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还在制定强制给无业民户分配土地的《招讨司授田制》。当然,强制分配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承租武士庄园的义务!根据这个“授田制”,凡是年满18周岁,汉族,无业,无田(名下田土不满20亩),也没有从军或在招讨司认定的各种书院、学校中就读,且身体健康的男子,都会被强制授田,同时摊派租种田庄!
当然,田租和田赋都很低,在得到土地和承租田庄的前三年还豁免赋税田租,第四年、第五年租税减半。而且招讨司还会无偿提供一套农具和两匹耕马。如果此男子尚未婚配,招讨司还会帮着解决个人问题。
实际上,这套《授田制》是为了解决“田庄”无人耕种的问题,毕竟陈德兴封的那些士,都还要长期在军中服役,根本不可能回去种地。
而土地必需要人去种,士也必须得到土地。黄智深、赵复、任宜江等人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分田加摊派的招儿,将一部分不想参军打仗,只想安安稳稳种地过日子的民户暂时束缚在了土地之上!
第343章自由就别想了
“我,来自极西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的尼科洛,愿意为击败了蒙古帝国的伟大的国王陛下效犬马之劳。这位是我的兄弟,马泰奥……”
两个色目人跪在了陈德兴跟前,他们是在陈德兴和赵复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丢下饭盆蹦出来的。结果被陈德兴的亲兵当刺客揪住,先一顿暴打,然后搜了下身,没有发现任何武器,才拖到陈德兴跟前。
这两人,自然就是来自威尼斯的尼科洛和马泰奥兄弟。他们俩跳出来当然不是找打,而是想搏个替新主子效劳的机会。这样的举动,顿时就吸引了无数复杂的目光!聚集在这里的都是色目商人,会千里迢迢到燕京来闯荡的,用后世的话是都是冒险家!
胆子都肥的很,只要有机会,他们没有什么不敢说不敢做的。至于良心嘛,当然都留在家乡了。只要有利益,投靠陈大强盗又有什么要紧?
现在就看这对威尼斯来的难兄难弟落个什么下场了?
“威尼斯?”陈德兴看了看眼前两个满脸污垢,胡子都快粘成一缕一缕,皮肤都看不出是白是黄的洋鬼子,皱了下眉,“你们是意大利人?”
意大利!
尼科洛和马泰奥兄弟就是一愣!陈德兴是用英语说出“意大利”的,两兄弟勉强能听懂。他们不过报出威尼斯的名号,对方一个东方世界的君王,居然就报出了意大利的名号!
“呃,我们也算是意大利人。”尼科洛的眉头已经拧了起来。
“今年是……是基督纪元1261年吧?你们离开意大利的时候谁是罗马教会的Papa?”
“罗马教会的Papa……”尼科洛和马泰奥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陈德兴知道罗马教会这不奇怪,毕竟他连意大利都知道。可是用相当接近拉丁文的发言念出Papa就太让他们惊讶了。因为Papa这个词汇和罗马教会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代表的人物只能是教宗……而在东方,几乎没有人会用Papa称呼教宗,通常称之为教化王。
这个陈德兴难道到过欧罗巴?
“我们离开意大利的时候,英诺森三世执掌大公教会,现在已经过去七年……”尼科洛斟酌着道。他本来想冒充一个大公教会的使者来忽悠陈德兴的。可是听陈德兴的言辞,似乎对欧洲的事情有所了解,不大好忽悠啊!
“你们有什么可以为孤效劳的?”陈德兴有些感兴趣地看着两个脏兮兮的意大利人。他当然听说过马可·波罗的大名。不过眼前这两位爷似乎老了一点,不可能是马可·波罗。
“我们,我们来自遥远的国度,到东方来追求友谊和贸易,对于您和您的子民,我们没有丝毫的敌意,我们也不为蒙古人效劳。”
尼科洛不敢胡说八道忽悠陈德兴,只得老老实实的说出自己的要求:“您的战士捉拿我们完全是一个误会,我们不是蒙古国的色目人,我们只是意大利人,是极西最强大的罗马帝国皇帝兼意大利国王的臣民……罗马帝国和蒙古曾经在二十年前发生过一场战争,我们打退了蒙古人的入侵!我想您和罗马帝国皇帝完全可以联手对付蒙古人!”
尼科洛口中的“罗马帝国”是指日耳曼人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在蒙古长子西征之战时曾经和入侵波兰的蒙古人交过手,被打得大败,最后因为窝阔台大汗病死,拔都回师才缓过口气。
看到陈德兴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尼科洛连忙又道:“另外,大公教会的力量很大,不亚于罗马皇帝,也是一个值得联合的对象,如果您能允许您的臣民自由的信仰基督·耶稣的话……”
这个时代的色目商人,不论来自威尼斯还是大食国,仿佛都是兼职传教士,只是一传播主的福音,一个传播安拉的真理。而南宋和蒙古,虽然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武力,但是在宗教信仰上面仿佛都是弱者。南宋无力让道教西传,大蒙古的萨满教在本部都已经衰微。而且两国对于外来宗教都不怎么抵制,以宽容和自由相待。
至于结果嘛,反正大蒙古国混成了小蒙古国,不少成吉思汗的子孙都成了不会说蒙古话成了真神的信徒了。而中华这边,基本盘还保着,但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版图却在中国国力鼎盛的情况下不断萎缩……
“不允许!”陈德兴断然道,“我的臣民没有宗教自由!就如同大公教会不允许信徒改宗一样!在我的国土上,不允许侍奉基督·耶稣教派传播!”
宗教自由什么的,陈德兴当然是不能答应的!在13世纪,宗教是武器,是帝国扩张的工具,傻瓜才会允许宗教自由呢!
“……”
这个汉人国王比蒙古大汗难伺候!尼科洛和马泰奥顿时认清了这个现实。不过两人脸上的笑容,却更加真诚了几分——他们是奴隶,必须想办法巴结上主人,这样才能从奴隶升级为奴才。
“至于罗马帝国,或者应该是日耳曼人的神圣罗马帝国,我愿意在恰当的时候和他们发展外交关系,但不是现在!”陈德兴的语气依旧冰冷,目光冷冷的在两个满心忐忑的威尼斯人身上扫过。“你们还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本事吗?”
尼科洛老老实实地道:“我们会说拉丁语、大食语、蒙古语和汉语。”
陈德兴一笑,扭头对赵复说:“赵卿,这两个人到外交司,让他们担当通事和教师。”
“教什么?”赵复有些发愣。
“拉丁语、大食语,还有基督教和天方教各国的大概情况。”陈德兴笑了笑道,“这些都有用处的,将来我们是要和遥远的国家发生联系,外交司要早做准备。”
“下官明白。”赵复点点头,然后吩咐身边的外交司随从领着两个威尼斯人去洗刷干净,换上整洁的衣衫,带上家眷去外交司人员的驻地安置。当然,他们的身份还是奴隶,直到他们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才会被赦免成为一个不自由人——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争,陈德兴麾下的每一个都必须恪尽职守,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是自由的了!
“伟大的国王,我愿意为您效劳……”
“伟大的国王,我到过100个国家,会说20种语言!”
“伟大的国王,我能熟练的驾驶帆船航行在最危险的海域,我同海中的恶龙搏斗过……”
看到尼科洛和马泰奥顿两只威尼斯佬一下子摆脱了苦力的没有去了外交司,一帮子色目商人都眼热起来,大叫大嚷的向陈德兴展示自己的才干。
陈德兴冷冷一笑,他知道这些色目商人中是有些能人的,要是没点本事,就老老实实呆欧洲、中东种地放羊了。但是这些人的狡诈,也是毋庸置疑的,想要用好可不容易。
陈德兴高高举起右手,轻轻一挥,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只是灼灼的看着陈德兴——有期待,有仇恨,当然更多的是恐惧!
“诸位奴隶们!”陈德兴提高了嗓音,好让周遭所有的色目人都能听清楚,“我的确需要有才华的人,不管是黄皮肤的,白皮肤的,还是黑皮肤的。
但是我更需要忠诚可靠的人,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同人类有史以来最凶残的敌人斗争,而你们中的很多人,却曾经为这个敌人效劳过!所以你们现在才是奴隶!相对于你们的才华,我首先需要的是忠诚!
如果你们想要尽快摆脱奴隶的身份,就必须先放弃你们的信仰,无论是基督、真神还是佛陀!只有先皈依天道,你们这些色目人才有可能成为孤王的臣子!
另外,孤王还要提醒你们一下,在孤王的国度中,只有天道教、道教和汉传佛教的寺院!”
陈德兴的语气冰冷,说的话更是往这些色目人头顶上泼了一盆冰水——他的国度对于宗教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没有南宋北蒙的宗教自由和宗教宽容!
虽然不是天道教一统教门,但是扶植天道,打压诸教肯定是国策!但是在汉地和高丽影响巨大的佛道二教不可能一夜间消失,不过各种促使佛道二教进行世俗化改革的法令,已经在制定当中了。
除了国教天道教可以从招讨司得到财政补贴之外,道教和佛教寺院是没有任何经济上的优惠的,寺庙的地产和经营活动,必须和寻常商民一样缴纳税赋!
另外,招讨司还严令各佛道教派,不得干涉僧众娶妻生子——在这个北地汉人只剩下不到1000万(包括色目、蒙古才堪堪千万),陈德兴治下汉人只有二十余万的时候,丁克和独身主义可以说是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了!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也无可厚非。
至于这三教之外的,其他宗教,北地招讨司的政策就是不欢迎了!往来客商关起门来信,那也是不禁的。但是公开的传教布道,建立寺庙神社,却是被禁止的!
第344章要教化鞑子
在塘沽城工地转了一圈,顺便收了两个威尼斯小弟,还公开宣示了宗教政策之后,陈德兴便和赵复一起回到了“霹雳”号上。因为很快就要前往辽东,所以陈德兴便将自己的中军摆在了战舰之上。
征辽之役,实际上在10日前就开始了,陆虎率领了一个师搭乘海船泛海前往金州。当陈德兴返回“霹雳”号的时候,捷报已经送到了。
看到陈德兴和赵复一边说话一边走进来,张世杰就笑吟吟拿着陆虎报捷的文书迎了上去:“大王,恶虎已经在金州站稳脚跟了,那里除了几个打渔打猎的部落,没有什么鸟人。俺们的战舰一到,就全部拿下。现在陆虎在大黑山上立了个寨子,封锁了金州的入口。”
金州并无蒙古人设防——就是有,也不可能挡住拥有大炮和天雷的陆虎,所以还是不设防为好。但是不设防,并不等于蒙古人在得知陈德兴要将金州建成自己的第一个国都之后,会无动于衷不来反扑。
“金州的名字是女真起的,咱们不能沿用了。”陈德兴对陆虎的报告非常满意,金州的地形就是个半岛,其中大黑山以南一道不足10里宽的地峡,就是金州半岛的入口。守住那里,1000多平方公里的金州半岛就是陈德兴的老巢了。
“那块地盘在辽代的时候叫苏州。”陈德兴斟酌着道,“不过这个名称一样是鞑子起的,咱们也不能用。”
“金州之地在唐代一度归安东都护府管辖,属于积利州都里镇。”刘阳这些日子都在研究辽东和金州的资料,其中就有关于唐朝安东都护府的情况。
“安东……”陈德兴还是摇摇头,“对大唐而言,辽东已经是极东了,但是与我而言却非如此,辽东往东,还有辽阔之地。金州之地不宜名安东。不如且叫明都府如何?”
明都顾名思义,就是明王之都!陈德兴意思,便是准备在金州之地建立都城了。
当然,这个都城只是暂时的。将来陈德兴君临天下的时候,是不可能在后世大连这个地方建都的。但是对于背靠大海,争夺高丽、辽地的陈德兴而已,位于辽东半岛尖尖上的这块自带陆上天线和天然良港的地盘,还真是非常不错的。
“以金州为都?”赵复走到地图台旁,凝视了一会儿,点点头,“若是以海为疆,金州倒是个能建都的地方。背靠辽地,面向大海,左依燕云,右揽高丽,是可建王霸之业的。只是以金州为都,这海上就要花大力气去控制了……”
赵复的意思是陈德兴在海上投入太多,陆军能野战的不过上军一军,海军却有两洋舰队!这回又在海津镇抢了20艘在建的大三角帆船,估计海军的规模很快就要翻倍了——到时候光是桨帆船就有四十余艘,官兵恐怕不下3万!而陆军的上中下三军即使建成,再算上一些直属军务司、参谋司的部队,人数也不过4万。如果再加上北地招讨司的官员,各个军器所、造船场的工匠,还有北伐军军校的学员。整个明王系统中吃公门饭的人员铁定超过8万!相对于最多三十万汉人的人口基数,8万人实在不是少数了。若不是有近5万人是陈德兴抵达高丽之前在南宋地面上拉起来的,靠30万人,压根就召集不起这等大军。
可是问题是,8万之众差不多是北伐军目前能够达到的极限了。再要扩张,靠区区几十万人口,可就难以支撑了。
而在军队总人数暂时见顶的情况下,北伐军似乎已经面临了无法同时保持大海军和大陆军的难题。而要据有辽地、高丽,又偏偏需要一支大陆军。可是定都金州,就必须以海为疆,强大的海军又是必须的……
所以在陈德兴率军离开江华岛远征前后,北伐军系统中就有了关于“海陆”的争论。赵复作为陈德兴的谋臣,自然也参与其中了。
“控制大海是必须的,没有这海……七八万北伐将士的粮饷器械便无来路,还谈什么发展?”
陈德兴的态度很干脆,海权第一,陆权第二!海权是生命线,陆权是发展线。没有了生命还谈什么发展?
“可是将来陆军至少要在高丽留一个军,燕云这里起码要留半个军,靠一个半军不足2万人,如何能在辽东开创基业?”
赵复连连摇头,海上重要他也知道,但是北伐军人不够用也是现实。现在高丽几个点,燕云一个点,都是要留兵驻守的。还能余下多少人用于辽东和辽西?且不说辽东、辽西的各种鞑子,便是蒙古本部人也不下80万,能打的总有15万,还都是骑兵!靠北伐军的2万能摆平?
“2万人足够了!”陈德兴嗤笑一声,“铁木真的乞颜部才多少人?不照样一统蒙古?即便他统一蒙古诸部,也不过95个千户,分封到辽地来的东道四王合计不过30个千户,蒙古人用30个千户能推平女真的老巢,屠了几百万塞外之民。吾有2万精兵,还有坚船利炮,怎就不能把蒙古人撵走?”
“大王莫不是有了妙计?”赵复笑着发问。说起来真有点丢人,他这个摇扇子的谋士,在大部分时候却没有陈德兴这位主公点子多。
“妙计谈不上,不过是老办法——教化!教化辽地的各种鞑子!”
“教化鞑子?”赵复皱起眉头没有开口,一旁的张世杰却摇摇头,插话道:“大王,鞑子是畏威而不怀德,想要教化可不容易!”
“怎会不容易?”陈德兴一笑,道,“过去咱们教化各种鞑子不大成功,那是因为没有找准法子。施恩施威,终是忘了一个教字!没有教,如何能化胡为汉?难道去和鞑子讲孔子、孟子的大道理?听得懂吗?”
“这个……”赵复苦笑着摇摇头,“大王所言有理,便是有几个鞑子能懂孔孟之道,他们该是鞑子还是鞑子,很难变成汉人的。”
化胡为汉这档子事儿,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前世的56等人陈德兴对此是深有体会。威恩并施也罢,两少一宽也好,最后的结果终是汉家文化处于下风。先是从中亚西域败退,后是在东南亚萎靡,最后只能困守在东亚的根本之地。相比之下,天方教和基督教就显得非常成功了。
而汉家文化,对上天方、基督,最大的弱点,便是没有一个强大的教,也没有一个管用的神仙。汉家用怀柔用道德去感化,而别人却拿神仙来忽悠,相信的被教化,不信的被排斥甚至被从肉体上消灭!两者相比,高下便立分了。
汉家重威德而轻鬼神,说起来好像是蛮正确的——宗教总归有迷信的成分,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科学发现(只是这个星球上大部分的科学发现都属于信神的民族),看上去挺弱后的。
但是无神仙论者从来没有想过,宗教其实是一种斗争工具!一种团结自身,教化他人的斗争工具!
好在陈德兴现在有了天道教,还有了一个颇为灵验的神仙。
……
“天道使,通天球已经搬上船了,懂蒙古话、女真话的通事也到了。”
当女神棍登上“太一神圣”号时,出发前的一切准备都已经就绪了。
墨影娘为了信仰是不避艰险的,一接到北伐军登陆辽东的消息,就收拾行装,带上几个通天球和高丽通事,登上了属于天道教的一艘三桅福船“太一”号。和她一块儿启程的,还有十个紫衣道人,二十个黄衣道人和三十个青衣道人。
这些道人都是天道教的教职人员。天道教脱胎于明教和道教神霄派,这两个教派本来就非常世俗。教职都能娶妻生子,也没有太多的弟子入寺修行。而在陈德兴的操控下,天道教在世俗化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不仅教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而且也没有了炼丹修仙的内容,不再有任何肉身成神的内容,只强调死后成神,灵魂升入天国。
而且陈德兴本人的明王,在天道教正在编纂的《太一光明经》中,则是受命于太一神下凡的半神,也就是灵魂为神,肉体为人。而他的那些发明创造,也不是魔法,而是陈德兴的灵魂在太一天庭中学到的知识在人间的运用。
对科学的探索、发现和创造,都被视为对太一真理的探究——太一神已经将探索科学的方法传授给了人类,希望人类能自己去探索发现。
而陈德兴这位明王拿出的各种发明和发现,只是为了扫荡黑暗——实际上他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止他所展现给世人的!
在道理和神仙还有作为教主的半神都已经到位之后,天道教的大传播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和注重个人修炼的道教不同,天道教没有修炼只有探索、学习,同时还将传教布道当成了最重要的使命。
这一次墨影娘亲自出马,就是为了在辽东传播天道,用天道教化各种鞑子的!
第345章苦命的鞑子
辽河东岸,一座城墙上到处都是坍塌破口的荒废城池之中,突然聚集起了不少人气,一片各路人马汇集的热闹场面。
这座城池在历史上可是鼎鼎大名,便是始建于战国燕昭王时期的襄平城。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这里一直都是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秦汉时期,这里是辽东郡的治所首县,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规模宏大,城内城外的居民最多达到了30余万。随后的西晋南北朝时代,此地又是平州和辽东郡郡治,仍然是东北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后来此地一度被高句丽占领,改名为辽东城,虽不复昔日繁华,但仍然是高句丽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后又被唐太宗李世民夺回,成为安东都护府的所在,此地再一次成为繁荣富庶的大城市。而在契丹兴起之后,此地又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占,成为辽阳府治和大辽南京、东京。到了金代,此地又是金国的东京,仍然是经济文化繁荣之地。
而到了据说是民族融合的大蒙古国,这座金代的东京城,有着一千几百年辉煌历史的襄平古城,却破败成了人烟罕至的荒废之地。城中的居民,在蒙古大军攻入后,照例被屠杀一空。东京道和辽阳府以及下面的各级政府机构也不复存在。辽河两岸的大片肥美农田,也尽皆成了荒芜的草原。
原本的农耕之民,无论女真、契丹、汉人还是渤海遗族,不是被屠便是被掠为牧奴,幸存下来的便逃入山林,由农耕之民变成了山野渔猎之族。由文明再入野蛮,在原有的历史上面,这些渔猎之族经过几百年的半原始生活,找回了全部的野性和蛮勇,再一次扮演了汉家文明终结者的角色……
不过恁般的辉煌是属于几百年后的女真蛮子,而现在躲进山林里面,还要使劲儿讨好蒙古大爷才能苟延的女真遗老们,却只是生活在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当中。
后代很有可能是某位八旗贵胄,甚至能和爱新觉罗家族也攀上点亲戚的杨阿康和杨阿喜父子俩,这个时候正带着他们的一百多个“勇士”,颓靡的行进在前往辽阳废城的途中——他们是奉了大蒙古辽东诸部达鲁花赤大总管阿术鲁(塔察尔的堂兄)的命令,带着部下到辽阳府随征的。
“东京辽阳府就快到了!你爹爹我年轻的时候,还在辽阳城里面住过呢!住的可是富丽堂皇的赵王府,那时候你爷爷,大金国的赵王还在,大金国也没有亡。俺们家里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夏天住辽阳,冬天就去暖和的中都,中都的赵王府比辽阳的更大更富丽。那中都城也更热闹,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多的不得了。府里的女人也都是绝色,娇滴滴的那个叫人疼啊。这日子,真是叫人想念啊!要是还能过上这日子,哪怕是一天,就是立马叫俺死也心甘了!唉,真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满脸风霜,乱糟糟的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的杨阿康原来是有来头的鞑子,据他自己和儿子们说,他是已经灭国的金国赵王之后,本姓完颜,为了避祸才改姓杨的,对外称是辽东的渤海国杨氏的后裔。
只见他身上裹着到处都是补丁的破烂锦袍,头上盘了个在鞑子当中很少见的汉式发髻,还插着一支做工精美的白玉簪子。模样古里古怪的骑在一匹大青马上,嘴里唠叨着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故事——还是用一口流利的中原汉话说的!说到最后,居然还唱起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位居然还是个有文化,会念诗的鞑子!
唱着唱着,老鞑子眼泪就下来了!昔日的繁华真的只能在梦里回味了,待会儿见了蒙古大爷还得装傻充愣,可不能有分毫怀念故国的意思!他可是本姓完颜的,要是让蒙古人知道他是完颜家的后人,而且还在想过去的好日子,就算有10条性命也不够死的。
“阿爹,别说了,小心让人听了去报告蒙古人!”老鞑子的小儿子杨阿喜拧起眉头,小声提醒老头子,说的也是汉话,不过却不甚流利。
这个小鞑子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矮壮粗旷,秃发结辫,身上的衣裳也都是兽皮缝的,一看就是个野生鞑子。
老鞑子也不看这小儿子,只是叹气:“报告个屁,那些人能听懂汉话?直娘贼的,都是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逼!阿喜,你也是的,怎就不肯读书习字呢?”
小鞑子摇摇头,一脸鄙夷的表情:“读书有个鸟用?像俺大哥那样,去给蒙古达鲁花赤当师爷,结果蒙古人看上嫂子,想要那个什么,还一刀砍了大哥一条胳膊。整个人都废了,就知道喝酒,派他去金州换点鱼盐,一去个把月也不回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把毛皮都换了酒……”
“唉!”老鞑子两行热泪流了下来,他的长子杨阿过是和原配生养的——他的原配不用说,是在大金国还在的时候娶进门的,当然是绝色了。夫妻俩感情很好,可是在蒙古入侵的时候,他的原配却被蒙古人奸杀,只有他和阿过相依为命,一路逃到了辽东……
“阿爹,别叹气了!”小鞑子看到老头子这样子,心里也不好受。“这就是命啊!没法子,谁让咱们打不过蒙古人呢?老老实实当顺民,活条性命再说吧。”
“是啊,活命要紧!”老鞑子点点头,“三十多年了,别人都死了,就只有我苟且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死……”
看到老头子志气消沉,杨阿喜勉强挤出几分笑容,转移话题道:“阿爹,也不知蒙古人召集俺们有什么事儿?该不会要带着俺们出兵攻宋吧?听说宋国可富了,财货堆积如山,宋国的皇帝有一屋子的好看衣裳,还有一屋子的金银财宝,每顿饭都吃一只烤羊!”
老鞑子嗤的一笑,摇摇头道:“尽胡扯,你爹我当金国王世子的都时候都不止有一屋子衣裳和一屋子财宝呢!且不说南朝何等富丽,便是这辽阳城在金国时的富丽,就是你想象不来的。要是真的能让俺们去南朝抢一把,倒也是不错的。到时候我就要个汉女暖暖床,最好能长得和阿慈一样……”
两只鞑子正盘算着去抢宋人的时候,一行人马已经到了辽阳城外。平常这一带,是连鬼影子都见不到一个的荒芜地方,只有辽阳城的内城,原来大金国皇帝的行宫里,才有蒙古国的达鲁花赤大总管和少量的蒙古军将驻扎。
辽东和辽西在蒙哥汗没有挂点之前,是燕京诸路行尚书省事衙门管辖的。那是塔察尔大王的地盘在大兴安岭两侧的斡赤斤兀鲁斯(就是斡赤斤封国的意思)。不过现在,塔察尔的势力已经深入辽东,辽东诸路达鲁花赤也换成了他的堂兄阿术鲁。
而阿术鲁还带来了自己名下的千户,就在辽阳城周遭放牧,倒是给这座废城带来了几分人气。
当杨家父子带人抵达的时候,辽阳城外已经罗列了不少营帐,都是草就。没有寨栅,只是用大车随便扎成一圈,再胡乱放些鹿砦。帐幕排放也不整齐,东一堆,西一团的毫无章法。望之就是乌合。
这些人当然不是阿术鲁的千户,而是辽阳周遭的各部鞑子,享受三等汉的待遇,看到蒙古大爷好像老鼠见猫,却都梦想着能跟大蒙古去南朝去高丽抢点什么。
杨家的鞑子到来的时候,聚集在这里鞑子已经很不少了,气氛也很欢快,每个帐篷里面仿佛都有笑声传出。两父子互相看了一眼,同时松了口气,看样子这次召集是好事儿。
这时又几骑飞奔着迎了上来,当先一骑是个萧姓老鞑子,和杨阿康是熟人,靠近之后就勒住马儿,大笑着道:“阿康老哥,总算把你等来了,俺刚才还担心你误了时候,赶不上出兵了。”
“出兵?”杨阿康问,“打谁啊?”
“打宋人!”萧姓鞑子道,“阿术鲁王爷亲口说的,这次是打宋人!打赢之后,金银女子任凭俺们拿取,阿术鲁王爷一点不要。”
“尽然有这样的好事?”杨阿康愣了一下,又道,“什么时候出兵?要不要自备器械、马匹、军粮?”
“器械、马匹自备,军粮吃蒙古的,等人齐了出兵,后天就开拔南下去金州。”
“甚?去金州?”杨阿康有些诧异,“海渡攻宋?”
萧姓鞑子摇摇头一笑:“这俺不知道,说实话金州在哪儿俺都不知,俺是粗人一个,比不得老哥你见识多。”
杨老鞑子只是摇头,口中喃喃道:“不对,不对,要南征也不该去金州啊!阿鲁术王爷上哪儿找恁般多的船?他们蒙古人哪里有船?而且宋人的水军不弱……”
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