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伐军的军师张世杰跟着陈德兴一起出征,他在京湖、两淮前线多年,对蒙古人的战术非常熟悉,更是南宋这边骑兵运用的专家。

相比冲阵、骑射,骑兵更大的作用其实是遮蔽战场。在眼下的战争模式下,拥有优势骑兵的一方面可以撒出大量的探马游骑,用小队格斗厮杀的办法,把对手的探马游骑从战场上赶走。

这样战场面对拥有骑兵优势的一方单向透明!没有骑兵优势的一方,就会变成瞎子、聋子!就好像解放战争中的蓝军一样,一举一动都让红方掌握,而红方的行动他们却一无所知。

这没有骑兵优势的一方,在战场上面有多被动就可想而知了!

“无妨,”陈德兴摇摇头,冲张世杰一笑,“我本不欲去打燕京,哪怕让蒙古人控了战场也无碍。待收了海津镇的人口财货咱们就走,退回海河口去筑个塘沽城!在忽必烈家的门口筑个城,堵着他的门!我倒看看忽必烈能不能忍下这口气!”

张世杰一笑:“鞑子要是不能忍就只能用脑袋来碰咱们的铜墙铁壁了!不过这忽必烈也不是等闲之辈,只怕是能忍上一阵子的。”

陈德兴道:“他们有骑兵控着平原,俺们有战舰控着海洋,决战于燕京对咱们不利,会战与海河口则是咱们占优。这一战就看忽必烈的脸皮有多厚了!不过他便是皮厚也无妨,待海河口的城筑好了,我们就移师辽东金州!”

第340章堵上门儿打脸(八)

咔嚓一声,蒙古大汗忽必烈挥动宝刀,狠狠地砍下了跟前一张案几的边角。似乎还不解气,又把整张案几掀翻在地,上面的文书和文房四宝,撒满了一地。忽必烈汗庭的几个大官,全都垂手落肩的站在一旁,大气儿都不敢出。

燕京的急报刚刚送到,顿时就让忽必烈跳了起来。

这陈德兴,实在太嚣张了!也不想想,这燕云之地到底是什么人的天下!你在高丽、在临安撒野就罢了,现在居然大摇大摆跑到海河、运河的交汇处的海津镇来了,而且还在海津镇外把大蒙古的四千色目勇士打崩,还把燕云地区最重要的商埠海津镇给占领了!

这样的事情莫说大蒙古国有史以来就没发生过,便是之前女真人的金国,也没让南朝的军马跑到中都路撒野啊!

这燕京什么地方?乃是大蒙古国三大行政长官驻地之一。此时蒙古的行政体系和历史上的元朝不一样。还没有许多的“小行省”——李璮的山东淮南等地行省相公更多是个封号,承认他在山东的势力——而是设立了三个大行省,分别是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事和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事。

也就是说,燕京、别失八里和徒思城(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事驻地)等三地,相当于和林之外的三个陪都。

现在让南蛮的军队大摇大摆到了陪都门口杀人放火,这事儿可就是在抽他忽必烈的大耳刮子,而且看陈德兴的架势,不像是抽了就走,没准要在海河口筑个城什么的……

而且这陈德兴还是忽必烈的杀子仇人,看着仇人在自己家门口建个城堡堵门,要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忽必烈还配当成吉思汗的子孙吗?

真要那样,那可就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不仅汉地的那些居心叵测的汉侯要笑他无用,就连东道、西道的蒙古宗王,甚至是忽必烈自己的手下都会认为他软弱无能。

一个软弱无能的忽必烈,还争什么汗位啊?还是早点像阿里不哥投降吧……

忽必烈狂怒地踢着案几。现在让人打上门了,南朝汉人的军队就在自己老巢门口张扬,要不了多久,北地汉侯,蒙古宗王就都知道了。到时候,人人都会当他忽必烈是软柿子,谁都要来捏几下了!

越想忽必烈身子越抖,种种桩桩的念头交织在一块儿,让他终于咆哮着跳了起来:“给某家召集人马去!某家要亲去海津镇取了姓陈的头颅给吾儿真金报仇!”

几个蒙古武将立即答应一声,转身就出去收拾,准备大军开拔的事宜。几个汉地儒生官儿没有动。互相看了一眼,刘秉忠大着胆子提醒了一句:“大汗……这陈德兴只要退居海河口,便能依托大海,可攻可守。而且他还有火器之利,若是守城,便固若金汤……”

“这世上没有我大蒙古打不下的坚城!”忽必烈的火气顿时撒向了这个没长眼睛的酸儒,口水喷得老远。

刘秉忠却毫不退缩,还是尽心尽力替忽必烈盘算。他可不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汉侯,他就是个儒生,受了忽必烈的知遇之恩,自当尽心以报。

“大汗……咱们打不下海河口的!陈德兴此贼善于用兵,南人又长于筑城守城。他们在海河口筑城,必定背靠大海,旁依海河,这地利尽在其手。如今蒙古二分,南北汉侯藩镇协力,陈德兴又装神弄鬼,诈称明王,其军上下皆被蛊惑,这人和也在其一方。若我大军久顿海河之口,累攻不陷,使天下皆以为大汗兵弱,这天时也会离大汗而去……”

忽必烈冷静了一点儿,刘秉忠之言,的确句句在理。陈德兴的行事为人如何不说,他打仗的手艺是人所共见的,堂堂蒙哥大汗不就是被他做掉的?他现在大张旗鼓的跑到燕云来撒野,可不是为了马马虎虎把自己的性命送掉的,一定是有恃无恐。他要是在海河口建了城池,就一定不容易打!

要是忽必烈带着十几万大兵气势汹汹杀过去,结果在海河口顿兵坚城,打来打去打不下来,那可就是自己送上门去让人啪啪啪的打脸。而且还有一堆蒙古宗王和汉人军阀围观。等陈德兴打完了脸,忽必烈这大汗估计也到头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打下了海河口,陈德兴也肯定少不了半根毫毛。海河口通着大海,坐船跑路还不容易?

想到这里,忽必烈长叹一声:“若不能速败陈德兴,只怕李璮、史天泽、张柔等人会有异心,阿里不哥也会乘虚而入,到时候就是四面楚歌了。”

听了他的话,刘秉忠和姚枢等人都长出了口气。忽必烈的头脑已经清醒,知道目前最大的危机并不是陈德兴入侵燕云。

姚枢接过话题道:“大汗,河南的史宣抚是不会跟从李璮的,至少在李璮打下燕云之前不会。他横竖争不过李璮、陈德兴翁婿,又何苦替人做嫁衣?臣看,他一定会按兵不动,观望形势的。

至于济南张荣、顺天张柔、邓州董文蔚、邳州万户张邦直、徐邳总管李杲哥、徐州万户李义、水军万户解成、大名万户王文广、武卫军元帅薛军胜等人,并没有多少实力,不足以问鼎燕云,即便跟随李璮也不会真的出力。

另外,东平路严紫芝(严忠济)、归德万户邸浃、山西路的耶律芒古带和宣德路的萧重喜(刚刚继任的万户)三人皆领兵随征军中,尚可以信任。巩昌的汪田哥,陕西的刘黑马也都将人质送到开平,大汗也不必担心他们。”

“如此说来,大敌就是李璮和陈德兴了!”忽必烈的脸色并不好看。汉军万户多是墙头草,目前的形势明摆着对自己不利。他们肯坐观自己和李璮、陈德兴大战已经算客气的了。指望他们去和李璮、陈德兴硬抗,绝对是白日做梦!

“其实李璮之兵亦不足为虑,李璮此人多谋而寡断,虽兵精亦不善用,能割据青徐之地已经极限。”姚枢摇着纸扇子道,“大蒙古真正的大敌是陈李二贼协力!若李璮独自进兵燕云,大汗本部兵便可挫败之。若陈德兴与李璮并辔而来……”

姚枢没有说下去,忽必烈却叹了口气。李璮和陈德兴要一块儿来打燕云,那他忽必烈多半是要吹灯拔蜡了。别看忽必烈麾下有十几万大军,但是真正的蒙古人不过五六万,余下的都是汉军、色目军。跟着蒙古人后面杀人放火抢东西那是没有的说。真的打硬仗……和李璮打打也还行,要遇上陈德兴这样动不动就要打断对手脊梁的猛人,这帮汉侯宁愿倒戈!

所以李璮要和陈德兴一块儿打过来,忽必烈只能用自己的蒙古老本去拼!

忽必烈摇了摇头,在大堂之中走来走去,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如果没有李璮,他的五六万蒙古人也能和陈德兴对抗。反正就是打不下海河口而已,周旋僵持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李璮麾下是有骑兵的,而且颇为精锐,足以一战!另外,李璮大军数量也多,在汉军世侯里面的人头也熟悉。要是打成一个对忽必烈不利的僵持,李璮就能把忽必烈旗下所有的汉侯都挖过去!

“这可如何是好?”忽必烈焦急地看着自己的两个智囊。

“只有引阿里不哥入中原!”姚枢摇着扇子道,“大汗可与阿里不哥分头出击。阿里不哥击益都,大汗和陈德兴战于燕云、辽东、高丽。”

忽必烈摇摇头:“阿里不哥如何肯?”

刘秉忠道:“割京兆府给阿里不哥,再令其节制陕西、巩昌、河南诸路,走中原往征李璮。”

“这……”忽必烈犹豫起来,他虽然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可是直辖地盘并不多,只有燕京路和京兆府路、保定路、河间路、真定路等地。其中又以燕京路和京兆府路为其统治核心,燕京路控扼太行山两侧,京兆府路则是控制关中、巩昌、延安和西夏故地的核心。若是把京兆府割让给阿里不哥,那忽必烈的地盘可就要大大缩水了。

更让忽必烈不甘的是,一旦阿里不哥得到京兆府,他便控制了秦陇之地汉人的财富。虽然秦陇在整个汉地来说算是苦瘠之地,但是其生产仍然不是蒙古草原可比拟的。得到了秦陇之地,阿里不哥的实力也会大大增强!若是河南、益都之地也落到阿里不哥之手,忽必烈还拿什么去和阿里不哥争大汗?到时候他的关中、河南、山东、陇西和蒙古本部都是阿里不哥的,西道诸王又支持阿里不哥,东道诸王又是墙头草。忽必烈就只能依靠自己在燕云周遭的地盘和区区五六万蒙古人去对抗阿里不哥了。

看到忽必烈犹豫不决,姚枢和刘秉忠对视一眼,姚枢道:“大汗,如今大事危机,若蒙古不能协力,必为陈李二贼所趁。若燕云之地不保,大汗便失根基了!”

忽必烈仍然一圈圈的踱步,很有一点团团转的意思,到了最后才一下站定,长叹一声:“去传令,蒙古军皆往不剌川去,吾去和阿里不哥会盟,共分中原,先败陈李,再选大汗!

再去给燕京传旨,固守根本之地,以骑兵四下游击,令民人入堡寨自守,坚壁清野,以待陈贼。至于海河两岸,便由陈贼来去吧……”

第341章堵门的棱堡

海河两岸,一片兵荒马乱景象。一座座沿河布列的堡寨,已经第次燃起大火。

夜色之中,那名弃了海津镇的蒙古达鲁花赤巴图鲁,正骑马站在一片隆起的高地上,呆呆的看着周遭一切。

燕京的援兵怎么还不来?大蒙古怎生就眼睁睁看着汉人的军队在燕云腹心地盘上来去自如?

这支沿海河深入的汉人军马,不过是一万上下,并不是什么大兵,虽然能战,但凭着大蒙古的兵马,用人堆也能把他们堆死了。

可是金莲川的那位大汗,怎么就好像被吓破了胆,怎么就不敢发兵来和这些南蛮汉人一战呢?

非但不派大兵过来,还传诏河北、燕云诸路,令固守城池,坚壁清野,勿与贼野外浪战。

蒙古人坚壁清野,不敢和汉人野战!?

而且这股沿着海河而来的汉人还和传说中喜欢“秋毫无犯”的软蛋汉人军队不一样。听几个九死一生从海津城里逃出来的色目人说,这些天杀的汉人进了海津城后就把所有的色目还有蒙古妇女都抓起来当奴隶了!

更有甚者,凡是反抗或者没有什么用处的,都被当场格杀,其中就有不少在之前作战中负伤的色目人……

这作风,怎么看怎么像蒙古人啊!

而且,海津镇内的汉人他们也不放过!统统编成队伍,在士兵的“保护”下登船拉走,都往海河下游而去了。

在把海津镇的汉人、色目人裹挟走后,这两日,陈家军又把魔爪伸向了海河两岸的堡寨。所有堡寨中的百姓(当然都是汉人)都和海津镇的百姓一样,被迫登船撤走!凡是抗拒的堡寨,全都被大铳轰开!

今晚上,这股汉人强盗又在放火焚烧海河沿岸的寨子了!

直娘贼的,这是要抢一把就走啊!大汗的援兵再不来,汉人强盗可就真要逃走了,俺们这些倒霉的蒙古人留在海津镇的妻女可就永远夺不回来了。蒙古人的妻女家产居然让汉人抢了,还不敢去夺回,这世上怎会有这样荒唐的事情!?

不过这蒙古达鲁花赤所料不到,陈德兴并没有抢一把就走的意思。虽然他这回在海河两岸收获颇丰,光是人口就掠到了不下五万——考虑到北方汉地的总人口也就是千万上下,这个数字着实不少了!

至于财物更是丰厚。海河两岸在北方汉地也算乐土,毕竟是忽必烈直辖嘛。海津镇又是燕云第一的商埠,还是蒙古水军的老营。

光是掠到的海船就不下百艘!其中还有二十条已经造好船身的大三角帆船!连同造船的木料、刚刚缝制好的船帆还有工匠,全都一并落入陈德兴之手!也都一起拉到海河下游的塘沽港去了。

而这塘沽港和与之共存的塘沽城,则是陈德兴预备长久留在燕云大地上的据点——堵上忽必烈的门,随时可以出手打忽必烈的脸!

这样的事情忽必烈要是能忍下来,那他就不是什么大大的汗了,而是大大的缩头乌龟!

就在海河两岸的堡寨被点燃的时候,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很快就要被蒙古人称为“明寇”或“明贼”的陈德兴,也已经退回了海河口,正站在“霹雳”号战舰的船舱内,远望着黑沉沉的塘沽城工地沉吟不语。

塘沽城分为南北二城,北城建在一个名叫郭家堡的小小的河套之中,三面临河,只有北面是方便通行的陆地。现在已经被壕沟和木栅栏保护了起来。在木栅栏内,还修建起了望楼、炮台和码头,在炮台上架起大炮便可封锁大段的海河河面。

塘沽南城位于北城东南,和北城隔河东西相望(因为河曲的缘故,南北二城是东西相望),两城之间计划用浮桥相连,互为犄角。因为北城处于南城上游,所以当北城炮台封锁了河面之后,南城沿岸便是理想的码头、泊位所在。为数超过200的各种海船就拥挤在那里,排出了超过10里的长队。南城的面积也要大于北城,防御的木栅栏和壕沟建在城南和城东,其中城东是依着大片盐碱滩(海滩),估计就是后世天津港的所在。

这样的“城”,其实就是个大寨,完全是粗创草建,之所以如此,是北伐军参谋司认为忽必烈很有可能在北伐军登陆后,立即调兵反扑。所以北伐军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起防御工事。

可是出乎陈德兴的预料,忽必烈好像化身成了忍者神龟,任凭陈德兴怎么打脸儿,就是不露头。除了为数不多的蒙古骑兵在海河两岸游荡,遮蔽战场之外,就没有蒙古大军的踪影!

而缺乏骑兵的陈德兴,也不舍得把自己仅有的1500骑撒出去搜索,一时间也摸不透忽必烈的部署。还当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不敢掉以轻心,只能一个劲儿的催促民夫赶工,早一天建成塘沽城,才能早一天把心放下来。

身后响起了脚步之声,陈德兴回头一看,正是参谋司军师张世杰。张世杰虽然不大通水战,但是陆上的本领,特别是对北地和蒙古军队熟悉程度,肯定是北伐军中第一的。因此才得到了军师一职。

“大王,还顿在这儿作甚?也没什么好瞻看的了,塘沽北城已经初具规模,鞑子就是来了也没甚好怕的。据城死战就是了,若没有大王所造的大炮、天雷,这城或许难守。但是有了大炮、天雷……就眼下塘沽的城防,给我五千兵便能挡十万鞑子!”

陈德兴淡淡笑了笑:“要是真有十万鞑子汇集塘沽就好了。俺们用一万五千人在塘沽这里吊着十万鞑子,只要打出一个僵持,南北豪雄都知道该怎么选了。那位益都相公也就不会总是磨蹭了,只要燕云这里打好。俺们起码有辽东、高丽之地。”

张世杰哦了一声:“大王是在担心益都相公不出兵吗?这大可不必,益都相公的为人就是有点优柔,但是益都兵还是很强的。徐邳一带的汉军也素来服从益都。听说顺天张柔,济南张荣都准备依附益都。益都的可用之兵,当不下十万。这可是能成霸业的资本,益都相公不会什么都不做的……只是可惜!”

这可惜的意思,自然是陈德兴不能入燕京了。

陈德兴摇摇头:“没有什么可惜的,这燕云咱们本就拿不下……就是趁着忽必烈大军在外,勉强打下来了,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守住。而且这燕云的百姓让鞑子统治久了,早就怕到骨子里去了。这些日子你看到有多少人主动相投的?

这天时尚不在我,人和忽必烈也占了一些,若深入燕云腹地,地利便要失去。若我有五万陆师,当奋勇一搏,速取燕京,封闭居庸,安抚北地。但吾只有一万五千之兵,孤军深入,没有胜算。

这一战,我的目的不是据燕称帝,而是把忽必烈拉下马,让中原汉侯都起来反对他,让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继续分庭抗礼。”

这便是知道历史走向的好处。陈德兴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大BOSS是谁,不是阿里不哥,不是李璮,更不是贾似道,而是忽必烈!想要扭转汉家天倾的大势,就必须想尽办法,削弱忽必烈这个大BOSS。

但是大BOSS就是大BOSS,哪怕被人堵着大门啪啪啪的打脸儿,也不露点破绽。想象中的海河口血战,似乎是不会发生了。

陈德兴摇了摇头,转过身就往舱室里面走去,张世杰也连忙跟了上去。陈德兴没有去自己的卧室,而是进了用作临时指挥部的舱房。里面的油灯蜡烛仍然亮着,几个参谋正在低声商量着大军开拔请问金州的计划。看到陈德兴和张世杰进来,便纷纷起立行礼。

“你们继续吧。”陈德兴只是低声吩咐了一句,就来到了摆放着塘沽城施工图纸的木桌旁边,张世杰也紧跟了上来。

图纸上面显出来的,是两座模样非常古怪的城堡,和眼下靠两道木栅栏圈起来的寨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图纸上面呈现的,是两座类似于棱堡的城堡,当然不是四面都修成棱堡的样子,而是在靠近陆地的一面,出现了可以布置大炮棱形堡垒和凹多边形防御体系。

就是由两个突出于城墙两端的棱堡和向内凹陷的城墙和宽大的壕沟组成的防御体系——这种防御体系是火炮大量运用后的必然产物,突出的棱堡可以运用大炮的侧射火力封锁进攻城墙的路线。同时两个或几个突出的棱堡又可以互相提供火力支援。几乎没有霰弹的死角!

“蒙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靠一个木头城池总是叫人不安兴,还得尽快把棱堡修起来。”陈德兴轻轻敲击着图纸,低声道,“军师,我留2个师和炮旅给你,从高丽带来的民夫也都留下。三个月内要把南北城堡修好了。其它的事情都不用问,只管修城即可。若是蒙古人来挑衅,千万不要出战。”

“这个俺明白!”张世杰点点头,笑道“大王,您就放心吧,忽必烈在燕京当缩头乌龟,俺就在塘沽坚壁不出,无论蒙古人怎生诱惑,总是闷头修城,不出去便是了。”

第342章人是最宝贵的

这时已经是大宋咸淳元年初夏的时候了,茫茫的渤海之滨上,目之所急一片翠绿。在温暖的气候和几场春雨滋润之下,海河两岸的田野当中,庄稼的长势居然还算不错。只是这些庄稼的主人,大多已经被迫离开了家园,集中到了海河入海之口,塘沽城的建筑工地上。

包括尼科洛和马泰奥兄弟在内的五万多人,在过去一个月中,仿佛从人间坠入了地狱,失去了原有的家业和工作,成了几乎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大部分身强力壮的男子,只能靠在塘沽城工地上劳动换取食物养活他们的家人和自己。据说会做琉璃的尼科洛和马泰奥兄弟也不例外,也被编入了一个“民夫营”,由一个排的北伐军看押,在塘沽南城的工地上挖壕沟。

午餐的时间终于到了,这也是民夫们大休息的时候。陈德兴虽然剥夺了这些人的自由,但并不打算将他们当成“一次性”工具使用。这个时代北中国的人口太珍贵了!珍贵到了陈德兴这个成长在“人口众多”时代的灵魂都无法想象的地步。

根据李璮提供的情报,整个北方汉地,登记在册的人口,只有700多万!不是户口,而是人口!而北方汉地的范围,大概就是后世山东、河南、陕西、陕西(不含汉中市)、河北、甘肃六个省,还有北京、天津两个市,还包括江苏徐州市和安徽的淮北地区!

这么大一块地皮上,人口只有700多万!当然,这是账面数,实际上肯定要多一些,估计有1000万以上。比后世天津市的常住人口还有少几百万!

而就是这么一点儿人口所支撑的工农业生产,却让汉地北方成了大蒙古帝国范围内,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历史上的忽必烈就靠这区区千万人口的支撑,击败了阿里不哥,成为大蒙古国的共主,又南下伐宋,彻底断了汉家大统。

成为有史以来灭亡中国的第一人!

而在陈德兴这个反抗四海归一和民族融合的大汉族主义强盗带兵掳掠海河两岸的这个时期,忽必烈控制的人口肯定还不到1000万,还需要减去益都李璮和他的盟友掌控的近300万人,还要扣掉态度不明的史天泽等人控制的100余万河南人,还有将要割让给阿里不哥的陕西、巩昌和西夏故地上的100多万人口。剩下的恐怕还不足500万,现在一下就被陈德兴杀掉了好几千(主要是色目士兵),抢走了5万,真是足够让忽必烈心疼上一阵子了——历史上,忽必烈没有在江南推行大范围的种族灭绝政策,估计和北地人口叫成吉思汗、窝阔台杀得太多有关。人口太少,财赋自然就少,堂堂一个蒙古大汗,这日子其实苦哈哈的,整天为了几个小钱头疼……

而陈德兴现在也一样非常珍惜好不容易抢来的几万人……杀掉一个能够生产劳动的活人只需要几秒钟,而生产一个这样的活人,最起码要十几年!这不珍惜一些可是不行的。

所以,这些替陈德兴筑城的民夫,都得到了足够的伙食供应,每天供应三餐。而且是按照北伐军的伙食标准供应,保证每个在工地上干活的劳工得到二十四两米面的主食,还有少量的肉食和泡菜。另外,每天下工之后还会发一份家属伙食,让他们带回去喂饱家属。

至于这些民夫晚上休息的所在,便是在塘沽南北两城之内搭建的窝棚,刮风透风,下雨漏雨。凡是有家庭的民夫,都和家人住在一起。不过被打入奴籍的色目奴隶,还是没有得到许可和家人共处——色目妇孺都被扣押起来,成了人质,凡是有色目奴隶逃跑,他们的家人就会被处死!

不用说,所有的民夫和奴隶都被编组成了“劳动营”,在北伐军的军事化管理下工作生活。

对于这样的遭遇,无论是汉人还是色目人,都叫苦连天。他们好端端的生活,被陈德兴这个贼子完全破坏!现在被迫从事着他们根本不想干的重活儿。将来还不知道要被裹挟到哪里去。如果允许他们,哪怕是汉人来去自由,恐怕不到一天,他们就会跑回忽必烈那边儿去吧?

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蒙古的统治,他们的家园就在那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郝经、刘孝元的观点也没有错,北地汉人已经接受了蒙古人带来的秩序,而在可以苟且着活下去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反抗。因为……敢于反抗的人都被蒙古人杀光了!

所以,现在也没有人敢反抗看上去比蒙古人更野蛮的陈德兴。他们只能忍受陈德兴带来的新秩序,同样苟且的活下去。

这个时候陈德兴顶盔贯甲,在亲卫和赵复的跟随下,在用餐的民夫当中转圈。每个“民夫营”自成一个伙食单位,围坐着野战锅灶在那里吃饭。虽然吃得还不错,但是每个人都愁眉苦脸。看到威风凛凛的明王殿下,都不自觉的底下脑袋,脸上显出的都是恐惧的表情。

陈德兴背着手对赵复喟然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是真没有说错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赵复微微皱眉,他没有听说过这话——这是元代官僚张养浩的肺腑之言,这位现在还没有出身呢。

“大王,为君王者不能有妇人之仁。”赵复神色淡淡地道,“而且北地汉儿苦一点也没什么,以区区千万之民要养数十万蒙古虎狼,数十万色目帮凶还有数十万汉侯之兵,差不多是七个民就要养一个官兵,如何还能不苦?他们早就苦惯了,受不了的不是去了南朝就是被蒙古人杀了。可是到了南朝又怎样?还不是一样受苦?凡人想要出头,就必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北地汉人要从三等汉变一等汉,吃苦是免不了的!所以,大王不必介怀。”

介怀是不会的,陈德兴本来就是奸的,为了阻止大蒙古统一中国,他可是无所不用其极了,自然不会再乎北地汉民多吃些苦了。

“安置的计划可有了?”陈德兴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问起了这里的5万民人到辽东后的安排。

这些安排是跟随陈德兴到海河口的政务司官员做的,不过赵复这个外交司判官也参与其中。

“已经有了。”赵复说,“根据情报司的调查,金州大黑山以南之地,方圆300里,可以耕之地约有40万亩。”

赵复说的数据都是金国金州府的账目上的数据,陈德兴早就将原来金国的金州之地,当成自己的大本营所在。自然让刘阳去进行调查了。这刘阳脑子活络,没有去金州实地查看,而是直奔燕京花钱买通了燕京诸路行尚书省事衙门的书吏,直接到库房中去查看金国留下来的资料,还把和东京道、上京道有关的重要资料都抄录了一份。40万亩耕地就是来自金国遗留的资料。

“其中30亩预备分成1000个庄子。”赵复接着说道,“这些庄子自是分给我北伐军将士的。剩下的10万亩地就分给3000家农户,同时这些农户还需租种一定数量的庄田。”

“3000农户得10万亩地……”陈德兴沉吟了一下,笑道。“每户可得33亩有余,另外还需租种庄田100亩,合计133亩……这可够累的。”

“北地和江南不一样,”赵复笑道,“现在的北地是人少地多,农户多蓄养牲畜,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耕种,而是草田轮作,富庶之家还多用牛马耕种,种起来没有那么累的。”

“原来如此。”陈德兴点点头。

原来北地招讨司的政务司已经制定了一个《招讨司户籍制》,会对属下的百姓进行分户,原则上一对夫妻极其未成年子女是一户,只有长子长媳妇才能和家中长辈合为一户。实际上就是要拆散大族,实行小户。

同时,还在制定强制给无业民户分配土地的《招讨司授田制》。当然,强制分配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承租武士庄园的义务!根据这个“授田制”,凡是年满18周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