处等候,没有多久。大队骑兵已经靠近了村子。先期进村的斥候迎了出来,向领头的军将禀告着什么,然后那军将向后挥了挥手,骑兵队列开始向村子里涌了进来。
在火光的映衬下。任遂安终于看清楚,当先的那面将旗上绣着一个“赵”字。等将旗又近了一些,他连一旁的两行小字也看了个分明——“辽东保安军”、“都指挥使、游击将军”!
“妥了……”任遂安长出了一口气。
“怎么样?如何?”丁都的两名弟兄兀自瞪着眼睛使劲向旗帜打量,但这二人是行军入伍之后才改善的伙食。夜视比任遂安稍差,到现在还是看不太清楚。
“是赵干臣将军。”任遂安回答。
“谁?赵干臣?什么人?”丁都的两个弟兄不明所以。
“辽东保安军的,都指挥使、游击将军赵在礼。字干臣!”任遂安补充道。
“哦,保安军的啊,是个将军?老天,那么大的官……”
卢龙军中将军衔的高级军官不下数十员,但赵在礼却是任遂安少数了解底细的将军之一。任遂安记得他应募从军前,父亲曾跟他和兄长、三弟说起过这个赵在礼——当时的赵在礼还不是将军,而是保安公司的什么总经理。但是父亲对赵在礼很熟悉,所以任遂安知道,这位新晋的赵将军与燕王殿下很早便相识,算得上燕王殿下起于飘萍之时的好友。
“下去吧,都是自家人。”任遂安将马牵过来,翻身骑了上去。
丁都的两个人仍旧有些迟疑,不过最后还是跟在了任遂安的身后。
赵在礼亲自接见了任遂安等三人,详细询问了赵州军骑兵二营此次出击的经过,然后点了点头,沉思不语。他这次受军事参谋总署调派,率部纳入博昌行营的指挥,担负淄州至兖州之间方圆二百里的扫荡和驱逐。前些时日听说从沂州方向开出来一支数百骑的宣武骑队,于是一面紧急飞报行营,一面点兵前往迎击。
经过一番鏖战,赵在礼率部击溃了宣武骑队,追逐着部分逃散的宣武残兵来到济水南岸,今夜准备宿营于此,却刚好碰见了任遂安等人。
沉吟片刻,赵在礼又向任遂安道:“你们骑兵二营这些天战况如何?遇到的宣武骑兵多么?你说赵指挥今日前去破敌,究竟什么情形?”
任遂安于是详细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原原本本告知赵在礼,末了问道:“赵将军,是否要前往应援?”
赵在礼晒然一笑:“某已破了敌军主力,剩下的都成不了什么出息,应援就不必了,你家赵指挥手中有三百骑,已可横扫济水之南。某要赶紧回转博昌,明日一早便走,跟你家指挥说,济水南岸有很多溃散的宣武兵,让他多停留些时日,务必扫除干净!”
“是!”
顿了顿,赵在礼好奇的上下打量了一番任遂安,问:“听你回话,倒也气度不俗,家里是何出身?”
任遂安恭敬禀告:“家中祖父曾为雄武镇将,大人也曾在老帅帐下效力,当过都头。”
“原来是将门之后,难怪……你家大人目下在何处供职?”
“某家大人身上负了伤疾,已经退出军中数年了,目下在幽州营生。”
“哦……倒也可惜,何时患的伤疾?”
“光化二年,贝州一战,某家大人身被十数创。”
赵在礼叹息道:“果然是条汉子,某也曾经逢过那次战事,打得异常惨烈,当时中了敌军诡计,健卒营折了好几百弟兄,若不是燕王殿下于城头之上奋死苦战,贝州是拿不下来的,某和周将军都要陷在城中,你也见不到今日的某……”
感叹片刻,忽然好奇道:“你家大人当时是在哪一军效力?说不定某还认得。”
任遂安时常听父亲感叹追忆过贝州一战,所以大致上也算清楚,因此答道:“正是赵将军适才所言之健卒营,某家大人当时在周都督麾下效力,唔,周都督当时是健卒营指挥,正是某家大人上官。”
赵在礼一呆,旋即追问:“你家大人怎生称呼?”
“家中大人讳隽佲……”
“任都头?你是任都头之子?”赵在礼张着大嘴,半天没有合拢,从座中起身,上前抓住任遂安的肩膀:“老任没死?”
第六十八章两河轮战(十四)
光化二年,李诚中穿越而来的第一个月,时逢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